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余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落在宁静的庭院内,形成一片光影。微风轻拂而过,树叶沙沙作响。
室内,周渺研瞧着微微泛红的天色,站起身来,恭敬地向常宁拜别:“多谢常女郎今日的款待,只是此刻已近黄昏,我担心家中父母会为此焦虑不安,所以不得不先行告辞了。”
常宁微笑着送周渺研离开后,终于有时间仔细研究那个神秘而古老的匣子。她轻轻地将匣子放在梨木桌上,修长的手指微微弯曲,轻轻地搭在匣子陈旧的锁扣上。她的手指微微颤抖,似乎在感受匣子上岁月的痕迹。
随着匣盖的缓慢升起,匣子内部的真实面貌逐渐展现在眼前。匣子内静静躺着一块只有一半的双龙鱼玉佩,它由洁白无瑕、温润细腻的羊脂白玉精心雕琢而成。玉佩上的纹路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一段遥远的故事。
常宁小心地拿起玉佩,翻来覆去看了又看,但脑海中完全没有关于这枚玉佩的记忆,她皱起眉头,疑惑地问:“南陆,你可知道这枚玉佩的由来?”
南陆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静静地思考了一会儿,然后说道:“女郎,这是您九岁那年在上元节得到的。”
她顿了一下,继续回忆道,“那一年您与家中仆人走散,郎主与夫人焦急之际,有人将您送回常府。当我们再次见到您时,您的手中就紧紧握着这枚玉佩。”
常宁听着南陆的话,努力回忆当年的情景,但脑子里依然一片空白。
南陆接着说:“后来您就大病一场,忘记了很多事情,夫人便替您将这枚玉佩收起来了。至于您是如何得到的,奴婢也不清楚。”
常宁轻轻地抚摸着这枚玉佩,思绪飘回到了九岁那年。
那时,常父担任幽州太守,天下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常父为了安抚民心,特意举办了一场花灯会。幽州的百姓们对这场花灯会的热闹感到兴奋不已,但他们的神情之间却流露出一丝小心翼翼。
常宁还记得那一年,她穿梭于拥挤的人群之中,毫不理会那些摊位上绚丽精巧、栩栩如生的花灯。
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找到那个被她深藏在心底最深处的东西。
然而,如今一场持续数日的高热让她忘记了小时候的自己究竟在急切地追寻什么。遍寻记忆无果后,常宁只好小心地将玉佩放回匣子内,并吩咐绿娆小心地将匣子收好。
正当常宁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门外突然传来侍女恭敬的请安声:“夫人安好!”这声音打断了常宁的思考,她下意识地转头看向门口。
还没等常宁完全反应过来,常夫人已经迈着轻盈的步伐踏入了屋内。
她的动作优雅而从容,每一步都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常宁见状,立刻兴奋地蹦蹦跳跳跑过去,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迫不及待地伸出手,想要挽住母亲的手臂。
然而,常夫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宠溺地让女儿挽住自己的胳膊,而是轻轻地叹了口气,眼神中充满了纵容和温柔。
她微笑着责备道:“瞧你那毛毛躁躁的样子,一点也不像大家闺秀。”
听到母亲的责备,常宁并没有生气或不悦,反而调皮地笑了起来。
她将头靠在母亲的肩膀上,撒娇似的蹭了蹭,然后娇嗔地说道:“母亲不要说我了,我的性子您又不是不知道,我会注意分寸的。”
说完,她抬起头,用明亮的大眼睛看着母亲,眼中闪烁着期待和好奇。
常夫人无奈地摇了摇头,但眼中的笑意并未减少。
她被常宁拖着来到室内的椅子上坐下,然后轻声说道:“我来是为了告诉你,你外祖母将要过六十大寿,我打算带你一起去扬州为你祖母做寿。”
“那兄长呢”
“你兄长还有朝堂上的事要处理,会比我们晚一些天出发。送给你外祖母的礼物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但你需要准备一些见面礼给在扬州可能遇见的同辈。”常夫人温柔地说道。
常宁眼睛明亮,眼含期待:“这是不是说明我又可以上街游玩?”她眨着大眼睛,满脸兴奋。
常夫人被女儿那亮晶晶的眼睛看着,心中一软,实在不忍拒绝,便笑着点头:“这次就允许你出府,但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乱跑。”
常宁一听,立刻激动得跳起来,扑进常母的怀中,紧紧搂着她的腰,撒娇道:“娘,您对我最好了!”
母女二人又说了些贴心话,常夫人起身离开时,天色已晚。常宁心情愉悦,决定第二天出门上集市。她兴奋地吩咐绿娆早早为自己洗漱,然后满心欢喜地进入了梦乡。
从宣德门往东走,在皇城的东南角位置,东角楼静静屹立在那里。在十字街往东有一条街,街北是有名的潘家酒楼,楼下有不少商家,晨起天蒙蒙亮就开工做生意,售卖各种服饰、字画、珍玩、玉器等。也有售卖各种手工艺品,零碎物品的摊子,还售卖酥蜜食,香糖果子、蜜饯雕花之类的各色甜点饮食。
“女郎,您瞧这玲珑翠金步摇,与您今日的搭配很是适合。”
南陆清脆悦耳的声音响起。听到绿娆的话语,常宁缓缓放下手中拿着的鎏金银簪,抬眸看向绿娆手中的步摇。只见那支步摇造型精致,颜色和款式都与自己今天的穿着相得益彰,显得格外相配。
正当常宁欣赏着这支步摇时,一个柔和的声音从后方传来:“我倒是觉得这支缠丝银碟步摇更配常女郎今日的穿搭。”
常宁转身望去,发现李锦惜正带着她的侍女心莲立于她身后。
李锦惜微微一笑,优雅地向前迈了一步,拉近了与常宁之间的距离。
她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拿起那支缠丝银碟步摇,小心翼翼地将它插入常宁的发髻之中。
李锦惜的动作轻柔而细腻,仿佛生怕弄乱了常宁的发丝。插上步摇后,她又轻轻地拉开两人之间的距离,微笑着说:“常女郎不妨照着那里的铜镜仔细瞧瞧。”
常宁因为李锦惜的举动有一瞬间的恍惚,但很快便回过神来。
此刻,步摇已稳稳地插在她的头上,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店小二机灵地捧着一面铜镜站在常宁的身旁,以便让她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戴上步摇后的模样。
常宁看向铜镜中的自己,镜中的女子身着影青外衫 ,月白长裙,额上描着莲花花钿,柳眉弯弯,一双清澈明亮的眸子,一点红唇娇艳欲滴。
银丝步摇的佩戴显得常宁更加风姿绰约,宛如从画中走出的古典美人。
店小二看出常宁的喜爱,不遗余力的夸赞常宁的貌美:“女郎生得如此貌美,戴上这步摇更添几分风采!”
常宁听着他的话,心中微微一动,她轻抚着手中的步摇,看着铜镜中自己戴上它的样子,不禁有些心动。
她转头看向南陆,轻声道:“南陆,帮我买下这支步摇吧。”南陆点了点头,掏出银子付账。
常宁和南陆走出首饰店,走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常宁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她原本是想为在外祖家的表哥表姐买礼物的,结果现在不仅没有买到合适的礼物,反而给自己挑选了一支步摇。她不禁有些懊悔,觉得自己应该先把正事办完再考虑其他事情。
这时,李锦惜从后面走过来,看到常宁神情有些沮丧,便关切地问道:“常女郎,可是有什么难事?”
常宁抬起头,乌黑透亮的眼睛看向李锦惜,眼中带着一丝期待:“李女郎,不知你是否有时间,我初来京城对京城中的一切都不太熟悉,如今想要为外祖家的表哥表姐们买些礼物,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李锦惜看着常宁那热切的眼神,微微一笑:“当然有时间,我今日出游本来也只是打算随意逛逛而已。”
常宁听了李锦惜的话,心中一阵惊喜。她自那天赏花宴后,便打听过李锦惜的为人。许多女郎对她都赞不绝口,认为她是个善良、温和的女子。
如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邀请她一同前往大相国寺,没想到李锦惜竟然真的会答应,这让常宁顿时对她产生了好感。
“那就太好了!”常宁高兴地说道,
“正好今日送我出行的马车就在前方,我带你去大相国寺逛一逛。”
李锦惜说完,心莲扶着李锦惜登上马车。常宁略有疑惑,但还是跟着登上李府的马车。
进入马车后,一股淡淡的檀木香扑鼻而来。车内布置得十分精美,座位上铺着柔软的绒布坐垫,让人感觉舒适无比。座位之间的小桌上,摆放着一套精致的茶具,散发着典雅的气息。
常宁好奇地打量着车内的一切,心中暗自赞叹李锦惜的品味。
随着马车缓缓前行,李锦惜和常宁开始聊起天来。
常宁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显得有些内向和拘谨,但李锦惜却非常善于言谈,她热情洋溢地与常宁交流着。
她们先是谈论起一些京城的趣闻轶事,分享彼此对这座古老城市的独特见解。
接着,话题逐渐转向个人兴趣爱好,常宁惊喜地发现自己和李锦惜有着许多共同的喜好,这让她感到格外亲切。
随着对话的深入,常宁渐渐放下了心中的防备,开始畅所欲言。而李锦惜也越发觉得常宁是个有趣且值得深交的朋友。两人的交谈愈发投机,仿佛已经相识多年一般。不知不觉间,时间悄然流逝,她们之间的友谊也在这愉快的氛围中迅速升温。
马车徐徐前行逐渐接近大相国寺,车窗上挂着的薄纱窗帘轻轻飘动,坐在马车内能听到街道两旁摊主们热情的吆喝着,招呼着过往的行人。
李锦惜温声向她解释大相国寺,“大相国寺虽然是一座寺庙,但其实是个很热闹的地方,每个月开放五次。到了开放日,这里就成了热闹的大集市,众多百姓来此交易物品,所以我觉得你可以去相国寺瞧一瞧。”
常宁听后眼睛一亮,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听起来好有意思啊!”
李锦惜笑着点头,接着说道:“相国寺分成很多区域,各自经营不同的买卖。在山门口,往往是卖飞禽走兽等宠物的地方,有时还能买到奇珍异兽呢。”
常宁惊讶地睁大了眼睛,“真的吗?那一定很有趣。”
李锦惜继续介绍着,“而在相国寺的第二道和第三道门,卖的则是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杂货。”
常宁想象着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不禁有些兴奋起来。
“继续向里走,大佛殿的前边也是摊位满满,一般是被孟家道冠摊,王道人蜜饯摊,赵文秀笔摊等几家占满。大殿的左右回廊上,各寺院的尼姑固定售卖针织品和饰品的地方。”
常宁听得入神,仿佛已经置身于那个热闹非凡的场景之中。
正说着马车停下,李锦惜向常宁看去,“剩下的我们可以慢慢探索。”
常宁微笑着点了点头,迫不及待地想要下车去感受一下这个特别的地方。
由于在路上的时候,李锦惜已经向常宁简略地介绍过了大相国寺,因此,常宁决定首先前往大殿两侧的回廊,为她的表姐妹们挑选一些饰品。
这个地方的饰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其中包括精美的刺绣、华丽的领巾和抹额、璀璨夺目的绒花以及珍珠翡翠制成的头饰等等。
还有许多色彩斑斓的丝带可供选择。面对如此众多的饰品,常宁不禁感到有些眼花缭乱,但她还是细心地挑选着。李锦惜则静静地站在一旁,专注地看着常宁挑选,并时不时地给出自己的建议。
最终,常宁相中了那些有着各种鲜艳色彩的绒花。这些绒花的绒毛细腻柔软,层层叠放,显得十分精致。
在南国,人们崇尚簪花,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孩子,只要遇到重要的节日,他们都会在头上簪上鲜花。即使在平日里,人们也喜欢戴上几朵自己喜爱的花朵,以增添生活的情趣。
因此,常宁认为绒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可以作为送给表姐妹们的礼物。挑好了表姐妹们的礼物后,常宁和李锦惜又来到了佛殿后面的资圣门前。
这里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珍贵的古玩和字画。
对于表兄弟们来说,礼物的选择就相对容易了许多。常宁很快就选定了几本著名的书籍,这样一来,她也就完成了母亲交给她的任务。
“锦惜多亏有你我才能这么快选定礼物”,经过一天的相处,常宁与李锦惜早已熟络。两人一起逛街、聊天,分享着彼此的喜好和生活趣事。
常宁发现李锦惜不仅聪明伶俐,而且性格开朗大方,让她感到十分亲切。
“等来日有时间我必会邀你品茶感谢”常宁心中对李锦惜充满感谢,她没想到李锦惜身为高门贵女待人却和善有礼,还肯花时间帮她熟悉京城。
这种真诚和友善让常宁感到温暖和感动。
“宁宁不必过多言谢,但喝茶我可是记住了,等你从扬州回来一定要来找我。”李锦惜含笑道。
她知道常宁即将离开京城前往扬州,希望能再次见到她。两人约定好下次见面的时间,期待着未来的重逢。
室内,周渺研瞧着微微泛红的天色,站起身来,恭敬地向常宁拜别:“多谢常女郎今日的款待,只是此刻已近黄昏,我担心家中父母会为此焦虑不安,所以不得不先行告辞了。”
常宁微笑着送周渺研离开后,终于有时间仔细研究那个神秘而古老的匣子。她轻轻地将匣子放在梨木桌上,修长的手指微微弯曲,轻轻地搭在匣子陈旧的锁扣上。她的手指微微颤抖,似乎在感受匣子上岁月的痕迹。
随着匣盖的缓慢升起,匣子内部的真实面貌逐渐展现在眼前。匣子内静静躺着一块只有一半的双龙鱼玉佩,它由洁白无瑕、温润细腻的羊脂白玉精心雕琢而成。玉佩上的纹路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一段遥远的故事。
常宁小心地拿起玉佩,翻来覆去看了又看,但脑海中完全没有关于这枚玉佩的记忆,她皱起眉头,疑惑地问:“南陆,你可知道这枚玉佩的由来?”
南陆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静静地思考了一会儿,然后说道:“女郎,这是您九岁那年在上元节得到的。”
她顿了一下,继续回忆道,“那一年您与家中仆人走散,郎主与夫人焦急之际,有人将您送回常府。当我们再次见到您时,您的手中就紧紧握着这枚玉佩。”
常宁听着南陆的话,努力回忆当年的情景,但脑子里依然一片空白。
南陆接着说:“后来您就大病一场,忘记了很多事情,夫人便替您将这枚玉佩收起来了。至于您是如何得到的,奴婢也不清楚。”
常宁轻轻地抚摸着这枚玉佩,思绪飘回到了九岁那年。
那时,常父担任幽州太守,天下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常父为了安抚民心,特意举办了一场花灯会。幽州的百姓们对这场花灯会的热闹感到兴奋不已,但他们的神情之间却流露出一丝小心翼翼。
常宁还记得那一年,她穿梭于拥挤的人群之中,毫不理会那些摊位上绚丽精巧、栩栩如生的花灯。
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找到那个被她深藏在心底最深处的东西。
然而,如今一场持续数日的高热让她忘记了小时候的自己究竟在急切地追寻什么。遍寻记忆无果后,常宁只好小心地将玉佩放回匣子内,并吩咐绿娆小心地将匣子收好。
正当常宁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门外突然传来侍女恭敬的请安声:“夫人安好!”这声音打断了常宁的思考,她下意识地转头看向门口。
还没等常宁完全反应过来,常夫人已经迈着轻盈的步伐踏入了屋内。
她的动作优雅而从容,每一步都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常宁见状,立刻兴奋地蹦蹦跳跳跑过去,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迫不及待地伸出手,想要挽住母亲的手臂。
然而,常夫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宠溺地让女儿挽住自己的胳膊,而是轻轻地叹了口气,眼神中充满了纵容和温柔。
她微笑着责备道:“瞧你那毛毛躁躁的样子,一点也不像大家闺秀。”
听到母亲的责备,常宁并没有生气或不悦,反而调皮地笑了起来。
她将头靠在母亲的肩膀上,撒娇似的蹭了蹭,然后娇嗔地说道:“母亲不要说我了,我的性子您又不是不知道,我会注意分寸的。”
说完,她抬起头,用明亮的大眼睛看着母亲,眼中闪烁着期待和好奇。
常夫人无奈地摇了摇头,但眼中的笑意并未减少。
她被常宁拖着来到室内的椅子上坐下,然后轻声说道:“我来是为了告诉你,你外祖母将要过六十大寿,我打算带你一起去扬州为你祖母做寿。”
“那兄长呢”
“你兄长还有朝堂上的事要处理,会比我们晚一些天出发。送给你外祖母的礼物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但你需要准备一些见面礼给在扬州可能遇见的同辈。”常夫人温柔地说道。
常宁眼睛明亮,眼含期待:“这是不是说明我又可以上街游玩?”她眨着大眼睛,满脸兴奋。
常夫人被女儿那亮晶晶的眼睛看着,心中一软,实在不忍拒绝,便笑着点头:“这次就允许你出府,但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乱跑。”
常宁一听,立刻激动得跳起来,扑进常母的怀中,紧紧搂着她的腰,撒娇道:“娘,您对我最好了!”
母女二人又说了些贴心话,常夫人起身离开时,天色已晚。常宁心情愉悦,决定第二天出门上集市。她兴奋地吩咐绿娆早早为自己洗漱,然后满心欢喜地进入了梦乡。
从宣德门往东走,在皇城的东南角位置,东角楼静静屹立在那里。在十字街往东有一条街,街北是有名的潘家酒楼,楼下有不少商家,晨起天蒙蒙亮就开工做生意,售卖各种服饰、字画、珍玩、玉器等。也有售卖各种手工艺品,零碎物品的摊子,还售卖酥蜜食,香糖果子、蜜饯雕花之类的各色甜点饮食。
“女郎,您瞧这玲珑翠金步摇,与您今日的搭配很是适合。”
南陆清脆悦耳的声音响起。听到绿娆的话语,常宁缓缓放下手中拿着的鎏金银簪,抬眸看向绿娆手中的步摇。只见那支步摇造型精致,颜色和款式都与自己今天的穿着相得益彰,显得格外相配。
正当常宁欣赏着这支步摇时,一个柔和的声音从后方传来:“我倒是觉得这支缠丝银碟步摇更配常女郎今日的穿搭。”
常宁转身望去,发现李锦惜正带着她的侍女心莲立于她身后。
李锦惜微微一笑,优雅地向前迈了一步,拉近了与常宁之间的距离。
她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拿起那支缠丝银碟步摇,小心翼翼地将它插入常宁的发髻之中。
李锦惜的动作轻柔而细腻,仿佛生怕弄乱了常宁的发丝。插上步摇后,她又轻轻地拉开两人之间的距离,微笑着说:“常女郎不妨照着那里的铜镜仔细瞧瞧。”
常宁因为李锦惜的举动有一瞬间的恍惚,但很快便回过神来。
此刻,步摇已稳稳地插在她的头上,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店小二机灵地捧着一面铜镜站在常宁的身旁,以便让她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戴上步摇后的模样。
常宁看向铜镜中的自己,镜中的女子身着影青外衫 ,月白长裙,额上描着莲花花钿,柳眉弯弯,一双清澈明亮的眸子,一点红唇娇艳欲滴。
银丝步摇的佩戴显得常宁更加风姿绰约,宛如从画中走出的古典美人。
店小二看出常宁的喜爱,不遗余力的夸赞常宁的貌美:“女郎生得如此貌美,戴上这步摇更添几分风采!”
常宁听着他的话,心中微微一动,她轻抚着手中的步摇,看着铜镜中自己戴上它的样子,不禁有些心动。
她转头看向南陆,轻声道:“南陆,帮我买下这支步摇吧。”南陆点了点头,掏出银子付账。
常宁和南陆走出首饰店,走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常宁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她原本是想为在外祖家的表哥表姐买礼物的,结果现在不仅没有买到合适的礼物,反而给自己挑选了一支步摇。她不禁有些懊悔,觉得自己应该先把正事办完再考虑其他事情。
这时,李锦惜从后面走过来,看到常宁神情有些沮丧,便关切地问道:“常女郎,可是有什么难事?”
常宁抬起头,乌黑透亮的眼睛看向李锦惜,眼中带着一丝期待:“李女郎,不知你是否有时间,我初来京城对京城中的一切都不太熟悉,如今想要为外祖家的表哥表姐们买些礼物,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李锦惜看着常宁那热切的眼神,微微一笑:“当然有时间,我今日出游本来也只是打算随意逛逛而已。”
常宁听了李锦惜的话,心中一阵惊喜。她自那天赏花宴后,便打听过李锦惜的为人。许多女郎对她都赞不绝口,认为她是个善良、温和的女子。
如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邀请她一同前往大相国寺,没想到李锦惜竟然真的会答应,这让常宁顿时对她产生了好感。
“那就太好了!”常宁高兴地说道,
“正好今日送我出行的马车就在前方,我带你去大相国寺逛一逛。”
李锦惜说完,心莲扶着李锦惜登上马车。常宁略有疑惑,但还是跟着登上李府的马车。
进入马车后,一股淡淡的檀木香扑鼻而来。车内布置得十分精美,座位上铺着柔软的绒布坐垫,让人感觉舒适无比。座位之间的小桌上,摆放着一套精致的茶具,散发着典雅的气息。
常宁好奇地打量着车内的一切,心中暗自赞叹李锦惜的品味。
随着马车缓缓前行,李锦惜和常宁开始聊起天来。
常宁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显得有些内向和拘谨,但李锦惜却非常善于言谈,她热情洋溢地与常宁交流着。
她们先是谈论起一些京城的趣闻轶事,分享彼此对这座古老城市的独特见解。
接着,话题逐渐转向个人兴趣爱好,常宁惊喜地发现自己和李锦惜有着许多共同的喜好,这让她感到格外亲切。
随着对话的深入,常宁渐渐放下了心中的防备,开始畅所欲言。而李锦惜也越发觉得常宁是个有趣且值得深交的朋友。两人的交谈愈发投机,仿佛已经相识多年一般。不知不觉间,时间悄然流逝,她们之间的友谊也在这愉快的氛围中迅速升温。
马车徐徐前行逐渐接近大相国寺,车窗上挂着的薄纱窗帘轻轻飘动,坐在马车内能听到街道两旁摊主们热情的吆喝着,招呼着过往的行人。
李锦惜温声向她解释大相国寺,“大相国寺虽然是一座寺庙,但其实是个很热闹的地方,每个月开放五次。到了开放日,这里就成了热闹的大集市,众多百姓来此交易物品,所以我觉得你可以去相国寺瞧一瞧。”
常宁听后眼睛一亮,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听起来好有意思啊!”
李锦惜笑着点头,接着说道:“相国寺分成很多区域,各自经营不同的买卖。在山门口,往往是卖飞禽走兽等宠物的地方,有时还能买到奇珍异兽呢。”
常宁惊讶地睁大了眼睛,“真的吗?那一定很有趣。”
李锦惜继续介绍着,“而在相国寺的第二道和第三道门,卖的则是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杂货。”
常宁想象着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不禁有些兴奋起来。
“继续向里走,大佛殿的前边也是摊位满满,一般是被孟家道冠摊,王道人蜜饯摊,赵文秀笔摊等几家占满。大殿的左右回廊上,各寺院的尼姑固定售卖针织品和饰品的地方。”
常宁听得入神,仿佛已经置身于那个热闹非凡的场景之中。
正说着马车停下,李锦惜向常宁看去,“剩下的我们可以慢慢探索。”
常宁微笑着点了点头,迫不及待地想要下车去感受一下这个特别的地方。
由于在路上的时候,李锦惜已经向常宁简略地介绍过了大相国寺,因此,常宁决定首先前往大殿两侧的回廊,为她的表姐妹们挑选一些饰品。
这个地方的饰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其中包括精美的刺绣、华丽的领巾和抹额、璀璨夺目的绒花以及珍珠翡翠制成的头饰等等。
还有许多色彩斑斓的丝带可供选择。面对如此众多的饰品,常宁不禁感到有些眼花缭乱,但她还是细心地挑选着。李锦惜则静静地站在一旁,专注地看着常宁挑选,并时不时地给出自己的建议。
最终,常宁相中了那些有着各种鲜艳色彩的绒花。这些绒花的绒毛细腻柔软,层层叠放,显得十分精致。
在南国,人们崇尚簪花,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孩子,只要遇到重要的节日,他们都会在头上簪上鲜花。即使在平日里,人们也喜欢戴上几朵自己喜爱的花朵,以增添生活的情趣。
因此,常宁认为绒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可以作为送给表姐妹们的礼物。挑好了表姐妹们的礼物后,常宁和李锦惜又来到了佛殿后面的资圣门前。
这里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珍贵的古玩和字画。
对于表兄弟们来说,礼物的选择就相对容易了许多。常宁很快就选定了几本著名的书籍,这样一来,她也就完成了母亲交给她的任务。
“锦惜多亏有你我才能这么快选定礼物”,经过一天的相处,常宁与李锦惜早已熟络。两人一起逛街、聊天,分享着彼此的喜好和生活趣事。
常宁发现李锦惜不仅聪明伶俐,而且性格开朗大方,让她感到十分亲切。
“等来日有时间我必会邀你品茶感谢”常宁心中对李锦惜充满感谢,她没想到李锦惜身为高门贵女待人却和善有礼,还肯花时间帮她熟悉京城。
这种真诚和友善让常宁感到温暖和感动。
“宁宁不必过多言谢,但喝茶我可是记住了,等你从扬州回来一定要来找我。”李锦惜含笑道。
她知道常宁即将离开京城前往扬州,希望能再次见到她。两人约定好下次见面的时间,期待着未来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