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彧开车时一旦专注于自己的情绪,就很容易忘记别的事,她习惯性地开着回家的路,开到一半,停在红绿灯前,宿彧才迟疑地问,“……我是不是还没问你家在哪儿?”
谢池春轻笑一声,柔和的眼神里还带了点无奈的纵容,“嗯,你还没问。”
宿彧很少出错,有点尴尬地说,“抱歉。”她开了车载导航,谢池春输入他的地址。
谢池春从上车之后就在等宿彧问他地址,再过两个红绿灯,就不顺路到他家了。还是说,她像当年一样,刚见面就想把他拐回家?这么一想真是有点伤人,好像刚重逢,就又走到了死胡同。
他还是不舍得,刚想提醒,宿彧就出声问他了。谢池春看到宿彧难得的迟疑和尴尬,被她的反应逗笑。
从意外见到宿彧后,他的心情一直很复杂,拿出了平时面对其他人的姿态,以此掩饰他心底的暗涌。
四年的洗涤和打磨,不仅让他变得冷静,也抹去了他对宿彧的幻想。从前的他太崇拜宿彧,以为她无所不能,将她神化,于是仰视她。
现在再看,他依旧对宿彧心动,但已经不再冲动、稚嫩、不可控。她在他的眼中熠熠生辉,而他也是一颗流彩的星星。
终于,他可以平等地看她。
他听到宿彧用法语说“我爱你”,心底柔软,他听得懂,但他还不想这么早让她知道。
他看到宿彧风尘仆仆的疲惫。原来,她并不是永远都精致又遥远的,她也会像任何人一样,在路边犯困小憩。
这都是他以前没看到的细节——或者说,他看到了,但他太偏执,只看到她的神话。
四年了,姐姐,现在的你为什么回来,又为什么回到我身边呢?
这一次,你看明白你的心了吗?
*
回家后,谢池春拆了快递。宿彧的新书目前只出了法文版,谢池春买了一本,今天恰好到。
他提前看了一些外网的书评,但不想被剧透,只略微扫了几眼,得知这是一本爱情小说。
书评褒贬不一,一如既往地引发争议。有人觉得宿彧“四年磨一剑”却不如预期,唱衰说她江郎才尽,也有人觉得动人至此,是只有她能写出的文章。
这是在民国时期,一段法国男人和中国女人的异国情缘。隔着阶级和战争,藏着情怀和理想,他们的羁绊凄婉又浪漫。宿彧不仅写了爱情,还写了时代洪流下个体的挣扎、文化冲突、历史遗留、和平。
这是一本中篇小说,篇幅不长,却能讨论多样的元素,可见宿彧如今对于文字的掌控力。
虽然不长,但很考验谢池春的法语阅读。他从下午一直通宵读到第二天早上,终于看到结局。
宿彧留了开放式结局,生死未卜、爱恨难消,梦耶、非耶?这个结局也是书评里最意难平的部分,有人觉得这个处理恰到好处,也有人觉得扑朔迷离,像是交代不清的烂尾。
看繁杂的舆论真是件考验耐性、压力颇大的事情,想到宿彧从十六岁起就面临着铺天盖地的品评,谢池春涌过一阵心疼。
他翻到作者后记,宿彧写,她的这篇故事想献给一位故人,感谢他干净的双眼曾经点亮她。
谢池春想起,他以前和宿彧聊过小说里的爱情元素,他问,“对你而言,我是虚无吗?”
她当时是怎么回答的?
——“不,你是光彩。”
宿彧说,她只能写出她相信的元素,而如今,她已经能写出以爱情为主旋律的故事。
故事是有可塑性的,宿彧教会他去看故事的弹性和留白,去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
谢池春看完了整本,忍俊不禁,他好像读懂了宿彧的言外之意——
她写了一本书来向他遥远地告白。
网上有小道消息说,宿彧签了中译,但在十年之后才会出版。
如果他没学法语,没有关注她的新书和后续,谢池春不会这样早就知道她的心意。在宿彧的设想中,他十年后才会明白,甚至更晚。
宿彧这次回国,原来不是为了重逢,而是告别。
*
过了两天,宿彧正看花匠师傅整顿小花园。她打算在南京多住一会儿,每天看着凋敝杂乱的花园不太美观,就请了人来打理。
她端着一杯咖啡,接到了电话。她的号码是回国之后刚办理的,宿彧只给过谢池春,她接通了,明知故问道,“您好?”
“您好,宿彧女士。”是谢池春,他听到宿彧先说了句您好,于是就这样客客气气地接了下去。
宿彧笑道,“哦,是谢池春先生。”
谢池春在电话另一头漾起嘴角,他今天打算去拍毕业照,邀请宿彧同去。
宿彧沉默了一会儿,声音很轻地说,“谢谢,这是我的荣幸。”
谢池春和宿彧走到情人坡。这里几乎成了毕业情侣的打卡地点,洋溢着青春的爱情气息。谢池春穿着宽大的学士服,走在宿彧的身旁。
情人坡前是长长的林荫道,宿彧问,“你后来有数完到底有几棵树吗?”
谢池春愣了愣,想起他曾经说过的话,原来她当时的确有记到心里去。那她还记得他们有关春天的约定吗?曾经,他是多么期待和她牵手走过春景下的情人坡。
谢池春摇头失笑,“没有。”他会在去见她的路上数,后来不再见她了,他也没有兴致数下去。
宿彧望着情人坡,声音很轻,但也很笃定,“谢池春,有一些话,我想我应该在四年前就对你说明,我很抱歉当时的我没能做到,也不确定四年后这些话算不算过期……”
她看向谢池春,很淡也很暖地笑起来,“但如果你还愿意的话,我想把我自己说给你听。”
谢池春在熬夜看完那本书后想了很多。
他们当年分崩离析的根源并不全然在于“身份的认可”,宿彧直到最后都没有承认下那句“情人”,而她当年的温柔细致称为“爱人”也并不为过。
隔开他们的,是她的过往。
是什么让她不愿说爱、让她总是忧郁地沉溺在醉与醒之间,又是什么让她愤怒、让她头也不回地一走就是四年。
如果她依旧不愿对他坦诚,那么这次的重逢,最终也会毫无疑问地走向溃散。谢池春想赌一次,赌他对宿彧足够特殊,赌这一次能更长久。
他精心计划了两天,下定决心约宿彧出来,没想到她全然打乱了他的计划。
谢池春说,“好,什么时候开始?”
“今天,现在。”宿彧想了想,“在开始之前,我还要先诚恳地说一句对不起。”
在谢池春回答前,宿彧笑道,“你不用急着表态,我的坦诚是你应得的,而你的原谅不是。
“……毕竟能再遇到你,就已经是偌大的意外之喜了。”
谢池春轻笑一声,柔和的眼神里还带了点无奈的纵容,“嗯,你还没问。”
宿彧很少出错,有点尴尬地说,“抱歉。”她开了车载导航,谢池春输入他的地址。
谢池春从上车之后就在等宿彧问他地址,再过两个红绿灯,就不顺路到他家了。还是说,她像当年一样,刚见面就想把他拐回家?这么一想真是有点伤人,好像刚重逢,就又走到了死胡同。
他还是不舍得,刚想提醒,宿彧就出声问他了。谢池春看到宿彧难得的迟疑和尴尬,被她的反应逗笑。
从意外见到宿彧后,他的心情一直很复杂,拿出了平时面对其他人的姿态,以此掩饰他心底的暗涌。
四年的洗涤和打磨,不仅让他变得冷静,也抹去了他对宿彧的幻想。从前的他太崇拜宿彧,以为她无所不能,将她神化,于是仰视她。
现在再看,他依旧对宿彧心动,但已经不再冲动、稚嫩、不可控。她在他的眼中熠熠生辉,而他也是一颗流彩的星星。
终于,他可以平等地看她。
他听到宿彧用法语说“我爱你”,心底柔软,他听得懂,但他还不想这么早让她知道。
他看到宿彧风尘仆仆的疲惫。原来,她并不是永远都精致又遥远的,她也会像任何人一样,在路边犯困小憩。
这都是他以前没看到的细节——或者说,他看到了,但他太偏执,只看到她的神话。
四年了,姐姐,现在的你为什么回来,又为什么回到我身边呢?
这一次,你看明白你的心了吗?
*
回家后,谢池春拆了快递。宿彧的新书目前只出了法文版,谢池春买了一本,今天恰好到。
他提前看了一些外网的书评,但不想被剧透,只略微扫了几眼,得知这是一本爱情小说。
书评褒贬不一,一如既往地引发争议。有人觉得宿彧“四年磨一剑”却不如预期,唱衰说她江郎才尽,也有人觉得动人至此,是只有她能写出的文章。
这是在民国时期,一段法国男人和中国女人的异国情缘。隔着阶级和战争,藏着情怀和理想,他们的羁绊凄婉又浪漫。宿彧不仅写了爱情,还写了时代洪流下个体的挣扎、文化冲突、历史遗留、和平。
这是一本中篇小说,篇幅不长,却能讨论多样的元素,可见宿彧如今对于文字的掌控力。
虽然不长,但很考验谢池春的法语阅读。他从下午一直通宵读到第二天早上,终于看到结局。
宿彧留了开放式结局,生死未卜、爱恨难消,梦耶、非耶?这个结局也是书评里最意难平的部分,有人觉得这个处理恰到好处,也有人觉得扑朔迷离,像是交代不清的烂尾。
看繁杂的舆论真是件考验耐性、压力颇大的事情,想到宿彧从十六岁起就面临着铺天盖地的品评,谢池春涌过一阵心疼。
他翻到作者后记,宿彧写,她的这篇故事想献给一位故人,感谢他干净的双眼曾经点亮她。
谢池春想起,他以前和宿彧聊过小说里的爱情元素,他问,“对你而言,我是虚无吗?”
她当时是怎么回答的?
——“不,你是光彩。”
宿彧说,她只能写出她相信的元素,而如今,她已经能写出以爱情为主旋律的故事。
故事是有可塑性的,宿彧教会他去看故事的弹性和留白,去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
谢池春看完了整本,忍俊不禁,他好像读懂了宿彧的言外之意——
她写了一本书来向他遥远地告白。
网上有小道消息说,宿彧签了中译,但在十年之后才会出版。
如果他没学法语,没有关注她的新书和后续,谢池春不会这样早就知道她的心意。在宿彧的设想中,他十年后才会明白,甚至更晚。
宿彧这次回国,原来不是为了重逢,而是告别。
*
过了两天,宿彧正看花匠师傅整顿小花园。她打算在南京多住一会儿,每天看着凋敝杂乱的花园不太美观,就请了人来打理。
她端着一杯咖啡,接到了电话。她的号码是回国之后刚办理的,宿彧只给过谢池春,她接通了,明知故问道,“您好?”
“您好,宿彧女士。”是谢池春,他听到宿彧先说了句您好,于是就这样客客气气地接了下去。
宿彧笑道,“哦,是谢池春先生。”
谢池春在电话另一头漾起嘴角,他今天打算去拍毕业照,邀请宿彧同去。
宿彧沉默了一会儿,声音很轻地说,“谢谢,这是我的荣幸。”
谢池春和宿彧走到情人坡。这里几乎成了毕业情侣的打卡地点,洋溢着青春的爱情气息。谢池春穿着宽大的学士服,走在宿彧的身旁。
情人坡前是长长的林荫道,宿彧问,“你后来有数完到底有几棵树吗?”
谢池春愣了愣,想起他曾经说过的话,原来她当时的确有记到心里去。那她还记得他们有关春天的约定吗?曾经,他是多么期待和她牵手走过春景下的情人坡。
谢池春摇头失笑,“没有。”他会在去见她的路上数,后来不再见她了,他也没有兴致数下去。
宿彧望着情人坡,声音很轻,但也很笃定,“谢池春,有一些话,我想我应该在四年前就对你说明,我很抱歉当时的我没能做到,也不确定四年后这些话算不算过期……”
她看向谢池春,很淡也很暖地笑起来,“但如果你还愿意的话,我想把我自己说给你听。”
谢池春在熬夜看完那本书后想了很多。
他们当年分崩离析的根源并不全然在于“身份的认可”,宿彧直到最后都没有承认下那句“情人”,而她当年的温柔细致称为“爱人”也并不为过。
隔开他们的,是她的过往。
是什么让她不愿说爱、让她总是忧郁地沉溺在醉与醒之间,又是什么让她愤怒、让她头也不回地一走就是四年。
如果她依旧不愿对他坦诚,那么这次的重逢,最终也会毫无疑问地走向溃散。谢池春想赌一次,赌他对宿彧足够特殊,赌这一次能更长久。
他精心计划了两天,下定决心约宿彧出来,没想到她全然打乱了他的计划。
谢池春说,“好,什么时候开始?”
“今天,现在。”宿彧想了想,“在开始之前,我还要先诚恳地说一句对不起。”
在谢池春回答前,宿彧笑道,“你不用急着表态,我的坦诚是你应得的,而你的原谅不是。
“……毕竟能再遇到你,就已经是偌大的意外之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