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自蓬莱(2)
“我记起来了,原来是你。”我一拍手,心想这穿越还挺有水平的,上来就遇见个文豪。
只是她此刻还没垂名千古,还是稚嫩的少女,清亮的眼眸毫不避讳地打量着我,尽是自矜与疏离。
依稀记得课本里有一张李清照的画像,大概是成年模样,盘发描眉,姿态沉静。对于她的生平不尽详细,前脚还是醉酒乘舟,卧看海棠的少女,下一秒赫然流离失所,病骨支离。
“你要吃酸梅冰沙吗,我去叫人……”我刚一起身,又被脚掌剧痛逼得一屁股跌了回去。
那日落水后,被女使们七手八脚地抬上床换好衣服。尽管裹了四五层被子,身体仍然像泡在冰水里一般,唯有脚掌连带着一小截脚踝,如受烈火灼烧,痛痒难耐。
昏昏沉沉间,我伸手想去扯掉脚掌上的束缚,可刚一碰到,就被另一只手死死按住。
“不要碰,媛媛。”有谁在我耳边说话。
我强撑着睁开眼,隔着朦胧的床帘,看见床边坐了一男一女,稍远的地方有一年长男人,正对着两人说些什么。
“伤口感染……发炎……引发高热……”
交谈片刻,他退了出去。那女子将浸过冷水的毛巾搭在我额头,一边又将乱发拨到耳后。
我有些烦躁地扯掉毛巾,问:“有青霉素吗?”
“你还病着,等病好了才能吃青梅。”
“青霉素啊!”我挣扎着想起身,起到一半被人按了回去。脑袋在床沿一磕,又晕了过去。
再次醒来时,屋内空无一人。
高热退了大半,后脑勺晕乎乎的,脚上的疼痛也是丝毫未减弱。
我撑起身,掀开身上重重叠叠的被子,往下一看,一口气差点没接上来。
x的,谁把脚给我裹了?
只见脚掌上里三层外三层地裹着白布,接口处以细密的针脚缝住。整个形状已在蛮力下趋近于细长的腊肉粽子。
我伸手去扯,伸到一半发现,这手,有些不对劲。
十指纤弱,指头圆润,手掌白里透红,像是一双小孩的手。
不过这不是眼下重点,再不解开感觉会半身不遂。我用了浑身的劲儿撕扯,裹脚布纹丝不动,四周也没见什么趁手的利器。
只有用那一招了。我尽量把腿翘高,翘到极限后,双手扳住脚掌举到嘴边,用牙齿一点点地磨接头处的线。
呕,鼻腔口腔都是难闻的草药味。
足足啃了十多分钟,才啃掉一半。好在韧带够柔软,能一直保持这个姿势。
我一圈圈地解开缠绕的白布,越贴近里层,撕扯感就越发尖锐。
终于到了最后一层,皮肉和布似乎完全融合在一起,脓血和药粉混成奇怪的颜色。
我咬牙闭眼,用力一撕——
疼得差点没一口气背过去。
我深呼吸几口,把带着斑斑血迹的裹脚布扔一边,试着动了下脚趾。万幸,除了有点红肿化脓外,没有骨折,没有变形。看起来刚裹上不久,略微活动几下,互相挤压的脚趾便各归原位。
一鼓作气,我又搬起另一只脚。
正在这时,门口传来轻微的响动。抬头望去,扎着哪吒同款揪揪的女孩儿推门而入。她似乎没料到我醒了,更没料到我在啃脚,在门口足足呆愣了半分钟。
“请帮我拿个剪刀。”我说。
“哦,哦。”她才如梦初醒般地在一旁的桌上翻找。因为过于慌乱,竟把黑红的木箱整个抱到我面前。
我打开最上面一层,其中搁着一面圆镜,四周做成尖巧的花瓣状。泛黄镜面中,依稀映出个少女的面庞。没有熬夜的黑眼圈和火锅奶茶痘,是天然纯净的白皙肤色。
我眨眨眼,镜中女孩儿也眨眨眼。我丢下镜子,摸了摸身体其它部位。骨骼纤弱,皮肉轻薄,不是成年人,活脱脱就是一小孩子的身体!
是吃了返老还童的药,还是寄生到了谁身上。这么想着,我陡然转向一旁懵懂望着我的女孩。
“我是谁?”
“……姑娘?”
“这是哪儿?”
“……汴梁。”
真的想一晕了之,我掐住人中,强迫自己回过神来。汴梁,汴梁?在贫瘠的历史知识储备中搜索片刻,我才大致确定,如今身处的,是河南开封,曾经的北宋都城汴京。
“姑娘,剪刀。”她怯生生地将手递了过来。
震惊之中,木匣子滑落,瓷瓶钗环滚了一地。
“谢谢。”
虽然震惊,但是正事不能耽误。我接过这把造型奇特的剪刀,果然比牙齿好使得多。一想到要重复刚才的步骤,背后就直冒冷汗。
刚解放双脚,又有一人走了进来,是个年轻女子。一见到我,有些激动地扑到床前。
“你醒了,身体好些了吗?还有没有不舒服?”
我从密不透风的拥抱中挤出半个脸,向退到一旁女孩做口型:“她谁啊?”
她看着我,尴尬地笑了笑,似乎难以言明。
“春琴,快去将粥和药都端过来。”
抱了好一会儿,女子终于想起正事,转头向小女孩说道。
“是,大娘子。”
名叫春琴的女孩如释重负般逃离现场。女子看着我,双手捧着我的脸颊不断摩挲。那眼神我再熟悉不过,就是那种,慈爱都快要溢出来的感觉……
不会吧不会吧,她看起来才二十六七,不会是我妈妈吧?
“还有哪儿不舒服吗?”她见我愣神,又摸了摸我的额头。
我轻咳一声挣脱她的手,她应该跟我差不多大,这声“妈”实在是叫不出口。
“快把被子盖好,当心着……”她替我掖了掖被角,目光接触到床尾白布时愣了一下。
“你……”
“痛。”我往后缩了缩。
“那怎么行呢。”她没有生气,反而安抚似的拍拍我的头。“脚小小的,才能穿漂亮新鞋。”
我把脚藏在被子下,几乎缩成一团。
“罢了,以后再说吧。”她轻叹一声。
恰好春琴也端了药和食物回来,女子先把掺着几颗枸杞的白粥递到我面前。
我试着喝了一口,白粥看似普通,其中竟还加了山药。米粒被捣成泥的山药包裹着,口感丰润,清香扑鼻。
一口接一口,一碗粥瞬间见了底。女子用手帕擦了擦我的嘴角,又端上一碗黑漆漆的汤药。
乌黑的药汤中倒映着一张视死如归的脸,我闭眼咬牙,一口气将汤药尽数灌下,心中一边祈求着,里面没加什么符水或奇怪药引。
放下碗,女子眼中有几分喜色。
“在密州时每次喝药都要哭闹呢,如今倒是懂事了不少。”她将一枚渍梅子塞到我嘴里。
天爷啊,密州又是哪片地儿?为什么要让个历史文盲穿越啊?
我绝望地往后一仰,头又磕在床沿。这种床我在外婆家见过类似的,三面都设有高低不一的围屏,床前垂着胭粉色的床帐,隐约可见其中精美繁复的花纹。
看起来原主家境不错,也颇受宠爱,除了会被裹小脚之外,应该没有性命之虞,也不会被卖到什么奇怪的地方。
正回忆得起劲,春琴端着两碗酸梅冰沙进了屋,看着凌乱的书桌,欲言又止。
我扒开书籍和纸张,给李清照面前腾出一片地儿,又自己端了一碗。还没吃上几口,琉璃碗边缘凝结的水汽就汇聚成水滴,滴了我满身。我也顾不得多了,直接将湿答答的碗放在书上垫着。
“书打湿了。”李清照提醒道。
我瞟了一眼,正是那本《女诫》,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湿就湿了,这种书也没什么好看的。”
几乎是立刻就意识到自己的失言,我抬眼悄悄打量她,见她虽有一瞬惊讶,但很快又神色如常,于是放下心来。
也正是这时,谈笑声从院中到了门前。
“看来你们二人甚是投缘呢。”一年轻妇人见屋内光景,转头笑着对我母亲道。
“媛媛,快来见过王大娘子。”母亲对我招招手。
我们分别立到自己母亲身后,不再交谈。王大娘子关切地问候了我身体状况类的琐事,还没到晚饭,就告辞离去了。
年轻就是好,休养一阵子,脚也不痛了,感觉身体倍儿棒。可是生活空间只在这方宅院里,最远就到门口,往往是脚没踏出去就被抓了回来。
似乎挂念着我是个病患,近来菜色都以蒸、煮、炖为主,满满一桌。叫得出名字的有鳜鱼,骨头汤,炒蛤蜊,拌春笋和莴苣。
菜里没放辣椒,只以少许胡椒和盐佐味,因为食材够新鲜,也令人食指大动。
正餐后还有甜品,青色瓷盏中,淡金色的蜜糖上浮着白色小花,瓣瓣分明,散发出浓厚的奶香味。
碗底也隐约可见精妙的花纹,这家人到底是多喜欢花啊。
“蜜浮酥奈花,你在密州时就吵着想吃。”父亲笑着,似乎心情很好,“爹爹今日不饮酒,也陪着媛媛吃。”
我吃了两口,齁甜,又是蜂蜜又是牛乳,甚至还有股酥油味儿。
“你也快是大姑娘了,到了汴京,更不可像从前那样任性。”吃得差不多了,他放下勺子,看向他的妻子,“婉娘,过几日继续教她《论语》。女孩儿家,不仅要明理柔顺,还得识几个字,以免日后被人看轻了去。”
我迅速白了他一眼,然后低下头。
女子也笑道:“女红也不可落下。从前学过的《女诫》《家范》也要时常复习。”
这两口子一唱一和,安排得明明白白。我送他们一人一个白眼,可毕竟寄人篱下,又是十来岁的模样,只能忍辱负重。
四月初八这一天,我一早被揪起来,按在放了不知道什么香料的洗澡水里。泡完后,母亲拿起梳子站在我身后。
“想梳什么发髻,双丫髻还是垂螺髻?”
我努力从字面上猜测最终效果,她见我犹豫不语,笑道:“还是垂螺吧,开春头发长了不少”
话毕就分开两股头发,在靠近耳下的位置结成鬟髻,类似双马尾,又一边簪一朵淡粉色珠花。
接着替我换上鹅黄内搭和淡橘百褶裙,最后在外披了一件及腰草绿色外套。
我对着镜子左晃右晃,外套两侧开叉,能活动自如。母亲审美不错,加上小姑娘清秀可人,淡粉配淡绿也不显俗气。倒是头顶蓬勃生长的几撮黄毛,与春日之景相得益彰。
一辆马车候在门外,一名灰衣家丁垂首在侧。
母亲先把我送了上去,然后自己也进了马车。春琴以及另一个婆子也先后进来。
马蹄踢里哐啷敲在石板路上,大约行了十来分钟。似乎到了某处闹市,市井之声不绝于耳。
我忍不住好奇,掀开锦帘一角,打量着外面。
马车行于坊巷之中,远远可见一碧瓦朱门的城楼。中央的城门楼通过斜廊连接两座朵楼,典雅又庄重。
我看得出神,母亲笑着说:“是宣德楼。官家,皇后,还有各位娘子公主都住在里面,你爹爹偶尔也会去。”
哦,那就是皇宫吧。
“那我们要去哪儿啊。”我问。
“今儿是佛诞日,去大相国寺求些浴佛水。”她说话总是蕴着温柔笑意,“保佑我们贞媛,无病无痛,平安喜乐。”
父母之情,古今相通,看着她的面容,我有一丝动容,也暂时原谅了裹小脚的事。
大相国寺,光听这名儿感觉是个肃穆庄严的古寺。
一下车,首先映入眼的便是个棚屋,其中堆叠着十几个木质笼子,关着几个月大的小猫。
“瞧瞧咱们家的‘乌云踏雪’,这品相,整个京城找不出第二只。”
他口中的“乌云踏雪”是一只通体黝黑的猫,唯有四个小爪雪白。
“还有‘金丝虎’,‘宵飞练’,‘墨玉垂珠’……”
我依次看过去,这不就是橘猫,白猫,和白尾黑猫嘛!
春日中午正好眠,小猫们大多都眯着眼,脑袋枕在手臂上打瞌睡。
不过母亲似乎兴趣缺缺,拉着我越过宠物铺,往里走去。一路上可见草席帐子洗漱用品等杂货,居然还有蜜饯铺。
梨条,栗子,枣圈,桃肉,李子,樱桃干,葡萄干,沙果干,芭蕉干……
这哪儿是寺庙啊,简直就是农贸市场。
大佛殿左右回廊,有些尼姑在摆摊卖珍珠,绒花,头饰。身体虽然变小,购物欲却丝毫不减。结果当然跟所有吵着买玩具的小孩一样,被家长连拖带拉带走了。
举行浴佛仪式的塔院,聚集了几百号人。僧人们熬制散发着药味的水,用以灌洗黄铜佛像,剩下的水则依次分发给参加法会的众人。
浴佛水,敢情是让我喝别人洗澡水?
强忍着膈应,我抿了一小口,虽然有股药味,但也不是难以下咽。在母亲殷切的目光中,我将那一小钵药糖水一饮而尽。
这还不算完,接下来又要拜观音。只见母亲合手闭目,姿态虔诚,仿佛这泥塑真能有求必应。
我趁着空档跑了出去,因为惦记着资圣门口一溜儿占卜摊。从前虽不信神鬼之说,但经历了这么一遭,坚定的唯物主义难免有些松动。
一个个看过去,有个须髯尽白的男子正闭目靠在藤椅背上,后脑飘着一张发黄的布条,上提“看命”二字。
高人通常都是遗世独立的模样。我靠了过去,轻轻敲了敲桌面。他一只眼半睁着瞥了我一眼又闭上,嘴里哼唧着:“小姑娘家家的,一边去。”
“你该不会是骗子吧?”我故意激他。
“呵。”这招果然管用,只见他一个翻身坐直,扬起鼻孔对着我,“小道师承邵康节先生,此梅花易数,可洞悉万物规律走势,小娘子且看着罢。”
说着掏出三枚铜钱合于双掌,装模作样地晃荡了几下后,抛向桌面。
一正,一反,还有一立。
“咳,不算,重来。”
第二回,有个铜板从掌缝中漏了出去,一落地就滴溜溜滚得不见踪影。
汗流浃背了吧,老哥。
他咬着后槽牙,跟谁较劲般地,从袖中掏出一枚铜板,又抛了一次。
这次倒是安安稳稳地落了地,他神色稍缓,正准备看卦时,路过僧人的衣袖好巧不巧勾在了桌角——
八卦镜铜钱羊毫笔散落一地,那僧人连连致歉。大师呆呆地看了看一地狼藉,又看了看我和那僧人,哭笑不得道:“此乃天之授意,不可解。”
僧人倒是扑哧笑出了声,递过手中签筒,道:“有何不可?只需求一支签即可。”
我依言摇了摇签筒,一支落在地面。还没来得及捡,胳膊就被一边一只架了起来。
不用说都知道是我娘发现我不见了。
我被春琴王妈拖着走远,隐隐约约地,听见身后那僧人轻声念着着什么。
“本是蓬莱客,一朝入人寰。
莫问魂归处,碧水绕孤山。”
只是她此刻还没垂名千古,还是稚嫩的少女,清亮的眼眸毫不避讳地打量着我,尽是自矜与疏离。
依稀记得课本里有一张李清照的画像,大概是成年模样,盘发描眉,姿态沉静。对于她的生平不尽详细,前脚还是醉酒乘舟,卧看海棠的少女,下一秒赫然流离失所,病骨支离。
“你要吃酸梅冰沙吗,我去叫人……”我刚一起身,又被脚掌剧痛逼得一屁股跌了回去。
那日落水后,被女使们七手八脚地抬上床换好衣服。尽管裹了四五层被子,身体仍然像泡在冰水里一般,唯有脚掌连带着一小截脚踝,如受烈火灼烧,痛痒难耐。
昏昏沉沉间,我伸手想去扯掉脚掌上的束缚,可刚一碰到,就被另一只手死死按住。
“不要碰,媛媛。”有谁在我耳边说话。
我强撑着睁开眼,隔着朦胧的床帘,看见床边坐了一男一女,稍远的地方有一年长男人,正对着两人说些什么。
“伤口感染……发炎……引发高热……”
交谈片刻,他退了出去。那女子将浸过冷水的毛巾搭在我额头,一边又将乱发拨到耳后。
我有些烦躁地扯掉毛巾,问:“有青霉素吗?”
“你还病着,等病好了才能吃青梅。”
“青霉素啊!”我挣扎着想起身,起到一半被人按了回去。脑袋在床沿一磕,又晕了过去。
再次醒来时,屋内空无一人。
高热退了大半,后脑勺晕乎乎的,脚上的疼痛也是丝毫未减弱。
我撑起身,掀开身上重重叠叠的被子,往下一看,一口气差点没接上来。
x的,谁把脚给我裹了?
只见脚掌上里三层外三层地裹着白布,接口处以细密的针脚缝住。整个形状已在蛮力下趋近于细长的腊肉粽子。
我伸手去扯,伸到一半发现,这手,有些不对劲。
十指纤弱,指头圆润,手掌白里透红,像是一双小孩的手。
不过这不是眼下重点,再不解开感觉会半身不遂。我用了浑身的劲儿撕扯,裹脚布纹丝不动,四周也没见什么趁手的利器。
只有用那一招了。我尽量把腿翘高,翘到极限后,双手扳住脚掌举到嘴边,用牙齿一点点地磨接头处的线。
呕,鼻腔口腔都是难闻的草药味。
足足啃了十多分钟,才啃掉一半。好在韧带够柔软,能一直保持这个姿势。
我一圈圈地解开缠绕的白布,越贴近里层,撕扯感就越发尖锐。
终于到了最后一层,皮肉和布似乎完全融合在一起,脓血和药粉混成奇怪的颜色。
我咬牙闭眼,用力一撕——
疼得差点没一口气背过去。
我深呼吸几口,把带着斑斑血迹的裹脚布扔一边,试着动了下脚趾。万幸,除了有点红肿化脓外,没有骨折,没有变形。看起来刚裹上不久,略微活动几下,互相挤压的脚趾便各归原位。
一鼓作气,我又搬起另一只脚。
正在这时,门口传来轻微的响动。抬头望去,扎着哪吒同款揪揪的女孩儿推门而入。她似乎没料到我醒了,更没料到我在啃脚,在门口足足呆愣了半分钟。
“请帮我拿个剪刀。”我说。
“哦,哦。”她才如梦初醒般地在一旁的桌上翻找。因为过于慌乱,竟把黑红的木箱整个抱到我面前。
我打开最上面一层,其中搁着一面圆镜,四周做成尖巧的花瓣状。泛黄镜面中,依稀映出个少女的面庞。没有熬夜的黑眼圈和火锅奶茶痘,是天然纯净的白皙肤色。
我眨眨眼,镜中女孩儿也眨眨眼。我丢下镜子,摸了摸身体其它部位。骨骼纤弱,皮肉轻薄,不是成年人,活脱脱就是一小孩子的身体!
是吃了返老还童的药,还是寄生到了谁身上。这么想着,我陡然转向一旁懵懂望着我的女孩。
“我是谁?”
“……姑娘?”
“这是哪儿?”
“……汴梁。”
真的想一晕了之,我掐住人中,强迫自己回过神来。汴梁,汴梁?在贫瘠的历史知识储备中搜索片刻,我才大致确定,如今身处的,是河南开封,曾经的北宋都城汴京。
“姑娘,剪刀。”她怯生生地将手递了过来。
震惊之中,木匣子滑落,瓷瓶钗环滚了一地。
“谢谢。”
虽然震惊,但是正事不能耽误。我接过这把造型奇特的剪刀,果然比牙齿好使得多。一想到要重复刚才的步骤,背后就直冒冷汗。
刚解放双脚,又有一人走了进来,是个年轻女子。一见到我,有些激动地扑到床前。
“你醒了,身体好些了吗?还有没有不舒服?”
我从密不透风的拥抱中挤出半个脸,向退到一旁女孩做口型:“她谁啊?”
她看着我,尴尬地笑了笑,似乎难以言明。
“春琴,快去将粥和药都端过来。”
抱了好一会儿,女子终于想起正事,转头向小女孩说道。
“是,大娘子。”
名叫春琴的女孩如释重负般逃离现场。女子看着我,双手捧着我的脸颊不断摩挲。那眼神我再熟悉不过,就是那种,慈爱都快要溢出来的感觉……
不会吧不会吧,她看起来才二十六七,不会是我妈妈吧?
“还有哪儿不舒服吗?”她见我愣神,又摸了摸我的额头。
我轻咳一声挣脱她的手,她应该跟我差不多大,这声“妈”实在是叫不出口。
“快把被子盖好,当心着……”她替我掖了掖被角,目光接触到床尾白布时愣了一下。
“你……”
“痛。”我往后缩了缩。
“那怎么行呢。”她没有生气,反而安抚似的拍拍我的头。“脚小小的,才能穿漂亮新鞋。”
我把脚藏在被子下,几乎缩成一团。
“罢了,以后再说吧。”她轻叹一声。
恰好春琴也端了药和食物回来,女子先把掺着几颗枸杞的白粥递到我面前。
我试着喝了一口,白粥看似普通,其中竟还加了山药。米粒被捣成泥的山药包裹着,口感丰润,清香扑鼻。
一口接一口,一碗粥瞬间见了底。女子用手帕擦了擦我的嘴角,又端上一碗黑漆漆的汤药。
乌黑的药汤中倒映着一张视死如归的脸,我闭眼咬牙,一口气将汤药尽数灌下,心中一边祈求着,里面没加什么符水或奇怪药引。
放下碗,女子眼中有几分喜色。
“在密州时每次喝药都要哭闹呢,如今倒是懂事了不少。”她将一枚渍梅子塞到我嘴里。
天爷啊,密州又是哪片地儿?为什么要让个历史文盲穿越啊?
我绝望地往后一仰,头又磕在床沿。这种床我在外婆家见过类似的,三面都设有高低不一的围屏,床前垂着胭粉色的床帐,隐约可见其中精美繁复的花纹。
看起来原主家境不错,也颇受宠爱,除了会被裹小脚之外,应该没有性命之虞,也不会被卖到什么奇怪的地方。
正回忆得起劲,春琴端着两碗酸梅冰沙进了屋,看着凌乱的书桌,欲言又止。
我扒开书籍和纸张,给李清照面前腾出一片地儿,又自己端了一碗。还没吃上几口,琉璃碗边缘凝结的水汽就汇聚成水滴,滴了我满身。我也顾不得多了,直接将湿答答的碗放在书上垫着。
“书打湿了。”李清照提醒道。
我瞟了一眼,正是那本《女诫》,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湿就湿了,这种书也没什么好看的。”
几乎是立刻就意识到自己的失言,我抬眼悄悄打量她,见她虽有一瞬惊讶,但很快又神色如常,于是放下心来。
也正是这时,谈笑声从院中到了门前。
“看来你们二人甚是投缘呢。”一年轻妇人见屋内光景,转头笑着对我母亲道。
“媛媛,快来见过王大娘子。”母亲对我招招手。
我们分别立到自己母亲身后,不再交谈。王大娘子关切地问候了我身体状况类的琐事,还没到晚饭,就告辞离去了。
年轻就是好,休养一阵子,脚也不痛了,感觉身体倍儿棒。可是生活空间只在这方宅院里,最远就到门口,往往是脚没踏出去就被抓了回来。
似乎挂念着我是个病患,近来菜色都以蒸、煮、炖为主,满满一桌。叫得出名字的有鳜鱼,骨头汤,炒蛤蜊,拌春笋和莴苣。
菜里没放辣椒,只以少许胡椒和盐佐味,因为食材够新鲜,也令人食指大动。
正餐后还有甜品,青色瓷盏中,淡金色的蜜糖上浮着白色小花,瓣瓣分明,散发出浓厚的奶香味。
碗底也隐约可见精妙的花纹,这家人到底是多喜欢花啊。
“蜜浮酥奈花,你在密州时就吵着想吃。”父亲笑着,似乎心情很好,“爹爹今日不饮酒,也陪着媛媛吃。”
我吃了两口,齁甜,又是蜂蜜又是牛乳,甚至还有股酥油味儿。
“你也快是大姑娘了,到了汴京,更不可像从前那样任性。”吃得差不多了,他放下勺子,看向他的妻子,“婉娘,过几日继续教她《论语》。女孩儿家,不仅要明理柔顺,还得识几个字,以免日后被人看轻了去。”
我迅速白了他一眼,然后低下头。
女子也笑道:“女红也不可落下。从前学过的《女诫》《家范》也要时常复习。”
这两口子一唱一和,安排得明明白白。我送他们一人一个白眼,可毕竟寄人篱下,又是十来岁的模样,只能忍辱负重。
四月初八这一天,我一早被揪起来,按在放了不知道什么香料的洗澡水里。泡完后,母亲拿起梳子站在我身后。
“想梳什么发髻,双丫髻还是垂螺髻?”
我努力从字面上猜测最终效果,她见我犹豫不语,笑道:“还是垂螺吧,开春头发长了不少”
话毕就分开两股头发,在靠近耳下的位置结成鬟髻,类似双马尾,又一边簪一朵淡粉色珠花。
接着替我换上鹅黄内搭和淡橘百褶裙,最后在外披了一件及腰草绿色外套。
我对着镜子左晃右晃,外套两侧开叉,能活动自如。母亲审美不错,加上小姑娘清秀可人,淡粉配淡绿也不显俗气。倒是头顶蓬勃生长的几撮黄毛,与春日之景相得益彰。
一辆马车候在门外,一名灰衣家丁垂首在侧。
母亲先把我送了上去,然后自己也进了马车。春琴以及另一个婆子也先后进来。
马蹄踢里哐啷敲在石板路上,大约行了十来分钟。似乎到了某处闹市,市井之声不绝于耳。
我忍不住好奇,掀开锦帘一角,打量着外面。
马车行于坊巷之中,远远可见一碧瓦朱门的城楼。中央的城门楼通过斜廊连接两座朵楼,典雅又庄重。
我看得出神,母亲笑着说:“是宣德楼。官家,皇后,还有各位娘子公主都住在里面,你爹爹偶尔也会去。”
哦,那就是皇宫吧。
“那我们要去哪儿啊。”我问。
“今儿是佛诞日,去大相国寺求些浴佛水。”她说话总是蕴着温柔笑意,“保佑我们贞媛,无病无痛,平安喜乐。”
父母之情,古今相通,看着她的面容,我有一丝动容,也暂时原谅了裹小脚的事。
大相国寺,光听这名儿感觉是个肃穆庄严的古寺。
一下车,首先映入眼的便是个棚屋,其中堆叠着十几个木质笼子,关着几个月大的小猫。
“瞧瞧咱们家的‘乌云踏雪’,这品相,整个京城找不出第二只。”
他口中的“乌云踏雪”是一只通体黝黑的猫,唯有四个小爪雪白。
“还有‘金丝虎’,‘宵飞练’,‘墨玉垂珠’……”
我依次看过去,这不就是橘猫,白猫,和白尾黑猫嘛!
春日中午正好眠,小猫们大多都眯着眼,脑袋枕在手臂上打瞌睡。
不过母亲似乎兴趣缺缺,拉着我越过宠物铺,往里走去。一路上可见草席帐子洗漱用品等杂货,居然还有蜜饯铺。
梨条,栗子,枣圈,桃肉,李子,樱桃干,葡萄干,沙果干,芭蕉干……
这哪儿是寺庙啊,简直就是农贸市场。
大佛殿左右回廊,有些尼姑在摆摊卖珍珠,绒花,头饰。身体虽然变小,购物欲却丝毫不减。结果当然跟所有吵着买玩具的小孩一样,被家长连拖带拉带走了。
举行浴佛仪式的塔院,聚集了几百号人。僧人们熬制散发着药味的水,用以灌洗黄铜佛像,剩下的水则依次分发给参加法会的众人。
浴佛水,敢情是让我喝别人洗澡水?
强忍着膈应,我抿了一小口,虽然有股药味,但也不是难以下咽。在母亲殷切的目光中,我将那一小钵药糖水一饮而尽。
这还不算完,接下来又要拜观音。只见母亲合手闭目,姿态虔诚,仿佛这泥塑真能有求必应。
我趁着空档跑了出去,因为惦记着资圣门口一溜儿占卜摊。从前虽不信神鬼之说,但经历了这么一遭,坚定的唯物主义难免有些松动。
一个个看过去,有个须髯尽白的男子正闭目靠在藤椅背上,后脑飘着一张发黄的布条,上提“看命”二字。
高人通常都是遗世独立的模样。我靠了过去,轻轻敲了敲桌面。他一只眼半睁着瞥了我一眼又闭上,嘴里哼唧着:“小姑娘家家的,一边去。”
“你该不会是骗子吧?”我故意激他。
“呵。”这招果然管用,只见他一个翻身坐直,扬起鼻孔对着我,“小道师承邵康节先生,此梅花易数,可洞悉万物规律走势,小娘子且看着罢。”
说着掏出三枚铜钱合于双掌,装模作样地晃荡了几下后,抛向桌面。
一正,一反,还有一立。
“咳,不算,重来。”
第二回,有个铜板从掌缝中漏了出去,一落地就滴溜溜滚得不见踪影。
汗流浃背了吧,老哥。
他咬着后槽牙,跟谁较劲般地,从袖中掏出一枚铜板,又抛了一次。
这次倒是安安稳稳地落了地,他神色稍缓,正准备看卦时,路过僧人的衣袖好巧不巧勾在了桌角——
八卦镜铜钱羊毫笔散落一地,那僧人连连致歉。大师呆呆地看了看一地狼藉,又看了看我和那僧人,哭笑不得道:“此乃天之授意,不可解。”
僧人倒是扑哧笑出了声,递过手中签筒,道:“有何不可?只需求一支签即可。”
我依言摇了摇签筒,一支落在地面。还没来得及捡,胳膊就被一边一只架了起来。
不用说都知道是我娘发现我不见了。
我被春琴王妈拖着走远,隐隐约约地,听见身后那僧人轻声念着着什么。
“本是蓬莱客,一朝入人寰。
莫问魂归处,碧水绕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