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高耸于洛河河畔,是皇宫的正北门,与居民街道遥隔河相望,城墙高大巍峨,气势雄伟,而门两边的石狮子身躯高大,两只眼睛恶狠狠地瞪着前方,凛然不可冒犯。
李庸指挥小兵查探后,转头便看见常念站在洛河桥上,太阳从天际跳出来,阳光洒向大地,她的影子倒映在水中,风吃过,河水漾漾,影子也随之晃动起来。
李庸站在常念身后,一下愣了神,这个身影他太过熟悉,他曾经偷偷看过无数次,跟了无数次,哪怕她改名换姓,换一身衣衫,他也能一眼认出来。
他能认出她,却看不清她。李庸心里明白,顾江所说自有道理,他开了城门,待新朝开立后,他依旧还是一人之下的宰相,没有藏匿皇帝的必要,而常念所说,虽然人证齐全,但口说无凭,只有证据才是实话。
他不知道十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这十年里她是怎么过的,他只是下意识地觉得,常念现在,从头到脚,满身都是谜团。
这时,一个小兵的声音将李庸的思绪拉回来:“李将军,前方河里发现一具尸体。”
李庸走上前去,常念也跟着走上去。那尸体半浮在水面上,可以看见他的半截身子,身子略显浮肿,看样子死亡了已经好几个时辰了。
按理说,这个浸泡时间以及肿胀程度是不足以让尸体漂浮起来的。李庸又注意到,那身子处的衣服挂在河道一旁的枯枝杂草上,而洛河水流从上游湍急而来,比起第一现场,这尸体更像是从上游被水流推着往下游走,路过这儿的时候正巧衣服被树枝挂住,才会在此处停留。
尸体被捞上来后才看清他的真实面目。此人身材臃肿,穿着一身上好料子做成的衣服,看样子是宫里的服饰。他走上前,掀起衣服在他身上摸了摸,发现身上没有伤痕也没有肿块,没有外伤也没有内伤,那只有一种可能,便是溺死。
只见李庸检查完伤势又伸手摸了摸,摸到胸口时,在里衣发现一封浸湿的书信,书信在长时间的浸泡下已经变得软烂,上面的字迹也变得深一块浅一块,唯一清晰可见的是书信右下角有一块红色的印记,是一个似龙又似蟒的印记,这印记说来奇怪,遇水竟不相融。
“他是皇上身边的王喜公公。”一言不发的常念突然说道。
李庸心中一震,莫非这书信,便是宰相府传出来的那一封?宰相府的人接力将书信送往此处,再由王喜公公转交给皇帝,而王喜之死便是杀人灭口?
王喜的尸体是从洛河上游被水流冲击至此,或许答案就在那里。
“李将军!柴房里的人都不见了!”一个小兵策马疾驰而来,远远地就朝着李庸喊道。小兵停马下马一气呵成,继续说:“柴房里的人不见了,兄弟们在书房里发现一具尸体!”
李庸震惊过后,问:“那顾江作何反应?”
小兵又答:“李将军来此处之后,顾相便回了卧房,再未出门。”李庸啊了一声,带着些疑问,小兵见状,顿了顿,又说:“不过,那宋时明进过柴房之后,他连同那些人也一起不见了!”
辰时 宰相府
说来奇怪,常念除了在道观讲述了事件来龙去脉之外,其他时候话都是极少的,李庸记得她十年前对人如沐春风,总是笑着和别人说话,如今却不同,总是感觉阴沉沉的,李庸一路上都在想找机会找她搭话,思来想去,却不知道说什么。
李庸心中对常念有很多个疑问,想问她怎么会在清风道观成为道士,也想问她,记不记得十年前被她所救的小乞丐,更想问她,这十年过得好不好,但这样问,总归是唐突。在他还未打定主意怎么搭话时,常念开口了。
“那花上有血!”
李庸全身一震,他没被人证失踪的消息吓倒,却被常念吓出了一身冷汗,闻言朝着常念指的方向看过去,那洁白如雪的花海中,果然有几朵染着异样的血色,潜藏在雪地里。
李庸走过去,发现鲜血染红的花海下,有一片土地,那土地与旁的不同,颜色要深上许多,他蹲下拿了两种土在指尖中揉搓,颜色深的土要更湿润也更稀松一些,这下面刚埋了东西!
在几个小兵的挖掘后,如他所想,这土下面果然埋了东西,而这东西不是什么物件,而是一个人,一个穿着下等侍女服饰的女子,而这女子也不是别人,正是柴房失踪的侍女小兰!
小兰是被人一刀切断脖颈大动脉而死,鲜血顺着她的脖颈处喷射而出,正好落在了洁白的萼绿君上,这才被常念发现。而她的手指关节完好无损,指甲也整齐干净,想必是在没有防备之际被宋时明一刀毙命。
可现场除了几滴鲜艳的血液还有翻新的土地,再也没有其他,就在李庸苦思冥想之际,发现在不远处的角落里躲着一个人。
那人以萼绿君做掩体,以一种特别奇怪的姿势蜷缩地在花海里瑟瑟发抖。
“谁在那里?快出来!”
那人闻声,颤颤巍巍走出来,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白发之下是一张蜡黄的脸,那蜡黄的脸在看见小兰的尸体时顿时煞白,急得手舞足蹈道:“不是我杀的!不是我杀的!”
李庸问:“老人家,你可是看见什么了?”
那老人脸上一下变得慌张起来,欲言又止的模样,再三犹豫后,斩钉截铁地说:“是他!是他!是宋时明!”
“此话怎讲?”
老人一脸愁容,叹口气说:“此花是很多年前西域的一名国师进贡来的,老爷很是喜欢,便命人在院子里栽了这一片花海,后来,老爷不知道听谁说此花以人血养育最佳,便让宋时明将一些犯了错的家奴埋葬于此。我是负责养花的花农,说起来,这些花还都是我养起来的。”
李庸心里一悸,这些洁白如雪的花竟然是用人做肥料养起来的,他继续问:“那你怎能断定就是宋时明杀的人?”
老人说:“我本来想打水浇花,结果这井里没水了,在我想去寻找其他水源时,转头便看见宋时明和小兰在说些什么,还不等我反应,就看见那宋时明一刀将小兰给杀了。”说着,老人用大拇指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他笃定地说道:“肯定是她刚刚在前厅说了不该说的话!”
小兰在前厅说过最不该说的话,便是和盘托出杨信帮顾江送信之事。按老人所说,这宋时明是杀死小兰的凶手,而宋时明之所以杀了她,是帮顾江杀人灭口。
李庸指挥小兵查探后,转头便看见常念站在洛河桥上,太阳从天际跳出来,阳光洒向大地,她的影子倒映在水中,风吃过,河水漾漾,影子也随之晃动起来。
李庸站在常念身后,一下愣了神,这个身影他太过熟悉,他曾经偷偷看过无数次,跟了无数次,哪怕她改名换姓,换一身衣衫,他也能一眼认出来。
他能认出她,却看不清她。李庸心里明白,顾江所说自有道理,他开了城门,待新朝开立后,他依旧还是一人之下的宰相,没有藏匿皇帝的必要,而常念所说,虽然人证齐全,但口说无凭,只有证据才是实话。
他不知道十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这十年里她是怎么过的,他只是下意识地觉得,常念现在,从头到脚,满身都是谜团。
这时,一个小兵的声音将李庸的思绪拉回来:“李将军,前方河里发现一具尸体。”
李庸走上前去,常念也跟着走上去。那尸体半浮在水面上,可以看见他的半截身子,身子略显浮肿,看样子死亡了已经好几个时辰了。
按理说,这个浸泡时间以及肿胀程度是不足以让尸体漂浮起来的。李庸又注意到,那身子处的衣服挂在河道一旁的枯枝杂草上,而洛河水流从上游湍急而来,比起第一现场,这尸体更像是从上游被水流推着往下游走,路过这儿的时候正巧衣服被树枝挂住,才会在此处停留。
尸体被捞上来后才看清他的真实面目。此人身材臃肿,穿着一身上好料子做成的衣服,看样子是宫里的服饰。他走上前,掀起衣服在他身上摸了摸,发现身上没有伤痕也没有肿块,没有外伤也没有内伤,那只有一种可能,便是溺死。
只见李庸检查完伤势又伸手摸了摸,摸到胸口时,在里衣发现一封浸湿的书信,书信在长时间的浸泡下已经变得软烂,上面的字迹也变得深一块浅一块,唯一清晰可见的是书信右下角有一块红色的印记,是一个似龙又似蟒的印记,这印记说来奇怪,遇水竟不相融。
“他是皇上身边的王喜公公。”一言不发的常念突然说道。
李庸心中一震,莫非这书信,便是宰相府传出来的那一封?宰相府的人接力将书信送往此处,再由王喜公公转交给皇帝,而王喜之死便是杀人灭口?
王喜的尸体是从洛河上游被水流冲击至此,或许答案就在那里。
“李将军!柴房里的人都不见了!”一个小兵策马疾驰而来,远远地就朝着李庸喊道。小兵停马下马一气呵成,继续说:“柴房里的人不见了,兄弟们在书房里发现一具尸体!”
李庸震惊过后,问:“那顾江作何反应?”
小兵又答:“李将军来此处之后,顾相便回了卧房,再未出门。”李庸啊了一声,带着些疑问,小兵见状,顿了顿,又说:“不过,那宋时明进过柴房之后,他连同那些人也一起不见了!”
辰时 宰相府
说来奇怪,常念除了在道观讲述了事件来龙去脉之外,其他时候话都是极少的,李庸记得她十年前对人如沐春风,总是笑着和别人说话,如今却不同,总是感觉阴沉沉的,李庸一路上都在想找机会找她搭话,思来想去,却不知道说什么。
李庸心中对常念有很多个疑问,想问她怎么会在清风道观成为道士,也想问她,记不记得十年前被她所救的小乞丐,更想问她,这十年过得好不好,但这样问,总归是唐突。在他还未打定主意怎么搭话时,常念开口了。
“那花上有血!”
李庸全身一震,他没被人证失踪的消息吓倒,却被常念吓出了一身冷汗,闻言朝着常念指的方向看过去,那洁白如雪的花海中,果然有几朵染着异样的血色,潜藏在雪地里。
李庸走过去,发现鲜血染红的花海下,有一片土地,那土地与旁的不同,颜色要深上许多,他蹲下拿了两种土在指尖中揉搓,颜色深的土要更湿润也更稀松一些,这下面刚埋了东西!
在几个小兵的挖掘后,如他所想,这土下面果然埋了东西,而这东西不是什么物件,而是一个人,一个穿着下等侍女服饰的女子,而这女子也不是别人,正是柴房失踪的侍女小兰!
小兰是被人一刀切断脖颈大动脉而死,鲜血顺着她的脖颈处喷射而出,正好落在了洁白的萼绿君上,这才被常念发现。而她的手指关节完好无损,指甲也整齐干净,想必是在没有防备之际被宋时明一刀毙命。
可现场除了几滴鲜艳的血液还有翻新的土地,再也没有其他,就在李庸苦思冥想之际,发现在不远处的角落里躲着一个人。
那人以萼绿君做掩体,以一种特别奇怪的姿势蜷缩地在花海里瑟瑟发抖。
“谁在那里?快出来!”
那人闻声,颤颤巍巍走出来,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白发之下是一张蜡黄的脸,那蜡黄的脸在看见小兰的尸体时顿时煞白,急得手舞足蹈道:“不是我杀的!不是我杀的!”
李庸问:“老人家,你可是看见什么了?”
那老人脸上一下变得慌张起来,欲言又止的模样,再三犹豫后,斩钉截铁地说:“是他!是他!是宋时明!”
“此话怎讲?”
老人一脸愁容,叹口气说:“此花是很多年前西域的一名国师进贡来的,老爷很是喜欢,便命人在院子里栽了这一片花海,后来,老爷不知道听谁说此花以人血养育最佳,便让宋时明将一些犯了错的家奴埋葬于此。我是负责养花的花农,说起来,这些花还都是我养起来的。”
李庸心里一悸,这些洁白如雪的花竟然是用人做肥料养起来的,他继续问:“那你怎能断定就是宋时明杀的人?”
老人说:“我本来想打水浇花,结果这井里没水了,在我想去寻找其他水源时,转头便看见宋时明和小兰在说些什么,还不等我反应,就看见那宋时明一刀将小兰给杀了。”说着,老人用大拇指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他笃定地说道:“肯定是她刚刚在前厅说了不该说的话!”
小兰在前厅说过最不该说的话,便是和盘托出杨信帮顾江送信之事。按老人所说,这宋时明是杀死小兰的凶手,而宋时明之所以杀了她,是帮顾江杀人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