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还在发懵,沈嵇径直领着李淑往偏室走。
推门而入,映目所见的,正是程著。他眉头紧皱,正在桌上察看一沓泛黄的旧纸。一面看,一面抬着一本册子,细细勾画什么。
听见两人声响,程著抬眼望了一眼,又继续手上动作。
“你可还记得,我们一起去咎勿室拿的书卷?”
沈嵇指了指书案,“临绍七年鹿山祸事,一共被诛三百一十八名学子。”
“鹿山祸事……”李淑觉得这名字莫名耳熟,脑中追究却又一无所踪。
她下意识轻捂额头,隐隐的,那头痛症似有复发之兆。
沈嵇见状,忙帮她按住头穴,轻声道:“想不起来便不想了,待我告予你。”他将李淑安坐在一旁,继续道:
“先太子下狱,众人上书请命,血诉太子无辜,陛下震怒……鹿山书院便遭此祸事。”
程著叹了口气,停了笔,“《礼记》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万千读书人的理想,可……”
可朝局混沌,各派势力错综复杂,哪里会因一介书生正本清源?
说到底,是君父之过。
然这话,程著却连说出口也觉得难堪。
“书生意气,张扬至极,亦不堪一击。”沈嵇心中所想,比程著更复杂些。他接过程著手里的册子,问道:“对应完全否?”
程著看他一眼,摇摇头。
“对应什么?”李淑好奇。
“那些被诛学子的名姓。”
见李淑不解,沈嵇解释道:“这份册子是当年的殓尸人的记录,而鹿山记事也是对死者的记录,只是这两者之间……却对不上。”
李淑恍然:这也就是说,在官家的记录里,其实是有幸存者。
沈嵇点头应道:“若找到幸存者,利用其口供,我们就可以推知当年之事,再而还原当年故事!”
李淑不禁大喜,那先太子之冤屈,李玥之牺牲,便都可见于青天白日之下。
然沈嵇也立刻说到他们之难处:“既侥幸逃生,其人定于人海中隐姓埋名,我们再要探寻,亦无异于大海捞针。”
“可只要愿意去试试,说不定就正好给我们碰上了呢?”李淑心中还是喜,眼里满是希冀的光,宛如水面浮金,碎碎耀耀。
“是。”沈嵇也笑了。
“那我们该从何处查起?”程著不如两人乐观,抿着嘴,一脸肃然。
“鹿山祸事,那我们便先去鹿山书院。”沈嵇放了话,又顾虑道,“程著,中书令大人,也曾为鹿山书院之先师。”
“我知晓。”程著黯了眼色。“虽朝臣都不清白,可我信我父亲。如若……”这后面的话,程著却如何也接不上了。
两人也不逼他,只将此半截话听过。
三人约定了行程,程著自回了府,沈嵇送李淑回静安殿。
太阳西沉,余晖烧红了半块天,如血墨般胡乱几抹云,直教人看得痴痴的。
两人走得慢,沈嵇等在李淑身边。
李淑看天看云,沈嵇看昏黄里的她,暖暖地将她蒙上一层柔色,仿佛整个人都是软云做的。
李淑忽地转过头来,侧衬着光,眼里皆是亮。
“李煦哥哥大抵也同这太阳一般吧。”
沈嵇难得一怔,倒不曾想过她问及李煦。
“李煦哥哥……”李淑顿了顿,“长我十岁,我的记忆中却很少有他的印象。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么……”沈嵇似乎也陷入了回忆,凝神之态亦是风流,只这种温柔不同于以往对李淑的那般。
如此倒更勾起李淑的好奇。
这又该如何言之呢?自家门被屠以后,沈嵇很少回忆往事,更不论曾受恩于李煦之时的事情。
有时候人走得太远,往往容易忘却前路,为着回宫重获皇帝的信任,为着与朝中大臣暗中联络,为着一些位子,一些姿态,他几乎重造了一个自我。
再回首……
“他有着神的尊贵,却没有神的命格。”沈嵇只道。
与神相论吗?李淑望着他,喃喃道。
莫名的,她对沈嵇这话不甚满意。
“那你又要塑造一个什么模样的先太子呢?”李淑脱口而出,等她回过神来,这话中的意味,却是连自己也不懂了。
沈嵇何等细腻,自是觉察出李淑话里连她自己也未曾感知的……不定数。
“如何正名并不重要。”沈嵇提了脚步,李淑自然跟上。
“人们总说青史留名,然则书是人写的,留的这个名,只能由上位者定夺。”
“那史书便没有意义吗?”李淑仿佛揪到了一个辫子,追问着。
沈嵇却驻足正视她,“意义,无非是上位者的拥趸吧了。”
“可你说的,你要教我如何是道义。”李淑也不屈,鼓了声色,定定地直视他。
日头落得极快,转眼之间,周遭便暗了起来。两人皆默在暗色里,也不知是哪里来的默契,一齐较真。
“是——”沈嵇从怀中拿出火折子,吹燃后举在两人面前。微弱的火光摇曳着,映照李淑的脸。
因他比李淑高些,他的神色便隐在了暗夜之中。
“我要教你道义,也要教你知道,道义是由上位者诠说的。”
他罕见的,对李淑强调着自己的话。
“李淑,你有没有认真地去追求过一件事情?”沈嵇忽然转了话头,仍领着李淑走。
尚不及李淑答话,沈嵇又补充道:“或者说,你特别想知道什么事情?”
“我……”脑海中一时浮现很多场面,李淑想了许久,也认真道:
“我想找回,我那些丢失的记忆。”
这话对沈嵇算是意外,他本想引她继续说关于证道之事。既李淑主动提了此事,沈嵇心思一转,也做了打算:
“遇袭黑蛇一事吗?”
李淑僵了半瞬,似同意般,点点头。
“你且说说,”沈嵇靠近她,鼓舞她道:“有我在你身边,你莫怕,慢慢想。”
“我便是你的镜子。”他清冷的声音响在暗夜,只因着李淑的信赖,其中的探究意味便得以完完全全藏匿起来。
“我记得,那夜下着好大的雨……”
“我见着你的时候,你躺在地上……”沈嵇一面注意着李淑的脸色,一面继续试探:“你从静安殿出来的,为何没人跟着你?”
“母妃病得很重,宫人们都守在她身边……不对,当时静安殿里只秋月在……”一些模糊的场景倏忽浮现,又快速淡去,不留印迹。
“怎会只秋月一人?”沈嵇扶住了她的手,眯了眯眼。
“……”李淑一手扶额,又阖眼摇了摇头,“静安殿里只秋月在……母妃遣了其他的宫人出去……”
“出去做什么?”
“出去……看烟火。”
烟火?沈嵇忙搜寻了记忆,临绍七年宫中不曾有烟火,倒是临绍九年的时候,盛京城里里放过一次烟火。
那次是因着……可大雨天里怎么会放烟火?
沈嵇猜着李淑的记忆又出了错乱,正欲让她停下回忆,李淑却忽然道:
“我一个人去寻太医,路上遇到一条好大的黑蛇,它扑上来咬我……然后就下了好大的一场雨。”
那场烟火之后有无下雨,沈嵇却无记忆了。
“你可还记得当时我是怎么救你的?”
李淑摇摇头。
“也罢,先到此吧。”两人正好也走至宫道一半。
等着李淑缓神,沈嵇抬眼望了望天——
落日辉煌已过,漫天黑幕中,星子倒也繁多璀璨。平白一颗流星横划,沈嵇本欲引她看看开解心怀,前方忽地拐过几盏灯笼,急匆匆的伴着人声,不知又是为着何事。
为避麻烦,沈嵇带李淑退至墙角边。
宫人们提着灯,一面赶路,一面抱怨:
“真是倒霉,怎的偏生是我们值事。”
“别说了,快些走吧,大总管吩咐着就做,这谁也不愿半夜去领死尸啊。”跟在后面的人幽幽道,“好歹是个公主。”
一闻此言,李淑忍不住手往边上扶。公主……是谁又了遭祸事?
沈嵇眼快,撑住李淑,将人揽进怀里。
“可惜是个饿死的。”后面人忍不住接话。
“你这话里倒是轻松,”领首者怨气颇重,被怼了回来更是气急,“任谁死了都是臭肉,管她公主还是太后……”
“呵,这梁国是养不住女子罢,一个接一个的死。”边上一个似笑非笑。
“你当真是嫌命长了!”另外一人忙制止他道。
“哼!”偏生领首的人不怕说话惹事,仍絮絮道,“我看七公主平日里欺负人那般傲气,可惜是个没娘的,被人忘在了寒山寺也没个察觉,平白瞎了一副好模样。”
李淑吓得捂嘴……原来竟是她么。
几人断断续续插着话,渐渐提着灯没了影儿。
见李淑神思恍惚,沈嵇忍不住问:“你是在可怜她吗?”
李淑脑海中浮现起那个女子盛气凌人的模样,咽了咽喉咙:“其实她人也没那么坏。”
沈嵇眉眼一斜,正要告诫她勿心慈手软。
“七……她母亲是个婢子,难产而死。幼时也被宫人们欺负,后来总是跟在二哥后面,混了脸熟,大家才不敢欺负她的。”李淑低下头道。
“不必自伤,”沈嵇虽对李淑所言略感意外,仍旧是温凉语气:“她死了,若有史官记得她,也不过书一句某某薨于何年何月,再无其他。”
“或者,连这短短几字也无。”
李淑抿了抿嘴,终究是心中难耐:“人的性命,真就如此卑微?”
“你贵为皇室,才有此机会留名。而芸芸众生,不过高台蝼蚁,不可一攀。”想及此,沈嵇还是又沉了话语,
“李淑,所谓一以贯之的道义,只有权势罢了。”
推门而入,映目所见的,正是程著。他眉头紧皱,正在桌上察看一沓泛黄的旧纸。一面看,一面抬着一本册子,细细勾画什么。
听见两人声响,程著抬眼望了一眼,又继续手上动作。
“你可还记得,我们一起去咎勿室拿的书卷?”
沈嵇指了指书案,“临绍七年鹿山祸事,一共被诛三百一十八名学子。”
“鹿山祸事……”李淑觉得这名字莫名耳熟,脑中追究却又一无所踪。
她下意识轻捂额头,隐隐的,那头痛症似有复发之兆。
沈嵇见状,忙帮她按住头穴,轻声道:“想不起来便不想了,待我告予你。”他将李淑安坐在一旁,继续道:
“先太子下狱,众人上书请命,血诉太子无辜,陛下震怒……鹿山书院便遭此祸事。”
程著叹了口气,停了笔,“《礼记》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万千读书人的理想,可……”
可朝局混沌,各派势力错综复杂,哪里会因一介书生正本清源?
说到底,是君父之过。
然这话,程著却连说出口也觉得难堪。
“书生意气,张扬至极,亦不堪一击。”沈嵇心中所想,比程著更复杂些。他接过程著手里的册子,问道:“对应完全否?”
程著看他一眼,摇摇头。
“对应什么?”李淑好奇。
“那些被诛学子的名姓。”
见李淑不解,沈嵇解释道:“这份册子是当年的殓尸人的记录,而鹿山记事也是对死者的记录,只是这两者之间……却对不上。”
李淑恍然:这也就是说,在官家的记录里,其实是有幸存者。
沈嵇点头应道:“若找到幸存者,利用其口供,我们就可以推知当年之事,再而还原当年故事!”
李淑不禁大喜,那先太子之冤屈,李玥之牺牲,便都可见于青天白日之下。
然沈嵇也立刻说到他们之难处:“既侥幸逃生,其人定于人海中隐姓埋名,我们再要探寻,亦无异于大海捞针。”
“可只要愿意去试试,说不定就正好给我们碰上了呢?”李淑心中还是喜,眼里满是希冀的光,宛如水面浮金,碎碎耀耀。
“是。”沈嵇也笑了。
“那我们该从何处查起?”程著不如两人乐观,抿着嘴,一脸肃然。
“鹿山祸事,那我们便先去鹿山书院。”沈嵇放了话,又顾虑道,“程著,中书令大人,也曾为鹿山书院之先师。”
“我知晓。”程著黯了眼色。“虽朝臣都不清白,可我信我父亲。如若……”这后面的话,程著却如何也接不上了。
两人也不逼他,只将此半截话听过。
三人约定了行程,程著自回了府,沈嵇送李淑回静安殿。
太阳西沉,余晖烧红了半块天,如血墨般胡乱几抹云,直教人看得痴痴的。
两人走得慢,沈嵇等在李淑身边。
李淑看天看云,沈嵇看昏黄里的她,暖暖地将她蒙上一层柔色,仿佛整个人都是软云做的。
李淑忽地转过头来,侧衬着光,眼里皆是亮。
“李煦哥哥大抵也同这太阳一般吧。”
沈嵇难得一怔,倒不曾想过她问及李煦。
“李煦哥哥……”李淑顿了顿,“长我十岁,我的记忆中却很少有他的印象。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么……”沈嵇似乎也陷入了回忆,凝神之态亦是风流,只这种温柔不同于以往对李淑的那般。
如此倒更勾起李淑的好奇。
这又该如何言之呢?自家门被屠以后,沈嵇很少回忆往事,更不论曾受恩于李煦之时的事情。
有时候人走得太远,往往容易忘却前路,为着回宫重获皇帝的信任,为着与朝中大臣暗中联络,为着一些位子,一些姿态,他几乎重造了一个自我。
再回首……
“他有着神的尊贵,却没有神的命格。”沈嵇只道。
与神相论吗?李淑望着他,喃喃道。
莫名的,她对沈嵇这话不甚满意。
“那你又要塑造一个什么模样的先太子呢?”李淑脱口而出,等她回过神来,这话中的意味,却是连自己也不懂了。
沈嵇何等细腻,自是觉察出李淑话里连她自己也未曾感知的……不定数。
“如何正名并不重要。”沈嵇提了脚步,李淑自然跟上。
“人们总说青史留名,然则书是人写的,留的这个名,只能由上位者定夺。”
“那史书便没有意义吗?”李淑仿佛揪到了一个辫子,追问着。
沈嵇却驻足正视她,“意义,无非是上位者的拥趸吧了。”
“可你说的,你要教我如何是道义。”李淑也不屈,鼓了声色,定定地直视他。
日头落得极快,转眼之间,周遭便暗了起来。两人皆默在暗色里,也不知是哪里来的默契,一齐较真。
“是——”沈嵇从怀中拿出火折子,吹燃后举在两人面前。微弱的火光摇曳着,映照李淑的脸。
因他比李淑高些,他的神色便隐在了暗夜之中。
“我要教你道义,也要教你知道,道义是由上位者诠说的。”
他罕见的,对李淑强调着自己的话。
“李淑,你有没有认真地去追求过一件事情?”沈嵇忽然转了话头,仍领着李淑走。
尚不及李淑答话,沈嵇又补充道:“或者说,你特别想知道什么事情?”
“我……”脑海中一时浮现很多场面,李淑想了许久,也认真道:
“我想找回,我那些丢失的记忆。”
这话对沈嵇算是意外,他本想引她继续说关于证道之事。既李淑主动提了此事,沈嵇心思一转,也做了打算:
“遇袭黑蛇一事吗?”
李淑僵了半瞬,似同意般,点点头。
“你且说说,”沈嵇靠近她,鼓舞她道:“有我在你身边,你莫怕,慢慢想。”
“我便是你的镜子。”他清冷的声音响在暗夜,只因着李淑的信赖,其中的探究意味便得以完完全全藏匿起来。
“我记得,那夜下着好大的雨……”
“我见着你的时候,你躺在地上……”沈嵇一面注意着李淑的脸色,一面继续试探:“你从静安殿出来的,为何没人跟着你?”
“母妃病得很重,宫人们都守在她身边……不对,当时静安殿里只秋月在……”一些模糊的场景倏忽浮现,又快速淡去,不留印迹。
“怎会只秋月一人?”沈嵇扶住了她的手,眯了眯眼。
“……”李淑一手扶额,又阖眼摇了摇头,“静安殿里只秋月在……母妃遣了其他的宫人出去……”
“出去做什么?”
“出去……看烟火。”
烟火?沈嵇忙搜寻了记忆,临绍七年宫中不曾有烟火,倒是临绍九年的时候,盛京城里里放过一次烟火。
那次是因着……可大雨天里怎么会放烟火?
沈嵇猜着李淑的记忆又出了错乱,正欲让她停下回忆,李淑却忽然道:
“我一个人去寻太医,路上遇到一条好大的黑蛇,它扑上来咬我……然后就下了好大的一场雨。”
那场烟火之后有无下雨,沈嵇却无记忆了。
“你可还记得当时我是怎么救你的?”
李淑摇摇头。
“也罢,先到此吧。”两人正好也走至宫道一半。
等着李淑缓神,沈嵇抬眼望了望天——
落日辉煌已过,漫天黑幕中,星子倒也繁多璀璨。平白一颗流星横划,沈嵇本欲引她看看开解心怀,前方忽地拐过几盏灯笼,急匆匆的伴着人声,不知又是为着何事。
为避麻烦,沈嵇带李淑退至墙角边。
宫人们提着灯,一面赶路,一面抱怨:
“真是倒霉,怎的偏生是我们值事。”
“别说了,快些走吧,大总管吩咐着就做,这谁也不愿半夜去领死尸啊。”跟在后面的人幽幽道,“好歹是个公主。”
一闻此言,李淑忍不住手往边上扶。公主……是谁又了遭祸事?
沈嵇眼快,撑住李淑,将人揽进怀里。
“可惜是个饿死的。”后面人忍不住接话。
“你这话里倒是轻松,”领首者怨气颇重,被怼了回来更是气急,“任谁死了都是臭肉,管她公主还是太后……”
“呵,这梁国是养不住女子罢,一个接一个的死。”边上一个似笑非笑。
“你当真是嫌命长了!”另外一人忙制止他道。
“哼!”偏生领首的人不怕说话惹事,仍絮絮道,“我看七公主平日里欺负人那般傲气,可惜是个没娘的,被人忘在了寒山寺也没个察觉,平白瞎了一副好模样。”
李淑吓得捂嘴……原来竟是她么。
几人断断续续插着话,渐渐提着灯没了影儿。
见李淑神思恍惚,沈嵇忍不住问:“你是在可怜她吗?”
李淑脑海中浮现起那个女子盛气凌人的模样,咽了咽喉咙:“其实她人也没那么坏。”
沈嵇眉眼一斜,正要告诫她勿心慈手软。
“七……她母亲是个婢子,难产而死。幼时也被宫人们欺负,后来总是跟在二哥后面,混了脸熟,大家才不敢欺负她的。”李淑低下头道。
“不必自伤,”沈嵇虽对李淑所言略感意外,仍旧是温凉语气:“她死了,若有史官记得她,也不过书一句某某薨于何年何月,再无其他。”
“或者,连这短短几字也无。”
李淑抿了抿嘴,终究是心中难耐:“人的性命,真就如此卑微?”
“你贵为皇室,才有此机会留名。而芸芸众生,不过高台蝼蚁,不可一攀。”想及此,沈嵇还是又沉了话语,
“李淑,所谓一以贯之的道义,只有权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