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一夜秋雨,四处弥漫着氤氲的水汽,桂树清香四溢,小桥回转横斜,疏柳残荷点缀其间,有道是——“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这城如果是人,定是一位温婉典雅的美人吧。
然而几天来,整个余杭被一种压抑的气息笼罩着,路上偶有行人,也是各个神情严肃。曲纶要大举渡江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一时间江南人人自危,已经有不少民户商量着拖家带口再往南逃。
兰章殿中气氛肃穆,百官列于两旁。几日来双方各执一词,却终究没人敢定下结论,毕竟此等决策关乎南北格局走势,无论是谁,都觉得山一样的重担压在身上。
当然,更令人在意的是武官队列之首,那个常年空缺的位置上,此刻正立着一道英挺的身影。即使是再不敏锐的人也从中嗅出了一丝不一样的气息。
景昭坐于主位之上,他的面部被冠冕前的旒珠挡住,看不清神色,只听他开口道:“数日前曲纶写信与孤,言辞中颇有威胁之意,徐公等谏言议和,众将士劝孤一战,不知颜卿有何计议?”
白颜卿倒不急着发表观点,而是先问议和的考虑,徐尧清了清嗓子,道:“关于申公术私通一事,曲纶必然矢口否认,而他要求送还逃犯却是有理有据,我们若不应允,必然落人口实。何况从兵力上而言,敌众我寡不言而喻,眼下大曜又正是农商欣欣向荣之时,唯有议和才是上策。”
白颜卿一拱手,随即道:“曲纶早有吞并天下之心,如今北方已定,他必不会真心结盟,所谓索要逃犯只是干涉大曜内政的借口罢了。”语调平稳,却给人以寸步不让之感,“想让他不再觊觎江南,恐怕只有一个办法。”
徐尧冷哼一声:“曲纶一统北方,兵力百倍于我,议和尚有一线生机,开战却是死路一条。”
“要论敌我悬殊,十年前大曜兵力不过五万,但玄冥王裴均照样是先帝的手下败将。”白颜卿昂然一笑,“大江之上,曲纶未必能占到便宜。”
忆起当年驰骋,老将们脸上皆有感怀之色。
徐尧怒喝:“白将军,你太狂妄了!如今的曲纶岂是裴均之辈可比,难道凭你的一面之词就要用至尊和万千百姓的安危去赌吗?一旦战败,百年基业毁于一旦,那时你我还有何面目去见大曜二十七代先帝?”
“请允许我为诸君一算,”白颜卿朗声道,“虚实元年,曲纶声称不追究金玥璃余党,实则暗中清算,牵扯进此事之人不下万人。次年五月,曲纶攻破翼州,在太守已经投降的情况下令手下屠城,鸡犬无余……为什么诸君宁可相信一个从未秉持过道义的王国会忽然良心发现,也不愿意相信我们大曜的子民也可以握起兵器,与敌寇殊死一战?”
在景昭印象之中,白颜卿像真正的兄长一般沉稳,是他最坚实的后盾与底气,一如碧波浩瀚的大海,却不比他今日殿上激越陈词,顾盼生辉,雄姿英发。
武将们躁动起来,滚烫的,连空气都变得滚烫起来,让人不禁想要敞开胸襟,吞吐壮志。
“诸位,看起来敌强我弱是既定的事实,但请诸位细想,” 沉默良久的姬从柏终于开口,“一千年前我们的先辈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五百年前的余杭已经是万家之邑,彼时长安和洛阳所在的地方,还是一片蛮荒。”他的声音不大,甚至称得上温和,却似乎带着一种让人听下去的魔力,大殿中逐渐安静下来。
“曲纶以为只要有强大的武力,就可以让所有人俯首臣服。可这样一支残暴的、靠收编各处残兵组织起来的乌合之众,在富饶坚实的城池和千年的礼乐教化面前,又怎么称得上是强师劲旅?”
“我们大曜的子民,骨子里有种温良的品性,我们崇尚和平,不会主动挑起事端,所以曲纶误以为我们柔弱可欺。
但我们大曜的子民最不缺的就是勇气和血性,为了江南大地的万家灯火,我们绝不屈服、誓死抗争!在田野上、在阡陌间、在江河中……大曜祖祖辈辈的英灵与我们同在!即使身死魂灭,我们的子孙也会继续战斗,子又有孙,孙又有子,永无穷尽!
曲纶终会意识到,十年前北方蛮人无法渡过弦江,那么如今,甚至再过几百年、几千年,面对着奔腾不息的江水,他们也照样无计可施!”
一片死寂。
渐渐地,四下响起了啜泣之声,不少老臣默默伸手擦拭眼泪。
“好!”景昭亦被感染,他缓缓起身,目光扫视群臣,慨然道,“我大曜绵延至今,纵有上天眷顾,更离不开众文武鼎力相助。”
这时有人哽咽着喊道:“我等赴汤蹈火,万死不辞!”随即一呼百应,悲壮的喊声如山呼海啸般四散开来。
“惟愿捐躯报国!”“誓与国共存亡!”“臣今年九十矣,贼若过江,仍有一死之力。”
景昭隔着喧嚷的众人,向白颜卿问道:“白将军,你有多少胜算?”
白颜卿亦向景昭微微一笑,随即开口:“对于当前形式,诸位不必太过悲观,眼下,兖云有五败,我大曜有五胜。
其一,北人不习水战,枯水时节,江窄水浅,北方大船不善作战。
其二,江北河道稀少,依赖陆路供给,粮草军需供应不暇。
其三,江南山川河流错综复杂,兼有几十年来来长江水灵屏障,易守难攻。
其四,兖云刚刚与孟绮罗作战,军旅疲惫、恩信未洽。
其五,北人水土不服,必生疾病。”
“犯此五忌,曲纶仍要发兵,可谓尽失先机。”寒星般寥落的目光中闪过一丝狠戾,
“让曲纶知道:来大曜不是做客,他们从哪里来,便滚回哪去!臣请精兵三万,为君,破之。 ”
如果同样的话由旁人说出一定会被讥为狂言,然而如此张狂激越的话从儒雅的将军口中徐徐说出又显得分外合理。
当日殿上群情悲愤,皆称愿以死报国,可白颜卿,只有他,是胜券在握。
景昭目光一凝,拂袖起身道:“孤意已决,即日起迎战曲纶。”目光扫视群臣,一把握住兰锜上的宝剑,“一应人马用度皆听司马调度,此剑即孤的旨意,如有不从者,斩。”随后只见他重地向白颜卿走去:“请大司马接剑。”
众人屏住呼吸,望向大殿上的一双人影,天地间变得如此宁静。
白颜卿单膝跪地,目光垂向地面,面孔没于阴影之中。他敛了一身锋芒,只是将手举过头顶,银白色的头发倾泻而下。这不仅是为景昭立威,亦是给他信心。
景昭觉得有一点眩晕,也许是因为方才慷慨的陈词还令他心潮澎湃,也许是因为自己一直以来最敬重如兄长的人,正跪在自己面前,他也心生怀疑,自己真的可以像大哥那样,来驱使这大曜最锋利的宝剑吗?
“昭儿,大丈夫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兄长的教诲在耳边炸响。
短短的几秒钟之间,景昭的脑海中飞速闪过了大曜六百年历史,从弓弩欲断,人死族灭到海晏河清,盛世如虹,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帝王与时代像火焰交叠变换,其中最鲜活的是那一双双眼睛,百姓疲劳困苦的眼睛,将士视死如归的眼睛,老人沉痛的眼睛,少年清澈的眼睛,兄长的眼睛,妻儿的眼睛……
最后出现在他的脑海中的,是白颜卿沉静似海的眼睛。
守望与责任,毁灭与新生,结束与开始……
那一刻,沧海桑田,亘古绵长。
白颜卿只觉手上一沉,剑已稳稳地落在了他的手中。
其中寄托的情感恐怕早已无须用语言来形容,是信任,是依靠,亦是相互成全。
景昭伸手扶住白颜卿,掌心中传来涌动的温度,他的嘴角噙起一抹笑意,“所谓雄姿英发,不过卿今日的风貌。”
这城如果是人,定是一位温婉典雅的美人吧。
然而几天来,整个余杭被一种压抑的气息笼罩着,路上偶有行人,也是各个神情严肃。曲纶要大举渡江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一时间江南人人自危,已经有不少民户商量着拖家带口再往南逃。
兰章殿中气氛肃穆,百官列于两旁。几日来双方各执一词,却终究没人敢定下结论,毕竟此等决策关乎南北格局走势,无论是谁,都觉得山一样的重担压在身上。
当然,更令人在意的是武官队列之首,那个常年空缺的位置上,此刻正立着一道英挺的身影。即使是再不敏锐的人也从中嗅出了一丝不一样的气息。
景昭坐于主位之上,他的面部被冠冕前的旒珠挡住,看不清神色,只听他开口道:“数日前曲纶写信与孤,言辞中颇有威胁之意,徐公等谏言议和,众将士劝孤一战,不知颜卿有何计议?”
白颜卿倒不急着发表观点,而是先问议和的考虑,徐尧清了清嗓子,道:“关于申公术私通一事,曲纶必然矢口否认,而他要求送还逃犯却是有理有据,我们若不应允,必然落人口实。何况从兵力上而言,敌众我寡不言而喻,眼下大曜又正是农商欣欣向荣之时,唯有议和才是上策。”
白颜卿一拱手,随即道:“曲纶早有吞并天下之心,如今北方已定,他必不会真心结盟,所谓索要逃犯只是干涉大曜内政的借口罢了。”语调平稳,却给人以寸步不让之感,“想让他不再觊觎江南,恐怕只有一个办法。”
徐尧冷哼一声:“曲纶一统北方,兵力百倍于我,议和尚有一线生机,开战却是死路一条。”
“要论敌我悬殊,十年前大曜兵力不过五万,但玄冥王裴均照样是先帝的手下败将。”白颜卿昂然一笑,“大江之上,曲纶未必能占到便宜。”
忆起当年驰骋,老将们脸上皆有感怀之色。
徐尧怒喝:“白将军,你太狂妄了!如今的曲纶岂是裴均之辈可比,难道凭你的一面之词就要用至尊和万千百姓的安危去赌吗?一旦战败,百年基业毁于一旦,那时你我还有何面目去见大曜二十七代先帝?”
“请允许我为诸君一算,”白颜卿朗声道,“虚实元年,曲纶声称不追究金玥璃余党,实则暗中清算,牵扯进此事之人不下万人。次年五月,曲纶攻破翼州,在太守已经投降的情况下令手下屠城,鸡犬无余……为什么诸君宁可相信一个从未秉持过道义的王国会忽然良心发现,也不愿意相信我们大曜的子民也可以握起兵器,与敌寇殊死一战?”
在景昭印象之中,白颜卿像真正的兄长一般沉稳,是他最坚实的后盾与底气,一如碧波浩瀚的大海,却不比他今日殿上激越陈词,顾盼生辉,雄姿英发。
武将们躁动起来,滚烫的,连空气都变得滚烫起来,让人不禁想要敞开胸襟,吞吐壮志。
“诸位,看起来敌强我弱是既定的事实,但请诸位细想,” 沉默良久的姬从柏终于开口,“一千年前我们的先辈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五百年前的余杭已经是万家之邑,彼时长安和洛阳所在的地方,还是一片蛮荒。”他的声音不大,甚至称得上温和,却似乎带着一种让人听下去的魔力,大殿中逐渐安静下来。
“曲纶以为只要有强大的武力,就可以让所有人俯首臣服。可这样一支残暴的、靠收编各处残兵组织起来的乌合之众,在富饶坚实的城池和千年的礼乐教化面前,又怎么称得上是强师劲旅?”
“我们大曜的子民,骨子里有种温良的品性,我们崇尚和平,不会主动挑起事端,所以曲纶误以为我们柔弱可欺。
但我们大曜的子民最不缺的就是勇气和血性,为了江南大地的万家灯火,我们绝不屈服、誓死抗争!在田野上、在阡陌间、在江河中……大曜祖祖辈辈的英灵与我们同在!即使身死魂灭,我们的子孙也会继续战斗,子又有孙,孙又有子,永无穷尽!
曲纶终会意识到,十年前北方蛮人无法渡过弦江,那么如今,甚至再过几百年、几千年,面对着奔腾不息的江水,他们也照样无计可施!”
一片死寂。
渐渐地,四下响起了啜泣之声,不少老臣默默伸手擦拭眼泪。
“好!”景昭亦被感染,他缓缓起身,目光扫视群臣,慨然道,“我大曜绵延至今,纵有上天眷顾,更离不开众文武鼎力相助。”
这时有人哽咽着喊道:“我等赴汤蹈火,万死不辞!”随即一呼百应,悲壮的喊声如山呼海啸般四散开来。
“惟愿捐躯报国!”“誓与国共存亡!”“臣今年九十矣,贼若过江,仍有一死之力。”
景昭隔着喧嚷的众人,向白颜卿问道:“白将军,你有多少胜算?”
白颜卿亦向景昭微微一笑,随即开口:“对于当前形式,诸位不必太过悲观,眼下,兖云有五败,我大曜有五胜。
其一,北人不习水战,枯水时节,江窄水浅,北方大船不善作战。
其二,江北河道稀少,依赖陆路供给,粮草军需供应不暇。
其三,江南山川河流错综复杂,兼有几十年来来长江水灵屏障,易守难攻。
其四,兖云刚刚与孟绮罗作战,军旅疲惫、恩信未洽。
其五,北人水土不服,必生疾病。”
“犯此五忌,曲纶仍要发兵,可谓尽失先机。”寒星般寥落的目光中闪过一丝狠戾,
“让曲纶知道:来大曜不是做客,他们从哪里来,便滚回哪去!臣请精兵三万,为君,破之。 ”
如果同样的话由旁人说出一定会被讥为狂言,然而如此张狂激越的话从儒雅的将军口中徐徐说出又显得分外合理。
当日殿上群情悲愤,皆称愿以死报国,可白颜卿,只有他,是胜券在握。
景昭目光一凝,拂袖起身道:“孤意已决,即日起迎战曲纶。”目光扫视群臣,一把握住兰锜上的宝剑,“一应人马用度皆听司马调度,此剑即孤的旨意,如有不从者,斩。”随后只见他重地向白颜卿走去:“请大司马接剑。”
众人屏住呼吸,望向大殿上的一双人影,天地间变得如此宁静。
白颜卿单膝跪地,目光垂向地面,面孔没于阴影之中。他敛了一身锋芒,只是将手举过头顶,银白色的头发倾泻而下。这不仅是为景昭立威,亦是给他信心。
景昭觉得有一点眩晕,也许是因为方才慷慨的陈词还令他心潮澎湃,也许是因为自己一直以来最敬重如兄长的人,正跪在自己面前,他也心生怀疑,自己真的可以像大哥那样,来驱使这大曜最锋利的宝剑吗?
“昭儿,大丈夫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兄长的教诲在耳边炸响。
短短的几秒钟之间,景昭的脑海中飞速闪过了大曜六百年历史,从弓弩欲断,人死族灭到海晏河清,盛世如虹,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帝王与时代像火焰交叠变换,其中最鲜活的是那一双双眼睛,百姓疲劳困苦的眼睛,将士视死如归的眼睛,老人沉痛的眼睛,少年清澈的眼睛,兄长的眼睛,妻儿的眼睛……
最后出现在他的脑海中的,是白颜卿沉静似海的眼睛。
守望与责任,毁灭与新生,结束与开始……
那一刻,沧海桑田,亘古绵长。
白颜卿只觉手上一沉,剑已稳稳地落在了他的手中。
其中寄托的情感恐怕早已无须用语言来形容,是信任,是依靠,亦是相互成全。
景昭伸手扶住白颜卿,掌心中传来涌动的温度,他的嘴角噙起一抹笑意,“所谓雄姿英发,不过卿今日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