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德元良,必俟邦媛;吏部侍郎卫晟三女,门袭轩冕,家传义方,柔顺表质,克明女宪,含章秀出,终温且惠。是用册尔为明郡王妃。”
建平二十年九月十五,由颍国公、户部尚书薛襄担任正使,礼部侍郎、集贤殿学士虞均担任副使宣读的一旨诏书打破了长安许久以来的平静无波。
圣旨中的明郡王何许人也?
明郡王燕鸿,乃已故章惠太子和太子妃岑氏独子,七岁时就以皇孙受封新安郡王,身份地位在长安自然无人出其右,若是不出意外,日后他必然也是板上钉钉的太子和圣人,但偏偏天不遂人愿。
建平十五年章惠太子南巡遇刺,撑着一口气回到长安,没过多久就薨逝了,只留下时年不过十三岁的新安郡王和太子妃,母子二人孤掌难鸣,继续住在东宫也名不正言不顺,很快就搬到位于宣阳坊的郡王府。
建平十八年燕鸿除孝后加元服,降旨改为明郡王,按理来说那时就应该顺理成章的赐婚,但不知圣人是忘了还是要继续斟酌一段时间,毕竟这位的身份如今说贵重也贵重,但说尴尬也的确尴尬,自然要慎之又慎。
那之后燕鸿开始在长安走动起来,众人冷眼旁观一段时间后,纷纷在心里摇头,虽说有章惠太子的遗风在,但身体未免太差,脸色惨白不说,多走上几步路就要咳嗽不止,手无缚鸡之力,有天不假年之感。
这让有谋算的长安诸权贵心里打起了鼓,原本还打算看在太子留下的底蕴搏一搏,挣个从龙之功,但眼瞅着人下一刻就能喘不上气驾鹤西去了,这哪里还有搏的机会?不是赔本买卖吗?
一群人顿时作鸟兽散,将一干心思散的是彻彻底底,自然这婚事也就彻底耽搁了下来。朝臣不提,圣人也只当做没这回事,就这么装聋作哑地过了两年,不成想今年都快到年尾了,突然打了个措手不及。
各家听见旨意顿时哗然,偏偏这时候朝中还在放授衣假,无从探得圣人此时的神情言行,只能派出几个规矩好的奴仆悄悄出门打听消息。
而在当事的吏部侍郎卫家,上下都还算沉得住气,并未露出什么骄矜之色来。
这日月知身后跟着五六个捧缎拿盒的小丫头,一路绕过抄手游廊,行来所见绿植奇花繁茂,几棵竹后掩映着正房,旁侧是东西厢房所在,院子虽小却五脏俱全,雕梁画栋无不精致。
她见香印在门口和院子里几个小丫鬟说笑,用眼神示意了下里面。
香印点头,起身掀开竹帘,“三娘子,月知回来了。”
卫韶好搁下练字的笔,在旁边磨墨的青芜也随即停下,二人看着跟在月知身后进来的东西,不禁对视一眼。
“娘子说近来入秋了,也该做几套新衣裳,毕竟今日不同往日。”月知笑眯眯的,“虽说找了绣娘做,但怕三娘子还有另外喜欢的样式,所以特地把我叫去,找了好些缎子出来。”
她一边说还一边打开丫鬟手上捧着的木盒,露出里面颗颗饱满的珍珠和莹润光华的宝石。
卫韶好倒也不惊讶,从赐婚圣旨下来,她这院子的待遇就要比从前高出一截,什么好东西除了父亲母亲那边,就是可着她这里来。
月知说着,仿佛想起来什么,又从其中一个盒子里取出一封金帖来,递到卫韶好跟前的书桌上。
“是寿安公主府上递来的请帖,说近来别院的菊花开得好,多是并蒂双生的好意头,遂想请各家娘子和小娘子赴宴赏菊。”
卫韶好打开看了眼,里面和月知的说辞并无不同。
然而这位寿安公主于她本身就有所不同了,当今大行皇后姓薛,薛皇后昔年诞下一子一女,一子是已逝的章惠太子,一女便是这位寿安公主了,明郡王正是她的亲侄子。
青芜在旁听着也忍不住蹙了眉,但看着月知身后的人都还在,便将那些涌到喉咙中的话又咽了下去。
卫韶好也瞥了一眼,将帖子搁在手边,“母亲的心意我明白的,都放下吧,晚间去请安的时候我再亲自向母亲道谢。”
香印闻言,忙笑着上前,领着她们往西厢房过去,将东西都归置在这个独属于卫韶好的私库里。
等众人都退下了,青芜看了眼旁边多宝阁上的檀木盒,忍不住开口道:“未免来得也太快了些,圣旨才下不过两日,就已经送来了五六份帖子,个个都说什么赏花看景,赋诗投壶,都想着把您请出去看看是什么模样。”
卫韶好倒是不意外,从圣旨赐下的那一刻,她从今以后就不再是单纯的卫家三娘,而是冠上了明郡王妃的名号,若是其他郡王也就罢了,偏偏是这位身份格外不同的。
卫家虽说不是什么累世公卿,但她阿翁曾是从二品的尚书左仆射,六相之一,朝中至今还有门生故旧;她阿耶如今也是正四品上的吏部侍郎,将来未必不能重复阿翁荣光。
因此家中子女的亲事向来是慎之又慎,不敢轻易许下。只是没想到就在她相看人家,将要定下亲事的当口,圣人出乎意料的降下了这张圣旨,不止跌破了长安权贵的眼睛,也跌破了卫家上下的心脏。
“别的也就罢了,还能找些借口,寿安公主可没法子。”卫韶好苦中作乐的想,好歹她如今也算是有些身份了,有些实在不想去的推也就推了,到时候出门遇见,也只消说不想张扬就能糊弄过去。
青芜将桌上卫韶好临摹完字的白麻纸收拢起来,放在旁边的木盒里,轻声道:“奴婢听说寿安公主性烈,从前杜驸马身边有个侍奉笔墨的貌美婢子,惹了公主不喜,很快就被打发出公主府了。”
卫韶好抬眸看向她,不紧不慢的,“打哪儿听说的?”
青芜便笑:“这些事向来最为外人喜闻乐道了,奴婢间平日里凑在一处没事做,也爱提这些不算府中私隐的消息,久而久之,也就不算什么新鲜事了。”
卫韶好嗯了声:“那不就正好说明寿安公主性子还不错吗?”
她从月牙凳上起身,走到书架前抽了本诗集出来,见青芜面上不解,便细声道:“他们在公主府,寿安公主就是主人,惹了主人家的不喜,也只是被赶出府邸,并无其他责难,难道还不好吗?”
虽然青芜话说的含糊,但她也听明白了那个婢子的身份,名为侍奉笔墨的丫鬟,实际却是姬妾之流,寿安公主并非不喜丫鬟,而是不喜自家丈夫身边的姬妾,因此才打发了出去。
虽说无理了些,但也说得过去,长安高门中打发姬妾丫鬟的主母数不胜数,拿出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青芜恍然,她身为奴婢,自然和婢子容易共情些,而不自觉的忽视其他。
“如此看来,寿安公主也不是那等蛮横性子,等见了三娘子知道您的好,日后定然能相处融洽。”她说着便笑了起来。
卫韶好也轻笑,将诗集搁在桌上,以手撑颐慢悠悠看了起来,青芜便也不多话,乖乖站在她身边,时不时也低头看上两眼。
从屋子里望出去,杏蕊不知又研究出了什么吃食,和几个小丫头并肩坐在廊下,一人手里分了点,许是“分赃不均”,没过片刻就闹了起来,香印收拢好东西后不知从哪里得来了一支花握在手中赏玩,笑着在旁边看热闹。
明郡王府。
九月的暖阳穿过榕树的枝桠,斜斜照进屋内,燕鸿坐在胡床之上,一半隐于黑暗,一半现于日光,神色难辨,他手里捏着一枚双鱼佩,垂落在膝上轻轻敲打。
他身前站着个三十来岁褐色衣袍的老仆,嘴唇微动:“贵主原想请郎君过去说话,奴婢说您近来有些不好推拒了。”
燕鸿神色无波,“听说姑姑近日要办赏菊宴?”
岁喜一怔,似乎有些意外对方还注意到了这件事,忙道:“是,贵主说城郊庄子里菊花开得好,正逢授衣假,若是不请人来瞧瞧只怕可惜了,前儿就送了请帖过来。”
他一边说着一边转身去檀木多宝阁上取了一封大红金帖来,搁在燕鸿身前的案桌上。
燕鸿手上一顿,将缠了两转的双鱼佩解开放在身侧,却未翻开请帖来看,只轻咳嗽了两声,“哪里是为着赏菊,分明是——”
见他咳嗽声愈发的急,岁喜着急的大步上前,伸手在他背上轻拍了两下,眼角余光往那请帖上一放,转而又挪开。
“圣旨既下,贵主想瞧瞧也是理所应当。您若是不放心,不如奴婢先去卫家传个话?”
好容易缓过气来将唇上的帕子移开,燕鸿身上也有了点力气,他抬手挥了挥,“不必,近来天好,整日待在屋子里未免闷了些,也该出去走走了。”
岁喜一惊,“您——”
燕鸿看向他,“无事,我的身体我自然清楚。”
岁喜惯来知道眼前人的想法,那是决定了就没有轻易更改的道理,故而一时见了他眼中透露出来的坚定,便只能哑口无言,点头应下了。
他又见侍卫云归从外进来,知道燕鸿怕是还有其他事吩咐,索性躬身退下,随后又招来素日还算机灵的丫头,派去寿安公主府回话。
建平二十年九月十五,由颍国公、户部尚书薛襄担任正使,礼部侍郎、集贤殿学士虞均担任副使宣读的一旨诏书打破了长安许久以来的平静无波。
圣旨中的明郡王何许人也?
明郡王燕鸿,乃已故章惠太子和太子妃岑氏独子,七岁时就以皇孙受封新安郡王,身份地位在长安自然无人出其右,若是不出意外,日后他必然也是板上钉钉的太子和圣人,但偏偏天不遂人愿。
建平十五年章惠太子南巡遇刺,撑着一口气回到长安,没过多久就薨逝了,只留下时年不过十三岁的新安郡王和太子妃,母子二人孤掌难鸣,继续住在东宫也名不正言不顺,很快就搬到位于宣阳坊的郡王府。
建平十八年燕鸿除孝后加元服,降旨改为明郡王,按理来说那时就应该顺理成章的赐婚,但不知圣人是忘了还是要继续斟酌一段时间,毕竟这位的身份如今说贵重也贵重,但说尴尬也的确尴尬,自然要慎之又慎。
那之后燕鸿开始在长安走动起来,众人冷眼旁观一段时间后,纷纷在心里摇头,虽说有章惠太子的遗风在,但身体未免太差,脸色惨白不说,多走上几步路就要咳嗽不止,手无缚鸡之力,有天不假年之感。
这让有谋算的长安诸权贵心里打起了鼓,原本还打算看在太子留下的底蕴搏一搏,挣个从龙之功,但眼瞅着人下一刻就能喘不上气驾鹤西去了,这哪里还有搏的机会?不是赔本买卖吗?
一群人顿时作鸟兽散,将一干心思散的是彻彻底底,自然这婚事也就彻底耽搁了下来。朝臣不提,圣人也只当做没这回事,就这么装聋作哑地过了两年,不成想今年都快到年尾了,突然打了个措手不及。
各家听见旨意顿时哗然,偏偏这时候朝中还在放授衣假,无从探得圣人此时的神情言行,只能派出几个规矩好的奴仆悄悄出门打听消息。
而在当事的吏部侍郎卫家,上下都还算沉得住气,并未露出什么骄矜之色来。
这日月知身后跟着五六个捧缎拿盒的小丫头,一路绕过抄手游廊,行来所见绿植奇花繁茂,几棵竹后掩映着正房,旁侧是东西厢房所在,院子虽小却五脏俱全,雕梁画栋无不精致。
她见香印在门口和院子里几个小丫鬟说笑,用眼神示意了下里面。
香印点头,起身掀开竹帘,“三娘子,月知回来了。”
卫韶好搁下练字的笔,在旁边磨墨的青芜也随即停下,二人看着跟在月知身后进来的东西,不禁对视一眼。
“娘子说近来入秋了,也该做几套新衣裳,毕竟今日不同往日。”月知笑眯眯的,“虽说找了绣娘做,但怕三娘子还有另外喜欢的样式,所以特地把我叫去,找了好些缎子出来。”
她一边说还一边打开丫鬟手上捧着的木盒,露出里面颗颗饱满的珍珠和莹润光华的宝石。
卫韶好倒也不惊讶,从赐婚圣旨下来,她这院子的待遇就要比从前高出一截,什么好东西除了父亲母亲那边,就是可着她这里来。
月知说着,仿佛想起来什么,又从其中一个盒子里取出一封金帖来,递到卫韶好跟前的书桌上。
“是寿安公主府上递来的请帖,说近来别院的菊花开得好,多是并蒂双生的好意头,遂想请各家娘子和小娘子赴宴赏菊。”
卫韶好打开看了眼,里面和月知的说辞并无不同。
然而这位寿安公主于她本身就有所不同了,当今大行皇后姓薛,薛皇后昔年诞下一子一女,一子是已逝的章惠太子,一女便是这位寿安公主了,明郡王正是她的亲侄子。
青芜在旁听着也忍不住蹙了眉,但看着月知身后的人都还在,便将那些涌到喉咙中的话又咽了下去。
卫韶好也瞥了一眼,将帖子搁在手边,“母亲的心意我明白的,都放下吧,晚间去请安的时候我再亲自向母亲道谢。”
香印闻言,忙笑着上前,领着她们往西厢房过去,将东西都归置在这个独属于卫韶好的私库里。
等众人都退下了,青芜看了眼旁边多宝阁上的檀木盒,忍不住开口道:“未免来得也太快了些,圣旨才下不过两日,就已经送来了五六份帖子,个个都说什么赏花看景,赋诗投壶,都想着把您请出去看看是什么模样。”
卫韶好倒是不意外,从圣旨赐下的那一刻,她从今以后就不再是单纯的卫家三娘,而是冠上了明郡王妃的名号,若是其他郡王也就罢了,偏偏是这位身份格外不同的。
卫家虽说不是什么累世公卿,但她阿翁曾是从二品的尚书左仆射,六相之一,朝中至今还有门生故旧;她阿耶如今也是正四品上的吏部侍郎,将来未必不能重复阿翁荣光。
因此家中子女的亲事向来是慎之又慎,不敢轻易许下。只是没想到就在她相看人家,将要定下亲事的当口,圣人出乎意料的降下了这张圣旨,不止跌破了长安权贵的眼睛,也跌破了卫家上下的心脏。
“别的也就罢了,还能找些借口,寿安公主可没法子。”卫韶好苦中作乐的想,好歹她如今也算是有些身份了,有些实在不想去的推也就推了,到时候出门遇见,也只消说不想张扬就能糊弄过去。
青芜将桌上卫韶好临摹完字的白麻纸收拢起来,放在旁边的木盒里,轻声道:“奴婢听说寿安公主性烈,从前杜驸马身边有个侍奉笔墨的貌美婢子,惹了公主不喜,很快就被打发出公主府了。”
卫韶好抬眸看向她,不紧不慢的,“打哪儿听说的?”
青芜便笑:“这些事向来最为外人喜闻乐道了,奴婢间平日里凑在一处没事做,也爱提这些不算府中私隐的消息,久而久之,也就不算什么新鲜事了。”
卫韶好嗯了声:“那不就正好说明寿安公主性子还不错吗?”
她从月牙凳上起身,走到书架前抽了本诗集出来,见青芜面上不解,便细声道:“他们在公主府,寿安公主就是主人,惹了主人家的不喜,也只是被赶出府邸,并无其他责难,难道还不好吗?”
虽然青芜话说的含糊,但她也听明白了那个婢子的身份,名为侍奉笔墨的丫鬟,实际却是姬妾之流,寿安公主并非不喜丫鬟,而是不喜自家丈夫身边的姬妾,因此才打发了出去。
虽说无理了些,但也说得过去,长安高门中打发姬妾丫鬟的主母数不胜数,拿出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青芜恍然,她身为奴婢,自然和婢子容易共情些,而不自觉的忽视其他。
“如此看来,寿安公主也不是那等蛮横性子,等见了三娘子知道您的好,日后定然能相处融洽。”她说着便笑了起来。
卫韶好也轻笑,将诗集搁在桌上,以手撑颐慢悠悠看了起来,青芜便也不多话,乖乖站在她身边,时不时也低头看上两眼。
从屋子里望出去,杏蕊不知又研究出了什么吃食,和几个小丫头并肩坐在廊下,一人手里分了点,许是“分赃不均”,没过片刻就闹了起来,香印收拢好东西后不知从哪里得来了一支花握在手中赏玩,笑着在旁边看热闹。
明郡王府。
九月的暖阳穿过榕树的枝桠,斜斜照进屋内,燕鸿坐在胡床之上,一半隐于黑暗,一半现于日光,神色难辨,他手里捏着一枚双鱼佩,垂落在膝上轻轻敲打。
他身前站着个三十来岁褐色衣袍的老仆,嘴唇微动:“贵主原想请郎君过去说话,奴婢说您近来有些不好推拒了。”
燕鸿神色无波,“听说姑姑近日要办赏菊宴?”
岁喜一怔,似乎有些意外对方还注意到了这件事,忙道:“是,贵主说城郊庄子里菊花开得好,正逢授衣假,若是不请人来瞧瞧只怕可惜了,前儿就送了请帖过来。”
他一边说着一边转身去檀木多宝阁上取了一封大红金帖来,搁在燕鸿身前的案桌上。
燕鸿手上一顿,将缠了两转的双鱼佩解开放在身侧,却未翻开请帖来看,只轻咳嗽了两声,“哪里是为着赏菊,分明是——”
见他咳嗽声愈发的急,岁喜着急的大步上前,伸手在他背上轻拍了两下,眼角余光往那请帖上一放,转而又挪开。
“圣旨既下,贵主想瞧瞧也是理所应当。您若是不放心,不如奴婢先去卫家传个话?”
好容易缓过气来将唇上的帕子移开,燕鸿身上也有了点力气,他抬手挥了挥,“不必,近来天好,整日待在屋子里未免闷了些,也该出去走走了。”
岁喜一惊,“您——”
燕鸿看向他,“无事,我的身体我自然清楚。”
岁喜惯来知道眼前人的想法,那是决定了就没有轻易更改的道理,故而一时见了他眼中透露出来的坚定,便只能哑口无言,点头应下了。
他又见侍卫云归从外进来,知道燕鸿怕是还有其他事吩咐,索性躬身退下,随后又招来素日还算机灵的丫头,派去寿安公主府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