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翠锦是练功到了关键处,要提升一层必得高手在旁守护,所以叫她回家让她爹看着,她说练好了还回来,因为当初答应了做满一年的。练功是申家的私密事,凌霜也不解释,她吩咐翠袖去采花时多穿些,别冻着了。

    “太太放心,我晓得轻重,要是冬天没来就冻病了,真成了风一吹就倒的美人灯,还不得叫翠锦笑话死!”翠袖快人快语的,人已一溜烟地跑到院门,跟进门的兰芝一下子撞上了,忙向她告了声罪,叫上芳芽采花去了。

    兰芝来给凌霜送新绣好的门帘,蓝布上绣着“喜鹊迎门”的花样,精美细致。“我家那口子说,今年这天气只怕要冷得早,刚好我做得了这幅棉门帘,活粗糙了些别嫌弃。”

    对着自己当女儿养大的孩子,兰芝还无法对凌霜叫出“太太”二字。凌霜也明白,自己能叫“奶娘”,叶成两口子却再叫不得她“霜儿”,甚至“你呀”、“我”的说出来都是没规矩的表达。好在姜府里凌霜为大,两边含糊着称谓,也不会有人挑理。

    凌霜收下门帘,和兰芝寒暄一番,问了叶成父子的情况,拿给她事先准备的小孩子用品,派了小丫头送她回去。

    过得一时,春芽进来回禀,黄管家请示说府里过冬的物件,要不要准备起来?凌霜看了黄管家拟的单子,各处需要修补、更换的门帘、抵御寒冬的炭火、煤炉子等等,林林总总各项费用也列得很清楚。凌霜心算了无差错,就让春芽登记,拿了章在上面画押,仍将单子递出去,黄管家安排人支取实物分派下去。

    立冬前一日,雪子噼里啪啦地落下,寒冬提前到来了。邸报上公布了“开中制”的具体规定,同时任命了几个盐区的巡盐御史,其中,最年轻的三品官谢博庭,任两淮巡盐御史。

    凌霜翻看着邸报上的消息,紧锁眉头。那天在大哥书房,大哥说与裴知县交好,裴知县是江南望族,疏通盐政官员最好拿到两淮的盐引。姜攸也说好,姐姐孙长缨夫家在江南经营多年,有些人脉,如果能拿到那里的盐引,成功的概率会大很多。现在倒好,赵沐春的姐夫谢博庭去了两淮,这下子难办了。

    回到后院的姜攸,见凌霜愁眉苦脸的样子,得知缘由后,他笑着说:“不妨事,你想多了,赵沐春真正犯得什么错,他岳家未必会告知他,上次驿站那案子之后,谢大人找我喝酒,席上言谈间全无芥蒂,我当时就猜他不知内情,这谢大人是那种非礼勿听、非礼勿言的端方君子,最不理会内宅之事的。”

    “端方君子呀,那他必定守礼,如果他夫人求他帮忙,将赵沐春弄回京城来,他估计会答应吧?”凌霜说完自己笑了,“管他在不在京城,他不是赵家宗子只是普通人,就不足为虑!咱们还是找时间,去大哥那里商量下怎么赚钱的大事!”

    -----------------

    丰泰十三年的严冬比往年来得早,还没到小雪节气,已纷纷扬扬地下了两场雪,密集的雪花簌簌落下,不过半日,处处都是银装素裹一片妖娆。大雪覆盖下的皇城巍峨壮观,皑皑白雪给民居区与街道、集市都披上了洁白静谧的外衣,区别在于街道与集市周围人来人往,地面很快变得泥泞不堪。

    曹家的二进院子里,曹福兰在自己的小房子里做绣活,她明年要出阁,体谅家里置办嫁妆的压力,她主动承担了绣件部分,她嫂嫂唐淑敏表示有空就帮她一起绣,她娘亲笑着帮她回绝了,理由是唐氏要学着管家理事,本就辛苦,不好再劳累这些细活。

    曹福兰谢过嫂嫂的好心,虽然她知道,嫂嫂说的是客气话,娘亲的理由是面子话,不过她说这些应酬话也很自如了,不会像刚来京城时,遇上别人的寒暄就不知怎么应答,只好面红耳赤地微笑。

    曹福兰的婚期是明年九月,她拿出积攒的绣样,为嫁衣选择了寓意花开富贵的石榴花卉图样,选一副步步生莲的花样绣在鞋上。她自信有双巧手,做出的嫁衣一定亮丽华美,精美不亚于外面铺子里的成品。

    选定了样式,曹福兰就埋头在绣活里。嫁衣用平金绣针法绣制大朵的牡丹花,为保证金银线与各色丝线的洁净,她进了有绣架的阁楼就不吃不喝,沉浸在绣活里一呆就是两个时辰,更是不怎么出门。

    这日清晨,屋外传来小丫鬟的一声“下雪了!”,曹福兰推开阁楼的窗子,只见天地间一片白茫茫,屋檐上、树上瞬间堆积了一层白雪,她自语道:“已经冬天了吗,京城的雪都这么秀气啊!”

    大同的冬天,雪花漫天飞舞,冽冽北风刮到脸上如刀割般疼,行走在外的人将头脸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眼睛,室内的碳炉子显得格外温暖,热气腾腾的曹家小吃店更是温暖热闹的。

    那时的曹福兰每天都忙碌,在店里麻利地收拾碗筷,给客人端汤,续茶水,晚上,最后一波客人走后,自家人围坐一起喝羊肉片儿汤吃馍,饭后啃一块外表绿内里红的脆萝卜,感觉特别甜,屋外的寒风肆虐吼叫,她静静静地听二哥和娘说着新鲜事儿。

    曹福兰在京城里的日子是清静的。不过京城人爱热闹,隔不多久就聚会,席面上相互笑着寒暄应酬,吃不好喝不好的。想到自己定下亲事前,随娘参加的聚会,她就后怕,真是无趣无聊,能在家猫着多舒服。

    嫂子说要去参加什么围炉赏雪,娘亲不许,说大雪天的出门玩耍,万一不小心摔着就糟了,不如在家好好待着,不耽误赏雪。

    嫂嫂唐氏笑着解释,“其实这么冷的天,我也想待家里,不过今天这个聚会,大伯母曾经提醒过,户部郎中鲁大人家的老太太喜欢热闹,每年的大雪后,都会请客去他家赏雪赏梅花,咱家该去捧个场的,不如我伺候娘一起去瞧瞧,没准儿还能见着袁家姑母呢!”

    “二郎的官职小,在兵部离着郎中都远,与户部的大人离着更远呢,你即便跟着你大伯母去了,人家也是承你大伯母的情,未必记得住你!”

    曹许氏慢慢地说:“前儿我去过袁府见过他姑母了,倒是不急着再见面,今年的天气冷得反常,家里该囤白菜了,大蒜也要多买些准备泡腊八蒜,虽说不用亲自动手,家事你还是要学着安排,等我回了大同,这里就交给你这当家主母了!”

    曹许氏为表示和袁闻氏的关系亲近,让福兰兄妹都跟着闻家兄妹叫袁闻氏姑母,所以嫁给曹二郎的唐淑敏也这么称呼。不过,福兰却知道,娘亲对自己这门亲事不太满意,嫌邢家公子体格不太健壮的样子,私下里嘀咕牛家公子更好,袁家姑母却说给她家庶女袁歆了,“虽说姓袁,到底是个庶女,那么上心做甚?”

    曹福兰对邢公子印象还不错,他长得瘦瘦高高,眼睛不大见人就笑眯眯的,待人随和又细心,很像书里描写的文人雅士。听见娘亲对邢公子的不满,曹福兰不吭声,只是更努力细致地绣嫁衣。

    唐淑敏最后没能出家门,气得回房抱怨:“真是小门小户,白菜、大蒜能费几个钱,难道叫我去盯着下人买多买少?当家主母就操心这个?我也想大雪天窝在家享清闲,可是有机会不去应酬,不借着大伯母的面子在人前混个脸熟,到哪里结识人去?怎么不学学袁家姑母,处处周旋得开,不就是腿勤嘴勤所以人缘好嘛!见天闷在家里,能得着什么消息?有啥好事儿都不赶趟!”

    她的陪嫁大丫鬟笑道:“姑奶奶别急,这里太太不熟悉京城的风俗,不如让咱府里大太太给她下个帖子请一请?”

    “小蹄子净出些歪点子,还不住嘴,”唐氏的奶嬷嬷拦住话头,沉稳地劝唐氏:“姑奶奶别生气,既然太太这样说了,姑奶奶千万别逆着来,老奴看袁太太是个热心人,不如姑奶奶常往袁府走一走,多给袁太太请安,也是一样的,”她提醒唐氏说:“依老奴看,太太是不是心里有什么事,要不,今儿怎么提到回不回大同,原先不是说要送(曹)小姐出了阁再回去的吗?”

    唐氏平静下来,笑道:“太太有什么心事,我猜不着,也犯不上去猜,倒是奶娘说的法子好,明儿我就给袁家姑母请安去,亲戚间的走动,太太总是不好阻拦的吧!”

    不说唐氏跟奶嬷嬷商量去袁府的事,这边曹太太许氏的确有心事,接到老爷的信里提到,大儿立功升了百户。许氏看了邸报,最近边境上有摩羯人来侵扰,有500摩羯骑兵进犯,我朝出击先败后胜,死伤800多人。

    每年这时候,瓦刺人或摩羯人都会来抢粮食,也是许氏最提心吊胆的时候,大儿子能立功升了百户,必定是有伤亡补上去的。在大同时的开小饭馆,遇上战事得三天两头的关店躲避,能平稳开张时,就不见了一些熟面孔,来店里吃饭的人也不会提起,大家心照不宣地说着天气。

    许氏常常想,自己还是幸运的,小儿子在京城当了文官,女儿也要嫁在京城里,等送了女儿出阁自己就回大同,陪着老爷和大儿子。但是这两天,小儿子将成亲前收起来的骨雕,又拿出来系在了腰上。她知道那骨雕对二郎的含义,前天她见了心中一紧,责备地看着儿子,但是二郎眼里恳求的目光,让她咽下要说的话。

    心烦意乱下,儿媳妇来请求出去赏雪时,许氏顿时心生无名火:这个唐氏,整日穿的花枝招展,仍是贪玩的心性,哪有为人妻子的贤惠样子?明年自己回大同了,她能担得起当家主母的责任吗?希望她在丈夫身上能多留心一些,能拢住二郎的心,两口子能担得起在京城的曹家吧!

    唐氏被驳回出门的请求,不高兴地回房去了。许氏摇摇头,还是要跟二郎谈谈,不能再随心所欲地散漫度日了!

    “二少爷回来了!”随着丫鬟的通禀,曹二郎掀了门帘进屋。

    曹福骏笑着给许氏请安,高大英俊的儿子往屋里一站,许氏顿觉这小屋增添了光彩,每次她都由心里产生自豪与喜悦。这次她忍住情绪,严肃起脸色淡淡地说:“你如今已在朝为官,没穿那仙风道骨的袍子很好,但这两天又开始系着破骨头,是打算做什么?你想过你爹、你大哥吗?”

    笑着的曹福骏,立马没了笑容,脸色煞白地张口结舌:“不,我不是,娘亲。。。”

章节目录

在农耕文明的社会背景下,努力生活的故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红杉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红杉妮并收藏在农耕文明的社会背景下,努力生活的故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