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的山峰缓缓升起日光,驱散最后一丝暗色。

    林家靠东的一间房,传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后院的两只大公鸡,也不知道是不是春天的原故,比着叫,一只更比一只高。”香染选着衣服嘀咕了一句。

    想着今天要出门,挑了一身鹅黄对撞淡绿色的袄裙,穿着整齐到院中洗漱。

    擦着脸,看见林母从一间蚕房出来。随口问道“娘,这批蚕宝宝怎样啊。”

    “现在看着还不错,损失的不多,比去年冬天的那批好多了。”林母拍了拍身上。

    “这批什么时候什么时候送到山后那边。”香染搓洗好脸巾,挂在绳上。

    “蚕卵今天傍晚应该能完全孵化好,进行第一次喂养。”“按照以往,明天就可以送到山后的小蚕房,给长工们照顾。但是明天学堂开学,要推迟一天送过去了。”“今天下午你抽空跑趟山后让王婶来家趟。”林母走进厨房。

    香染随身走到厨房应声道“好”。

    心中想着,长工不住家就是这点不好,有需要的时候,要跑山后喊人。之前还有大哥轮流着来,今年这活儿,应该是我专属了。不过若是长工住家里,那还是算了,家里人都不习惯,有外人住家中。

    香染此时还没料到,世事无常,此为后话了。

    早饭吃完没多久,青青一家3口已经赶着驴车到山脚下,青青只身一人到林家喊人出发,之前林母和她们家约好了今天一起去县城。

    乡野土路上,一辆骡车,一辆驴车,前后交替的行驶在道路上。青青母女俩坐在林家的骡车上,正在和林母、香染交谈着。今天没有叫长工一起,是林朝辉在赶车。因后面车厢都是女眷,林父坐到前面林朝辉的身旁。

    香染和青青坐在一边,青青:“小染,你今天是去交绣图吗?”香染:“不是,现在在绣的是大图,才绣完四分之一,今天去县城主要把最近织的绸布卖给绣坊,再采买些要用的绣线、绣针,看看有没有从别处传过来的新奇事物。”

    香染:“青青,今儿是15号,你们这次去医馆卖药材,应该能见到你外公他们了吧?”青青:“嗯儿,上个月过来时,外公他们大概有事耽搁了,那次没有来,今天肯定会来的。”

    青青的母亲娘家和青山村不属于一个镇,在隔壁的镇上。离青山村路程比较远,来往不方便。除了必要的事情,一般青青她们家是不过去的。

    但是青青外公家也是疼爱女儿的,青青的母亲待字闺中时,跟着父亲学习认识草药,学些简单的药材炮制。

    青青母亲嫁到青山村也没有丢掉这门手艺,和娘家父母约定每月的15号,一同到县城的仁药堂卖药材,如若是有一方哪月有事没有来,双方心中都有数,下月肯定会来的。

    这样即便每次只是匆匆见上一面,说几句话,看着对方都安好,也能放心不少。

    到达县城城门口,天色已经不早了。人流涌动的在排队进出,好一会儿才排到香染她们。“每人一文钱进城费,出来就不用付了”“带牲畜来的,可以放在城门口专门用来看管的地方,只需1文,管1天。”“要带进城也行,管好自家的牲畜,被街道上管理卫生的小吏看到拉在街上,还没给处理干净,可是要罚款的,查到一次3文钱。”门卫检查了下随身携带的物件,开口说道。便放行通过城门。

    进城后,还能听见周围老人小声的和小辈交谈,你们赶上好时候了,现在日子比以前可好过了不少。建国前进城费每人比现在贵了2、3文不说,看门的都是些什么东西,每次进城都要给他们孝敬些东西,不然哪那么容易脱身。

    香染几人听了几耳,便走远了。

    在主街附近和青青她们家约好会合的时间地点,就分开,朝着各自的目的地走去。

    骡车被寄放在城门口,林家四人,每人都背着一个背篓,缓慢的走在街道上。

    “娘儿,我们先去哪儿?”香染看着四周问道。

    林母:“沿着街边逛逛小摊,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小物件,之后再找家做吃食小摊,吃点东西,歇歇脚。”

    “娘,那去吃街头的羊肉汤面怎么样?”林朝辉紧随出声。

    “成啊,今早你爷俩在外赶车,吹了好久的冷风,正好吃点羊肉,驱驱寒。”林母在临近的小摊上挑看着。

    “我跟小染俩,去别处瞧瞧,一会儿去面馆找你俩。”拉着香染的手臂,就蹿到了别处。

    “这俩孩子,跑那么快干什么,我又没说不行。”林母看着人群里俩人身影。

    “有辉儿跟着呢,别担心。”“他俩不在,我陪你”林父收回看向人群的眼神。

    林母斜了一眼林父,快步走开,如若走进就会发现林母的耳下红了不少。

    “大哥,你这不会是有情况了吧,拿我当掩护~。”香染挨着林朝辉轻声打听。

    林朝辉:“瞎说什么呢?”心虚的朝着一侧快速的看了一眼,拉着香染走远到一旁。

    “你看你这心虚样儿,还不承认呢。”香染也抬头看了一眼。

    “你可别和爹娘瞎说啊。”林朝辉不放心的交代着。

    香染看着林朝辉“你自己心里有数就成,你现在要专心准备科考,可别犯浑啊。”

    “知道!知道!”

    香染:“现在去哪儿,去找娘他们吗?”

    林朝辉看着周边小摊“你有看中的吗,我出钱给你买”

    “行啊。”

    林父林母逛了一圈,买齐部分东西。走进羊肉汤面馆里,找了个醒目位置的空桌,把背篓放在桌边。两人坐在位子上,先要了两碗羊肉汤,边喝汤边聊上两句,偶尔抬头看下门口。

    汤碗见半时,香染和林朝辉俩人,从一条小道拐了过来,径直走进面馆。

    林朝辉抬帘而进,看见林父林母俩已经坐在位置上了。对着旁边下面条的老板“老板,那边那张桌子,上2碗羊肉面。”

    面馆老板娘收拾着空出来的桌子,抬头看了下,“有俩人先来的那张桌吗?”

    “对,就是那张。”

    香染在林朝辉和店家说话时,便先一步坐到桌边和林父林母聊起来了。

    “爹,一会儿吃完饭,你和大哥要跟我和娘一起去绣坊吗?”香染双手搭在桌上看着林父。

    林父将碗里最后一口汤喝完“你俩没来之前,我和你娘说了,吃完之后,你哥跟着你们,也方便你们拿东西。”“我和你们分开走,我去县衙那边看看今年有没有新下发的文件。”

    “客官,你们点的羊肉面好了。”

    林朝辉点着香染和他自己“放我们俩面前。”

    “好嘞!”

    “你俩尝尝,他家面做的还不错。”林母吃完,用身上的手帕擦了擦嘴。

    林父:“你俩慢慢吃,不着急,正好我和你娘坐这歇会。”

    香染看着碗里的汤面,分量挺足,面条上面铺了层厚切羊肉片,汤底是煨了许久的羊骨汤,上面撒些葱花点缀,看着就很有食欲。

    “额,味道确实不错。”香染挑起尝了一口。“这一碗,应该不便宜吧。”“大哥,你刚看了这一碗是几文钱吗?”

    “刚看了眼,10文一碗。”

    林父看着俩人说:“你俩好好吃饭,嘴里有饭就不要说话,即使说,嘴里饭也要咽下。”

    “哦!”“哦!”

    林家几人前后脚走出面馆,林母带着香染和林朝辉向着绣坊方向走,林父则顺着这街边向另一处走。

    香染看着方向疑惑道:“娘,直接去绣坊吗,不先去买其他东西,之后好拿吗?”

    林母:“能买的上午和你爹在街边的小贩摊位上已经买齐了,还剩绣坊和书店没去了。”“先去绣坊吧,不然书拿着更重。”

    林母几人刚进门,曹氏绣坊的小斯就热情的上前招呼“几位来是看成衣,还是裁布。”林母这边还没出声,店里的掌柜瞧见林母几人的身影“你去忙别处吧,这是熟客了,我来招呼。”“哎”

    “王掌柜,店里的生意看着红火啊!”林母瞧着人来人往。“嗨,今年不是有科考吗?好多家里有学生的人家,都来裁点布回去做几身新衣。”“林夫人,你家的小公子今年也要下场吗?”王掌柜看向站在林母身边的林朝辉。

    “是呀,这不也来王掌柜你这裁布来了嘛!”“顺便把最近家里织的绢帛(“绢”在宋元以前是丝绸制品的总称,“帛”是丝绸布帛的总称。)拿来你这给卖了。”林母让林朝辉把背篓放下,从中拿出用细棉布包裹好的素织绢帛。丝绸娇气,不包裹好,放在竹篓里,容易被外物蹭到拉丝。

    王掌柜抱着转身回到柜台后,打开棉布,验收。

    “林夫人,你家送来的绢帛,质量一直比较高,能评上中等绢,这几匹我这边都收了。”王掌柜满意的说。林家每次送来的绢帛质量高,做出来的成品也好,不论成衣还是摆件,都很好卖。自大乾建国后,规定只要买的起丝绸,所有人都可以使用,因此丝绸一直很有市场,这几匹又能赚上不少。

    中下等的绢(榇缎)1300个铜钱至3000个铜钱一匹,中等的绢(绢)十千铜钱一匹。上等的绢(绫罗)20贯至30贯铜钱一匹。

    王掌柜:“这3匹绢,一共30两,你是现在结钱,还是采买结束,再结。”

    林母:“买过东西再结吧,这样方便。”

    王掌柜领着林母走到展示布匹的柜架前,林母看了看:“藏青、墨兰粗棉、细棉每样要一匹,橙黄、墨粉粗棉、细棉也每样要一匹,素色细棉要3匹。”“染儿,你看看你还要填些什么?”

    “上等绣线、绣针2套吧,其他就没什么了。”

    王掌柜快速的打着算盘:“粗棉4匹,每匹800文,细棉7匹,每匹1两2钱,上等绣线、绣针2套,6两。”

    “17两6钱!”

    两道声音快过王掌柜几息,说出。

    王掌柜听声抬眼看过来,“之前国家出新的算数教材,说学的好的,几息便能算出结果,今天一见倒是有些真了。”“我是用惯了手打算盘,学不来了。”

    手上没停,话落便找零给林母“12两4钱,两位未来秀才公,这钱没错吧”打趣着香染兄妹俩。

    林母领过钱,接过话头:“这是自然,合作这些年,哪次出过错!”虽这么说着,但是心里已经默默的算了遍。

    “抹零是抹不了,最近忙,没空整理碎布头,有大有小的混在一起,给你装在一起算作零头了。”让小斯装好和布匹放在一起。

    林母寒暄了两句,便领着兄妹俩走出店门。

    大书店就在这条主街上,街头、街尾各有一个。林家母子三人去的是位于街尾的那家,他家走的是平民化,价格相较与街头的那家要便宜不少。

    街尾靠近城门口,周围街坊住的都是普通人家,街头靠近县衙,街坊住的都是富贵人家,定位自然不同。

    踏进书店,墨香扑鼻而来。书架前零散的站着穿着长袍的书生,有的旁边还站着小斯对着书架讲解着什么。

    “几位进店想买些什么,那边中间醒目架子上,是最近才来的新书,纸笔墨除了中央矮几上摆着的,后面一排架子也是,门口的侧边书架上都是些收上来的旧书价格便宜。”“几位是自己看看?”林母几人刚走进柜台前,书店的掌柜张口介绍了遍。

    “多谢掌柜,我们先自己看看。”

    书店掌柜:“有需要,可以叫店里的小斯。”接着低头,继续忙活儿。

    母子三人在店里逛了圈,林母:“辉儿,你自己看看需要拿哪些,给你爹也看看,一起拿了付钱。”

    转头看见香染从放着新书的架子前,走到摆放旧书架子那边。

    林母跟着过去,看着排列整齐的书籍:“有什么想买的书吗?”

    林母:“掌柜的,你们这些书都怎么卖啊。”

    “价格还是老样子,新皇登基后才有的印刷本比精装手抄本便宜很多,开蒙用的,1两银子一本,关于科考要用的书籍,一般的2至10两不等,杂书700文,话本500文钱,架子上旧书根据新旧、破损程度200文至800文。”掌柜随口说着。

    架子上的旧书都是挑拣过后,摆上去的,没有什么价值。能卖出去就是赚了,卖不出去也不亏,总归是个噱头。

    想着捡漏是没什么可能的,店家也不傻,有价值的早挑出去了,要不没什么看头,要不就是破损严重,看不清图片,字迹模糊。

    香染在旧书架前,翻了翻,看了下都不合适买回去,有两本还行,但是已经破损8、9成,根本没法看。在旁边印刷体架子上挑了两本杂书和一本科考方面新出的算数集,拿到柜台等着一起结账。

    一会儿,林朝辉拿着三刀中等宣纸,几本书,跟在林母身后走了过来,林母手上还拿了2块中等墨,3只中等毛笔。

    “2块中等墨3两,3只中等毛笔2两4钱,3刀中等宣纸1两5钱,4本印刷体科考书9两,2本杂书1两4钱,诚惠17两3钱,再送您2刀草纸。”

    林母数好钱递上,香染和林朝辉东西整理好放在背篓中,再检查遍没有落东西,几人背好背篓,去寄放骡车的地方等林父。

    林香染走到城门口,回头望向街道,看着街道上写着简体字的标语,有些许的恍惚。

    林母将东西放到车上,看到香染没有跟上来,侧身张望。看见香染一个人站在那儿,望着街道不知想些什么,张口喊道:“染儿,赶紧过来把东西放下,背着东西站那不累啊。”

    香染听见声音,转身扬起笑脸,朝林母走去,就像找到了新的归属。

    青青家在城门口跟着等了会儿,林母就让他们先行回去了,现在春种期间,家里都忙,而且现在治安很好。

    林家的骡车快速的在乡道上行驶,坐在车里的林母担忧的看着林父“今天怎么这么晚,县衙那边新出的公示,有什么不好吗?”

    林父:“放心,于我们是好事。”

    香染:“既然是好事,那爹你怎么紧皱眉头。”

    林父:“没事儿,到家再和你们详说。”

    夕阳西下,黑夜渐渐降临。

章节目录

咸鱼的花田喜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咸啊咸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咸啊咸并收藏咸鱼的花田喜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