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七月暑期最盛,可清晨露气亦重。
魏嘉禾起来梳妆打扮停当,另罩了件银红衫子,隐隐约约现出底下的绿衣。对镜一照自羡可拟芙蕖,便满意地掩上镜台。
等听见集虚馆那头开门的动静,她胡乱吃几口早饭,忙端着李宣的早膳进去。
小吴子手头忙不过来,见嘉禾一来便似见了救星,比了个手势,求她去帮着梳个头。
魏嘉禾点头应了,便悄声走到妆台前,镜子里倒映着男人清俊面庞。他此时闭目养神,虽无平日的丰神爽朗,却有一种超脱的沉静气度。
扶着他的头,嘉禾一一把散发梳齐整,束发而簪。
才一放手,李宣温热的手掌就抓住她莹玉般的手腕。
“今日仍有宴饮,用白玉冠吧。”
镜中的嘉禾莞尔一笑,“殿下怎知是我?”
李宣睁眼眸光一亮,含笑道:“小吴子梳不了这般齐整。”
“殿下在看什么?”
“看你的衣裳,此等打扮少见呢。”李宣直白道。
魏嘉禾笑道:“俗气的红绿二色,自然少见。”
“似你这般的,无论浅碧轻红,亦或是大红大绿,皆是花中第一流。”
“殿下说话越发好听了。”嘉禾笑吟吟地替他换了发冠。
这时小吴子也取来衣裳,“殿下,这件衣裳如何?尚服局新制的夏衫。”
李宣摇头吩咐道:“去取前日父皇送来的那件天水碧来。”
“好端端的莹白月影纱,让它露天过夜,宿雨染成天水碧。殿下不是嫌过于奢靡么?”嘉禾问道。
李宣拄拐站起来,“父皇所赐,若叫他积灰,才失了敬意。”
嘉禾笑而不语,默默注视着小吴子替他换上外衫。
极清冷的浅绿色穿在他身上,仿若风流名士。
小吴子扶他到堂前坐着,“奴才先服侍殿下用膳。”
李宣微微颔首道:“你且去煎茶,昨晚说好的。”
嘉禾忙道:“我来吧。”端茶递水原是她的活计。
李宣拦住她,“无妨,你来他来有什么差别。”
嘉禾只得留下来,陪着他用膳。但李宣是最最好伺候的主子,哪里用得着她?
“我怎么没听说有什么宫宴?”她婉声问道。
“那日德嫔说的,要请皇祖母看戏,请了民间南来的戏班子要热热闹闹玩一场。昨夜你不在,引春来说的。”
嘉禾忽然记起来,笑道:“德嫔娘娘办事真麻利!不知会演哪些戏文?”
“左不过演些忠臣良将、贤妻良母。”李宣道,“若非不好推脱……”
嘉禾却道:“不爱那故事,只听腔调、看个身段也使得。能被请到宫里来演,可见有些功夫在身上。”
“你若爱这个,待会儿咱们先过去听听他们怎么排演的。”李宣忽笑道,“他们演得好不好,你最能评判了。”
“多谢殿下。”
屈指算来,魏嘉禾在京城呆了小半年。如今不能还乡,只好听听乡音暂解相思了。
不一会儿,小吴子端着两盏茶进来,“茶已煮好,殿下请看。”
李宣便投箸漱口,捧起一盏浅尝一口,回味一番,才令他把另一杯端给嘉禾。
“你也尝尝。”
嘉禾接过来,打开细白瓷盏一看,碧色茶汤中袅袅娜娜荡漾着片片茶叶,茶香夹杂着荷花香,沁人心脾。
嘉禾忍不住夸赞道:“好香的茶。”
迫不及待小饮一口,荷花清气更浓。嘉禾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杯中未见荷叶莲蕊,怎会有如此馥郁的荷花清香?”
小吴子自鸣得意,笑答道:“此中也有姑娘的功劳,多亏了你那些似开未开的荷花,茶叶搁里头藏了一夜。我勉勉强强排第二,煮茶的水,乃是我清早收的荷露。”
“难怪!”嘉禾眼神一亮,又看向李宣,“殿下好巧的心思。”
“你吃着觉得好,改日再命人去做。”李宣欣然道。
嘉禾遗憾道,“我家中也埋着一罐旧岁梅花上的雪水,可惜我不在家,倒辜负了它。”
“它若知晓你远在京城仍惦记着它,必然欣慰。”
用过早膳,李宣先到正殿给庾太后请了安,然后便与嘉禾一道听戏去。
才走近梨香院,便有几句戏文飘进他二人耳朵。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唱得细腻婉转,缠绵悱恻。
魏嘉禾不觉点头称赞。
“是什么曲子?”李宣轻声问道。
“《西厢记》里莺莺小姐送别张生时唱的那支《端正好》。”
说完,魏嘉禾忽然红了脸颊,不防备竟在外人面前说起这个……
李宣莫不在乎,仍道:“虽然宫里没唱过,可总觉得耳熟。”
魏嘉禾解释:“难怪你耳熟。‘碧云天、黄花地’化用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之句;‘离人泪’亦是化自苏东坡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之句‘点点是、离人泪’。”
“可见戏文里学问亦深。”
二人说着,抬脚跨进院门。
乐声戛然而止,这群人忙放下手中活计,匆匆迎上来下跪行礼。
“草民拜见二殿下,殿下祥康金安!”
一下子,叫李宣觉得好没意思,“你们怎么认得我?”
“行宫里除了二殿下,还有人拄拐呢?”
嘉禾说笑间,捡起一把琵琶往梨树下坐了,又把琵琶抱在怀中缓缓拨弄着。
“你们只管干活,且当我没来。”李宣开口道。
班主领命,忙把众人驱散开,又搬来一把太师椅,请他落座。
“殿下快请。”
李宣点头致谢,示意他把椅子亦挪到梨树下,这才坐了。仍问道:“班主听着不像北方口音?”
班主很是殷勤,见李宣有意,便报上来历。
原来,他们本是无锡一士人家养的戏班子,但今年变生不测,原主陆家难以维系,不得不将他们卖到孙家。
“孙家?”李宣问道,“可是扬州通判孙家?”
“正是!”这班主言语间夹带着怨怼,“孙家本不爱听戏,买下我等,辗转又将我们拉来京城,一股脑儿塞进吴家。就是那个出了皇妃的定国公府吴家。吴家孙家本是姻亲。”
李宣故意问道:“那你可曾听闻定国公府另一们姻亲苏州魏家,他家主人时任苏州织造。”
他一面说着,一面觑着嘉禾脸色。
魏嘉禾起来梳妆打扮停当,另罩了件银红衫子,隐隐约约现出底下的绿衣。对镜一照自羡可拟芙蕖,便满意地掩上镜台。
等听见集虚馆那头开门的动静,她胡乱吃几口早饭,忙端着李宣的早膳进去。
小吴子手头忙不过来,见嘉禾一来便似见了救星,比了个手势,求她去帮着梳个头。
魏嘉禾点头应了,便悄声走到妆台前,镜子里倒映着男人清俊面庞。他此时闭目养神,虽无平日的丰神爽朗,却有一种超脱的沉静气度。
扶着他的头,嘉禾一一把散发梳齐整,束发而簪。
才一放手,李宣温热的手掌就抓住她莹玉般的手腕。
“今日仍有宴饮,用白玉冠吧。”
镜中的嘉禾莞尔一笑,“殿下怎知是我?”
李宣睁眼眸光一亮,含笑道:“小吴子梳不了这般齐整。”
“殿下在看什么?”
“看你的衣裳,此等打扮少见呢。”李宣直白道。
魏嘉禾笑道:“俗气的红绿二色,自然少见。”
“似你这般的,无论浅碧轻红,亦或是大红大绿,皆是花中第一流。”
“殿下说话越发好听了。”嘉禾笑吟吟地替他换了发冠。
这时小吴子也取来衣裳,“殿下,这件衣裳如何?尚服局新制的夏衫。”
李宣摇头吩咐道:“去取前日父皇送来的那件天水碧来。”
“好端端的莹白月影纱,让它露天过夜,宿雨染成天水碧。殿下不是嫌过于奢靡么?”嘉禾问道。
李宣拄拐站起来,“父皇所赐,若叫他积灰,才失了敬意。”
嘉禾笑而不语,默默注视着小吴子替他换上外衫。
极清冷的浅绿色穿在他身上,仿若风流名士。
小吴子扶他到堂前坐着,“奴才先服侍殿下用膳。”
李宣微微颔首道:“你且去煎茶,昨晚说好的。”
嘉禾忙道:“我来吧。”端茶递水原是她的活计。
李宣拦住她,“无妨,你来他来有什么差别。”
嘉禾只得留下来,陪着他用膳。但李宣是最最好伺候的主子,哪里用得着她?
“我怎么没听说有什么宫宴?”她婉声问道。
“那日德嫔说的,要请皇祖母看戏,请了民间南来的戏班子要热热闹闹玩一场。昨夜你不在,引春来说的。”
嘉禾忽然记起来,笑道:“德嫔娘娘办事真麻利!不知会演哪些戏文?”
“左不过演些忠臣良将、贤妻良母。”李宣道,“若非不好推脱……”
嘉禾却道:“不爱那故事,只听腔调、看个身段也使得。能被请到宫里来演,可见有些功夫在身上。”
“你若爱这个,待会儿咱们先过去听听他们怎么排演的。”李宣忽笑道,“他们演得好不好,你最能评判了。”
“多谢殿下。”
屈指算来,魏嘉禾在京城呆了小半年。如今不能还乡,只好听听乡音暂解相思了。
不一会儿,小吴子端着两盏茶进来,“茶已煮好,殿下请看。”
李宣便投箸漱口,捧起一盏浅尝一口,回味一番,才令他把另一杯端给嘉禾。
“你也尝尝。”
嘉禾接过来,打开细白瓷盏一看,碧色茶汤中袅袅娜娜荡漾着片片茶叶,茶香夹杂着荷花香,沁人心脾。
嘉禾忍不住夸赞道:“好香的茶。”
迫不及待小饮一口,荷花清气更浓。嘉禾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杯中未见荷叶莲蕊,怎会有如此馥郁的荷花清香?”
小吴子自鸣得意,笑答道:“此中也有姑娘的功劳,多亏了你那些似开未开的荷花,茶叶搁里头藏了一夜。我勉勉强强排第二,煮茶的水,乃是我清早收的荷露。”
“难怪!”嘉禾眼神一亮,又看向李宣,“殿下好巧的心思。”
“你吃着觉得好,改日再命人去做。”李宣欣然道。
嘉禾遗憾道,“我家中也埋着一罐旧岁梅花上的雪水,可惜我不在家,倒辜负了它。”
“它若知晓你远在京城仍惦记着它,必然欣慰。”
用过早膳,李宣先到正殿给庾太后请了安,然后便与嘉禾一道听戏去。
才走近梨香院,便有几句戏文飘进他二人耳朵。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唱得细腻婉转,缠绵悱恻。
魏嘉禾不觉点头称赞。
“是什么曲子?”李宣轻声问道。
“《西厢记》里莺莺小姐送别张生时唱的那支《端正好》。”
说完,魏嘉禾忽然红了脸颊,不防备竟在外人面前说起这个……
李宣莫不在乎,仍道:“虽然宫里没唱过,可总觉得耳熟。”
魏嘉禾解释:“难怪你耳熟。‘碧云天、黄花地’化用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之句;‘离人泪’亦是化自苏东坡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之句‘点点是、离人泪’。”
“可见戏文里学问亦深。”
二人说着,抬脚跨进院门。
乐声戛然而止,这群人忙放下手中活计,匆匆迎上来下跪行礼。
“草民拜见二殿下,殿下祥康金安!”
一下子,叫李宣觉得好没意思,“你们怎么认得我?”
“行宫里除了二殿下,还有人拄拐呢?”
嘉禾说笑间,捡起一把琵琶往梨树下坐了,又把琵琶抱在怀中缓缓拨弄着。
“你们只管干活,且当我没来。”李宣开口道。
班主领命,忙把众人驱散开,又搬来一把太师椅,请他落座。
“殿下快请。”
李宣点头致谢,示意他把椅子亦挪到梨树下,这才坐了。仍问道:“班主听着不像北方口音?”
班主很是殷勤,见李宣有意,便报上来历。
原来,他们本是无锡一士人家养的戏班子,但今年变生不测,原主陆家难以维系,不得不将他们卖到孙家。
“孙家?”李宣问道,“可是扬州通判孙家?”
“正是!”这班主言语间夹带着怨怼,“孙家本不爱听戏,买下我等,辗转又将我们拉来京城,一股脑儿塞进吴家。就是那个出了皇妃的定国公府吴家。吴家孙家本是姻亲。”
李宣故意问道:“那你可曾听闻定国公府另一们姻亲苏州魏家,他家主人时任苏州织造。”
他一面说着,一面觑着嘉禾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