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别问这种奇怪的问题。”
宋南竹显然已经对姜连的问题免疫了,保有不多的耐心,给他再问一次的机会。
姜连摊手耸肩,换了个问法,“因为昨天早上看你对他好像有点生气,我以为你们会冷战好几天。我就是很好奇,你们怎么和好的?”
宋南竹放下笔,掌心撑着书边,把书半立起来往后翻,目光在上面扫视着,边道:“没冷战。”
“没冷战?”
听到姜连上扬的语气,宋南竹把书放倒在桌上,双手靠在桌上,用审视的眼神看着他,“怎么?”
“咳没,没怎么啊。”姜连欲盖弥彰地又是咳嗽又是搓鼻子,宋南竹仍旧盯着他,最后姜连也抵挡不住她威胁的表情,承认道:“好吧,是我觉得你们氛围不对,晚自习去了一趟理科班。”
“然后呢?”
“我问他怎么惹你生气了,他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最后只说了句‘不知道要怎么让你开心’,这就触及到我知识盲区了,本来还想给他支招的。”姜连不停地打量宋南竹的脸色变化,怕她会觉得自己多管闲事,又保证,“我以后没你的允许,绝对不会乱打听了。”
宋南竹缓缓眨了眨眼,并没有姜连想象中的要他不要做多余的事,反而语气轻然,淡淡地笑了声,目光移回笔记本上,“你打听得还少了?”
姜连有些诧异,宋南竹身上那股漫不经心从未消失,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觉和以前不一样了。
她一向不喜欢别人过多关注她的一举一动,多年好友姜连也不例外,所以他几乎没有直接干涉过她的事。偷偷去问宋桀发生了什么不算什么大事,算是好友的一种关心吧,照以前,宋南竹不会生气但也不会高兴。如果宋桀是一个不相干的人的话,结局肯定是这样。
没有缘由,姜连莫名对宋桀会有一种天然的好感,阴沉的外表,寡言的性格,讨好型的作为——当然,讨好的只是针对宋南竹一人。这些都算不上讨喜的优点,可能是身世吧,姜连没法放着他不管。
所以他一直在赌,宋南竹会不会也对宋桀狠不下心。现在看来,他确实还算了解宋南竹。
-
小组的组员到齐后开始围读,对某部名著展开人物剖析,分享喜欢的片段,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讨论结束后就是写观后感和讨论的收获。
主线完成,大家也没有着急散,偶然提到某个话题后就开始闲聊。学习中掺杂着八卦,在提到月考试卷的哪道题很刁钻时,注意力一下集中在了宋南竹出众的语文上,然后十分自然地让她分享一下学习方法,推荐平时看的书。
每次考完试,都会有人问这样的问题,即便每次宋南竹的回答都大同小异,下一次他们仍旧会不厌其烦的继续问。
这一次也不例外,宋南竹回答后,她们都露出羡慕的赞扬表情,说着,“好羡慕你啊,成绩又好,也长得漂亮。”“都说语文需要四分的天赋,就算方法一样,分数也不会一样哎。”“不仅南竹自己那么厉害,弟弟的成绩也是理科年级第二诶,你们家的学习氛围一定很强吧。”等等……
月考横空出世的年级第二的黑马是宋南竹的弟弟这件事,在学校已经人尽皆知。不用看论坛,宋南竹也能猜到里面对宋桀的讨论。
不过她们只知晓两人是姐弟,却对背后的故事和不自然的相处很模糊,便先入为主地认为姐弟俩私底下肯定互帮互助。
“南竹,你能不能讲下你弟弟的作息表啊,我也有个弟弟在高一理科班。虽然智商比不上吧,但也想让他跟着大神,改掉不认真的坏习惯。”不知什么时候,另一个小组的女生也凑过来,双手抱拳作祈求状,满眼期待地看着宋南竹。
宋桀一考而红,已经是众人眼里的名人,除了他本人,就连宋南竹也具有连带责任。
即使再怎么模糊,常识也告诉人们不会从天而降一个弟弟,大概不需要宋南竹的解释,想必他们在自己心里有了对这件事有了能说服自己的推理。
“我不太清楚。”宋南竹眉眼淡淡的,看不出情绪,语气却接近漠然,无形中在叫停她们之后好奇的询问。
在平时,尽管宋南竹没有架子,问她学习上的问题是会不厌其烦的解答,但除了人尽皆知的家境,都未曾清楚她校外是什么样,她方方面面都很优秀,加上长得太过漂亮,美得……具有攻击性,大家都默契地在心底认为她不是自己可以做朋友的人,都对她保持一定的距离。
之前也许还是以为,而刚才宋南竹的一句简洁明了的回答,彻底划开了分界线,这头是同学,那一头便是不能触及的隐私地带。
班上大多都是女生,心思细腻,立马明白了她的意思,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教室里的两个小组任务完成后便解散各自安排,本就是休息日,大家也没有在教室里多逗留。
宋南竹把书上的最后两段誊抄完,就剩下姜连和张娜还在讲题,压着声音,好脾气的张娜一步步被姜连折磨得几近崩溃,嗓门也在逐渐蓄积气势,在确保没有疑问后,张娜如释重负地长出一口气。
转身,宋南竹已经收拾好,倚坐在桌边,一手插兜一手端着手机刷着。
“我好像都没有见过你紧张的样子。”张娜道。
宋南竹偏头看她。
张娜把试卷的每一个角对整齐,压下再折叠,装进文件袋再放入书包,有条不紊地清理自己要带回去的复习资料,她笑了笑,“我就是觉得你总是游刃有余,就连期末考试也不会紧张,我有点羡慕,也好想像你一样。”
不是不紧张,而是对大多数东西已经感到麻木和无感。宋南竹能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考试是幼升小的升学考,从考试准备期到成绩公布后,她没有一刻不是紧绷着神经。
甚至在收到目标学校的通知书时,宋南竹也没有放松下来,因为她还要面对宋平义对她排名第九而不是第一的不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种是不健康的状态,不用像我一样有病。”宋南竹道。
张娜的动作停了一下,不由得被宋南竹的话逗笑,“南竹你不要这么说自己。”
关上教室门,刚过十二点几分钟,三人商量着去哪里吃午饭,下楼时刚好遇到理科班的人放学。姜连叫住走在最后的宋桀,刚要说什么,又想到什么似的,回头用眼神征求她的意见。
“想叫就叫,别看我。”
话音一落,姜连一个越步跳到宋桀背上,半扒半搂地去看他手里拿的东西,“别看书了,跟我们一起吃火锅去。”
宋桀从缝隙中往后看了一眼,点了点头,说“好”。
姜连电话预定了位置,距离不近,但周末的这个时间点不好打车,几人就在路边等。姜连在路口拦车,张娜给父母打电话报备行程。
“下午没课吧?”
“嗯?”可能是意外宋南竹主动和自己说话,宋桀眼睛亮了亮,“嗯,半天就补完了。”
“行,那就继续等车。”宋南竹道。
这时,宋桀突然把书包取下,放在脚边,拉开拉链在里面找出一本封面花哨的笔记本。
他朝宋南竹递过来,道:“我自己手写了一点知识点,也不知道能不能派上用场,谢谢你昨天给我讲题。”
“你要谢多少次?”
谢来谢去没完没了。
本就不是单方面的自愿,对宋南竹来说,不过是能用来换取看望母亲的机会的等价替换。
宋桀的手缩了一寸,还是支着,“你帮了我,我也希望能帮助你。”
一个理科生能有什么帮助?
宋南竹接过,随手一翻,当即怔了怔。她这么也没想到,这份笔记里都是地理相关的知识点,除了文字,还有手绘图。
笔记本本身并不厚,在写下满满当当的要点后,它成功翻了一倍的厚度。
地理是宋南竹最薄弱的一门课,这两年有关地理的所有笔记加起来都没有这一本多。她对每一门课程都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对地理的学习总是抓不住要点,无论是套用其他两科的方法,还是另辟蹊径,都成效甚微,偏科严重。
“怎么写的?”宋南竹问。
“我看了三遍教科书,借用了一下姜连哥的复习资料整理的。”
宋南竹又问,“只是这样?”
“还,还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宋桀补充。他写得很用心,希望能给宋南竹带来哪怕一丁点帮助,但此刻看着宋南竹的表情并不如他的理想,和给班上的同学讲解完一道题后他们露出的轻松释然的表情一点也不沾边。
他逐渐开始拿不准,是不是又做错了什么。
然后,他看到宋南竹重新翻开笔记本,从第一页开始,一页一页地缓缓往后翻,比刚才看得仔细许多,在每一页停留的时间也变长。
“我没记错的话,理科不学地理。”宋南竹说话时,头也没抬,依旧垂眸看着那字迹。
宋桀斟酌:“我学的时间太短了,笔记是不是做得不太好?”
“太短是多短?”
“一周。”宋桀道:“但我来这里之前一直对地理很感兴趣,在初二班时,原本是打算选文科的,所以也没有一周那么短。”
兴趣和学科是两码事。
一周就啃完高中的地理书,并且将易考点和难点分类归纳出来,集中在这一本小小的笔记本上。
地理老师不止一次的说过,宋南竹地理提分的空间非常大,及格线上下的大浮动的状态就表明她对地理学习有很大的缺陷,是无法忽视的短板。
老师建议她不要使用复习资料,把教材吃透就能提高最少二十分。地理老师十分诚恳地把毕生积累的经验教给她,就差单独给她开小灶了。
结果这次月考仍旧没有达到对方给她设定的理想分数。她承认,确实有精力不足而忽视的成分,本想等对方气消就暗示一下能否把吃透后的书给她,结果等来了宋桀拆解教科书版的笔记。
“其实我也不是很了解这个学科,做这个是我自不量力了,我只是想尽可能的看看能不能对你有帮助。”
宋桀喉结滚了下,试探着问,“如果用不上的话,还是还给我吧——”
“这笔记对你来说也派不上用场,要回去做什么?”
宋南竹打断他的话,双手“啪”的一生合上本子,然后背在身后,没有要还回去的意思。
宋桀认真地想了想,“我前桌的妹妹学文科的,我可以给她。”说罢,他又强调似的补充了一句,“如果你真的用不上的话。”
宋南竹撇他一眼,“想一出是一出。你给了别人的东西就属于别人,想要回去,对方同意了?”
“那你……”
“不同意。”
宋南竹举起手里的笔记本,像极了在宣誓这东西的主权,随后就把它塞进了自己书包。
“别问这种奇怪的问题。”
宋南竹显然已经对姜连的问题免疫了,保有不多的耐心,给他再问一次的机会。
姜连摊手耸肩,换了个问法,“因为昨天早上看你对他好像有点生气,我以为你们会冷战好几天。我就是很好奇,你们怎么和好的?”
宋南竹放下笔,掌心撑着书边,把书半立起来往后翻,目光在上面扫视着,边道:“没冷战。”
“没冷战?”
听到姜连上扬的语气,宋南竹把书放倒在桌上,双手靠在桌上,用审视的眼神看着他,“怎么?”
“咳没,没怎么啊。”姜连欲盖弥彰地又是咳嗽又是搓鼻子,宋南竹仍旧盯着他,最后姜连也抵挡不住她威胁的表情,承认道:“好吧,是我觉得你们氛围不对,晚自习去了一趟理科班。”
“然后呢?”
“我问他怎么惹你生气了,他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最后只说了句‘不知道要怎么让你开心’,这就触及到我知识盲区了,本来还想给他支招的。”姜连不停地打量宋南竹的脸色变化,怕她会觉得自己多管闲事,又保证,“我以后没你的允许,绝对不会乱打听了。”
宋南竹缓缓眨了眨眼,并没有姜连想象中的要他不要做多余的事,反而语气轻然,淡淡地笑了声,目光移回笔记本上,“你打听得还少了?”
姜连有些诧异,宋南竹身上那股漫不经心从未消失,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觉和以前不一样了。
她一向不喜欢别人过多关注她的一举一动,多年好友姜连也不例外,所以他几乎没有直接干涉过她的事。偷偷去问宋桀发生了什么不算什么大事,算是好友的一种关心吧,照以前,宋南竹不会生气但也不会高兴。如果宋桀是一个不相干的人的话,结局肯定是这样。
没有缘由,姜连莫名对宋桀会有一种天然的好感,阴沉的外表,寡言的性格,讨好型的作为——当然,讨好的只是针对宋南竹一人。这些都算不上讨喜的优点,可能是身世吧,姜连没法放着他不管。
所以他一直在赌,宋南竹会不会也对宋桀狠不下心。现在看来,他确实还算了解宋南竹。
-
小组的组员到齐后开始围读,对某部名著展开人物剖析,分享喜欢的片段,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讨论结束后就是写观后感和讨论的收获。
主线完成,大家也没有着急散,偶然提到某个话题后就开始闲聊。学习中掺杂着八卦,在提到月考试卷的哪道题很刁钻时,注意力一下集中在了宋南竹出众的语文上,然后十分自然地让她分享一下学习方法,推荐平时看的书。
每次考完试,都会有人问这样的问题,即便每次宋南竹的回答都大同小异,下一次他们仍旧会不厌其烦的继续问。
这一次也不例外,宋南竹回答后,她们都露出羡慕的赞扬表情,说着,“好羡慕你啊,成绩又好,也长得漂亮。”“都说语文需要四分的天赋,就算方法一样,分数也不会一样哎。”“不仅南竹自己那么厉害,弟弟的成绩也是理科年级第二诶,你们家的学习氛围一定很强吧。”等等……
月考横空出世的年级第二的黑马是宋南竹的弟弟这件事,在学校已经人尽皆知。不用看论坛,宋南竹也能猜到里面对宋桀的讨论。
不过她们只知晓两人是姐弟,却对背后的故事和不自然的相处很模糊,便先入为主地认为姐弟俩私底下肯定互帮互助。
“南竹,你能不能讲下你弟弟的作息表啊,我也有个弟弟在高一理科班。虽然智商比不上吧,但也想让他跟着大神,改掉不认真的坏习惯。”不知什么时候,另一个小组的女生也凑过来,双手抱拳作祈求状,满眼期待地看着宋南竹。
宋桀一考而红,已经是众人眼里的名人,除了他本人,就连宋南竹也具有连带责任。
即使再怎么模糊,常识也告诉人们不会从天而降一个弟弟,大概不需要宋南竹的解释,想必他们在自己心里有了对这件事有了能说服自己的推理。
“我不太清楚。”宋南竹眉眼淡淡的,看不出情绪,语气却接近漠然,无形中在叫停她们之后好奇的询问。
在平时,尽管宋南竹没有架子,问她学习上的问题是会不厌其烦的解答,但除了人尽皆知的家境,都未曾清楚她校外是什么样,她方方面面都很优秀,加上长得太过漂亮,美得……具有攻击性,大家都默契地在心底认为她不是自己可以做朋友的人,都对她保持一定的距离。
之前也许还是以为,而刚才宋南竹的一句简洁明了的回答,彻底划开了分界线,这头是同学,那一头便是不能触及的隐私地带。
班上大多都是女生,心思细腻,立马明白了她的意思,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教室里的两个小组任务完成后便解散各自安排,本就是休息日,大家也没有在教室里多逗留。
宋南竹把书上的最后两段誊抄完,就剩下姜连和张娜还在讲题,压着声音,好脾气的张娜一步步被姜连折磨得几近崩溃,嗓门也在逐渐蓄积气势,在确保没有疑问后,张娜如释重负地长出一口气。
转身,宋南竹已经收拾好,倚坐在桌边,一手插兜一手端着手机刷着。
“我好像都没有见过你紧张的样子。”张娜道。
宋南竹偏头看她。
张娜把试卷的每一个角对整齐,压下再折叠,装进文件袋再放入书包,有条不紊地清理自己要带回去的复习资料,她笑了笑,“我就是觉得你总是游刃有余,就连期末考试也不会紧张,我有点羡慕,也好想像你一样。”
不是不紧张,而是对大多数东西已经感到麻木和无感。宋南竹能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考试是幼升小的升学考,从考试准备期到成绩公布后,她没有一刻不是紧绷着神经。
甚至在收到目标学校的通知书时,宋南竹也没有放松下来,因为她还要面对宋平义对她排名第九而不是第一的不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种是不健康的状态,不用像我一样有病。”宋南竹道。
张娜的动作停了一下,不由得被宋南竹的话逗笑,“南竹你不要这么说自己。”
关上教室门,刚过十二点几分钟,三人商量着去哪里吃午饭,下楼时刚好遇到理科班的人放学。姜连叫住走在最后的宋桀,刚要说什么,又想到什么似的,回头用眼神征求她的意见。
“想叫就叫,别看我。”
话音一落,姜连一个越步跳到宋桀背上,半扒半搂地去看他手里拿的东西,“别看书了,跟我们一起吃火锅去。”
宋桀从缝隙中往后看了一眼,点了点头,说“好”。
姜连电话预定了位置,距离不近,但周末的这个时间点不好打车,几人就在路边等。姜连在路口拦车,张娜给父母打电话报备行程。
“下午没课吧?”
“嗯?”可能是意外宋南竹主动和自己说话,宋桀眼睛亮了亮,“嗯,半天就补完了。”
“行,那就继续等车。”宋南竹道。
这时,宋桀突然把书包取下,放在脚边,拉开拉链在里面找出一本封面花哨的笔记本。
他朝宋南竹递过来,道:“我自己手写了一点知识点,也不知道能不能派上用场,谢谢你昨天给我讲题。”
“你要谢多少次?”
谢来谢去没完没了。
本就不是单方面的自愿,对宋南竹来说,不过是能用来换取看望母亲的机会的等价替换。
宋桀的手缩了一寸,还是支着,“你帮了我,我也希望能帮助你。”
一个理科生能有什么帮助?
宋南竹接过,随手一翻,当即怔了怔。她这么也没想到,这份笔记里都是地理相关的知识点,除了文字,还有手绘图。
笔记本本身并不厚,在写下满满当当的要点后,它成功翻了一倍的厚度。
地理是宋南竹最薄弱的一门课,这两年有关地理的所有笔记加起来都没有这一本多。她对每一门课程都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对地理的学习总是抓不住要点,无论是套用其他两科的方法,还是另辟蹊径,都成效甚微,偏科严重。
“怎么写的?”宋南竹问。
“我看了三遍教科书,借用了一下姜连哥的复习资料整理的。”
宋南竹又问,“只是这样?”
“还,还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宋桀补充。他写得很用心,希望能给宋南竹带来哪怕一丁点帮助,但此刻看着宋南竹的表情并不如他的理想,和给班上的同学讲解完一道题后他们露出的轻松释然的表情一点也不沾边。
他逐渐开始拿不准,是不是又做错了什么。
然后,他看到宋南竹重新翻开笔记本,从第一页开始,一页一页地缓缓往后翻,比刚才看得仔细许多,在每一页停留的时间也变长。
“我没记错的话,理科不学地理。”宋南竹说话时,头也没抬,依旧垂眸看着那字迹。
宋桀斟酌:“我学的时间太短了,笔记是不是做得不太好?”
“太短是多短?”
“一周。”宋桀道:“但我来这里之前一直对地理很感兴趣,在初二班时,原本是打算选文科的,所以也没有一周那么短。”
兴趣和学科是两码事。
一周就啃完高中的地理书,并且将易考点和难点分类归纳出来,集中在这一本小小的笔记本上。
地理老师不止一次的说过,宋南竹地理提分的空间非常大,及格线上下的大浮动的状态就表明她对地理学习有很大的缺陷,是无法忽视的短板。
老师建议她不要使用复习资料,把教材吃透就能提高最少二十分。地理老师十分诚恳地把毕生积累的经验教给她,就差单独给她开小灶了。
结果这次月考仍旧没有达到对方给她设定的理想分数。她承认,确实有精力不足而忽视的成分,本想等对方气消就暗示一下能否把吃透后的书给她,结果等来了宋桀拆解教科书版的笔记。
“其实我也不是很了解这个学科,做这个是我自不量力了,我只是想尽可能的看看能不能对你有帮助。”
宋桀喉结滚了下,试探着问,“如果用不上的话,还是还给我吧——”
“这笔记对你来说也派不上用场,要回去做什么?”
宋南竹打断他的话,双手“啪”的一生合上本子,然后背在身后,没有要还回去的意思。
宋桀认真地想了想,“我前桌的妹妹学文科的,我可以给她。”说罢,他又强调似的补充了一句,“如果你真的用不上的话。”
宋南竹撇他一眼,“想一出是一出。你给了别人的东西就属于别人,想要回去,对方同意了?”
“那你……”
“不同意。”
宋南竹举起手里的笔记本,像极了在宣誓这东西的主权,随后就把它塞进了自己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