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如李宣所言,仪宁郡主得了于太后吩咐,才休整一二日,便雷厉风果然如李宣所言,仪宁郡主得了庾太后吩咐,才休整一二日,便雷厉风行地操办起来。
她找来李宣、魏嘉禾商量。
魏嘉禾寻思一回,道:“要寻个地方又宽阔,离京城也不远的地界,方便这一日来回。最好还得有花有水,美景相伴。”
仪宁郡主道:“这时节,城外东山上桃花开得极好,桃林、山溪、瀑布一应俱全。山上的道观,求姻缘极灵验的。还可使些银子,借他们厨房租几间屋子,在那儿休息用午膳。又近得很,来去也方便。”
李宣点头道:“很是妥当,那即刻叫人写个帖子吧。”
魏嘉禾便道:“奴婢已写了个帖子,郡主看看可使得?”
“你?”仪宁郡主接过手,细细看完,笑道:“还不错,字句有清音幽韵、金声玉润之妙。母后越发会调教人了,只是我从前怎么没见你在近前伺候?”
李宣代她开口,介绍道:“仪宁姑母,这是苏州织造魏如栩大人的女儿,去岁才入宫侍奉。”
“原来是他家啊!难怪有故人之资,原来是故人之女。”仪宁郡主笑道,“你父亲还曾与我一块儿上学,他亦是文采一流。”
魏嘉禾莞尔道:“奴婢代父亲谢郡主夸赞!”
“还自称什么奴婢?我与你父亲是故交,你便是我家晚辈了。”
魏嘉禾便笑着应了声“是”。
仪宁郡主的请帖很快送到京中各处。其中既有钟鸣鼎食之家,亦有寒门小户。既有书香门第,亦有武将世家。
帖上写得明白,邀各家太太、公子小姐们赏花祈福,众人细细一品便都了然于胸了。
赏的是桃花,祈福呢,去的是求姻缘的道观,加上仪宁郡主此番还带了女儿归宁,如此大张旗鼓,分明是要给女儿挑门好亲事啊。
有弘农杨氏的门第、仪宁郡主的圣宠摆在那儿,京中收到请帖的家族们无不欣喜若狂,个个回帖表示必不爽约。
只是,到赏花那日,怡宁公主不但带了女儿杨若秀来,更有晋阳公主与楚王殿下。
难不成除了公主之女选夫,晋阳公主与楚王殿下也要议亲了?想来不差,晋阳公主与楚王也到了成亲的年纪!
众人又惊又喜,来这一回真是捡了天大的便宜。
与杨家女结亲固然是门极好的亲事,可如若儿子能上尚晋阳公主,或是把女儿嫁给楚王殿下,那更另当别论了。
皇帝的外甥女,和皇帝的子女,只差一两个字,待遇却是千差万别。
幸而来的都是懂规矩又守礼节的人家,即使心里再怎么高兴,面上却不显,都恭恭敬敬地按仪宁郡主的吩咐行事。
在边关日久,仪宁郡主不爱说场面话,先邀了众女眷们去旁边亭台吃茶、赏花、观瀑,把剩下的人交给魏嘉禾与李宣。
见宫人们已在桃树下摆好两长排席子与桌几,设好茶果,魏嘉禾便建议让众人暂且入座赏花。
李宣便吩咐道:“一路劳累,诸位快来入座休息吧。”
他与晋阳公主一左一右,先落了座,这二三十人才各自分列男女坐下来。
晋阳公主举杯道:“我以茶代酒,先敬诸位一杯。”
李宣道:“眼下没有君臣,只有朋友,诸位可不要拘束了自己。”
“是。”众人纷纷举杯谢恩。
这日正值休沐,来得年轻公子中不乏有与李宣相熟的,譬如才升去鸿胪寺的曹述,任职礼部的王显之,翰林院的林适等等。
有人知他脾性,便大着胆子同李宣玩笑,“如此良辰美景,流水落花,岂能无酒?殿下不妨把茶换了,上些好酒吧!”
另有一人却道:“此中有女眷在,喝酒不大好吧?”
李宣转头问晋阳公主的意见。
晋阳公主便道:“好宴必得好酒来配,换也无妨,想喝便喝吧。”
身旁杨络秀却道:“万一喝醉了生出事端如何是好?”
魏嘉禾便道:“我们带的果酒,是甜的,醒酒石亦备了许多。”
她又提议道:“不妨行个酒令,又好玩又热闹。”
晋阳公主道:“飞花令如何?不遵令者则罚酒三杯。”
众人皆道“极好”,于是李宣便命魏嘉禾做令官,“你说个字吧。”
魏嘉禾提议道:“今日赏桃花,不如就‘桃’字?”
“极好,”李宣先让晋阳公主道,“由你而始,至我而终,如何?”
晋阳点头,朗声道:“‘桃李春风一弹指’。”
杨络秀连忙接上,“‘小桃飘尽馀新绿’。”
……
令虽不难,可众人接得极快,生怕在两位殿下面前露怯。
到李宣时,他接了一句道:“‘行人何必问桃花’。”
晋阳莞尔一笑,“恰好差了最后一句。”便命魏嘉禾接上。
魏嘉禾脱口而出:“‘惆怅灵风满碧桃’。”
只玩一轮,且飞花令实在简单,众人皆不尽兴。
便有人提议玩集句,接不上来的,再罚三杯。
这正合李宣、魏嘉禾的意。
集句比飞花令稍难,既要有捷才,更要博览群书。
李宣自告奋勇,笑道:“我起个头,‘春水不生烟’。”
晋阳接在后头:“‘狂歌五柳前’。”
杨络秀:“‘陇云晴半雨’。”
“‘风正一帆悬’。”
众人纷纷抚掌而笑:“好!好!”
李宣举杯一饮而尽,道:“诸位请洒潘江,各倾陆海。”
席上你一句,我一句,热热闹闹地接了下去。
这原比飞花令难得多,难免有人心里着急紧张。一轮下来竟有三四位没说上来的,只好依令罚了酒。
也有个不愿意罚的公子,竟被压着连灌了三杯。
女眷们难得见这般场景,都瞪大了眼睛边笑边小声嘀咕着。
魏嘉禾也在一旁发笑,连李宣唤她亦未听见。
还是晋阳公主拉了拉她衣角,“你这个做令官的,倒自己看迷了眼。该罚该罚!”
魏嘉禾点头认了罚,“但凭公主吩咐。”
李宣望着她,道:“便罚你单独作一首七绝集句吧。”
“好好好,这罚得雅,也有趣。”晋阳公主笑得眯起了眼睛。
“是。”魏嘉禾应了一声,略一思索,便念出来:“‘半江瑟瑟半江红。’”
李宣执箸击了一下茶盏,“白居易的《暮江吟》。”
“第二句,苏东坡的‘无限楼台烟雨蒙’。”
李宣又击一下。
“‘最爱芦花经雨后’。”
“是北宋林逋的《秋江写望》。”晋阳期待着看向她,“还剩最后一句。”
“‘一船明月一帆风’。”魏嘉禾念完,也望向李宣,“如何?”
“自是好的,”李宣话说到一半,又问她,“但前面又是‘半江红’,又是‘雨后’,怎么尾句立刻就‘一江明月’了?”
魏嘉禾反驳道:“赏完残阳又赏雨,夜宿江上,乘兴再赏明月又何妨?”
李宣点头感叹:“似这等闲人,世间少有。”
魏嘉禾笑道:“这正是我毕生夙愿。”
酒过三巡,花已赏过,晋阳公主命人分发下醒酒石。等众人重新穿戴齐整,醒了酒,便转道山溪处。
李宣命众人依次沿溪边坐下,仿兰亭集序曲水流觞之例,酒碗停在谁面前,那人便作诗词一篇。
这比起集句,又难了数倍。
李宣并不强求,只道:“能作的大展奇才,做不到的可勉力为之。”
话虽如此,可这儿男的要么已入朝为官,要么以后要入朝为官,谁肯在同辈同僚前丢了面子呢?
闺秀们亦是如此,谁也不肯当众丢了自家脸面。
晋阳公主却开口道,“若实在不能作诗,也可吹一支曲,为大家施展武艺,例如打拳,亦可,总之各显神通。”
“极好!公主考虑得周全!”众人连忙称道。
有些出身将门的男女玩飞花令和集句已经绞尽脑汁了,听了晋阳的提议,纷纷流露出感激的眼神。
李宣点头道:“我这就派人取来乐器!”
才铺好纸笔的魏嘉禾心内庆幸道,“还好东西带得齐全,琴筝琵琶,箫笛笙鼓,一应俱全。”
李宣瞥见她松了口气,便上前关切问道:“你一人来抄写,记得过来么?”
“无妨,曲水流觞比集句慢得多。”魏嘉禾示意他放心,“我这点子记性还是有的。”
李宣仍叫来个宫女,吩咐她为魏嘉禾磨墨铺纸倒茶。又向魏嘉禾道:“坐下也无妨,该偷懒时就偷懒歇着吧。”
魏嘉禾却推开他道,“殿下快坐回去,眼瞧着那头已经开始流动了。”
李宣回头看一眼,自己怪紧张的,忙坐了回去。
这时酒碗正巧落在他前一位——杨络秀面前,也是头一个。
杨络秀虽能作诗,但她觉得一句句想,太废脑子,不如施展施展剑术。
于是向李宣与晋阳请命道:“我承教于父亲,习得一套精妙绝伦的剑法,今日正好请诸位品鉴一二。”
“此处却无宝剑。”晋阳公主道。
“无妨。”杨络秀环视四周,起身借来一把折扇,“我以此扇代剑,为诸君一舞。”
说完,便先挽了个剑花。可她随杨将军越来的,绝不是花架子。旋即,便换了剑法,一招一式都能听见折扇劈开山风的声音。
晋阳公主带头叫好,众人纷纷为之绝倒。
她找来李宣、魏嘉禾商量。
魏嘉禾寻思一回,道:“要寻个地方又宽阔,离京城也不远的地界,方便这一日来回。最好还得有花有水,美景相伴。”
仪宁郡主道:“这时节,城外东山上桃花开得极好,桃林、山溪、瀑布一应俱全。山上的道观,求姻缘极灵验的。还可使些银子,借他们厨房租几间屋子,在那儿休息用午膳。又近得很,来去也方便。”
李宣点头道:“很是妥当,那即刻叫人写个帖子吧。”
魏嘉禾便道:“奴婢已写了个帖子,郡主看看可使得?”
“你?”仪宁郡主接过手,细细看完,笑道:“还不错,字句有清音幽韵、金声玉润之妙。母后越发会调教人了,只是我从前怎么没见你在近前伺候?”
李宣代她开口,介绍道:“仪宁姑母,这是苏州织造魏如栩大人的女儿,去岁才入宫侍奉。”
“原来是他家啊!难怪有故人之资,原来是故人之女。”仪宁郡主笑道,“你父亲还曾与我一块儿上学,他亦是文采一流。”
魏嘉禾莞尔道:“奴婢代父亲谢郡主夸赞!”
“还自称什么奴婢?我与你父亲是故交,你便是我家晚辈了。”
魏嘉禾便笑着应了声“是”。
仪宁郡主的请帖很快送到京中各处。其中既有钟鸣鼎食之家,亦有寒门小户。既有书香门第,亦有武将世家。
帖上写得明白,邀各家太太、公子小姐们赏花祈福,众人细细一品便都了然于胸了。
赏的是桃花,祈福呢,去的是求姻缘的道观,加上仪宁郡主此番还带了女儿归宁,如此大张旗鼓,分明是要给女儿挑门好亲事啊。
有弘农杨氏的门第、仪宁郡主的圣宠摆在那儿,京中收到请帖的家族们无不欣喜若狂,个个回帖表示必不爽约。
只是,到赏花那日,怡宁公主不但带了女儿杨若秀来,更有晋阳公主与楚王殿下。
难不成除了公主之女选夫,晋阳公主与楚王殿下也要议亲了?想来不差,晋阳公主与楚王也到了成亲的年纪!
众人又惊又喜,来这一回真是捡了天大的便宜。
与杨家女结亲固然是门极好的亲事,可如若儿子能上尚晋阳公主,或是把女儿嫁给楚王殿下,那更另当别论了。
皇帝的外甥女,和皇帝的子女,只差一两个字,待遇却是千差万别。
幸而来的都是懂规矩又守礼节的人家,即使心里再怎么高兴,面上却不显,都恭恭敬敬地按仪宁郡主的吩咐行事。
在边关日久,仪宁郡主不爱说场面话,先邀了众女眷们去旁边亭台吃茶、赏花、观瀑,把剩下的人交给魏嘉禾与李宣。
见宫人们已在桃树下摆好两长排席子与桌几,设好茶果,魏嘉禾便建议让众人暂且入座赏花。
李宣便吩咐道:“一路劳累,诸位快来入座休息吧。”
他与晋阳公主一左一右,先落了座,这二三十人才各自分列男女坐下来。
晋阳公主举杯道:“我以茶代酒,先敬诸位一杯。”
李宣道:“眼下没有君臣,只有朋友,诸位可不要拘束了自己。”
“是。”众人纷纷举杯谢恩。
这日正值休沐,来得年轻公子中不乏有与李宣相熟的,譬如才升去鸿胪寺的曹述,任职礼部的王显之,翰林院的林适等等。
有人知他脾性,便大着胆子同李宣玩笑,“如此良辰美景,流水落花,岂能无酒?殿下不妨把茶换了,上些好酒吧!”
另有一人却道:“此中有女眷在,喝酒不大好吧?”
李宣转头问晋阳公主的意见。
晋阳公主便道:“好宴必得好酒来配,换也无妨,想喝便喝吧。”
身旁杨络秀却道:“万一喝醉了生出事端如何是好?”
魏嘉禾便道:“我们带的果酒,是甜的,醒酒石亦备了许多。”
她又提议道:“不妨行个酒令,又好玩又热闹。”
晋阳公主道:“飞花令如何?不遵令者则罚酒三杯。”
众人皆道“极好”,于是李宣便命魏嘉禾做令官,“你说个字吧。”
魏嘉禾提议道:“今日赏桃花,不如就‘桃’字?”
“极好,”李宣先让晋阳公主道,“由你而始,至我而终,如何?”
晋阳点头,朗声道:“‘桃李春风一弹指’。”
杨络秀连忙接上,“‘小桃飘尽馀新绿’。”
……
令虽不难,可众人接得极快,生怕在两位殿下面前露怯。
到李宣时,他接了一句道:“‘行人何必问桃花’。”
晋阳莞尔一笑,“恰好差了最后一句。”便命魏嘉禾接上。
魏嘉禾脱口而出:“‘惆怅灵风满碧桃’。”
只玩一轮,且飞花令实在简单,众人皆不尽兴。
便有人提议玩集句,接不上来的,再罚三杯。
这正合李宣、魏嘉禾的意。
集句比飞花令稍难,既要有捷才,更要博览群书。
李宣自告奋勇,笑道:“我起个头,‘春水不生烟’。”
晋阳接在后头:“‘狂歌五柳前’。”
杨络秀:“‘陇云晴半雨’。”
“‘风正一帆悬’。”
众人纷纷抚掌而笑:“好!好!”
李宣举杯一饮而尽,道:“诸位请洒潘江,各倾陆海。”
席上你一句,我一句,热热闹闹地接了下去。
这原比飞花令难得多,难免有人心里着急紧张。一轮下来竟有三四位没说上来的,只好依令罚了酒。
也有个不愿意罚的公子,竟被压着连灌了三杯。
女眷们难得见这般场景,都瞪大了眼睛边笑边小声嘀咕着。
魏嘉禾也在一旁发笑,连李宣唤她亦未听见。
还是晋阳公主拉了拉她衣角,“你这个做令官的,倒自己看迷了眼。该罚该罚!”
魏嘉禾点头认了罚,“但凭公主吩咐。”
李宣望着她,道:“便罚你单独作一首七绝集句吧。”
“好好好,这罚得雅,也有趣。”晋阳公主笑得眯起了眼睛。
“是。”魏嘉禾应了一声,略一思索,便念出来:“‘半江瑟瑟半江红。’”
李宣执箸击了一下茶盏,“白居易的《暮江吟》。”
“第二句,苏东坡的‘无限楼台烟雨蒙’。”
李宣又击一下。
“‘最爱芦花经雨后’。”
“是北宋林逋的《秋江写望》。”晋阳期待着看向她,“还剩最后一句。”
“‘一船明月一帆风’。”魏嘉禾念完,也望向李宣,“如何?”
“自是好的,”李宣话说到一半,又问她,“但前面又是‘半江红’,又是‘雨后’,怎么尾句立刻就‘一江明月’了?”
魏嘉禾反驳道:“赏完残阳又赏雨,夜宿江上,乘兴再赏明月又何妨?”
李宣点头感叹:“似这等闲人,世间少有。”
魏嘉禾笑道:“这正是我毕生夙愿。”
酒过三巡,花已赏过,晋阳公主命人分发下醒酒石。等众人重新穿戴齐整,醒了酒,便转道山溪处。
李宣命众人依次沿溪边坐下,仿兰亭集序曲水流觞之例,酒碗停在谁面前,那人便作诗词一篇。
这比起集句,又难了数倍。
李宣并不强求,只道:“能作的大展奇才,做不到的可勉力为之。”
话虽如此,可这儿男的要么已入朝为官,要么以后要入朝为官,谁肯在同辈同僚前丢了面子呢?
闺秀们亦是如此,谁也不肯当众丢了自家脸面。
晋阳公主却开口道,“若实在不能作诗,也可吹一支曲,为大家施展武艺,例如打拳,亦可,总之各显神通。”
“极好!公主考虑得周全!”众人连忙称道。
有些出身将门的男女玩飞花令和集句已经绞尽脑汁了,听了晋阳的提议,纷纷流露出感激的眼神。
李宣点头道:“我这就派人取来乐器!”
才铺好纸笔的魏嘉禾心内庆幸道,“还好东西带得齐全,琴筝琵琶,箫笛笙鼓,一应俱全。”
李宣瞥见她松了口气,便上前关切问道:“你一人来抄写,记得过来么?”
“无妨,曲水流觞比集句慢得多。”魏嘉禾示意他放心,“我这点子记性还是有的。”
李宣仍叫来个宫女,吩咐她为魏嘉禾磨墨铺纸倒茶。又向魏嘉禾道:“坐下也无妨,该偷懒时就偷懒歇着吧。”
魏嘉禾却推开他道,“殿下快坐回去,眼瞧着那头已经开始流动了。”
李宣回头看一眼,自己怪紧张的,忙坐了回去。
这时酒碗正巧落在他前一位——杨络秀面前,也是头一个。
杨络秀虽能作诗,但她觉得一句句想,太废脑子,不如施展施展剑术。
于是向李宣与晋阳请命道:“我承教于父亲,习得一套精妙绝伦的剑法,今日正好请诸位品鉴一二。”
“此处却无宝剑。”晋阳公主道。
“无妨。”杨络秀环视四周,起身借来一把折扇,“我以此扇代剑,为诸君一舞。”
说完,便先挽了个剑花。可她随杨将军越来的,绝不是花架子。旋即,便换了剑法,一招一式都能听见折扇劈开山风的声音。
晋阳公主带头叫好,众人纷纷为之绝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