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下的宫灯在夜风中摇曳着,让青年玉白的脸忽明忽暗。
裴昭沉思了一会,道:“御史台要参殿下杖杀陆公子,但和我似乎关系不大。”
崔珩笑道:“袁姑娘掌掴他,按律法的话,要杖责十下,但这是亲告罪。袁姑娘选的是明法科,应当能明白本王的意思。”
裴昭神色僵硬。
陆攀一死,自然不能“亲告”。但她虽不喜欢陆攀,也没想背着一条人命。
谁知崔珩又弯了弯唇,语气极是无谓:“玩笑话而已,姑娘也信。”
裴昭哑了片刻,低声道:“事关人命,这玩笑话一点也不好笑。”
天际边疏星点点。遥远的地方传来打更人的声音,已近深夜。
不久后便是宵禁,若再不回去,遇上金吾卫,估计还是得受杖刑。
崔珩缓缓开口道:“七日后,袁姑娘再给本王答复。若是真的不想,本王那时自不会勉强。”
裴昭想不明白为何是七日。
正思忖间,腰间一沉,崔珩竟直接把令牌扣在她的丝绦上。
“卫婴,送袁姑娘回丰邑坊。”
裴昭猛地抬起眼看他,但崔珩脸上毫无表情,平淡道:“文状上写了袁姑娘的住址。”
京城寸土寸金,即使是偏僻的丰邑坊,租金也高得骇人。裴昭的屋子很小,小得卫婴送到了,都忍不住叹了一句:“这里似乎有些拥挤。”
裴昭低头端详着令牌:“没什么事的话,卫统领请回吧。”
卫婴应了一声,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令牌边缘的镀金处略有磨损,露出内里温润致密的玉料,看上去被人用过多次。
估计上一个人也和她一样,拿着这令牌思考了许久。
但想来想去,还是得离崔珩远些。
裴昭把令牌收在榻下的多宝阁里,又拿钥匙锁上。毕竟丢失皇家令牌的罪,比杖刑五十还要严重许多。
过些日子得去一趟东市。
来京城后,裴昭得知家里的许多东西都被充了公,只有剩余的一小部分还在东市的质库间流通。但奇怪的事,多年前,流通的那些器物被某位匿名官员赎走了大半,如今,只有阿娘的香奁还存在隆德质库里。
至于这香奁为何存着,大概是上面的金漆描花剥落殆尽,没什么价值的缘故。
但即便如此,隆德质库的刘掌柜还是开了一百两的价格。
“某可以给袁娘子一个月凑够这笔钱。”他说。
过去一个月,裴昭都在替人抄书赚碎银。抄了二十天,算上袁庵给她的例银,还是只有三十两,最终向王萼借了七十两银票才凑足。
隆德质库看上去不过一间小小的铺子,但里面却别有洞天。
雕梁画栋,银烛辉煌,香炉里燃着的都是最上乘的沉水香。
刘掌柜见到她,微微一笑道:“袁娘子竟攒够了钱?”
裴昭把一袋银两和一张银票推了过去。
刘掌柜掂了掂重量,又看了一眼银票,笑道:“袁娘子倒是厉害。一个月就能攒够一百两。”
但他仍旧站在原地不动。
“刘掌柜是要坐地起价?”
并非未料到这样的结果,所以裴昭还多备了二十两银。
刘掌柜摇摇头,轻叹道:“不久前,有位大人把它赎走了。”
裴昭愣了片刻,脸色有些惨白:“刘掌柜明明说好替我留的,我也交了十两的定金。”
刘掌柜从抽屉中抽出一张银票:“定金还给袁娘子。”
裴昭顿了顿,把柜上的银票、银两悉数收回袖中,冷笑道:“听说隆德质库最讲信用,今日看来不过如此。刘掌柜,那个人给了多少?一百二十两?两百两?五百两?”
刘掌柜摇摇头:“袁娘子,不是银两的问题。那位大人穿的是紫衣。”
裴昭眼睫微颤。
看来京中还有官员对当年的事情有兴趣。但是敌是友,态度如何,目前暂且不清楚。
想了想,裴昭又将那张十两的银票推了回去:“刘掌柜能否说一说,那官员是谁?”
刘掌柜眯了眯眼,笑道:“袁娘子,朝中官员来我们这,可不会留下真名。”
但他还是将十两银票收进了抽屉,继续道:“不过某可以透露一二他的样貌。那官员年纪轻轻,看上去二十出头,皮肤很白,五官极是俊美。大概这么高。”他比划了一下。
挺高的,比刘掌柜高半个头。
二十出头便能穿紫衣,估计不会有多少人,回去稍稍打听打听便能知道。
出了隆德质库,没走两步,有人喊道:“袁姑娘!”
王萼走到她身边,身后还跟着两位少年侍卫。他看着质库的匾额,笑道:“姑娘上回向某借银两,看上去是为了赎东西。”
上回借的银票正巧在袖里,裴昭便把它递了回去。
王萼愣了愣,轻声道:“某不是催姑娘还钱的意思。”
裴昭和他讲述了一番前因后果,但把香奁的事情隐去,替换成了一枚昂贵的玉簪。过了一会,问:“子实,朝中有多少人官阶在三品以上,但年纪只有二十出头?”
王萼思索了一会,说:“恐怕只有晋王、齐王,还有常乐侯。”
裴昭的步子略略一顿。
原来崔珩让她考虑七日是这个意思。
这么看来,他极可能知晓自己的身份。
“姑娘看上去面色不佳。”王萼停下脚步,侧过头看她,“上回晋王可有为难姑娘?”
裴昭道:“刁难倒是没有。哦,他说陆攀不适合当探花使,于是换成了我。”
王萼若有所思,又问:“某想问问,姑娘有没有兴趣做我们家的门客……某可以让父亲帮姑娘荐举到御史台。”
“袁姑娘就答应二公子吧。”他身后的侍卫笑起来,“二公子在家里对着我和银灯练了好几遍,才敢对姑娘说的。”
“金烛,你别这样。”另一个侍卫捂住他的嘴,“二公子会不好意思的。”
裴昭低声道:“但我还是想去大理寺。就不麻烦子实了。”
王萼一怔,旋即淡淡一笑:“能去大理寺也很好。毕竟姑娘是明法科。”
夜幕降临,东市华灯初上,前面的酒楼灯火通明,楼底下排了不少人。
王萼停下步子:“某想请姑娘来试试这家春斋楼的口味。”
不等裴昭回答,金烛笑了起来:“袁姑娘不要客气,王家可是这春斋楼的大东家。”
跨过门槛后,一个年轻娘子迎了上来,笑问:“二公子是要和王大人一个雅间?”
原来今日王萼的父亲也在这。
裴昭记得那是个爱穿布衣、戴木簪子的中年男子。当年王修和阿父交情极深,两人时常一起出去垂钓。阿娘常说:“东野一和王御史出去垂钓,就跟修仙似的,饭也不用吃,觉也不用睡。坐在湖边一动不动,能呆上一天。”
王萼笑了笑:“不必。对了,隋玉,也不必告诉阿父这件事。”
年轻娘子虽有不解,但仍是应了一声,领着他们上楼,很快步子便停住了,前面的一行人各个紫衣朱服,显是散朝后来此聚餐的官员。
“阿父。”王萼神色微变,施了一礼,接着又道,“见过晋王殿下,见过韩尚书、刘舍人。”
裴昭也便跟着行礼。行完后,看到崔珩一脸淡漠地看着自己,似有话想说。
“王御史,不如让二公子同我们一起吧。”一位红衣官员道。
“这样恐怕不妥。”王修摇了摇头,“刘舍人先陪殿下先入内吧,某还有话同犬子说。”
“正巧,本王有话想和袁姑娘说。”崔珩道,说完,转身走进了雅间。
裴昭看了王萼一眼,但王萼面色极差,没有看回来。
雅间内有一股清冷的檀香。裴昭过了一会才发现,这原来不是香炉里飘出来的,而是此人衣带间的味道。
门口不知何时站着两名侍卫,大概是为了拦住人。
崔珩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抬手斟起茶,斟完后,将其中一盏推到裴昭面前,平淡地问道:“今日怎么还是和二公子在一起。袁姑娘在京城没有其他的朋友么?”
“当然有。”裴昭打量着盏中的茶水,“但这似乎是我的私事。”
他淡淡一笑,道:“明日便是最后一日。若是姑娘还是决定拒绝,今日便可将令牌还给本王,也省得再来晋王府一趟。”
隆德质库的事情,分明就是此人搞的鬼,竟还在这里装什么善人。
裴昭道:“殿下,我似乎没有拒绝的余地。”
崔珩抬眼望着她:“为何这样说?”
漂亮的凤眼中闪过一丝错愕,似乎真的不知道原因。
倘若不是他赎走香奁,那便是齐王或者常乐侯。当年裴昭的阿姐是齐王妃,阿姐死后,齐王数年未返过京城,这样一来,常乐侯可能性最大。
那人嚣张跋扈,似乎比崔珩更令人头疼。
裴昭答道:“殿下,想来想去,我还是希望能来大理寺。所以,殿下的门客,要签生死状吗?”
崔珩微微扬唇:“那是死士,不是门客。但你愿意签,本王亦不会拦着你。”
这人还挺幽默。
隔壁传来饮酒作乐的声音。裴昭忽然觉得腹中空空,有些饿,便道:“既然这样,殿下若没什么事,我先告退一步。”
他也跟着起身:“袁姑娘,要去和王二公子用膳么?”
裴昭望了他一眼,有些不解。
不然呢?
“殿下想一起来也可以。”
崔珩闻言,笑了出来:“在想什么,本王不会自讨没趣。”
裴昭沉思了一会,道:“御史台要参殿下杖杀陆公子,但和我似乎关系不大。”
崔珩笑道:“袁姑娘掌掴他,按律法的话,要杖责十下,但这是亲告罪。袁姑娘选的是明法科,应当能明白本王的意思。”
裴昭神色僵硬。
陆攀一死,自然不能“亲告”。但她虽不喜欢陆攀,也没想背着一条人命。
谁知崔珩又弯了弯唇,语气极是无谓:“玩笑话而已,姑娘也信。”
裴昭哑了片刻,低声道:“事关人命,这玩笑话一点也不好笑。”
天际边疏星点点。遥远的地方传来打更人的声音,已近深夜。
不久后便是宵禁,若再不回去,遇上金吾卫,估计还是得受杖刑。
崔珩缓缓开口道:“七日后,袁姑娘再给本王答复。若是真的不想,本王那时自不会勉强。”
裴昭想不明白为何是七日。
正思忖间,腰间一沉,崔珩竟直接把令牌扣在她的丝绦上。
“卫婴,送袁姑娘回丰邑坊。”
裴昭猛地抬起眼看他,但崔珩脸上毫无表情,平淡道:“文状上写了袁姑娘的住址。”
京城寸土寸金,即使是偏僻的丰邑坊,租金也高得骇人。裴昭的屋子很小,小得卫婴送到了,都忍不住叹了一句:“这里似乎有些拥挤。”
裴昭低头端详着令牌:“没什么事的话,卫统领请回吧。”
卫婴应了一声,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令牌边缘的镀金处略有磨损,露出内里温润致密的玉料,看上去被人用过多次。
估计上一个人也和她一样,拿着这令牌思考了许久。
但想来想去,还是得离崔珩远些。
裴昭把令牌收在榻下的多宝阁里,又拿钥匙锁上。毕竟丢失皇家令牌的罪,比杖刑五十还要严重许多。
过些日子得去一趟东市。
来京城后,裴昭得知家里的许多东西都被充了公,只有剩余的一小部分还在东市的质库间流通。但奇怪的事,多年前,流通的那些器物被某位匿名官员赎走了大半,如今,只有阿娘的香奁还存在隆德质库里。
至于这香奁为何存着,大概是上面的金漆描花剥落殆尽,没什么价值的缘故。
但即便如此,隆德质库的刘掌柜还是开了一百两的价格。
“某可以给袁娘子一个月凑够这笔钱。”他说。
过去一个月,裴昭都在替人抄书赚碎银。抄了二十天,算上袁庵给她的例银,还是只有三十两,最终向王萼借了七十两银票才凑足。
隆德质库看上去不过一间小小的铺子,但里面却别有洞天。
雕梁画栋,银烛辉煌,香炉里燃着的都是最上乘的沉水香。
刘掌柜见到她,微微一笑道:“袁娘子竟攒够了钱?”
裴昭把一袋银两和一张银票推了过去。
刘掌柜掂了掂重量,又看了一眼银票,笑道:“袁娘子倒是厉害。一个月就能攒够一百两。”
但他仍旧站在原地不动。
“刘掌柜是要坐地起价?”
并非未料到这样的结果,所以裴昭还多备了二十两银。
刘掌柜摇摇头,轻叹道:“不久前,有位大人把它赎走了。”
裴昭愣了片刻,脸色有些惨白:“刘掌柜明明说好替我留的,我也交了十两的定金。”
刘掌柜从抽屉中抽出一张银票:“定金还给袁娘子。”
裴昭顿了顿,把柜上的银票、银两悉数收回袖中,冷笑道:“听说隆德质库最讲信用,今日看来不过如此。刘掌柜,那个人给了多少?一百二十两?两百两?五百两?”
刘掌柜摇摇头:“袁娘子,不是银两的问题。那位大人穿的是紫衣。”
裴昭眼睫微颤。
看来京中还有官员对当年的事情有兴趣。但是敌是友,态度如何,目前暂且不清楚。
想了想,裴昭又将那张十两的银票推了回去:“刘掌柜能否说一说,那官员是谁?”
刘掌柜眯了眯眼,笑道:“袁娘子,朝中官员来我们这,可不会留下真名。”
但他还是将十两银票收进了抽屉,继续道:“不过某可以透露一二他的样貌。那官员年纪轻轻,看上去二十出头,皮肤很白,五官极是俊美。大概这么高。”他比划了一下。
挺高的,比刘掌柜高半个头。
二十出头便能穿紫衣,估计不会有多少人,回去稍稍打听打听便能知道。
出了隆德质库,没走两步,有人喊道:“袁姑娘!”
王萼走到她身边,身后还跟着两位少年侍卫。他看着质库的匾额,笑道:“姑娘上回向某借银两,看上去是为了赎东西。”
上回借的银票正巧在袖里,裴昭便把它递了回去。
王萼愣了愣,轻声道:“某不是催姑娘还钱的意思。”
裴昭和他讲述了一番前因后果,但把香奁的事情隐去,替换成了一枚昂贵的玉簪。过了一会,问:“子实,朝中有多少人官阶在三品以上,但年纪只有二十出头?”
王萼思索了一会,说:“恐怕只有晋王、齐王,还有常乐侯。”
裴昭的步子略略一顿。
原来崔珩让她考虑七日是这个意思。
这么看来,他极可能知晓自己的身份。
“姑娘看上去面色不佳。”王萼停下脚步,侧过头看她,“上回晋王可有为难姑娘?”
裴昭道:“刁难倒是没有。哦,他说陆攀不适合当探花使,于是换成了我。”
王萼若有所思,又问:“某想问问,姑娘有没有兴趣做我们家的门客……某可以让父亲帮姑娘荐举到御史台。”
“袁姑娘就答应二公子吧。”他身后的侍卫笑起来,“二公子在家里对着我和银灯练了好几遍,才敢对姑娘说的。”
“金烛,你别这样。”另一个侍卫捂住他的嘴,“二公子会不好意思的。”
裴昭低声道:“但我还是想去大理寺。就不麻烦子实了。”
王萼一怔,旋即淡淡一笑:“能去大理寺也很好。毕竟姑娘是明法科。”
夜幕降临,东市华灯初上,前面的酒楼灯火通明,楼底下排了不少人。
王萼停下步子:“某想请姑娘来试试这家春斋楼的口味。”
不等裴昭回答,金烛笑了起来:“袁姑娘不要客气,王家可是这春斋楼的大东家。”
跨过门槛后,一个年轻娘子迎了上来,笑问:“二公子是要和王大人一个雅间?”
原来今日王萼的父亲也在这。
裴昭记得那是个爱穿布衣、戴木簪子的中年男子。当年王修和阿父交情极深,两人时常一起出去垂钓。阿娘常说:“东野一和王御史出去垂钓,就跟修仙似的,饭也不用吃,觉也不用睡。坐在湖边一动不动,能呆上一天。”
王萼笑了笑:“不必。对了,隋玉,也不必告诉阿父这件事。”
年轻娘子虽有不解,但仍是应了一声,领着他们上楼,很快步子便停住了,前面的一行人各个紫衣朱服,显是散朝后来此聚餐的官员。
“阿父。”王萼神色微变,施了一礼,接着又道,“见过晋王殿下,见过韩尚书、刘舍人。”
裴昭也便跟着行礼。行完后,看到崔珩一脸淡漠地看着自己,似有话想说。
“王御史,不如让二公子同我们一起吧。”一位红衣官员道。
“这样恐怕不妥。”王修摇了摇头,“刘舍人先陪殿下先入内吧,某还有话同犬子说。”
“正巧,本王有话想和袁姑娘说。”崔珩道,说完,转身走进了雅间。
裴昭看了王萼一眼,但王萼面色极差,没有看回来。
雅间内有一股清冷的檀香。裴昭过了一会才发现,这原来不是香炉里飘出来的,而是此人衣带间的味道。
门口不知何时站着两名侍卫,大概是为了拦住人。
崔珩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抬手斟起茶,斟完后,将其中一盏推到裴昭面前,平淡地问道:“今日怎么还是和二公子在一起。袁姑娘在京城没有其他的朋友么?”
“当然有。”裴昭打量着盏中的茶水,“但这似乎是我的私事。”
他淡淡一笑,道:“明日便是最后一日。若是姑娘还是决定拒绝,今日便可将令牌还给本王,也省得再来晋王府一趟。”
隆德质库的事情,分明就是此人搞的鬼,竟还在这里装什么善人。
裴昭道:“殿下,我似乎没有拒绝的余地。”
崔珩抬眼望着她:“为何这样说?”
漂亮的凤眼中闪过一丝错愕,似乎真的不知道原因。
倘若不是他赎走香奁,那便是齐王或者常乐侯。当年裴昭的阿姐是齐王妃,阿姐死后,齐王数年未返过京城,这样一来,常乐侯可能性最大。
那人嚣张跋扈,似乎比崔珩更令人头疼。
裴昭答道:“殿下,想来想去,我还是希望能来大理寺。所以,殿下的门客,要签生死状吗?”
崔珩微微扬唇:“那是死士,不是门客。但你愿意签,本王亦不会拦着你。”
这人还挺幽默。
隔壁传来饮酒作乐的声音。裴昭忽然觉得腹中空空,有些饿,便道:“既然这样,殿下若没什么事,我先告退一步。”
他也跟着起身:“袁姑娘,要去和王二公子用膳么?”
裴昭望了他一眼,有些不解。
不然呢?
“殿下想一起来也可以。”
崔珩闻言,笑了出来:“在想什么,本王不会自讨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