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又“啊咧咧咧咧咧”地复述了一遍,小孩略一思索,转达道:
“老太太说,她姓王,打她的那个是她儿子,叫马万三。马万三把盐?拿走了,要联合生父一起把她的家财都抢走。”
沈恪惊愕问:“生父?”
老妇以手掩面。小孩继续说:“她原来是个寡妇,有个亲儿子,后来她招了一个接脚夫入赘,接脚夫叫马文进,带了个义子马万三。马文进用老太太的家财赚了钱,一家四口人平平淡淡过日子。后来老太太自己的儿子没了,她也没为之立嗣,把马万三抚养成人了,还替他娶亲,给他资财。”
“听来挺好的呀,后来如何了?”
“后来马文进也死了,留下遗训让马万三孝顺老太太。结果此时,马万三的亲爹马文通跳出来,撺掇亲儿子把遗训和盐?都偷走了,要跟老太太断绝关系,认回生父。老太太气不过去追他,结果被打伤了。”
沈恪知道,盐?,可以类比理解为后来的户口本。
沉吟良久,她意味深长道:“嗯……怕是要闹出官司来哦。”
“怎么说?”萧景台问。
“婆婆,你家是女户,你是户主,对吧?”
老妇急迫地点点头。
“这臭小子到底在想什么……”沈恪咋舌道,“您现在打算怎么办?是想接着跟马万三做母子,还是顺了他的意,断绝关系?”
“老太太说,她还是想有个人给她养老送终。”
“好,我知道了。徐徐图之,跟衙门争一争,也许能争来一个不错的结果。”
她转转眼睛,问萧景台:“你急着回家吗?”
知道她的打算,萧景台笑道:“随你,我原本也是打算等你伤愈后再起程。”
“婆婆,我做这行很多年了,跟市面上那些坑蒙拐骗的讼师不一样,绝对能帮您讨个公道回来。”
“就是吧……”沈恪捏起指头,在老妇眼前搓了搓,“您多少给一点辛苦费,犒劳犒劳。”
“老太太说,事情若是能摆平,钱不会少了你的。”
委托关系成立,沈恪唤门外守候的常伯过来,将老妇托付给他:“辛苦您送她回家了,我留在这里陪世子缝伤。”
老妇满眼含泪,一步三回头,口中不停念叨着,想来是道谢一类的话。沈恪拍去手上的灰尘,转眼瞥见萧景台愣怔的眼神。
“傻站着干嘛?趴下啊,你不会想要烂着后腰回家吧?”
拆去了旧的桑皮线,大夫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伤口,所幸没有感染发炎。萧景台安静地趴在榻上,两眼时不时瞟向双臂抱胸陪在一旁的沈恪。
“害羞了?那我出去?”沈恪用口型问他。
“不,不是。”他颇有些难为情地把脸转到一边。
大夫收拾好器械,闲谈一般问沈恪道:“听您二位口音,都不像本地人,看穿着也像高门大户,敢问来自何方?”
沈恪出身江南,萧景台却自小于北境长大。她抢先回答:
“我俩来自南方,是同胞姐弟,家里世代从宦,官话说惯了。家乡水灾泛滥,我们向北逃荒,不料中途遇流寇,弟弟为保护我受了伤,队伍也折了几个人。”
她说得煞有介事,向萧景台一挑眉,问:
“对吧,小景?”
萧景台两眼瞪圆,面上是掩饰不住的慌乱。他结巴着,效仿南方口音道:“呃……是,阿姊。”
沈恪忍俊不禁。
“噢,原来如此。这些天多留意下,伤处尽量不要碰水,每日睡前涂一回药膏,七日后再来找我。”
萧景台揽上衣袍,坐在短榻边沿,看沈恪把大夫交付的瓶瓶罐罐都逐一拾掇起来。临近晌午,他望一望安济坊外,鳞次栉比的店面纷纷开张,街头巷尾更显生机。
“阿姊,你肚子还饿么?”
沈恪一脸诧异:“还演呢?又没有其他人。”
“既然是隐姓埋名,做戏自然要做到底,才不会引人生疑。”
“饿倒是不饿,就是乏了,想洗个痛快的热水澡,然后睡一觉。”沈恪打了个哈欠。
“好,那我们先去下榻的客栈歇息。”
清晨残余的寒气被太阳驱散,市集上五彩斑斓的布幔随风轻扬,各色瓜果青菜还挂着露珠,铁匠铺中火花四溅,敲打声叮当震响。沈恪看得目不暇接,慨然道:
“话说回来,我已经很久没有逛过早市了。平日里早上八点半上班打卡,你们叫点卯,周末又要加班,根本抽不出时间。”
萧景台听得半懂不懂,只是问:“你当真要帮那个老人向官府告状?”
“那能有假?都答应了。”
萧景台一声低低的轻笑:“早听朝中官吏说你为人碧血丹心,路见不平时常出手相助,如今算是见识到了。”
“行善倒是次要的,主要是为了赚钱。”沈恪理所应当道,“我不习惯手心朝上要钱的日子,万一有一天你把我丢下了,我自己也得有活下去的营生。”
“我不是那种人。”萧景台信誓旦旦地看着她,“何况,讼师须得在官府、百姓各方之间周旋,你现在脱离大理寺之职,区区一个女儿家,想要以此为业,阻碍之大可想而知,你本不需要如此。”
沈恪停住了脚步,唇边挂着促狭的笑意:
“你觉得我做不到?”
“不是,我是说……”
“行,那你就瞧好了。”沈恪直接打断他,“时代不同,你有你的局限性,虽然话说得很冒犯,但我不怪你,小朋友。”
“小……朋友?”萧景台剑眉倒竖,大为不平,“我有十九岁了!”
来到客栈,托客栈店家打来热水,沈恪蜷在浴桶中,强行压制住困意,极力不让自己睡着。甫一出浴,她虚浮着脚步,一头栽倒在卧榻上。
“阿姊——”萧景台轻叩房门。
“等我睡醒再说。”
萧景台识相地离开了。
一觉足睡到傍晚,天边霞光渐暗。她半迷半醒推开房门,发觉萧景台正盘腿坐在门口的矮案前,一面饮茶,一面同常伯交谈。
“怎么不回房休息?”
“我的房间在长廊那边,方才没来得及告诉你,怕你醒来后找不到我心急。”
他从身侧捧出一个四四方方的食盒,置于案上:
“托人送来的饭菜,趁热吃。”
“那小的就不打扰世子和断丞了。”常伯拱手告别,“我去马厩里看看马匹,该喂了。”
“您慢走。”
沈恪抱着食盒回到房内,不成想萧景台也跟了进来。她戏谑打趣说:
“你一个男人跟我姑娘家进同一间房,叫别人看了怎么想?”
萧景台不答话,拎着数个纸包径直来到窗前,向空中吹了一声清亮的口哨。不多时,鹰的清啸划破夜空,一道白色的影子如流星般坠落窗前,稳稳立在萧景台小臂上,竟是先前在晖京皇城中为他们解围的那只大隼。
它的两爪间,还夹着一个木筒。
沈恪不免觉得新奇,凑上前端详着这神气十足的大隼:“原来真是你养的鸟?它叫什么名字?”
“朔风,它叫朔风,是母亲带兵抗击大蕃族时,从荒山中捡回来的海东青,是只雌隼,已有十岁了。”
“我可以摸摸它吗?”沈恪半举着手,迟迟不敢落下。
萧景台拆开手里的纸包,里面是上好的猪肉,他用木签叉起一块递给沈恪:“它吃上东西就顾不上咬人了,你试试。”
沈恪小心翼翼地把猪肉送到朔风喙边,引导它向自己靠近。朔风蹦跳两下,实在不耐烦了,一口叨在肉上,沈恪眼疾手快,伸手抚摸它油光水滑的羽毛。
“阿姊,手抬起来。”
萧景台托着她拿木签的那只手,微微向上抬,朔风也跟着扬起头,露出了腹部的绒毛。
“肚子上的毛更好摸。”
“姐,不要生气,我就摸一下。”沈恪得寸进尺地把手探向朔风的鸟肚子,朔风停了一停,歪头看看她,又看看萧景台,转头继续进食,竟看得出些许无奈。
“它好听话……”
“也不是对所有人都如此的。”萧景台笑笑,打开朔风带回的木筒,从中抽出一封密信来。
“吏部侍郎张典再拜幽云郡王世子、游击将军足下。”
“果然。”萧景台喃喃道。沈恪斜睨了一眼,见他神色凝重,转而同他一起阅读那封信。
“昨夜一役,举朝哗然,天颜大骇。一者劫狱于帝卧榻之侧,诚如暗矢抵膻,利兵临颈,帝直言危在旦夕矣;再者郡王死讯与王府惨象不胫而走,纲之为人,无仪无止,结党营私,群臣无一不晓,纷纷攻讦于殿前,诸将领俱乞骸告老,帝惶惶然而无所措手足,然则已无心力责问劫狱一事耳。”
阅毕,二人均是松了一口气。沈恪难掩喜色:
“也就是说,我们暂时可以不用东躲西藏了,对吧?”
“事情尚未尘埃落定,小心些总归是没错的。”萧景台摇摇头。
“潘纲为什么跟老郡王过不去?不会仅是因为想大权独揽吧?”沈恪意味深长问。
“我听闻,他想把幽云十六州高价卖给北边的皋族人,自己从中牟利。父亲自然不同意,两人因此事在朝堂上不合已久。”
沈恪蹙眉:“皇帝怎么会被潘纲忽悠呢?他傻啊?不怕皋族人南下把他点了天灯?”
二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说出答案:
“因为朝廷缺钱了。”
“好了,现在争议焦点总结出来了。”沈恪的职业病又犯了,“接下来双方分别发表辩论意见,详细陈述能支撑请求的事实和理由。你是原告,你先开始。”
萧景台:“什么意思?”
沈恪:“就是让你说说为什么不同意卖地。”
幽云地区的归属问题,在煜朝初建时便是顽疾,直到萧元恺及其妻齐望津两位名将横空出世。二人值国力强盛、国库充盈时力劝先帝夺回幽云各州,以辅卫都城,成就一代霸业。
经过十五年苦战,煜军终于从皋族手中夺下了最后一座城池,至此十六州尽归。煜朝虽重文轻武,且向来无外姓封王之传统,但为嘉奖二位将领不世之功,先帝遂敕封萧元恺为幽云郡王,齐望津为一品诰命夫人,二人同领幽云节度使,带兵驻守边境。后齐望津早逝,被追封为镇北将军。
“幽云十六州是父亲母亲一生的心血,也是我朝抵御北方各族入侵的关键命脉,当然不能拱手让人,要是在我手上丢了,我怎么面对九泉下的父母和当年牺牲的将士?”原告萧景台的理由十分简要,但掷地有声。
沈恪沉吟半晌,道:“鉴于被告没有出庭,但这庭又不能不开,我呢,勉强切换成朝廷代表,大理寺六品断丞,跟你辩一辩。我姑妄说之,你姑妄听之。”
收归失地的喜悦淡去后,问题也渐渐涌现。幽云地区多为汉人与皋人混居,彼此之间难免有摩擦,但煜朝并没有设置明确的律法以调节约束,双方矛盾逐渐升级。
其次,连年苦战耗费的财力人力不可估量,致使国库财政早已捉襟见肘,朝廷不得已加重民间赋税,削减官员俸禄,官民都难免有怨言。
此外,幽云地区虽有对外贸易可自给,但尚不足以自足,盐粮铁等物资仍需要中原及江南一带补充。汉人自认礼仪之邦,本就轻视仇视游猎为生,多次侵占中原国土的皋人,还要自掏腰包养活他们,两族间早已貌合神离。
不愿透露姓名的朝廷代表总结道:“如此看来,‘卖’的确是根基未稳的新帝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快方式。更重要的是,新帝还能借此架空功高震主的幽云郡王,将其兵权收归自己手中。”
审判长的人格回归,她同样将原告请求纳入考量:“可直接放弃幽云这一兵家必争的要地,无疑是饮鸩止渴。且不说皋族会不会给钱,他们一旦南下入侵,煜朝再无天然屏障,只得用将士们的命去填。”
“不能卖。”萧景台重重捶了下腿,“绝对不能卖。即便皋族人守约给了钱,层层盘剥下,又有多少能进国库里呢?”'
沈恪心下了然,含笑道:“我有一计,可以让皇帝放过你。不过,我有个问题要问。”
萧景台忙答:“你说。”
“如果皇帝真的肯放你一马,甚至仍任由你回到北疆做个快活王爷,你还会造反吗?”
“老太太说,她姓王,打她的那个是她儿子,叫马万三。马万三把盐?拿走了,要联合生父一起把她的家财都抢走。”
沈恪惊愕问:“生父?”
老妇以手掩面。小孩继续说:“她原来是个寡妇,有个亲儿子,后来她招了一个接脚夫入赘,接脚夫叫马文进,带了个义子马万三。马文进用老太太的家财赚了钱,一家四口人平平淡淡过日子。后来老太太自己的儿子没了,她也没为之立嗣,把马万三抚养成人了,还替他娶亲,给他资财。”
“听来挺好的呀,后来如何了?”
“后来马文进也死了,留下遗训让马万三孝顺老太太。结果此时,马万三的亲爹马文通跳出来,撺掇亲儿子把遗训和盐?都偷走了,要跟老太太断绝关系,认回生父。老太太气不过去追他,结果被打伤了。”
沈恪知道,盐?,可以类比理解为后来的户口本。
沉吟良久,她意味深长道:“嗯……怕是要闹出官司来哦。”
“怎么说?”萧景台问。
“婆婆,你家是女户,你是户主,对吧?”
老妇急迫地点点头。
“这臭小子到底在想什么……”沈恪咋舌道,“您现在打算怎么办?是想接着跟马万三做母子,还是顺了他的意,断绝关系?”
“老太太说,她还是想有个人给她养老送终。”
“好,我知道了。徐徐图之,跟衙门争一争,也许能争来一个不错的结果。”
她转转眼睛,问萧景台:“你急着回家吗?”
知道她的打算,萧景台笑道:“随你,我原本也是打算等你伤愈后再起程。”
“婆婆,我做这行很多年了,跟市面上那些坑蒙拐骗的讼师不一样,绝对能帮您讨个公道回来。”
“就是吧……”沈恪捏起指头,在老妇眼前搓了搓,“您多少给一点辛苦费,犒劳犒劳。”
“老太太说,事情若是能摆平,钱不会少了你的。”
委托关系成立,沈恪唤门外守候的常伯过来,将老妇托付给他:“辛苦您送她回家了,我留在这里陪世子缝伤。”
老妇满眼含泪,一步三回头,口中不停念叨着,想来是道谢一类的话。沈恪拍去手上的灰尘,转眼瞥见萧景台愣怔的眼神。
“傻站着干嘛?趴下啊,你不会想要烂着后腰回家吧?”
拆去了旧的桑皮线,大夫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伤口,所幸没有感染发炎。萧景台安静地趴在榻上,两眼时不时瞟向双臂抱胸陪在一旁的沈恪。
“害羞了?那我出去?”沈恪用口型问他。
“不,不是。”他颇有些难为情地把脸转到一边。
大夫收拾好器械,闲谈一般问沈恪道:“听您二位口音,都不像本地人,看穿着也像高门大户,敢问来自何方?”
沈恪出身江南,萧景台却自小于北境长大。她抢先回答:
“我俩来自南方,是同胞姐弟,家里世代从宦,官话说惯了。家乡水灾泛滥,我们向北逃荒,不料中途遇流寇,弟弟为保护我受了伤,队伍也折了几个人。”
她说得煞有介事,向萧景台一挑眉,问:
“对吧,小景?”
萧景台两眼瞪圆,面上是掩饰不住的慌乱。他结巴着,效仿南方口音道:“呃……是,阿姊。”
沈恪忍俊不禁。
“噢,原来如此。这些天多留意下,伤处尽量不要碰水,每日睡前涂一回药膏,七日后再来找我。”
萧景台揽上衣袍,坐在短榻边沿,看沈恪把大夫交付的瓶瓶罐罐都逐一拾掇起来。临近晌午,他望一望安济坊外,鳞次栉比的店面纷纷开张,街头巷尾更显生机。
“阿姊,你肚子还饿么?”
沈恪一脸诧异:“还演呢?又没有其他人。”
“既然是隐姓埋名,做戏自然要做到底,才不会引人生疑。”
“饿倒是不饿,就是乏了,想洗个痛快的热水澡,然后睡一觉。”沈恪打了个哈欠。
“好,那我们先去下榻的客栈歇息。”
清晨残余的寒气被太阳驱散,市集上五彩斑斓的布幔随风轻扬,各色瓜果青菜还挂着露珠,铁匠铺中火花四溅,敲打声叮当震响。沈恪看得目不暇接,慨然道:
“话说回来,我已经很久没有逛过早市了。平日里早上八点半上班打卡,你们叫点卯,周末又要加班,根本抽不出时间。”
萧景台听得半懂不懂,只是问:“你当真要帮那个老人向官府告状?”
“那能有假?都答应了。”
萧景台一声低低的轻笑:“早听朝中官吏说你为人碧血丹心,路见不平时常出手相助,如今算是见识到了。”
“行善倒是次要的,主要是为了赚钱。”沈恪理所应当道,“我不习惯手心朝上要钱的日子,万一有一天你把我丢下了,我自己也得有活下去的营生。”
“我不是那种人。”萧景台信誓旦旦地看着她,“何况,讼师须得在官府、百姓各方之间周旋,你现在脱离大理寺之职,区区一个女儿家,想要以此为业,阻碍之大可想而知,你本不需要如此。”
沈恪停住了脚步,唇边挂着促狭的笑意:
“你觉得我做不到?”
“不是,我是说……”
“行,那你就瞧好了。”沈恪直接打断他,“时代不同,你有你的局限性,虽然话说得很冒犯,但我不怪你,小朋友。”
“小……朋友?”萧景台剑眉倒竖,大为不平,“我有十九岁了!”
来到客栈,托客栈店家打来热水,沈恪蜷在浴桶中,强行压制住困意,极力不让自己睡着。甫一出浴,她虚浮着脚步,一头栽倒在卧榻上。
“阿姊——”萧景台轻叩房门。
“等我睡醒再说。”
萧景台识相地离开了。
一觉足睡到傍晚,天边霞光渐暗。她半迷半醒推开房门,发觉萧景台正盘腿坐在门口的矮案前,一面饮茶,一面同常伯交谈。
“怎么不回房休息?”
“我的房间在长廊那边,方才没来得及告诉你,怕你醒来后找不到我心急。”
他从身侧捧出一个四四方方的食盒,置于案上:
“托人送来的饭菜,趁热吃。”
“那小的就不打扰世子和断丞了。”常伯拱手告别,“我去马厩里看看马匹,该喂了。”
“您慢走。”
沈恪抱着食盒回到房内,不成想萧景台也跟了进来。她戏谑打趣说:
“你一个男人跟我姑娘家进同一间房,叫别人看了怎么想?”
萧景台不答话,拎着数个纸包径直来到窗前,向空中吹了一声清亮的口哨。不多时,鹰的清啸划破夜空,一道白色的影子如流星般坠落窗前,稳稳立在萧景台小臂上,竟是先前在晖京皇城中为他们解围的那只大隼。
它的两爪间,还夹着一个木筒。
沈恪不免觉得新奇,凑上前端详着这神气十足的大隼:“原来真是你养的鸟?它叫什么名字?”
“朔风,它叫朔风,是母亲带兵抗击大蕃族时,从荒山中捡回来的海东青,是只雌隼,已有十岁了。”
“我可以摸摸它吗?”沈恪半举着手,迟迟不敢落下。
萧景台拆开手里的纸包,里面是上好的猪肉,他用木签叉起一块递给沈恪:“它吃上东西就顾不上咬人了,你试试。”
沈恪小心翼翼地把猪肉送到朔风喙边,引导它向自己靠近。朔风蹦跳两下,实在不耐烦了,一口叨在肉上,沈恪眼疾手快,伸手抚摸它油光水滑的羽毛。
“阿姊,手抬起来。”
萧景台托着她拿木签的那只手,微微向上抬,朔风也跟着扬起头,露出了腹部的绒毛。
“肚子上的毛更好摸。”
“姐,不要生气,我就摸一下。”沈恪得寸进尺地把手探向朔风的鸟肚子,朔风停了一停,歪头看看她,又看看萧景台,转头继续进食,竟看得出些许无奈。
“它好听话……”
“也不是对所有人都如此的。”萧景台笑笑,打开朔风带回的木筒,从中抽出一封密信来。
“吏部侍郎张典再拜幽云郡王世子、游击将军足下。”
“果然。”萧景台喃喃道。沈恪斜睨了一眼,见他神色凝重,转而同他一起阅读那封信。
“昨夜一役,举朝哗然,天颜大骇。一者劫狱于帝卧榻之侧,诚如暗矢抵膻,利兵临颈,帝直言危在旦夕矣;再者郡王死讯与王府惨象不胫而走,纲之为人,无仪无止,结党营私,群臣无一不晓,纷纷攻讦于殿前,诸将领俱乞骸告老,帝惶惶然而无所措手足,然则已无心力责问劫狱一事耳。”
阅毕,二人均是松了一口气。沈恪难掩喜色:
“也就是说,我们暂时可以不用东躲西藏了,对吧?”
“事情尚未尘埃落定,小心些总归是没错的。”萧景台摇摇头。
“潘纲为什么跟老郡王过不去?不会仅是因为想大权独揽吧?”沈恪意味深长问。
“我听闻,他想把幽云十六州高价卖给北边的皋族人,自己从中牟利。父亲自然不同意,两人因此事在朝堂上不合已久。”
沈恪蹙眉:“皇帝怎么会被潘纲忽悠呢?他傻啊?不怕皋族人南下把他点了天灯?”
二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说出答案:
“因为朝廷缺钱了。”
“好了,现在争议焦点总结出来了。”沈恪的职业病又犯了,“接下来双方分别发表辩论意见,详细陈述能支撑请求的事实和理由。你是原告,你先开始。”
萧景台:“什么意思?”
沈恪:“就是让你说说为什么不同意卖地。”
幽云地区的归属问题,在煜朝初建时便是顽疾,直到萧元恺及其妻齐望津两位名将横空出世。二人值国力强盛、国库充盈时力劝先帝夺回幽云各州,以辅卫都城,成就一代霸业。
经过十五年苦战,煜军终于从皋族手中夺下了最后一座城池,至此十六州尽归。煜朝虽重文轻武,且向来无外姓封王之传统,但为嘉奖二位将领不世之功,先帝遂敕封萧元恺为幽云郡王,齐望津为一品诰命夫人,二人同领幽云节度使,带兵驻守边境。后齐望津早逝,被追封为镇北将军。
“幽云十六州是父亲母亲一生的心血,也是我朝抵御北方各族入侵的关键命脉,当然不能拱手让人,要是在我手上丢了,我怎么面对九泉下的父母和当年牺牲的将士?”原告萧景台的理由十分简要,但掷地有声。
沈恪沉吟半晌,道:“鉴于被告没有出庭,但这庭又不能不开,我呢,勉强切换成朝廷代表,大理寺六品断丞,跟你辩一辩。我姑妄说之,你姑妄听之。”
收归失地的喜悦淡去后,问题也渐渐涌现。幽云地区多为汉人与皋人混居,彼此之间难免有摩擦,但煜朝并没有设置明确的律法以调节约束,双方矛盾逐渐升级。
其次,连年苦战耗费的财力人力不可估量,致使国库财政早已捉襟见肘,朝廷不得已加重民间赋税,削减官员俸禄,官民都难免有怨言。
此外,幽云地区虽有对外贸易可自给,但尚不足以自足,盐粮铁等物资仍需要中原及江南一带补充。汉人自认礼仪之邦,本就轻视仇视游猎为生,多次侵占中原国土的皋人,还要自掏腰包养活他们,两族间早已貌合神离。
不愿透露姓名的朝廷代表总结道:“如此看来,‘卖’的确是根基未稳的新帝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快方式。更重要的是,新帝还能借此架空功高震主的幽云郡王,将其兵权收归自己手中。”
审判长的人格回归,她同样将原告请求纳入考量:“可直接放弃幽云这一兵家必争的要地,无疑是饮鸩止渴。且不说皋族会不会给钱,他们一旦南下入侵,煜朝再无天然屏障,只得用将士们的命去填。”
“不能卖。”萧景台重重捶了下腿,“绝对不能卖。即便皋族人守约给了钱,层层盘剥下,又有多少能进国库里呢?”'
沈恪心下了然,含笑道:“我有一计,可以让皇帝放过你。不过,我有个问题要问。”
萧景台忙答:“你说。”
“如果皇帝真的肯放你一马,甚至仍任由你回到北疆做个快活王爷,你还会造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