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案
因为姜昭在这守了一夜,明显胡锦楼的生意少了不少,一早直接叫厨子伙计们回了家。
陈华掌柜愁了一晚,这姜昭没有接触过不知什么脾性,背后又靠着镇南侯秦致。而秦致疼爱这个侄子李涉,可比的过自家公子,甚至把自家亲公子送上大理寺协助李涉。
而眼下,秦致任由这姜昭在这围着。陈华一时心中有了偏向,若李涉离开自然姜昭也不会在胡锦楼了。
这一夜李涉过的可不算好,从昨夜开始就断水断粮。陈华说是因为姜昭就关了门,给厨子伙计们放了假,这番说辞立不住脚,李涉也懒得计较。
一夜滴水未沾的抱书舔着干燥的嘴唇:“殿下要不咱们还是下去吧?”
李涉未答,抬手挑开一道窗户缝,望向楼下。大厅有些安静,只有正中央的座位上坐着人。
是姜昭。
“殿下?”抱书以为李涉未听清又说:“您身子金贵,可别饿出个好歹来。陈掌柜也是,一定是因为姜昭!”
李涉又坐在塌上,见着抱书焦躁,宽慰着:“别着急,姜昭最多等到午时便会离开。”
“别了吧,这姜昭摆明了就是要等您出来。”
“你听说京中的连环案吗?”
这可是全华京都热议的事,抱书自然也有耳闻:“知道知道,好多人说是鬼怪所为。”
他说到这不由后背发凉:“要不咱还是回吧,现在京中人人自危,不知道下一个是谁。殿下还是在府上比较安全,至少还有魏护卫。”
“本王可不信有鬼。”
“那为何两个案子心脏都会丢失?谁正常人会要这玩意?”
李涉冷笑:“都杀人了,还算正常人?”
这话抱书无从反驳,但这却叫他注意到另一个问题:“殿下您不是觉着晦气,不想管大理寺的事吗?”
“鬼怪更晦气。”
“这也是。”抱书叹了口气,透过窗户缝。又瞧着楼下情况,只见姜昭依旧坐在楼底下,手里似乎在翻着什么卷宗,他回头问:“那为何姜昭午时就会离开?”
“上月二十五日,城西潘家着火,潘家娘子葬身火海,心脏丢失。这月初七安乐坊新娘尸体出现在汴河之上,心脏丢失。卷宗上的仵作记载新娘死于两日前夜中亥时,正好初五。”
“殿下您的意思是凶手以十日为期?”抱书恍然:“今日十四,那…”
“所以,姜昭不可能在这等本王的。若不是舅舅安排,他也不会浪费时间在这。”
抱书了然,又问:“殿下,您说这姜昭有本事破案吗,可别到时候一无所获,咱们也被牵连了。”
李涉未答,他是老师的儿子,不会差的。
他叹了口气:“再怎么说也比我要聪明的多。”
“殿下,您怎可妄自菲薄?在抱书心里您是有才华的,若您能科举…”抱书见着李涉脸色,还是顿住将心中的话吞进肚子里。
李涉轻笑,瞧着抱书:“你觉着你家殿下最好,那就帮我…”
抱书有些没反应过来,等着下文。只见李涉信步上前抬手推开了窗。
他用口形示意后文,抱书看出来意思。
骂姜昭。
……
抱书欲哭无泪,他虽对姜昭不满也不可当着人面骂呀,至少姜昭大小也是个官员。
可他现在站在窗前,而楼下姜昭早已注意到这的情况。他回头,却见李涉早早的躲在了一旁死角处。
男人双手环胸,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眼下的抱书如同被架在火上烤一般,最后他咬牙:“大胆姜昭,你竟敢拦着我家殿下!若我家殿下,有什么差池,你的脑袋够砍了吗?”
姜昭歪头似乎没想明白,李涉在这屋里待了一夜,最后叫个小厮来骂她。
她思罢,拱手:“王爷千金之躯,卑职怎敢冒犯。只是这是镇南侯的意思,望王爷不要为难卑职。”
抱书见着姜昭语气柔和,话语间都是恳切之意,他垂眸用两人才能听到的声音,问李涉:“殿下,我这…”
李涉挑眉,姜昭这话最多也就骗骗外人。他舅舅那性子,多半不会做出这般指示,其中手笔定有姜昭的份。
见着李涉抬了抬手,是继续的意思。抱书只好道:“姜寺丞你口中全是为难之意,若真为难不愿,又怎会在这堵我们一夜,可见你行事可真心口不一,小人行径。”
“殿下若想要卑职道歉,可以。但此番命案系华京百姓,凶手一日不抓住,那便是危险又多少一分。殿下食俸禄,也应当担其责。”
姜昭这话说的掷地有声,随后她又添了一句:“殿下也不愿瞧见这般情况吧。”
抱书看向李涉,李涉无奈:“怎么说一句就得看本王眼色?”
楼下姜昭皱眉:“岐王殿下如何?”
“行啊。”李涉终于站在了栏杆前,他低眉撇着姜昭,轻笑:“待案件侦破之日,我等姜寺丞的道歉。”
两人下楼,李涉叹了口气:“抱书平时不见你看书,这骂人还文绉绉起来了?”
抱书:“我这也没骂过呀。”
“回去多练练。”
抱书有些抗议,他这辈子头一遭听说练骂人的:“殿下哪有练这个的。”
李涉明显不听这么多解释:“我说有就有。”
“那殿下才怎么不骂还叫我来?况且,您不是说这姜昭最多守到午时吗?”
李涉敲了一下抱书的脑袋:“本王骂姜昭,这传出去还像话吗?并且本王气不过不行啊?”
抱书提醒:“王爷,本来您名声也不太好。”
“就你多嘴。”
大厅,姜昭见着李涉做了个请的姿势:“请吧,殿下。”
“本王一夜滴水未沾,至少也得让吃个饭吧?”
“卑职给殿下安排的马车内已备下吃食。”
姜昭这招可准备的有备无患,李涉最后还是没找其他的借口,只是点头:“行。”
李涉瞧着外面的马车,示意姜昭扶他上车,姜昭一时间没懂。他只好轻声道:“扶本王。”
“哦。”
姜昭抬手,李涉伸手扶住了她的手腕。他身的高挑手掌修长有力,在握住她手腕之时皱了皱眉。
太瘦了。
姜昭生的秀气,眉眼精致,承了他母亲陶淑的相貌,蜀地女子貌美,有才为容。陶淑当年也被称为西南第一姝。
瞧他着骨架纤细,也不知道怎么支起这么大的官袍。
“六年未见,你怎么不长个?”
“……”
姜昭时此也很是无奈,她自葵水过后个子就没在长过,虽比一般女子高上不少,但和男子比还差上一节。
李涉见着人未答,偏了偏头:“生气了?”
“卑职哪敢。”
李涉点头:“我还以为瑞贤书院不给你饭吃。”
姜昭:“殿下说笑了。”
李涉坐进车厢,他见姜昭不在有动静,挑开车帘:“姜寺丞不进来?”
侧身站在马车边的姜昭,躬了躬身子:“与王爷同乘,不合规矩。”
李涉坐在车厢内,望向他:“规矩?掌车抱书就够了,胡锦楼离城西可有些距,不要在路上耽搁时间。”
姜昭疑惑:“王爷怎么知道要去城西。”
“查案缉凶,总要去现场看看。”
姜昭没在推辞,这马车是秦致安排在这的。因当是李涉常用的,车厢是红木所制,里面毛毯铺地,梨花小几,连茶具用的也是上好的。
和他的风评一模一样,骄奢无用。
姜昭上了马车,只是坐在毛垫上,手摸着毛垫。总觉得十月份的天用这个还是早了些,怪热的。
李涉瞧着小几上放着几盒玉振轩的糕点,他挑眉:“这你准备的?”
姜昭如实回答:“是侯爷,卑职买不起玉振轩的糕点。”
玉振轩以做糕点出名,京中不少达官显贵,很是喜欢,但也同样价格昂贵,她如今这点俸禄怕是半盒也买不起。
马车缓缓向城西而去,摇摇晃晃。李涉只吃了其中一盒,看向姜昭:“赏你了。”
“卑职多谢王爷。”
“离开华京之时,带些回蜀地吧,熹微喜欢。”
提到这姜昭一顿,还是颔首:“卑职遵命。”
李涉见姜昭这番模样一时气不打一处来,他看向姜昭,问:“你就没什么话跟我说吗?”
“卑职没有。”
“本王有。”李涉问“为何熹微会死?你不是说过就算拼上性命也会护着熹微,她当真死于风寒。”
姜昭知晓入京李涉定会问这个问题,她答。
“当年被贬离京,正值冬日,天寒地冻。自古蜀地难出难入,路途千里。熹微不慎染上风寒,病故。”
她又做了一辑:“王爷人以故去,得向前看。”
“姜昭你嘴里可有一句实话?”这个回答李涉不信,他扬袖:“还是因你有愧。”
“故人已逝,切莫伤怀。”
“本王为何不伤,熹微是我之妻。”
“李自慎!”
姜昭听到李涉最后一句,耳尖一红不由拍桌:“家妹…于王爷虽有婚约,但未行礼,做不得数。况且逝世多年,你这是对亡妹不敬!”
“有何不敬,若熹微听见也会开心的。”
“怎么可能!”姜昭不想在和这人理论,而李涉却见着姜昭气的发红来劲了。
“之前就不喜本王和熹微订亲,如今还这样,你又怎知熹微不心悦于我?”
姜熹微于李涉定亲之时,姜昭就颇有微词,甚至在书斋中大大出手。
“荒谬!”
两人正争执着,突然马车颠簸,姜昭尚未坐稳,因惯性向前倾。身侧的李涉,下意识一把拽住姜昭,不叫他跌出车厢。
他向马车外问。
“抱书,怎么回事?”
姜昭趁着李涉说话的功夫,挣开了李涉的手,整理衣襟。
却见李涉脸色微变,俊眉微皱,好像被撞疼了。
外面抱书回道。
“王爷,死…死人了。”
陈华掌柜愁了一晚,这姜昭没有接触过不知什么脾性,背后又靠着镇南侯秦致。而秦致疼爱这个侄子李涉,可比的过自家公子,甚至把自家亲公子送上大理寺协助李涉。
而眼下,秦致任由这姜昭在这围着。陈华一时心中有了偏向,若李涉离开自然姜昭也不会在胡锦楼了。
这一夜李涉过的可不算好,从昨夜开始就断水断粮。陈华说是因为姜昭就关了门,给厨子伙计们放了假,这番说辞立不住脚,李涉也懒得计较。
一夜滴水未沾的抱书舔着干燥的嘴唇:“殿下要不咱们还是下去吧?”
李涉未答,抬手挑开一道窗户缝,望向楼下。大厅有些安静,只有正中央的座位上坐着人。
是姜昭。
“殿下?”抱书以为李涉未听清又说:“您身子金贵,可别饿出个好歹来。陈掌柜也是,一定是因为姜昭!”
李涉又坐在塌上,见着抱书焦躁,宽慰着:“别着急,姜昭最多等到午时便会离开。”
“别了吧,这姜昭摆明了就是要等您出来。”
“你听说京中的连环案吗?”
这可是全华京都热议的事,抱书自然也有耳闻:“知道知道,好多人说是鬼怪所为。”
他说到这不由后背发凉:“要不咱还是回吧,现在京中人人自危,不知道下一个是谁。殿下还是在府上比较安全,至少还有魏护卫。”
“本王可不信有鬼。”
“那为何两个案子心脏都会丢失?谁正常人会要这玩意?”
李涉冷笑:“都杀人了,还算正常人?”
这话抱书无从反驳,但这却叫他注意到另一个问题:“殿下您不是觉着晦气,不想管大理寺的事吗?”
“鬼怪更晦气。”
“这也是。”抱书叹了口气,透过窗户缝。又瞧着楼下情况,只见姜昭依旧坐在楼底下,手里似乎在翻着什么卷宗,他回头问:“那为何姜昭午时就会离开?”
“上月二十五日,城西潘家着火,潘家娘子葬身火海,心脏丢失。这月初七安乐坊新娘尸体出现在汴河之上,心脏丢失。卷宗上的仵作记载新娘死于两日前夜中亥时,正好初五。”
“殿下您的意思是凶手以十日为期?”抱书恍然:“今日十四,那…”
“所以,姜昭不可能在这等本王的。若不是舅舅安排,他也不会浪费时间在这。”
抱书了然,又问:“殿下,您说这姜昭有本事破案吗,可别到时候一无所获,咱们也被牵连了。”
李涉未答,他是老师的儿子,不会差的。
他叹了口气:“再怎么说也比我要聪明的多。”
“殿下,您怎可妄自菲薄?在抱书心里您是有才华的,若您能科举…”抱书见着李涉脸色,还是顿住将心中的话吞进肚子里。
李涉轻笑,瞧着抱书:“你觉着你家殿下最好,那就帮我…”
抱书有些没反应过来,等着下文。只见李涉信步上前抬手推开了窗。
他用口形示意后文,抱书看出来意思。
骂姜昭。
……
抱书欲哭无泪,他虽对姜昭不满也不可当着人面骂呀,至少姜昭大小也是个官员。
可他现在站在窗前,而楼下姜昭早已注意到这的情况。他回头,却见李涉早早的躲在了一旁死角处。
男人双手环胸,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眼下的抱书如同被架在火上烤一般,最后他咬牙:“大胆姜昭,你竟敢拦着我家殿下!若我家殿下,有什么差池,你的脑袋够砍了吗?”
姜昭歪头似乎没想明白,李涉在这屋里待了一夜,最后叫个小厮来骂她。
她思罢,拱手:“王爷千金之躯,卑职怎敢冒犯。只是这是镇南侯的意思,望王爷不要为难卑职。”
抱书见着姜昭语气柔和,话语间都是恳切之意,他垂眸用两人才能听到的声音,问李涉:“殿下,我这…”
李涉挑眉,姜昭这话最多也就骗骗外人。他舅舅那性子,多半不会做出这般指示,其中手笔定有姜昭的份。
见着李涉抬了抬手,是继续的意思。抱书只好道:“姜寺丞你口中全是为难之意,若真为难不愿,又怎会在这堵我们一夜,可见你行事可真心口不一,小人行径。”
“殿下若想要卑职道歉,可以。但此番命案系华京百姓,凶手一日不抓住,那便是危险又多少一分。殿下食俸禄,也应当担其责。”
姜昭这话说的掷地有声,随后她又添了一句:“殿下也不愿瞧见这般情况吧。”
抱书看向李涉,李涉无奈:“怎么说一句就得看本王眼色?”
楼下姜昭皱眉:“岐王殿下如何?”
“行啊。”李涉终于站在了栏杆前,他低眉撇着姜昭,轻笑:“待案件侦破之日,我等姜寺丞的道歉。”
两人下楼,李涉叹了口气:“抱书平时不见你看书,这骂人还文绉绉起来了?”
抱书:“我这也没骂过呀。”
“回去多练练。”
抱书有些抗议,他这辈子头一遭听说练骂人的:“殿下哪有练这个的。”
李涉明显不听这么多解释:“我说有就有。”
“那殿下才怎么不骂还叫我来?况且,您不是说这姜昭最多守到午时吗?”
李涉敲了一下抱书的脑袋:“本王骂姜昭,这传出去还像话吗?并且本王气不过不行啊?”
抱书提醒:“王爷,本来您名声也不太好。”
“就你多嘴。”
大厅,姜昭见着李涉做了个请的姿势:“请吧,殿下。”
“本王一夜滴水未沾,至少也得让吃个饭吧?”
“卑职给殿下安排的马车内已备下吃食。”
姜昭这招可准备的有备无患,李涉最后还是没找其他的借口,只是点头:“行。”
李涉瞧着外面的马车,示意姜昭扶他上车,姜昭一时间没懂。他只好轻声道:“扶本王。”
“哦。”
姜昭抬手,李涉伸手扶住了她的手腕。他身的高挑手掌修长有力,在握住她手腕之时皱了皱眉。
太瘦了。
姜昭生的秀气,眉眼精致,承了他母亲陶淑的相貌,蜀地女子貌美,有才为容。陶淑当年也被称为西南第一姝。
瞧他着骨架纤细,也不知道怎么支起这么大的官袍。
“六年未见,你怎么不长个?”
“……”
姜昭时此也很是无奈,她自葵水过后个子就没在长过,虽比一般女子高上不少,但和男子比还差上一节。
李涉见着人未答,偏了偏头:“生气了?”
“卑职哪敢。”
李涉点头:“我还以为瑞贤书院不给你饭吃。”
姜昭:“殿下说笑了。”
李涉坐进车厢,他见姜昭不在有动静,挑开车帘:“姜寺丞不进来?”
侧身站在马车边的姜昭,躬了躬身子:“与王爷同乘,不合规矩。”
李涉坐在车厢内,望向他:“规矩?掌车抱书就够了,胡锦楼离城西可有些距,不要在路上耽搁时间。”
姜昭疑惑:“王爷怎么知道要去城西。”
“查案缉凶,总要去现场看看。”
姜昭没在推辞,这马车是秦致安排在这的。因当是李涉常用的,车厢是红木所制,里面毛毯铺地,梨花小几,连茶具用的也是上好的。
和他的风评一模一样,骄奢无用。
姜昭上了马车,只是坐在毛垫上,手摸着毛垫。总觉得十月份的天用这个还是早了些,怪热的。
李涉瞧着小几上放着几盒玉振轩的糕点,他挑眉:“这你准备的?”
姜昭如实回答:“是侯爷,卑职买不起玉振轩的糕点。”
玉振轩以做糕点出名,京中不少达官显贵,很是喜欢,但也同样价格昂贵,她如今这点俸禄怕是半盒也买不起。
马车缓缓向城西而去,摇摇晃晃。李涉只吃了其中一盒,看向姜昭:“赏你了。”
“卑职多谢王爷。”
“离开华京之时,带些回蜀地吧,熹微喜欢。”
提到这姜昭一顿,还是颔首:“卑职遵命。”
李涉见姜昭这番模样一时气不打一处来,他看向姜昭,问:“你就没什么话跟我说吗?”
“卑职没有。”
“本王有。”李涉问“为何熹微会死?你不是说过就算拼上性命也会护着熹微,她当真死于风寒。”
姜昭知晓入京李涉定会问这个问题,她答。
“当年被贬离京,正值冬日,天寒地冻。自古蜀地难出难入,路途千里。熹微不慎染上风寒,病故。”
她又做了一辑:“王爷人以故去,得向前看。”
“姜昭你嘴里可有一句实话?”这个回答李涉不信,他扬袖:“还是因你有愧。”
“故人已逝,切莫伤怀。”
“本王为何不伤,熹微是我之妻。”
“李自慎!”
姜昭听到李涉最后一句,耳尖一红不由拍桌:“家妹…于王爷虽有婚约,但未行礼,做不得数。况且逝世多年,你这是对亡妹不敬!”
“有何不敬,若熹微听见也会开心的。”
“怎么可能!”姜昭不想在和这人理论,而李涉却见着姜昭气的发红来劲了。
“之前就不喜本王和熹微订亲,如今还这样,你又怎知熹微不心悦于我?”
姜熹微于李涉定亲之时,姜昭就颇有微词,甚至在书斋中大大出手。
“荒谬!”
两人正争执着,突然马车颠簸,姜昭尚未坐稳,因惯性向前倾。身侧的李涉,下意识一把拽住姜昭,不叫他跌出车厢。
他向马车外问。
“抱书,怎么回事?”
姜昭趁着李涉说话的功夫,挣开了李涉的手,整理衣襟。
却见李涉脸色微变,俊眉微皱,好像被撞疼了。
外面抱书回道。
“王爷,死…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