姜蕴给风渠安排的住处正是当年她初至天极宫时入住的宫殿。
虽遭大火,但重建后的格局与二十年前差别不大。
殿内装饰婉约秀丽,窗前白纱随风飘动,她再度推开那道窗户。
已至深夜,整个天极宫点起寥寥几盏明灯,却依稀可见宫外御街灯火辉煌,如火红天河倾洒,光彩夺目。
大殿蛰伏于黑暗之中,如庞然怪物。
头顶传来簌簌声响,她抬起头。
是一只飞蛾扑向檐角宫灯,直撞得那火光抖动,至死方休。
她静看一会,将窗户合拢,准备歇下。
姜蕴给她的答案在他昔年处理政事的小书房里。
他把包了一层铜绿的钥匙递给她时,面上是解脱般的轻松神色。
为了早些破解这皇帝丢给她的难题,她准备尽快动身。
翌日,天刚蒙蒙亮时,她打开殿门,却早有一名宫人待在门前。
见着风渠,她低下头道:“姑娘,陛下吩咐奴给您带路。”
跟着她拐过几道回廊,便已至一精致的小阁楼前。
竟是离她住的宫殿不远,风渠吃了一惊。
那宫人略一行礼便准备退下。
风渠连忙喊住她:“等一下!我问你几个问题。”
宫人脸上露出迟疑不定的神色。
“放心,我不会为难与你。陛下总不会这么小气。”
风渠沉吟:“你告诉我,我如今住的宫殿以前是何用处?”
“回姑娘,长仪殿乃是安嘉长公主少年时的居所,天极宫重建后并未进行使用。”
“安嘉长公主是陛下的生母。”宫人补充道。
风渠点点头。
随后,她不顾宫人不安的眼神,摸出那把老旧的钥匙,插入门上铜锁中。
咔哒一声轻响,风渠用力地推开门。
怎料门后积尘如山,荡起的扬尘叫她狠狠打了好几个喷嚏。
她回过头,默然地盯着身后快要哭出来的宫人。
“姑娘,这……这阁楼已经封锁十余年,十年间陛下下令不许任何人进入……”
“没事,”风渠咧嘴一笑:“我不介意。”
“但我要你现在你就去找几名宫人,来帮我打扫这阁子。你若拿不定主意,就去告诉姜蕴。”
“他既知道我无罪,那么要我待在这皇宫里,总要付出点报酬吧?”
“我虽不才,当年在大漠到底也算得上号,所以酬金就按这个算。”
风渠比划一个数字。
“啊,对了,帮我做事的人,我倒也不会亏待她,打扫完就自个儿去找姜蕴领赏吧,那赏金从我的酬金里扣。”
话音刚落,那宫人便两眼生光,答应一声脚下生风地走了。
果然钱能使鬼推磨。
风渠轻轻叹口气,往边上石阶上一坐。
许是宫道路远,迟迟不见那宫人回来,风渠正无聊地发着呆,便听身后传来一道稍显稚嫩的声音。
“你是何人?”
她回过头,身后是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人,青涩的一张娃娃脸上,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带着些警惕地盯着她,却又掩不住好奇的神色。
风渠转头,随手揪过一支石阶旁的狗尾巴草,懒洋洋道:“问他人姓名前,最好先自报家门。”
“啊,”他小小惊呼一声,随后急急忙忙的一揖:“我,我叫姜令。”
“风渠。”
“你是父皇的熟人吗?”他在风渠身旁坐下,指指后面已大开的阁楼:“父皇从来不让我进这里。”
“算不上熟人,几面之缘而已。”
“是吗……”他点点头。
“你几岁了?”风渠问他。
“我已满十五了。”
又有些懊恼的模样:“看不出来吧?”
“我有个朋友,十五岁时比你还矮,后来,她只用了一年就长得比我还高了。”风渠好心地安慰他。
“真的吗?”
她刚想回答,却听外头有人在焦急地呼唤:“殿下!殿下!”
姜令便腾地站起身来,脸红道:“我得去上早课了。”
遂转身要走。
“等一下,”风渠唤住他,将手上用狗尾巴草编好的小狗递给他:“喏,这个给你,就当见面礼了。”
他面露惊喜地接过:“谢谢风渠姐姐,我先走了。”
风渠一愣,随后失笑地摇摇头——如果认真算起来,她比这小孩大了二十多岁,大约算不得姐姐。
少年脚程快,一下子就跑的不见踪影。
风渠站起身,拍拍衣物,听见不远处传来浩浩荡荡的脚步声。
她转头一看,只见拐角处十几名宫人鱼贯而入。
领头那位正满头大汗地看着风渠,嘴角是堆着笑:“姑娘,人我带来了。”
“辛苦了,”风渠登时露出个亲切的笑容:“今日便要仰仗各位帮忙了。”
许久未有来人的阁子里,十几名宫人正挽着袖子如火如荼忙活着。
风渠笑眯眯,如无良监工一般这摸摸那看看。
不大的阁子里放满了书卷与杂物,打扫的宫人不敢细看,只笼统地叠作一堆,将表面的灰尘拭去。
既给了好处,她们便十分卖力,就连角落里头乱七八糟的杂物也给翻了出来。
风渠随便拈起一个,细细一看,竟是些奇模怪样的竹编玩具,大约是姜蕴年轻时随手丢在此处的。
一楼无甚收获,她正预备抬腿去二楼瞧瞧,便听后面传来一声痛呼。
“哎哟!”
回头看,一本巴掌大的册子横在地上,一旁站着个捂着头的宫人。
风渠过去捡起来,掂在手里,这才发现这册子颇有些份量。
是一本厚厚的手札,放在不起眼的高处,封皮早被厚重的灰尘覆盖。
她随手翻了翻,满意地点点头。
得,运气好,捡着宝了。
幸亏找了一堆人在这里帮着打扫——要是她一个人在这阁子里,要翻找到些线索,不知要猴年马月。
倒是省了许多功夫。
至月上中天,这阁子已清理完毕。
风渠点了盏油灯,坐在案前,预备挑灯夜战。
白天捡到的手札翻开了,用端方的小楷写满了笔记,扉页处一个“蕴”字。
这大约是姜蕴继位后所作的手记。
开篇写道:“观泰二十七年,天极宫大火。”
这一年,风渠遭受诅咒后初至天极宫。
“我即位一路历经坎坷,如今总算得空彻查昔年大火的经过。”
“朝中大臣皆道风渠为罪魁祸首……我不信。”
“猜测漏洞百出,说辞又千篇一律……大约是串通好的?可就连他也这么同我说……”
“他”是谁?风渠皱皱眉,直接翻到手札的最后一面。
可那上面只歪歪扭扭写了几个字:“怎会如此。”
往前几页俱被撕下。
最后的一面写到,一名奇怪的行商前来觐见,并且声称带来了陛下绝对无法拒绝的至宝——姜蕴对此持怀疑态度。
她叹口气,认命地开始从头翻起。
观泰二十六年,有朝臣声称自西北大漠叶子坡处擒获一只妖兽。
十余年前千星山地宫震荡,据传其下镇压的恶兽破坏封印逃了出来。
而此前捕获的妖兽与十余年前那只逃出地宫的恶兽特征基本吻合。
国君大喜,重赏朝臣。
叶子坡……
风渠有些不解,那地方离泛叶不远,可她在泛叶长大,却从来没听说过叶子坡有过什么穷凶极恶的所谓恶兽。
虽说大漠的朱鸾鸟一族栖息的领地便在这附近,但朱鸾鸟本是少有的隐世妖族——伤人也不过是因为没见识的行商误入妖族领地,在凶兽里实在排不上号。
她正欲带着疑惑继续翻下去,却从那大开的窗户里头瞥见姜蕴。
他正带了一行人往这边来。
风渠手忙脚乱地把手札用几本书卷遮盖住——本是姜蕴让她自己来这找答案,但翻阅他人的日记总归不是什么光彩事。
而后她步履匆忙地跑到楼下,站在书架旁随便寻了一本摊开,装作认真研读的模样。
是以姜蕴推着轮椅进来时,便见风渠拿了本经书正看得入迷。
他笑了笑,揶揄她:“今天才知道,小风倒是颇醉心佛门经卷,却不知在经卷里能不能寻得我留下的答案。”
风渠愣了愣,随后正色道:“陛下这就不懂了,佛家宝典利于修身养性。”
“陛下也该多读一读,譬如这本……”她一把合上书:“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姜蕴眨眨眼,没有反驳,只一路到书架旁,手指轻轻拂过架上书籍。
拂至一处,他一顿,从中抽出一本老旧的画卷。
姜蕴随手翻开,垂下眼有些失神。
风渠没有说话,一时四周只余寂静。
久到风渠站得有些腿麻,他方才回过神来,将手中的画卷递给她:“这个给你。”
“这是什么?”
“当年你说想看东林先生手绘的浮世百卷,我找了好久,”他转过头继续去翻书架上摞成一堆的旧书,背对着她:“这可算是孤本,仔细些。”
她愣在原地。
不过随口一说罢了,那时她只当是笑言。
昔年青年坐马背上,竟大言不惭地说誓要阅尽天下卷,她成心想挫挫这年青人不知天高地厚般的锐气,便随口说了本早已失传的绘卷。
没想到他真的找来了。
“你交了好运,当时这本书我刚寻来,便放在宫外,当年宫内的藏书都损毁在倒塌的瓦砾下,可把我心疼得半死。”
风渠却只笑了笑,没有说话。
第二天醒来已是日上三竿,托陛下的福,风渠浪费了一整个良夜。
昨夜姜蕴不知从哪疙瘩犄角里摸出张棋盘,跃跃欲试地要与她过几招。
谁知这位陛下竟是个臭棋篓子,屡屡败在棋艺实在算不得高超的风渠手下。
每每战败便要斗志昂扬地喊上一句再来。
到了后来风渠熬不过他,本打算让他一手,却没想到这臭棋篓子棋艺不精,一双心眼却利得很,连连逼问她是不是放水了。
既要放水又不叫他发现,她实在没有那个手段,索性听天由命。
下到后半夜,她实在捱不住,便一头栽在棋盘上意识模糊。
醒来时她正躺在殿内的柔软大床上。
风渠懊恼地皱皱眉,正要下床,便听见外头传来宫人模糊的尖叫。
“走水了!走水了!阁楼走水了!”
她当即愣在原地。
不是吧?
虽遭大火,但重建后的格局与二十年前差别不大。
殿内装饰婉约秀丽,窗前白纱随风飘动,她再度推开那道窗户。
已至深夜,整个天极宫点起寥寥几盏明灯,却依稀可见宫外御街灯火辉煌,如火红天河倾洒,光彩夺目。
大殿蛰伏于黑暗之中,如庞然怪物。
头顶传来簌簌声响,她抬起头。
是一只飞蛾扑向檐角宫灯,直撞得那火光抖动,至死方休。
她静看一会,将窗户合拢,准备歇下。
姜蕴给她的答案在他昔年处理政事的小书房里。
他把包了一层铜绿的钥匙递给她时,面上是解脱般的轻松神色。
为了早些破解这皇帝丢给她的难题,她准备尽快动身。
翌日,天刚蒙蒙亮时,她打开殿门,却早有一名宫人待在门前。
见着风渠,她低下头道:“姑娘,陛下吩咐奴给您带路。”
跟着她拐过几道回廊,便已至一精致的小阁楼前。
竟是离她住的宫殿不远,风渠吃了一惊。
那宫人略一行礼便准备退下。
风渠连忙喊住她:“等一下!我问你几个问题。”
宫人脸上露出迟疑不定的神色。
“放心,我不会为难与你。陛下总不会这么小气。”
风渠沉吟:“你告诉我,我如今住的宫殿以前是何用处?”
“回姑娘,长仪殿乃是安嘉长公主少年时的居所,天极宫重建后并未进行使用。”
“安嘉长公主是陛下的生母。”宫人补充道。
风渠点点头。
随后,她不顾宫人不安的眼神,摸出那把老旧的钥匙,插入门上铜锁中。
咔哒一声轻响,风渠用力地推开门。
怎料门后积尘如山,荡起的扬尘叫她狠狠打了好几个喷嚏。
她回过头,默然地盯着身后快要哭出来的宫人。
“姑娘,这……这阁楼已经封锁十余年,十年间陛下下令不许任何人进入……”
“没事,”风渠咧嘴一笑:“我不介意。”
“但我要你现在你就去找几名宫人,来帮我打扫这阁子。你若拿不定主意,就去告诉姜蕴。”
“他既知道我无罪,那么要我待在这皇宫里,总要付出点报酬吧?”
“我虽不才,当年在大漠到底也算得上号,所以酬金就按这个算。”
风渠比划一个数字。
“啊,对了,帮我做事的人,我倒也不会亏待她,打扫完就自个儿去找姜蕴领赏吧,那赏金从我的酬金里扣。”
话音刚落,那宫人便两眼生光,答应一声脚下生风地走了。
果然钱能使鬼推磨。
风渠轻轻叹口气,往边上石阶上一坐。
许是宫道路远,迟迟不见那宫人回来,风渠正无聊地发着呆,便听身后传来一道稍显稚嫩的声音。
“你是何人?”
她回过头,身后是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人,青涩的一张娃娃脸上,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带着些警惕地盯着她,却又掩不住好奇的神色。
风渠转头,随手揪过一支石阶旁的狗尾巴草,懒洋洋道:“问他人姓名前,最好先自报家门。”
“啊,”他小小惊呼一声,随后急急忙忙的一揖:“我,我叫姜令。”
“风渠。”
“你是父皇的熟人吗?”他在风渠身旁坐下,指指后面已大开的阁楼:“父皇从来不让我进这里。”
“算不上熟人,几面之缘而已。”
“是吗……”他点点头。
“你几岁了?”风渠问他。
“我已满十五了。”
又有些懊恼的模样:“看不出来吧?”
“我有个朋友,十五岁时比你还矮,后来,她只用了一年就长得比我还高了。”风渠好心地安慰他。
“真的吗?”
她刚想回答,却听外头有人在焦急地呼唤:“殿下!殿下!”
姜令便腾地站起身来,脸红道:“我得去上早课了。”
遂转身要走。
“等一下,”风渠唤住他,将手上用狗尾巴草编好的小狗递给他:“喏,这个给你,就当见面礼了。”
他面露惊喜地接过:“谢谢风渠姐姐,我先走了。”
风渠一愣,随后失笑地摇摇头——如果认真算起来,她比这小孩大了二十多岁,大约算不得姐姐。
少年脚程快,一下子就跑的不见踪影。
风渠站起身,拍拍衣物,听见不远处传来浩浩荡荡的脚步声。
她转头一看,只见拐角处十几名宫人鱼贯而入。
领头那位正满头大汗地看着风渠,嘴角是堆着笑:“姑娘,人我带来了。”
“辛苦了,”风渠登时露出个亲切的笑容:“今日便要仰仗各位帮忙了。”
许久未有来人的阁子里,十几名宫人正挽着袖子如火如荼忙活着。
风渠笑眯眯,如无良监工一般这摸摸那看看。
不大的阁子里放满了书卷与杂物,打扫的宫人不敢细看,只笼统地叠作一堆,将表面的灰尘拭去。
既给了好处,她们便十分卖力,就连角落里头乱七八糟的杂物也给翻了出来。
风渠随便拈起一个,细细一看,竟是些奇模怪样的竹编玩具,大约是姜蕴年轻时随手丢在此处的。
一楼无甚收获,她正预备抬腿去二楼瞧瞧,便听后面传来一声痛呼。
“哎哟!”
回头看,一本巴掌大的册子横在地上,一旁站着个捂着头的宫人。
风渠过去捡起来,掂在手里,这才发现这册子颇有些份量。
是一本厚厚的手札,放在不起眼的高处,封皮早被厚重的灰尘覆盖。
她随手翻了翻,满意地点点头。
得,运气好,捡着宝了。
幸亏找了一堆人在这里帮着打扫——要是她一个人在这阁子里,要翻找到些线索,不知要猴年马月。
倒是省了许多功夫。
至月上中天,这阁子已清理完毕。
风渠点了盏油灯,坐在案前,预备挑灯夜战。
白天捡到的手札翻开了,用端方的小楷写满了笔记,扉页处一个“蕴”字。
这大约是姜蕴继位后所作的手记。
开篇写道:“观泰二十七年,天极宫大火。”
这一年,风渠遭受诅咒后初至天极宫。
“我即位一路历经坎坷,如今总算得空彻查昔年大火的经过。”
“朝中大臣皆道风渠为罪魁祸首……我不信。”
“猜测漏洞百出,说辞又千篇一律……大约是串通好的?可就连他也这么同我说……”
“他”是谁?风渠皱皱眉,直接翻到手札的最后一面。
可那上面只歪歪扭扭写了几个字:“怎会如此。”
往前几页俱被撕下。
最后的一面写到,一名奇怪的行商前来觐见,并且声称带来了陛下绝对无法拒绝的至宝——姜蕴对此持怀疑态度。
她叹口气,认命地开始从头翻起。
观泰二十六年,有朝臣声称自西北大漠叶子坡处擒获一只妖兽。
十余年前千星山地宫震荡,据传其下镇压的恶兽破坏封印逃了出来。
而此前捕获的妖兽与十余年前那只逃出地宫的恶兽特征基本吻合。
国君大喜,重赏朝臣。
叶子坡……
风渠有些不解,那地方离泛叶不远,可她在泛叶长大,却从来没听说过叶子坡有过什么穷凶极恶的所谓恶兽。
虽说大漠的朱鸾鸟一族栖息的领地便在这附近,但朱鸾鸟本是少有的隐世妖族——伤人也不过是因为没见识的行商误入妖族领地,在凶兽里实在排不上号。
她正欲带着疑惑继续翻下去,却从那大开的窗户里头瞥见姜蕴。
他正带了一行人往这边来。
风渠手忙脚乱地把手札用几本书卷遮盖住——本是姜蕴让她自己来这找答案,但翻阅他人的日记总归不是什么光彩事。
而后她步履匆忙地跑到楼下,站在书架旁随便寻了一本摊开,装作认真研读的模样。
是以姜蕴推着轮椅进来时,便见风渠拿了本经书正看得入迷。
他笑了笑,揶揄她:“今天才知道,小风倒是颇醉心佛门经卷,却不知在经卷里能不能寻得我留下的答案。”
风渠愣了愣,随后正色道:“陛下这就不懂了,佛家宝典利于修身养性。”
“陛下也该多读一读,譬如这本……”她一把合上书:“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姜蕴眨眨眼,没有反驳,只一路到书架旁,手指轻轻拂过架上书籍。
拂至一处,他一顿,从中抽出一本老旧的画卷。
姜蕴随手翻开,垂下眼有些失神。
风渠没有说话,一时四周只余寂静。
久到风渠站得有些腿麻,他方才回过神来,将手中的画卷递给她:“这个给你。”
“这是什么?”
“当年你说想看东林先生手绘的浮世百卷,我找了好久,”他转过头继续去翻书架上摞成一堆的旧书,背对着她:“这可算是孤本,仔细些。”
她愣在原地。
不过随口一说罢了,那时她只当是笑言。
昔年青年坐马背上,竟大言不惭地说誓要阅尽天下卷,她成心想挫挫这年青人不知天高地厚般的锐气,便随口说了本早已失传的绘卷。
没想到他真的找来了。
“你交了好运,当时这本书我刚寻来,便放在宫外,当年宫内的藏书都损毁在倒塌的瓦砾下,可把我心疼得半死。”
风渠却只笑了笑,没有说话。
第二天醒来已是日上三竿,托陛下的福,风渠浪费了一整个良夜。
昨夜姜蕴不知从哪疙瘩犄角里摸出张棋盘,跃跃欲试地要与她过几招。
谁知这位陛下竟是个臭棋篓子,屡屡败在棋艺实在算不得高超的风渠手下。
每每战败便要斗志昂扬地喊上一句再来。
到了后来风渠熬不过他,本打算让他一手,却没想到这臭棋篓子棋艺不精,一双心眼却利得很,连连逼问她是不是放水了。
既要放水又不叫他发现,她实在没有那个手段,索性听天由命。
下到后半夜,她实在捱不住,便一头栽在棋盘上意识模糊。
醒来时她正躺在殿内的柔软大床上。
风渠懊恼地皱皱眉,正要下床,便听见外头传来宫人模糊的尖叫。
“走水了!走水了!阁楼走水了!”
她当即愣在原地。
不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