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奇怪,如果没有这一次意外的探索,卢文秋恐怕永远也不会接触那个地下世界。但是,只要一度踏进其中,认识了内里的一切,便成为脑海中一个固定的目的地,一个暴风中的避难所。

    “可能跟防空洞差不多吧。”他写道。

    虽然自从他错开时间,不再那么早到图书馆之后,就不再经常碰到杰森——偶尔碰到也不想坐他旁边,他一直啪啦啪啦地敲键盘——卢文秋还是有去地下酒吧的冲动。

    地下酒吧的名字叫“L’égalité(平等)”,他记住了。

    无论是在学校图书馆,还是在市里的图书馆,甚至是野原家那书店,见到的大学生,从来是仪表整洁、彬彬有礼的样子。但是在那酒吧待过几个小时之后,他看待他们的眼神改变了:总觉得他们拼命压抑着自己的本性,成为了社会价值观下的牺牲。说不准其中哪个看着不苟言笑的书呆子,在“L’égalité”里喝得烂醉,“Encore”喊得最响。

    一切一切,都有如虚假。卢文秋一时仿佛看见了千百副面具。所有人都扮演着自己应有的角色,即便会因此而失去本心,也毫不介意。

    他的计划是,把目前的重心放在那篇论文上。

    具体的题目,他已经想好了:就写近世阿伊努人受日文化的影响情况。为此,除了在图书馆完成的初步的资料收集,他必须往实地跑一趟。

    估计还得住上两三个月吧。就在北海道。尽量找到原住民的乡镇,搜集更多一手的材料。但他现在还远远没存够钱。到了那边,得做好找不到工作的准备,况且一边打工一边展开实地考察,也不现实。

    咖啡店的工钱就这么多。对于个人生活足矣,但倘若说到两三个月的开支,基本存不下来。他在考虑换个地方工作。但薪酬是无论哪里都差不多,只有工作种类的差别。

    在便利店见到郑昕雯一事,卢文秋自觉有必要告诉张卓文,便对他说了。

    “唉,你怎么还和我提那个名字。”他叹了口气。

    “我就是跟你说一声,没别的。”

    “行吧。我当没听过就是了。”

    “说实话——你后悔吗?”

    “后悔?有什么后悔的呢,结奈挺好的。”

    “这是两码事——算了,既然你这么想,我也不说了。”

    “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你是不是想说,郑昕宁人这么好,当初即使于心有愧,也可以瞒天过海——”

    “我不打算那么问你,”卢文秋笑了笑,“你自己说的,过不了心理关,我能理解。我只是觉得有点可惜。”

    “可惜吗?”

    “嗯。”

    “也许是吧。”张卓文喃喃道。

    这段时间,香音向他发了几次短信,都被他冷冷地敷衍过去了。

    他也不向她打电话,想念她的时候,依然翻两页黄书。尽管完全于事无补:他对她的期望不在于性,而只是单纯地想和她待在一起,然后和她接吻而已。可以说这是一种占有欲,但和□□是两回事;和她牵着手散步,要是说点老套的情话,又见到月光,一定比和她□□要幸福得多——虽然、虽然和她□□,一定会很舒服就对了,但那可称不上幸福。

    到五月初,她终于打来了电话。

    “秋君……”

    “怎么了?”

    “我们、我们是不是很久没有聊过天了?”

    “嗯,没办法呀,我最近忙得不行。”

    “我总想和秋君找个时间说说话……”

    “中岛同学还是太粘人了,让我压力好大。”

    “怎么……”

    “我们上次不是说好减少频率了吗,又另外定了三条原则,按说中岛同学应该放心下来了吧?”

    “是这样……但我——”

    “中岛同学是不是不信任我呢,明明我又不会跑掉。”

    “不是的,我、我只是不时想起在星砂的日子。”

    “我也是啊,但我们都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不是吗?闲聊或者见面,能不能晚些时候再说呢?中岛同学,可以再多一点忍耐力吗?”

    “嗯……好的,我——”

    “不要轻而易举地答应,也不要把答应过的话不当一回事,好吗?真那样的话,只会让我失望而已,明白吗?”

    “明白……我、我不会让秋君失望的……”

    “那就好,”他笑道,“我也希望这样。”

    这天晚些时候,他用邮件把他的构想和山上教授说了,却被叫到办公室大骂一通,说他不切实际,纯粹浪费大家的时间。

    “有你这么做研究的吗?这么大的课题,是你一个研究生能小半年做出来的吗?我的课,你是白上了吗?还是说你压根心不在焉,总是操心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

    ……

    虽然痛骂了一通,山上还是替卢文秋指明了研究的具体方向。

    任务忽然催逼得很紧,因为即使在京都,都有很多大可搜寻的资料。光是查找到还远远不够,还得整理、提炼,形成对研究有用的材料。

    但是卢文秋没有谈判的机会:他看着山上教授猪肝色的脸,打消了讨价还价的念头。

    也只好研究这个了。至少卢文秋自己也同意,这个方向是可以出成果的。

    但是要看很多一手材料,要买来很多书,去做大量的笔记。

    卢文秋希望找咖啡店的店长,能够稍微加点薪酬也好,至少不用让他再另外找工作了。但他还没开腔,田边店长就问:

    “话说你最近怎么了?无精打采的。”

    卢文秋只好实话实说,自己等着用钱,伤透脑筋。

    “你有什么计划吗?”

    “不是什么计划,我——我家里有点事情,需要打钱回去,在这边手头就有点拮据了。”

    结果是自己也戴上面具,变得一样虚伪了。

    田边咂吧着嘴,煞有介事地绕着大厅踱步,过了一会才缓缓应道:“唉,店里最近生意怎样,大家都有目共睹吧,实在是有点困难……”

    卢文秋便不再说话。

    店长走了一圈回来,拍拍他的肩膀,说道:

    “好好干吧,工钱总不会少你的。”

    工钱是没少,但也一分没加。他只好一边在这里干着,一边物色新工作。

    让卢文秋很烦的是,有的书目和原始档案,在立大甚至连复印件都找不着。反而全在府立的图书馆和档案馆,有的甚至要坐车去大阪找。要是为此而专门跑去,又得多花上一小笔钱。他厌恶所有要花钱的地方。日本的野蔬本来就偏贵,超市有包装好的特价蔬菜,大多都是放了一段时间,或是有些变坏的了,但他从此只买那些,自己做菜。

    5/13 日曜日阴

    市侩啊,越来越市侩了。

    我都见不得镜中的自己。以前那“为往圣继绝学”的理想主义呢?那种不顾一切前进的拼劲呢?究竟是遗失在哪里了,还能否再找回来呢?为什么近来一闭上眼睛,就显出一列列标着小数点的数字呢。赚了多少,花了多少,又赚回多少。算一万遍都没有作用啊。

    确实是想去喝酒了,可是往“L’égalité”跑又要花钱。

    关了灯之后,张卓文突然说话了。

    “你毕业之后打算怎么办?”

    “那可还远着呢吧!”

    “也就是半年多些,我总觉得容不得再犹豫了。”

    “说真的,”卢文秋叹了口气,“我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或者说我还没想这么远。但你一说快毕业了,我才发现确实是这么回事。”

    “所以呢?你在考虑什么?”

    “我想的是期末论文怎么写,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你应该确定好选题了吧?”

    “嗯。我之前想好了——也和山上说过了。”

    “我是前几天才找他说的,被他训了一通——不过算是确定下来了。”

    “那就行。你之后打算继续做研究吗?”

    “嗯,学这个,不做研究的话能干啥,回国内当历史老师吗?”

    “也不是不行。”张卓文笑道。

    “你呢?你打算怎么办?”

    “我也准备继续做研究,但不想再待在日本了。”

    “你要回去吗?”

    “我想去美国看看,我想做反殖民这一方面的,那边的研究很发达。”

    “去美国?那得花上不少钱吧?”

    “有奖学金之类的,打点零工,光是开销应该能自给自足。”

    “我记得你爸不是做小生意吗?应该可以供你在那边上学吧。”

    “得了,我都这年纪了,还啃老本嘛,”他笑了笑,“我来到这边之后,都没怎么问过家里要钱了。全是自己打工。”

    “说到打工——我大概八九月份就得出去了,手头的钱又不够,你有什么工作推荐吗?”

    “推荐?我是没有什么可推荐的。你缺钱的话,可以问一下同乡会那边。”

    “行了,郑昕宁快把我恨完了,还去找他们要钱,我总感觉怪怪的。”

    “这得怪我……”

    “不怪你。”

    “我想到一个点子。”他突然说。

    “怎么?”

    “你记得上次去悦文社,见到读《镜中》的那两个人吧?”

    “嗯,怎么了?”

    “那个工藤抚子,听说在课外班工作,你问问她那边要不要招工,上岗之类应该不会很久,又是研究生。”

    “行,那我明天去问问她。她会在悦文社吗?”

    “她天天都在,自从二宫不写之后,那一部分就是她一个人在弄。 ”

    “为什么不写了?”

    “你不知道吗?二宫和我们同级,也得忙着写毕业论文了。”

    “这样啊。”

    工藤抚子……卢文秋努力回忆着这个人。

    有时真是说曹操曹操到,第二天早上,卢文秋在图书馆坐下,恰好走来一个女生,在他对面的桌前坐下。正是先前见到的二宫。

    卢文秋端详了她一会。

    她留着干练的短发,身上有一阵淡淡的薰衣草气息。卢文秋只觉得这阵气息很是熟悉,又很是怀念。他于是天然对她有一种好感。

    “二宫同学?”他试着打了个招呼。

    “啊,你好——我记得你,你上次来过悦文社吧?”

    “对,我是张卓文的朋友。”

    “啊,部长和我介绍过了,”她笑道,“我们是不是同系的?”

    “嗯,而且还是同级。你在弄毕业论文吧?”

    “你也是?”

    “对。”

    “你研究什么的?”

    “阿伊努文化。你呢?”卢文秋看了一眼她的桌面,“日本史?”

    “差不离,我做的是近代日本的经济史。”

    “经济史啊——有意思。”卢文秋笑道。

    “是有意思,你的文化史也不赖嘛。”

    聊天到此为止,他们开始做起自己的事情。

    她也太专注了。卢文秋暗道。整个下午都在翻书,刷刷刷地写笔记,噼里啪啦敲计算器。反而卢文秋自己,每看半小时书就开始分心,又想喝水,又想洗脸。

    卢文秋小时候就容易分心。她呢,给人一种感觉,如同小学时候班里众人信赖的班长,或是沉默寡言的同桌,文文静静,一本正经的样子,总有让人钦佩甚至敬畏的注意力。

    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卢文秋没想到她会一直待到图书馆闭馆——到这时,她才一边把书和笔记本放进书包,一边提议,去吃个饭吧。

    卢文秋愣了半晌。他考虑的是,晚饭总是要吃的,如果拒绝了她的邀请,到头来还得避开她去吃饭,或是在宿舍吃闷饭,也闹得忒没意思了。他还得去悦文社,还要麻烦工藤抚子,总不能这时让二宫吃闭门羹。

    于是他应允了。

    大家都以省事为目的,因此就去了学校食堂,价格再贵也有限度。此时已经过了饭点,人不多,但还有不间断营业的面档。

    “话说回来,你家乡在哪里?”她忽然问。

    “陕西,陕西延安。”

    “好地方,是在陕北吧?”

    “对。”

    “是不是有个作家叫贾平凹?”

    “嗯。他的《浮躁》《废都》都很有名。”

    “我喜欢他的《浮躁》,讲社会大转型的时期,写得很深刻。”

    “对,那种充满希望的感觉。”

    “他最近是不是出新书了?我听说名字叫——”

    “《秦腔》。”

    “对,《秦腔》。不过书店还没有卖的。”

    “翻译估计也要一段时间吧,或许过两年就能看见了。”

    “你读过了吗?”

    “还没有。它出版的时候,我已经来到日本这边了,”卢文秋笑道,“如果我有机会回国的话,可能会买一本吧。”

    二宫璃花是青森人,来自遥远的北方。

    “你平时写诗吗?”吃饭的时候,她冷不防问道。

    到这地步,他只好是实话实说:

    “我文笔其实不怎么样——平时写得太少了。”

    “哎,这么谦虚。能让我看看吗?”

    没有办法,幸好他随身带着《复活》,便取出来,翻开之前抄录的一页。对作品的好坏,他丝毫不感到难堪,反正也不是他写的。

    “我看不懂啊。”二宫苦笑道。

    卢文秋一拍脑袋,才意识到问题所在,只好一句句给她翻译,同时留意着她的神态——两眼放光,心花怒放的样子,真让人嫉妒啊,那张卓文。会写两首诗,了不起么!

    伊莉雅

    //

    伊莉雅、伊莉雅

    她伫立在高邈的芦苇之间

    净白如雪的手腕呵,凝住了春秋

    霜华难越,寒霜不渡

    遥望那灰色的天空呵,她高歌

    像夜莺一样,像皓月一样

    她素雅而明丽的声音,流转到

    我永远无法触及的天际

    //

    伊莉雅、伊莉雅

    她是我的爱呵,我的救赎

    我的妙药呵,我冻结灵魂的钥匙

    她又是那凛冬的雾雨,寒山的夜风

    彻骨欲碎,却难以割舍

    //

    伊莉雅呵

    远眺飘摇的晨星

    会否寻见你曼妙的倩影?

    彼时我将沿着你蜿蜒的足迹

    前往那永恒的幸福之地

    “这真是你写的吗?”二宫用不可名状的眼神望着他。

    “算是吧,”他用笔抄下的,当然也可以说是他写下来的了,“后面还有呢。”

    “不了、不了,”她摆摆手,“我得把这首抄录下来,带回去慢慢鉴赏。一星期能读上这么一首诗,已经足够了。”

    “我也很喜欢这首诗,”他笑道,“我是一个月能写上这么一首,就很知足了。”

    装嘛,继续装下去也无妨。反正张卓文的诗是无穷无尽的。

    “我听说二宫同学没继续写《海月》了。”卢文秋说。

    “嗯。我是想继续写来着,但部里总有各种各样的事情。”

    “不是还有两位副部长吗?甩给他们做就好了。”

    “哪能啊,没一个能干事的,”她叹道,“我早憋了一肚子怨气了,招新也招不来人,这地方以后该怎么办呢。”

    “不能从别的部抽调几个人过去吗?”

    “不是没试过——我这么跟你说吧,整个创作部的工作,就是围绕《海月》展开的,可以说没有《海月》,就没有创作部。抽外人过来,他们根本不熟悉《海月》,你看,编辑部有《春雨》,宣传部有《文悦》,组织部的人只会管人,根本不是写东西的,这怎么行呢。”

    “那现在怎么办?”

    “没有办法,像是工藤、小原那些新人历练太少。我现在就嘱咐老刘带着她们写,老刘这人吧,心地很好,也很愿意扛事,就是没能力,办一件搞砸一件。我只希望他别急着把《海月》搞砸了 ,至少多撑几期,等到我们的新人培养起来再说。另外那个姓大野的,完全是关系户,吃干饭的东西,不说他了。”

    “说实话,我不觉得工藤可以挑大梁。”

    “那也没办法了,总得给新人一些时间,”二宫苦笑道,“能写东西的人就那么多:小原、前田、松本、工藤,每个人负责四分之一,连审稿都要和宣传部那些人合作,实在是没办法了。”

    卢文秋也叹了口气。

    “不过说真的,我们不想放弃《海月》。虽然人手不够,还是希望能尽量做下去,说不准有柳暗花明那天呢?”

    “我留意到《海月》是第013期,办的时间不久吧?”卢文秋说,“《春雨》做到四十多期了。”

    “嗯。到我这里是第三代,其实创作部本身的历史也很短暂,”二宫笑了笑,“本来《海月》是三年前为了庆祝百年校庆,悦文社推出的特刊。原计划是出四期——也就是写满一年——就完事了,这个任务交给了编辑部。后来反响不错,很多学生来信希望继续出刊,《海月》就成了一个长期项目。因此另外从编辑部分出了创作部,唯一任务就是撰写本刊。”

    “我不明白,按说编辑部比创作部更忙,为什么创作部这么难招人?编辑部今年好像就招了十几个新人。”

    “谁说编辑部比创作部忙的。编辑部整理整理稿子就可以了,没多少是他们自己写的,创作部全都要亲力亲为。你可能会说,‘宣传部那《文悦》也是自己写的呀’,确实,但《文悦》主要是面向外校的,充当立大悦文社的门面,经费什么的都比这里充足好多倍,活动也要丰富得多。”

    “那看来创作部真是苦差了。”

    “这得看你个人,我自己是感觉虽然忙碌,但是创作本身是很自由的。没有编辑部那样缝缝补补的感觉,也不会像宣传部那样被人监视着。《海月》也比《春雨》《文悦》要受欢迎,这对我们已经很足够了。”

    “关键是新人吃不吃这一套呢。”卢文秋叹了口气。

    “这个是大问题。我应该多管管这一方面的,但现在一点时间都没有,又要整理资料,又要忙着写论文,连《海月》都没办法应付了。”

    “话说回来,经济史——需要到处找资料吗?”

    “看你怎么定义‘到处找’吧:如果说要跑很多图书馆和档案室,那当然,但如果只是地理上的四处探索,那倒是不用——我准备一直待在东京,当然也有可能时不时去一趟大阪。”

    “真羡慕你。”他笑道。

    “我也羡慕你的工作呢——文化史,一听就很浪漫。”

    “浪漫不浪漫的……不过我觉得很有趣。”

    “是很有趣。”

    “我记得你是青森人来着?”

    “对。”

    “那不是离北海道很近吗?”

    “是呀,如果你挑放假的时候去,兴许我能给你做个向导。”

    “不会很麻烦吗?”

    “反正我放假也得回去住一阵子,也算顺路了。”

    卢文秋笑道:“那就再感谢不过了……”

    ……

    经过一场愉快的聊天,他们吃完饭散了会步,才依依惜别。

    临别前,她问:

    “下周六例会,你会来悦文社吧?”

    “说不准,可能会去。”

    “过来吧,我还想读一读你的诗。”

    卢文秋暗暗抹了把汗,暂且应承下来。

    卢文秋还是辞去了咖啡店的工作。不过在此之前,他已经托工藤抚子的介绍,去了立大附近的一个培训班,成为见习的短期□□。

    他原本想教英语的,但手上没有什么证书,显然是不够格;教中文么,这边中国人已有很多了,学中文的人却并不很多。心灰意冷了,离开大楼之前,才发现走廊张贴着招募烹饪教师的广告。

    尽管当大厨他还是不够格,但作为短期□□,协助大厨的授课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平时主讲老师不在的时候,就由他看着学生,指导他们做菜。

    这段时间张卓文也在满京都跑,收集他想要的材料,有时直接和青山结奈住在外面。卢文秋因此而很少和他碰头,几乎是到星期天了,由于周一有早八,他才回宿舍睡个觉。

    某天他突然问:“钟子俊那事你听说了吗?”

    “钟子俊?”卢文秋还没反应过来,“他又怎么了?”

    “他说他父母离婚了。”

    “离婚?”

    “嗯,总之闹得挺大的吧,也不安生。”

    “好像很久没看见他了。”

    “他上了两周的课就回佛山,处理财产分割那些事情。”

    “财产分割……唉,我总觉得这怪怪的。”

    “什么怪怪的?”

    “一把年纪了,还弄这么一出。”

    “谁知道呢。听说——我听说的啊,他爸在外面找小三。”

    “也就还离不开这档子事儿。他还说了什么话没有?”

    “什么‘什么话’?”

    “就是钟子俊有没说什么别的,关于这件事。”

    “他就跟我解释了一下,没说什么别的了。”

    “那他什么时候回来?”

    “兴许手续办完就回来吧。”

    烹饪课的教室距离立大不远,而且路上会经过野原书店。每天下课都在四点钟左右,还没到饭点,他便喜欢进去坐坐,尤其是天气不怎么好的时候。

    野原宏树还要上课,很多时候不在。店里几乎没有别的员工,店长——也就是他老父亲——总是戴着厚厚的眼镜,眯着双眼看书。

    在海外文学的书架上,卢文秋一一摸索着。

    《浮躁》《废都》这里都有了,放在一起,《秦腔》还没……

    等等——《秦腔》也有了!

    他手边是一本塑封的,红色封皮的小说,书脊写着“作家出版社”,那大概不是日语的版本,而是从国内远渡而来的进口书。

    由于关税的缘故,这书要比国内定价高上许多,但他还是咬咬牙买下了,并且决定回去就开始看。

    他一瞬间闪过一个念头:要将这件喜讯告诉二宫璃花。不过与这一个念头相伴的是另一个疑惑:为什么不告诉香音?

    这个疑惑牵扰着他,他也无心再翻什么书了。天还没黑,就怅惘地出了书店,也不想再去吃什么东西。只等到深夜再泡个面好了。

    这天是七夕,他回到宿舍,喝了一点啤酒,又翻了几页《秦腔》,一直摸着胸前的十字架,仍旧是心烦意乱,无所适从。说真的,在解决这一个疑惑之前,他什么都不想做。哪怕是读了一会《圣经》,念了几句“主庇佑我”之类的话,一切仍是于事无补,他只好又去麻烦佐藤。

    可惜佐藤也不见人影,问他舍友,那人说他又和女朋友出去了。行吧,至少晚上他会回来。

    但卢文秋已经没法空耗到晚上,他决定去“L’égalité”。

    小酌一杯熟悉的“黄昏孤鸦”,喉咙开始像针刺一样辛辣,但盘亘的理性却被酒精一发打散,他终于得到片刻的宁静。即使只是极短暂的一刹那,也让他能够喘一口气。

    “怎么了,哥们?今儿个没那么神气了?”酒保打趣道,“是因为七夕吗?”

    “你记得我?”

    “当然记得,我每个客人都记得。”

    “真他妈牛。你……你应该去上大学。”

    “瞧您说的,还上大学哩,在这儿兑兑酒听听歌过得多舒坦,叫我去读书,那不是花钱找罪受么。”

    “也可以是那种专门学校……培训酒保技能的学校……”

    “我就是从那些学校出来的。”

    “怪不得……专业!”卢文秋比了个大拇指。

    “承蒙谬赞,”酒保笑了笑,“给您打个九五折吧,您先品着,我去看看其他客人,有事儿喊我名儿。”

    “你叫啥名儿……”卢文秋学着他的说话方式。

    那酒保亮了亮胸牌,他只看清这人姓水野,别的都难以再留意了。

    摘下眼镜,喝了一会闷酒,卢文秋又取出胸前的十字架,摩挲了一阵。这时“黄昏孤鸦”也无法拯救他了。吧台散射的彩灯,不断投射在十字架上。

    即使耳边音乐轰鸣,他也无法融入到这种气氛之中。他自有他忧虑的事情,不是一两首摇滚能够缓解的。

    对于香音,他仍然自觉有些做过头了,希望借着酒气,和她聊上一阵,应该会对眼下的僵局有所缓释。但取出手机又开始犹豫了:明明减少交流是他自己说的话,此刻竟然要食言了吗。

    可是机会从来不曾多做停留,再次抿了一口“黄昏孤鸦”,他在吧台的另一侧看到一个影子,一个熟悉的影子。

    二宫璃花,一定是二宫璃花。就坐在远处,一个人。

    卢文秋晃了晃脑袋,举起手上的酒杯,走向她。

    未等他坐下,她已瞧见他了,问道:

    “七夕快乐!你怎么也在这儿?”

    “我也想问你这个问题呢。”

    “好吧,”她笑了笑,“我也算是这里的常客了。读本科那会儿下了课,就和同学跑来这里喝酒听歌。到你了——”

    “我嘛,”卢文秋深吸了一口气,“我是最近才发现这个地方的,虽然不太喜欢吵吵嚷嚷的环境,但我总觉得待在这里很舒服。”

    “很放松,而且,感觉一切都很真实。”

    “是呀,从来没有这么真实过,”他笑道,“不过生活嘛,生活就是——哎,生活也没办法。你就是总得这样,或者那样。”

    “总是身不由己。”她说道。

    “对——我总觉得我日语说得不错了,有时总是词不达意。”

    “我猜想你平时肯定不是这样的吧?一定是喝醉了才这样——”

    “可能吧!但愿不是我学艺不精——对了,你上次说的《秦腔》,我找到了。”

    “找到了?”

    “嗯,可惜是中文版的,还没有翻译。”

    “不要紧——让我看看?”

    卢文秋在背包取出了那本《秦腔》,递给她。

    二宫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看了一阵封皮,又翻开书页,举到半空细细端详,最终笑着摇了摇头,说道:

    “你知道吗——有时就是这么奇怪,明明就放在你面前,却有一层无形的墙壁,将你和这件东西隔开。”

    “嗯。明明触手可及了,却无计可施。”

    “对、对……看来我也有点喝醉了。”

    “说实话,我是没想过二宫同学会来这个地方。”

    “是呀——我来、我见、我征服。又怎么样呢?”

    “我总感觉这地方和‘文学’称不上很搭。”

    二宫笑了一声,分不清是哂笑还是轻蔑。

    “又不是只有光鲜亮丽的东西,才叫‘文学’。”她说道。

    “在二宫同学眼中,‘文学’是怎么样的呢?”

    她眉头微微动了动,随即托着下巴,沉吟了一会,说道:

    “‘文学’首先是人的东西。是我们有意识的创造,这是根本。”

    “我同意。”

    “‘文学’是多元的,不是只有某些东西称得上文学,我刚刚也说了,就算是这个小小的‘L’égalité’,也有它自己的文学。”

    “何以见得?”

    “我就这么说吧:如果你在这里待一段时间——就像那个酒保一样,再加一点文笔之类的,你也能写出一篇小说。”

    “这我不同意了,”卢文秋越来越清醒了,决心和她辩下去,“小说是文学化之后的东西。客体本身不算是文学——《瓦尔登湖》自然是文学,但瓦尔登湖本身不是文学。”

    “瓦尔登湖是自然界的事物,当然不算文学了。”

    “这是其一,即使你说到‘L’égalité’,它也不存在什么人为的文学化的步骤。所以它也算不得‘文学’。”

    “你混淆了我的意思:我说的是‘L’égalité’本身蕴藏着文学,而不是说它本身是文学——它本身当然不是什么文学,它就是一个建筑罢了。”

    “如果你说‘L’égalité’蕴藏着文学,到底是这个环境蕴藏文学呢,还是这些人蕴藏文学?说到底会不会只是一群热爱文学的人,来到了‘L’égalité’——假设是这样的——创作出什么东西来,而不是‘L’égalité’本身有什么魔力呢?”

    “你不能把环境和人割裂开,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这些人在‘L’égalité’的创作,或者关于‘L’égalité’的创作,都体现出‘L’égalité’本身的文学色彩。”

    “我的意思是,”卢文秋再次强调说,“如果没有了这些人,‘L’égalité’还是‘L’égalité’,不会改名,也不会改地址。我不是否定你的观点——我只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人是可以和这个环境剥离的。”

    “你抓住了我的前一句话,但我是针对后半部分来说的,你断章取义了。我的意思是,‘L’égalité’本身就蕴藏着这些文学元素,一群有相关素养的人过来,发掘了这种元素,你不能通通归功于这些人,也要看到元素本身的存在。”

    “又来了‘文学元素’这一个词。我先不说这个,假使这些人去了一片大沙漠,他们也能创造出大沙漠的文学——而且通常是这样——那能够说明大沙漠蕴藏文学吗?如果可以的话,文学也就不是人主动创造的东西了,这不是和一开始的观点相违背了吗?”

    “我必须修正我之前的看法——大沙漠蕴藏的是文学元素,和‘文学’不一样。很多东西都有文学元素,是被人发现了,理解了,诠释了,才成为文学。”

    “‘文学元素’是客观存在的吗?”

    “当然。”

    “怎么判定?我的意思是,就拿大沙漠来比喻吧,有的人逛了一圈什么都写不出来,有的人写了一部探险小说,有的人写了一部科幻小说。那这片沙漠的‘文学元素’,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那就是既有探险小说的元素,又有科幻小说的元素。”

    “那好吧——假设有一个武侠小说作家来到这里,写出了一部沙漠主题的武侠小说。能不能说这里有武侠小说的元素?”

    “当然。”

    “说到底还是以观察者定义。观察者的取向越多元,元素就越丰富。”

    “不能这么说,这是唯心主义。”

    “我正要批驳这一点。”卢文秋笑道。

    “我的看法是,”二宫顿了一顿,“一个环境存在大量的元素,不能因为哪一种被发掘出来,就消除了存在其他元素的可能。就用你刚才那个比方,就算一个武侠小说作家来到这里写不出东西,也不能断言这里没有武侠小说的元素——说不准另一个作家能够写出来呢?”

    “那就连评判标准都没有了。永远无法证伪,对任何事物,我们都无法断言它不存在任何元素,那样还有什么意义呢?”

    “但我们知道这些元素是有边界的。总有某样事物,是无法被发掘出某些元素的。”二宫说道。

    “与其归因于事物本身,这可不可以说是作家想象力的极限?”

    “这是一体两面的事情。”

    “这种‘发掘’靠的是什么?”

    她想了想,答道:“能力、专注和启发——最主要是启发。”

    “我明白你的意思:有时受到环境的启发,就有灵感。”

    “元素召唤了你的灵感。对不同人,也会召唤出不同的灵感。”

    “嗯……”卢文秋点了点头,“嗯,大概确实是这样的。”

    “说实话,我觉得我们两个外行,在‘L’égalité’大谈文学,本身已经够‘文学’的了。”她笑道。

    卢文秋再点了一杯“黄昏孤鸦”。

    “我有时总是会想,”二宫说,“我要是文学系的就好了。”

    卢文秋忽然想起了张卓文说过的话。

    “倒也未必。”

    “怎么?”

    “研究文学和创作文学,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子。”

    “我两者都喜欢——我知道很多人会觉得,把经典文本拆分成一截一截,再用各种理论、各种叙事去套,显得很没有意思。但我觉得那样也不错。”

    “我记得张卓文举过一个例子,”卢文秋说,“如果是文学本身是一只飞鸟,研究文学就是将它解剖了,心肝脾肺肾都取出来考察。”

    “只喜欢观鸟,不喜欢解剖,不是有点叶公好龙的意思吗?我认为这两者是一体的,首先当然要喜欢观鸟,其次产生疑惑,例如说它是怎么飞这么高的,它又是为什么没法垂直上升——这样的问题,再通过解剖来解决疑惑。在解决疑惑之后重新观鸟,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触。”

    她的笑声,像是一阵春风划过染血的雪地,让他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也许你是对的。”他笑道。

    “说到创作,让你看看我写的诗吧!也算是投桃报李了。”

    夏夜

    //

    清风,蟋蟀

    月光,池塘

    宁静的音符,跳跃,跳跃

    在水边,在榆树之上

    //

    十年前,一百年前

    十年之后,一百年后

    //

    依旧是

    //

    清风,蟋蟀

    月光,池塘,

    宁静的音符,跳跃,跳跃

    在水边,在榆树之上

    ——也可能是柳树

    十四月

    //

    盼望着,十一月过去了

    然后是十二月

    噢,有时听说有十三月

    十三月过去了

    然后是,一月,二月

    //

    没有多余的位置,

    十二个月排得很满

    再挤进幻想的十三月

    完全成了一个大馅饼

    //

    没有多余的位置,

    圆滚滚的车轮,只需要五根轮辐

    五根,最多七根,就很多了

    一年需要四个季节

    十二个星座,十二个生肖

    一周七天

    都已经安排好

    //

    没有多余的位置,

    飞机只有两个翅膀

    风扇三块叶片就能转得很快

    奥运不是五环吗?

    倒计时一般从十开始

    //

    没有多余的位置了,

    十三月已经足够艰难

    如果再加上你

    让十五月情何以堪?

    卢文秋只好又挑了一首张卓文的旧诗。

    桃与剑

    //

    此乃剑客之命呵

    剑客命也

    //

    一剑斩落桃花

    一剑劈下桃叶

    一剑破开桃枝

    一剑挑起桃子

    一剑、一剑、再一剑

    桃汁四溅,桃香四溢

    //

    一剑划破喉咙

    一剑刺穿心脏

    一剑沁入骨髓

    一剑浸透灵魂

    一剑、一剑、再一剑

    剑意凛然,剑心凋然

    //

    此乃剑客之命呵

    剑客命也

    二宫对“观鸟”这个例子的再诠释,卢文秋记下了,抽了个时间去问张卓文。他听了只是一笑:

    “恐怕当她知道‘不一样的感触’是什么的时候,她会后悔先前的解剖吧!”

    5/26 金曜日晴

    最近的事情实在太多,快让人失去写日记的劲头了。还好总归是无惊无险混到周末,这就值得再去“L’égalité”喝上一杯。

    虽然我不是很喜欢教人做饭,但薪酬给得确实很够,比自己到处打零工舒服多了。谷村老师、小林老师、安藤老师,短短一个星期就认识好多人。跟着他们学□□让我受益匪浅。

    不说这些日常的东西了,我已经有些烦厌了。明天周六,我答应了二宫去悦文社,这一项可不能忘记了。另外应该还要再带两首诗。这我倒是没关系,反正零零散散地抄了不少。让我自己写嘛,有点难,但抄下来,问题不大。

    也许我总该自己写一点。也许未来有机会,也许没有。和她讨论文学的时候,总有一种互诉衷肠的冲动。知音难觅呀,大抵凭借着这种冲动,我还是会写那么一点东西的吧。

    和二宫聊得高兴,又喝了酒,回到宿舍,竟然什么忧愁都没有了,也不打算去找佐藤了。

    关于明天要用的诗,卢文秋原打算自己创作的,怎奈思前想后也不得要领。只好抄了张卓文的一首,缝缝补补,修修改改,也当是自己写的了。

    春雨摇落之时

    //

    在三月的新绿中乘上木筏

    沿着世界的边缘前进

    迎面是春日的新雨

    送来远方的芬芳

    //

    但我该如何抵达远方

    木筏又何时得以靠岸?

    说来既然已是世界的边缘

    又何处可闻远方的芬芳?

    //

    天上不过是海市蜃楼

    木筏以外只有镜花水月

    只有木筏是现实的

    不,毋宁说现实凝结成了

    漂浮的木筏,

    来得好些

    //

    倘若,我是说倘若

    连木筏也只是梦幻泡影

    又该如何是好?

    //

    大概只有飘飘忽忽的一场春雨

    才能洗去这片幻幕

    或是塑造出一片更完美的

    没有怀疑的镜像

    第二天卢文秋去到悦文社,在创作部,二宫还没来,只见到工藤抚子在一旁打字。旁边几个不认识的男男女女在谈天。

    卢文秋已经两三天没见张卓文了,没成想他就在悦文社。张卓文见了他,笑道:“听说有人用我的诗招摇撞骗。”

    他怔了一怔,笑道:“这都被你发现了。”

    “可不是嘛,昨天二宫璃花跟我说起来,说那首《伊莉雅》写得真好。”

    “哎,怎么说呢,真不好意思。”

    “客气啥呢,你用得上尽管用就完事了——本来我写那些东西就没多大作用,写完当厕纸随手一丢。能帮到人自然是最好了。”

    “说实话——我总想自己学着写点诗,一直用你的,我有点过意不去。”

    “没有什么过意不去的,”他笑道,“我想写,随时都能写出来——其实你也能写出来,只是你平时还不习惯写诗而已。”

    “我确实创作得少。”卢文秋叹道。

    “多读一点现代诗集,或者学学古诗词,都是很有益的——不过说起来,你为什么突然爱好起这个来了?我记得你一向对这些东西不感冒。”

    卢文秋便概述一遍他和二宫的经历。

    “她这人么,”张卓文摸了摸下巴,“要和她聊得上来,一般人可有点难度。”

    “所以我不想显得自己太无知了。”

    “我有点搞不懂,为什么这么执着于她的看法呢?你不是已经有那个中岛了?我们当时说建议你多认识几个女的,但也不必做到这地步。”

    “这是两码事,这——”

    “这真的是两码事吗?”

    也就是此时,二宫推门进来了。幸好两人一直在用中文聊天,并不担心他会听见什么。

    “我们晚点再聊这个吧。”张卓文说。

    卢文秋站起身,陪二宫到创作部。但他始终是心神不宁。

    “写到哪儿了?”二宫问正在打字的工藤。

    “快收尾了!”她的声音很是清脆。

    二宫笑了,揉了揉工藤的脑袋。

    “《海月》一般是几月发刊?”卢文秋问二宫。

    “七月初,其实时间已经不是很充裕了。”

    他们坐到房间的一角,再次分享了几天来写的诗。卢文秋刚被张卓文一诘问,有些六神无主,也不如当时在“L’égalité”那么雄辩了。二宫大概是察觉了他的漫不经心,坐了一会,便找个借口先行离开。

    张卓文原本一直在大厅等他,现在却不见人。去到编辑部一问野原,才知道结奈来过一趟,张卓文随着她出去了。

    时值正午,卢文秋出了活动室,枕着走廊的栏杆,只望见夏叶飘摇,绿荫一片片映在池塘之中。

    不论是去问张卓文,还是佐藤,永远无法得到令他满意的答案。他只是希望有人来指点迷津,使他不致深陷不确定的泥潭之中。

    对于将来前往北海道的研究,至少在经济上已没有什么问题了。卢文秋申请到一笔可观的补贴,如果稍微节俭一点,足够支撑到时的全部开销。如果加上卢文秋自己的积蓄,经费就更加充足了。

    其实预算不仅包括车票、房租水电和吃喝,还有实地考察的费用。假设去找原住民做详细调查,一定要有酬劳。如果待到入冬,出行甚至可能用上雪橇,至少是雪地摩托。

章节目录

晚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吃一整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吃一整天并收藏晚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