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天,战场如织,烟尘蔽日,铁马冰河。
大许国的宋墨霜将军,身处战阵之中,恰似母豹护雏般,英勇无双。
只见她盔甲沾尘带血,汗珠滚落,却丝毫不减其勇猛杀敌的势头。
数日前,她的堂姐夫,主将尉迟凯,不幸落入宁国之诡计,被俘囚去,眼中绝望之色,犹在宋墨霜心头萦绕。
宋墨霜环视四周,战鼓震天,刀光剑影,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烟尘。
她锐眼如鹰,穿透滚滚硝烟,搜寻着生机的微光。
“宋将军!”一名士卒爬至她侧,满脸泥土,脸色苍白,“我军被围,已四面楚歌,我等……我等何以解围?将军……有何号令?”
宁军已如铁壁合围,冷光闪耀的骑兵与坚定意志,紧锁战局。
宋墨霜凝视战场,许宁两国边疆,曾是富饶肥美的沃土,如今却都作了焦土。
“呵,倒也有趣,”她微一沉吟,嘴角泛起一抹讽刺之笑,“晨间一战,不正是热血沸腾之时?又有何可惧?”
转头对着身边颇为俊俏的一青年将领,名唤张云的,却见他满脸烟灰,眼中闪烁着恐惧,但依然颤颤巍巍地坚守阵地。
“张副将,战况如何?实情报来,莫要隐瞒。”
张云漂亮的脸蛋爬满了不安,此刻咽下一口唾沫,喉结上下滚动,颤声道:“将军,宁军从东山突袭,我方骑兵损失惨重,补给线岌岌可危。士卒……士气低落。”
宋墨霜闻言,眼中反倒闪过一丝坚定:“士气低落?罢了,岂能如此?张校尉,你追随我,也有一段时日了,可知道,士兵与死尸之区别?”
远方烽火连天,金铁交鸣与哀号震天,交织成一曲悲壮的战歌。
张云一愣,未曾料及此问,愕然道:“属下……愚钝,将军。”
宋墨霜将军轻声低语,其言辞犹如山岳沉稳,又如江水坚定:“此事看似微不足道,实则简单得紧,”她的话语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士兵胸中尚存一线生机,便有生存之理,一旦希望如烛火熄灭,战场瞬息万变,便是魂归黄泉,成为死尸之时。若此情此景在我军中滋生蔓延,身为三军主将,我宋墨霜又该如何自处?是该领罪问斩,亦或是自我反省?”
张云闻言,心下暗自点头,赞道:“此言甚是,兵家之道,胜败乃寻常事耳,胜负之扭转,往往只在士气一线之间。”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气,试图驱散那因宁国铁骑而来的无尽寒意,然而这股阴霾却如影随形,犹如冬日的寒霜,难以消散。
许国数十年来,犹如被宁国巨龙所压,败绩累累,折损的勇士不计其数,如同秋草在狂风中摇曳,无法自保。
张云心中疑惑,朝廷为何对北伐之事如此固执,明明水师南下,开辟商路,那胜利之果岂非唾手可得?
难道那北方冰雪之地,真有黄金铺地,白玉为床,使得朝廷心向往之?他心中暗自思量。
却见宋墨霜轻舒广袖,身姿飘渺如九天玄女临凡,瞬息间已立于败军之前。
但见众兵士披甲残破,面容沮丧,眼神惶恐,似黑夜孤舟,漂荡于无垠大海,觅不得避涛之港。想是连日苦战,锐气尽失。
寻常士卒畏生死,沙场搏杀,将军头领亦生退志,恨不得羽翼丰满,飞回桑梓,再不问世间烽火。
昔日雄师许国,今朝竟落此境,真真应了那句古语,英雄不提旧勇,迟暮之年,令人感叹。
旁人观之,尽显凄凉,然在她眼中,此景犹如干柴遇烈火,激发胸中壮志。
宋墨霜声如春雷,震人心扉:“尔等如今,岂已鼠辈之胆?垂头丧气,似霜打茄子,何等颓唐!”这一喝,如晴天霹雳,令人心惊。
众兵士抬首,见她衣带飘飘,犹如战神临世,不由凛然。
一青年士兵结舌欲言,却被她挥手打断:“本将军知尔等连日疲于战事,心生畏惧,暗中诅咒,皆在情理之中!”目光如炬,扫视众人,威严难犯。
闻言,众人愕然,面面相觑,心道:“将军莫非仙人下凡,可知我等心中所思?”
宋墨霜语锋一转,慷慨激昂:“尔等须明,我等皆许国先贤之后,血液中流淌帝王将相之威严,武者之血性,文人之豪情,哲人之智识!宁贼虽据一方,不过蛮荒宵小,岂能轻易使我等屈膝?尔等可曾忘却太祖皇帝,布衣出身,提三尺青锋,平定天下,创立我大许王朝?”
然闻此言,但见先前一个个垂头丧气,犹如茄子经霜的士卒,倒是恢复了几份士气。
人群中,一壮汉,满脸络腮胡,状如黑熊,粗犷嗓音喝道:“将军所言甚是!想我张老三祖上,昔年随太祖南征北战,令敌胆寒,何曾惧过他人?今日岂能败于此群鼠辈之手,传扬出去岂不笑柄天下!众兄弟,何惧之有?与他们拼死一搏!”他声如惊雷,震得众人耳鸣。
随之而起,山呼海啸般应答:“拼死一战!拼死一战!”声势冲天,直上九霄,顿时提振了低落的士气。
宋墨霜见状,嘴角含笑,清音朗朗道:“此乃我许国之真男儿!有此等勇士,何愁大事不成?”
宋墨霜虽年华尚轻,然而在前线以英勇战绩与体恤士兵,毫无宋家千金之娇柔,颇得众军敬仰。
今见她信念不减,声音洪亮,众士卒便信她必有孔明之智,心中燃起希望之焰。
“吾有一策,虽危机重重,却可绝处逢生,”宋墨霜高声宣告,“唯需尔等竭力而行。”
“将军之令,我等生死相随!”众士齐声应答,暗中称奇于这位饱读诗书的女将,其眸光流转,便有孔明锦囊之智。
宋墨霜将军轻笑,目光远眺河湾,似在筹谋。轻语道:“甚好!今只需……”
张云与众校尉急步上前,凝神倾听其指令。
宋墨霜细细说完声东击西之策,在此运筹帷幄之际,心中不禁暗念,那远在尉迟凯府邸墙内静观的堂姐宋聪紫,不知此刻如何了?此念一起,忧虑之情油然而生。
她揣度宋聪紫此刻,对战场情势,又会作何等观感?
自己身陷泥泞血泊,以万民之命为系。聪紫对自己是自豪?或叹息?抑或是两者交织?
敌势汹汹,人数如潮水般无尽。宋墨霜虽武艺超群,却仍感寒意自背脊升起。
又有一队年轻士兵抬了伤兵回来,喘息疾呼:“将军,兄弟们死伤这许多,宁国铁骑,属实不可挡矣!”
宋墨霜面色凝重,命亲兵将这打击士气的士兵依军法处置。
她心中深知其言非虚,原想用声东击西之策,调离宁国一队骑兵,再突围至河湾处背水一战。
如今宁军铁骑如此直直地压过来,时机紧迫,只能仰仗蛮力突围,寻觅生机,重整旗鼓。
至于宁军大声渲染的投降,于尉迟凯危难之际,实难想象。
“寻敌阵之隙!”她急切命令,“突围,去河湾处立稳阵脚,速去!”
一校尉眼中恐惧与敬佩交织,点头后隐没于战乱。
宋墨霜心如战鼓,拼死搏杀,似困兽犹斗,只为部下争取喘息,哪怕代价是自身。
苍天似应其愿,宁国如铁桶一般的阵法,居然在东北方裂出缝隙,虽微小却至关重要。
孤注一掷,此乃唯一生机。
“东北方突围,河湾集结!”
言罢,她指向敌营,大喝一声:“勇士们,随我杀敌!今日,便让这些蛮夷见识我许国雄风的威猛!”
说罢,她身先士卒,如闪电破空,直闯敌阵。
许国将士见她一介女流,依然冲锋在前,起了士气,随之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杀声震天。
宋墨霜与残兵疾驰,铁甲与怒火冲破敌阵。
箭矢如鬼魅,死亡气息弥漫,但她目光如炬,冲出缺口,盔甲撞击声似丧钟悲鸣,每一步胜利,往往牺牲沉重。
终于,张云领着主力,自东北方逃出生天,宋墨霜殿后。
至河湾,宋墨霜心头涌起阴霾预感。此处虽地利,却潜藏杀机。
兵力单薄,时间紧迫,绝望之声又复传来:“将军,敌军正在重整旗鼓,怕是……怕是即刻便要追来。”
她紧闭双目,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腥风血雨与厄运逼近,令她喉间发紧。
却说她背水一战,已无退路,当下神色平静,朗声道:“如此甚好!诸君,你我便在此死守,战至最后一息,为我大许荣誉,为逝去袍泽,拼死一搏!”
言罢,只见她挽弓搭箭,那皇后御赐的凤羽弓一扬,箭芒耀眼,手中宛若满月,闪耀夺目光华。
这凤羽弓,原是大师遗作,太子殿下见其精美,曾多次向皇后娘娘求取,皆被驳回,道:“你这孩子年幼,又在后方研读诗书,要这利器作甚?岂非暴殄天物!”
此弓弓身,乃是以稀世黑曜石所制,坚固无比,射程极远,可于数百步外取人性命。所配箭矢,亦是精钢打造,疾如流星,穿透力惊人。更有传言,在名将手中,此弓可洞穿三重铁甲,寻常盾牌,更是不堪一击。
箭矢工序繁杂,数量稀少,是以宋墨霜向来留作最后一招。
纵使在开战时候,射杀了几十名宁军,亦难以就此取胜。
战场胜利,须得是将士协力,一刀一枪博出来。
但听得箭矢破空之声呼啸连连,许国将士只见那百战百胜,不可一世的宁国铁骑,一个个被她箭矢洞穿铁甲,纷纷惨叫着倒毙马下。
许国将士深陷绝境,此刻却见主将如此神勇,无不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许国连弩队队长先是一愣,随即回过神来,忙指挥士卒重整阵型,固守后方,又命那些伤势较轻的弩手,抓紧时机,射杀来犯之敌。
一时间,烽火冲天,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动地。
宋墨霜终于领着亲卫,于乱局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命张云发信号箭,引主力突围。
忽闻南方风尘疾起,一道矫健的身影犹如离弦之箭,马背上的汗水映照着烈日,疾驰而来。
骑手近身喊道:“将军!京师急报!”此言一出,犹如晴天霹雳,震得人心惶惶。
她心如战鼓,咚咚作响,料定是那尉迟凯将军被俘的噩耗,果然已传至龙颜。
她厉声催促:“速速呈来,勿要迟疑!”她的耐心,已如薄冰,稍有不慎,便会破裂。
士兵们方才士气高昂,此刻绝不能让他们心生沮丧。
信使深知其威,低头敛气,声音颤抖如秋风中的落叶:“圣上昭告天下,尉迟凯将军,叛国投敌,附于宁军矣。”
身旁的亲卫闻言,面色大变,宛如遭雷劈中。
宋墨霜的心,瞬间沉入冰窖。
尉迟凯,叛国?这等荒谬之事,难以置信。
她在阵前,深知主帅昨日尚与宁军交涉,而皇城百里之外,何以先知其变?
难道,宁国在京师的使节,有超越常人的传信之术?
信使续道:“圣上已下旨,即刻拘捕尉迟将军全家,不久将行刑。其中,还有……宋聪紫小姐。”
此言一出,世界仿佛静止,她的视线模糊,耳边回荡着这难以承受的噩耗。
阿紫姐姐,竟要被处死?
不,万万不能,她绝不会坐视不管。
宋墨霜心中思绪如闪电,盘算此时若等朝堂争斗,恐怕堂姐难逃一劫。
朝廷中,反对宋、尉迟两家联姻者颇众,尉迟凯被俘与清白之间,这时间差,足以令反对者构陷。
即若尉迟凯归来,事后洗清嫌疑,此刻亦难辩清白。
若是因着尉迟凯的战败乌龙,致宋家嫡女罹难,宋、尉迟两家势成水火,联姻之势随即瓦解。
在皇帝,此等乌龙,不过事后封赏两家,以作弥补罢了。
圣上权谋如海,若借惩一儆百之机,铲除异己,实乃智者之举。
然于宋墨霜眼中,聪紫堂姐犹如明珠,珍重无比,金银封赏,皆难抵其万一。
宋墨霜本是庶出,幼时在宋府颇受欺凌,唯聪紫姐温柔地挺身而出,屡次护她于危难之间。
今时今日,唯有暗中救出聪紫,保其安然,待父叔整理情报,再于朝堂之上,明辨是非,洗清冤屈。
“张副将!”宋墨霜疾呼,声若裂帛,震破了沉寂的空气,“改变策略,退守辽城。备我亲卫,为诸位殿后。待得兄弟们脱身后,你我即刻启程,直赴京城。”
那张云听闻此言,犹如晴天霹雳,瞠目结舌,难以置信道:“将军,此战……此计……”
张云暗忖那领兵在外的将军,未奉圣上金牌调令,便擅自回京,此乃大大的犯忌!
古往今来,这般举动,轻则罢官免职,重则身首异处,更有甚者,被冠以谋反之名,落得个抄家灭族的下场,史不绝书!
将军手握重兵,本已令龙颜不安,今番未经允许,私自还朝,岂非昭告天下,心怀不轨?圣上如何能容?即便是宽仁如砥的君主,面对江山社稷之危,亦难免心生猜忌,龙颜大怒。
况且,宋家虽为名门望族,然树大招风,朝中敌手无数。
那些平日里明枪暗箭的政敌,岂会放过此等落井下石之机?定会命御史添油加醋,将她私自回京之事,描绘得十恶不赦,恨不得置其于死地而后快。
如此一来,即便救出尉迟夫人,宋墨霜的处境,岂不是岌岌危哉?
大许国的宋墨霜将军,身处战阵之中,恰似母豹护雏般,英勇无双。
只见她盔甲沾尘带血,汗珠滚落,却丝毫不减其勇猛杀敌的势头。
数日前,她的堂姐夫,主将尉迟凯,不幸落入宁国之诡计,被俘囚去,眼中绝望之色,犹在宋墨霜心头萦绕。
宋墨霜环视四周,战鼓震天,刀光剑影,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烟尘。
她锐眼如鹰,穿透滚滚硝烟,搜寻着生机的微光。
“宋将军!”一名士卒爬至她侧,满脸泥土,脸色苍白,“我军被围,已四面楚歌,我等……我等何以解围?将军……有何号令?”
宁军已如铁壁合围,冷光闪耀的骑兵与坚定意志,紧锁战局。
宋墨霜凝视战场,许宁两国边疆,曾是富饶肥美的沃土,如今却都作了焦土。
“呵,倒也有趣,”她微一沉吟,嘴角泛起一抹讽刺之笑,“晨间一战,不正是热血沸腾之时?又有何可惧?”
转头对着身边颇为俊俏的一青年将领,名唤张云的,却见他满脸烟灰,眼中闪烁着恐惧,但依然颤颤巍巍地坚守阵地。
“张副将,战况如何?实情报来,莫要隐瞒。”
张云漂亮的脸蛋爬满了不安,此刻咽下一口唾沫,喉结上下滚动,颤声道:“将军,宁军从东山突袭,我方骑兵损失惨重,补给线岌岌可危。士卒……士气低落。”
宋墨霜闻言,眼中反倒闪过一丝坚定:“士气低落?罢了,岂能如此?张校尉,你追随我,也有一段时日了,可知道,士兵与死尸之区别?”
远方烽火连天,金铁交鸣与哀号震天,交织成一曲悲壮的战歌。
张云一愣,未曾料及此问,愕然道:“属下……愚钝,将军。”
宋墨霜将军轻声低语,其言辞犹如山岳沉稳,又如江水坚定:“此事看似微不足道,实则简单得紧,”她的话语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士兵胸中尚存一线生机,便有生存之理,一旦希望如烛火熄灭,战场瞬息万变,便是魂归黄泉,成为死尸之时。若此情此景在我军中滋生蔓延,身为三军主将,我宋墨霜又该如何自处?是该领罪问斩,亦或是自我反省?”
张云闻言,心下暗自点头,赞道:“此言甚是,兵家之道,胜败乃寻常事耳,胜负之扭转,往往只在士气一线之间。”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气,试图驱散那因宁国铁骑而来的无尽寒意,然而这股阴霾却如影随形,犹如冬日的寒霜,难以消散。
许国数十年来,犹如被宁国巨龙所压,败绩累累,折损的勇士不计其数,如同秋草在狂风中摇曳,无法自保。
张云心中疑惑,朝廷为何对北伐之事如此固执,明明水师南下,开辟商路,那胜利之果岂非唾手可得?
难道那北方冰雪之地,真有黄金铺地,白玉为床,使得朝廷心向往之?他心中暗自思量。
却见宋墨霜轻舒广袖,身姿飘渺如九天玄女临凡,瞬息间已立于败军之前。
但见众兵士披甲残破,面容沮丧,眼神惶恐,似黑夜孤舟,漂荡于无垠大海,觅不得避涛之港。想是连日苦战,锐气尽失。
寻常士卒畏生死,沙场搏杀,将军头领亦生退志,恨不得羽翼丰满,飞回桑梓,再不问世间烽火。
昔日雄师许国,今朝竟落此境,真真应了那句古语,英雄不提旧勇,迟暮之年,令人感叹。
旁人观之,尽显凄凉,然在她眼中,此景犹如干柴遇烈火,激发胸中壮志。
宋墨霜声如春雷,震人心扉:“尔等如今,岂已鼠辈之胆?垂头丧气,似霜打茄子,何等颓唐!”这一喝,如晴天霹雳,令人心惊。
众兵士抬首,见她衣带飘飘,犹如战神临世,不由凛然。
一青年士兵结舌欲言,却被她挥手打断:“本将军知尔等连日疲于战事,心生畏惧,暗中诅咒,皆在情理之中!”目光如炬,扫视众人,威严难犯。
闻言,众人愕然,面面相觑,心道:“将军莫非仙人下凡,可知我等心中所思?”
宋墨霜语锋一转,慷慨激昂:“尔等须明,我等皆许国先贤之后,血液中流淌帝王将相之威严,武者之血性,文人之豪情,哲人之智识!宁贼虽据一方,不过蛮荒宵小,岂能轻易使我等屈膝?尔等可曾忘却太祖皇帝,布衣出身,提三尺青锋,平定天下,创立我大许王朝?”
然闻此言,但见先前一个个垂头丧气,犹如茄子经霜的士卒,倒是恢复了几份士气。
人群中,一壮汉,满脸络腮胡,状如黑熊,粗犷嗓音喝道:“将军所言甚是!想我张老三祖上,昔年随太祖南征北战,令敌胆寒,何曾惧过他人?今日岂能败于此群鼠辈之手,传扬出去岂不笑柄天下!众兄弟,何惧之有?与他们拼死一搏!”他声如惊雷,震得众人耳鸣。
随之而起,山呼海啸般应答:“拼死一战!拼死一战!”声势冲天,直上九霄,顿时提振了低落的士气。
宋墨霜见状,嘴角含笑,清音朗朗道:“此乃我许国之真男儿!有此等勇士,何愁大事不成?”
宋墨霜虽年华尚轻,然而在前线以英勇战绩与体恤士兵,毫无宋家千金之娇柔,颇得众军敬仰。
今见她信念不减,声音洪亮,众士卒便信她必有孔明之智,心中燃起希望之焰。
“吾有一策,虽危机重重,却可绝处逢生,”宋墨霜高声宣告,“唯需尔等竭力而行。”
“将军之令,我等生死相随!”众士齐声应答,暗中称奇于这位饱读诗书的女将,其眸光流转,便有孔明锦囊之智。
宋墨霜将军轻笑,目光远眺河湾,似在筹谋。轻语道:“甚好!今只需……”
张云与众校尉急步上前,凝神倾听其指令。
宋墨霜细细说完声东击西之策,在此运筹帷幄之际,心中不禁暗念,那远在尉迟凯府邸墙内静观的堂姐宋聪紫,不知此刻如何了?此念一起,忧虑之情油然而生。
她揣度宋聪紫此刻,对战场情势,又会作何等观感?
自己身陷泥泞血泊,以万民之命为系。聪紫对自己是自豪?或叹息?抑或是两者交织?
敌势汹汹,人数如潮水般无尽。宋墨霜虽武艺超群,却仍感寒意自背脊升起。
又有一队年轻士兵抬了伤兵回来,喘息疾呼:“将军,兄弟们死伤这许多,宁国铁骑,属实不可挡矣!”
宋墨霜面色凝重,命亲兵将这打击士气的士兵依军法处置。
她心中深知其言非虚,原想用声东击西之策,调离宁国一队骑兵,再突围至河湾处背水一战。
如今宁军铁骑如此直直地压过来,时机紧迫,只能仰仗蛮力突围,寻觅生机,重整旗鼓。
至于宁军大声渲染的投降,于尉迟凯危难之际,实难想象。
“寻敌阵之隙!”她急切命令,“突围,去河湾处立稳阵脚,速去!”
一校尉眼中恐惧与敬佩交织,点头后隐没于战乱。
宋墨霜心如战鼓,拼死搏杀,似困兽犹斗,只为部下争取喘息,哪怕代价是自身。
苍天似应其愿,宁国如铁桶一般的阵法,居然在东北方裂出缝隙,虽微小却至关重要。
孤注一掷,此乃唯一生机。
“东北方突围,河湾集结!”
言罢,她指向敌营,大喝一声:“勇士们,随我杀敌!今日,便让这些蛮夷见识我许国雄风的威猛!”
说罢,她身先士卒,如闪电破空,直闯敌阵。
许国将士见她一介女流,依然冲锋在前,起了士气,随之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杀声震天。
宋墨霜与残兵疾驰,铁甲与怒火冲破敌阵。
箭矢如鬼魅,死亡气息弥漫,但她目光如炬,冲出缺口,盔甲撞击声似丧钟悲鸣,每一步胜利,往往牺牲沉重。
终于,张云领着主力,自东北方逃出生天,宋墨霜殿后。
至河湾,宋墨霜心头涌起阴霾预感。此处虽地利,却潜藏杀机。
兵力单薄,时间紧迫,绝望之声又复传来:“将军,敌军正在重整旗鼓,怕是……怕是即刻便要追来。”
她紧闭双目,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腥风血雨与厄运逼近,令她喉间发紧。
却说她背水一战,已无退路,当下神色平静,朗声道:“如此甚好!诸君,你我便在此死守,战至最后一息,为我大许荣誉,为逝去袍泽,拼死一搏!”
言罢,只见她挽弓搭箭,那皇后御赐的凤羽弓一扬,箭芒耀眼,手中宛若满月,闪耀夺目光华。
这凤羽弓,原是大师遗作,太子殿下见其精美,曾多次向皇后娘娘求取,皆被驳回,道:“你这孩子年幼,又在后方研读诗书,要这利器作甚?岂非暴殄天物!”
此弓弓身,乃是以稀世黑曜石所制,坚固无比,射程极远,可于数百步外取人性命。所配箭矢,亦是精钢打造,疾如流星,穿透力惊人。更有传言,在名将手中,此弓可洞穿三重铁甲,寻常盾牌,更是不堪一击。
箭矢工序繁杂,数量稀少,是以宋墨霜向来留作最后一招。
纵使在开战时候,射杀了几十名宁军,亦难以就此取胜。
战场胜利,须得是将士协力,一刀一枪博出来。
但听得箭矢破空之声呼啸连连,许国将士只见那百战百胜,不可一世的宁国铁骑,一个个被她箭矢洞穿铁甲,纷纷惨叫着倒毙马下。
许国将士深陷绝境,此刻却见主将如此神勇,无不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许国连弩队队长先是一愣,随即回过神来,忙指挥士卒重整阵型,固守后方,又命那些伤势较轻的弩手,抓紧时机,射杀来犯之敌。
一时间,烽火冲天,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动地。
宋墨霜终于领着亲卫,于乱局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命张云发信号箭,引主力突围。
忽闻南方风尘疾起,一道矫健的身影犹如离弦之箭,马背上的汗水映照着烈日,疾驰而来。
骑手近身喊道:“将军!京师急报!”此言一出,犹如晴天霹雳,震得人心惶惶。
她心如战鼓,咚咚作响,料定是那尉迟凯将军被俘的噩耗,果然已传至龙颜。
她厉声催促:“速速呈来,勿要迟疑!”她的耐心,已如薄冰,稍有不慎,便会破裂。
士兵们方才士气高昂,此刻绝不能让他们心生沮丧。
信使深知其威,低头敛气,声音颤抖如秋风中的落叶:“圣上昭告天下,尉迟凯将军,叛国投敌,附于宁军矣。”
身旁的亲卫闻言,面色大变,宛如遭雷劈中。
宋墨霜的心,瞬间沉入冰窖。
尉迟凯,叛国?这等荒谬之事,难以置信。
她在阵前,深知主帅昨日尚与宁军交涉,而皇城百里之外,何以先知其变?
难道,宁国在京师的使节,有超越常人的传信之术?
信使续道:“圣上已下旨,即刻拘捕尉迟将军全家,不久将行刑。其中,还有……宋聪紫小姐。”
此言一出,世界仿佛静止,她的视线模糊,耳边回荡着这难以承受的噩耗。
阿紫姐姐,竟要被处死?
不,万万不能,她绝不会坐视不管。
宋墨霜心中思绪如闪电,盘算此时若等朝堂争斗,恐怕堂姐难逃一劫。
朝廷中,反对宋、尉迟两家联姻者颇众,尉迟凯被俘与清白之间,这时间差,足以令反对者构陷。
即若尉迟凯归来,事后洗清嫌疑,此刻亦难辩清白。
若是因着尉迟凯的战败乌龙,致宋家嫡女罹难,宋、尉迟两家势成水火,联姻之势随即瓦解。
在皇帝,此等乌龙,不过事后封赏两家,以作弥补罢了。
圣上权谋如海,若借惩一儆百之机,铲除异己,实乃智者之举。
然于宋墨霜眼中,聪紫堂姐犹如明珠,珍重无比,金银封赏,皆难抵其万一。
宋墨霜本是庶出,幼时在宋府颇受欺凌,唯聪紫姐温柔地挺身而出,屡次护她于危难之间。
今时今日,唯有暗中救出聪紫,保其安然,待父叔整理情报,再于朝堂之上,明辨是非,洗清冤屈。
“张副将!”宋墨霜疾呼,声若裂帛,震破了沉寂的空气,“改变策略,退守辽城。备我亲卫,为诸位殿后。待得兄弟们脱身后,你我即刻启程,直赴京城。”
那张云听闻此言,犹如晴天霹雳,瞠目结舌,难以置信道:“将军,此战……此计……”
张云暗忖那领兵在外的将军,未奉圣上金牌调令,便擅自回京,此乃大大的犯忌!
古往今来,这般举动,轻则罢官免职,重则身首异处,更有甚者,被冠以谋反之名,落得个抄家灭族的下场,史不绝书!
将军手握重兵,本已令龙颜不安,今番未经允许,私自还朝,岂非昭告天下,心怀不轨?圣上如何能容?即便是宽仁如砥的君主,面对江山社稷之危,亦难免心生猜忌,龙颜大怒。
况且,宋家虽为名门望族,然树大招风,朝中敌手无数。
那些平日里明枪暗箭的政敌,岂会放过此等落井下石之机?定会命御史添油加醋,将她私自回京之事,描绘得十恶不赦,恨不得置其于死地而后快。
如此一来,即便救出尉迟夫人,宋墨霜的处境,岂不是岌岌危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