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宴请的客人不少,除了同司马共事的刺史、长史、下官等的家眷还有颂宜、大夫人,以及温陵城中同司马夫人交好的朋友。

    司马夫人的娘家在武夷山有座茶园,第一批春茶便送来了温陵。

    “今天邀请大家来品品茶、聊聊天,咱们同在温陵,往日我身子不好,与大家的来往也少,现如今将养着,竟也好了个大半。”司马夫人掩唇一笑,看起来颇为和善。

    席间不少夫人听了这话纷纷道喜。

    司马夫人却又微微一叹,“只是家中事事都要操心,各位夫人都掌家,也知道府内事物杂多,偏生家中的孩子还不听话。”

    颂宜一听这话,便猜到司马夫人要说什么了。

    下首的一位着翠色襦裙的夫人开口道:“我们一个小小县尉府事宜都不少,何况是司马府。”

    “是呀,不过司马夫人持家有方,教养出来的孩子个个优秀,尤其是大公子,能进登青书院定是才学非凡,我还听说只要大公子还从书院休假回来,就为您试药呢,要您说不听话那我们可就不同意了。”一时附和声四起。

    司马夫人又是一声叹气,“唉,让我头疼的便是这孩子,这孩子样样都好,就是婚事让我恼得不行。他如今已到了可以成婚的年龄,偏偏要呆在书院里,说是不读出个一二来不愿成家,只是婚事和学问并不冲突。”

    颂宜看着坐在斜对面的文若斐使了个小眼色,差点笑出声,也不知这司马夫人是真不知还是在演戏。她举起案上的茶杯掩了掩笑意。

    方才翠色襦裙的夫人又道:“我看呐,大公子是常常待在书院里还没遇上动心之人,咱们温陵有才有貌的小娘子甚多,往日您不常出来,趁今日的宴会大家也给您介绍介绍。”

    “是呀,今日宴会上的小娘子各个才貌不菲,您也不用太苦恼。”一位身着鹅黄襦裙的年轻夫人应道,眼神扫向四周,最后定格在了颂宜身上。“尤其是这位小娘子,朱唇皓齿、仪态如风,便是我见了都惊心不已。不知道这位小娘子婚配否。”

    这位夫人是长史的填房夫人,比长史小了十几岁,嫁来温陵不久,瞧这不比颂宜大多少。

    这年轻夫人的话听起来多少有些没有分寸了。刚刚还热络的氛围稍稍静了几秒。

    还不等颂宜开口,司马夫人先答道:“这位是封家小姐,我在这大宅当中也听过封小姐的好名声,今日一见也是喜欢得紧,并无听说有婚配。”她心中暗喜,瞌睡来了就有人递枕头。

    “若犬子能求娶像封小姐这般的女子,我也能放心了。”这话叫人不好回答。

    文若斐看司马夫人那副神情心中不忿,转了转眼珠子,笑了一声引来了众人的视线,“夫人说的是,我娘就说过,要是颂宜是她亲生女儿,她白头发都能少一半咯。”

    封大夫人开口应道:“平日里我有个咳嗽头疼的,都是我家颂宜忙前忙后的照顾我,要说小子哪有闺女贴心,在座有闺女的夫人最是懂得的了。”

    封大夫人说完,有闺女的夫人都笑了起来,“那也有个例外,这不,我家的女儿吃的倒是比我重要呢。”说话的夫人望向旁边座上正在吃点心的女孩儿,两人眉眼有七八分相似,一看就是一家人。

    刚刚还有些凝滞的氛围一下就被打破了,司马夫人见话题被挑开倒也没说什么,只是吩咐下人换了茶。

    之后的氛围一直还不错,等宴会结束后,文若斐要去布庄拿布便先行一步,客人鱼贯而出时,司马夫人来到颂宜身边。

    “封小姐还请留步,”笑得和蔼可亲的,“有一个好消息和封小姐说,今日修复师傅说那浑天十二卷的第七卷轴快要修复好了,但还有几处有些疑惑,封小姐素来对这颇有研究,我想请教封小姐能否指点一二?”

    颂宜和封大夫人对视一眼,点了点头。“估计全温陵都知道颂宜对这画卷看得紧,我倒也想看看让颂宜找了许久的卷轴是何等精美绝伦。”封大夫人开口道。

    时辰尚早,一行人往府中深处走去,司马夫人专门开辟了一处空间留给修复师傅。当然,这画卷确实需要修复,倒不是因为弄脏了,而是发霉了。

    她对这些陪嫁过来的古籍并不感兴趣,是以这么多年都不曾打开过这口箱子以至于发霉了都不知道。

    众人坐下,颂宜则在案旁同师傅沟通起来。

    司马夫人道:“今日宴会上我那番话虽唐突但也是真心话,谁家能求娶到封小姐便是福气。我家长子虽是白身,但在登青书院常常能排前三甲,我想来日考取功名不成问题。”

    她看了一眼颂宜,继续同封大夫人道:“封小姐尚未婚配,不知大夫人家中有无打算。”

    “颂宜虽是和我们大房生活着,但这些我们并做不了主,一切我小叔说了算。再有,我家侄女性格十分要强,若有人强迫她或要挟她,她怕是只会抗拒。”

    封大夫人一派平静的端坐着,看了一眼司马夫人,眼神里透露出些微妙,“若夫人想要的是温顺听话的女子,恐怕要让夫人失望了。”

    司马夫人有些汗颜,但又不知如何回答。

    差不多两刻钟的时间,颂宜颂动了下脖子,朝封大夫人点了点头。

    那修复师傅将卷轴呈上,“夫人,已全部修复完毕,多亏了封小姐相助,这古籍才得以完整修复。”

    司马夫人像是送了口气,“那真是太好了。”

    待修复师傅走后,颂宜同大夫人打算起身告退,司马夫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算盘就要落空,急忙道:“封小姐,我听闻这浑天十二卷对您来说十分重要,实话告诉您,这是我祖上传下来的古籍,并非我去五台山得来,而此古籍只能由我王家后人传承,如果有幸与封家结亲,这二卷便算在彩礼当中......”

    “夫人,这卷轴对我来说确实是重要,但如果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得到,那着卷轴也不是那么重要了。”颂宜看着司马夫人,眼神有一丝冷意,“先告退了。”

    待上了回府的马车,封大夫人见颂宜倚在车窗旁,以为她心里不舒服,哪知仔细一看才发现颂宜满眼都是笑意。

    大夫人不明所以,正想开口询问,颂宜却突然诶了一声,“伯母,我想去光福寺转转。”原来是到了光福寺,大夫人只好咽下疑惑,待颂宜回府后再说。

    “切记注意安全。”

    入了光福寺,颂宜先找了小和尚借笔和纸,将刚刚修复时偷偷记下来的第七卷誊在纸上。

    她说了,她自有办法拿到那第七卷。

    抄完后,颂宜来到了大殿,添了些香油钱。旁边一位长须老和尚吸引了她的注意,倒不是光福寺里少见这样的和尚,而是老和尚的脸实在眼熟。

    老和尚也看见了颂宜,被她手里的纸吸引了目光,那纸上的画虽谈不上多么精致,但能看出笔法的气韵,而那字迹行云流水宛如一气呵成。

    “施主,这可是浑天十二卷的部分?”

    颂宜一愣,“是的,您知道浑天十二卷?”

    老和尚点点头,“我未出家之前是一名画师,曾在我师父的藏书阁之中见过十二卷完整的手抄本,只不过我师父逝世后他的藏书阁走了水,里面的典籍一烧而空,甚是遗憾。”

    颂宜刚刚雀跃的心瞬间又沉了下来,“那您可还记得里面的内容?”

    “数十载已过,具体的细节已然忘了。我还记得您手里的这部分,概因这一部分曾被我师父作为教学绘画的范例。”

    颂宜心里难受,脑子里却闪现了一幅画面,突然想起什么。“您说您曾是画师,可是三清大师?”她想起来为什么觉得老和尚面熟了,因为她曾看过她娘的作品,里面就有一幅三清大师的画像。

    老和尚点点头,“施主如此年轻,竟也知晓。”

    “我娘曾随大师学过绘画。”

    老和尚端看了颂宜几息,“令堂可是金陵方氏?”

    “正是家母。”

    老和尚笑的和蔼,“这是缘分啊,说起来,她和这浑天十二卷的作者,诗人万和的妻子方氏都出自金陵方家,她现如今可好?”

    提起母亲,颂宜也有些难过,“母亲已逝。”

    老和尚轻叹一声,“你同令堂一样,颇有天赋。”他曾教过许多学生绘画,但令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颂宜的母亲,因为她是他教过所有学生里最有天赋的那个。

    颂宜好奇道:“您说您师父有完整的手抄本,可知原卷又是从何得来?”

    老和尚捋了捋胡子,回忆道:“据我师父所说,当年方氏并非是失踪,而是病死了,在临死之前,将十二卷交给家里的仆人,并吩咐仆人将卷轴全都焚烧了。但是仆人不忍心,就打算将这十二卷轴卖出去,恰好我师父路过并知晓了,就将这十二卷轴买了。”

    老和尚看了看四周,声音突然低了下来,“只是后来政变闹饥荒,他将卷轴典当给了城西的典当行,又在典当前誊抄了下来,才有了后来的事情。”

    前朝朝廷压迫百姓、官府腐朽贪婪,颠覆是必然的,只不过如今大夏的开国皇帝发动政变之时确实惨烈,但这种事情怎么好大肆宣扬,故而只能悄声说。

    又寒暄几句,颂宜才告辞。回到府中,将所得的卷轴放在案上,从头开始细细阅读起来。

    前三卷记录了方氏和万和的相识相知,文字间透露出二人的恩爱,画面所绘也是二人相识后踏青、郊游、骑马等的日常。

    颂宜也不是第一次看了,但每次都还会被文字之间的情感触动。

    从第四卷开始,讲述了万和因支持变法,伤害了一部分皇室宗亲和权臣的利益而被下狱斩首的事情。

    第六、七两卷,也就是从司马夫人那里得来的那部分讲述了方氏从一位云游散仙那得知人去世的七年内,只要将□□保存完好就能复生的事情。

    第八卷,也是最关键的一卷,上面应当描述了复生的具体方法。

    为何说是应当,因为这一卷颂宜并未找到,只是在第九卷时描述万和已经复生,故而颂宜猜测这一卷便是复生的方法。

    而后为了万和,方氏选择隐居温陵城郊的深山当中,不让这听起来怪力乱神的事情影响到普通百姓。

    第十、十一卷说的是两人似乎又回到了过去,一起作诗、一起骑马,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万和的容貌开始出现了腐败,方氏只得不断需找解决的办法,而方氏的身体也渐渐的不好了。

    只是最后如何,颂宜便不得而知了,她缺的除了第八卷,便是这最后一卷。

章节目录

燃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八条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八条饼并收藏燃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