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大宴在平西大军抵达的第二日举办,设在常开大朝会的宣德大殿上。

    雕梁画栋的殿宇,庄严肃穆,八根盘龙大柱伫立殿内,金碧辉煌。

    一个个镂金的暖炉,薰香缕缕,与交错的人声相映,热闹非凡。

    大燕积蓄的丰厚可在此见一斑。

    丝绒红毯绵延所至的高台尽头,设有三处尊座,其中为文宣帝主位,东侧乃曹太后,西侧则为吴皇后。

    檀木长案上,琉璃盏白玉盆,尊贵主人举手投足间,无不带有不怒自威的气魄,端庄雍容。

    红毯两侧,东西下首分别为眼下最得盛宠的两位皇子,一为太子,二为三王爷。

    只不过,太子已然成婚,其座席同为双座,而司马昭的则为单座,显得稍微形单影只。

    但司马昭作为今日大宴的重要主角,即便单座一人,也不见冷清。

    宴席一开,络绎不绝的恭维笑脸便在他面前如水流过,而他自淡漠如常,虽没有显出不耐之色,但也只是淡笑不语,间或饮上一两杯酒,倒叫人猜不透他的心思。

    也不知是真的不适应这般觥筹交错的场景,还是他城府过深?

    如此猜度着,华月将视线缓缓移回坐于身旁的太子身上。

    他那双潋滟的桃花眼透着温润舒朗,叫人觉得亲和易近,若是遇上了来敬茶酒的,必要侃侃而谈几句,毫不掩饰喜庆之色,与对面韬光养晦般的政敌完全不同。

    “殿下,今日的主角虽是王爷,但您却是东道主,还是少喝些罢?”

    华月亲自接过林舟递来的茶壶,给司马焐倒上一杯花茶,换下了他手中的酒盏,温声提醒。

    大宴或许得持续到三更天,那时文宣帝必已退了场,作为操持了盛事的东宫太子难免要主持大局,若是吃醉了酒在人前闹了笑话,必然不妥。

    闻声的司马焐显然微微一顿,才悠悠然转头看向华月,目光闪烁,但见华月略略担心的神色,唇角的温润霎时放大,朝华月点点头,“便听爱妃的。”

    他将手边的酒壶摆开,另一手则收到桌下,很自然地与华月的素手十指交握,好似回到了他们初成亲时,单方面的如胶似漆。

    华月实在想不明白司马焐为何这几日突然心情大好,不仅全然忘却因癸水不欢而散那夜引起的不快,这几日还连连宿在她的寝宫,规规矩矩,照顾妥帖。

    先前她还有些不大适应,但渐渐地也就随他而去了。

    依着秦嬷嬷说的,太子夫妇本是一体,华月能在司马昭携赫赫声誉归来时,重新活跃在前朝后宫,帮衬自己的夫君,太子又怎会不心生喜悦呢?

    想到这儿,华月也朝司马焐浅浅笑了笑,继而将视线落回满座高朋上。

    就在华月与夫君浅谈朝堂局势时,被她视为夫君政敌的小叔子却悄然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

    为了参加盛典,华月今日特地换上了繁复的宫装礼服,自然也盘发簪珠花,好好地梳妆了一番。

    她本就生得美艳,平日里不施粉黛,一身简单素服也已够惹人注目,如今描眉画黛,再添一抹嫣红的口脂,便如绽放的白莲,吐出了裹藏的娇蕊。

    方才她莞尔一笑看着她的夫君,不知两人说了什么,她又似害羞般默然移开视线。

    如今两人又相谈甚欢,目光游移在满朝文武身上,一副默契十足的模样,真是羡煞旁人的一对鸳鸯眷侣。

    司马昭眸底暗了暗,讪讪然敛下乌浓的长睫,视线在晃晃荡荡的酒水光面凝望许久。

    忽地,一阵朗笑在宴中响起,“西疆得王爷戍守八年,从蛮荒之地变得民强地富,为朝中进账税收翻了数倍,倒不知往后,王爷是打算再延续这番功绩,还是回守封地淮阳,再建一个富庶之地?”

    大燕本朝律例,皇子得封为王爷,皆会被赐予封地,没有皇帝旨意,一般是不允许进京的。

    司马昭因在外征战时得封的尊位,是以至今还未曾返回封地,而是直接进京,显然于规制不合。

    在如此喜庆的盛宴上,将人的短处挑起,难免是有所图谋的。

    司马昭冷冷一笑,才缓缓抬头,看向发话的源头——原来是第一文臣林康顺,林首辅,也就是太子侧妃,林冰烟的父亲。

    “本王之行事,全看大燕之所需,听父皇之调遣。”司马昭不置可否,四两拨千斤地将问题抛了出去,并未正面回答。

    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司马昭的话显然不能让太子一派的朝臣满意。

    霎时,不少朝臣就顺着林康顺所说的规制延展开,你一言我一语,无不是谏言司马昭这位封王尽快撤出燕京。

    “我朝已许久不出新将,如今难得有三王爷这般骁勇善战的将帅之士,怎可偏安一隅,做守成之王?”

    就在群臣唇枪舌战之时,一道冷沉严肃的声音倏地破开,竟公然驳斥了压倒性般一致的声音。

    这会儿,在众目睽睽之下,坐于司马昭下首的兵部尚书曹全施施然起身,恭恭敬敬地朝文宣帝那处躬身一拜,才直身挥袖道:

    “自大燕开国之初,南边匪寇便屡灭不绝,近年来更是猖獗横行,已隐隐有成为割据一方的匪窝之势,臣以为,三王爷当携余威清除匪寇,彻底清除蛮夷之族,平我大燕西南边境。”

    此话一出,全场无不哗然。

    先前还是温声辩讨司马昭去向的声音,如今一下成了哀鸿责难。

    “历来是胜战的王爷卸权归田,礼让贤士,哪有再握重兵转战别处的?”

    “便是南边匪寇猖獗,这顽疾也摆了许多年,又不急于一时,何不让新人再历练历练,好多多培育我大燕新将?”

    ......

    一时之间,大宴上支持和反对司马昭再次领兵出征的声音,如对撞的火石,崩出激烈的火花。

    可漩涡中心的司马昭却似乎完全没被这疾风骤雨所扰,只施施然地看向每一位说了话的文武大臣,间或小酌一两口茶酒,仿佛只是在看一场闹剧。

    他这种淡定自若让华月不禁佩服,却又生出几分忌惮来:文宣帝最忌讳皇子大臣拥兵自重,言官们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他再次掌兵平边,这事只要提起来便是拿他放在火上烤,可他却能这般泰然,莫非心中早已有了计策?

    “莫急。”

    正当华月思量之际,司马焐忽然柔柔地捏了捏她的手,将她思绪带回,又似安慰般眨了眨眼睛颔首,才起身转而朝高台上拱手道:

    “今日乃平西庆功大宴,本是要对三弟凯旋欢庆祝贺的,往后决计如何这些政事,留待朝堂上再谈论不迟。”

    司马焐的声音不大不小,却十分恭顺温和,“儿臣请父皇下令开宴开演,以免误了时辰。”

    文宣帝本也是津津有味地看着群臣舌战,被司马焐这么一提醒,挑眉似有深意地回看他一眼,才呵笑了一声,左右相看了曹太后与吴皇后,便道:

    “瞧瞧,焐儿协理朝政不过一年有余,这办事的阵仗倒是有模有样了。”

    在母亲与妻子的连连点头称赞中,他抬手一挥:“平南非小事,众爱卿上奏再议,开演罢。”

    这一声令下,堂中众人都噤了声,而丝竹之音则缓缓续上。

    “平南一事,涉及兵权,孤会想办法争取这个机会。”司马焐缓缓落回座上,在看向华月时,说出心中思量。

    还在观察高台上三人面色的华月闻言,先是一愣,忙转头问他:“为何?”

    但话一出口,她又觉得这一问实在多此一举。

    司马昭能够一跃为太子劲敌,无非是在驱赶西边外族一事上立下了大功,得了封地,掌了兵权。

    而司马焐汲汲营营多年,明面上已经协理六部,行监国之责,但因没有兵权,缺了京内武力支持,事事处处都要受到朝中元老掣肘。

    “孤若出征平南,父皇必允孤扩大府兵规模,日后行事自会方便许多,何乐而不为?”司马焐轻笑着,又托起华月的手轻轻拍了拍,压低了声音,宽慰道:“此事,孤自有定夺,你不必挂心。”

    华月眸底微闪,不着痕迹地瞟了一眼对面已经气定神闲看向舞台中央的司马昭,只觉这事情必定没有司马焐想的这般简单,况且,她并不认为司马焐非要出征平南,才能换来行事的方便。

    她略一琢磨,反握住司马焐的手,忙道:“殿下去年推出的赋税新政还未见成果,若此时离开京都出征,恐怕新法会半途而废。”

    要掌皇权并非必须要拥兵自重,而要擅使制衡之术。

    与其在这节骨眼上跑去抓什么蛮夷外族,不若想些办法,将眼下利民惠民的政策办好,何愁君威不再?

    可当华月提及新政一事,司马焐面上的神色忽就暗了下去。

    他倏地从华月手心将手抽回,转身冷脸端起旁边已经摆开的金壶,重新满上一杯酒,沉声道:“此事,孤自有打算,你不必管。”

章节目录

皇嫂万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月影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影客并收藏皇嫂万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