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明十六年的第一场秋雨,以一条鲜血淋漓的人命拉开序幕。
一个举子的命或许微如草芥,不值一提。但李融血溅公堂,弥留之际“有冤”二字,却引起轩然大波,一石惊起千层浪,那些还在旰食宵衣,踽踽独行的学子被猛然惊醒。
如果圣人书贤到不了庙堂之上,如果国法律令清不了是非冤屈,如果遵纪守法护不了妻儿子女,那他们酷暑严寒、挑灯夜读的日子就成了笑话。而百姓向朝廷上缴的每一厘税粮,最后也成了刺向他们自己的一把利刃。
何其不公!
翌日,皇城外汹涌澎湃的鼓声即便掺杂着雨声变得模糊不清,也依旧震颤在百官心上。
朝上气氛死寂,武朝开国快三十载,举子血溅公堂喊冤这种事还是头一回发生。
武明帝昨夜受了凉,今日脸色极差。
御史台的人忐忑不安,石儒更是如履薄冰地跪于殿上,大气都不敢喘。
武明帝缓了咳嗽,道:“严卿。”
严正拜礼,道:“臣在。”
武明帝语气平静道:“将昨日那位举子的话,说于诸位爱卿听听。”
“是。”严正旋即复述道,“我李融,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上不能定国安邦,下不能护妻庇子。圣人书贤到不了庙堂之上,殿陛之臣辨不清是非黑白。社稷丘墟,詈夷为跖,百姓哀哉。”
越听底下有些大臣的头垂得越低,满堂鸦雀无声。
“听听,都听见了吗?”武明帝皮笑肉不笑道,“圣人书贤到不了庙堂之上,殿陛之臣辨不清是非黑白。好一个圣人书贤,好一个是非黑白,好啊,好得很啊!”
付拙低敛眉眼思索。此事发展到今日,棘手的已不是区区一个凶杀案,也不是此案定案便能万事大吉的了。观眼下局势,学子击鼓闹事,左右不过情绪上头,想要一个说法。可这说法怎么给,给多少就成了难题。俗话说法不责众,若是将这些学子全都抓起来下狱,恐会引起更大的动乱,而这恰恰是皇帝最不想看到的。这些年武明帝已经很少杀人了,放在十年前,他们这些与此案有关联的大小官员都会难逃罪责。
无人敢出声,武明帝又将视线放在了跪着的石儒身上,冷哼一声,道:“石卿,秋来地寒,起来吧。”
石儒内裳早已被汗水濡湿,闻言拜谢:“谢皇上。”
武明帝话锋一转,道:“登闻鼓既响,此事就交由刑部负责。付卿。”
付拙拱手出列,道:“臣在。”
武明帝盯着他,道:“事关天下学子之心,朕给你三日时间,务必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付拙拜道:“臣,遵旨。”
大雨落了一夜也不见小,李砚书撑伞来到武霜寝宫外,正好碰见从寝宫里出来的钟嬷嬷。
钟嬷嬷见是李砚书,连忙向前接人,行礼道:“这般大的雨,县主怎地一个人就来了?身边伺候的人呢,待奴婢禀了皇后娘娘,看她们做事如此不上心。”
李砚书收了伞,交给钟嬷嬷,笑道:“嬷嬷莫气,是我不叫她们跟来的,雨大,淋湿了容易染上风寒。”
钟嬷嬷将伞交给身旁的宫娥,掏出帕子替李砚书擦着肩上不小心落上的雨滴。听李砚书这么说,便也不再说什么,只道:“县主怜悯,奴婢们自当感恩。”
李砚书看了眼紧闭的房门,问道:“公主可醒了?”
“殿下昨夜申时醒了一会儿,”钟嬷嬷眉间微蹙,忧心道:“但又起了热,御医过来把脉,说殿下是受惊导致邪气侵体从而又引起了高热。卯时用了药,到现在都还没醒。”
见李砚书想进去,钟嬷嬷低声劝道:“县主昨日也受了惊吓,现下身体也虚弱着,还是不要进去了,万一过了病气可怎么好。”
李砚书听了心里自责地想,若不是她将武霜拉了进来,武霜也就不会遭这罪了。
“我没事。”李砚书道,“嬷嬷安心,我进去看一眼就出来,不然我实在放心不下。”
话至此,钟嬷嬷也不再劝了。
午时三刻,李砚书得了楚皇后手谕离宫。素影与骨衣早早等在宫门外,一见到李砚书出来便迎了上去。
李砚书见素影眼眶红红的,当即心里一沉。
李融会当众撞死公堂这事是李砚书不曾想到的。当时她能想到的最坏结果,是审理此案的官员偏袒董家,此案陷入拖沓,最后不明不白的结案。
但无论那种可能,李砚书都没想到李融竟会以命相搏。
他已经找了将近一年的女儿,眼看找出凶手,马上就能报仇雪恨了,他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死了呢?
素影哽咽道:“小姐,我们找到的那四个乞丐,当庭翻供,说是李举子和花笙姑娘用银子,雇他们做假证陷害董平。”
骨衣低下眼,自责道:“小姐,此事怪我大意,只派了两个人看着那几个乞丐,才会让人有可乘之机。”
当时所有人的视线都在李融与花笙身上,城内乞丐那么多,就算对方要查,也绝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查出是哪几个乞丐。所以她将重点放在了花笙的安危上,昨日更是亲自盯着花笙,生怕人在进公堂之前出什么意外。百密一疏,没想到董家的人竟然那么快就找到了乞丐所在之地,所以才有了后面当庭反指之事。
李砚书拍了拍她们二人的手,低声道:“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
李融之死是她思虑不周。董酺在官多年又是任京兆府尹这等官职,其耳目算不上遍布朝野,却也网罗元安诸城,又岂会是遇事就束手就擒的羔羊,任人宰割。白鹤行说得没错,她忘了布衣黔首的无可奈何,忘了闾巷之人的独木难支,才会酿成今日惨剧。
李融用命给那些受害的姑娘们挣出了一条路,一条窄小的路,路上没有曙光,只余阴霾。
“吁——”
马车突然停下,骨衣挑帘看去,片刻后对李砚书道:“小姐,是龚府的马车。”
李砚书坐过去挑开车帘,对面坐着的人却不是龚抱文,而是本该呆在董府的董原。
董原面上依旧是那副初见时的笑脸,好似偶遇般,颔首示礼道:“广明县主。”
外面的雨声嘈杂,可董原矜礼的声音依旧平稳地传进了李砚书耳朵里。
董原似乎是轻笑了一声,接道:“原以为在暗中调查这件事的人会是杨乾,没想到竟是广明县主。为什么呢?则鲜自认从未得罪过县主,县主又何必非要蹚这趟浑水呢。”
李砚书冷眼看着他,道:“花笙之事你一早知情?”
董原不置可否。
“不为什么,”李砚书勾唇一笑,道,“只是见不得姑娘哭,为她们讨个公道罢了。”
董原轻笑出声,像是听见了一件很好笑的事,连带着他的声音都大了几分,道,“公道?县主赤子心肠,在下佩服。只是这天底下被亏欠公道的人数不胜数,在下怕县主忙不过来。”
骨衣闻言就要起身,被李砚书按下,不动声色地道:“不劳董二公子费心。”
董原对她微笑,体恤地道:“县主初入元安,不知元安与渭阳风情迥然相异,县主既然想玩,那在下也只能舍命相陪了。”
两个人都在看着对方。
……
两架马车擦肩而过,大雨紧接着落下,洗去所有痕迹。
这里仿佛无人来过。
马车上,李砚书沉思一会儿后,问骨衣:“花笙现在何处?”
骨衣道:“御史狱。”
李砚书听完后沉默下来,片刻后,道:“不,她现在应该在刑部狱。”
想了想,她又对素影道:“派两个可靠的人去照顾李夫人。”
素影点头应下。
逝者已逝,她能做的也只有照顾好未亡人。
花笙的确在刑部狱。因为李融之死,她现在成了此案唯一的原告加证人。学子们还在皇城外敲鼓,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想要灭口的人也只能歇了心思。
李砚书想到这点,又问骨衣,“尸体可还在大理寺?”
骨衣肯定道:“还在。”
“好,”李砚书又看了眼窗外,“去大理寺。”
大理寺门前,骨衣率先下车撑伞,素影紧接着要下,被李砚书叫住。
“你留在车上。”
骨衣见素影没下车,回头看了一眼。
李砚书看她一眼,道:“里面还不知是何情形,别再吓着她。”
单是那日在董府上就吓晕了好些人,武霜更是至今未醒,李砚书心有余悸,不敢再冒险。
她们说话间,后方冒雨跑来三人,雨势急迅,三人被雨浇得睁不开眼,蒙头就往前冲。李砚书拉着骨衣往一旁挪了两步,避开这三人。其中穿着衙差衣服的人抬手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匆忙对候在门口衙差道:“这是仵作黄老,快些带他们进去。”
“是。”
张角余光里瞧见正在上阶的李砚书二人,以为是来避雨的,本想开口驱人,但见她们模样气度皆不凡,于是客气道:“二位姑娘,大理寺乃朝廷重地,无事还请快些离去。”
李砚书拿出皇后手谕,道:“吾乃广明县主李晗,奉皇后娘娘慈令,前来查看董府沉塘一案。”
张角与他身后的衙差当即扑通一声跪下,行礼道:“见过广明县主。”
李砚书让他们起来,见张角浑身湿透,便道:“你先下去换身干净衣裳吧。”
张角立即道:“谢县主关心,小的皮糙肉厚淋些雨算什么,县主稍等片刻,小的这就进去禀报。”
说罢,他便一头栽进雨里。
李砚书拦不及,与骨衣对视一眼,跑得真快。
大理寺里间此事气氛正凝重。
严正与付拙当庭而立,虽没有言语,可底下的手下们剑拔弩张,一副随时要冲上去开打的样子。
一片寂静里,只听付拙冷声道:“大理卿莫不是忘了,此案已经交移刑部主审,大理卿不放人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想抗旨不曾?”
严正神情肃穆,道:“尸骨已经全部安置妥当,仵作也已在查验,验尸不能中断。本官方才已言明,在验尸结果出来之前付尚书的人可以全程监看,验尸结果也可第一时间交由刑部,大理寺不做干预。付尚书所说抗旨二字,本官万不敢担。”
付拙黑下脸。皇上为什么要将此案交给刑部审理,原因不言而喻。原本此案很简单,随便找个人顶罪再象征性地罚一罚董酺治家不严,此事就这么过去了。可李融敲响登闻鼓,又血溅公堂喊冤,引起天下学子哗然,此案就变得复杂起来了。
首先是速度,此事一夜之间传遍大街小巷,速度太快了,快到连他们都措手不及。再是官职,董酺若是因为此事被贬,后面符合上位的人太多了,元安几大世家之间多多少少都有关联。付拙不能确定在背后推波助澜的人究竟是谁,盘根错杂的氏族关系让付拙不得不万分谨慎。武明帝将此案交由刑部,其实就是在告诉他,无论此事与董家有没有干系,最后结果都不能是董家。
其实按照他们最开始的想法,将此事推给董府小厮。就说尸骨是他们亲人的,反正这世上葬不起亲人比比皆是,能不曝尸荒野已是最体面的身后事了。至于花笙与李融,寻个诽谤的由头打发了也就是了。谁曾想,李融竟然不依不饶,还以死鸣冤,当真可恶!这也就算了,谁知这严正也是个榆木脑袋,都这种时候了,他竟然还固持己见不肯放人!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张角着急忙慌地进来禀报,打破了僵局。
“大人,广明县主奉皇后娘娘手谕前来,人已经在门口了!”
两人皆心下一惊,顾不上许多,只能快步出去相迎。
一个广明县主或许不值当他们亲自相迎,但谁让对方是带着皇后手谕来的,他们不仅要亲自出去迎接,还要行大礼叩拜。
李砚书曲膝回礼,撑着伞往里走,到里间大堂,李砚书对严正道:“严大人,不知仵作验尸可有结果?”
严正一怔,没想到她这般直接就问出来了,且眉宇间丝毫没有怕意,与传闻中见尸吓晕过去的样子大相径庭。
“回县主,”严正拱手道,“因为死者长时间泡在水里,皮肉已经溃烂,验尸难度大幅增加,恐还要废些时间。”
严正的话给了付拙机会,他赶忙接道:“县主,本官奉旨审理此案,尸骨也应移交刑部仵作验尸,可大理卿拒不交人,这让下官着实为难。”
付拙说完,李砚书看向严正,半晌,才道:“是吗,严大人因何不交人啊?”
严正面不改色,道:“仵作验尸不能中断。”
付拙听他还是这番说辞,当即就要回怼,却被李砚书出声打断。
“这样啊,”李砚书又看向付拙,笑道,“付尚书不要着急,凡事还是要以破案为重。”
付拙道:“县主明鉴,下官所做都是为了能早日破案。且刑部仵作验尸经验不弱大理寺,死者交由刑部仵作检验也最为稳妥。”
李砚书笑了一下,道:“仵作还分刑部与大理寺啊,天下仵作不都是验尸证案么,付尚书厚此薄彼可要不得。”
付拙喉结上下动了动,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接这话。
他倒是小瞧了这位广明县主,原以为是个娇滴滴的,没想到竟是个牙尖嘴利的。
李砚书收敛了脸上的笑,正色道:“无双公主受了惊吓至今未醒,皇后娘娘为何派我前来问询,二位大人可明白?”
严正与付拙一震,连忙拱手道:“下官明白。”
一个举子的命或许微如草芥,不值一提。但李融血溅公堂,弥留之际“有冤”二字,却引起轩然大波,一石惊起千层浪,那些还在旰食宵衣,踽踽独行的学子被猛然惊醒。
如果圣人书贤到不了庙堂之上,如果国法律令清不了是非冤屈,如果遵纪守法护不了妻儿子女,那他们酷暑严寒、挑灯夜读的日子就成了笑话。而百姓向朝廷上缴的每一厘税粮,最后也成了刺向他们自己的一把利刃。
何其不公!
翌日,皇城外汹涌澎湃的鼓声即便掺杂着雨声变得模糊不清,也依旧震颤在百官心上。
朝上气氛死寂,武朝开国快三十载,举子血溅公堂喊冤这种事还是头一回发生。
武明帝昨夜受了凉,今日脸色极差。
御史台的人忐忑不安,石儒更是如履薄冰地跪于殿上,大气都不敢喘。
武明帝缓了咳嗽,道:“严卿。”
严正拜礼,道:“臣在。”
武明帝语气平静道:“将昨日那位举子的话,说于诸位爱卿听听。”
“是。”严正旋即复述道,“我李融,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上不能定国安邦,下不能护妻庇子。圣人书贤到不了庙堂之上,殿陛之臣辨不清是非黑白。社稷丘墟,詈夷为跖,百姓哀哉。”
越听底下有些大臣的头垂得越低,满堂鸦雀无声。
“听听,都听见了吗?”武明帝皮笑肉不笑道,“圣人书贤到不了庙堂之上,殿陛之臣辨不清是非黑白。好一个圣人书贤,好一个是非黑白,好啊,好得很啊!”
付拙低敛眉眼思索。此事发展到今日,棘手的已不是区区一个凶杀案,也不是此案定案便能万事大吉的了。观眼下局势,学子击鼓闹事,左右不过情绪上头,想要一个说法。可这说法怎么给,给多少就成了难题。俗话说法不责众,若是将这些学子全都抓起来下狱,恐会引起更大的动乱,而这恰恰是皇帝最不想看到的。这些年武明帝已经很少杀人了,放在十年前,他们这些与此案有关联的大小官员都会难逃罪责。
无人敢出声,武明帝又将视线放在了跪着的石儒身上,冷哼一声,道:“石卿,秋来地寒,起来吧。”
石儒内裳早已被汗水濡湿,闻言拜谢:“谢皇上。”
武明帝话锋一转,道:“登闻鼓既响,此事就交由刑部负责。付卿。”
付拙拱手出列,道:“臣在。”
武明帝盯着他,道:“事关天下学子之心,朕给你三日时间,务必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付拙拜道:“臣,遵旨。”
大雨落了一夜也不见小,李砚书撑伞来到武霜寝宫外,正好碰见从寝宫里出来的钟嬷嬷。
钟嬷嬷见是李砚书,连忙向前接人,行礼道:“这般大的雨,县主怎地一个人就来了?身边伺候的人呢,待奴婢禀了皇后娘娘,看她们做事如此不上心。”
李砚书收了伞,交给钟嬷嬷,笑道:“嬷嬷莫气,是我不叫她们跟来的,雨大,淋湿了容易染上风寒。”
钟嬷嬷将伞交给身旁的宫娥,掏出帕子替李砚书擦着肩上不小心落上的雨滴。听李砚书这么说,便也不再说什么,只道:“县主怜悯,奴婢们自当感恩。”
李砚书看了眼紧闭的房门,问道:“公主可醒了?”
“殿下昨夜申时醒了一会儿,”钟嬷嬷眉间微蹙,忧心道:“但又起了热,御医过来把脉,说殿下是受惊导致邪气侵体从而又引起了高热。卯时用了药,到现在都还没醒。”
见李砚书想进去,钟嬷嬷低声劝道:“县主昨日也受了惊吓,现下身体也虚弱着,还是不要进去了,万一过了病气可怎么好。”
李砚书听了心里自责地想,若不是她将武霜拉了进来,武霜也就不会遭这罪了。
“我没事。”李砚书道,“嬷嬷安心,我进去看一眼就出来,不然我实在放心不下。”
话至此,钟嬷嬷也不再劝了。
午时三刻,李砚书得了楚皇后手谕离宫。素影与骨衣早早等在宫门外,一见到李砚书出来便迎了上去。
李砚书见素影眼眶红红的,当即心里一沉。
李融会当众撞死公堂这事是李砚书不曾想到的。当时她能想到的最坏结果,是审理此案的官员偏袒董家,此案陷入拖沓,最后不明不白的结案。
但无论那种可能,李砚书都没想到李融竟会以命相搏。
他已经找了将近一年的女儿,眼看找出凶手,马上就能报仇雪恨了,他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死了呢?
素影哽咽道:“小姐,我们找到的那四个乞丐,当庭翻供,说是李举子和花笙姑娘用银子,雇他们做假证陷害董平。”
骨衣低下眼,自责道:“小姐,此事怪我大意,只派了两个人看着那几个乞丐,才会让人有可乘之机。”
当时所有人的视线都在李融与花笙身上,城内乞丐那么多,就算对方要查,也绝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查出是哪几个乞丐。所以她将重点放在了花笙的安危上,昨日更是亲自盯着花笙,生怕人在进公堂之前出什么意外。百密一疏,没想到董家的人竟然那么快就找到了乞丐所在之地,所以才有了后面当庭反指之事。
李砚书拍了拍她们二人的手,低声道:“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
李融之死是她思虑不周。董酺在官多年又是任京兆府尹这等官职,其耳目算不上遍布朝野,却也网罗元安诸城,又岂会是遇事就束手就擒的羔羊,任人宰割。白鹤行说得没错,她忘了布衣黔首的无可奈何,忘了闾巷之人的独木难支,才会酿成今日惨剧。
李融用命给那些受害的姑娘们挣出了一条路,一条窄小的路,路上没有曙光,只余阴霾。
“吁——”
马车突然停下,骨衣挑帘看去,片刻后对李砚书道:“小姐,是龚府的马车。”
李砚书坐过去挑开车帘,对面坐着的人却不是龚抱文,而是本该呆在董府的董原。
董原面上依旧是那副初见时的笑脸,好似偶遇般,颔首示礼道:“广明县主。”
外面的雨声嘈杂,可董原矜礼的声音依旧平稳地传进了李砚书耳朵里。
董原似乎是轻笑了一声,接道:“原以为在暗中调查这件事的人会是杨乾,没想到竟是广明县主。为什么呢?则鲜自认从未得罪过县主,县主又何必非要蹚这趟浑水呢。”
李砚书冷眼看着他,道:“花笙之事你一早知情?”
董原不置可否。
“不为什么,”李砚书勾唇一笑,道,“只是见不得姑娘哭,为她们讨个公道罢了。”
董原轻笑出声,像是听见了一件很好笑的事,连带着他的声音都大了几分,道,“公道?县主赤子心肠,在下佩服。只是这天底下被亏欠公道的人数不胜数,在下怕县主忙不过来。”
骨衣闻言就要起身,被李砚书按下,不动声色地道:“不劳董二公子费心。”
董原对她微笑,体恤地道:“县主初入元安,不知元安与渭阳风情迥然相异,县主既然想玩,那在下也只能舍命相陪了。”
两个人都在看着对方。
……
两架马车擦肩而过,大雨紧接着落下,洗去所有痕迹。
这里仿佛无人来过。
马车上,李砚书沉思一会儿后,问骨衣:“花笙现在何处?”
骨衣道:“御史狱。”
李砚书听完后沉默下来,片刻后,道:“不,她现在应该在刑部狱。”
想了想,她又对素影道:“派两个可靠的人去照顾李夫人。”
素影点头应下。
逝者已逝,她能做的也只有照顾好未亡人。
花笙的确在刑部狱。因为李融之死,她现在成了此案唯一的原告加证人。学子们还在皇城外敲鼓,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想要灭口的人也只能歇了心思。
李砚书想到这点,又问骨衣,“尸体可还在大理寺?”
骨衣肯定道:“还在。”
“好,”李砚书又看了眼窗外,“去大理寺。”
大理寺门前,骨衣率先下车撑伞,素影紧接着要下,被李砚书叫住。
“你留在车上。”
骨衣见素影没下车,回头看了一眼。
李砚书看她一眼,道:“里面还不知是何情形,别再吓着她。”
单是那日在董府上就吓晕了好些人,武霜更是至今未醒,李砚书心有余悸,不敢再冒险。
她们说话间,后方冒雨跑来三人,雨势急迅,三人被雨浇得睁不开眼,蒙头就往前冲。李砚书拉着骨衣往一旁挪了两步,避开这三人。其中穿着衙差衣服的人抬手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匆忙对候在门口衙差道:“这是仵作黄老,快些带他们进去。”
“是。”
张角余光里瞧见正在上阶的李砚书二人,以为是来避雨的,本想开口驱人,但见她们模样气度皆不凡,于是客气道:“二位姑娘,大理寺乃朝廷重地,无事还请快些离去。”
李砚书拿出皇后手谕,道:“吾乃广明县主李晗,奉皇后娘娘慈令,前来查看董府沉塘一案。”
张角与他身后的衙差当即扑通一声跪下,行礼道:“见过广明县主。”
李砚书让他们起来,见张角浑身湿透,便道:“你先下去换身干净衣裳吧。”
张角立即道:“谢县主关心,小的皮糙肉厚淋些雨算什么,县主稍等片刻,小的这就进去禀报。”
说罢,他便一头栽进雨里。
李砚书拦不及,与骨衣对视一眼,跑得真快。
大理寺里间此事气氛正凝重。
严正与付拙当庭而立,虽没有言语,可底下的手下们剑拔弩张,一副随时要冲上去开打的样子。
一片寂静里,只听付拙冷声道:“大理卿莫不是忘了,此案已经交移刑部主审,大理卿不放人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想抗旨不曾?”
严正神情肃穆,道:“尸骨已经全部安置妥当,仵作也已在查验,验尸不能中断。本官方才已言明,在验尸结果出来之前付尚书的人可以全程监看,验尸结果也可第一时间交由刑部,大理寺不做干预。付尚书所说抗旨二字,本官万不敢担。”
付拙黑下脸。皇上为什么要将此案交给刑部审理,原因不言而喻。原本此案很简单,随便找个人顶罪再象征性地罚一罚董酺治家不严,此事就这么过去了。可李融敲响登闻鼓,又血溅公堂喊冤,引起天下学子哗然,此案就变得复杂起来了。
首先是速度,此事一夜之间传遍大街小巷,速度太快了,快到连他们都措手不及。再是官职,董酺若是因为此事被贬,后面符合上位的人太多了,元安几大世家之间多多少少都有关联。付拙不能确定在背后推波助澜的人究竟是谁,盘根错杂的氏族关系让付拙不得不万分谨慎。武明帝将此案交由刑部,其实就是在告诉他,无论此事与董家有没有干系,最后结果都不能是董家。
其实按照他们最开始的想法,将此事推给董府小厮。就说尸骨是他们亲人的,反正这世上葬不起亲人比比皆是,能不曝尸荒野已是最体面的身后事了。至于花笙与李融,寻个诽谤的由头打发了也就是了。谁曾想,李融竟然不依不饶,还以死鸣冤,当真可恶!这也就算了,谁知这严正也是个榆木脑袋,都这种时候了,他竟然还固持己见不肯放人!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张角着急忙慌地进来禀报,打破了僵局。
“大人,广明县主奉皇后娘娘手谕前来,人已经在门口了!”
两人皆心下一惊,顾不上许多,只能快步出去相迎。
一个广明县主或许不值当他们亲自相迎,但谁让对方是带着皇后手谕来的,他们不仅要亲自出去迎接,还要行大礼叩拜。
李砚书曲膝回礼,撑着伞往里走,到里间大堂,李砚书对严正道:“严大人,不知仵作验尸可有结果?”
严正一怔,没想到她这般直接就问出来了,且眉宇间丝毫没有怕意,与传闻中见尸吓晕过去的样子大相径庭。
“回县主,”严正拱手道,“因为死者长时间泡在水里,皮肉已经溃烂,验尸难度大幅增加,恐还要废些时间。”
严正的话给了付拙机会,他赶忙接道:“县主,本官奉旨审理此案,尸骨也应移交刑部仵作验尸,可大理卿拒不交人,这让下官着实为难。”
付拙说完,李砚书看向严正,半晌,才道:“是吗,严大人因何不交人啊?”
严正面不改色,道:“仵作验尸不能中断。”
付拙听他还是这番说辞,当即就要回怼,却被李砚书出声打断。
“这样啊,”李砚书又看向付拙,笑道,“付尚书不要着急,凡事还是要以破案为重。”
付拙道:“县主明鉴,下官所做都是为了能早日破案。且刑部仵作验尸经验不弱大理寺,死者交由刑部仵作检验也最为稳妥。”
李砚书笑了一下,道:“仵作还分刑部与大理寺啊,天下仵作不都是验尸证案么,付尚书厚此薄彼可要不得。”
付拙喉结上下动了动,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接这话。
他倒是小瞧了这位广明县主,原以为是个娇滴滴的,没想到竟是个牙尖嘴利的。
李砚书收敛了脸上的笑,正色道:“无双公主受了惊吓至今未醒,皇后娘娘为何派我前来问询,二位大人可明白?”
严正与付拙一震,连忙拱手道:“下官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