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最近已有几位官员上任后病倒,纷纷请旨还乡。这几例官员病倒皆因水土不服而起,前几日沈大人所提官员诠选新策实属不妥,还望陛下三思。”
谢易在朝堂上话音未落,便有几位官员出列附和。
“臣附议,官员到异乡任职,对当地情况也不熟悉,想必一时难以适应。”
“臣附议,望陛下三思啊。”
谢易身后的官员一个两个都噗通噗通地跪下。
“臣附议,望陛下三思。”
“臣附议”
“臣附议”……
皇帝坐在高台上,透过玉旒珠子的缝隙静静地看着下方的众臣,他的余光扫到正低着头的沈苏华,发现他正偷偷翘着嘴角,不知道在笑什么。
“沈卿,你说呢?”
沈苏华出列,开口回答皇帝
“皇上,谢大人所言极是,这几位官员既是水土不服得的病,不如请皇上格外开恩,恩准他们解官回乡。”
听到这里,官员王晋站不住了,这几位官员中就有他的儿子,他虽不想让儿子去穷乡僻壤,但更不愿儿子丢了到手的官位,急忙说道“皇上,这几位官员怎么说也是有才德之人,若贸然辞官停用,实在可惜啊!”
“那依王大人的意思,该当如何?”沈苏华眼神狡黠,只等着王晋往坑里跳。
“不如让这几位回乡任职,这样也可避免水土不服的问题了。”
听到这话,谢易皱了皱眉,似乎察觉到不对。
“如此甚好,正好几位官员的家乡有官职空缺。”沈苏华赞同道,后半句语气里又故作烦恼“至于那这几位官员原来的职位,臣再想想合适的人选吧。”
“嗯,沈卿所言在理,不知吏部那边可有难处?”皇帝点点头,给这件事一锤定音。
沈苏华身后的官员此时才缓缓站出,附和道“沈大人所言极是,吏部这就安排下去。”
谢易心道不好,沈苏华原来在这等着呢。
这几位告病的官员都是世家子弟,皆是靠门荫入仕。最初参与吏部诠选时,获得的官职还不错,只不过远离家乡。但如今执意回乡,得到的便只有闲职了,而那些原来不错的官职,谢易忽然想起还有几个寒门进士还未被授官。
好一出醉翁之意不在酒,挂官员异乡诠选的羊头,卖授予寒门进士官职的狗肉。
这沈苏华,真是狐狸精转世。
下朝后,谢易远远看着被李翰林缠住的沈苏华。
“沈大人,女子这般实属缺乏管教,你该好好注重家风,否则令妹恐怕日后要孤独终老了!”李翰林情绪激动。
沈苏华深以为然,痛心疾首道,“李大人,我定好好管教。”
李翰林这事,谢易也有所耳闻。
近日沈苏华的妹妹沈锦华去探望李家娘子时,李家娘子想张罗点小生意补贴家用,却被李翰林呵斥。
“是少你吃少你穿了,女儿家抛头露面,李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没想到你是如此贪慕富贵之人!”
李家娘子被骂的抬不起头,低着头啪嗒啪嗒地掉眼泪。旁边的沈锦华万分诚恳
“还不是李伯伯你没钱,若你家财万贯,富可敌国,你女儿哪里还看得上这点小钱?”
李翰林气的发懵,“这是你一个女儿家能置喙的吗?”
因此李翰林便在沈苏华面前告了沈锦华一状。
“看什么呢?”谢易好友卢兆看着呆立的谢易,用手在他眼前挥了几下,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正是对着李翰林控诉频频点头的沈苏华。
“诶呦,没想到这沈苏华聪明一世,有个这么古怪的妹妹,沈大人估计要被他妹妹气死喽。”卢兆感叹道。
“哪里,沈苏华可不觉得自家妹妹做错了。”谢易冷嗤。
他看着不远处的沈苏华,虽然头点的很快,但眼睛却落在别处,谢易观察细致入微,知道这显然是沈苏华不认可别人时才有的表现 。
卢兆点点头,“也有可能,毕竟沈小娘子嘴巴毒,不给人留面子,话却是一点没说错。”
想到今天又在朝堂上被沈苏华将了一军,谢易对此评价“哼,一对不成体统的兄妹,诡计多端。”说完便快步走开了。
“诶,你等等我啊,谢大人”卢兆忙追上去,心中不由笑道,没想到还要让谢易这种端方君子吃瘪的人,这个沈苏华还真有点本事。
沈苏华在终于应付完李翰林后,抬脚就从宫中离开。
马车走在街上,老旧的车轴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马车边还偶有几人簇拥着抢路。
只敬罗衫不敬人,这马车又小又老又破,门帘洗的发白,木车厢也掉了大半的红漆,露出暗黄色的内里 。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看着这种老马车,觉得车上估计就是个破落户。
平日在街上看到世家马车,不得不避,但绝没有让着破落户的道理,因此沈苏华的马车在人多的街头走的格外艰难。
没人会想到这辆破旧马车里坐着沈苏华,就像当初没人会预料到前年皇上极为关注的制举,最终状元不是世家精心培育的子弟,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出身连寒门都算不上的年轻人,靠着一篇锦绣文章被皇帝赞誉有加,一骑绝尘,杀出重围。
同样,现在也没人留意沈家两兄妹从未同一时间出现过。
日暮时分,沈苏华这辆破车才晃晃悠悠地到了城外的芙蓉庄。
沈苏华下了车,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切,缓了缓一路的疲惫,才上了楼来到包厢。
包厢里坐着一个略上些年纪的男人,约摸着刚过而立之年,怀里还抱着个五六岁大的稚子,小孩正看着眼前的饭菜巴巴地留着口水,不由自主伸出的小手却被男人捉住。
男人对稚子说道“客人还没来,没规矩。”
男人长相虽不出挑,但胜在斯文清秀,再仔细一看,正是今日朝堂上站在沈苏华身后的吏部官员陆江。
陆江,虽然姓陆,但和江陵陆氏属于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天资聪颖,寒窗苦读二十多年便爬上官场,可惜刚出头就被世家排挤打压成边缘人,如今趁着新帝登基,被沈苏华举荐,进入吏部。
沈苏华拱手笑道,“陆大人,久等久等,沈某给您赔罪了。”
“哪里的话,沈大人太客气了,快请坐。”
“这是?”沈苏华看着陆江身边的孩子。
陆江不好意思道“犬子生母早亡,平日里我疏于管教,顽劣不堪,今天硬要跟来,还望沈大人见谅。”
“没事没事”沈苏华摆摆手,“今日我来这里,还是想与陆兄商谈明年科举之事。如今陛下锐意改革,以往科举试卷不糊名,考官们看卷时有意偏袒世家子弟,今年陛下坚持要将科举的卷子糊名,不知陆大人以为如何?”
“这是好事啊!但由谁提出呢?备考之人大都是世家子弟,为科举中第而四处奔走,与考官打好关系。眼看开考在即,下一道这样的诏令,打得他们措手不及。这个提出改革的人实在太招人恨了,恐怕惹来杀身之祸啊!”
“我也觉得不宜操之过急,只是陛下……”
沈苏华想起昨日的含元殿。
……
初春的含元殿的地面还渗着丝丝的冷意,他跪在殿前,极力劝阻皇帝。
“皇上,倘若今年就颁布科举改革的政令,恐怕实施阻力会极大,不如徐徐图之。”
新帝一怒之下推倒桌上的奏折,零散的奏折砸到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等等等,再等下去那些世家老不死的就要骑到朕的头上来了。沈卿,你不必再劝,朕知道你现在处在风口浪尖,此事不必由你来提,便由吏部的陆江提出吧。”
……
“这个菜真好吃,漂亮哥哥你尝尝看。”
一声清脆的童声响起,眼前一只小手正笨拙地用筷子给沈苏华夹菜。
沈苏华思绪回笼,看着自己碗里新添的樱桃肉,又看了看陆江身边的稚子,最终还是没开口让陆江担下这个担子。
罢了罢了,若是陆江出了什么意外,这孩子就成孤儿了。
沈苏华想了想,自己孤家寡人一个,这风险还是自己揽了吧。
第二天,果然如沈苏华所料,他朝堂上一提出科举改革,就如清水下了滚烫的油锅,众臣情绪激动,噼里啪啦,沸反盈天。
谢易看着沈苏华单薄的背影,摇了摇头,“不是天高地厚,真是不想活了 ”
当晚,沈苏华回家途中,便被一支利箭射中发冠。
黑暗中他静静拔掉下头顶箭簇,深知这才只是开始。
谢易在朝堂上话音未落,便有几位官员出列附和。
“臣附议,官员到异乡任职,对当地情况也不熟悉,想必一时难以适应。”
“臣附议,望陛下三思啊。”
谢易身后的官员一个两个都噗通噗通地跪下。
“臣附议,望陛下三思。”
“臣附议”
“臣附议”……
皇帝坐在高台上,透过玉旒珠子的缝隙静静地看着下方的众臣,他的余光扫到正低着头的沈苏华,发现他正偷偷翘着嘴角,不知道在笑什么。
“沈卿,你说呢?”
沈苏华出列,开口回答皇帝
“皇上,谢大人所言极是,这几位官员既是水土不服得的病,不如请皇上格外开恩,恩准他们解官回乡。”
听到这里,官员王晋站不住了,这几位官员中就有他的儿子,他虽不想让儿子去穷乡僻壤,但更不愿儿子丢了到手的官位,急忙说道“皇上,这几位官员怎么说也是有才德之人,若贸然辞官停用,实在可惜啊!”
“那依王大人的意思,该当如何?”沈苏华眼神狡黠,只等着王晋往坑里跳。
“不如让这几位回乡任职,这样也可避免水土不服的问题了。”
听到这话,谢易皱了皱眉,似乎察觉到不对。
“如此甚好,正好几位官员的家乡有官职空缺。”沈苏华赞同道,后半句语气里又故作烦恼“至于那这几位官员原来的职位,臣再想想合适的人选吧。”
“嗯,沈卿所言在理,不知吏部那边可有难处?”皇帝点点头,给这件事一锤定音。
沈苏华身后的官员此时才缓缓站出,附和道“沈大人所言极是,吏部这就安排下去。”
谢易心道不好,沈苏华原来在这等着呢。
这几位告病的官员都是世家子弟,皆是靠门荫入仕。最初参与吏部诠选时,获得的官职还不错,只不过远离家乡。但如今执意回乡,得到的便只有闲职了,而那些原来不错的官职,谢易忽然想起还有几个寒门进士还未被授官。
好一出醉翁之意不在酒,挂官员异乡诠选的羊头,卖授予寒门进士官职的狗肉。
这沈苏华,真是狐狸精转世。
下朝后,谢易远远看着被李翰林缠住的沈苏华。
“沈大人,女子这般实属缺乏管教,你该好好注重家风,否则令妹恐怕日后要孤独终老了!”李翰林情绪激动。
沈苏华深以为然,痛心疾首道,“李大人,我定好好管教。”
李翰林这事,谢易也有所耳闻。
近日沈苏华的妹妹沈锦华去探望李家娘子时,李家娘子想张罗点小生意补贴家用,却被李翰林呵斥。
“是少你吃少你穿了,女儿家抛头露面,李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没想到你是如此贪慕富贵之人!”
李家娘子被骂的抬不起头,低着头啪嗒啪嗒地掉眼泪。旁边的沈锦华万分诚恳
“还不是李伯伯你没钱,若你家财万贯,富可敌国,你女儿哪里还看得上这点小钱?”
李翰林气的发懵,“这是你一个女儿家能置喙的吗?”
因此李翰林便在沈苏华面前告了沈锦华一状。
“看什么呢?”谢易好友卢兆看着呆立的谢易,用手在他眼前挥了几下,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正是对着李翰林控诉频频点头的沈苏华。
“诶呦,没想到这沈苏华聪明一世,有个这么古怪的妹妹,沈大人估计要被他妹妹气死喽。”卢兆感叹道。
“哪里,沈苏华可不觉得自家妹妹做错了。”谢易冷嗤。
他看着不远处的沈苏华,虽然头点的很快,但眼睛却落在别处,谢易观察细致入微,知道这显然是沈苏华不认可别人时才有的表现 。
卢兆点点头,“也有可能,毕竟沈小娘子嘴巴毒,不给人留面子,话却是一点没说错。”
想到今天又在朝堂上被沈苏华将了一军,谢易对此评价“哼,一对不成体统的兄妹,诡计多端。”说完便快步走开了。
“诶,你等等我啊,谢大人”卢兆忙追上去,心中不由笑道,没想到还要让谢易这种端方君子吃瘪的人,这个沈苏华还真有点本事。
沈苏华在终于应付完李翰林后,抬脚就从宫中离开。
马车走在街上,老旧的车轴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马车边还偶有几人簇拥着抢路。
只敬罗衫不敬人,这马车又小又老又破,门帘洗的发白,木车厢也掉了大半的红漆,露出暗黄色的内里 。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看着这种老马车,觉得车上估计就是个破落户。
平日在街上看到世家马车,不得不避,但绝没有让着破落户的道理,因此沈苏华的马车在人多的街头走的格外艰难。
没人会想到这辆破旧马车里坐着沈苏华,就像当初没人会预料到前年皇上极为关注的制举,最终状元不是世家精心培育的子弟,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出身连寒门都算不上的年轻人,靠着一篇锦绣文章被皇帝赞誉有加,一骑绝尘,杀出重围。
同样,现在也没人留意沈家两兄妹从未同一时间出现过。
日暮时分,沈苏华这辆破车才晃晃悠悠地到了城外的芙蓉庄。
沈苏华下了车,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切,缓了缓一路的疲惫,才上了楼来到包厢。
包厢里坐着一个略上些年纪的男人,约摸着刚过而立之年,怀里还抱着个五六岁大的稚子,小孩正看着眼前的饭菜巴巴地留着口水,不由自主伸出的小手却被男人捉住。
男人对稚子说道“客人还没来,没规矩。”
男人长相虽不出挑,但胜在斯文清秀,再仔细一看,正是今日朝堂上站在沈苏华身后的吏部官员陆江。
陆江,虽然姓陆,但和江陵陆氏属于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天资聪颖,寒窗苦读二十多年便爬上官场,可惜刚出头就被世家排挤打压成边缘人,如今趁着新帝登基,被沈苏华举荐,进入吏部。
沈苏华拱手笑道,“陆大人,久等久等,沈某给您赔罪了。”
“哪里的话,沈大人太客气了,快请坐。”
“这是?”沈苏华看着陆江身边的孩子。
陆江不好意思道“犬子生母早亡,平日里我疏于管教,顽劣不堪,今天硬要跟来,还望沈大人见谅。”
“没事没事”沈苏华摆摆手,“今日我来这里,还是想与陆兄商谈明年科举之事。如今陛下锐意改革,以往科举试卷不糊名,考官们看卷时有意偏袒世家子弟,今年陛下坚持要将科举的卷子糊名,不知陆大人以为如何?”
“这是好事啊!但由谁提出呢?备考之人大都是世家子弟,为科举中第而四处奔走,与考官打好关系。眼看开考在即,下一道这样的诏令,打得他们措手不及。这个提出改革的人实在太招人恨了,恐怕惹来杀身之祸啊!”
“我也觉得不宜操之过急,只是陛下……”
沈苏华想起昨日的含元殿。
……
初春的含元殿的地面还渗着丝丝的冷意,他跪在殿前,极力劝阻皇帝。
“皇上,倘若今年就颁布科举改革的政令,恐怕实施阻力会极大,不如徐徐图之。”
新帝一怒之下推倒桌上的奏折,零散的奏折砸到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等等等,再等下去那些世家老不死的就要骑到朕的头上来了。沈卿,你不必再劝,朕知道你现在处在风口浪尖,此事不必由你来提,便由吏部的陆江提出吧。”
……
“这个菜真好吃,漂亮哥哥你尝尝看。”
一声清脆的童声响起,眼前一只小手正笨拙地用筷子给沈苏华夹菜。
沈苏华思绪回笼,看着自己碗里新添的樱桃肉,又看了看陆江身边的稚子,最终还是没开口让陆江担下这个担子。
罢了罢了,若是陆江出了什么意外,这孩子就成孤儿了。
沈苏华想了想,自己孤家寡人一个,这风险还是自己揽了吧。
第二天,果然如沈苏华所料,他朝堂上一提出科举改革,就如清水下了滚烫的油锅,众臣情绪激动,噼里啪啦,沸反盈天。
谢易看着沈苏华单薄的背影,摇了摇头,“不是天高地厚,真是不想活了 ”
当晚,沈苏华回家途中,便被一支利箭射中发冠。
黑暗中他静静拔掉下头顶箭簇,深知这才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