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时间线,在第一回之前。)
(等不及想看主角的,可以先跳过番外,直接去看第一回。)
十月里,芙蓉盛放,怎奈何,又是霜杀百草入初冬,北风徘徊帝京喧嚣处,行人瑟缩指犹凉,贩夫走卒口吐雾。
这日鼓楼西大街上,路过三辆青绸马车,正往薛家典当行而去。
车内母女,为寡妇的,年方四十左右,衣装华丽,却不施粉黛。为女儿的,正值豆蔻年华,生得杏眸圆脸,丰美莹润,颇有杨妃之貌,身上袄裙料子花样俱非凡品,却半新不旧,别有一番淡雅内敛。
马车徐徐,薛家母女正闲话着家常。
“你哥也是吃着碗里瞧着锅里,这一年来的光景,他为要香菱不能到手,和咱打了多少饥荒。我看着香菱的模样儿极好,其为人行事却又比别的丫鬟不同,温柔安静,知书懂理,一般的主子小姐也跟她不上呢。你哥那喜新厌旧的心性,我还能不知道?狗熊掰棒子,贪多嚼不烂,好好的闺女,白白的给他糟蹋。那还不如留在我身边,多伺候我几年。”
“妈说的是,但哥年岁也不小了,房里也得有个像样的女子栓一栓他的心,好教他懂事顾家些。再说,咱家这情况,眼下最最重要的是有个孙子,保住咱长房的香火,香菱品性好,说不定孩子能随了她几分,再者,我趁着现在没嫁人,也能帮忙照看则个。”
“哎,香菱倒也罢了,我是怕他辜负了他自个儿,当初为那香菱,闹出多大的官司,若是到手了又不珍惜,何苦当初要闹腾成那样。”
“妈也别为这心忧,咱不妨礼仪周全些,摆酒请客,明堂正道的娶她做了妾。若以后哥哥实在碰不上好下家,再把香菱扶正。不管哥哥以后如何,咱们待她好就是了。”
“还是闺女想得周到,就依你说的办。”
香菱能否扶正,宝钗倒也顾不得那么长远,多是说些圆场话,护着眼前的和和美美。况且那香菱一介弱女子,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迟早的事情,不如趁早给个体面,也少了他们母子矛盾。
母女一席话临了,一行马车已停在典当行门口。
厢内薛母挑开窗布瞭望,早有掌柜伙计候在门外,女儿宝钗也跟着瞧了瞧,可见当铺门口上有牌匾曰:恒舒典。
随后,前面一辆马车里,薛家独苗薛蟠下了车,叫嚷道:“鸣兄弟,该查账了。”说着,薛家大管家黄金鸣与恒舒典揽总张德辉就齐齐迎上来,忙把薛蟠往铺子里招呼。
内闱女子,不方便在人前抛头露面,故而薛家母女并没有立刻下车。张德辉得知当家主母也来了,忙又唤来丫鬟婆子去接待。
薛家身为皇商,也算财大气粗,将这典当行经营的颇为兴盛,在寸土寸金的鼓楼街,占着五进两跨的大院,对顾客典当而来的货物,储藏的格外精细,在京城也算有口皆碑。同时恒舒典又是薛家银库之一,乃薛家在京城及北方各省买卖承局的总号,一应钱粮,俱从此进出。
却说丫鬟婆子挡了帷幕,薛母与女儿宝钗这才下了马车,进了轿子,由仆妇们抬着轿子入了院中。另一辆马车里,随行丫鬟莺儿、香菱,也匆忙下车随奉轿旁。
待进了后院正堂,母女二人坐定,就见薛蟠夹着账本拿着算盘,匆匆赶来,放在宝钗面前,“妹妹精通算术,且帮我看看罢。”
于是宝钗细细翻看账目,又命香菱誊了小抄备份。约莫半个时辰,账目合算完毕,薛母收了小抄,正巧黄管家之母黄嬷嬷进门拜会。
主仆二人叙话一会儿,薛母就把儿子薛蟠纳妾之事说明,薛蟠听闻这等喜讯,忙跪在薛母面前发誓,直说要待香菱如何如何好,起了身,就要去拉香菱手。不料被宝钗抬手打回去,“哥哥刚发完誓,怎么就忘了礼数?人家还没过门儿呢,这个档口你才更该避嫌。”
“妹妹说的是。”薛蟠点头哈腰。
之后一家人就商量起来宴请宾朋、媒聘礼节、黄道吉日等诸般琐事。前面两件都好安排,独独是第三件,却让薛母打了退堂鼓,“宝丫头,依我看你哥跟香菱这事儿,暂且还不成,少说也得等到年后正月里才好。”
宝钗也点头称是,“东边府里正办着丧事呢,我听凤丫头说,珍大哥要倾东府所有办这葬礼,光是佛道法事就要七七四十九日。咱家客居贾家,人家办丧,咱办喜,这么唱反调,岂不礼崩乐坏?咱们正该避开这段时间,等过了百日再说。”
黄奶妈听得云里雾里,忙问:“你们说的东府,难道是贾家宁国府?”
薛母与宝钗纷纷点头。却听薛母忽然倒吸一口凉气,“说来也奇怪,东府的蓉哥儿媳妇咽气那晚,西府里宝玉好端端的吐了血,这些日子,孩子没精打采的……”
薛母话至半途,声音压低了些许,悄咪咪地凑近黄奶妈,“我还听凤丫头说,那一晚,约莫半夜三鼓时分,小媳妇飘进门缝,来给她托梦,说了些要紧的话,这才走了。凤丫头忙从梦里睁开眼,就听有人敲了丧钟,报来死讯。”
黄奶妈听得汗毛倒竖,忙追问:“托梦说了些啥?”
薛母一拍大腿,“那凤丫头是管家媳妇,整天忙得四脚不着地,侄儿媳妇死讯一来,更是着急忙慌穿衣服,就出门料理家务去了,也没多记着那些话,等有空闲再琢磨时,忘得也不剩两句了。”
薛蟠见母亲东扯西扯,又把他的好事儿忘在脑后去了,再瞅瞅香菱那标致模样,他更是急得烟熏火燎,赶忙拽回话头儿,“妈,咱与贾家论亲,只与西府亲,东府那支儿已经隔得远了,我是个粗人,不忌讳那些有的没的。再说办喜事,谁说一定得在贾家办?咱家在京城不就有宅子么,前两年,刚来京城那会儿,我早就吩咐下人拾掇好了,咱在咱家办事,又不碍着他们。”
薛母看着儿子猴急的模样,终究是耐不住这一年来儿子颠三倒四的搅扰,索性斥问,“那你想怎么办?”
薛蟠扭扭捏捏,“不如,就看个黄道吉日,咱在自家宅子里先小小的办一下,等年后,咱再来个大的,岂不两全其美。”
黄奶妈也心疼薛蟠的紧,忙跟着帮腔,“礼不下庶人,香菱又不是什么名门闺秀,就算明堂正道,那不还是纳妾嘛,若蟠儿急,咱就先小办,等贾家完丧,咱再补办个大的,也挑不出错儿。奶奶是贾家住惯了,不常出门走动,京城千门万户,有人死,就有人生,谁还顾忌那么多,只眼不见为净,也就罢了。就在今儿,皇城西门外,皇姑府上,正给殿下过寿辰。听说这位殿下已经成了神仙,府里修了一座花神庙,又热闹,又喜庆。谁顾着贾家就不庆祝了?”
薛母总算点头,“也是这么个理儿。”
但见黄奶妈起身,拉着薛蟠的手,“蟠哥儿且放心,咱们不如先去寺庙求个吉日,皇姑府南边,有个牟尼院,灵验的很。正巧,皇姑府又在咱薛家香料铺采买了一批香料,这么大的机会,哪里能让分局的人去办,我跟我儿子正管这事儿呢。待会儿咱们一道过去就行。”
薛蟠自忖腹内骚火难挨,心里却是不愿去寺庙那等庄严之地,又觉有黄奶妈帮忙,倒也不用他费心,于是稀里糊涂出了堂门,见掌柜儿子来相邀酒局,忙借口脱身,与狐朋狗友去寻快活地儿了。
之后,黄管家备好香料与马车,黄奶妈召集一群丫鬟仆妇,伏侍薛母与宝钗上了车,香菱与莺儿身为薛家母女的头面大丫鬟,待遇如副小姐,另乘一车随行。
时过晌午,薛家一行车马,来到皇城西门外的牟尼院。
皇城根儿下卧虎藏龙,这牟尼院虽是小小的一座禅院,迎来送往的,却少不了皇亲国戚,就连当今一心佞佛的太上皇,也曾几次传唤庙中禅师,询问佛法。
若问这牟尼院何时而建,倒也有一番掌故,二十年前,长安都中,掘出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引各地高僧老尼汇聚于此训诂经卷,于是就有了牟尼院与弥勒寺两处寺院。这牟尼院里,住的都是得道老尼。而弥勒寺,早先住着一群高僧。后来太上皇佞佛,舍身弥勒寺,每年数百万两银子,淌水一般,造就出雄殿宝刹、金身林立,煌煌奇观迷人眼。因这点渊缘,牟尼院也跟着沾了光,成了京中贵妇们求吉问卜的好地方。() ()
却说薛家一行人马停在牟尼院外,随后黄奶妈亲自伏侍母女二人下了马车,方要进山门,就被两个身着公服的宦官给拦了下来。薛母陈出来意,宦官命其让出道来,静候片刻,薛母探问缘由,方知寺院里来了皇姑府的人。
薛家人马闻讯,忙绕开正门,另寻了空地停下。香菱、莺儿、黄奶妈跟着薛家母女候在门外,片刻后,就见一群女官簇拥着一顶‘红罗销金’软轿从天王殿里缓缓而出,轿中端坐着一位身着道袍头戴花冠的少年人,正伸手把轿帘豁开一道缝儿,朝外观望。
待出了禅院山门,这花冠少年就瞥见了薛家众女眷,目光却是在香菱眉心那米粒大小的胭脂胎记上停滞下来。
轿子呼啦啦就要一掠而过,少年忙命众女官停下来。
随行皇姑府家令水云瓶,忙凑近窗帘,询问缘由,花冠少年也凑近轿窗,悄声回应,“你转过头去,瞧见那个眉心有红点儿的,问问是涂了胭脂,还是生得胎记。”
女官闻言,回头就见不远处俯首而立一个丫鬟,忙走上近前,命其抬起头来,遂见一胭脂粒正处眉心,衬出一尊菩萨面天女颜,端的是一幅人间仙姝好模样。于是问道:“这丫头眉心上这胭脂,是生来的,还是妆扮的?”
丫鬟胆怯,不敢应声。就见薛母近前回答:“是娘胎里带来的。”
轿中花冠少年忽然问:“叫什么名儿?”
只听宝钗回答:“叫香菱。”
轿中少年又借着窗缝看了一眼宝钗样貌,再配上香菱这丫鬟一推算,心中已然明了这是哪家哪户,女官一脸喜色忙返身回到轿子旁,紧挨着窗帘悄声回禀:“那个丫鬟,样貌不像世俗中人,说不定与咱们有缘法。”
轿中少年点头,悄声说道:“庙里还缺个女官,我也正有此意,给殿下做份寿礼,事情交由你来办。”
水云瓶应下吩咐,于是转身快步至薛母近前问:“你们是做什么的?”
薛母心知眼前几位是皇姑府的人,正好薛家求完吉日也要去皇姑府送香料,皇商本就为经营皇家人脉而去,此番机缘凑巧,于是索性回答:“说来也巧,我们是去皇姑府送香料的,这会子顺路来这儿拜个佛。”
水云瓶徐徐点头,“想必你们就是薛家商号的人了。”
薛母笑着应是。就见水云瓶也笑道:“香料采买,归百香居的女史和嬷嬷们管,倒不是我差事范围以内,不过都是皇姑府的事情,我倒也可以帮你们引路一二。”
薛母闻言大喜,当即消了拜佛之心。
之后,薛家母女与丫鬟,又被皇姑府的马车各自请上路,马车内水云瓶与薛家母女促膝而谈,甚是亲切。薛母打听水云瓶官职,得知是家令,宝钗当即明白这位是皇姑府众女官之首。
一番言谈,双方渐渐熟路,薛母就说起女儿两年前进宫选秀落第之事,又说当初女儿应选的是公主伴读。水云瓶观察宝钗谈吐样貌,对其落选之事,深感诧异。又询问宝钗身体可有病患,薛母回说:“娘胎里带了热毒,春秋两季容易哮喘,好在她先天壮些,倒也不觉严重。”
水云瓶听罢,于是直言:“这就是症结所在了,你女儿每年都要来这老毛病,只怕还要别人伺候她呢,岂不耽误了皇家的事儿,若为这惹了宫里的主子们嫌弃,反而招灾祸呢。”
一行车马进了皇姑府西角门,就是‘百香居’皇家制香厂了。
水云瓶召来女史们验明货物,随手多赏了一千两银子给薛家人。
薛母与宝钗携众薛家奴仆,忙又一通千恩万谢。
水云瓶也不多逗留,召来一乘软轿,临上轿前,给薛母知会:“凡事有得必有失,有舍必有得,赏了你什么东西,也必然得了你什么东西,此番人货两清,尔等且回去罢。”说完,人就上了轿子,被仆妇们抬走。
另有几个皇姑府老嬷嬷上前,向薛母索要香菱的奴契。
薛母这才恍然大悟,那多赏的一千两银子,是买香菱的钱。
皇商就是围着皇家讨饭的哈巴狗,纵然薛母心有些微不舍,也说不得半个不字,皇姑府看上什么好东西,却是不会管她舍得还是不舍得。
临别前,薛母把事情给香菱和盘托出,香菱竟然念着薛母的好,死活不愿离去。薛母忙安抚了好一会儿,香菱拽着薛母衣袖哭泣不止,但终究……还是被某个蛮横女官一拳打晕赚走了。
薛姨妈和黄奶妈相顾无言,只能默不作声带薛家车马出了皇姑府,回贾家梨香院取奴契,转手交给跟来的嬷嬷。
当晚薛蟠带着一身酒味儿与脂粉味儿回到梨香院,得知香菱被皇姑府的人买走了,却是一万个不信,以为是薛母把人藏起来了,于是撒着泼,砸坏了一屋子的玩器,后来宝钗、莺儿、奶妈全都帮忙劝说,他瘫倒在地,依然不信。回想三四年前,为这绝色小美人儿,他手里沾上人命官司,为了脱罪把户籍也给消了,成了个活死人,如今竹篮打水一场空,悔得肠子都快要寸寸断开,人不由得魔怔起来,满地打滚,哀嚎道:“香菱!我的小心肝儿!你快快出来!你们休要哄我!一定是嫌我配不上她!你们把她藏起来了!你们把她藏哪儿了?藏哪儿了?!!”
稀里糊涂,也不知时间过了多久,待香菱再醒来,就见自己睡在花帐之中,帐外光线昏黄,亮着两排灯盏,她挑开帐缦,被外面空旷无人的大殿吓得一哆嗦。等再小心探头看去,就见殿中矗立着十二座天女像,各个仙姿绰约,芳香四溢。
“这会子是在梦里吗?好生奇怪……”
她听见大殿之中隐约回荡着一群姐姐妹妹的笑声,但却看不见这些姑娘在哪儿,只以为是眼前这些神像在笑,不由听得有些痴了。
忽然殿门外灯烛大亮,就见众女官挑着灯,簇拥着一袭道袍的花冠少年,进入殿中,一行人七嘴八舌向着香菱而来,香菱难免又被众女儿家灌了一通迷魂汤,众女拉扯着她的胳膊,你一言,我一语,把这殿中十二位花神的名讳与司掌说与她听。
又称呼她为‘荷花女史’,道出她侍奉荷花神女,来人间种花,每年六月,引渡流落他乡的女儿魂魄回故乡。如此种种,光怪陆离,之后众女带她出了殿门。
正是傍晚时分,华灯初上,入眼处,仙洲傍水,岸边老梅成林,远处水面上花灯点点,又有榭、桥、亭、舫参差错落,再及远处,灯火阑珊,长廊百转,夜色朦朦胧胧,隐约有楼、坞、馆、阁、丘陵造景,诸般园林胜迹,宛如蓬莱仙境。
香菱看得目不暇接,忽而潸然泪下,“我不想当神仙,我要回去找我奶奶妈妈。”
于是小美人蹲着地上,啜泣不止,惹得众女官又是一通哄笑。忽然花冠少年来至香菱近前,悠然道:“什么奶奶,什么妈妈,都是假的,你可莫要认错了家,反把假家当甄家……”
且说翌日,皇姑府门前,来了一群负剑道士,接小仙君回南山玄真观。
少年辞了公主而去。一行道门车马,出了都中长安,又是三十多里路,终于回到南山玄真观。
入了山门,就见有匠役出没在道院里。众道兄闲问缘由,得知乃是忠孝王两个月后要来打醮,特筑法坛一座,请一位转世仙童下山去花神庙做庙祝。
闻此喜讯,众道兄提前为小仙君道贺。
……
要知后事如何,且看正文第一回。
(等不及想看主角的,可以先跳过番外,直接去看第一回。)
十月里,芙蓉盛放,怎奈何,又是霜杀百草入初冬,北风徘徊帝京喧嚣处,行人瑟缩指犹凉,贩夫走卒口吐雾。
这日鼓楼西大街上,路过三辆青绸马车,正往薛家典当行而去。
车内母女,为寡妇的,年方四十左右,衣装华丽,却不施粉黛。为女儿的,正值豆蔻年华,生得杏眸圆脸,丰美莹润,颇有杨妃之貌,身上袄裙料子花样俱非凡品,却半新不旧,别有一番淡雅内敛。
马车徐徐,薛家母女正闲话着家常。
“你哥也是吃着碗里瞧着锅里,这一年来的光景,他为要香菱不能到手,和咱打了多少饥荒。我看着香菱的模样儿极好,其为人行事却又比别的丫鬟不同,温柔安静,知书懂理,一般的主子小姐也跟她不上呢。你哥那喜新厌旧的心性,我还能不知道?狗熊掰棒子,贪多嚼不烂,好好的闺女,白白的给他糟蹋。那还不如留在我身边,多伺候我几年。”
“妈说的是,但哥年岁也不小了,房里也得有个像样的女子栓一栓他的心,好教他懂事顾家些。再说,咱家这情况,眼下最最重要的是有个孙子,保住咱长房的香火,香菱品性好,说不定孩子能随了她几分,再者,我趁着现在没嫁人,也能帮忙照看则个。”
“哎,香菱倒也罢了,我是怕他辜负了他自个儿,当初为那香菱,闹出多大的官司,若是到手了又不珍惜,何苦当初要闹腾成那样。”
“妈也别为这心忧,咱不妨礼仪周全些,摆酒请客,明堂正道的娶她做了妾。若以后哥哥实在碰不上好下家,再把香菱扶正。不管哥哥以后如何,咱们待她好就是了。”
“还是闺女想得周到,就依你说的办。”
香菱能否扶正,宝钗倒也顾不得那么长远,多是说些圆场话,护着眼前的和和美美。况且那香菱一介弱女子,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迟早的事情,不如趁早给个体面,也少了他们母子矛盾。
母女一席话临了,一行马车已停在典当行门口。
厢内薛母挑开窗布瞭望,早有掌柜伙计候在门外,女儿宝钗也跟着瞧了瞧,可见当铺门口上有牌匾曰:恒舒典。
随后,前面一辆马车里,薛家独苗薛蟠下了车,叫嚷道:“鸣兄弟,该查账了。”说着,薛家大管家黄金鸣与恒舒典揽总张德辉就齐齐迎上来,忙把薛蟠往铺子里招呼。
内闱女子,不方便在人前抛头露面,故而薛家母女并没有立刻下车。张德辉得知当家主母也来了,忙又唤来丫鬟婆子去接待。
薛家身为皇商,也算财大气粗,将这典当行经营的颇为兴盛,在寸土寸金的鼓楼街,占着五进两跨的大院,对顾客典当而来的货物,储藏的格外精细,在京城也算有口皆碑。同时恒舒典又是薛家银库之一,乃薛家在京城及北方各省买卖承局的总号,一应钱粮,俱从此进出。
却说丫鬟婆子挡了帷幕,薛母与女儿宝钗这才下了马车,进了轿子,由仆妇们抬着轿子入了院中。另一辆马车里,随行丫鬟莺儿、香菱,也匆忙下车随奉轿旁。
待进了后院正堂,母女二人坐定,就见薛蟠夹着账本拿着算盘,匆匆赶来,放在宝钗面前,“妹妹精通算术,且帮我看看罢。”
于是宝钗细细翻看账目,又命香菱誊了小抄备份。约莫半个时辰,账目合算完毕,薛母收了小抄,正巧黄管家之母黄嬷嬷进门拜会。
主仆二人叙话一会儿,薛母就把儿子薛蟠纳妾之事说明,薛蟠听闻这等喜讯,忙跪在薛母面前发誓,直说要待香菱如何如何好,起了身,就要去拉香菱手。不料被宝钗抬手打回去,“哥哥刚发完誓,怎么就忘了礼数?人家还没过门儿呢,这个档口你才更该避嫌。”
“妹妹说的是。”薛蟠点头哈腰。
之后一家人就商量起来宴请宾朋、媒聘礼节、黄道吉日等诸般琐事。前面两件都好安排,独独是第三件,却让薛母打了退堂鼓,“宝丫头,依我看你哥跟香菱这事儿,暂且还不成,少说也得等到年后正月里才好。”
宝钗也点头称是,“东边府里正办着丧事呢,我听凤丫头说,珍大哥要倾东府所有办这葬礼,光是佛道法事就要七七四十九日。咱家客居贾家,人家办丧,咱办喜,这么唱反调,岂不礼崩乐坏?咱们正该避开这段时间,等过了百日再说。”
黄奶妈听得云里雾里,忙问:“你们说的东府,难道是贾家宁国府?”
薛母与宝钗纷纷点头。却听薛母忽然倒吸一口凉气,“说来也奇怪,东府的蓉哥儿媳妇咽气那晚,西府里宝玉好端端的吐了血,这些日子,孩子没精打采的……”
薛母话至半途,声音压低了些许,悄咪咪地凑近黄奶妈,“我还听凤丫头说,那一晚,约莫半夜三鼓时分,小媳妇飘进门缝,来给她托梦,说了些要紧的话,这才走了。凤丫头忙从梦里睁开眼,就听有人敲了丧钟,报来死讯。”
黄奶妈听得汗毛倒竖,忙追问:“托梦说了些啥?”
薛母一拍大腿,“那凤丫头是管家媳妇,整天忙得四脚不着地,侄儿媳妇死讯一来,更是着急忙慌穿衣服,就出门料理家务去了,也没多记着那些话,等有空闲再琢磨时,忘得也不剩两句了。”
薛蟠见母亲东扯西扯,又把他的好事儿忘在脑后去了,再瞅瞅香菱那标致模样,他更是急得烟熏火燎,赶忙拽回话头儿,“妈,咱与贾家论亲,只与西府亲,东府那支儿已经隔得远了,我是个粗人,不忌讳那些有的没的。再说办喜事,谁说一定得在贾家办?咱家在京城不就有宅子么,前两年,刚来京城那会儿,我早就吩咐下人拾掇好了,咱在咱家办事,又不碍着他们。”
薛母看着儿子猴急的模样,终究是耐不住这一年来儿子颠三倒四的搅扰,索性斥问,“那你想怎么办?”
薛蟠扭扭捏捏,“不如,就看个黄道吉日,咱在自家宅子里先小小的办一下,等年后,咱再来个大的,岂不两全其美。”
黄奶妈也心疼薛蟠的紧,忙跟着帮腔,“礼不下庶人,香菱又不是什么名门闺秀,就算明堂正道,那不还是纳妾嘛,若蟠儿急,咱就先小办,等贾家完丧,咱再补办个大的,也挑不出错儿。奶奶是贾家住惯了,不常出门走动,京城千门万户,有人死,就有人生,谁还顾忌那么多,只眼不见为净,也就罢了。就在今儿,皇城西门外,皇姑府上,正给殿下过寿辰。听说这位殿下已经成了神仙,府里修了一座花神庙,又热闹,又喜庆。谁顾着贾家就不庆祝了?”
薛母总算点头,“也是这么个理儿。”
但见黄奶妈起身,拉着薛蟠的手,“蟠哥儿且放心,咱们不如先去寺庙求个吉日,皇姑府南边,有个牟尼院,灵验的很。正巧,皇姑府又在咱薛家香料铺采买了一批香料,这么大的机会,哪里能让分局的人去办,我跟我儿子正管这事儿呢。待会儿咱们一道过去就行。”
薛蟠自忖腹内骚火难挨,心里却是不愿去寺庙那等庄严之地,又觉有黄奶妈帮忙,倒也不用他费心,于是稀里糊涂出了堂门,见掌柜儿子来相邀酒局,忙借口脱身,与狐朋狗友去寻快活地儿了。
之后,黄管家备好香料与马车,黄奶妈召集一群丫鬟仆妇,伏侍薛母与宝钗上了车,香菱与莺儿身为薛家母女的头面大丫鬟,待遇如副小姐,另乘一车随行。
时过晌午,薛家一行车马,来到皇城西门外的牟尼院。
皇城根儿下卧虎藏龙,这牟尼院虽是小小的一座禅院,迎来送往的,却少不了皇亲国戚,就连当今一心佞佛的太上皇,也曾几次传唤庙中禅师,询问佛法。
若问这牟尼院何时而建,倒也有一番掌故,二十年前,长安都中,掘出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引各地高僧老尼汇聚于此训诂经卷,于是就有了牟尼院与弥勒寺两处寺院。这牟尼院里,住的都是得道老尼。而弥勒寺,早先住着一群高僧。后来太上皇佞佛,舍身弥勒寺,每年数百万两银子,淌水一般,造就出雄殿宝刹、金身林立,煌煌奇观迷人眼。因这点渊缘,牟尼院也跟着沾了光,成了京中贵妇们求吉问卜的好地方。() ()
却说薛家一行人马停在牟尼院外,随后黄奶妈亲自伏侍母女二人下了马车,方要进山门,就被两个身着公服的宦官给拦了下来。薛母陈出来意,宦官命其让出道来,静候片刻,薛母探问缘由,方知寺院里来了皇姑府的人。
薛家人马闻讯,忙绕开正门,另寻了空地停下。香菱、莺儿、黄奶妈跟着薛家母女候在门外,片刻后,就见一群女官簇拥着一顶‘红罗销金’软轿从天王殿里缓缓而出,轿中端坐着一位身着道袍头戴花冠的少年人,正伸手把轿帘豁开一道缝儿,朝外观望。
待出了禅院山门,这花冠少年就瞥见了薛家众女眷,目光却是在香菱眉心那米粒大小的胭脂胎记上停滞下来。
轿子呼啦啦就要一掠而过,少年忙命众女官停下来。
随行皇姑府家令水云瓶,忙凑近窗帘,询问缘由,花冠少年也凑近轿窗,悄声回应,“你转过头去,瞧见那个眉心有红点儿的,问问是涂了胭脂,还是生得胎记。”
女官闻言,回头就见不远处俯首而立一个丫鬟,忙走上近前,命其抬起头来,遂见一胭脂粒正处眉心,衬出一尊菩萨面天女颜,端的是一幅人间仙姝好模样。于是问道:“这丫头眉心上这胭脂,是生来的,还是妆扮的?”
丫鬟胆怯,不敢应声。就见薛母近前回答:“是娘胎里带来的。”
轿中花冠少年忽然问:“叫什么名儿?”
只听宝钗回答:“叫香菱。”
轿中少年又借着窗缝看了一眼宝钗样貌,再配上香菱这丫鬟一推算,心中已然明了这是哪家哪户,女官一脸喜色忙返身回到轿子旁,紧挨着窗帘悄声回禀:“那个丫鬟,样貌不像世俗中人,说不定与咱们有缘法。”
轿中少年点头,悄声说道:“庙里还缺个女官,我也正有此意,给殿下做份寿礼,事情交由你来办。”
水云瓶应下吩咐,于是转身快步至薛母近前问:“你们是做什么的?”
薛母心知眼前几位是皇姑府的人,正好薛家求完吉日也要去皇姑府送香料,皇商本就为经营皇家人脉而去,此番机缘凑巧,于是索性回答:“说来也巧,我们是去皇姑府送香料的,这会子顺路来这儿拜个佛。”
水云瓶徐徐点头,“想必你们就是薛家商号的人了。”
薛母笑着应是。就见水云瓶也笑道:“香料采买,归百香居的女史和嬷嬷们管,倒不是我差事范围以内,不过都是皇姑府的事情,我倒也可以帮你们引路一二。”
薛母闻言大喜,当即消了拜佛之心。
之后,薛家母女与丫鬟,又被皇姑府的马车各自请上路,马车内水云瓶与薛家母女促膝而谈,甚是亲切。薛母打听水云瓶官职,得知是家令,宝钗当即明白这位是皇姑府众女官之首。
一番言谈,双方渐渐熟路,薛母就说起女儿两年前进宫选秀落第之事,又说当初女儿应选的是公主伴读。水云瓶观察宝钗谈吐样貌,对其落选之事,深感诧异。又询问宝钗身体可有病患,薛母回说:“娘胎里带了热毒,春秋两季容易哮喘,好在她先天壮些,倒也不觉严重。”
水云瓶听罢,于是直言:“这就是症结所在了,你女儿每年都要来这老毛病,只怕还要别人伺候她呢,岂不耽误了皇家的事儿,若为这惹了宫里的主子们嫌弃,反而招灾祸呢。”
一行车马进了皇姑府西角门,就是‘百香居’皇家制香厂了。
水云瓶召来女史们验明货物,随手多赏了一千两银子给薛家人。
薛母与宝钗携众薛家奴仆,忙又一通千恩万谢。
水云瓶也不多逗留,召来一乘软轿,临上轿前,给薛母知会:“凡事有得必有失,有舍必有得,赏了你什么东西,也必然得了你什么东西,此番人货两清,尔等且回去罢。”说完,人就上了轿子,被仆妇们抬走。
另有几个皇姑府老嬷嬷上前,向薛母索要香菱的奴契。
薛母这才恍然大悟,那多赏的一千两银子,是买香菱的钱。
皇商就是围着皇家讨饭的哈巴狗,纵然薛母心有些微不舍,也说不得半个不字,皇姑府看上什么好东西,却是不会管她舍得还是不舍得。
临别前,薛母把事情给香菱和盘托出,香菱竟然念着薛母的好,死活不愿离去。薛母忙安抚了好一会儿,香菱拽着薛母衣袖哭泣不止,但终究……还是被某个蛮横女官一拳打晕赚走了。
薛姨妈和黄奶妈相顾无言,只能默不作声带薛家车马出了皇姑府,回贾家梨香院取奴契,转手交给跟来的嬷嬷。
当晚薛蟠带着一身酒味儿与脂粉味儿回到梨香院,得知香菱被皇姑府的人买走了,却是一万个不信,以为是薛母把人藏起来了,于是撒着泼,砸坏了一屋子的玩器,后来宝钗、莺儿、奶妈全都帮忙劝说,他瘫倒在地,依然不信。回想三四年前,为这绝色小美人儿,他手里沾上人命官司,为了脱罪把户籍也给消了,成了个活死人,如今竹篮打水一场空,悔得肠子都快要寸寸断开,人不由得魔怔起来,满地打滚,哀嚎道:“香菱!我的小心肝儿!你快快出来!你们休要哄我!一定是嫌我配不上她!你们把她藏起来了!你们把她藏哪儿了?藏哪儿了?!!”
稀里糊涂,也不知时间过了多久,待香菱再醒来,就见自己睡在花帐之中,帐外光线昏黄,亮着两排灯盏,她挑开帐缦,被外面空旷无人的大殿吓得一哆嗦。等再小心探头看去,就见殿中矗立着十二座天女像,各个仙姿绰约,芳香四溢。
“这会子是在梦里吗?好生奇怪……”
她听见大殿之中隐约回荡着一群姐姐妹妹的笑声,但却看不见这些姑娘在哪儿,只以为是眼前这些神像在笑,不由听得有些痴了。
忽然殿门外灯烛大亮,就见众女官挑着灯,簇拥着一袭道袍的花冠少年,进入殿中,一行人七嘴八舌向着香菱而来,香菱难免又被众女儿家灌了一通迷魂汤,众女拉扯着她的胳膊,你一言,我一语,把这殿中十二位花神的名讳与司掌说与她听。
又称呼她为‘荷花女史’,道出她侍奉荷花神女,来人间种花,每年六月,引渡流落他乡的女儿魂魄回故乡。如此种种,光怪陆离,之后众女带她出了殿门。
正是傍晚时分,华灯初上,入眼处,仙洲傍水,岸边老梅成林,远处水面上花灯点点,又有榭、桥、亭、舫参差错落,再及远处,灯火阑珊,长廊百转,夜色朦朦胧胧,隐约有楼、坞、馆、阁、丘陵造景,诸般园林胜迹,宛如蓬莱仙境。
香菱看得目不暇接,忽而潸然泪下,“我不想当神仙,我要回去找我奶奶妈妈。”
于是小美人蹲着地上,啜泣不止,惹得众女官又是一通哄笑。忽然花冠少年来至香菱近前,悠然道:“什么奶奶,什么妈妈,都是假的,你可莫要认错了家,反把假家当甄家……”
且说翌日,皇姑府门前,来了一群负剑道士,接小仙君回南山玄真观。
少年辞了公主而去。一行道门车马,出了都中长安,又是三十多里路,终于回到南山玄真观。
入了山门,就见有匠役出没在道院里。众道兄闲问缘由,得知乃是忠孝王两个月后要来打醮,特筑法坛一座,请一位转世仙童下山去花神庙做庙祝。
闻此喜讯,众道兄提前为小仙君道贺。
……
要知后事如何,且看正文第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