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仙踪》的第一本书叫做《了不起的大法师》
拿到这本书的那个晚自习,我就抽空把这本书给看了。儿童读物看起来很快,内容也是喜闻乐见的冒险故事。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坐在高中教室里的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的夏天,吃着冰糕,乐呵呵地翻着书。
我小时候读了很多书,因为没有手机,探索外界的为数不多的方式就是看电视和看书。
但电视还是数字电视,只有固定的时间才会播放动画片,并且会插播大段的广告,所以在大部分时间里我都在看书。
但上了初中后,我看书的频率就直线下降,课业繁重,并且每个学期都会有必读书目。
我额外的精力都用来应付这个必读书目了。
总而言之,这本书确实在压抑的自习中给了我喘息的空间。
—
下周一又要迎来月考,我一般考前三四天会冲刺性复习。
在看完这本书后,我就投身于复习大业中了。
中午照例去了图书馆,但我环顾了一周没有瞧见张祺良,心里倏然有些失落。
挑了个位置后,我就心无旁骛地开始背书。
背着背着,突然感觉到周围有人来了,抬头一看,是张祺良,下一秒,他清透的声音穿过我的鼓膜。
“梁凉,我可以坐在你的对面吗?”
我轻轻点头,难以否认,心里的某一块地方确实被这简单的言语抚平了。
他拉开我对面的椅子,缓缓坐下,然后轻声拉开书包拉链,拿出了一张卷子,开始写作业。
即使我心里有着对他难以抑制的好奇心,但这一刻,时间好似不流动了,好像他静静地坐在那里,我的心就能安定下来。
我把这一切归为人与人之间神奇的磁场。
我们都在默默地干自己的事。
翻完书本的最后一页,我抬腕看看手表,竟然离我平时回宿舍的时间还有二十分钟左右。
我看他也停笔,于是开口道:
“张祺良,我能加你的微信吗?”
他略显难堪:“啊…我还没有申请微信。”
我很惊讶,在这个年头,已经很少人没有微信了。
他有些尴尬地攥紧了手指:“我家里人对这方面管的很严,所以可能要高考结束后才能申请。”
纵使能进入一中的学生很优秀,大部分人的学习不需要过度操心,但家长对电子产品管控严格的确实不占少数,我身边许多朋友也是如此。
所以我也能理解。
“好吧,没关系的。”我将书从书包里找出来,递给他:“这本书我已经看完了,你能为我带下一本吗?”
他把书收回:“好的,我明天会把下一本给带来。”他垂眸,很好地把情绪藏在了眼睛里,猜不透他在想什么,但能感觉到他或许在默默哭泣,大概是因为家长的严格管控吧。
张祺良只是告诉了梁凉冰山的一角,他人生前十六年以及看不到尽头的未来的课题就是,如何逃离那个令人窒息的家庭,如何逃离父母的强控制欲,以及如何逃离在这个环境上长大,令人作呕的自己。
他被强制走读,没人询问他是否愿意,他不想回到那个家,所以他选择在图书馆看书度过他的午休,学会在下午的课不犯困。
这些,被我知晓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
在春季学期的中旬,会迎来学校的科技艺术节,不仅学校会举办大型的活动,大部分社团也会选择推出自己的限定周边。
在刚入学的时候,因为对摄影有浓厚兴趣,所以我加入了学校的摄影部。
按照传统,摄影部会邀请全校的师生,在摄影部的公众号上发送自己所撰写的短句,经过部长们的筛选后,再由部员挑选几个短句,根据短句拍摄。
部长们的效率一向很快,在征集后一周的周末,就将筛选好的短句发在微信群聊了。
“大家随意挑选,优先挑选可以给自己灵感的。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我点开发来的文档,眼睛慢慢滑过,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这上面也有标明是哪个班哪个同学写的,恍然间,我看见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呼吸不由地乱了一拍。
-阳光透过树叶的罅隙,它遮挡了一切,唯独给我们留下了光
-高一15班 张祺良
我把它截图了下来,又截了几个也很喜欢的句子,然后就私信了部长。
直到部长给我发了“OK”的表情包后,我的心才平静下来。
我是个行动派,在这选的句子中,有一些和我之前的摄影作品很适配,剩下大部分都是我很有灵感的。
这个周末,我就抱上了我的相机去采风,在外边,我仰头望着天空,湛蓝的天空没有边境,白云虚虚地掩着。
天空有时候会美好到让我觉得它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产物。
天空的另一头,不知道是什么。
大部分的照片被拍摄完,最终剩下了张祺良所撰写的那句话。
关于这句话怎么拍,我心里早已有了答案。
—
返校的时候我带上了我的相机,可能因为心里装着事情,就连痛苦的上学好像也变得容易接受了。
周一时我照常在图书馆里等到了张祺良,我很开心,抑制不住脸上的笑容,告诉他我要拍摄他所撰写的句子了。
他也很惊讶,表示从来没听我说过我在摄影部。
“张祺良,你愿不愿意参与拍摄呀?”
他懵懵地指了下自己:“我吗?我没有这种经验诶,而且我不太上镜,会不会影响你的拍摄。”
我斩钉截铁地告诉他我的答案。
不会。
他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约好了周二中午拍摄。巧的是我周二上午的最后一节正好是体育课,班级解散后老师就不会再管了,我拿上书包立马冲去了食堂吃饭。
因为距离下课还有几十分钟,菜品还不是很全,但我不介意,点了几分看起来还可以的炒菜。
吃完还有很充裕的时间,我慢慢走到我们约定的地点,顺便看看有没有适合拍照的地方。
但没想到的是张祺良已经站在那里等着我了,他看到我后和我摆了摆手,我小跑过去。
他笑了笑,忽然抬手将一瓶冰饮料轻轻碰了下我的脸,瓶子上的水雾已经被他擦去了,留在我脸上的只有一丝丝的冰凉。
“不知道你喜欢喝什么,给你带了一瓶杨梅汁。”
我惊喜地道了谢,接过了饮料,吸管插进时发出了清脆的声音,吸一口,杨梅的酸沁入口腔,残留下蜂蜜的甜,在这燥热的夏日带来了清凉。
我把他引到了我们学校的一棵树下,此时太阳正盛,草坪上留下亮灿灿的光辉。
“你觉得这里怎么样呀?”我转头看看他。
他也回头看了我:“我觉得这里很好,很有意境。”
说罢,他走到了树下,映射在草坪上的灿烂转而辉扬在他身上。
少年席地而坐,拿出了我昨天让他准备的书,翻开书页,低头阅读。
我架起相机,明明是我所预想好的姿势,但在此情此景,望着阳光下他发光的面庞,生辉的浅灰色校服,我止不住加快心跳。
扑通,扑通。
或许是阳光有些刺眼,他不禁抬起了头,看了看繁枝茂叶。
我透过镜头看过去,这一幕有些美好得不像话。在不平静下,我按下了快门。
保留住了少年最后的生命力。
拿到这本书的那个晚自习,我就抽空把这本书给看了。儿童读物看起来很快,内容也是喜闻乐见的冒险故事。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坐在高中教室里的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的夏天,吃着冰糕,乐呵呵地翻着书。
我小时候读了很多书,因为没有手机,探索外界的为数不多的方式就是看电视和看书。
但电视还是数字电视,只有固定的时间才会播放动画片,并且会插播大段的广告,所以在大部分时间里我都在看书。
但上了初中后,我看书的频率就直线下降,课业繁重,并且每个学期都会有必读书目。
我额外的精力都用来应付这个必读书目了。
总而言之,这本书确实在压抑的自习中给了我喘息的空间。
—
下周一又要迎来月考,我一般考前三四天会冲刺性复习。
在看完这本书后,我就投身于复习大业中了。
中午照例去了图书馆,但我环顾了一周没有瞧见张祺良,心里倏然有些失落。
挑了个位置后,我就心无旁骛地开始背书。
背着背着,突然感觉到周围有人来了,抬头一看,是张祺良,下一秒,他清透的声音穿过我的鼓膜。
“梁凉,我可以坐在你的对面吗?”
我轻轻点头,难以否认,心里的某一块地方确实被这简单的言语抚平了。
他拉开我对面的椅子,缓缓坐下,然后轻声拉开书包拉链,拿出了一张卷子,开始写作业。
即使我心里有着对他难以抑制的好奇心,但这一刻,时间好似不流动了,好像他静静地坐在那里,我的心就能安定下来。
我把这一切归为人与人之间神奇的磁场。
我们都在默默地干自己的事。
翻完书本的最后一页,我抬腕看看手表,竟然离我平时回宿舍的时间还有二十分钟左右。
我看他也停笔,于是开口道:
“张祺良,我能加你的微信吗?”
他略显难堪:“啊…我还没有申请微信。”
我很惊讶,在这个年头,已经很少人没有微信了。
他有些尴尬地攥紧了手指:“我家里人对这方面管的很严,所以可能要高考结束后才能申请。”
纵使能进入一中的学生很优秀,大部分人的学习不需要过度操心,但家长对电子产品管控严格的确实不占少数,我身边许多朋友也是如此。
所以我也能理解。
“好吧,没关系的。”我将书从书包里找出来,递给他:“这本书我已经看完了,你能为我带下一本吗?”
他把书收回:“好的,我明天会把下一本给带来。”他垂眸,很好地把情绪藏在了眼睛里,猜不透他在想什么,但能感觉到他或许在默默哭泣,大概是因为家长的严格管控吧。
张祺良只是告诉了梁凉冰山的一角,他人生前十六年以及看不到尽头的未来的课题就是,如何逃离那个令人窒息的家庭,如何逃离父母的强控制欲,以及如何逃离在这个环境上长大,令人作呕的自己。
他被强制走读,没人询问他是否愿意,他不想回到那个家,所以他选择在图书馆看书度过他的午休,学会在下午的课不犯困。
这些,被我知晓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
在春季学期的中旬,会迎来学校的科技艺术节,不仅学校会举办大型的活动,大部分社团也会选择推出自己的限定周边。
在刚入学的时候,因为对摄影有浓厚兴趣,所以我加入了学校的摄影部。
按照传统,摄影部会邀请全校的师生,在摄影部的公众号上发送自己所撰写的短句,经过部长们的筛选后,再由部员挑选几个短句,根据短句拍摄。
部长们的效率一向很快,在征集后一周的周末,就将筛选好的短句发在微信群聊了。
“大家随意挑选,优先挑选可以给自己灵感的。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我点开发来的文档,眼睛慢慢滑过,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这上面也有标明是哪个班哪个同学写的,恍然间,我看见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呼吸不由地乱了一拍。
-阳光透过树叶的罅隙,它遮挡了一切,唯独给我们留下了光
-高一15班 张祺良
我把它截图了下来,又截了几个也很喜欢的句子,然后就私信了部长。
直到部长给我发了“OK”的表情包后,我的心才平静下来。
我是个行动派,在这选的句子中,有一些和我之前的摄影作品很适配,剩下大部分都是我很有灵感的。
这个周末,我就抱上了我的相机去采风,在外边,我仰头望着天空,湛蓝的天空没有边境,白云虚虚地掩着。
天空有时候会美好到让我觉得它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产物。
天空的另一头,不知道是什么。
大部分的照片被拍摄完,最终剩下了张祺良所撰写的那句话。
关于这句话怎么拍,我心里早已有了答案。
—
返校的时候我带上了我的相机,可能因为心里装着事情,就连痛苦的上学好像也变得容易接受了。
周一时我照常在图书馆里等到了张祺良,我很开心,抑制不住脸上的笑容,告诉他我要拍摄他所撰写的句子了。
他也很惊讶,表示从来没听我说过我在摄影部。
“张祺良,你愿不愿意参与拍摄呀?”
他懵懵地指了下自己:“我吗?我没有这种经验诶,而且我不太上镜,会不会影响你的拍摄。”
我斩钉截铁地告诉他我的答案。
不会。
他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约好了周二中午拍摄。巧的是我周二上午的最后一节正好是体育课,班级解散后老师就不会再管了,我拿上书包立马冲去了食堂吃饭。
因为距离下课还有几十分钟,菜品还不是很全,但我不介意,点了几分看起来还可以的炒菜。
吃完还有很充裕的时间,我慢慢走到我们约定的地点,顺便看看有没有适合拍照的地方。
但没想到的是张祺良已经站在那里等着我了,他看到我后和我摆了摆手,我小跑过去。
他笑了笑,忽然抬手将一瓶冰饮料轻轻碰了下我的脸,瓶子上的水雾已经被他擦去了,留在我脸上的只有一丝丝的冰凉。
“不知道你喜欢喝什么,给你带了一瓶杨梅汁。”
我惊喜地道了谢,接过了饮料,吸管插进时发出了清脆的声音,吸一口,杨梅的酸沁入口腔,残留下蜂蜜的甜,在这燥热的夏日带来了清凉。
我把他引到了我们学校的一棵树下,此时太阳正盛,草坪上留下亮灿灿的光辉。
“你觉得这里怎么样呀?”我转头看看他。
他也回头看了我:“我觉得这里很好,很有意境。”
说罢,他走到了树下,映射在草坪上的灿烂转而辉扬在他身上。
少年席地而坐,拿出了我昨天让他准备的书,翻开书页,低头阅读。
我架起相机,明明是我所预想好的姿势,但在此情此景,望着阳光下他发光的面庞,生辉的浅灰色校服,我止不住加快心跳。
扑通,扑通。
或许是阳光有些刺眼,他不禁抬起了头,看了看繁枝茂叶。
我透过镜头看过去,这一幕有些美好得不像话。在不平静下,我按下了快门。
保留住了少年最后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