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又得从吐火罗说起。”袁光庭起身将二人带到一面行军路线图之前,又指了指最西边葱岭南部的一片。
“这儿,有个叫朅师的小国,地处葱岭之中,也是往吐火罗的要冲所在之一。吐火罗向来与大唐交好,如今他们叶护递了消息来,说是朅师叛乱,他们断了粮路,求大唐的支援。”
“高将军年轻气盛,听闻此事气愤不已,立即便上书朝廷,要领兵前去,朝廷看重高将军,便拨了两万军马过去。”
杜筠听闻,略略松了口气。
这些边疆小国在几个大国之间,往往是夹缝求存。今儿这个给了好处,便听从这个,明儿那个威胁几句,又从了那个去,这般的墙头草多的是。
这些年来为了维系与周围诸多小国的关系,大唐没少费功夫。
那位高仙芝高将军,杜筠从前听父亲提及过的,对葱岭极为熟悉,有他在应当出不了什么大乱。只是......杜筠略微侧了侧头。从此处看不到府外的模样,但那些军备,哪里是能前去打仗的样子。
说是来应征的,倒不如说是来聚众寻事的。
只听李付道:“高将军一心为国,是大唐栋梁之材,我等钦佩。”
果然,袁光庭苦笑:“使者有所不知,陇右的哥舒翰将军领兵去了石堡城,刚管咱们这儿要过了人,这西边高将军又要人去朅师。这些府兵本就是轮戍,如今战事频繁,这刚回来,就又要走了,如何能愿意呢。”
李付犹疑道:“可大唐府兵,本就是以兵役抵瑶赋。”
袁光庭叹摇头:“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事儿不能真这么办。早些年给府兵分了地,军户相对富足,因而有兵役抵瑶赋这样的做法。这些年来,沃土都到了富户豪族手中,军户的地少而贫,府兵的军备又都是自掏腰包,本就越发困难。如今又要他们常年在外......不是长久之计。”
他这话说得无奈,李付一时也没了对策,只问:“高耀将军可知晓此事?”
“外头那位便是高耀将军,你们该见过了,他是来带人去安西的。”袁光庭犹豫一下,似是在思考要如何陈述:“高将军是武将,打胜仗是他的职责所在。这些州治的事务都是地方文官在管,他们哪里懂这些。”
连李付都泄了气,喃喃:“我大唐明明国力强盛,怎会到如此地步。”
男人们谈着兵治,杜筠插不上嘴,也听得不明不白。只知道往粟特的路途无阻,随后便渐渐走了神,目光落在那行军图上,思绪纷飞。
她从长安来,一路上还未有机会看过行路图,因而不曾发觉,却原来路程竟已过半了。三个月的时间,与自己预算之中确实差的不远,再三个月便该到康居了。
这么些时日,不知道杨云起的伤可恢复好了,谢掌柜一个人在铺子中又是否忙得过来?自己不在长安,绮罗斋今年夏季的上新可稳当?
她心中惦念长安的人与事,等回过神来,房间中已安静了好一会儿。李付与袁光庭看上去都很是发愁,她更是不敢说什么,乖巧地立于一旁,也不怕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来。
总归是政务上的麻烦,轮不到她来操心。
外头的吵闹声渐渐大起来,有叮铃哐啷丢下器械的声音,还有嘈杂的人声。
有个军装男子快步进来,见李付与杜筠二人,很是犹豫了一下,站到袁光庭的身边,与他耳语几句。
袁光庭的眉头皱得更深,只觉得每一声抱怨都令他揪心。
趁着这个间隙,杜筠悄悄拉了拉李付的袖口,问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李付看她一眼,也大致猜到了她对兵制并不熟悉,便捡着要紧的与她说了,随后又看向袁光庭。
那厢话已传完,袁光庭也不瞒着:“高将军在门口安抚众人,已快撑不下去了。如今这些府兵的意思,要么就地许他们回去,要么他们卸甲前去送死,不累及家人。”
这话说得过于沉重,一时无人敢接。
杜筠思虑再三,开口:“小的有一些愚见,不知将军可愿一听。”
李付听她开口,略有些讶异。
她穿着男子打扮,与李付一同随行,旁人只当她是他的随从。她说的话,都会被计到他的头上。这种政务上的事情,她若没有把握,其实不该开口。
杜挽娘平日里是个聪明人,今日却未免莽撞了些。
只是她话已出口,他也不好再出言制止。袁光庭却是个好说话的:“你但说无妨。”
杜筠心中其实也没底,因而话说得谨慎,斟酌着道:“这事儿将军其实心中明白。府兵应征表面看起来是与免除瑶赋作交换,实则却要复杂一些。这规矩原先是本着府兵能以耕地获得生活所需,且能负担军需定下的。而农闲时每年轮戍三四个月,不冒风险,也不耽误农忙,却能令家中生活更宽裕些。”
袁光庭瞟了一眼李付,肯定道:“此话不错,你接着说。”
见自己理解无误,杜筠的胆子也渐大了一些:“可如今,沃土归了豪强,府兵无地可耕,却要外出轮戍一个一年半载。更何况,外出参军的往往是家中壮丁,农忙的劳力变少,收入也是变少,军需损耗却越发高了。”她顿了顿,悄悄看了两人反应。
见两人都在思索,又接着道:“小的......家中是做生意的。那些外边招来的婆子,若是活变多而月俸少了,甚至要她们补贴银子来店里做事,她们可还肯干?更别说,将士们出征,是要冒着危险,与家人分别的。”
“门外的这些府兵,已到了鱼死网破的边缘,万不可强制送过去。这样于府兵不利,于士气亦不利。高仙芝将军是要用这些人行军打仗的,衰兵必败。于公于私,可谓是两败俱伤。小的斗胆,请刺史大人主动允府兵归家,这样刺史与高耀将军还可在州中立个贤德的好名声。”
袁光庭道:“你说的我如何不知道,这些人是不能送到高将军处的。可这是朝廷法度,我等也无法私自违背啊。”
“其实未必。”
此话一出,袁光庭与李付对视一眼,也顾不得眼前人身份:“公子快快请讲。”袁光庭越发着急:“可是有什么法子?”
李付也在一旁道:“别卖关子了,外头人都要冲进来了。”
“小的在京中有些混江湖的朋友,囊中羞涩时会去应召募兵。”此话一出,在场之人皆是眼前一亮。"朝廷那边来的诏令,可曾言明这援兵,援的非得是府兵?"
“此话不错。”李付接口道:“府兵之事并非只是伊州一家之难,若说土地为富户兼并,长安周边比北庭只有过之而不无及,事实上长安有不少兵力是依仗募兵召集。只是,募兵只怕要不少财力物力......”
“此事便不敢再劳烦二位了。”眼前这位使者虽身份成谜,连身边随从也如此厉害,可见并非是普通官员,可见一斑。
杜筠与李付自然不知道,袁光庭误认了杜筠,却歪打正着地因此高看了李付一眼。
“下官会将这法子报与北庭都护,若是都护府允了,钱粮军备的事自会想法子解决。”
这困扰许久的事有了解决之法,袁光庭只觉得耳目清明,连带着门外的喧闹都不再刺耳。他当即与二人往外走去,推开门直面外边的人群。
外头的人见有官员出来,也道是个有品阶说得上话的。
只听有胆大的冒头道:“并非我等为难,但若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我等是不会随军的。”
周围一片附和之声。
袁光庭摆手示意噤声,开口道:“我等既然出来,自然是有了法子,大家伙不妨一听。”
那些个府兵也不是蛮不讲理之辈,只是被压榨得狠了,听说上边的有了法子,便也安静下来一些。
袁光庭提声道:“今日由我做主,也请在场的诸位将军与鸿胪使节做个见证。伊吾军未来除去例行轮戍,不再另征府兵。近日农忙,大家伙今日便先回去。安西那边的援军,本官与高将军另寻他法,再行通知。”
那高耀听到这话,也是一愣,面露犹疑之色。可底下人交头接耳,总算是消了气,他只能看向袁光庭:“袁刺史,这......?”
袁光庭低声与他交代几句,教他安下心来。高耀听罢,虽仍有担心,却也知道眼下也没有更好的法子,只等北庭那边批复再论。
此事告一段落,袁光庭与高耀自然是千恩万谢,备下好酒好菜宴请二人,又安排两人在镇西府中歇下。
李付在人前顾念着杜筠的身份,回了院中却不禁称赞:“从前只知道杜姑娘会做生意,却不想也懂兵治。”
杜筠抬头,见他满眼的赞叹,也是打心底里高兴,如实道:“公子谬赞了。行军打仗我不会,可人与人却大抵相同。绮罗斋虽说不算什么大生意,却也不是靠我一人能开得下来的,多的是要仰赖店里姑娘嬷嬷们的时候。这付出与回报总要大抵平衡,如若不然,底下的人或滋生贪念,或徒增不满,难办得很。我想,治兵也大抵相似的。”
“不错。如今大唐强盛,更应该福泽百姓。怎能有反而教百姓受难的道理。待我回去,定要将此事奏与圣人。唐初定下的规制,若已不适用于今时今日,便该有新法替代才是。”他眼中闪着光亮,竟让杜筠一时失了神。
自杜家那年出事,她被迫知晓世情,心中觉得朝堂尔虞我诈,世间人人都在为自己谋划算计,哪里顾得及他人。不知不觉,竟也已成为茫茫浊世中人。
她已许久没有见过这般神采。
或许,这世间并未如她以为的那般糟。
“这儿,有个叫朅师的小国,地处葱岭之中,也是往吐火罗的要冲所在之一。吐火罗向来与大唐交好,如今他们叶护递了消息来,说是朅师叛乱,他们断了粮路,求大唐的支援。”
“高将军年轻气盛,听闻此事气愤不已,立即便上书朝廷,要领兵前去,朝廷看重高将军,便拨了两万军马过去。”
杜筠听闻,略略松了口气。
这些边疆小国在几个大国之间,往往是夹缝求存。今儿这个给了好处,便听从这个,明儿那个威胁几句,又从了那个去,这般的墙头草多的是。
这些年来为了维系与周围诸多小国的关系,大唐没少费功夫。
那位高仙芝高将军,杜筠从前听父亲提及过的,对葱岭极为熟悉,有他在应当出不了什么大乱。只是......杜筠略微侧了侧头。从此处看不到府外的模样,但那些军备,哪里是能前去打仗的样子。
说是来应征的,倒不如说是来聚众寻事的。
只听李付道:“高将军一心为国,是大唐栋梁之材,我等钦佩。”
果然,袁光庭苦笑:“使者有所不知,陇右的哥舒翰将军领兵去了石堡城,刚管咱们这儿要过了人,这西边高将军又要人去朅师。这些府兵本就是轮戍,如今战事频繁,这刚回来,就又要走了,如何能愿意呢。”
李付犹疑道:“可大唐府兵,本就是以兵役抵瑶赋。”
袁光庭叹摇头:“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事儿不能真这么办。早些年给府兵分了地,军户相对富足,因而有兵役抵瑶赋这样的做法。这些年来,沃土都到了富户豪族手中,军户的地少而贫,府兵的军备又都是自掏腰包,本就越发困难。如今又要他们常年在外......不是长久之计。”
他这话说得无奈,李付一时也没了对策,只问:“高耀将军可知晓此事?”
“外头那位便是高耀将军,你们该见过了,他是来带人去安西的。”袁光庭犹豫一下,似是在思考要如何陈述:“高将军是武将,打胜仗是他的职责所在。这些州治的事务都是地方文官在管,他们哪里懂这些。”
连李付都泄了气,喃喃:“我大唐明明国力强盛,怎会到如此地步。”
男人们谈着兵治,杜筠插不上嘴,也听得不明不白。只知道往粟特的路途无阻,随后便渐渐走了神,目光落在那行军图上,思绪纷飞。
她从长安来,一路上还未有机会看过行路图,因而不曾发觉,却原来路程竟已过半了。三个月的时间,与自己预算之中确实差的不远,再三个月便该到康居了。
这么些时日,不知道杨云起的伤可恢复好了,谢掌柜一个人在铺子中又是否忙得过来?自己不在长安,绮罗斋今年夏季的上新可稳当?
她心中惦念长安的人与事,等回过神来,房间中已安静了好一会儿。李付与袁光庭看上去都很是发愁,她更是不敢说什么,乖巧地立于一旁,也不怕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来。
总归是政务上的麻烦,轮不到她来操心。
外头的吵闹声渐渐大起来,有叮铃哐啷丢下器械的声音,还有嘈杂的人声。
有个军装男子快步进来,见李付与杜筠二人,很是犹豫了一下,站到袁光庭的身边,与他耳语几句。
袁光庭的眉头皱得更深,只觉得每一声抱怨都令他揪心。
趁着这个间隙,杜筠悄悄拉了拉李付的袖口,问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李付看她一眼,也大致猜到了她对兵制并不熟悉,便捡着要紧的与她说了,随后又看向袁光庭。
那厢话已传完,袁光庭也不瞒着:“高将军在门口安抚众人,已快撑不下去了。如今这些府兵的意思,要么就地许他们回去,要么他们卸甲前去送死,不累及家人。”
这话说得过于沉重,一时无人敢接。
杜筠思虑再三,开口:“小的有一些愚见,不知将军可愿一听。”
李付听她开口,略有些讶异。
她穿着男子打扮,与李付一同随行,旁人只当她是他的随从。她说的话,都会被计到他的头上。这种政务上的事情,她若没有把握,其实不该开口。
杜挽娘平日里是个聪明人,今日却未免莽撞了些。
只是她话已出口,他也不好再出言制止。袁光庭却是个好说话的:“你但说无妨。”
杜筠心中其实也没底,因而话说得谨慎,斟酌着道:“这事儿将军其实心中明白。府兵应征表面看起来是与免除瑶赋作交换,实则却要复杂一些。这规矩原先是本着府兵能以耕地获得生活所需,且能负担军需定下的。而农闲时每年轮戍三四个月,不冒风险,也不耽误农忙,却能令家中生活更宽裕些。”
袁光庭瞟了一眼李付,肯定道:“此话不错,你接着说。”
见自己理解无误,杜筠的胆子也渐大了一些:“可如今,沃土归了豪强,府兵无地可耕,却要外出轮戍一个一年半载。更何况,外出参军的往往是家中壮丁,农忙的劳力变少,收入也是变少,军需损耗却越发高了。”她顿了顿,悄悄看了两人反应。
见两人都在思索,又接着道:“小的......家中是做生意的。那些外边招来的婆子,若是活变多而月俸少了,甚至要她们补贴银子来店里做事,她们可还肯干?更别说,将士们出征,是要冒着危险,与家人分别的。”
“门外的这些府兵,已到了鱼死网破的边缘,万不可强制送过去。这样于府兵不利,于士气亦不利。高仙芝将军是要用这些人行军打仗的,衰兵必败。于公于私,可谓是两败俱伤。小的斗胆,请刺史大人主动允府兵归家,这样刺史与高耀将军还可在州中立个贤德的好名声。”
袁光庭道:“你说的我如何不知道,这些人是不能送到高将军处的。可这是朝廷法度,我等也无法私自违背啊。”
“其实未必。”
此话一出,袁光庭与李付对视一眼,也顾不得眼前人身份:“公子快快请讲。”袁光庭越发着急:“可是有什么法子?”
李付也在一旁道:“别卖关子了,外头人都要冲进来了。”
“小的在京中有些混江湖的朋友,囊中羞涩时会去应召募兵。”此话一出,在场之人皆是眼前一亮。"朝廷那边来的诏令,可曾言明这援兵,援的非得是府兵?"
“此话不错。”李付接口道:“府兵之事并非只是伊州一家之难,若说土地为富户兼并,长安周边比北庭只有过之而不无及,事实上长安有不少兵力是依仗募兵召集。只是,募兵只怕要不少财力物力......”
“此事便不敢再劳烦二位了。”眼前这位使者虽身份成谜,连身边随从也如此厉害,可见并非是普通官员,可见一斑。
杜筠与李付自然不知道,袁光庭误认了杜筠,却歪打正着地因此高看了李付一眼。
“下官会将这法子报与北庭都护,若是都护府允了,钱粮军备的事自会想法子解决。”
这困扰许久的事有了解决之法,袁光庭只觉得耳目清明,连带着门外的喧闹都不再刺耳。他当即与二人往外走去,推开门直面外边的人群。
外头的人见有官员出来,也道是个有品阶说得上话的。
只听有胆大的冒头道:“并非我等为难,但若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我等是不会随军的。”
周围一片附和之声。
袁光庭摆手示意噤声,开口道:“我等既然出来,自然是有了法子,大家伙不妨一听。”
那些个府兵也不是蛮不讲理之辈,只是被压榨得狠了,听说上边的有了法子,便也安静下来一些。
袁光庭提声道:“今日由我做主,也请在场的诸位将军与鸿胪使节做个见证。伊吾军未来除去例行轮戍,不再另征府兵。近日农忙,大家伙今日便先回去。安西那边的援军,本官与高将军另寻他法,再行通知。”
那高耀听到这话,也是一愣,面露犹疑之色。可底下人交头接耳,总算是消了气,他只能看向袁光庭:“袁刺史,这......?”
袁光庭低声与他交代几句,教他安下心来。高耀听罢,虽仍有担心,却也知道眼下也没有更好的法子,只等北庭那边批复再论。
此事告一段落,袁光庭与高耀自然是千恩万谢,备下好酒好菜宴请二人,又安排两人在镇西府中歇下。
李付在人前顾念着杜筠的身份,回了院中却不禁称赞:“从前只知道杜姑娘会做生意,却不想也懂兵治。”
杜筠抬头,见他满眼的赞叹,也是打心底里高兴,如实道:“公子谬赞了。行军打仗我不会,可人与人却大抵相同。绮罗斋虽说不算什么大生意,却也不是靠我一人能开得下来的,多的是要仰赖店里姑娘嬷嬷们的时候。这付出与回报总要大抵平衡,如若不然,底下的人或滋生贪念,或徒增不满,难办得很。我想,治兵也大抵相似的。”
“不错。如今大唐强盛,更应该福泽百姓。怎能有反而教百姓受难的道理。待我回去,定要将此事奏与圣人。唐初定下的规制,若已不适用于今时今日,便该有新法替代才是。”他眼中闪着光亮,竟让杜筠一时失了神。
自杜家那年出事,她被迫知晓世情,心中觉得朝堂尔虞我诈,世间人人都在为自己谋划算计,哪里顾得及他人。不知不觉,竟也已成为茫茫浊世中人。
她已许久没有见过这般神采。
或许,这世间并未如她以为的那般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