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西北苍狼国来犯,这场仗打了十几年,终以大捷告终,举国同庆。

    王师班师回朝,百姓夹道相迎,若不是大盛出了位所向披靡的大将军,这仗还不知要打到什么年月呢。

    禹明华首召回京,骑在马上,威风凛凛,大将军戎马半生,受战场上的杀伐之气所影响,颇有几分不苟言笑的意味,令人望而生畏。

    他在朝中本无根基,寒门出身,城破之际,受命于危难之时,才坐上了如今的位置。

    金殿上,盛帝坐在上首,此次大捷令龙心大悦,犒赏三军,对于该给这位驻守国门的首功之臣什么赏赐,却是一时拿捏不定。

    按说禹明华寒门出身,能跻身于征西大将军之位,这在过往是从未有过的。

    在盛帝心中,文臣武将,皆是他手中的一把刀,赏罚皆在功过之间。

    于是他向下首的禹明华问道:“此战大捷,卿当首功,想要什么赏赐,卿且说来,朕无有不允。”

    众臣心知,这便是让禹明华自己拿捏分寸了。

    一般大臣遇此境况,来回推让几番,最后盛帝再随便赏赐些金银封邑或是爵位也便罢了。

    禹明华跪于下首,恳切道:“臣身为大盛子民,驱逐外敌、戍卫家国,本是大丈夫当做之事,臣不敢居功。”

    众臣不由点头:这位大将军倒是个识时务的。

    然而禹明华话锋一转:“只是确有一事,须求陛下应允。”

    大臣们心中提了一口气,收回了刚刚那句话。

    盛帝再开口是语气已带了冷意:“哦?卿有何事所求,但说不妨。”

    禹明华俯首道:“臣戎马倥偬十余载,亏欠父母良多。此前,一直是臣身体不好的妹妹在家替臣在堂前尽孝,也因此,耽误了臣妹,一直未曾许婚。”

    “如今臣父母皆已亡故,临走时,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臣与臣妹,万般嘱咐,千般叮咛犹在耳畔。”

    “半月前,臣才在战场上腾出手,派家仆接臣妹进京。入城恰遇九皇子打马回城,自此一见倾心,难却相思之苦。”

    “陛下既问了,臣斗胆,只求陛下应允,让臣这不懂事的妹妹去九皇子身边伺候着,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言罢以额触地,久久未起。

    一番话说得感人至深,朝臣皆为之动容。

    自古忠孝难两全,禹明华自从在战报上展露头角开始,大大小小的战役参加了不下百起,这期间双亲见背,竟未能回乡守孝,令人唏嘘啊。

    盛帝亦点了点头,不论真假,语气中确有动容,道:“卿在此战中立下了赫赫之功,嘉奖是应当的,令妹也是至纯至孝之人,怎可无名无分地在九皇子身边伺候呢?”

    九皇子在盛帝中的一众皇子中显得不那么出色,其母出身并不显赫,年纪最小,却没有分得盛帝几分关注。

    能用一个背后没有什么权势,籍籍无名的皇子来拉拢一个屡立奇功能为他驻守国门的不世将才,这笔账,盛帝还是算得十分清楚的。

    于是盛帝当即下旨赐了婚。

    彼时的闻瀛,十六岁。

    接到赐婚的圣旨时,他是有点懵的,他知道这一天早晚都会到来,天潢贵胄,许多事都由不得自己,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倒是宁夫人对此颇有微词,据传他的未婚妻生于西北贫瘠之地,从未踏足过云都,也不知读没读过书,是否通晓宫中礼仪。

    担心成婚之后,闻瀛被他的一众兄长们耻笑。

    闻瀛看着母亲暗自叹息,想起半月前他确实在半月前受太子之邀,与几位皇兄一道出城行猎,回城时在城门口停留了片刻。

    大盛闻氏一族自元帝起始便各个生的如人中龙凤,到他这一代,更是不负元帝形貌昳丽之名。

    那日在城门口,他们一行人确实引人注目。

    然而那姑娘却能在一众英姿勃发的皇子中独独对他芳心暗许,这令他颇有些自得。

    圣旨已下,即便宁夫人再不满,也是无可更改,闻瀛反过来安慰母亲:“此女替兄尽孝的事迹令满朝文武都为之赞叹,想必德行是不会差的。母妃不必担心,诗书礼仪都是可以学的,但若是儿臣娶了个德行有亏的女子,那才令母妃忧心呢不是?”

    宁夫人见此不由叹了口气,隔着桌案握住了闻瀛的手:“苦了你了......”

    闻瀛摇了摇头,反握回去,“禹明华手握西北兵权,旁人羡慕还来不及,放眼诸位兄长,这等权势又比儿臣的哪位皇嫂差了?谁敢耻笑儿臣!”

    “待儿臣成婚之后,若是腾不出闲来看母妃,便让她多进宫来陪着,日后母妃身边也有个能说说知心话的人,也不必常感宫中清冷孤单。”

    宁夫人这才松了神色。

    他嘴上这么劝着母亲,便好似真的对这场赐婚有了期待似的。

    此后的一个多月里,他忙于筹备婚事,盛帝赐给他的府邸需要重新修缮,那院子里有一处风景他最喜欢,假山水榭旁,一汪湖水清澈见底,十数条锦鲤遨游其中。

    因着未婚妻名字中带了一个“荷”字,闻瀛便吩咐人在湖中种了许多荷花,初夏微风骤起时,便吹得荷香满园。

    不久便是大婚之日,这场婚事在云都权贵口中褒贬不一,在民间却被传为了一段佳话,百姓津津乐道,口口相传。

    大婚那日的盛景竟可与禹明华班师回朝的热闹相媲美,迎亲的一路上都有百姓簇拥在道旁,一声声地道着“恭喜”。禹明华在民间颇具声望,百姓也都愿意凑这个热闹。

    闻瀛脸上挂满了笑,府上红绸满挂,一片喜气洋洋。

    新娘子全程以却扇礼遮面,但是闻瀛暗暗地从缝隙中瞧过去一眼。

    他的新婚妻子,肤白如雪,眸若清河,闻瀛当时年少,私心里觉得她,比他的母亲还要美,不逊色于这世间任何一个美人。

    大婚之礼繁琐复杂,他的妻子步步稳妥,未有任何失仪之举,可见不是传言中不知礼数之人,闻瀛放下心来。

    然而放下的心在酒酣宴散,他踏入婚房的那一刻又提了起来。

    ——只见荷华独站在窗棂边,在他进门前应该是正望着窗外的明月,遮面的团扇被随意扔在床榻上,而此刻她的手中拎着用来行合卺之礼的那壶酒,另一只洁白纤细的手指中捏了只酒杯。

    闻瀛心中轻叹,看来那酒已经被她喝了不知多少。

    跟着他前后脚进来的喜娘“哎哟”一声,一拍大腿,直道:“我的姑奶奶啊,那酒可不是这么给您喝的,礼还未完,您应当坐在床榻边等着。”

    说着就要上前去夺过酒壶,被闻瀛抬手给挡了回去。

    他向身后人吩咐道:“青云,带喜娘下去领赏钱。”

    随后他给了肖青云一个眼神,肖青云领命而去,这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他自会交代喜娘守口入瓶。

    房中安静了下来,闻瀛一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倒是屋内另外一人,大婚之夜独自喝了合卺酒仍泰然自若,比他这个新郎官还自在,兀自把酒放在了一旁,坐在了桌边,仿佛当他不存在一般!

    按说,至少该行个礼吧?

    再不济,也该打声招呼吧?

    看这模样姿态,那双眼睛好看是好看,可仿佛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似得,若是换了他父皇在这里,当即就得治她个失仪之罪。

    闻瀛不忿,也一撩袍坐在她对面,也不说话。

    荷华并非不知道那壶酒是做什么用的,此前她在这屋里枯坐,想着合卺酒满满一壶,她先喝个一两杯也无妨。

    她本想今天至少别漏出什么马脚,不料酒才刚喝了一杯,沉在自己的思绪中一时不查,闻瀛就带人进了来。

    她见闻瀛一屁|股坐在对面一言不发,挑眉无奈地笑了笑,出言道:“那日城门口,百姓见了殿下一行人皆让道而行。唯有一菜农,可能是年纪大了,耳聋眼花,避让不及。”

    荷华另拿了一酒杯缓缓斟满,一边推向闻瀛一边道:“太子的马不慎将其撞翻了,殿下在一行人的最末端,也只有殿下,在那一行人中下了马,亲自将菜农扶了起来。”

    同时也为自己斟了一杯,“也是殿下替那位菜农求情,太子才没有计较其冲撞之罪。”

    “当时我还不知殿下的身份,只觉得殿下有敬老之德,在旁人向我讲明了殿下的身份后,更觉得殿下身份尊贵,却能对一老弱菜农以礼待之,与我印象中的天潢贵胄不一样。”

    她说起话来柔声细语,带着浅笑,声音如清泉击玉磬般,说得又是夸他的话,闻瀛到底是年少,待荷华把话说完,唇角已挂了笑。

    在对面坐得久了,才觉得鼻间一直萦绕着一股荷香,令人心境平和,闻瀛心道:她果然喜欢荷花。

    却仍是装作不在意地说:“见义不为,无勇也。①”

    荷华点头:“殿下自是有勇之人。”

    言罢双手举杯,望向闻瀛。

    闻瀛也举杯与她碰了碰,一饮而尽之后才道:“合卺酒可不是这么饮的。”

    荷华笑道:“这杯酒不是行合卺之礼,而是敬殿下的嗛嗛之德。”

    闻瀛想起禹明华殿前请旨赐婚的那番言论,道:“也是因此,你才......”

    对我一见倾心,闻瀛面皮薄,这句话说不出口,换了个说法:“想要嫁给本宫的?”

    荷华摇头:“我想要嫁给殿下,乃是另有缘故。”

    旁人都道她对九皇子一片痴心,她却说另有缘故,不过此刻闻瀛关注的重点不在这里,方才就想说了。

    闻瀛轻“啧”了声,指骨在桌面上敲了敲,纠正她道:“你说起话来有头有绪,娓娓道来,在家时,也应当是通书知礼的。成婚前难道没有人同你讲过,在本宫面前,应当自称‘妾身’吗?”

    荷华摇头无奈地笑,这小殿下怎么跟个老夫子似的拘泥于礼教,轻轻叹了口气,道:“殿下,妾身在家中自由散漫惯了,一时没改过来,殿下就原谅妾身这一回,人前,妾身定不给殿下丢份儿,行么?”

    她说话的语气像是在哄小孩子,按照禹明华呈上去的生辰八字来看,荷华也就比闻瀛大了一两岁。

    他不满荷华对他的态度,便想在别的地方拿捏她,于是又把话头引到了“芳心暗许”上面。

    “你方才说的另有缘故,是什么?”

章节目录

隰有荷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云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云涟并收藏隰有荷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