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是学姐的男闺蜜、红颜知己,其实最正确的说法,阿袁学姐应该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我特别喜欢矢泽爱创作的一部漫画《NANA》(NANA在n年前就无限期搁笔了,也不知道我有生之年还能不能看到完结)。爱屋及乌,还一口气看完了NANA的动画和电影(宫崎葵真好看啊,她演的那个北斋之女完全在我的审美上,可惜电影第2部和制作方掰了,换了演员,大打折扣)。

    看的时候还想,命运真的有这么神奇吗?真的存在“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又奇妙地相遇?直到遇到了阿袁学姐,我选择相信命运。

    和阿袁学姐认识就挺奇妙的。当时我刚考到北大。因为本科的时候,学校的社团数量不多,所以看到“百团大战”的社团招新觉得特别新鲜,不知道怎么想的,就报了一个拳击社(要么是搏击社,反正是格斗相关的,记不清了),还预订了一副拳击手套。

    拳击社的第一个活动日,好像是在二教底下的地下室里(这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好多记忆都变得模糊)。那天没什么事,就是发手套,告知一下下次的活动内容。人特别多,得有一百多号吧,地下室里乌央乌央的,手套还迟迟运不过来,大家都不知道干嘛。我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独来独往,吃饭啊泡图书馆啊都是一个人,很多年的习惯了,再加上本科的时候村上春树中毒,还没缓过来(当然现在已经完全解毒了),总觉得想渡边澈那样才叫大学生活。所以这种场合我一般都是一个人找个角落待着,想想自己的事儿。

    毕竟十年前的事情了。现在真的记不清是我先和阿袁学姐搭话,还是阿袁找的我。总之是当时我不知道为啥,和旁边的女生有一搭没一搭聊起来。这个女生就是阿袁。我一开始还以为她是本科生,后来才知道还比我大一岁。真不知道她为啥研二了还要参加社团,可能因为她就是那种人,总爱挑战一些新鲜的东西,最近还听说她要学骑摩托。

    可能真的就是命运的安排吧。聊了一会儿,互相留了联系方式。我当时是穷鬼一个嘛,还没有智能手机,用的是三星的一个翻盖手机(时代的眼泪),其实就是留了一个电话号码,然后回寝室之后又在人人网(时代的另一滴眼泪)上加了她。

    我和阿袁领了拳击手套之后,都再也没去过拳击社的活动。。后来的事儿真有点记不清了,我努力回忆,可能是在燕南园喂猫的时候又碰见过一次,然后两个人开始熟络起来。实话实说,我在北大的几年过得很好,其中至少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阿袁学姐。

    阿袁是杭州人,但是我见过的最不像杭州人的杭州人。首先她喜欢撸串。我是东北人,众所周知,撸串是东北人的基本人权。我俩一拍即合。

    刚到北大的人肯定听过西门烤翅的传说,学姐是北大土著,带着我去吃西门烤翅。吃完第一口我就说,老板这个手艺要是在长春开店,第二天腿就得让人打she。学姐一脸惊讶,她以为这就算挺好吃了。

    我跟学姐说,你这辈子千万别去长春吃烤串。你要去长春吃烤串,大马路上随便找一家进去,吃完出来你跪在马路牙子上就piapia地抽自己大嘴巴子。一边抽还一边喊:这TM才是烤串!我以前吃的都是屎!

    阿袁学姐之前可能没和东北人打过交道,不了解东北人的说话方式。她本来眼睛就特大特好看,听我说完瞪得跟牛似的。后来我俩就先成了“串友”,到北京各个烤串店打卡。

    实话实话,北京的烤串店真是一家能打的都没有。连锁店还稍微好一点,有几个招牌烤品有点特色,但其他的烤品真是一言难尽。要是打着什么老北京烤串啊、80后烤串啊这样的招牌,那就彻底完蛋操了,整个全都垮掉。

    在北京吃烤串,电烤串远比炭烤好吃,挺诡异的……我感觉就是北京的炭不行,无论哪里的师傅来烤,用北京的炭根本烤不出炭香来。

    和学姐吃烤串的时候,我还构思过一个故事:未来爆发核战争,99.9%的人类的死亡了,世界上只有两种人能活下来:一类是吃素的人,一类是一日三餐都吃烧烤的人。两个阵营长年征战不休。在战争中,素食派的一个女人和烧烤派的一个男人相爱了。两个人私奔,远走大漠,创立了烤蔬菜派。。

    我第一次和阿袁学姐讲这个构思的时候,她笑得前仰后合。也不知道她笑点在哪里,我这明明是一个很正经的故事啊。

    随着我和学姐烤串越吃越多,这个故事也越来越丰富。二十年后,烤蔬菜派掌门夫妇的儿子长大成人,从大漠回到东北大地(好吧我承认了,这段抄的是《剑仙情缘2》的剧情。)因为烤蔬菜的特殊身份,素食派和烧烤派都想拉拢这个年轻人,但同时都防范着他。而在这个时候,江湖上发生了一件大事。烧烤派内部的一个小帮派——延边系烧烤出了一个刀客,以一手烤明太鱼的技术纵横东北十六州,挫败了无数高手,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

    书名我打算叫做《最强兵器明太鱼》……

    学姐听到这儿直接笑喷,酒喷了我一身。后来我一说这个故事她就捂上耳朵不听。其实这故事还有后续。。明太鱼刀客秘密潜入京城长春。长春烧烤建制派却还在互相争权夺利。两个大系——锦州系烧烤和齐齐哈尔系烧烤也为了争夺权力而蠢蠢欲动。烤蔬菜派的少年被卷入到政治斗争的漩涡中,认识了珲春烤鸽子派的漂亮姐姐。在和明太鱼刀客的决战中,少年使出了终极绝学——烤土豆泥。

    第二部就叫《最终兵器土豆泥》。。

    当时去吃烤串我都带着换洗衣服,免得被学姐喷一身酒。

    学姐喜欢喝酒,我也喜欢喝酒。我酒量很一般,一斤倒。但我酒品特别好,一斤肯定就倒,绝对不撒酒疯。而学姐是典型的“好饮量小”,每次试图和我拼酒都以失败告终。(我好歹是个东北人,连个杭州姑娘都喝不过那我别活了。)阿袁学姐还愿意混酒喝,作大死,每回还得我把她扛回40楼(楼的编号是40,在北大西南角,我住旁边的42楼)。好在40楼当时是男女混住的,北大当时的风气还比较自由开放,宿管大妈也不爱管这些事儿。

    以前有种说法,管大学生的生活叫“九三学社”,意思是凌晨三点睡觉,上午九点起床。对此我只能说:

    外行。

    我和学姐都是七三学社成员。早上七点睡觉,下午三点起床,睡足八个小时。为啥早上七点睡呢?因为离40楼和42楼最近的是学一食堂,早上七点开门。所以我们一定要等到早上七点吃早饭。我一般是吃肉包或者油饼儿,配豆浆,学姐则是雷打不动的冬菜包。吃完了不到七点半,赶紧回寝室睡觉,然后下午三点醒过来。

    刚醒的时候人还是比较懵,所以得缓一缓。在床上发呆到晚饭的时候,去食堂吃点东西。这时候胃口不会太好,我一般是去康博思吃个鸡腿饭,甜口的,容易吃进去。

    晚饭吃过后,当然是,打游戏啦。我印象中打了好长时间的老游戏《曹操传》,在网上找了一个大兔子版3级收张辽开全宝的存档,玩得乐此不疲。大概打到凌晨一两点吧,这就是黄金时间了。

    当时西南门外面有一条小路,里面开着四五家小饭馆。最里面的一家是个卖拉面的。这个拉面特别奇特,外形和兰州拉面一样,也分毛细二细,但自称是河南拉面,而店内的宣传板上写着:此面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某个太平天国的士兵,兵败之后隐居到河南某地,给当地带来了拉面,代代流传……

    到底还是北大旁边的老板,写故事也不会用“下江南的乾隆”和“西狩的慈禧”这两大中国小吃之王。不过太平天国的拉面就有点……我和阿袁忍了好长时间,还是没告诉老板:河南没有太平军,都是捻军……

    为啥印象这么深刻呢?因为不知道和阿袁学姐在那儿吃了多少回。每次熬夜基本都是去那儿,吃完了有时候又跑到湖边转转,或者回寝室里聊□□,一聊就是聊几个小时。什么都聊。聊古龙,聊司马太平的大银球,和柳轻候三十三斤三两三钱的黄金剑,聊森田芳光的电影,聊维吉尔和歌德。中学的时候我们还都特别中二,都喜欢岩井俊二,把《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看了一遍又一遍。

    学姐本科的时候也看村上春树,而我当时是村上春树中毒受害者(现在已经解毒),也聊过好长时间的村上。不夸张地说,网上那些写村上的都是野狐禅。我就问一句,有几个人把讲谈社那套村上的作品集完整看过一遍的,绝大多数的人甚至连阅读原文的能力都没有。好多人研究村上春树,实际上是在研究林少华。。

    胡侃几个小时,等到天亮,七点钟,去学一食堂吃包子!

    你问我不用上课吗?

    第一当然不是天天这么熬,第二你不知道研究生主要就是靠自学吗?我没听说过哪个学者,是在学校里上课上出来的。

    能不能自学其实就是一种筛选,帅选你有没有做学问的能力。学姐跟我喝了一年酒,所有课程就没有下90分的。至于我嘛,我肯定不是北大最差的那一拨,反正我拿着毕业证和学位证了。

    阿袁学姐喜欢武侠,我们梦想中都曾经仗剑走马。我想如果她当时就去了美国读博,以她的能力,应该就能过上那种日子吧。但命运就是不可捉摸,看到她现在的样子,光鲜亮丽,为恋爱的事情发愁,其实我有点伤心。阿袁学姐尚且如此,那我是不是,只是野马中的一粒尘埃呢?

章节目录

多年不见的北大学姐成了海王,问我五个男人该选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佘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佘华并收藏多年不见的北大学姐成了海王,问我五个男人该选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