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瑟又梦见了那件事。
梦里,祠堂昏暗,烛火幽幽。
一个小小的身影跪在牌位前,一连几天水米未进,嘴唇开裂出几道血口。
梦中的她实在是太小了,才七岁,面容虽狼狈,眼神却倔强,即便跪了一天一夜,腰也没有折下去半分。
“知错了没有。”一个高大稳重的身影出现在门口,逆着光,冷冰冰的问。
她小声祈求道:“父亲,不是我干的,可不可以相信我。”
嗓音嘶哑的让人揪心。
“继续反省吧。”父亲转身走了。
日头西沉,光影斑驳,快入夜了的时候,又一道身影出现在祠堂中,是一个貌美的夫人,她纤细,袅娜,嗓音也柔:“你父亲盛怒当头,不想再见你,让我来问,你知错了吗?”
她含着泪道:“母亲,你明知道不是我。”
“可大家都看见是你。”母亲说。
她问:“母亲为何不愿说出实情,证明女儿清白?”
母亲轻笑着摇了摇头,口气惋惜道:“你这样倔的性子,将来是要吃大亏的。”
母亲也走了。
祠堂里又只剩下她一个人,独自默默面对着供桌上一眼望不到头的牌位。
月落星沉,她跪晕在祠堂中,被人抱了出来,再醒来时,她躺在坚硬潮湿的木板上,听到的是马车辘辘声。
父亲遣她回江州老家自省。
这一去,便是十年光阴。
——
宋秋瑟惊醒时,耳边仍旧是马车辘辘。
她记不清是第几次梦到这件事了。
噩梦一般的旧事扎根在她的记忆里,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刻骨铭心,并在不知不觉中滋养出了恨意。
每一次梦中的最后,都是马车带着她去往江州。
而她站在老家的山坡上,遥望长安,从破晓到日暮,从朱颜到白首,至死都不能归。
终于这一次,梦魇破了,结局也与以往不同。
身下是柔软的垫子,绮丽细腻的绸缎,角落里一座象首小炉,燃着雅致清淡的香。
“姑娘!”曼睩见她醒了,递来一杯正温的合欢茶,笑着道:“姑娘,我们就快到长安了,如今时辰还早,要不要歇歇?”
宋秋瑟缓缓熟了一口气,抿了一口温热的花茶,合欢解郁安神有奇效,宋秋瑟终于将最后一丝梦魇余味彻底压下去。
“到哪了?”她问。
“已经到汧山了。”曼睩说:“再有小半日就能到,歇一会也不耽误功夫。”
面前小几上压着一张舆图。
宋秋瑟点点头:“也跑了快半日了,去附近河边,人和马都歇一歇。”
随行的侍从们解了马,让它们在河边自己吃草玩水。
春山如笑,宋秋瑟不为所动,躲在车里不肯露面。
曼睩陪着她,聊道:“姑娘方才是不是又做噩梦了?”
宋秋瑟摇头,意有所指道:“这次不是噩梦了。”
当年她被送出长安,随身只携了一个小丫鬟,便是曼睩。那年,曼睩比她还要小一岁,是侯府的家生的婢子,从小就被送到了宋秋瑟身边,原就是打算给她做个伴,陪着她一起长大的。
江州那凄苦的十年,曼睩一直陪在她身边,口中从来没提过半个怨。
当时曼睩太小了,混混沌沌只晓得玩,自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她一腔赤诚,心地良善,一听自己的姑娘要去江州,二话不说便收拾小包袱跟着去了。
宋秋瑟这些年牢牢守着这桩心事,从来没和她提起过。
可如今不同了。
宋秋瑟忽然用力摁住曼睩的手。
曼睩吓了一跳,忙问:“姑娘怎么了?要什么?”
马车里只有她们主仆二人,其余仆从都分散在远一点的地方休息。
宋秋瑟嗓音又低又轻:“从前我只以为自己一辈子要老死江州了,所以把那件事憋在心里,从不与旁人说,可如今不同,既然有此机缘重新回到长安,我便要向旧日的债主讨一个说法,有些事情,应当说与你知道。”
她说得郑重,曼睩却听得糊涂:“什么债主?姑娘你在说什么啊?”
宋秋瑟问:“你可知当年我为何会被父亲遣到江州老家?”
曼睩点头说知道。
这倒不是秘密,江州祖宅上的人几乎都知道,且常常拿着这事嚼舌根。
“听说是因为姑娘打碎了陛下赏给侯爷的一座玉石仙阁……”曼睩欲言又止。
其实江州祖宅那些妇人说话很难听,她们说,宋秋瑟对父母有怨,故意打碎了御赐之物,被当场抓了个现行,且性情恶劣,不仅不认错,甚至还意图栽赃到继母和妹妹身上,小小年纪极其恶毒,所以侯爷一气之下,将她送回老家,命她自省。
“那座玉石仙阁不是我打碎的。”宋秋瑟缓缓道来:“那一次父亲平叛有功,圣上亲口褒奖,赐下一座玉石仙阁,高足有三尺,玉质洁白,雕刻工艺之精湛四海罕见。那日,父亲邀设席邀同僚共赏宝器,我与三妹在后院玩闹,你追我赶泡进了母亲房中。”
玉石仙阁正是碎在夫人的房中。
宋秋瑟略略一顿,像是陷入了回忆中,继续道:“三妹年纪小,身形灵巧,拐了两下就找不见人影了,我找了好半天,忽然听侧间一阵稀里哗啦的脆响,便循着动静找去,推门就看见碎了一地的玉石仙阁。”
曼睩震惊瞪大了眼睛:“原来当真不是姑娘打碎的?是谁?!”
宋秋瑟闭了闭眼:“我不知道,当时那房间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她见到我也很震惊,许久没说话,直到廊下伺候的人循声跑来,母亲才堪堪回神,吩咐人把我带下去。那天到处乱哄哄的,我都有点记不清了细节了……”
损毁御赐之物是大不敬。
更何况,当日府上许多贵客都在等着鉴赏玉石仙阁,父亲惊闻此事,自是大怒。
宋秋瑟并非真的记不清细节,而是那些细节经久的浸在梦魇中,已经让她混淆了梦境与现实,每次回忆,都会不自觉的陷入恍惚中。
到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记得那日她在自己屋子呆了小半日,快傍晚的时候,父亲怒冲冲的推开门,张口便质问:“你可知那玉石仙阁有多重要?为何不仔细些?你可知损毁御赐之物是什么罪过?你可知为父今日在同僚面前有多难堪?”
宋秋瑟委屈辩驳:“父亲,不是我打碎的。”
父亲听了这话,怒火更盛,当即命她去祠堂跪省。
她小时候是个不善言辞的温软性子,那日却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努力与父亲分辨当时的情形。
可父亲却听不进任何解释,还斥责她说谎——“你说你与你三妹在房中追闹?可我问遍了房中下人,你三妹晨起之后,一直在暖阁里试衣裳,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她不曾离开过房门一步,做错了事还编出如此拙劣的借口推诿,你可真是顽劣难训,撒谎成性!”
宋秋瑟从未受过那样严厉的训斥,当即便灌满了委屈,红了眼眶。
再之后的记忆,就是侯府的祠堂。
祠堂的灯火日夜长明,她跪在香烛前,祈祷神明开眼,恳请祖宗庇佑。
可都无济于事。
后来,更有夫人亲口承认,就是她闯进屋子撞碎了玉石仙阁。
于是她所有的坚持与辩驳都没有了意义。
平缓的嗓音细细诉着旧事,听着就令人揪心无助。
曼睩陷在巨大的震惊中,久久才回神,又气又急:“夫人她怎能如此!难道只因姑娘你不是她亲生的,就能如此薄待吗?”
现在的侯夫人不是宋秋瑟的亲娘。
宋秋瑟乃是辅德侯的原配夫人所出。
原配夫人沈氏嫁给辅德侯之后,据说与夫君相处的不太好,新婚第一夜就起了争执。沈氏姓烈,不甘受委屈,隐忍了几年,生下两个孩子后,终下定决心托娘家出面,讨了一纸放妻书,结束了与辅德侯的这段姻缘。
生母离开的那年,宋秋瑟才三岁。
她早就不记得沈氏的模样了。
曼睩情急下的失言,也没能激起她的难过。
倒是现任辅德侯夫人袁氏的面容,好似印在她的脑子里一般,无论经过多少岁月,都难以忘怀。
忘不了那娇柔的嗓音,忘不了那袅娜娉婷的腰身。
忘不了当年祠堂中她款款走来,伏在耳边说的那句话。她说——“姑娘好性情啊,可惜没托生在我肚子里。你没有机会再回长安了,到江州找个小庵,青灯古佛了此一生吧。”
如蛇蝎一般令人遍体生寒。
十年,宋秋瑟没有一刻不想回到长安,没有一刻不在回想当年旧事。
没想到,世事无定数,她又回到长安了。
母亲,是你的报应到了。
说起来,宋秋瑟此番能回长安,最要感谢的,是东宫那位。
太子正是及冠之年,朝廷开始催太子的婚事,圣上下旨命文武百官都要将家中女儿的名字报到礼部,以便甄选。
有几位别有心思的臣子为了避选,使了些手段,不行被圣上得知,龙颜大怒,扬言再有瞒而不报者,统统按欺君抗旨治罪。
就这么着,宋秋瑟这位侯府正经嫡长女,终于被名正言顺接回了长安。
宋秋瑟对曼睩道:“我今日才把这些事告诉你,是要你明白一件事,不必对侯府抱有期望,我此番回府,恐怕是又入了虎狼之地,我的身边只有你,你务必万事留个心眼,我希望无论结局如何,你都能平安无事。”
曼睩没领会到话中隐晦深意,却听明白了其中的关切之情,她用力点头:“我明白……我一定处处留意,保护好姑娘,不让任何人欺负你!”
宋秋瑟宽慰了她几句,挑开了帘子,瞧着外面草长莺飞的好景色,心里渐渐扫开阴霾。
原以为只能寄望于来世了,不料还能等到一个不留憾的机会。
心旷神怡时,她将帘子彻底挑起来,可就这瞬时之间,一簇白绒绒的团子对准了小窗,迅捷的扑了进来。
曼睩一声惊呼:“姑娘当心啊!”
宋秋瑟却眼疾手快一把捉住了落在腿上的一团绵软。
“喵呜……”
一只通体雪白的小狮子猫,瞪着一双无辜的鸳鸯眼儿,冲着她软绵绵的撒娇。
曼睩手忙脚乱:“姑娘快放下,抓伤了你可怎么办?”
宋秋瑟一捏它毛茸茸的小爪子,露出一排修剪整齐的指甲。
她把小猫一团,环在臂弯里,对曼睩道:“这小东西有主,让人去附近问问,可有人丢了爱宠?”
梦里,祠堂昏暗,烛火幽幽。
一个小小的身影跪在牌位前,一连几天水米未进,嘴唇开裂出几道血口。
梦中的她实在是太小了,才七岁,面容虽狼狈,眼神却倔强,即便跪了一天一夜,腰也没有折下去半分。
“知错了没有。”一个高大稳重的身影出现在门口,逆着光,冷冰冰的问。
她小声祈求道:“父亲,不是我干的,可不可以相信我。”
嗓音嘶哑的让人揪心。
“继续反省吧。”父亲转身走了。
日头西沉,光影斑驳,快入夜了的时候,又一道身影出现在祠堂中,是一个貌美的夫人,她纤细,袅娜,嗓音也柔:“你父亲盛怒当头,不想再见你,让我来问,你知错了吗?”
她含着泪道:“母亲,你明知道不是我。”
“可大家都看见是你。”母亲说。
她问:“母亲为何不愿说出实情,证明女儿清白?”
母亲轻笑着摇了摇头,口气惋惜道:“你这样倔的性子,将来是要吃大亏的。”
母亲也走了。
祠堂里又只剩下她一个人,独自默默面对着供桌上一眼望不到头的牌位。
月落星沉,她跪晕在祠堂中,被人抱了出来,再醒来时,她躺在坚硬潮湿的木板上,听到的是马车辘辘声。
父亲遣她回江州老家自省。
这一去,便是十年光阴。
——
宋秋瑟惊醒时,耳边仍旧是马车辘辘。
她记不清是第几次梦到这件事了。
噩梦一般的旧事扎根在她的记忆里,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刻骨铭心,并在不知不觉中滋养出了恨意。
每一次梦中的最后,都是马车带着她去往江州。
而她站在老家的山坡上,遥望长安,从破晓到日暮,从朱颜到白首,至死都不能归。
终于这一次,梦魇破了,结局也与以往不同。
身下是柔软的垫子,绮丽细腻的绸缎,角落里一座象首小炉,燃着雅致清淡的香。
“姑娘!”曼睩见她醒了,递来一杯正温的合欢茶,笑着道:“姑娘,我们就快到长安了,如今时辰还早,要不要歇歇?”
宋秋瑟缓缓熟了一口气,抿了一口温热的花茶,合欢解郁安神有奇效,宋秋瑟终于将最后一丝梦魇余味彻底压下去。
“到哪了?”她问。
“已经到汧山了。”曼睩说:“再有小半日就能到,歇一会也不耽误功夫。”
面前小几上压着一张舆图。
宋秋瑟点点头:“也跑了快半日了,去附近河边,人和马都歇一歇。”
随行的侍从们解了马,让它们在河边自己吃草玩水。
春山如笑,宋秋瑟不为所动,躲在车里不肯露面。
曼睩陪着她,聊道:“姑娘方才是不是又做噩梦了?”
宋秋瑟摇头,意有所指道:“这次不是噩梦了。”
当年她被送出长安,随身只携了一个小丫鬟,便是曼睩。那年,曼睩比她还要小一岁,是侯府的家生的婢子,从小就被送到了宋秋瑟身边,原就是打算给她做个伴,陪着她一起长大的。
江州那凄苦的十年,曼睩一直陪在她身边,口中从来没提过半个怨。
当时曼睩太小了,混混沌沌只晓得玩,自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她一腔赤诚,心地良善,一听自己的姑娘要去江州,二话不说便收拾小包袱跟着去了。
宋秋瑟这些年牢牢守着这桩心事,从来没和她提起过。
可如今不同了。
宋秋瑟忽然用力摁住曼睩的手。
曼睩吓了一跳,忙问:“姑娘怎么了?要什么?”
马车里只有她们主仆二人,其余仆从都分散在远一点的地方休息。
宋秋瑟嗓音又低又轻:“从前我只以为自己一辈子要老死江州了,所以把那件事憋在心里,从不与旁人说,可如今不同,既然有此机缘重新回到长安,我便要向旧日的债主讨一个说法,有些事情,应当说与你知道。”
她说得郑重,曼睩却听得糊涂:“什么债主?姑娘你在说什么啊?”
宋秋瑟问:“你可知当年我为何会被父亲遣到江州老家?”
曼睩点头说知道。
这倒不是秘密,江州祖宅上的人几乎都知道,且常常拿着这事嚼舌根。
“听说是因为姑娘打碎了陛下赏给侯爷的一座玉石仙阁……”曼睩欲言又止。
其实江州祖宅那些妇人说话很难听,她们说,宋秋瑟对父母有怨,故意打碎了御赐之物,被当场抓了个现行,且性情恶劣,不仅不认错,甚至还意图栽赃到继母和妹妹身上,小小年纪极其恶毒,所以侯爷一气之下,将她送回老家,命她自省。
“那座玉石仙阁不是我打碎的。”宋秋瑟缓缓道来:“那一次父亲平叛有功,圣上亲口褒奖,赐下一座玉石仙阁,高足有三尺,玉质洁白,雕刻工艺之精湛四海罕见。那日,父亲邀设席邀同僚共赏宝器,我与三妹在后院玩闹,你追我赶泡进了母亲房中。”
玉石仙阁正是碎在夫人的房中。
宋秋瑟略略一顿,像是陷入了回忆中,继续道:“三妹年纪小,身形灵巧,拐了两下就找不见人影了,我找了好半天,忽然听侧间一阵稀里哗啦的脆响,便循着动静找去,推门就看见碎了一地的玉石仙阁。”
曼睩震惊瞪大了眼睛:“原来当真不是姑娘打碎的?是谁?!”
宋秋瑟闭了闭眼:“我不知道,当时那房间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她见到我也很震惊,许久没说话,直到廊下伺候的人循声跑来,母亲才堪堪回神,吩咐人把我带下去。那天到处乱哄哄的,我都有点记不清了细节了……”
损毁御赐之物是大不敬。
更何况,当日府上许多贵客都在等着鉴赏玉石仙阁,父亲惊闻此事,自是大怒。
宋秋瑟并非真的记不清细节,而是那些细节经久的浸在梦魇中,已经让她混淆了梦境与现实,每次回忆,都会不自觉的陷入恍惚中。
到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记得那日她在自己屋子呆了小半日,快傍晚的时候,父亲怒冲冲的推开门,张口便质问:“你可知那玉石仙阁有多重要?为何不仔细些?你可知损毁御赐之物是什么罪过?你可知为父今日在同僚面前有多难堪?”
宋秋瑟委屈辩驳:“父亲,不是我打碎的。”
父亲听了这话,怒火更盛,当即命她去祠堂跪省。
她小时候是个不善言辞的温软性子,那日却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努力与父亲分辨当时的情形。
可父亲却听不进任何解释,还斥责她说谎——“你说你与你三妹在房中追闹?可我问遍了房中下人,你三妹晨起之后,一直在暖阁里试衣裳,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她不曾离开过房门一步,做错了事还编出如此拙劣的借口推诿,你可真是顽劣难训,撒谎成性!”
宋秋瑟从未受过那样严厉的训斥,当即便灌满了委屈,红了眼眶。
再之后的记忆,就是侯府的祠堂。
祠堂的灯火日夜长明,她跪在香烛前,祈祷神明开眼,恳请祖宗庇佑。
可都无济于事。
后来,更有夫人亲口承认,就是她闯进屋子撞碎了玉石仙阁。
于是她所有的坚持与辩驳都没有了意义。
平缓的嗓音细细诉着旧事,听着就令人揪心无助。
曼睩陷在巨大的震惊中,久久才回神,又气又急:“夫人她怎能如此!难道只因姑娘你不是她亲生的,就能如此薄待吗?”
现在的侯夫人不是宋秋瑟的亲娘。
宋秋瑟乃是辅德侯的原配夫人所出。
原配夫人沈氏嫁给辅德侯之后,据说与夫君相处的不太好,新婚第一夜就起了争执。沈氏姓烈,不甘受委屈,隐忍了几年,生下两个孩子后,终下定决心托娘家出面,讨了一纸放妻书,结束了与辅德侯的这段姻缘。
生母离开的那年,宋秋瑟才三岁。
她早就不记得沈氏的模样了。
曼睩情急下的失言,也没能激起她的难过。
倒是现任辅德侯夫人袁氏的面容,好似印在她的脑子里一般,无论经过多少岁月,都难以忘怀。
忘不了那娇柔的嗓音,忘不了那袅娜娉婷的腰身。
忘不了当年祠堂中她款款走来,伏在耳边说的那句话。她说——“姑娘好性情啊,可惜没托生在我肚子里。你没有机会再回长安了,到江州找个小庵,青灯古佛了此一生吧。”
如蛇蝎一般令人遍体生寒。
十年,宋秋瑟没有一刻不想回到长安,没有一刻不在回想当年旧事。
没想到,世事无定数,她又回到长安了。
母亲,是你的报应到了。
说起来,宋秋瑟此番能回长安,最要感谢的,是东宫那位。
太子正是及冠之年,朝廷开始催太子的婚事,圣上下旨命文武百官都要将家中女儿的名字报到礼部,以便甄选。
有几位别有心思的臣子为了避选,使了些手段,不行被圣上得知,龙颜大怒,扬言再有瞒而不报者,统统按欺君抗旨治罪。
就这么着,宋秋瑟这位侯府正经嫡长女,终于被名正言顺接回了长安。
宋秋瑟对曼睩道:“我今日才把这些事告诉你,是要你明白一件事,不必对侯府抱有期望,我此番回府,恐怕是又入了虎狼之地,我的身边只有你,你务必万事留个心眼,我希望无论结局如何,你都能平安无事。”
曼睩没领会到话中隐晦深意,却听明白了其中的关切之情,她用力点头:“我明白……我一定处处留意,保护好姑娘,不让任何人欺负你!”
宋秋瑟宽慰了她几句,挑开了帘子,瞧着外面草长莺飞的好景色,心里渐渐扫开阴霾。
原以为只能寄望于来世了,不料还能等到一个不留憾的机会。
心旷神怡时,她将帘子彻底挑起来,可就这瞬时之间,一簇白绒绒的团子对准了小窗,迅捷的扑了进来。
曼睩一声惊呼:“姑娘当心啊!”
宋秋瑟却眼疾手快一把捉住了落在腿上的一团绵软。
“喵呜……”
一只通体雪白的小狮子猫,瞪着一双无辜的鸳鸯眼儿,冲着她软绵绵的撒娇。
曼睩手忙脚乱:“姑娘快放下,抓伤了你可怎么办?”
宋秋瑟一捏它毛茸茸的小爪子,露出一排修剪整齐的指甲。
她把小猫一团,环在臂弯里,对曼睩道:“这小东西有主,让人去附近问问,可有人丢了爱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