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还没有结束
纳吉话音刚落,正在悠闲假寐的太后掀开眼皮,“可是皇后找上门来了?想哀家放她一马?”
她得意的拿起茶水饮一口,“想来这几天皇上应该考虑清楚了吧?是不是已经决定让太子东征了?”
“不是!”纳吉一接到消息便一路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太后娘娘,皇上以命军需处,开始准备永靖王开拔之资了,并且……”
纳吉咽了口唾沫,艰难吐出,接下来的话。
“并且朝堂内外,包括民间,还传着消息,说太后要将亲孙送上东征的战场!”
“什么?!”太后震惊的站起身,不小心打翻茶碗,连茶水洒到裙摆处,也恍若不知。
“你刚才说什么?弘祥要东征?皇上他怎么说的?”
“皇上什么都没说,这显然是默认了永靖王东征的说法呀!”
太后怔怔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这怎么可能?皇上怎么能让给她这么大的利益?
难道说她错估了太子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在他眼里,什么东征,什么利益,什么兵权,都比不上他的亲生儿子?
“哀家不信,走,咱们亲自去问皇上!”
太后激动的扶着纳吉的手,快步走出寝殿。
在她来到皇帝居所,却发现皇后竟然也在。
二人还时不时的对视一眼有说有笑。
瞧那皇后的状态和气色分明,是以去除一大心病。
看来皇上是真的打算要让自己的弘祥出征。
太后冷哼一声,迈步而入。
“皇后瞧着气色不错,想来,可是大好了?”
公孙彬蔚起身行礼,“皇额娘安。”
周宗湛起身上前扶着太后落座,“这么晚了,皇额娘怎么还亲自过来了?有什么事教下人通传一声便好。”
“哀家若是不来,怕是弘祥就要被你们送上战场了。”太后一拍桌子怒斥。
“你身为弘祥兄长,怎的就那么狠心,非要让他出征了不成?”
周宗湛讶异,“这不是皇额娘自己说的吗?朕只是顺着皇额娘的心意而已。”
皇上的话,直接将太后接下来要说的读了个严严实实。
皇后在暗中仔细端详着太后,心中不由得十分佩服魏澜曦。
她竟能提前算到穆婉怡,会给太后出此办法。
太后一旦听信了她,自己便有机可乘,顺势而为。
等永靖王出征的势造足了,他不去也得去。
太后气得胸膛不断起伏,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若当初她不听穆婉怡的话,搞什么以退为进,现在也不会被逼到绝境。
但他又不能直接问皇上。
你不要势力了?
你难道真不怕,这大梁的兵权,大半都集中在哀家手中,颠覆你的江山吗?
此时周宗湛也出声道:“皇额娘息怒,南桑陇西使者已经来了数日,若是迟迟不给答复,恐怕会影响两国关系。”
太后瞪了他一眼,“即便要出征,也不该选弘祥!哀家已有一个儿子、一个孙子战死,现在仅剩这一个孙子了!”
公孙彬蔚故作无奈地叹了口气,“皇额娘,并非臣妾不想维护永靖王,只是您这话已经说出来,前朝也都传遍了。
现在出尔反尔,已是不妥。还望皇额娘以大局为重。”
太后被气的差点要晕过去。
没想到自己在前朝造的势,又以另一种方式成了她留下弘祥的阻力。
思及此,太后破罐子破摔,干脆起身一拍桌子,“你们若敢让弘祥出征,那就从哀家的尸体上踏过去吧。”
说完,便一拂袖大步往外走。
回到行宫的太后,想不通怎么就落到这个地步?
周宗湛此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既是他认定的事,旁人无法改变。
再加上皇后说的对,现在所有人都认为她要弘祥出征,形势所逼,弘祥必须要出征了。
纳吉哽咽道:“当初若没听昭贵妃的就好了。”
不管怎么说,太后是皇上的额娘,她若咬死不让永靖王出征,即使是皇上又能如何?
最后不还是皇后妥协吗?
而现在呢?所有人都知道太后高德大义,为了大梁将自己仅剩的孙子送出去打仗。
“昭贵妃、穆婉怡……”太后恨得咬牙切齿,一拍椅子扶手,“去,把她给哀家找过来。”
她现在憋了一肚子火,急需一个对象发泄。
而出谋划策的穆婉怡,太后绝对不会让她好过。
穆婉怡被传来时,尚且搞不清楚状况,还在神游天外,只见她木木的想要行礼,却被纳吉一把压下。
“跪下!”
穆婉怡一个踉跄,结结实实的跪在地上,却只是迷茫仰头,无辜的眨眨眼,
“太后娘娘,臣妾犯了什么错?”
“犯了什么错?”太后恨声道:
“你给哀家出的什么馊主意?说什么以退为进,结果公孙彬蔚顺势而为,她就在这等着哀家呢!
哀家这一步退的,不仅让她得寸进尺,竟连后路都被她堵死了!
你该当何罪!”
“不可能!”穆婉怡下意识反驳。
“臣妾曾听到过李大人劝诫皇上,要让太子出征。
皇上那时已经意动,后来臣妾也隐隐刺探过,皇上确实更加属意太子。
况且皇上亲口说过,现在只要说通皇后便万事大吉了。”
她一直自诩与后宫这些平庸的嫔妃不同,才情学识稳在她们之上。
便偶尔试探着触碰朝纲之事,这次是因为她已经预见了结果,太子已改不了出征的命运,于是就想着不如借此,卖太后一个人情。
如此一推波助澜,便可坐收渔翁之利,到时自己的身后便有了太后的支持。
可她万万没想到,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居然在这里出现了大翻转。
太后这下听明白了,合着这是穆婉怡,再用已经出结果的事,来向自己讨人情。
“也就是说,如果当初没有你所谓的以退为进,让哀家造势,那么出征的也一定会是太子,对吗?”
穆婉怡讷讷不语。
太后起身,缓缓走到她面前,用一只手托起穆婉怡的下巴。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你自作聪明,哀家的弘祥就不用东征了!”
说完,太后狠狠的甩了穆婉怡一个大耳光。
接着太后接过纳吉递过来的手帕,擦擦手扔到一边,
“枉我还以为你冰雪聪明,没想到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蠢货。”
被一巴掌扇到匍匐在地的穆婉怡,怔怔的捂着脸颊。
憋了半天,憋出一句,“太后,臣妾百口莫辩”。
她还觉得挺委屈,“公允自在人心。臣妾与皇上自小相识,又怎么会猜不到皇上的心呢?这其中肯定有误会。”
“误会,什么误会?”
听到太后这样问,穆婉怡却一句话也吐不出来,只会翻来覆去的重复,我没有,我没做,我是好意。
太后柔柔发胀的太阳穴,起身扔下一句,“你放心,哀家先不罚你,你去想办法,若此事能逆转还则罢了,若不能逆转,后果你知道……”
说完,太后便扔下颤抖的穆婉怡,扶着纳吉大踏步离开了。
另一边,皇后行宫内,一片欢声笑语。
景思趴在公孙皇后的膝上,满脸幸福的问,“皇额娘,哥哥真的不用东征了吗?”
作为公主,她并非不知道作为凤子龙孙身上的责任,但实在是担心母后。
母后刚刚失去一个儿子,若哥哥也离开了母后,战死沙场,母后怕是命不久矣。
现在听说弘祥备战,她着实松了一口气。
公孙彬蔚温柔的抚摸她的脑袋,“我只有你们这一双儿女了,自然是拼死护你们,就算被太后怨恨,我也不怕。”
这一次,她虽然险胜,可以清楚如此,便是将太后彻底得罪,平太后的能力和手段,未来定会寻机会找自己算账。
可一想起儿子能平安,她又觉得自己什么也不怕了。
只是——
公孙皇后看向一旁皱眉不语的魏澜曦,不知怎的,一种不详的预感涌上心头。
“澜曦,怎么了?事情尘埃落定了,你怎么还愁眉不展?”
现在她是越发后怕,若当初没有听取魏澜曦的主意,那如今会是什么局面?
“不。”魏澜曦看着依偎在一起的母女,二人严肃道:
“咱们高兴的太早了,一切还没有结束。”
这段时间,自魏澜曦发现黑雾的秘密后。
便时不时的前往皇后与皇上身边,借着端茶倒水为由,靠近他们,想要净化他们身上的黑雾。
可她却发现这二人好像被黑雾侵蚀的很深,皇后还好,经过这几天的努力,黑雾已经被她净化五分之一有余。
可皇上却纹丝不动,想来是皇上被木婉仪改变太多,与真正历史上那个皇帝截然相反,才会如此难以净化。
这边听到她还会有变故的皇后,紧张的追问,“怎么会有变故呢?皇上已经说让我宽心了,这就说明他并不愿受太后的威胁。”
魏澜曦想到皇上周身那纹丝不动的黑雾,不由叹了口气,低声道:
“当然有,变故就在昭贵妃身上。”
“就她?”景思不屑撇嘴,“一个妾室而已,还能左右的了,皇阿玛的决策。”
但公孙皇后却已经察觉到了什么,语气低沉说道:
“这昭贵妃是有点邪门,每次无论他做错什么,亦或者对皇上不敬,皇上前脚还大发雷霆,可后脚在面对她的时候,往往会对她妥协。
说她能左右皇上的决策,毫不夸张。
所以你是说她会去劝陛下?”
她得意的拿起茶水饮一口,“想来这几天皇上应该考虑清楚了吧?是不是已经决定让太子东征了?”
“不是!”纳吉一接到消息便一路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太后娘娘,皇上以命军需处,开始准备永靖王开拔之资了,并且……”
纳吉咽了口唾沫,艰难吐出,接下来的话。
“并且朝堂内外,包括民间,还传着消息,说太后要将亲孙送上东征的战场!”
“什么?!”太后震惊的站起身,不小心打翻茶碗,连茶水洒到裙摆处,也恍若不知。
“你刚才说什么?弘祥要东征?皇上他怎么说的?”
“皇上什么都没说,这显然是默认了永靖王东征的说法呀!”
太后怔怔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这怎么可能?皇上怎么能让给她这么大的利益?
难道说她错估了太子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在他眼里,什么东征,什么利益,什么兵权,都比不上他的亲生儿子?
“哀家不信,走,咱们亲自去问皇上!”
太后激动的扶着纳吉的手,快步走出寝殿。
在她来到皇帝居所,却发现皇后竟然也在。
二人还时不时的对视一眼有说有笑。
瞧那皇后的状态和气色分明,是以去除一大心病。
看来皇上是真的打算要让自己的弘祥出征。
太后冷哼一声,迈步而入。
“皇后瞧着气色不错,想来,可是大好了?”
公孙彬蔚起身行礼,“皇额娘安。”
周宗湛起身上前扶着太后落座,“这么晚了,皇额娘怎么还亲自过来了?有什么事教下人通传一声便好。”
“哀家若是不来,怕是弘祥就要被你们送上战场了。”太后一拍桌子怒斥。
“你身为弘祥兄长,怎的就那么狠心,非要让他出征了不成?”
周宗湛讶异,“这不是皇额娘自己说的吗?朕只是顺着皇额娘的心意而已。”
皇上的话,直接将太后接下来要说的读了个严严实实。
皇后在暗中仔细端详着太后,心中不由得十分佩服魏澜曦。
她竟能提前算到穆婉怡,会给太后出此办法。
太后一旦听信了她,自己便有机可乘,顺势而为。
等永靖王出征的势造足了,他不去也得去。
太后气得胸膛不断起伏,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若当初她不听穆婉怡的话,搞什么以退为进,现在也不会被逼到绝境。
但他又不能直接问皇上。
你不要势力了?
你难道真不怕,这大梁的兵权,大半都集中在哀家手中,颠覆你的江山吗?
此时周宗湛也出声道:“皇额娘息怒,南桑陇西使者已经来了数日,若是迟迟不给答复,恐怕会影响两国关系。”
太后瞪了他一眼,“即便要出征,也不该选弘祥!哀家已有一个儿子、一个孙子战死,现在仅剩这一个孙子了!”
公孙彬蔚故作无奈地叹了口气,“皇额娘,并非臣妾不想维护永靖王,只是您这话已经说出来,前朝也都传遍了。
现在出尔反尔,已是不妥。还望皇额娘以大局为重。”
太后被气的差点要晕过去。
没想到自己在前朝造的势,又以另一种方式成了她留下弘祥的阻力。
思及此,太后破罐子破摔,干脆起身一拍桌子,“你们若敢让弘祥出征,那就从哀家的尸体上踏过去吧。”
说完,便一拂袖大步往外走。
回到行宫的太后,想不通怎么就落到这个地步?
周宗湛此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既是他认定的事,旁人无法改变。
再加上皇后说的对,现在所有人都认为她要弘祥出征,形势所逼,弘祥必须要出征了。
纳吉哽咽道:“当初若没听昭贵妃的就好了。”
不管怎么说,太后是皇上的额娘,她若咬死不让永靖王出征,即使是皇上又能如何?
最后不还是皇后妥协吗?
而现在呢?所有人都知道太后高德大义,为了大梁将自己仅剩的孙子送出去打仗。
“昭贵妃、穆婉怡……”太后恨得咬牙切齿,一拍椅子扶手,“去,把她给哀家找过来。”
她现在憋了一肚子火,急需一个对象发泄。
而出谋划策的穆婉怡,太后绝对不会让她好过。
穆婉怡被传来时,尚且搞不清楚状况,还在神游天外,只见她木木的想要行礼,却被纳吉一把压下。
“跪下!”
穆婉怡一个踉跄,结结实实的跪在地上,却只是迷茫仰头,无辜的眨眨眼,
“太后娘娘,臣妾犯了什么错?”
“犯了什么错?”太后恨声道:
“你给哀家出的什么馊主意?说什么以退为进,结果公孙彬蔚顺势而为,她就在这等着哀家呢!
哀家这一步退的,不仅让她得寸进尺,竟连后路都被她堵死了!
你该当何罪!”
“不可能!”穆婉怡下意识反驳。
“臣妾曾听到过李大人劝诫皇上,要让太子出征。
皇上那时已经意动,后来臣妾也隐隐刺探过,皇上确实更加属意太子。
况且皇上亲口说过,现在只要说通皇后便万事大吉了。”
她一直自诩与后宫这些平庸的嫔妃不同,才情学识稳在她们之上。
便偶尔试探着触碰朝纲之事,这次是因为她已经预见了结果,太子已改不了出征的命运,于是就想着不如借此,卖太后一个人情。
如此一推波助澜,便可坐收渔翁之利,到时自己的身后便有了太后的支持。
可她万万没想到,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居然在这里出现了大翻转。
太后这下听明白了,合着这是穆婉怡,再用已经出结果的事,来向自己讨人情。
“也就是说,如果当初没有你所谓的以退为进,让哀家造势,那么出征的也一定会是太子,对吗?”
穆婉怡讷讷不语。
太后起身,缓缓走到她面前,用一只手托起穆婉怡的下巴。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你自作聪明,哀家的弘祥就不用东征了!”
说完,太后狠狠的甩了穆婉怡一个大耳光。
接着太后接过纳吉递过来的手帕,擦擦手扔到一边,
“枉我还以为你冰雪聪明,没想到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蠢货。”
被一巴掌扇到匍匐在地的穆婉怡,怔怔的捂着脸颊。
憋了半天,憋出一句,“太后,臣妾百口莫辩”。
她还觉得挺委屈,“公允自在人心。臣妾与皇上自小相识,又怎么会猜不到皇上的心呢?这其中肯定有误会。”
“误会,什么误会?”
听到太后这样问,穆婉怡却一句话也吐不出来,只会翻来覆去的重复,我没有,我没做,我是好意。
太后柔柔发胀的太阳穴,起身扔下一句,“你放心,哀家先不罚你,你去想办法,若此事能逆转还则罢了,若不能逆转,后果你知道……”
说完,太后便扔下颤抖的穆婉怡,扶着纳吉大踏步离开了。
另一边,皇后行宫内,一片欢声笑语。
景思趴在公孙皇后的膝上,满脸幸福的问,“皇额娘,哥哥真的不用东征了吗?”
作为公主,她并非不知道作为凤子龙孙身上的责任,但实在是担心母后。
母后刚刚失去一个儿子,若哥哥也离开了母后,战死沙场,母后怕是命不久矣。
现在听说弘祥备战,她着实松了一口气。
公孙彬蔚温柔的抚摸她的脑袋,“我只有你们这一双儿女了,自然是拼死护你们,就算被太后怨恨,我也不怕。”
这一次,她虽然险胜,可以清楚如此,便是将太后彻底得罪,平太后的能力和手段,未来定会寻机会找自己算账。
可一想起儿子能平安,她又觉得自己什么也不怕了。
只是——
公孙皇后看向一旁皱眉不语的魏澜曦,不知怎的,一种不详的预感涌上心头。
“澜曦,怎么了?事情尘埃落定了,你怎么还愁眉不展?”
现在她是越发后怕,若当初没有听取魏澜曦的主意,那如今会是什么局面?
“不。”魏澜曦看着依偎在一起的母女,二人严肃道:
“咱们高兴的太早了,一切还没有结束。”
这段时间,自魏澜曦发现黑雾的秘密后。
便时不时的前往皇后与皇上身边,借着端茶倒水为由,靠近他们,想要净化他们身上的黑雾。
可她却发现这二人好像被黑雾侵蚀的很深,皇后还好,经过这几天的努力,黑雾已经被她净化五分之一有余。
可皇上却纹丝不动,想来是皇上被木婉仪改变太多,与真正历史上那个皇帝截然相反,才会如此难以净化。
这边听到她还会有变故的皇后,紧张的追问,“怎么会有变故呢?皇上已经说让我宽心了,这就说明他并不愿受太后的威胁。”
魏澜曦想到皇上周身那纹丝不动的黑雾,不由叹了口气,低声道:
“当然有,变故就在昭贵妃身上。”
“就她?”景思不屑撇嘴,“一个妾室而已,还能左右的了,皇阿玛的决策。”
但公孙皇后却已经察觉到了什么,语气低沉说道:
“这昭贵妃是有点邪门,每次无论他做错什么,亦或者对皇上不敬,皇上前脚还大发雷霆,可后脚在面对她的时候,往往会对她妥协。
说她能左右皇上的决策,毫不夸张。
所以你是说她会去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