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应憎恨夏天的雨。
但在她母亲的葬礼上,我第一次见到她——那天偏偏下着雨。
那是一个八月的午后,南国的晚夏依旧黏热难耐。母亲给我买了我人生的第一套西装,十岁的我被套在这身略显臃肿的黑罩子里。雨让暑热变得更为稠窒,使我在来墓园的路上背上已沁满汗珠。即便步入清凉的墓园,那一身热气似仍消散不去。
而十二岁的她立在那里,单薄的身子,合体的丝质黑色连衣裙。黑色的宽檐帽低低压着,让人看不清眼睛,只露出半张雪白、静默如瓷偶的小脸。她立在那里,像一抹清冽的月泉淌入恼人的炎夏里。
我本应憎恨夏天的雨。
但密凑的雨落在墓园的玻璃房外,如一串串水晶珠链垂挂在她身后。父亲扶着她的肩,一边安慰着自己年幼的女儿,一边为自己亡妻致辞。父亲念着“遵循夫人遗愿,一切仪式从简”,但事实上我从未见过如此盛大的葬礼:高阔敞亮的灵堂,数不清的白菊簇拥着亡者遗像,黑色豪车将从灵堂到绿地墓园的整一段路围得水泄不通。那些母亲唤为“社会名流”的来宾个个穿着剪裁精湛的黑色套装,梳着一丝不苟的头型,低着脸看不清表情。
埋葬亡者的墓园在一处山坡上,父亲说这是他们年少时约会来过的地方,“夫人说这里能看到整座城市最美的夕阳”。他在这里建起了三层楼高的玻璃墓园,栽种上所有她最爱的植物花卉——铃兰、芍药、玫瑰、野菊、绣球、月季、藤萝——即便不合气候,也要邀请最好的园艺师和建筑师让它们能四季绽放于此。
多么感人的爱情,尤其是在这样富有的家庭,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没人能想到,此刻他的情人正带着私生子,站在台下听着这可笑的深情发言。
父亲发言时,母亲搭在我肩上的手握紧了一点,我无法猜想她脸上是怎样复杂的表情——是悲伤,还是窃喜,是嫉妒,还是卑劣的笑意……我不明白,我们母子有什么立场参加这场葬礼。即便站在最角落,我们的存在就是对亡者的亵渎。我再年少,也明白这一道理。
可我的目光总忍不住穿过人流,落在她身上——我同父异母的美丽胞姊——她全程静默地站在台前,只在掩棺时转头的一瞬间,我瞥见她淡琥珀色的眼睛,还有一滴抽搐着滑落的眼泪。
那之后的许多个夜晚,我都会回想起那对淡琥珀色的眼睛,心中汩汩泛起一丝凉意。十岁的我难以解释这种感觉,那是一种朦胧的、模糊的、言说不清的感受,只有在半梦半醒的时刻才能短暂体会。我常常被说,作为男孩而言,生得十分美丽。但照着镜子,我品味不出自己与姐姐的一丝相似之处。“她就是我的姐姐吗?”我每想到这里,就恍惚起来。
这样美丽的人是我的姐姐,她会不会温柔地同我说话,会不会把我拥进怀里?她抽搐着落下的眼泪让我确信她瓷偶般精美的面孔下是一颗柔软的心:她不会像母亲一样每次在父亲面前摆出谄媚的表情,不会在我“表现不好”时恶毒地咒骂我,不会在心情不如意时就将我关进堆放杂物的黑仓库里,不会将我未达满分的试卷全撕碎甩在我脸上,不会用衣架和皮带抽打我,不会……不会……不会……
但我明白这些都只是幻想,我是她父亲情人的儿子,她不可能接受我。正如母亲所说,没有人会爱这样一个不成器的我。
再次见到她是两年后,我随母亲来到了父亲家里。十四岁的她,留着一头阴郁的短发——我听母亲说过,那是她在自己母亲葬礼后发疯似地剪去的,之后就一直留着类似的发型。这次,我才看清她的面庞——略带棱角的小圆脸,线条优美的大眼睛,秀挺的鼻,精巧的短下巴——明明还十分稚气,却带着几分不合乎年龄的艳丽。这可能是由于她那遗传自父亲的琥珀色眼瞳。只是不同于父亲蜂浆般澄亮的眼眸,她的瞳色要淡许多,尤其在浓墨似的眉睫映衬下更显透明,渗着近乎鬼魅的艳色。
那对不似人间之物的眼睛,毫无预兆地抬起。我心头一颤,条件反射似地挪开了视线。但仅仅视线交错的刹那,我也感知到那对美丽眼睛的无限余韵,以及其中不可化解的、赤裸裸的恨意。
我沉沉地低下头,想起自己那些荒唐的幻想,羞愧不已。
她本应憎恨我,我是她父亲情人的儿子,一个私生子,一个野种,一个杂种。在她母亲去世不足两年之际,就趾高气昂地踏入她家的门阑。我母亲颈上缠绕的珠链,耳际串挂的宝石,无名指上夸耀的大戒指,没有一样不是对她亡母的挑衅。更何况还有我这个来路不明的少子,仅凭一纸遗传鉴定书,就光明正大要做这谢家的一份子。我与母亲,如同两只鸤鸠,将本属于她的一切,一点、一点地蚕食殆尽。我感到自己的脸因为羞臊而涨得通红,但我却突然听到她清亮的声音:
“我叫谢泠因,你的名字呢?”
我怯怯地抬起头望她——嘴角已挂上了礼貌得体的笑意,但那笑意却怎么也抵达不到那淡琥珀色的眼底。母亲拍了拍我的背,我不由扯出一个笑容,答道:“泽启。”
我不好意思添上和她一样的姓氏。
但在她母亲的葬礼上,我第一次见到她——那天偏偏下着雨。
那是一个八月的午后,南国的晚夏依旧黏热难耐。母亲给我买了我人生的第一套西装,十岁的我被套在这身略显臃肿的黑罩子里。雨让暑热变得更为稠窒,使我在来墓园的路上背上已沁满汗珠。即便步入清凉的墓园,那一身热气似仍消散不去。
而十二岁的她立在那里,单薄的身子,合体的丝质黑色连衣裙。黑色的宽檐帽低低压着,让人看不清眼睛,只露出半张雪白、静默如瓷偶的小脸。她立在那里,像一抹清冽的月泉淌入恼人的炎夏里。
我本应憎恨夏天的雨。
但密凑的雨落在墓园的玻璃房外,如一串串水晶珠链垂挂在她身后。父亲扶着她的肩,一边安慰着自己年幼的女儿,一边为自己亡妻致辞。父亲念着“遵循夫人遗愿,一切仪式从简”,但事实上我从未见过如此盛大的葬礼:高阔敞亮的灵堂,数不清的白菊簇拥着亡者遗像,黑色豪车将从灵堂到绿地墓园的整一段路围得水泄不通。那些母亲唤为“社会名流”的来宾个个穿着剪裁精湛的黑色套装,梳着一丝不苟的头型,低着脸看不清表情。
埋葬亡者的墓园在一处山坡上,父亲说这是他们年少时约会来过的地方,“夫人说这里能看到整座城市最美的夕阳”。他在这里建起了三层楼高的玻璃墓园,栽种上所有她最爱的植物花卉——铃兰、芍药、玫瑰、野菊、绣球、月季、藤萝——即便不合气候,也要邀请最好的园艺师和建筑师让它们能四季绽放于此。
多么感人的爱情,尤其是在这样富有的家庭,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没人能想到,此刻他的情人正带着私生子,站在台下听着这可笑的深情发言。
父亲发言时,母亲搭在我肩上的手握紧了一点,我无法猜想她脸上是怎样复杂的表情——是悲伤,还是窃喜,是嫉妒,还是卑劣的笑意……我不明白,我们母子有什么立场参加这场葬礼。即便站在最角落,我们的存在就是对亡者的亵渎。我再年少,也明白这一道理。
可我的目光总忍不住穿过人流,落在她身上——我同父异母的美丽胞姊——她全程静默地站在台前,只在掩棺时转头的一瞬间,我瞥见她淡琥珀色的眼睛,还有一滴抽搐着滑落的眼泪。
那之后的许多个夜晚,我都会回想起那对淡琥珀色的眼睛,心中汩汩泛起一丝凉意。十岁的我难以解释这种感觉,那是一种朦胧的、模糊的、言说不清的感受,只有在半梦半醒的时刻才能短暂体会。我常常被说,作为男孩而言,生得十分美丽。但照着镜子,我品味不出自己与姐姐的一丝相似之处。“她就是我的姐姐吗?”我每想到这里,就恍惚起来。
这样美丽的人是我的姐姐,她会不会温柔地同我说话,会不会把我拥进怀里?她抽搐着落下的眼泪让我确信她瓷偶般精美的面孔下是一颗柔软的心:她不会像母亲一样每次在父亲面前摆出谄媚的表情,不会在我“表现不好”时恶毒地咒骂我,不会在心情不如意时就将我关进堆放杂物的黑仓库里,不会将我未达满分的试卷全撕碎甩在我脸上,不会用衣架和皮带抽打我,不会……不会……不会……
但我明白这些都只是幻想,我是她父亲情人的儿子,她不可能接受我。正如母亲所说,没有人会爱这样一个不成器的我。
再次见到她是两年后,我随母亲来到了父亲家里。十四岁的她,留着一头阴郁的短发——我听母亲说过,那是她在自己母亲葬礼后发疯似地剪去的,之后就一直留着类似的发型。这次,我才看清她的面庞——略带棱角的小圆脸,线条优美的大眼睛,秀挺的鼻,精巧的短下巴——明明还十分稚气,却带着几分不合乎年龄的艳丽。这可能是由于她那遗传自父亲的琥珀色眼瞳。只是不同于父亲蜂浆般澄亮的眼眸,她的瞳色要淡许多,尤其在浓墨似的眉睫映衬下更显透明,渗着近乎鬼魅的艳色。
那对不似人间之物的眼睛,毫无预兆地抬起。我心头一颤,条件反射似地挪开了视线。但仅仅视线交错的刹那,我也感知到那对美丽眼睛的无限余韵,以及其中不可化解的、赤裸裸的恨意。
我沉沉地低下头,想起自己那些荒唐的幻想,羞愧不已。
她本应憎恨我,我是她父亲情人的儿子,一个私生子,一个野种,一个杂种。在她母亲去世不足两年之际,就趾高气昂地踏入她家的门阑。我母亲颈上缠绕的珠链,耳际串挂的宝石,无名指上夸耀的大戒指,没有一样不是对她亡母的挑衅。更何况还有我这个来路不明的少子,仅凭一纸遗传鉴定书,就光明正大要做这谢家的一份子。我与母亲,如同两只鸤鸠,将本属于她的一切,一点、一点地蚕食殆尽。我感到自己的脸因为羞臊而涨得通红,但我却突然听到她清亮的声音:
“我叫谢泠因,你的名字呢?”
我怯怯地抬起头望她——嘴角已挂上了礼貌得体的笑意,但那笑意却怎么也抵达不到那淡琥珀色的眼底。母亲拍了拍我的背,我不由扯出一个笑容,答道:“泽启。”
我不好意思添上和她一样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