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治,但有条件
月亮悬空,屋内已经点了灯,福月端来热水给方沅净手,“姑娘今日才睡了两个时辰,再睡一会儿吧。珠音这一去怕是要折腾一夜呢。这样等要熬坏身子的。”
方沅盯着医书,摇头,“我不困。”
福月无声叹气。
姑娘明明是大夫,却极不懂保养身子。
为了报仇实在太累了。
若是姑娘嫁一个有权势的,一个川娘子怎会让姑娘废这么多心思?若嫁的是皇室中人,便是除掉一两个朝臣也不在话下。
突然屋外传来小厮的声音,“福月姐姐,门外有个女人来找姑娘,想请姑娘上门看诊。”
福月掀了帘子出去,“这么晚了上门,可说是哪户人家?”
小厮回道,“说是杜府。”
府,官员的住宅才能称府。
福月快速回想京城里姓杜的官员,“杜府?杜阁老的府邸?”
杜少衡杜阁老是有个孙子身患重病,年前便听说病情似有恶化。
不过往常都是从宫里请了太医看诊,怎么今日竟来了万木春?福月还未应答,便听到屋内响起方沅的声音,“福月,收拾药箱,你与我一起去。”
罢了,不管如何,阁老的人上门,总是好事,若治好他孙子杜昱,那姑娘日后在京城也容易些,至少不会被一个小小的川娘子折腾。
福月应了声,收拾了药箱跟着方沅一起去了前门。
前门处站了位五十多岁的妇人,家仆打扮,瞧见方沅出来,赶忙上前询问,“这便是方大夫?”
方沅点头。
妇人又道,“奴婢是杜阁老府上的嬷嬷,姓张,平日在夫人身边伺候,入夜前来实有打扰,只是府内郎君病情汹汹,这才登门,求方大夫过府诊治,杜家定有重谢。”
方沅微微一笑,“张嬷嬷客气了,治病救人乃医家本分,不敢言谢,我这便随嬷嬷看诊。”
张嬷嬷感激回以笑容,脚步匆匆,引着方沅上马车,去了杜府。
方沅随着张嬷嬷踏入杜府的院子,院子里除了栽种一些草木外,额外放了一些奇怪的东西。
门外有侍女守着,见有人来,打了帘子让人进门。
方沅鼻子发痒,好浓的香气。
屋内正中的香炉浓烟滚滚,方沅侧头避开飘过来的烟气,余光瞧见一个衣着华丽的妇人坐在窗边的锦榻上,双眼通红,听到动静,正往这边看。
张嬷嬷快步走在妇人跟前,“夫人,方大夫来了。”说罢看向方沅,“方大夫,这位便是我家夫人。”
杜夫人张了张嘴,声音带着哽咽,“深夜求医,叨扰方大夫了。只是我儿……我儿病情极重,还请方大夫看看。”
方沅笑了笑,以示安慰,问道,“我这便看诊,令郎在哪?”
“方大夫,您这边请。”
纱幔憧憧,侍女撩起纱幔,引着方沅走到床前。
顺势看去,杜昱躺在床上昏睡,面色发红,看着便是久病之容,但五官却很漂亮,发红的面容反而给他的容貌添了些许颜色,好似更好看了。
倒生了一副好颜色,方沅暗叹。
伸手翻开床上人的眼皮,又俯下身侧耳细听,呼吸急促,胸腔中似有鸣声,方沅问道,“你家郎君这样子多久了?”
“有半个月了,”侍女躬身回答,“今日郎君早上精神还不错,吃了整整一碗碗粥,但今日用过午饭后突然咳血,怎么也止不住,后来便昏了过去。请了胡太医来看,说郎君的病入膏肓,他已穷尽手段,实在没办法继续医治郎君了。”
“可有过吐血、不识人的时候?”
侍女忖了半晌,小心翼翼答,“有,这几日常常这样,只是偶尔清醒。”
方沅探向杜昱脉搏。
病逝汹汹,大限将至。
身后的杜夫人探身想来看,起了几次身都没起得来,身边的嬷嬷轻声安慰她。
屋内依旧香气滚滚,方沅探了一半的脉,道,“你家郎君肺不好,为何还要点这么重的香?把香灭了,开窗通风。”
说罢继续诊脉。
嬷嬷指挥侍女灭了香气,开窗通风。
风进来有些冷,嬷嬷取了披风给杜夫人,一不小心带倒了榻桌上的铜马车。杜夫人随手拿起放在桌上,不知道碰到哪里,铜马车车厢门突然打开,弹一对男女,搂在一起,似在互诉衷肠。
这是杜昱新搜罗来的小玩意儿。
其实杜昱小时候很有一番雄心壮志,从不耽于享乐。日日念着考科举,做一个地方的父母官。自从大病后,性情大改,活脱脱一个纨绔子弟。行事风流浪荡,考学的书再不碰,身体好一点便去青楼楚馆行赌作乐,身体不好就搜集一堆小玩意儿摆弄。
杜夫人心痛难忍。
她的儿子还这么年轻,才二十三,大好的年华……
杜夫人叹了口气,重新望向方沅,“方大夫,昱儿他如何?”
方沅一言不发,闭目探脉,半晌,她又让侍女牵了杜昱另一只手来探。
杜夫人心里七上八下,想追问,又不敢,最后还是沉默了。
第二只手很快探完了。
方沅开口,却不是答杜夫人的话,而是叫道,“福月,取针。”又吩咐旁边的侍女,“你们去备些参汤。”
拿了银针,方沅飞速在杜昱头顶下了三针,床榻上的人没什么反应。方沅撩起锦被,又在胸口下了两针,第二针缓缓转动,方沅一边看杜昱的反应,一边旋入银针。
针旋入一寸有余时,杜昱突然有了动静,胸腔震动,一声咳嗽,吐出一片鲜血。杜夫人瞧见鲜血,惊慌失措,猛地起身又跌坐在榻上,“方大夫,昱儿他怎么了,他可还好?”
“杜郎君,很不好,”方沅又飞快扎了两针,鲜血止住了,“治错了。此病症状一开始像风寒,中间像肺痈,但这两个都不是真正的病症。有人治错了,耽误了治病的好时候。”
一旁的侍女惊呼,“您和胡太医说的话一样!”
“此病初时无异样,不过咳嗽几声,服药后效果似有若无。随后高烧不退,烧上三五日,服些散热药退烧,看起来好了,实则种下病根。若我猜得不错,此后有段时日,令郎低烧不退,身体乏力,不思饮食,可对?”
一旁候的侍女点头,“对!郎君他……他发病之前是咳嗽过,那时郎君闭门读书备考,都道是太累染了风寒,喝了几副药,郎君那会儿还说,这药约莫买到假的了,怎么不管用。想来那时候……”
侍女止了声息。
“那方大夫,现在可有挽救之机?”杜夫人急急问道。
方沅沉默半晌,忽然一笑,“能救,有条件。”
杜夫人神色惊喜,“无妨,方大夫有什么条件尽管提,杜家一定满足。”
方沅起身自药箱中拿出一个白瓷瓶,递给张嬷嬷,“此药一共三颗,一日一颗,每日这个时候和参汤服下。”
“多谢方大夫,”杜夫人又吩咐侍女,“快去拿礼金。”
方沅拦下侍女,笑道,“杜夫人,不想先听听我救人的条件吗?”
杜夫人愣了一下,“不知方大夫的条件是?”
方沅道,“杜阁老在府里吗?这个条件得杜阁老答应。”
……
屋内已屏退左右,方沅坐在圈椅处,侍女刚刚呈上雨前龙井,说是年节皇帝赏的,方沅端起来抿了一口。
“门前的小厮传话,老爷刚进门,马上就过来了。”
屋外的侍女打帘子回话。
杜夫人转眼看向方沅,之前一心都在杜昱的身上,她忽略了方沅的外貌。
方沅有副好颜色,皮肤白皙,眉眼如画,眼神深得看不清情绪,但又好似带着温暖的笑意,额头隐约有青筋显露,想来是太瘦的缘故。
杜夫人心中疑虑,拿不准这年轻女大夫的条件到底是什么,还非要面见自家主君,看来想要的并非普通钱财。
屋外传来脚步声,还有侍女行礼问好声,是杜家主君到了。
门帘一掀,一个年约六十的男子穿着朝服进了厅。
头顶的乌纱帽已经摘下来,单用左臂抱在怀里,发髻用玉冠束起,两鬓花白,想来还在衙署办公,得到消息匆匆赶回。
方沅见他目光在厅内扫了一圈,最终落在自己身上,主动起身屈膝行礼,“杜阁老,我是方沅。”
方沅细细看着这位名满京城,深得皇帝倚重的阁老。十九中进士,二十娶妻,二十五得子杜环永,二十七得女杜环友,一生顺风顺水。行至中年,儿子病丧西江,才算是他人生中一道坎儿。
杜昱是杜环永唯一的孩子。
杜少衡挥退嬷嬷和侍女,放了官帽,坐于堂中,“方大夫,昱儿的病怕要多劳烦你,你有什么条件,尽可提。”
五年来,找上门的大夫不计其数,杜家求问的名医也有十数个,有些名医自诩清高,诊金便是普通价钱,发现没治好,连钱也不曾要过。有些大夫求名利,要杜家事成之后资助开医馆的,要大量钱财的,甚至替亲戚要官的。
不过这些于杜家,都不算事,只要杜昱能好。
“杜阁老真爽快,”方沅顿了顿,“我想杜家除掉一个人。”
杜少衡看了儿媳妇一眼,杜夫人面上俱是疑惑与震惊。
除掉一个人,从未有大夫提这样的条件。
杜少衡先开了口,“你要杀谁?可是那个雇人行凶的皇商川娘子?”
“川娘子?她怎么了?”杜夫人扭头看向公公。
川娘子是专供皇宫药材的药材商,杜夫人也知道。
“昨日清晨,有位女大夫活捉一名劫匪,去了京兆尹府报案,便是方大夫你吧,”杜少衡道,“据说那雇劫匪的人便是川娘子,今日清早京兆尹柳铭上门问话,川娘子已经去廊州看窑了,柳铭扑了个空。”
“方大夫,若是查实川娘子雇凶杀人,剥了皇商身份不难,下狱也不难,但到底方大夫毫发无伤,让她死,难了些。”
他盯着方沅,“你一年前入京,医术甚好,救了不少商人才有了钱购买奴仆房屋。一名女子能定居京城,着实不易。杜家可在其他地方帮衬你,但帮你胡乱定罪杀人,这事儿做不了。”
“爹!”杜夫人低声反对。
杜少衡查过她,方沅看着坐在堂中的杜少衡,从提条件到现在,不过短短半个时辰,杜少衡竟然打听到她这么多事。
方沅浅笑,“杜阁老日理万机,连这样的小事都知道这般清楚。不过,我要大人除掉的人,不是他。”
方沅盯着医书,摇头,“我不困。”
福月无声叹气。
姑娘明明是大夫,却极不懂保养身子。
为了报仇实在太累了。
若是姑娘嫁一个有权势的,一个川娘子怎会让姑娘废这么多心思?若嫁的是皇室中人,便是除掉一两个朝臣也不在话下。
突然屋外传来小厮的声音,“福月姐姐,门外有个女人来找姑娘,想请姑娘上门看诊。”
福月掀了帘子出去,“这么晚了上门,可说是哪户人家?”
小厮回道,“说是杜府。”
府,官员的住宅才能称府。
福月快速回想京城里姓杜的官员,“杜府?杜阁老的府邸?”
杜少衡杜阁老是有个孙子身患重病,年前便听说病情似有恶化。
不过往常都是从宫里请了太医看诊,怎么今日竟来了万木春?福月还未应答,便听到屋内响起方沅的声音,“福月,收拾药箱,你与我一起去。”
罢了,不管如何,阁老的人上门,总是好事,若治好他孙子杜昱,那姑娘日后在京城也容易些,至少不会被一个小小的川娘子折腾。
福月应了声,收拾了药箱跟着方沅一起去了前门。
前门处站了位五十多岁的妇人,家仆打扮,瞧见方沅出来,赶忙上前询问,“这便是方大夫?”
方沅点头。
妇人又道,“奴婢是杜阁老府上的嬷嬷,姓张,平日在夫人身边伺候,入夜前来实有打扰,只是府内郎君病情汹汹,这才登门,求方大夫过府诊治,杜家定有重谢。”
方沅微微一笑,“张嬷嬷客气了,治病救人乃医家本分,不敢言谢,我这便随嬷嬷看诊。”
张嬷嬷感激回以笑容,脚步匆匆,引着方沅上马车,去了杜府。
方沅随着张嬷嬷踏入杜府的院子,院子里除了栽种一些草木外,额外放了一些奇怪的东西。
门外有侍女守着,见有人来,打了帘子让人进门。
方沅鼻子发痒,好浓的香气。
屋内正中的香炉浓烟滚滚,方沅侧头避开飘过来的烟气,余光瞧见一个衣着华丽的妇人坐在窗边的锦榻上,双眼通红,听到动静,正往这边看。
张嬷嬷快步走在妇人跟前,“夫人,方大夫来了。”说罢看向方沅,“方大夫,这位便是我家夫人。”
杜夫人张了张嘴,声音带着哽咽,“深夜求医,叨扰方大夫了。只是我儿……我儿病情极重,还请方大夫看看。”
方沅笑了笑,以示安慰,问道,“我这便看诊,令郎在哪?”
“方大夫,您这边请。”
纱幔憧憧,侍女撩起纱幔,引着方沅走到床前。
顺势看去,杜昱躺在床上昏睡,面色发红,看着便是久病之容,但五官却很漂亮,发红的面容反而给他的容貌添了些许颜色,好似更好看了。
倒生了一副好颜色,方沅暗叹。
伸手翻开床上人的眼皮,又俯下身侧耳细听,呼吸急促,胸腔中似有鸣声,方沅问道,“你家郎君这样子多久了?”
“有半个月了,”侍女躬身回答,“今日郎君早上精神还不错,吃了整整一碗碗粥,但今日用过午饭后突然咳血,怎么也止不住,后来便昏了过去。请了胡太医来看,说郎君的病入膏肓,他已穷尽手段,实在没办法继续医治郎君了。”
“可有过吐血、不识人的时候?”
侍女忖了半晌,小心翼翼答,“有,这几日常常这样,只是偶尔清醒。”
方沅探向杜昱脉搏。
病逝汹汹,大限将至。
身后的杜夫人探身想来看,起了几次身都没起得来,身边的嬷嬷轻声安慰她。
屋内依旧香气滚滚,方沅探了一半的脉,道,“你家郎君肺不好,为何还要点这么重的香?把香灭了,开窗通风。”
说罢继续诊脉。
嬷嬷指挥侍女灭了香气,开窗通风。
风进来有些冷,嬷嬷取了披风给杜夫人,一不小心带倒了榻桌上的铜马车。杜夫人随手拿起放在桌上,不知道碰到哪里,铜马车车厢门突然打开,弹一对男女,搂在一起,似在互诉衷肠。
这是杜昱新搜罗来的小玩意儿。
其实杜昱小时候很有一番雄心壮志,从不耽于享乐。日日念着考科举,做一个地方的父母官。自从大病后,性情大改,活脱脱一个纨绔子弟。行事风流浪荡,考学的书再不碰,身体好一点便去青楼楚馆行赌作乐,身体不好就搜集一堆小玩意儿摆弄。
杜夫人心痛难忍。
她的儿子还这么年轻,才二十三,大好的年华……
杜夫人叹了口气,重新望向方沅,“方大夫,昱儿他如何?”
方沅一言不发,闭目探脉,半晌,她又让侍女牵了杜昱另一只手来探。
杜夫人心里七上八下,想追问,又不敢,最后还是沉默了。
第二只手很快探完了。
方沅开口,却不是答杜夫人的话,而是叫道,“福月,取针。”又吩咐旁边的侍女,“你们去备些参汤。”
拿了银针,方沅飞速在杜昱头顶下了三针,床榻上的人没什么反应。方沅撩起锦被,又在胸口下了两针,第二针缓缓转动,方沅一边看杜昱的反应,一边旋入银针。
针旋入一寸有余时,杜昱突然有了动静,胸腔震动,一声咳嗽,吐出一片鲜血。杜夫人瞧见鲜血,惊慌失措,猛地起身又跌坐在榻上,“方大夫,昱儿他怎么了,他可还好?”
“杜郎君,很不好,”方沅又飞快扎了两针,鲜血止住了,“治错了。此病症状一开始像风寒,中间像肺痈,但这两个都不是真正的病症。有人治错了,耽误了治病的好时候。”
一旁的侍女惊呼,“您和胡太医说的话一样!”
“此病初时无异样,不过咳嗽几声,服药后效果似有若无。随后高烧不退,烧上三五日,服些散热药退烧,看起来好了,实则种下病根。若我猜得不错,此后有段时日,令郎低烧不退,身体乏力,不思饮食,可对?”
一旁候的侍女点头,“对!郎君他……他发病之前是咳嗽过,那时郎君闭门读书备考,都道是太累染了风寒,喝了几副药,郎君那会儿还说,这药约莫买到假的了,怎么不管用。想来那时候……”
侍女止了声息。
“那方大夫,现在可有挽救之机?”杜夫人急急问道。
方沅沉默半晌,忽然一笑,“能救,有条件。”
杜夫人神色惊喜,“无妨,方大夫有什么条件尽管提,杜家一定满足。”
方沅起身自药箱中拿出一个白瓷瓶,递给张嬷嬷,“此药一共三颗,一日一颗,每日这个时候和参汤服下。”
“多谢方大夫,”杜夫人又吩咐侍女,“快去拿礼金。”
方沅拦下侍女,笑道,“杜夫人,不想先听听我救人的条件吗?”
杜夫人愣了一下,“不知方大夫的条件是?”
方沅道,“杜阁老在府里吗?这个条件得杜阁老答应。”
……
屋内已屏退左右,方沅坐在圈椅处,侍女刚刚呈上雨前龙井,说是年节皇帝赏的,方沅端起来抿了一口。
“门前的小厮传话,老爷刚进门,马上就过来了。”
屋外的侍女打帘子回话。
杜夫人转眼看向方沅,之前一心都在杜昱的身上,她忽略了方沅的外貌。
方沅有副好颜色,皮肤白皙,眉眼如画,眼神深得看不清情绪,但又好似带着温暖的笑意,额头隐约有青筋显露,想来是太瘦的缘故。
杜夫人心中疑虑,拿不准这年轻女大夫的条件到底是什么,还非要面见自家主君,看来想要的并非普通钱财。
屋外传来脚步声,还有侍女行礼问好声,是杜家主君到了。
门帘一掀,一个年约六十的男子穿着朝服进了厅。
头顶的乌纱帽已经摘下来,单用左臂抱在怀里,发髻用玉冠束起,两鬓花白,想来还在衙署办公,得到消息匆匆赶回。
方沅见他目光在厅内扫了一圈,最终落在自己身上,主动起身屈膝行礼,“杜阁老,我是方沅。”
方沅细细看着这位名满京城,深得皇帝倚重的阁老。十九中进士,二十娶妻,二十五得子杜环永,二十七得女杜环友,一生顺风顺水。行至中年,儿子病丧西江,才算是他人生中一道坎儿。
杜昱是杜环永唯一的孩子。
杜少衡挥退嬷嬷和侍女,放了官帽,坐于堂中,“方大夫,昱儿的病怕要多劳烦你,你有什么条件,尽可提。”
五年来,找上门的大夫不计其数,杜家求问的名医也有十数个,有些名医自诩清高,诊金便是普通价钱,发现没治好,连钱也不曾要过。有些大夫求名利,要杜家事成之后资助开医馆的,要大量钱财的,甚至替亲戚要官的。
不过这些于杜家,都不算事,只要杜昱能好。
“杜阁老真爽快,”方沅顿了顿,“我想杜家除掉一个人。”
杜少衡看了儿媳妇一眼,杜夫人面上俱是疑惑与震惊。
除掉一个人,从未有大夫提这样的条件。
杜少衡先开了口,“你要杀谁?可是那个雇人行凶的皇商川娘子?”
“川娘子?她怎么了?”杜夫人扭头看向公公。
川娘子是专供皇宫药材的药材商,杜夫人也知道。
“昨日清晨,有位女大夫活捉一名劫匪,去了京兆尹府报案,便是方大夫你吧,”杜少衡道,“据说那雇劫匪的人便是川娘子,今日清早京兆尹柳铭上门问话,川娘子已经去廊州看窑了,柳铭扑了个空。”
“方大夫,若是查实川娘子雇凶杀人,剥了皇商身份不难,下狱也不难,但到底方大夫毫发无伤,让她死,难了些。”
他盯着方沅,“你一年前入京,医术甚好,救了不少商人才有了钱购买奴仆房屋。一名女子能定居京城,着实不易。杜家可在其他地方帮衬你,但帮你胡乱定罪杀人,这事儿做不了。”
“爹!”杜夫人低声反对。
杜少衡查过她,方沅看着坐在堂中的杜少衡,从提条件到现在,不过短短半个时辰,杜少衡竟然打听到她这么多事。
方沅浅笑,“杜阁老日理万机,连这样的小事都知道这般清楚。不过,我要大人除掉的人,不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