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叶城南市,东北隅。

    街边站了熙熙攘攘的人。若说碎叶城是各方交汇,海纳百川之处,那这南市的人牙集市更是碎叶城最为鱼龙混杂的地方。

    这里是西域商路进入大唐的第一站,较之长安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人牙带来的奴仆,会在此处转交给相熟的牙郎带去官府办文书。

    这些奴仆多是他方的战俘与流民,不通唐文,不懂规矩。货主多会训一阵子,再带到集市上。

    此时的路边稀稀拉拉的站了些人,有西边不知何处来的杂胡与舞姬,亦有肤色黝黑的昆仑奴,不同发肤之人一同站在烈日之下。相较之下,更多的是不太卖力叫卖声。

    汗水、血肉与湿热的空气交杂在一起,方圆几里间充斥着欺辱、丧气、不甘、绝望,令整个集市漫着一股难言的熏味。

    与那年的流放之路如出一辙。

    人群中走出一个满身白衣的少女,外头罩着圣火纹花罗长袍,帽上帽镶了珠玉与鸟羽,身后带了两个婢子。在这般不拘小节的市场上,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这身衣衫是火神寺的奥莉大祭司给杜筠备下的。

    她离开鸿胪客馆后一看,方才发觉碎叶子城四五座城门已通通严防死守。索性在城中寻个地方,等杨昢的消息。

    说来奇怪,杜筠在途中也入过几家祆寺,求过援,留过宿。可哪家的大祭司也不曾像火神寺这位那般大动干戈。

    奥莉大祭司见到杜筠的萨保令,客客气气地请她住下,又问过是哪家的萨保,听闻是米扎尔家的客人,又是指了婢子,又是派了人去往使团送信,可谓是有求必应。

    就是这身衣裳,原也是大祭司给自己制的,因而特意纹了圣火纹样。因着杜筠与她身形相仿,大祭司便将新衣裳送来了她处。

    奥莉祭司说,米扎尔家的贵客,便是她的贵客。

    杜筠受宠若惊。她原想低调些藏匿身份,奥莉祭司这般盛情之下,也不好再推脱。想来多了祆寺的身份庇护,也没什么不好。

    毕竟,谁能想到米扎尔家的贵客,便是长安使者身边的那个刺头呢?

    她在长安时,多得是衣着光鲜的时候。这大半年里却多是不着粉黛地赶路。莫说是衣衫靓丽,便是干净整洁,也并不能够时时做到。

    如今忽然又穿上这引人侧目的打扮,竟不觉不自在了起来。

    那些牙郎见了她衣衫上的纹样,看似恭敬,眼神却是放肆殷切。

    她觉得自己像是个行走的钱袋一般被人团团围住。

    亦有胆大的迎上来问:“祭司大人可是在找些什么?小的姓曹,愿为姑娘效犬马之劳。”

    杜筠站定一瞧,眼前是个瘦小的胡人,衣着也得体。虽留着络腮胡,却也藏不住那双焌黑的眸子溜溜地打转。

    是个活络的人,想来生意做的不错。

    “我今儿来瞧瞧,这两日可有脚力好些的昆仑奴?”

    小个子牙郎嬉笑颜开:“昆仑奴虽不多见,但祭司问我可算问对人了,祭司这是打算作何用?”

    他似是怕自己多问,又补了一句:“大人莫要误会,这要昆仑奴的人要的区别可大了。留作护卫的是多数,但也有人刻意寻那会采珠的,去寻南洋珠嘞!”

    “昆仑奴竟还有这般功夫?”

    那牙郎似是知道自己夸下了海口,又赶忙收敛些:“昆仑奴出身南洋,自有这般的奇巧之人,却也并非人人都会。采珠之人偶有出现,那定是富家豪门一抢而空,不会流落到我等手中的。”

    这般一番闲聊下来,他又问:“不知祭司想要什么样的昆仑奴呢?”

    “我不过是寻个人来押镖。”杜筠摆出一副烂漫健谈的样子:“不必寻那采珠人,你可放心。只肖功夫好些、脚程快些就行。”

    这要求实在不算苛刻。

    果然,那牙郎略一思索便道:“姑娘随我来。”

    杜筠点头默许,跟在他身后。

    牙郎见她好说话,开口试探道;“姑娘是火神寺的人?怎的瞧着面生?”

    杜筠不答,只是问道:“碎叶诸多祆寺,曹掌柜如何得知我是火神寺的?”

    牙郎笑道:“城中虽有诸多祆寺,在衣裙上描这三色圣火的却也只火神寺一家。祭司是新来的吧?请代我向奥莉祭司问好。”

    杜筠不好意思笑两声,算是默认:“我并非祭司,掌柜的可莫折煞了我。只是托朋友的福借住在火神寺罢了。”

    “原来是奥莉大人的客人。”牙郎客气地行了一礼:“若是有什么帮得上的,姑娘尽管开口。”

    “实不相瞒,确有一事求教。曹掌柜在碎叶城想必有些年头了,可了解碎叶城可汗更迭之事?”

    那牙郎又吹嘘起来:“碎叶城人来人往,旁的人未必知晓,我却知道。现今这位可汗是去岁六月登碎叶城可汗之位,先前的那位,苛征暴敛已久,听闻......”他压低了声音,停下脚步离杜筠近些才道:“听闻还叛教。”

    “此话可当真?”

    若是当真,倒是与杨昢说与她的并无二致。

    这牙郎知道的可不少。

    “苛征暴敛自是真的。我等本地商户需向牙庭中供近半的收成,便是过往商户都得供两成,伊里底蜜施更是险些将偷罪都立为死罪。传闻牙庭中有不服者,施以炮烙之刑,便是使人步于炭火之上,灰飞而亡。”

    这些细节,杨昢不曾与她说过。杜筠只是听着,便已不觉咬紧了下唇,不禁忧心起来。

    她亦是商户,自是知道近半是何含义,这已是在将商户逼上绝路。若长此以往,加之商队绕行,碎叶城只怕便要没落了。

    更别提那炮烙之刑。阿里曼的名字在她的嘴边呼之欲出,终又咽了下去:“那叛教之说又从何而来?”

    这回,牙郎没有细说:“嗨,牙庭中出来的传闻,虚虚实实谁说得清呢?可不敢乱说,只是有那么个传闻在。姑娘若是在好奇,问火神寺的人便是。总之多亏了俱支可汗取而代之,那以后确是好了一阵子。”

    他这么说着,面上却没未露分毫悦色。

    杜筠看在眼里,轻声问道:“俱支可汗是什么样的人?”

    牙郎没作声。从方才起,他似乎便有些低沉,不复最初的轻快机灵。

    “我初到此处,却也不想一无所知随波逐流,还请曹掌柜相告。”杜筠问得恳切:“昨日我才到此处,就见长安来使在城门前受了为难,街边竟无一人敢发声,便总觉得古怪。碎叶城如今究竟是何情形?”

    那牙郎抬眼,警觉地看着她,又偏过头去,继续向前边走边道:“俱支可汗初登可汗之位时,乃是民心所向。先是许诺将税赋降回原先的二成,又道是有意与借北庭之律治碎叶,使碎叶与大唐律法更为一体。”

    “姑娘也知道,碎叶城在边塞之地,而大唐律法完善。若能以唐律治碎叶,这池浑水便要清澈得多,更于利百姓与往来商旅,碎叶亦更能担起大唐与西域诸国的桥梁之责。”

    “只可惜,俱支可汗登位不过一年,不仅唐律之事毫无进展,更以圣灵之名,将税赋提到了六成之多。”

    牙郎说到这里,早已不复最初的狡黠,只余满面愁容;

    “六成?!”这下连杜筠也再制不住惊呼:“这怎缴得上?”

    “缴不上银子,便缴货物。卖粮的交粮,卖布的交布。贩奴仆的......便交人。直到交无可交,卖身为奴为止。”

    简直荒谬。

    “这不是杀鸡取卵吗?长此以往,哪还有生意可做?商贾人家,岂不是都要为奴。”

    “谁说不是呢?”牙郎丧气道:“更别提不多久,奥莉大祭司亲自出来,说以圣灵之名乃是谣传,俱支可汗不会说那样的话。可城中法度就将要变为这般,作不得假呀。只能说,俱支这般作为并未得火神指示,乃是一己私心罢了。”

    “总之,许多店家都已关店不再做了,这街面上已冷清了太多。货主们这般境地,我们做牙郎的也会跟着挣不着银两。同行走了不少,再下去,便真的只有离开碎叶这一个法子。”

    “百姓已困苦不堪,便无人上报?”杜筠话一出口,又自觉愚钝:昨日碎叶王庭连大唐使者都不放在眼中,他们只在乎自己可否拿到大唐的诏书,以统十设。哪会在乎百姓过着什么日子?

    “俱支可汗已经好些日子没有出现过了。”他轻声道:“便是圣火日也未曾现身。碎叶城这般情景,他恐怕都不知道吧。”

    杜筠淡淡地应了一声,没有接话,只是愣愣地看着远方城墙内高耸的堡垒,心下愈发的不安。

    那牙庭之内,杨昢一切可好?

章节目录

大唐霓裳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花解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花解笑并收藏大唐霓裳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