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这玩意儿时准时不准,不过这次的预报还是非常准确的,月日早上起了西风,过不多久阴雨散去,深秋暖阳普照大地,烂泥潭一样的野战机场终于开始慢慢变硬。只要接下来不下大雨,歼击机团在三天后就能继续开展空中训练了。
第六后备航空集团军还为团再次补充了架飞机和两个飞行员,这样团长李尔斯维克少校的“直属分队”也搭建起来了,而且人人都有飞机开——虽然是顶落后的“小毛驴”。
而且更令人不爽的是,即使是“小毛驴”,苏联人都没给他们型号一样的。
除了团长和四个法国飞行员的座驾是型之外,其余飞行员的座驾都是更老的型甚至型。几种型号的伊-飞行性能差距并不大,它们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型的火力配置是两挺施卡斯机枪加两门施瓦克机炮,而其他型号只装备有门机枪。
如果苏联人的机炮用的也是伊斯帕诺-絮扎,那么法国飞行员们也不至于不爽,毕竟新手用低射速的伊斯帕诺机炮未必强过用机枪,他们在空中哪有余力好好瞄准?但苏联人的机炮是施瓦克,用施卡斯机枪扩膛改出的施瓦克!
听听靶场上传来的校准的炮声吧,听听有开火体验的拉帕奇诺那眉飞色舞的吹嘘吧,罗贝尔感觉自己的口水都要奔涌而出了。
“后天我如果能带他们俩升空,我就找机会开两炮试试手感。”摩拳擦掌的罗贝尔找到团长问问情况,“您看可以吗?”
“当然没问题。”李尔斯维克少校自然犯不着为了几发毫米炮弹跟手下的“头号王牌”闹别扭。
于是罗贝尔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直到月日清晨被紧急集合的钟声惊醒。
睡眼惺忪的他也顾不上洗漱,直接翻身下床,蹬上靴子就往指挥所跑。在路上,他遇到了同样眼神呆滞、衣衫不整的战友们。近一个月的平静生活已经让他们的神经有些懈怠,现在地勤人员拼命着敲打铃铛,终于给他们的神经上好了发条。
团长李尔斯维克少校和政治委员卢申科上尉已经在航空图前等待着飞行员们了。
跑到土木结构的指挥所中之后,罗贝尔和阿尔贝特各自清点了本中队的人员,然后先后向团长汇报本中队全勤。
“两分四十秒,很不好。”卢申科合上怀表的盖子,严肃地看着两个中队长和其他近期“不像话”的年轻飞行员们,“下次集合再超过两分十五秒,所有人烟草酒精配额取消,法国人写检讨,苏联人关禁闭。”
尽管有些畏惧展现出指挥员威严一面的卢申科,但罗贝尔还是硬着头皮举手提出异议:“我反对,政委同志,您应该对两国飞行员一视同仁。”
卢申科给了罗贝尔一个赞赏的眼神,然后立刻拉下脸来:“你们的检讨用俄语写!词以上!”
四个法国人的表情立刻变得更加僵硬,他们手下的苏联飞行员则交换了幸灾乐祸的眼神,还不如关禁闭呢!
“好了,说正事。”李尔斯维克少校接过话头,他和卢申科今天都像变了个人似的,“我们接到了红空军司令部的命令,第后备航空集团军将配合西方面军空军与布良斯克方面军空军,对威胁布良斯克方面军南翼之德寇实施猛烈之打击,配合布良斯克方面军撤退重整。”
罗贝尔和阿尔贝特对视一眼,没有问“团不是还在整训期间么”之类的蠢话。只需要一瞥地图,任何一个从未接受过陆军参谋训练的人也能知道叶廖缅科将军的部队危如累卵。
尽管从部队番号来看,布良斯克方面军下属的部队与当面德军旗鼓相当,但经过失败的基辅解围战的消耗,各军、师的兵力甚至达不到编制表上的一半,重装备的数量就更少了。而其对手——德军南方突击集团(下辖古德里安指挥的第二装甲集群和魏克斯的第二集团军)——却在过去一个月内得到了后勤的优先补充。
此消彼长之下,苏德在布良斯克战线的兵力对比几乎是一比二,因此布良斯克方面军刚开打就告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这时候把第团填进去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战争面前,飞行员也不过是高级耗材。
但是布良斯克方面军的情况比罗贝尔他们预想的还要糟糕。
“上级告诉了我们实情,布良斯克方面军目前有被德军全歼的危险。”李尔斯维克抄起指挥棒,先后点向了布良斯克和奥廖尔,“德寇突破了我军薄弱的防线,古德里安已经分兵向布良斯克和奥廖尔方向挺进,预备一口气吃下整个方面军,并扫清通向莫斯科的道路。”
“我们部队损失了大量的汽车,机动能力无法与古德里安的部队相提并论,因此红空军交给我们的任务是,对深入我军后方的敌人展开不间断的猛烈轰炸,不惜一切代价,拖延敌军的进军速度!让布良斯克方面军撤出来!”() ()
“四个小时后我们起飞,到维亚济马上空与远程轰炸航空第师的战机汇合,然后掩护他们完成轰炸。如果遭遇德寇战机拦截,我们必须保障轰炸机部队完成轰炸,如果没有拦截,那就把所有子弹炮弹浇到德国鬼子头上,记住,子弹不值钱,别给我省着带回来!任务明确了吗?!”
“明白,少校同志!”所有飞行员们一齐吼道。
“同志们,我只说一个事实。”卢申科从李尔斯维克手中接过指挥棒,开始了他作为政工军官的战前动员工作,“根据前线情报,德寇的这次攻势代号为台风,他们的目标,就是苏维埃的心脏——莫斯科!它的重要性,我就不必再强调了。”
李尔斯维克少校在卢申科动员过后,开始做最后的安排:“四小时后听信号枪声集合,想补觉的可以回去再睡一会,有谁还没写遗嘱,赶紧写。写完交给政委,想拜托寄回家的东西也是,只要还能寄过去,我们就努力办到,实在不行就等到战后了。好了,解散!”
绝大部分飞行员都选择回去补觉了,遗书什么的,根本懒得写——大多数年轻人既无财产需要分割,也无妻儿需要嘱咐,个别孤儿连父母都没有,留遗书作甚?
更重要的是,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接受,或者说不敢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自己也是会死的。
四个小时后,一发信号弹升空,还一直没有跟两个僚机飞行员在空中训练过一次的罗贝尔最后叮嘱了他们几句:“我们的飞机很落后,狗斗能力算是唯一的强项,所以尽量跟敌人绕,如果敌人对你们采取‘俯冲-攻击-脱离’的战术,你们就对头——这是你们唯一的胜机。如果有可能,我会领着你们跟德国人对冲。”
“明白了,中队长。”
“保持警惕,集中注意,回来咱们一块喝一杯。”罗贝尔郑重地向两人敬礼,“祝你们好运。”
“祝好运,中队长!”
罗贝尔点点头,然后转身小跑到了自己的飞机旁(飞机上已经画上了四颗红五星),在满脸皱纹的机械师伊里奇下士的注视下踩着机翼迈进驾驶舱。伊-的驾驶舱甚至不是全封闭的,这让他非常怀疑自己在空中说的话能不能被李尔斯维克和阿尔贝特听到(只有他们三个人的飞机上有电台)。
在他进入伊-那还算宽敞的驾驶舱后,伊里奇下士便走到飞机前,将地图递给他:“这是你第一次驾驶小毛驴,千万小心,它可容易陷入尾旋了。”
“我记着了,伊里奇。”
伊里奇下士担忧地叹了口气,然后退开了几步:“启动发动机吧。”
飞机上的罗贝尔有些生疏地启动了发动机,配合着机械师的指令完成了起飞前的最后检查。而后他便操控飞机驶入了还算熟悉的跑道,接着腾空而起,飞入了完全陌生的天空。
他的两个僚机护着他的左右两翼,侧后方则是正在完成编组的斯蒂宾分队。在他的前方,是早先升空的阿尔贝特中队的六架战机。团长李尔斯维克少校的直属分队则跟在全团最后,以便协调两个中队组成大编队。
罗贝尔的耳机里传来了非常刺耳的声音:“一中队高度够了,减速转向方向,二中队继续爬升到再转向。我们在高度上组成编队,再继续爬升。”
他皱起眉头,在阿尔贝特完成汇报之后按下送话按钮,然后在呼呼的风声中扯着嗓子回复:“二中队收到!”
总共十五架战鹰迅速完成空中编组,而后转向西北方。老练的李尔斯维克少校将机群精准地带到了莫扎伊斯克上空,他们等了不多时,DB-轰炸机机群就赶了上来。
“壮观啊!”李尔斯维克在电台中感慨道,而罗贝尔和阿尔贝特都有些言不由衷。他们两个都是年月那次英法联合轰炸的参与者,当时联军一共凑了三百多架轰炸机,可比今天苏军的战机壮观许多,最后效果如何呢?
罗贝尔不想在战前说些丧气话,他只能默默祈祷,不会出现让他们替轰炸机吸引防空炮火力的情况。他倒不是担忧自己,而是担忧飞行团的苏联新飞行员们。以他们的飞行技术和心理素质,去俯冲扫射防空炮简直与亲吻地狱之门无异。
想到这里,他按下送话键:“少校同志,他们今天要轰炸什么?”
“上级没通知,我们只负责掩护。”
那只好听天由命了。
“少校。”阿尔贝特突然提醒道,“轰炸机群的高度在下降。”
第六后备航空集团军还为团再次补充了架飞机和两个飞行员,这样团长李尔斯维克少校的“直属分队”也搭建起来了,而且人人都有飞机开——虽然是顶落后的“小毛驴”。
而且更令人不爽的是,即使是“小毛驴”,苏联人都没给他们型号一样的。
除了团长和四个法国飞行员的座驾是型之外,其余飞行员的座驾都是更老的型甚至型。几种型号的伊-飞行性能差距并不大,它们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型的火力配置是两挺施卡斯机枪加两门施瓦克机炮,而其他型号只装备有门机枪。
如果苏联人的机炮用的也是伊斯帕诺-絮扎,那么法国飞行员们也不至于不爽,毕竟新手用低射速的伊斯帕诺机炮未必强过用机枪,他们在空中哪有余力好好瞄准?但苏联人的机炮是施瓦克,用施卡斯机枪扩膛改出的施瓦克!
听听靶场上传来的校准的炮声吧,听听有开火体验的拉帕奇诺那眉飞色舞的吹嘘吧,罗贝尔感觉自己的口水都要奔涌而出了。
“后天我如果能带他们俩升空,我就找机会开两炮试试手感。”摩拳擦掌的罗贝尔找到团长问问情况,“您看可以吗?”
“当然没问题。”李尔斯维克少校自然犯不着为了几发毫米炮弹跟手下的“头号王牌”闹别扭。
于是罗贝尔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直到月日清晨被紧急集合的钟声惊醒。
睡眼惺忪的他也顾不上洗漱,直接翻身下床,蹬上靴子就往指挥所跑。在路上,他遇到了同样眼神呆滞、衣衫不整的战友们。近一个月的平静生活已经让他们的神经有些懈怠,现在地勤人员拼命着敲打铃铛,终于给他们的神经上好了发条。
团长李尔斯维克少校和政治委员卢申科上尉已经在航空图前等待着飞行员们了。
跑到土木结构的指挥所中之后,罗贝尔和阿尔贝特各自清点了本中队的人员,然后先后向团长汇报本中队全勤。
“两分四十秒,很不好。”卢申科合上怀表的盖子,严肃地看着两个中队长和其他近期“不像话”的年轻飞行员们,“下次集合再超过两分十五秒,所有人烟草酒精配额取消,法国人写检讨,苏联人关禁闭。”
尽管有些畏惧展现出指挥员威严一面的卢申科,但罗贝尔还是硬着头皮举手提出异议:“我反对,政委同志,您应该对两国飞行员一视同仁。”
卢申科给了罗贝尔一个赞赏的眼神,然后立刻拉下脸来:“你们的检讨用俄语写!词以上!”
四个法国人的表情立刻变得更加僵硬,他们手下的苏联飞行员则交换了幸灾乐祸的眼神,还不如关禁闭呢!
“好了,说正事。”李尔斯维克少校接过话头,他和卢申科今天都像变了个人似的,“我们接到了红空军司令部的命令,第后备航空集团军将配合西方面军空军与布良斯克方面军空军,对威胁布良斯克方面军南翼之德寇实施猛烈之打击,配合布良斯克方面军撤退重整。”
罗贝尔和阿尔贝特对视一眼,没有问“团不是还在整训期间么”之类的蠢话。只需要一瞥地图,任何一个从未接受过陆军参谋训练的人也能知道叶廖缅科将军的部队危如累卵。
尽管从部队番号来看,布良斯克方面军下属的部队与当面德军旗鼓相当,但经过失败的基辅解围战的消耗,各军、师的兵力甚至达不到编制表上的一半,重装备的数量就更少了。而其对手——德军南方突击集团(下辖古德里安指挥的第二装甲集群和魏克斯的第二集团军)——却在过去一个月内得到了后勤的优先补充。
此消彼长之下,苏德在布良斯克战线的兵力对比几乎是一比二,因此布良斯克方面军刚开打就告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这时候把第团填进去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战争面前,飞行员也不过是高级耗材。
但是布良斯克方面军的情况比罗贝尔他们预想的还要糟糕。
“上级告诉了我们实情,布良斯克方面军目前有被德军全歼的危险。”李尔斯维克抄起指挥棒,先后点向了布良斯克和奥廖尔,“德寇突破了我军薄弱的防线,古德里安已经分兵向布良斯克和奥廖尔方向挺进,预备一口气吃下整个方面军,并扫清通向莫斯科的道路。”
“我们部队损失了大量的汽车,机动能力无法与古德里安的部队相提并论,因此红空军交给我们的任务是,对深入我军后方的敌人展开不间断的猛烈轰炸,不惜一切代价,拖延敌军的进军速度!让布良斯克方面军撤出来!”() ()
“四个小时后我们起飞,到维亚济马上空与远程轰炸航空第师的战机汇合,然后掩护他们完成轰炸。如果遭遇德寇战机拦截,我们必须保障轰炸机部队完成轰炸,如果没有拦截,那就把所有子弹炮弹浇到德国鬼子头上,记住,子弹不值钱,别给我省着带回来!任务明确了吗?!”
“明白,少校同志!”所有飞行员们一齐吼道。
“同志们,我只说一个事实。”卢申科从李尔斯维克手中接过指挥棒,开始了他作为政工军官的战前动员工作,“根据前线情报,德寇的这次攻势代号为台风,他们的目标,就是苏维埃的心脏——莫斯科!它的重要性,我就不必再强调了。”
李尔斯维克少校在卢申科动员过后,开始做最后的安排:“四小时后听信号枪声集合,想补觉的可以回去再睡一会,有谁还没写遗嘱,赶紧写。写完交给政委,想拜托寄回家的东西也是,只要还能寄过去,我们就努力办到,实在不行就等到战后了。好了,解散!”
绝大部分飞行员都选择回去补觉了,遗书什么的,根本懒得写——大多数年轻人既无财产需要分割,也无妻儿需要嘱咐,个别孤儿连父母都没有,留遗书作甚?
更重要的是,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接受,或者说不敢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自己也是会死的。
四个小时后,一发信号弹升空,还一直没有跟两个僚机飞行员在空中训练过一次的罗贝尔最后叮嘱了他们几句:“我们的飞机很落后,狗斗能力算是唯一的强项,所以尽量跟敌人绕,如果敌人对你们采取‘俯冲-攻击-脱离’的战术,你们就对头——这是你们唯一的胜机。如果有可能,我会领着你们跟德国人对冲。”
“明白了,中队长。”
“保持警惕,集中注意,回来咱们一块喝一杯。”罗贝尔郑重地向两人敬礼,“祝你们好运。”
“祝好运,中队长!”
罗贝尔点点头,然后转身小跑到了自己的飞机旁(飞机上已经画上了四颗红五星),在满脸皱纹的机械师伊里奇下士的注视下踩着机翼迈进驾驶舱。伊-的驾驶舱甚至不是全封闭的,这让他非常怀疑自己在空中说的话能不能被李尔斯维克和阿尔贝特听到(只有他们三个人的飞机上有电台)。
在他进入伊-那还算宽敞的驾驶舱后,伊里奇下士便走到飞机前,将地图递给他:“这是你第一次驾驶小毛驴,千万小心,它可容易陷入尾旋了。”
“我记着了,伊里奇。”
伊里奇下士担忧地叹了口气,然后退开了几步:“启动发动机吧。”
飞机上的罗贝尔有些生疏地启动了发动机,配合着机械师的指令完成了起飞前的最后检查。而后他便操控飞机驶入了还算熟悉的跑道,接着腾空而起,飞入了完全陌生的天空。
他的两个僚机护着他的左右两翼,侧后方则是正在完成编组的斯蒂宾分队。在他的前方,是早先升空的阿尔贝特中队的六架战机。团长李尔斯维克少校的直属分队则跟在全团最后,以便协调两个中队组成大编队。
罗贝尔的耳机里传来了非常刺耳的声音:“一中队高度够了,减速转向方向,二中队继续爬升到再转向。我们在高度上组成编队,再继续爬升。”
他皱起眉头,在阿尔贝特完成汇报之后按下送话按钮,然后在呼呼的风声中扯着嗓子回复:“二中队收到!”
总共十五架战鹰迅速完成空中编组,而后转向西北方。老练的李尔斯维克少校将机群精准地带到了莫扎伊斯克上空,他们等了不多时,DB-轰炸机机群就赶了上来。
“壮观啊!”李尔斯维克在电台中感慨道,而罗贝尔和阿尔贝特都有些言不由衷。他们两个都是年月那次英法联合轰炸的参与者,当时联军一共凑了三百多架轰炸机,可比今天苏军的战机壮观许多,最后效果如何呢?
罗贝尔不想在战前说些丧气话,他只能默默祈祷,不会出现让他们替轰炸机吸引防空炮火力的情况。他倒不是担忧自己,而是担忧飞行团的苏联新飞行员们。以他们的飞行技术和心理素质,去俯冲扫射防空炮简直与亲吻地狱之门无异。
想到这里,他按下送话键:“少校同志,他们今天要轰炸什么?”
“上级没通知,我们只负责掩护。”
那只好听天由命了。
“少校。”阿尔贝特突然提醒道,“轰炸机群的高度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