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才几个月大的小白猫漂亮温顺,宋秋瑟的手指顺着她的脑袋轻轻一抚,它就窝下来不动了,再哄一哄,眼睛也闭上了。
曼睩带着几个随从到附近询问是否有人遗失了猫,一会儿后,面带失望的回来了。
宋秋瑟看着已经睡熟了的猫儿,问道:“如何?”
曼睩回道:“我在周围转了一圈,只东边有几家姑娘在游春,我打听了一番,并没有人丢了猫。”
“找不到主了?”宋秋瑟秀眉一挑,好似并不觉得麻烦,反倒有几分轻松道:“那便先留在我这里吧,时候不早了,我们启程。”
随从们重新套上马车。
曼睩目露犹豫。
宋秋瑟注意到她的脸色:“你想说什么?”
曼睩道:“姑娘,咱们就这么带了它回去,也不知侯府允不允许养这小东西,万一……”
宋秋瑟心头涌起一股酸涩。
曼睩对侯府的记忆不多,她这些年在江州,早就习惯了看人脸色,平日领取份例时,多拿根针都要被那些婆妇们刻薄许久,所以才养成了这个么谨小慎言的性子。
宋秋瑟抬手摸了摸曼睩的头发,温声道:“是我无能,让你受了许多委屈。”
曼睩哪敢受这样的话,用力摇头,说不是。
这十年,主仆二人谁也不好过。
龙困浅滩遭虾戏,在江州那种乡下地方,刁奴欺主耍起流氓来,拿捏两个小姑娘根本不在话下,尤其是这位主子已注定沦为家族的弃子,背无倚靠,她们就更无所忌惮了。
宋秋瑟饮恨多年,不愿将情绪挂在口头上,心里再难过,嘴上也只是淡淡一句:“放心吧。”
一滴晶莹落在小猫白茸茸的脑袋上。
小猫耳朵一抖,迷蒙的睁开眼,抬头看去。
宋秋瑟眼睫上挂着泪,嘴角却含笑,轻搔了搔她的耳后。
小猫支起身,两只前爪搭在宋秋瑟的胸前,努力仰着头作势要舔她的脸颊。
宋秋瑟心生喜爱,双手捧住猫,蹭了蹭,道:“不知你到底是谁家养的,既然找不到主,以后跟了我吧。”
曼睩仍是隐隐觉得不妥,可难得见自家姑娘如此欢欣,便忍住了没再说扫兴的话。
汧水河畔,宋秋瑟的车马刚离开不久,便有两个打扮精致的姑娘沿着河跑来了。
两位姑娘都正豆蔻年华,穿得俏皮艳丽。
只是她们的神色看上去不轻松,言谈之间都是焦急。
“刚才猫儿就是冲这个方向跑的,怎么会不见了呢!”
“别废话了,快找!那可是太子的爱宠,万一真弄丢了,那就坏事了。”
“还说呢,都怪你,出的什么馊主意,让我去偷太子的猫儿,好引太子出门与我偶遇……这下猫儿找不着了,可怎么办呀!”
“怎么能怨我,当时你求我帮你出主意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嘴脸!”
两个女孩就这么高声嚷嚷了起来,却没注意到树后有个黑影一闪,悄无声息的掠远了。
汧山是个特殊的地方,因为这里有一座温泉山庄,山辉川媚,养着许多世间罕见的奇葩异卉。
而这座山庄的主人是当今太子,李曜。
太子十分钟爱这座山庄,闲来无事就爱来此小住,因此汧山常年有太子的势力潜藏,一般聪明点的人到了汧山附近,都会注意谨言慎行,很少见像刚才两个丫头那般口无遮拦,大声嚷嚷的。
这一嚷嚷,就顺风传到了太子耳朵边上。
“启禀殿下,已经查到了,是兵部尚书沈家的一对堂姊妹偷偷引走了绣球。”
绣球正是太子给猫儿取的名字。
隔着一扇紧闭的窗,太子轻缓的声音传了出来:“女孩家一向可爱心软,最爱逗弄猫儿狗儿,孤的绣球长得那么漂亮,她们心生喜爱也正常。”
窗外属下道:“可是殿下,听她们话里的意思,是想用绣球勾引殿下出门偶遇。”
太子笑了一下,那短促的一声笑听起来也是如春风拂面一般。
——“春日盛景本不该辜负,可惜今日有女眷在附近踏青游春,孤就不出去扫兴了。派个女官去把绣球讨回来,那小东西脾气不好,万一抓伤了姑娘的脸面,可就闯大祸了。”
属下面露难色,艰难道:“可是殿下,沈家姑娘已经把绣球弄丢了。”
这一回,窗内许久没有动静。
属下一动不动垂首静待了许久,手里捏出了一层汗,屋里终于有了吩咐:“找。”
这回只落下一个字,辨不清口气和情绪,属下领命匆匆离去,半个山庄的侍从几乎都出动了,沿河找猫。
——
傍晚之前,宋秋瑟抵达长安。
长安城门的阙楼一如记忆中那般庄重威严。
宋秋瑟挑起帘子看了一会,听到马蹄声靠近。
面前扫下了一片阴影。
宋秋瑟定了定神,抬头看见了一个眉目凛凛,锦衣玉冠的年轻男子。他锦衣玉带,目光冷峭,宋秋瑟坐在车里仰望他,只觉得这个人很不好亲近。宋秋瑟端详着他的眉眼,心里隐隐有了猜测。
“父亲命我在城门迎你。”男子开口道:“终于回家了,妹妹。”
妹妹。
他这一声妹妹,印证了宋秋瑟的猜测。
辅德侯府里唯一能唤她妹妹的,只有她一母同胞的亲兄长,宋川明。
他们兄妹二人同为沈氏所出,是真正的手足之亲,可多年分别却令他们相见不识,互相对望着,满眼都是陌生。
宋秋瑟垂下目光,道:“有劳兄长了。”
宋川明望着她,道:“你是我妹妹,不劳。”
宋秋瑟心里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一牵,激起了细微的震颤,再抬头,宋川明已转身走在了前面,领着马车进城。
马车辘辘,走过天街。
宋秋瑟从帘子的缝隙中,窥探长安风光。
春深日暖,海棠坠了满枝,玉兰一树一树的盛放,风里都是馥郁香甜的气息。
坊市排布,严整悦目,不仅花开的好,连桥边的柳树也多情。
商贩走街串巷,少年打马游街。
尘世间的烟火气让宋秋瑟一颗死沉沉的心重新活了起来。
……终于又回来了,长安。
十年。
离家十年,独守祖宅,不仅没能磨去她的心事,反而让她心底的那把火越烧越烈。
终于到了辅德侯府,马车停在仪门外,进了门就是蔚然堂。
“姑娘,我们到了。”曼睩轻声提醒,并拍了拍宋秋瑟正紧握的双手。
宋秋瑟慢慢松了力道,抚平了裙上被攥皱的痕迹。
她托起正趴在她膝头犯懒的猫儿,小心的放进箱子里,让它卧在柔软的衣裳上,比了个手势示意它别出声,合上箱子时,还贴心的给它留了一道缝隙透气。
“喵~”
宋秋瑟点了一下它粉嫩的鼻尖,踩着杌凳下了马车,迈过了门。
风吹花落。
稀疏的海棠花瓣裹在风中,正好落在她的颈畔和肩上。
软如烟沙的罗裙在风中舒展开。
院中侍立的丫头们倏地都安静了下来。
曼睩边走边替她拈去身上的落花。
宋秋瑟走在白石路上,直直的望进正堂中高坐的父母。
正堂里的光很昏沉,将明媚的春色隔绝在外。
一步踏进去,少女的心也跟着浮上一层霜。
辅德侯和夫人袁氏端坐高堂上,脸上几乎都没什么情绪,冷冰冰的。
侯爷冷肃,夫人庄重。
宋秋瑟跪在蒲团上,仰头看着他们的时候,莫名想起了祠堂里那一列列死气沉沉的牌位。
她叩首拜下去,字字清晰道:“女儿拜见父亲、母亲,多年来承父母深恩,却不能承欢膝下,是女儿的不孝,望父母亲大人宽宥。”
辅德侯已多年没见过这个被遣回江州老家的女儿,如今一看她出落的模样脱俗,说话又乖巧温柔,眉目终于舒展了一些,可语气还是严厉的:“听说你在江州曾一度闹着要出家,搅得老宅上下也不得安宁,常常心怀怨恨,赌气咒骂,如今终于知错了?”
袁氏的脸上浮现出了一抹得意的笑。
那其实是个极细微的表情,一闪而过立即又藏住了,她一双眼睛定定地盯着宋秋瑟,也在期待着她的回答。
宋秋瑟安静了须臾。
是出乎意料,也是情理当中。袁氏想把她彻底困死在江州老家,单凭十年前那件旧事是绝对不够的,料想这些年一定是各种手段轮番加火。
泼几盆脏水而已,还不算是高明的招数。
远远站在门口的曼睩都听愣了,她家姑娘什么时候闹过骂过?
江州十年,姑娘去时只有七岁,明里暗里受了多少白眼?
侯爷这是从哪听来的瞎话?
这不是信口胡来吗?
她看着自家姑娘纤弱单薄的背影,心里着急——姑娘快解释呀!
宋秋瑟却是不急不恼,一阵沉默之后,她温吞道:“女儿年幼时不懂事,性情执拗顽劣,总是顶撞父亲。如今年岁渐长,读了书明了理,才终于明白父亲的一腔苦心。今日女儿诚心向父亲认错,不知父亲还肯原谅女儿吗?”
说着,她眼睛里泛起了水光,逐渐染红了整个眼尾,最后,泪珠滴滴滚落,砸在暗沉的青砖上。
她含着泪,又是深深一叩。
辅德侯脸上的严肃终于彻底消融,口气也和缓下来:“你是侯府的长女,为父没有一日不盼着你成才。让你去江州受罚,你心痛,为父更心痛,如今你能想通,为父甚是欣慰……快起身坐吧。”
宋秋瑟被人簇拥着,在右下首入了坐。
她坐下后,身子微侧,余光瞥见袁氏那紧紧交叠握在一起的双手,像是在竭力隐忍着什么,指骨都泛起了青白。
宋秋瑟这才感觉背后一片冷湿,是方才她不自觉沁出的冷汗。
刚才父亲拿着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当众质问,若是她还像小时候那样,矢口否认,狡辩推脱,勾起父亲对她的误会和厌恶,那么她迎来的就不是父亲的关切,而是盛怒了。
这才是袁氏真正想要看见的结果。
若她在回府第一天就惹怒了父亲,轻则禁足反省,重则兴许还要请家法,无论是哪种处置,她以后在侯府的日子都不会好过了。
好惊险的一出算计。
宋秋瑟早有防备,可没防备这刚回府就是迎面一刀。
……可是母亲,现在早已不是当年了。
曼睩带着几个随从到附近询问是否有人遗失了猫,一会儿后,面带失望的回来了。
宋秋瑟看着已经睡熟了的猫儿,问道:“如何?”
曼睩回道:“我在周围转了一圈,只东边有几家姑娘在游春,我打听了一番,并没有人丢了猫。”
“找不到主了?”宋秋瑟秀眉一挑,好似并不觉得麻烦,反倒有几分轻松道:“那便先留在我这里吧,时候不早了,我们启程。”
随从们重新套上马车。
曼睩目露犹豫。
宋秋瑟注意到她的脸色:“你想说什么?”
曼睩道:“姑娘,咱们就这么带了它回去,也不知侯府允不允许养这小东西,万一……”
宋秋瑟心头涌起一股酸涩。
曼睩对侯府的记忆不多,她这些年在江州,早就习惯了看人脸色,平日领取份例时,多拿根针都要被那些婆妇们刻薄许久,所以才养成了这个么谨小慎言的性子。
宋秋瑟抬手摸了摸曼睩的头发,温声道:“是我无能,让你受了许多委屈。”
曼睩哪敢受这样的话,用力摇头,说不是。
这十年,主仆二人谁也不好过。
龙困浅滩遭虾戏,在江州那种乡下地方,刁奴欺主耍起流氓来,拿捏两个小姑娘根本不在话下,尤其是这位主子已注定沦为家族的弃子,背无倚靠,她们就更无所忌惮了。
宋秋瑟饮恨多年,不愿将情绪挂在口头上,心里再难过,嘴上也只是淡淡一句:“放心吧。”
一滴晶莹落在小猫白茸茸的脑袋上。
小猫耳朵一抖,迷蒙的睁开眼,抬头看去。
宋秋瑟眼睫上挂着泪,嘴角却含笑,轻搔了搔她的耳后。
小猫支起身,两只前爪搭在宋秋瑟的胸前,努力仰着头作势要舔她的脸颊。
宋秋瑟心生喜爱,双手捧住猫,蹭了蹭,道:“不知你到底是谁家养的,既然找不到主,以后跟了我吧。”
曼睩仍是隐隐觉得不妥,可难得见自家姑娘如此欢欣,便忍住了没再说扫兴的话。
汧水河畔,宋秋瑟的车马刚离开不久,便有两个打扮精致的姑娘沿着河跑来了。
两位姑娘都正豆蔻年华,穿得俏皮艳丽。
只是她们的神色看上去不轻松,言谈之间都是焦急。
“刚才猫儿就是冲这个方向跑的,怎么会不见了呢!”
“别废话了,快找!那可是太子的爱宠,万一真弄丢了,那就坏事了。”
“还说呢,都怪你,出的什么馊主意,让我去偷太子的猫儿,好引太子出门与我偶遇……这下猫儿找不着了,可怎么办呀!”
“怎么能怨我,当时你求我帮你出主意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嘴脸!”
两个女孩就这么高声嚷嚷了起来,却没注意到树后有个黑影一闪,悄无声息的掠远了。
汧山是个特殊的地方,因为这里有一座温泉山庄,山辉川媚,养着许多世间罕见的奇葩异卉。
而这座山庄的主人是当今太子,李曜。
太子十分钟爱这座山庄,闲来无事就爱来此小住,因此汧山常年有太子的势力潜藏,一般聪明点的人到了汧山附近,都会注意谨言慎行,很少见像刚才两个丫头那般口无遮拦,大声嚷嚷的。
这一嚷嚷,就顺风传到了太子耳朵边上。
“启禀殿下,已经查到了,是兵部尚书沈家的一对堂姊妹偷偷引走了绣球。”
绣球正是太子给猫儿取的名字。
隔着一扇紧闭的窗,太子轻缓的声音传了出来:“女孩家一向可爱心软,最爱逗弄猫儿狗儿,孤的绣球长得那么漂亮,她们心生喜爱也正常。”
窗外属下道:“可是殿下,听她们话里的意思,是想用绣球勾引殿下出门偶遇。”
太子笑了一下,那短促的一声笑听起来也是如春风拂面一般。
——“春日盛景本不该辜负,可惜今日有女眷在附近踏青游春,孤就不出去扫兴了。派个女官去把绣球讨回来,那小东西脾气不好,万一抓伤了姑娘的脸面,可就闯大祸了。”
属下面露难色,艰难道:“可是殿下,沈家姑娘已经把绣球弄丢了。”
这一回,窗内许久没有动静。
属下一动不动垂首静待了许久,手里捏出了一层汗,屋里终于有了吩咐:“找。”
这回只落下一个字,辨不清口气和情绪,属下领命匆匆离去,半个山庄的侍从几乎都出动了,沿河找猫。
——
傍晚之前,宋秋瑟抵达长安。
长安城门的阙楼一如记忆中那般庄重威严。
宋秋瑟挑起帘子看了一会,听到马蹄声靠近。
面前扫下了一片阴影。
宋秋瑟定了定神,抬头看见了一个眉目凛凛,锦衣玉冠的年轻男子。他锦衣玉带,目光冷峭,宋秋瑟坐在车里仰望他,只觉得这个人很不好亲近。宋秋瑟端详着他的眉眼,心里隐隐有了猜测。
“父亲命我在城门迎你。”男子开口道:“终于回家了,妹妹。”
妹妹。
他这一声妹妹,印证了宋秋瑟的猜测。
辅德侯府里唯一能唤她妹妹的,只有她一母同胞的亲兄长,宋川明。
他们兄妹二人同为沈氏所出,是真正的手足之亲,可多年分别却令他们相见不识,互相对望着,满眼都是陌生。
宋秋瑟垂下目光,道:“有劳兄长了。”
宋川明望着她,道:“你是我妹妹,不劳。”
宋秋瑟心里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一牵,激起了细微的震颤,再抬头,宋川明已转身走在了前面,领着马车进城。
马车辘辘,走过天街。
宋秋瑟从帘子的缝隙中,窥探长安风光。
春深日暖,海棠坠了满枝,玉兰一树一树的盛放,风里都是馥郁香甜的气息。
坊市排布,严整悦目,不仅花开的好,连桥边的柳树也多情。
商贩走街串巷,少年打马游街。
尘世间的烟火气让宋秋瑟一颗死沉沉的心重新活了起来。
……终于又回来了,长安。
十年。
离家十年,独守祖宅,不仅没能磨去她的心事,反而让她心底的那把火越烧越烈。
终于到了辅德侯府,马车停在仪门外,进了门就是蔚然堂。
“姑娘,我们到了。”曼睩轻声提醒,并拍了拍宋秋瑟正紧握的双手。
宋秋瑟慢慢松了力道,抚平了裙上被攥皱的痕迹。
她托起正趴在她膝头犯懒的猫儿,小心的放进箱子里,让它卧在柔软的衣裳上,比了个手势示意它别出声,合上箱子时,还贴心的给它留了一道缝隙透气。
“喵~”
宋秋瑟点了一下它粉嫩的鼻尖,踩着杌凳下了马车,迈过了门。
风吹花落。
稀疏的海棠花瓣裹在风中,正好落在她的颈畔和肩上。
软如烟沙的罗裙在风中舒展开。
院中侍立的丫头们倏地都安静了下来。
曼睩边走边替她拈去身上的落花。
宋秋瑟走在白石路上,直直的望进正堂中高坐的父母。
正堂里的光很昏沉,将明媚的春色隔绝在外。
一步踏进去,少女的心也跟着浮上一层霜。
辅德侯和夫人袁氏端坐高堂上,脸上几乎都没什么情绪,冷冰冰的。
侯爷冷肃,夫人庄重。
宋秋瑟跪在蒲团上,仰头看着他们的时候,莫名想起了祠堂里那一列列死气沉沉的牌位。
她叩首拜下去,字字清晰道:“女儿拜见父亲、母亲,多年来承父母深恩,却不能承欢膝下,是女儿的不孝,望父母亲大人宽宥。”
辅德侯已多年没见过这个被遣回江州老家的女儿,如今一看她出落的模样脱俗,说话又乖巧温柔,眉目终于舒展了一些,可语气还是严厉的:“听说你在江州曾一度闹着要出家,搅得老宅上下也不得安宁,常常心怀怨恨,赌气咒骂,如今终于知错了?”
袁氏的脸上浮现出了一抹得意的笑。
那其实是个极细微的表情,一闪而过立即又藏住了,她一双眼睛定定地盯着宋秋瑟,也在期待着她的回答。
宋秋瑟安静了须臾。
是出乎意料,也是情理当中。袁氏想把她彻底困死在江州老家,单凭十年前那件旧事是绝对不够的,料想这些年一定是各种手段轮番加火。
泼几盆脏水而已,还不算是高明的招数。
远远站在门口的曼睩都听愣了,她家姑娘什么时候闹过骂过?
江州十年,姑娘去时只有七岁,明里暗里受了多少白眼?
侯爷这是从哪听来的瞎话?
这不是信口胡来吗?
她看着自家姑娘纤弱单薄的背影,心里着急——姑娘快解释呀!
宋秋瑟却是不急不恼,一阵沉默之后,她温吞道:“女儿年幼时不懂事,性情执拗顽劣,总是顶撞父亲。如今年岁渐长,读了书明了理,才终于明白父亲的一腔苦心。今日女儿诚心向父亲认错,不知父亲还肯原谅女儿吗?”
说着,她眼睛里泛起了水光,逐渐染红了整个眼尾,最后,泪珠滴滴滚落,砸在暗沉的青砖上。
她含着泪,又是深深一叩。
辅德侯脸上的严肃终于彻底消融,口气也和缓下来:“你是侯府的长女,为父没有一日不盼着你成才。让你去江州受罚,你心痛,为父更心痛,如今你能想通,为父甚是欣慰……快起身坐吧。”
宋秋瑟被人簇拥着,在右下首入了坐。
她坐下后,身子微侧,余光瞥见袁氏那紧紧交叠握在一起的双手,像是在竭力隐忍着什么,指骨都泛起了青白。
宋秋瑟这才感觉背后一片冷湿,是方才她不自觉沁出的冷汗。
刚才父亲拿着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当众质问,若是她还像小时候那样,矢口否认,狡辩推脱,勾起父亲对她的误会和厌恶,那么她迎来的就不是父亲的关切,而是盛怒了。
这才是袁氏真正想要看见的结果。
若她在回府第一天就惹怒了父亲,轻则禁足反省,重则兴许还要请家法,无论是哪种处置,她以后在侯府的日子都不会好过了。
好惊险的一出算计。
宋秋瑟早有防备,可没防备这刚回府就是迎面一刀。
……可是母亲,现在早已不是当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