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既白撒谎了。
其实他的父母并没有去世,反而依旧健在。
他出生在一个并不贫困的家庭,镇上还算得上有名的富贵人家,家里有几个丫鬟和随从,他还是家中的长子。
按理说,他本该过上富贵安稳的一生,然而一切的转折始于母亲的去世和父亲的再婚。
其实并没有人说他不是,至少是明面上说他不是。
但是自打婚礼结束一切就变了。
在众人眼中,江既白似乎并未因母亲的离世而失去半分光彩,他依然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少爷。
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表象之下,却是另一番景象。仆人们开始暗地里转换阵营,他们的笑容不再是对他的尊敬,而是对新主母的谄媚。
他记得自己院里的人都一个个去讨好新来的主母,懈怠了他,甚至有时候他连一杯热水都找不到。
原本他想忍一下就好了,自己可以烧热水做饭,只要不赶自己走就好了。
其实也确实如他所愿,确实是没有人赶他走的,至少是明面上没有。
只是这样的日子实在是难过,特别是冬天,只能穿着上一年小了好多的棉衣,裹着棉被捱过去,去跟管事的讨新衣裳也只会被各种理由打发回来,自己院里少有衷心的丫头都看不下去,却也只是无能为力。
不过其实这些他都能够忍受。
是什么让他离开呢?
真正让他心寒的是那次“关怀”。那日父亲突然来到自己的院子里,对自己嘘寒问暖,甚至还带来了好多糕点好多上好的料子,说是要给他春天添新衣服。他受宠若惊,开心了好久,所以当父亲邀请他随他们一起去主母肚子里还未出生的孩子祈福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年幼的他,满心欢喜地接受了邀请,渴望能借此修复与父亲的关系,却不知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其实那个时候的他哪懂的大人之间那些奇怪的心理啊,他当时不理解成人之间的复杂心理,只知道自己渴望得到父亲的爱,渴望不用每天受饿,渴望能够在期待中长大。他对所有事情都想得太过简单,甚至忽略了父亲眼中的那一抹不忍。
江既白后来回想,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鳄鱼的眼泪”吧。明明所有的事情都是他做的,明明受益最大的是他,但他却像是被迫做这些事情一样,实际上他不仅默许了一切的发生,甚至推波助澜,把自己推向了深渊。
祈福的那一天,继母并没有前来,江既白早已从院里的仆役那里听说了关于自己继母的事情,自己的这位继母出生自一个商贾人家,千娇万宠中长大,对主家事务并不精通,一直依赖管家和娘家带来的丫头处理家事。她唯一渴望的就是一个孩子,而这次的胎儿是经过千辛万苦才求来的,非常珍贵,因此她对于这次出门自然是不可能跟随的。
表面上看,这一切似乎都很合理,在江既白的心里也是如此。然而,他却没有想到,这一去竟是再也无法回头。
在前往寺庙的路上,一群土匪突然出现,马车受惊,江既白跟着受惊的马掉进了一个悬崖。等他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时,看到的是摔得支离破碎的马车和已经断气的马匹。
那个时候他是怎么想的呢?
哦,他想起来了。
那个时候他想,真倒霉,难得和父亲一起出来却遇上了山匪,也不知道父亲怎么样了有没有受伤,自己一定要回去,一定要回去救父亲。
于是他起来,翻山越岭的,甚至大部分的路都是靠爬的,终于回到镇上。
他看到了什么呢?
他看到了自己的葬礼。
白茫茫的一片,几个并不与自己相熟的所谓的亲人正在自己的棺材前面哭的虚情假意,路上看热闹的路人以为自己也是来看热闹的,还跟他搭话说:“这家也是倒霉,一家人开开心心出去欺负,谁知道路上遇上了山匪,这家的小公子当场被土匪乱刀砍死,血肉模糊的哟。回城那天你看到没,那个脸都看不出来了。”
可是自己没死呀,怎么来的尸体呢?
突然间自己似乎是看到了父亲,于是自己不顾他人阻拦,冲上前去,想要见一见自己的父亲。他想看看他有没有受伤,想告诉他自己没有死去,自己活的好好的还在这里,死的另有其人。可是当自己的父亲看到自己的时候脸上却没有一丝丝欣喜,相反全是恐惧,立马让仆役将自己关进柴房,葬礼结束之后再处理。
他没听懂这句处理是什么意思。
自己回来了啊,回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家,虽然在这里会冷会饿,没有漂亮衣服,没有先生教自己读书识字,没有足够多足够好吃的食物,可是这是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家呀。
所以即使是关在柴房里面,他也依旧满怀着期待,期待自己能够重新回到这个家。
可是他听到的是什么呢?
他清晰地记着那一天,月光懒散地洒在古朴的庭院中,家中那平日里沉默寡言的温柔仆从,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决绝,悄无声息地推开了柴房那扇吱呀作响的门扉,手中紧握着一小串沉甸甸的铜板,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感。他轻声而急促地说:“跑吧,小少爷,趁着夜色,永远不要回头。”言罢,仆从的身影便隐没于昏暗的走廊尽头。
他愣了片刻,随后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驱使着他,如同脱缰的野马般拼尽全力奔跑,穿过曲折的回廊,跃过低矮的围墙,直到气喘吁吁地停下脚步,才恍然意识到,或许逃离并非唯一的答案。一股难以名状的不安驱使他偷偷折返,却意外撞见了一幕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后门处,几个身影鬼祟地忙碌着,有人从后门拖出来一个重重的渗着血的麻袋,那人拖着麻袋走了好远好远,然后将它扔到河里,然后麻袋慢慢的沉入河底,再也没有起来。
那一刻,他的心仿佛被重锤击中,恐惧与愤怒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紧紧束缚着他。然而,在这绝望的深渊中,他却感受到了一种奇异的平静。他毅然决然地跳入河中,尽管冰冷的河水刺骨,月光与晚风交织成一首哀歌,他却仿佛被某种力量牵引,试图揭开那麻袋背后的秘密,可是将麻袋找到再打开,对于那时候刚刚五岁的他来说实在是太难了,于是他其实并没有做到,但当他从河里出来,浑身湿淋淋的,被月亮一照,被晚风一吹,他莫名的升起一阵寒意。
他想,他知道里面是什么了吧。
后来祝久安问过他,为什么对什么都似乎是特别特别的镇定的时候。
他说,那一刻,仿佛是天意让他失去了对恐惧的感知,更像是命运在提醒他,如果他没有及时逃离,如果没有遇到那位仆从,或许他早已成为这深宅大院中又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于是,他学会了在逆境中保持冷静,用镇定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
所以他不能恐慌。
所以他只能镇定。
“难道你就没有想要报仇过吗?”
这是祝久安第一次听他的故事之后问的问题。
“当然想呀。”
在那之后他当然回去过,他拿仅有的那点钱买了一堆泻药,下到了平时供给父母喝水的井里面,他躲在角落里面希望阿爹和继母出丑。
但是他看到了什么呢?
每日送到继母和父亲那里的水和食物,都是会有人先试毒的,当然其实他下的那点剂量的劣质泻药聊胜于无,对于他们产生不了任何影响,甚至连试毒的丫鬟都没有察觉到丝毫的不对。
他仅有的钱就这么打水漂了。
后来的日子他尝试过很多方法,类似于捉一些毒虫或者是蛇之类的,偷偷潜进院子里面,特地放在继母和父亲的屋子里面,他听到无数次半夜继母和父亲让人收拾这些的声音,他是好开心好开心的。
他是什么时候停止这些动作的呢?
是一次他藏在柴堆里面,想要半夜进去继续实施自己的计划的时候,他听到浣衣的婢女一边浣衣一边聊天,从女红胭脂,不知不觉聊到了最近院子里面发生的事情上。
“最近老爷和夫人屋子里面老是有些奇怪的东西。”
“对啊,我有朋友是在跟前侍候的,说最近隔三差五的老是有些虫子呀蛇呀之类的,据说其实进屋子的时候这些东西都有点半死不活的了,也不知道是谁恶作剧放进去的,老爷据说很生气,最近吩咐人去查是谁干的了。”
“兴许是哪个不长眼的吧,也真的是烦,希望早点查出来,晚上也能睡个安稳觉,最近老是被吵醒,你看我眼底都黑了一块了。”
“哎呀,这事你早说啊我托我朋友从前面弄来些茶叶,虽然都是泡过之后晾干的,但是把他们泡一泡敷眼睛上面,过不了多会眼睛下面乌青都没了,我最近就指着它了呢。”
“有这好东西你不早说。”
……
……
后面的话他就真的不记得了,他只是清晰的记得,当时脑海里面只是不断的传出来“恶作剧”这三个字,并且在不断的不断的重复着,循环着。
“恶作剧。”
原来自己九死一生回来之后所做的一切在那些人眼里原来都只能算作恶作剧啊。
“恶作剧。”
原来自己所有的恨意凝聚在一起,在对方眼里不过就像是那被扔进屋子里面半死不活的毒虫小蛇一样,微不足道的像是一场恶作剧啊。
“恶作剧。”
原来当自己足够弱小,对方比自己强大太多的时候,自己所做的所有的努力,自己的愤怒,自己的恨意,自己的不甘,自己想要燃烧自己想要同归于尽想要孤注一掷的一些,在对方眼里,都像是蝼蚁一般,都不过是一个丑角恶作剧一场罢了。
那时的他在颤抖,他分不清那个时候他是因为恐惧还是因为气愤,或者是因为对自己的失望,他在颤抖他咬紧牙关努力不让自己发出一点点的声音,他努力的睁大眼睛不让自己再因为这个流出一滴眼泪。
他眼前闪过了好多好多画面,他看到了母亲死的时候眼底的不甘;他看到了更小一点的自己,冬天只能捡一些枯枝烂叶生火取暖;他看到自己所在马车的马被惊之后,阿爹眼里那一抹而过的杀意;他看到了自己千辛万苦回来,父亲见到自己时候的惊慌失措;他看到了那个放自己离开的仆役最后被装进麻袋扔到水里……
原来他错过这么多啊!
原来其实一开始父亲就没打算将自己留下。
原来一直以来都是他自己自作多情,是他作茧自缚,是他贼心不改啊。
原来一直以来不想让他活下来的正是他内心最亲最亲的人啊。
后来的江既白回想这个时候的自己,他甚至忘记了这个时候他叫什么,他只记得那个时候的恨真的太浓太烈,真的太过纯粹,浓烈到他之后再也无法像现在这般恨一个人,浓烈到他似乎再也无法拥有这样的情感。在这以后的江既白,无论是爱还是恨,对比起来都有点云淡风轻。
再后来他跟着祝久安去听评书的时候,觉得有一句话蛮符合自己的。
他不记得具体的句子了,只记得大体意思应该是“有人十八岁已经死了,直到八十岁才埋。”
只是他更早而已,他想自己应该很早很早之前,就已经在五岁那年,听到那句“恶作剧”的时候,在自己亲生父亲要杀死自己的时候,就已经死了吧,往后的余生,只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
“然后呢?你后来就没有再报仇过吗?”
当他讲到这里的时候,祝久安早已及第,跟初见的时候那个说话磕磕绊绊的二丫一点不一样呢。
“当然没有。”
其实他的父母并没有去世,反而依旧健在。
他出生在一个并不贫困的家庭,镇上还算得上有名的富贵人家,家里有几个丫鬟和随从,他还是家中的长子。
按理说,他本该过上富贵安稳的一生,然而一切的转折始于母亲的去世和父亲的再婚。
其实并没有人说他不是,至少是明面上说他不是。
但是自打婚礼结束一切就变了。
在众人眼中,江既白似乎并未因母亲的离世而失去半分光彩,他依然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少爷。
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表象之下,却是另一番景象。仆人们开始暗地里转换阵营,他们的笑容不再是对他的尊敬,而是对新主母的谄媚。
他记得自己院里的人都一个个去讨好新来的主母,懈怠了他,甚至有时候他连一杯热水都找不到。
原本他想忍一下就好了,自己可以烧热水做饭,只要不赶自己走就好了。
其实也确实如他所愿,确实是没有人赶他走的,至少是明面上没有。
只是这样的日子实在是难过,特别是冬天,只能穿着上一年小了好多的棉衣,裹着棉被捱过去,去跟管事的讨新衣裳也只会被各种理由打发回来,自己院里少有衷心的丫头都看不下去,却也只是无能为力。
不过其实这些他都能够忍受。
是什么让他离开呢?
真正让他心寒的是那次“关怀”。那日父亲突然来到自己的院子里,对自己嘘寒问暖,甚至还带来了好多糕点好多上好的料子,说是要给他春天添新衣服。他受宠若惊,开心了好久,所以当父亲邀请他随他们一起去主母肚子里还未出生的孩子祈福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年幼的他,满心欢喜地接受了邀请,渴望能借此修复与父亲的关系,却不知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其实那个时候的他哪懂的大人之间那些奇怪的心理啊,他当时不理解成人之间的复杂心理,只知道自己渴望得到父亲的爱,渴望不用每天受饿,渴望能够在期待中长大。他对所有事情都想得太过简单,甚至忽略了父亲眼中的那一抹不忍。
江既白后来回想,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鳄鱼的眼泪”吧。明明所有的事情都是他做的,明明受益最大的是他,但他却像是被迫做这些事情一样,实际上他不仅默许了一切的发生,甚至推波助澜,把自己推向了深渊。
祈福的那一天,继母并没有前来,江既白早已从院里的仆役那里听说了关于自己继母的事情,自己的这位继母出生自一个商贾人家,千娇万宠中长大,对主家事务并不精通,一直依赖管家和娘家带来的丫头处理家事。她唯一渴望的就是一个孩子,而这次的胎儿是经过千辛万苦才求来的,非常珍贵,因此她对于这次出门自然是不可能跟随的。
表面上看,这一切似乎都很合理,在江既白的心里也是如此。然而,他却没有想到,这一去竟是再也无法回头。
在前往寺庙的路上,一群土匪突然出现,马车受惊,江既白跟着受惊的马掉进了一个悬崖。等他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时,看到的是摔得支离破碎的马车和已经断气的马匹。
那个时候他是怎么想的呢?
哦,他想起来了。
那个时候他想,真倒霉,难得和父亲一起出来却遇上了山匪,也不知道父亲怎么样了有没有受伤,自己一定要回去,一定要回去救父亲。
于是他起来,翻山越岭的,甚至大部分的路都是靠爬的,终于回到镇上。
他看到了什么呢?
他看到了自己的葬礼。
白茫茫的一片,几个并不与自己相熟的所谓的亲人正在自己的棺材前面哭的虚情假意,路上看热闹的路人以为自己也是来看热闹的,还跟他搭话说:“这家也是倒霉,一家人开开心心出去欺负,谁知道路上遇上了山匪,这家的小公子当场被土匪乱刀砍死,血肉模糊的哟。回城那天你看到没,那个脸都看不出来了。”
可是自己没死呀,怎么来的尸体呢?
突然间自己似乎是看到了父亲,于是自己不顾他人阻拦,冲上前去,想要见一见自己的父亲。他想看看他有没有受伤,想告诉他自己没有死去,自己活的好好的还在这里,死的另有其人。可是当自己的父亲看到自己的时候脸上却没有一丝丝欣喜,相反全是恐惧,立马让仆役将自己关进柴房,葬礼结束之后再处理。
他没听懂这句处理是什么意思。
自己回来了啊,回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家,虽然在这里会冷会饿,没有漂亮衣服,没有先生教自己读书识字,没有足够多足够好吃的食物,可是这是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家呀。
所以即使是关在柴房里面,他也依旧满怀着期待,期待自己能够重新回到这个家。
可是他听到的是什么呢?
他清晰地记着那一天,月光懒散地洒在古朴的庭院中,家中那平日里沉默寡言的温柔仆从,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决绝,悄无声息地推开了柴房那扇吱呀作响的门扉,手中紧握着一小串沉甸甸的铜板,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感。他轻声而急促地说:“跑吧,小少爷,趁着夜色,永远不要回头。”言罢,仆从的身影便隐没于昏暗的走廊尽头。
他愣了片刻,随后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驱使着他,如同脱缰的野马般拼尽全力奔跑,穿过曲折的回廊,跃过低矮的围墙,直到气喘吁吁地停下脚步,才恍然意识到,或许逃离并非唯一的答案。一股难以名状的不安驱使他偷偷折返,却意外撞见了一幕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后门处,几个身影鬼祟地忙碌着,有人从后门拖出来一个重重的渗着血的麻袋,那人拖着麻袋走了好远好远,然后将它扔到河里,然后麻袋慢慢的沉入河底,再也没有起来。
那一刻,他的心仿佛被重锤击中,恐惧与愤怒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紧紧束缚着他。然而,在这绝望的深渊中,他却感受到了一种奇异的平静。他毅然决然地跳入河中,尽管冰冷的河水刺骨,月光与晚风交织成一首哀歌,他却仿佛被某种力量牵引,试图揭开那麻袋背后的秘密,可是将麻袋找到再打开,对于那时候刚刚五岁的他来说实在是太难了,于是他其实并没有做到,但当他从河里出来,浑身湿淋淋的,被月亮一照,被晚风一吹,他莫名的升起一阵寒意。
他想,他知道里面是什么了吧。
后来祝久安问过他,为什么对什么都似乎是特别特别的镇定的时候。
他说,那一刻,仿佛是天意让他失去了对恐惧的感知,更像是命运在提醒他,如果他没有及时逃离,如果没有遇到那位仆从,或许他早已成为这深宅大院中又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于是,他学会了在逆境中保持冷静,用镇定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
所以他不能恐慌。
所以他只能镇定。
“难道你就没有想要报仇过吗?”
这是祝久安第一次听他的故事之后问的问题。
“当然想呀。”
在那之后他当然回去过,他拿仅有的那点钱买了一堆泻药,下到了平时供给父母喝水的井里面,他躲在角落里面希望阿爹和继母出丑。
但是他看到了什么呢?
每日送到继母和父亲那里的水和食物,都是会有人先试毒的,当然其实他下的那点剂量的劣质泻药聊胜于无,对于他们产生不了任何影响,甚至连试毒的丫鬟都没有察觉到丝毫的不对。
他仅有的钱就这么打水漂了。
后来的日子他尝试过很多方法,类似于捉一些毒虫或者是蛇之类的,偷偷潜进院子里面,特地放在继母和父亲的屋子里面,他听到无数次半夜继母和父亲让人收拾这些的声音,他是好开心好开心的。
他是什么时候停止这些动作的呢?
是一次他藏在柴堆里面,想要半夜进去继续实施自己的计划的时候,他听到浣衣的婢女一边浣衣一边聊天,从女红胭脂,不知不觉聊到了最近院子里面发生的事情上。
“最近老爷和夫人屋子里面老是有些奇怪的东西。”
“对啊,我有朋友是在跟前侍候的,说最近隔三差五的老是有些虫子呀蛇呀之类的,据说其实进屋子的时候这些东西都有点半死不活的了,也不知道是谁恶作剧放进去的,老爷据说很生气,最近吩咐人去查是谁干的了。”
“兴许是哪个不长眼的吧,也真的是烦,希望早点查出来,晚上也能睡个安稳觉,最近老是被吵醒,你看我眼底都黑了一块了。”
“哎呀,这事你早说啊我托我朋友从前面弄来些茶叶,虽然都是泡过之后晾干的,但是把他们泡一泡敷眼睛上面,过不了多会眼睛下面乌青都没了,我最近就指着它了呢。”
“有这好东西你不早说。”
……
……
后面的话他就真的不记得了,他只是清晰的记得,当时脑海里面只是不断的传出来“恶作剧”这三个字,并且在不断的不断的重复着,循环着。
“恶作剧。”
原来自己九死一生回来之后所做的一切在那些人眼里原来都只能算作恶作剧啊。
“恶作剧。”
原来自己所有的恨意凝聚在一起,在对方眼里不过就像是那被扔进屋子里面半死不活的毒虫小蛇一样,微不足道的像是一场恶作剧啊。
“恶作剧。”
原来当自己足够弱小,对方比自己强大太多的时候,自己所做的所有的努力,自己的愤怒,自己的恨意,自己的不甘,自己想要燃烧自己想要同归于尽想要孤注一掷的一些,在对方眼里,都像是蝼蚁一般,都不过是一个丑角恶作剧一场罢了。
那时的他在颤抖,他分不清那个时候他是因为恐惧还是因为气愤,或者是因为对自己的失望,他在颤抖他咬紧牙关努力不让自己发出一点点的声音,他努力的睁大眼睛不让自己再因为这个流出一滴眼泪。
他眼前闪过了好多好多画面,他看到了母亲死的时候眼底的不甘;他看到了更小一点的自己,冬天只能捡一些枯枝烂叶生火取暖;他看到自己所在马车的马被惊之后,阿爹眼里那一抹而过的杀意;他看到了自己千辛万苦回来,父亲见到自己时候的惊慌失措;他看到了那个放自己离开的仆役最后被装进麻袋扔到水里……
原来他错过这么多啊!
原来其实一开始父亲就没打算将自己留下。
原来一直以来都是他自己自作多情,是他作茧自缚,是他贼心不改啊。
原来一直以来不想让他活下来的正是他内心最亲最亲的人啊。
后来的江既白回想这个时候的自己,他甚至忘记了这个时候他叫什么,他只记得那个时候的恨真的太浓太烈,真的太过纯粹,浓烈到他之后再也无法像现在这般恨一个人,浓烈到他似乎再也无法拥有这样的情感。在这以后的江既白,无论是爱还是恨,对比起来都有点云淡风轻。
再后来他跟着祝久安去听评书的时候,觉得有一句话蛮符合自己的。
他不记得具体的句子了,只记得大体意思应该是“有人十八岁已经死了,直到八十岁才埋。”
只是他更早而已,他想自己应该很早很早之前,就已经在五岁那年,听到那句“恶作剧”的时候,在自己亲生父亲要杀死自己的时候,就已经死了吧,往后的余生,只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
“然后呢?你后来就没有再报仇过吗?”
当他讲到这里的时候,祝久安早已及第,跟初见的时候那个说话磕磕绊绊的二丫一点不一样呢。
“当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