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的广场在大殿前面,由于举办这个活动的目的是祈请来年的丰收雨顺,还有品尝这一年的种植成果,这个广场也常被人称做是丰收广场,对应的也有人戏称大殿为丰收大殿。
当然,这都是官员们和下人的一个贤意,圣上头回听见还很新奇,并没有生气他们给大殿取花名。
圣上初回听见丰收大殿时,还怪得意的。
大庆王朝自成立以来,他在任期间,虽说不上是盛世。但百姓也算是安居乐业,劳有所得。
天灾也没有之前那么地频繁,日子还是可以过得下去的。
登基十来年,圣上颁布了一系列的惠民惠农政策,减轻徭役和赋税,在民间人人都称圣上是一位明君。
边境的战乱也被平息了。
这些还是李闻闲时和梁婉科普的。梁婉在这个朝代并不识得很多字,是以,现在有条件了,虽然没有请先生到家里来教。
不过梁婉始终是在现代读过书的人,所以重新学起文字来并不像初学者那样困难。
所以,平日里,李闻在书房有闲时的时候,梁婉都会去请教她,也请他当老师教自己认字。
李朝和李风俩哥们下了学堂,也时常来宜园来梁婉,把他们在学堂上学到的东西讲给梁婉听。
投怀抱李,梁婉对这双胞胎喜欢极了,常做一些小零嘴给他们吃。
也快初夏了,这里虽然没有空调风扇,还裹得比较严实,但却一点都没有现代那般的炎热。
府里也用的上冰块,夏天到了,还可以做冰镇西瓜,刨冰这类。
是以,梁婉对在陌生时空的生活也拥有了一些自己小小的幻想。
李闻的那份梁婉已经叫了小厮送过去,李朝和李风这俩小可爱自然也不能落下。
学堂和京郊农部并不同道,索性梁婉在府里也没什么事,就叫身边的绿菊送过去了。
*
农部
被梁婉叫到的小厮并不敢懈怠,带着食盒坐上李家的马车,没耽误片刻地赶往京郊的农部所在之处。
这还是小厮第一次来这里,一眼望过去,入目之下,一片又一片的农田,和其它地方看到的也没什么差别。
再远一些,有围墙围起来,看不见了。
被分配到官员手上的田地,不管你做什么,在土地边缘大多数都是要围起来的,以免同僚们因为一点点的沟渠过道而像农户一般发生争吵。
小厮也不敢乱晃,问了人李闻在哪,就径直过去了。
李闻这个时候正在和新同僚一起整理书卷。
小厮敲了门,看到屋里这么多人,也不胆怯,这可是夫人第一次交代自己的差事,看到李闻后终于松了一口气,对着李闻喊道“少爷”。
李闻听到有人喊自己,就停下了手头的工作,走了过去。
屋里的人看似还在继续手上的事情,实则耳朵早早竖了起来,整理书卷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还好这次有几个在礼部工作的官员被调职来农部,繁琐地文书工作也可以交给他们来做,对于文书类型的任务他们比较熟悉上手。
“少爷,夫人让我把这个拿给少爷,这是夫人一大早起来做的糕点叫做踏雪红梅糕还是踏雪糕,说是要送来给少爷尝尝。”
小厮说完,把食盒交到李闻手上,福了身就转头回去了。
梁婉送东西送到他工作的地方来,这还是头一次,李闻也有点懵。
手上的食盒沉甸甸地提醒他这不是他在做梦。
“闻兄,这可是嫂夫人的一点心意啊,我家夫人可从来没有差人给我送过东西来,还是你有福气啊。”
张安志在一旁拍打着李闻的肩膀乐呵的说道,同僚们也纷纷点头赞扬。
夸的李闻都不好意思起来了。
只好打开食盒,放在桌子上招呼大家一起来品尝。
“这是什么呀,白如似雪的糕点还有一抹红,嗯,口感细腻有嚼劲,还带些酸,这红梅是山楂馅做的呀,嫂夫人的手可真巧,一个寻常的山楂糕做的如此精美。”
张安志一边吃,还不忘点评一番。
糕点不多,大家索性分着吃,你一块我一块地尝尝味。
白如似雪,那抹红就像冬日里下了雪后,树上挂着的红梅,难怪叫做踏雪红梅。
不似寻常的糕点那般的腻味,只有着些许淡淡的甜味,酸甜可口。
整理了一早上的书卷,大家早就泛累了,这糕点别说吃着还挺提神的,繁琐感一下就轻了许多。
李闻吃着嘴里的糕点,却是有点不是滋味了。
梁婉和他提过,想要在他的农庄上开一个小摊,平日里卖一些糕点吃食之类的。
说是在家里太烦闷了,想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对此,李闻其实是有些不赞成的,但拗不过她的巧嘴簧舌,说动了自己。
梁婉说,庄子想要做的好,就要和其他人有不一样的地方,要有特色,再说,过后他也问过上司的意见,说是可以,很有新意。
大家庄子里产的东西一部分送进宫里,一部分拿回家中,还剩一些会售卖出去。
所以,在庄子上支个摊来贩卖也是可以的。至于能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这就两说了。
“闻兄,你可真有口福啊。”
张志安也是这次从礼部一起调任过来的,两人平日里关系也还不错,所以以一副过来人调侃的意味说着。
农部的官员虽也是读书人,但更注重实干,对于一些悲秋伤月之类并不感冒。
是的,这些文绉绉的家伙,在他们看来肩不能提,手不能扛的,还只会打嘴炮。
“听说了吗?兰妃娘娘生下了一位皇子,六皇子的双眼还是随了兰妃娘娘的蓝颜色。”
一位同僚喝着茶水,看似不在意的提起了话题。
“这有什么,三皇子的生母不也是寒族出身的吗,还有诞下四公主的温嫔娘娘皆是寒族送来的,寒族人大多金发碧眼,这有什么可稀奇的。”
话题就这么被点了起来。
“说来,三皇子生母早逝,寄养在皇后娘娘名下,也算得上是中宫嫡子了吧,皇后娘娘至今还没有生下皇子,只诞育了三公主。”
“甚言,你这说的什么胡话。”梁老听着这话,白色的眉头都气直了起来。
“圣上正值盛年,何愁等不到嫡皇子出生,三皇子不过是圣上怜惜,才寄养在皇后娘娘名下罢了,怎么算作是嫡子。再说,三皇子双目与常人有异,怎可妄想继承大统,简直荒谬。”
梁老气的灌下两杯茶。
苏鱼笑了,“怎么叫做是与常人有异呢,不过是三皇子的生母是寒族人,双目一黑一蓝,而今太后娘娘的祖上也是出过一位寒族公主的。当初和寒族议和,不就是要接纳寒族人,不然这战还有的打呢。”
“太子之位可还有定论呢,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岁数相近,但也不是我们可以随意议论的。”苏鱼语重心长地说道。
苏家在寒部也是有一些人脉关系的,所以听不得他们这样议论三皇子。
“所以圣上这次才会大力旨婚,通两家秦晋之好,日后皇子公主在宫里和朝堂上也是能有一席之地的,你说,是吧,苏大人。”梁老平静的说道。
“我们农部向来离朝堂不近,但也不能连朝堂的风向都不知道吧。”
原本好好吃着糕点,喝着茶水,从令人头大的文书工作停下来休息,却找了个这么的话题,一时之间,大家都安静了下来,装作口渴,不停的喝水,手里的糕点更是恨不得掰成百瓣。
敏感的话题到这就停止了,大家停下休息回到了各自的工作。
李闻对此场景倒是适应良好,在礼部的时候,也能感受的到大家对立哪位皇子为太子而头疼,都想要提早站好队。
不过在李闻看来,还为时过早,皇子最大的也不过十岁出头,虽还没有嫡皇子,但是圣上也不过三十,先皇早逝,圣上也才刚刚步入中年,如无意外离下一位太子登基少说也还有二三十年,急也没用。
梁婉送来的糕点他自己只吃到了一块,酸甜可口,他还不知道她糕点也做的这么好吃。
想到这,李闻在心里也暗暗的期待起日后的吃食来。
和糕点一起送过来的还有两串糖葫芦,葫芦红彤彤的,外面裹上焦黄色的糖浆,让人看了很有食欲。
李闻走到书架的角落里,拿起一串糖葫芦,送进嘴里。
外面的糖浆已经凝固,吃起来脆脆的。李闻并不是很喜欢吃甜食,是以,刚刚的踏雪红梅山楂糕更对他的口味一些。
糖葫芦是小孩子才爱吃的,肯定是做给李朝和李风两兄弟吃的,他不过是沾了他们的光才吃到糖葫芦的。
李闻也不知道,梁婉和两个小侄子相处的竟然这么好,两个小家伙平日子特别地维护梁婉。
作为一个贤内助,想必也就如此吧,李闻心里想着。
吃人嘴软,李闻对梁婉的态度也上心了不少。
从小饱读诗书,远离窗外之事,下田种地这些事他怎么会懂呢。还好梁婉出生在农家,对这些懂的比他多一些,对庄子的事,他也没有那么焦头烂额了。
下意识的咬一口山楂,山楂入口,甜酸清新,这山楂还是很新鲜的。
对梁婉提出的在庄子上支个小摊,怎么做出特色李闻也是上心了的。
当然,这都是官员们和下人的一个贤意,圣上头回听见还很新奇,并没有生气他们给大殿取花名。
圣上初回听见丰收大殿时,还怪得意的。
大庆王朝自成立以来,他在任期间,虽说不上是盛世。但百姓也算是安居乐业,劳有所得。
天灾也没有之前那么地频繁,日子还是可以过得下去的。
登基十来年,圣上颁布了一系列的惠民惠农政策,减轻徭役和赋税,在民间人人都称圣上是一位明君。
边境的战乱也被平息了。
这些还是李闻闲时和梁婉科普的。梁婉在这个朝代并不识得很多字,是以,现在有条件了,虽然没有请先生到家里来教。
不过梁婉始终是在现代读过书的人,所以重新学起文字来并不像初学者那样困难。
所以,平日里,李闻在书房有闲时的时候,梁婉都会去请教她,也请他当老师教自己认字。
李朝和李风俩哥们下了学堂,也时常来宜园来梁婉,把他们在学堂上学到的东西讲给梁婉听。
投怀抱李,梁婉对这双胞胎喜欢极了,常做一些小零嘴给他们吃。
也快初夏了,这里虽然没有空调风扇,还裹得比较严实,但却一点都没有现代那般的炎热。
府里也用的上冰块,夏天到了,还可以做冰镇西瓜,刨冰这类。
是以,梁婉对在陌生时空的生活也拥有了一些自己小小的幻想。
李闻的那份梁婉已经叫了小厮送过去,李朝和李风这俩小可爱自然也不能落下。
学堂和京郊农部并不同道,索性梁婉在府里也没什么事,就叫身边的绿菊送过去了。
*
农部
被梁婉叫到的小厮并不敢懈怠,带着食盒坐上李家的马车,没耽误片刻地赶往京郊的农部所在之处。
这还是小厮第一次来这里,一眼望过去,入目之下,一片又一片的农田,和其它地方看到的也没什么差别。
再远一些,有围墙围起来,看不见了。
被分配到官员手上的田地,不管你做什么,在土地边缘大多数都是要围起来的,以免同僚们因为一点点的沟渠过道而像农户一般发生争吵。
小厮也不敢乱晃,问了人李闻在哪,就径直过去了。
李闻这个时候正在和新同僚一起整理书卷。
小厮敲了门,看到屋里这么多人,也不胆怯,这可是夫人第一次交代自己的差事,看到李闻后终于松了一口气,对着李闻喊道“少爷”。
李闻听到有人喊自己,就停下了手头的工作,走了过去。
屋里的人看似还在继续手上的事情,实则耳朵早早竖了起来,整理书卷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还好这次有几个在礼部工作的官员被调职来农部,繁琐地文书工作也可以交给他们来做,对于文书类型的任务他们比较熟悉上手。
“少爷,夫人让我把这个拿给少爷,这是夫人一大早起来做的糕点叫做踏雪红梅糕还是踏雪糕,说是要送来给少爷尝尝。”
小厮说完,把食盒交到李闻手上,福了身就转头回去了。
梁婉送东西送到他工作的地方来,这还是头一次,李闻也有点懵。
手上的食盒沉甸甸地提醒他这不是他在做梦。
“闻兄,这可是嫂夫人的一点心意啊,我家夫人可从来没有差人给我送过东西来,还是你有福气啊。”
张安志在一旁拍打着李闻的肩膀乐呵的说道,同僚们也纷纷点头赞扬。
夸的李闻都不好意思起来了。
只好打开食盒,放在桌子上招呼大家一起来品尝。
“这是什么呀,白如似雪的糕点还有一抹红,嗯,口感细腻有嚼劲,还带些酸,这红梅是山楂馅做的呀,嫂夫人的手可真巧,一个寻常的山楂糕做的如此精美。”
张安志一边吃,还不忘点评一番。
糕点不多,大家索性分着吃,你一块我一块地尝尝味。
白如似雪,那抹红就像冬日里下了雪后,树上挂着的红梅,难怪叫做踏雪红梅。
不似寻常的糕点那般的腻味,只有着些许淡淡的甜味,酸甜可口。
整理了一早上的书卷,大家早就泛累了,这糕点别说吃着还挺提神的,繁琐感一下就轻了许多。
李闻吃着嘴里的糕点,却是有点不是滋味了。
梁婉和他提过,想要在他的农庄上开一个小摊,平日里卖一些糕点吃食之类的。
说是在家里太烦闷了,想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对此,李闻其实是有些不赞成的,但拗不过她的巧嘴簧舌,说动了自己。
梁婉说,庄子想要做的好,就要和其他人有不一样的地方,要有特色,再说,过后他也问过上司的意见,说是可以,很有新意。
大家庄子里产的东西一部分送进宫里,一部分拿回家中,还剩一些会售卖出去。
所以,在庄子上支个摊来贩卖也是可以的。至于能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这就两说了。
“闻兄,你可真有口福啊。”
张志安也是这次从礼部一起调任过来的,两人平日里关系也还不错,所以以一副过来人调侃的意味说着。
农部的官员虽也是读书人,但更注重实干,对于一些悲秋伤月之类并不感冒。
是的,这些文绉绉的家伙,在他们看来肩不能提,手不能扛的,还只会打嘴炮。
“听说了吗?兰妃娘娘生下了一位皇子,六皇子的双眼还是随了兰妃娘娘的蓝颜色。”
一位同僚喝着茶水,看似不在意的提起了话题。
“这有什么,三皇子的生母不也是寒族出身的吗,还有诞下四公主的温嫔娘娘皆是寒族送来的,寒族人大多金发碧眼,这有什么可稀奇的。”
话题就这么被点了起来。
“说来,三皇子生母早逝,寄养在皇后娘娘名下,也算得上是中宫嫡子了吧,皇后娘娘至今还没有生下皇子,只诞育了三公主。”
“甚言,你这说的什么胡话。”梁老听着这话,白色的眉头都气直了起来。
“圣上正值盛年,何愁等不到嫡皇子出生,三皇子不过是圣上怜惜,才寄养在皇后娘娘名下罢了,怎么算作是嫡子。再说,三皇子双目与常人有异,怎可妄想继承大统,简直荒谬。”
梁老气的灌下两杯茶。
苏鱼笑了,“怎么叫做是与常人有异呢,不过是三皇子的生母是寒族人,双目一黑一蓝,而今太后娘娘的祖上也是出过一位寒族公主的。当初和寒族议和,不就是要接纳寒族人,不然这战还有的打呢。”
“太子之位可还有定论呢,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岁数相近,但也不是我们可以随意议论的。”苏鱼语重心长地说道。
苏家在寒部也是有一些人脉关系的,所以听不得他们这样议论三皇子。
“所以圣上这次才会大力旨婚,通两家秦晋之好,日后皇子公主在宫里和朝堂上也是能有一席之地的,你说,是吧,苏大人。”梁老平静的说道。
“我们农部向来离朝堂不近,但也不能连朝堂的风向都不知道吧。”
原本好好吃着糕点,喝着茶水,从令人头大的文书工作停下来休息,却找了个这么的话题,一时之间,大家都安静了下来,装作口渴,不停的喝水,手里的糕点更是恨不得掰成百瓣。
敏感的话题到这就停止了,大家停下休息回到了各自的工作。
李闻对此场景倒是适应良好,在礼部的时候,也能感受的到大家对立哪位皇子为太子而头疼,都想要提早站好队。
不过在李闻看来,还为时过早,皇子最大的也不过十岁出头,虽还没有嫡皇子,但是圣上也不过三十,先皇早逝,圣上也才刚刚步入中年,如无意外离下一位太子登基少说也还有二三十年,急也没用。
梁婉送来的糕点他自己只吃到了一块,酸甜可口,他还不知道她糕点也做的这么好吃。
想到这,李闻在心里也暗暗的期待起日后的吃食来。
和糕点一起送过来的还有两串糖葫芦,葫芦红彤彤的,外面裹上焦黄色的糖浆,让人看了很有食欲。
李闻走到书架的角落里,拿起一串糖葫芦,送进嘴里。
外面的糖浆已经凝固,吃起来脆脆的。李闻并不是很喜欢吃甜食,是以,刚刚的踏雪红梅山楂糕更对他的口味一些。
糖葫芦是小孩子才爱吃的,肯定是做给李朝和李风两兄弟吃的,他不过是沾了他们的光才吃到糖葫芦的。
李闻也不知道,梁婉和两个小侄子相处的竟然这么好,两个小家伙平日子特别地维护梁婉。
作为一个贤内助,想必也就如此吧,李闻心里想着。
吃人嘴软,李闻对梁婉的态度也上心了不少。
从小饱读诗书,远离窗外之事,下田种地这些事他怎么会懂呢。还好梁婉出生在农家,对这些懂的比他多一些,对庄子的事,他也没有那么焦头烂额了。
下意识的咬一口山楂,山楂入口,甜酸清新,这山楂还是很新鲜的。
对梁婉提出的在庄子上支个小摊,怎么做出特色李闻也是上心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