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京都。
金銮椅上,王承允面前奏折堆的几乎比人要高。
太傅刘文云与太保张升遭人暗杀,闹得满京城人心惶惶,刘张两家满府儿女将衙门面前的沉冤鼓都击破了,声嘶力竭要百官还二老公道。
为此,整个大理寺已经有几夜未合过眼了。
皇帝给他们赋权。
连带皇宫里每个人也要调查,京都之内掘地三尺,宁关罪犯八百,不能放过一人。
“这两位都是朝堂老臣,对陛下忠心日月可鉴,如今人就这么死于自家庭院,陛下可想好了对其家人的安抚之策啊。”
陈公公在一旁躬着腰,双手奉上热茶,小心翼翼地开口,想为皇帝解忧。
“安抚?”
王承允愁眉不展,敞开双袖,往后一靠。指腹拂过下巴,胡渣有些刺手,他才意识到自从平安离京之后,他好久没有好好照过镜子,整理自己这张脸了。
可现在,他没心思顾这些。
“刘张两位先生,乱战中扶朕上位,广言善策,是朕手下肱骨之臣,朕还能不知道给他们府上抬几箱黄金,赐其封号,赏其田地,以表心意吗?”
“可他们不要,将金子,田契,地契,统统搬回紫禁城大门。”
他侧目看了陈公公一眼,“陈伯,你说,他们要什么?”
陈锦崇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脸上皱褶一聚,呵呵陪笑,“奴婢年老愚昧,未曾像陛下考虑周全。”
“陈伯。”
王承允松下语气,话中并未有怪罪之意,如同向稚子讲学般缓缓道。
“他们要凶手伏法,让二老九泉之下,瞑目啊。”
“陛下!”
大理寺少卿元洮来报,“刘文云与张升都是死于自家庭院,而他们脖子上的伤口皆为薄刃匕首所伤,且衣领处都有桃花瓣散落,功夫轻巧,杀人于无形之中,此凶手极大可能是个女人!”
“查了这么久,就只查出这些?”
王承允抬眼,面色阴沉。
“臣等在房檐瓦片上发现了几滴血迹,相同的血迹细微而难以查询,但行迹竟然一直蔓延到.....”
元洮拧着眉头,一下跪在地上,“此案迷离,陛下恕臣所言无罪,臣才敢说!”
“朕答应你,留你的命。”
王承允踱步到他跟前,眸光霎时冷了下来,“血,到哪里了?”
“到了.......”
元洮将头埋在手背,跪在地上,却坚定不移。
“卫皇后,寝宫。”
王承允沉默不言。
元洮大恸,跪地喊劝,“皇后早在赤水就是天下有名的女子,习得一手绝世武功,十个男人都不是她的对手,陛下选卫皇后做国母,难道就没有考虑过会损害永安社稷,让文武百官难以接受吗!”
“陛下,赤水自古便有狼子野心,皇后之心,请君明辨啊!!”
王承允如鲠在喉,垂头看了元洮一眼,扶他起来。
他转身回到公案边,双手扶红檀木桌,紧攥片刻,脊背才重新挺直,面朝元洮道,“皇后在北寒寺为国祈福,吃苦受冻,怎会卷入凶杀案中?”
“若真是皇后所为,陛下可否置皇后与民同罪?!”元洮义愤填膺,颇有死谏声势。
“先查。”王承允看着他,只说了两个字。
“若真是皇后所为,陛下能否置皇后与民同罪!”
元洮不罢休,仍在殿内逼问。
陈公公见状连忙过来拉他,奈何这人一身腱子肉,偏又像头倔驴,怎么拽也拽不动。
“众爱卿对皇后有偏见,但朕相信皇后宅心仁厚,虽有手腕,却从不害人。”
王承允望着他,透过元洮眼中的红血丝,他能看到大理寺众人为查案废寝忘食,日夜兼顾,于是终于松了口。
“朕答应你们。”
“待真相查明,凶手如何处置,律法公道说了算,朕绝不偏袒。”
有了皇帝这句话。
大理寺总算没有白费忠君心血。
元洮对陛下深行一礼,退出书房。
“真是头倔驴!这是大理寺有名的死脑筋!陛下不要与他置气,当心气坏身子。”
陈公公连忙宽慰。
王承允并未动怒,只是朝他笑笑。
“元洮并不忠君,只忠于永安社稷,就算不是朕做皇帝,换另一个有能耐的人登位,他仍然能秉持本心扶持君主,此为纯臣,朝中有他,是朕之幸。”
“陛下宽厚仁德,遇上您这样的君主,也是这头倔驴的福气,否则他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
陈公公轻叹口气,终于放松下来。
王承允坐回去看奏折,不知又想起什么,脸上表情有点烦。
陈锦崇在一旁磨墨,不敢说也不敢问。
终于烦的看不进字,王承允把手里奏折扔回桌面上。
“北寒寺今日有消息吗?”
陈公公没答话,手中活也没停,只偏开话题道。
“皇后在庙里待了那么久,连打过一架的元贵妃都说想她,更有曹贵妃与君请愿一起去庙里和皇后作伴,几位娘娘走了,后宫一时空荡,下人们整日打乐玩闹,也没个正经事干,这样下去后宫岂不荒废了?不如陛下找个机会,将皇后接回来吧。”
陈锦崇的话像是一块棉花,精准的塞进新帝空荡荡的心里,暖和又舒服。
王承允无奈的笑笑,“陈伯,你真是个老神仙,每次都能给朕找到台阶下。”
“可朕这样牵挂她,她却流连忘返,连封信也没有。”
说罢,他起身站到窗前,望着远处,低声埋怨,“好没良心的小狸猫。”
北寒寺里。
曹颖在一旁研磨,平安抖着使不上力气的右手,提起毛笔。
“江南温氏之子,温金玉,欲图刺杀皇后,居心叵测,图谋君位,陛下身居千里外,当防佞臣归。
此人已逃往京都,望陛下速拿此人,不只是臣妾所愿,更是司徒先生的暗语所示!
另外,臣妾欠了北寒寺一条门槛,请陛下早日为臣妾还债……”
将名字落款写在信尾,平安终于停笔,将包好的信封交给曹颖。
“真狠啊,为栽赃温金玉,竟将自己打得右臂断骨,皇后真是成大事者。”
曹颖吸了口凉气,见她右臂呈一个诡异的形状,忍不住觉得疼。
“别废话,现在出去喊一嗓子,就说卫皇后夜遭刺客,身负重伤,右臂要保不住了。”
卫平安眼眶微红,但她喘了口粗气,把自己放回椅子上坐好。
“此事能不能成,就看你这一声了。”
曹颖自信的抹起唇角,紧接着,眼角泛红,有两颗鲜明的泪珠滚落下来。
静了两秒,她道,“皇后伤成这样,再不请医生来救,恐怕右臂难保啊,臣妾,痛心不忍。”
卫平安应和一笑,“这就对了,出去喊人吧。”
不到一柱香的功夫,卫平安想要的效果就达成了。
众人围着哭到眼眶通红的曹颖进屋时,卫平安由衷感叹曹家大小姐的演技,随后被七手八脚的轻放到了床上。
“原来早上在窗前见到你,你不是在睡觉,而是被疼晕了么?”
元姣姣小心翼翼地擦去她额角的汗珠,“你怎么样,还被弄伤哪里了?”
卫平安吃痛的摇了摇头。
魏遮春穿过层层人群半跪到她床前,眼眶泛红,露着自责惊慌,“昨晚是温金玉来了?司徒先生说的元后有人,承金玉恩,就是要提防温金玉吗,可这人实在隐蔽,臣竟从未联想到他。”
“遮春,对不起。”
平安的手轻抚上她的发髻,却喉咙发哽,再说不出别的话。
遮春不知道她为什么答了这句,怔了片刻,并未应答。
平安看到人群里环臂站立的冯秋尔。
她冷冷的站在远处,面上没有什么表情,像是洞悉一切,又不想介入因果,招惹因缘。
而近处,曹颖站在床头,双眼红透,楚楚可怜,满目心疼,那是任谁也看不出的完美演技。
元姣姣和遮春蹲靠在她的床边,一个比一个害怕,担忧,她们的鼻尖和额头都是汗珠,那表情分明是在后怕。
怕昨夜平安真的折在温金玉的手里。
这几双眼睛,平安唯独不敢看的便是魏遮春的那双。
她刚答应过遮春,拿她当一同执子下棋的同行之人,转眼间,就对她爱的社稷大下杀手,纵使人不是她杀的,也是她下令杀的,与她亲自动手没有分别。
可遮春,是立志要做永安的第二个王承愿的。
是世事沉浮中为国为民为百姓的忠臣。
这样的她,怎么能原谅自己伤害她爱的国与社稷呢?
卫平安有些胸闷。
闷的透不过气。
她暗自发誓,待这一切翻页,此生绝不再对遮春说半句谎言。
如果,那时自己能被原谅的话......
还会再原谅吗?别做梦了。
卫平安的心凉下一截。
到时只能求遮春最初在店里买下的那尊金观音。不求原谅,只求让遮春起码能够理解她。
观音垂眸处,世人皆苦渡。
平安的来信像是一把滚烫薪火,直接点燃了远在千里外的京都。
王承允千盼万盼的北寒寺来信,竟字字逆臣,句句是伤。
九五之尊龙颜大怒。
当即下令国土内外查捕温金玉!
大理寺的查案方向立马从女人,转变成了一个准确的捉拿对象——温金玉!
逆臣欲伤皇后,血滴痕迹才蔓延至皇后寝宫,发现人不在京,才北行入庙,杀人未遂。
这一切不谋而合,自然就说得过去了。
只有元洮还死磕凶手必定体型娇小,身形灵活,才能在人无所知的情况下杀人这一条线索。
可这条线索虚无飘渺,即使是轻功了得的男人也能做到,所以大理寺驳回了元洮的意见,认为凶手就是温金玉,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江南温府涌进大批官兵,要拿人问话。
温胜钧顿时慌了手脚,心血直抵头顶,气的晕了过去。
温府内外都驻扎了官兵,随时关注着温府内外一举一动。
于此同时。
奉皇后之命,魏遮春也带着冯秋尔火速入京。
她骑马停至紫禁城门前,守卫将她们层层拦住。
遮春手握卷轴,一把甩下司徒先生亲笔书,“司徒先生远在江南,特将养女与亲笔信送至京都面圣!这你们也敢拦吗!”
守卫迟疑,久不放入。
索隐连忙亲自带兵远迎,赶来后直接甩了那守卫一个巴掌,环视怒道,“一群不长眼的东西!速开宫门!”
索隐引人面圣,王承允站于殿外亲迎。
见了冯秋尔,陛下喜不自胜,眼中泪瞬间落下眼眶。
“先生,身体可好?”
“陛下勿念,先生一切皆安。”
冯秋尔神态平和,那般沉着,有万钧之力。
王承允终于笑了笑。
像是见到了先生。
一切都在平安的掌控之下,像一盘机关棋局般步步周密的进行着,毫无纰漏。
京城如卫麟所愿,乱成了一锅粥。
她终于能回赤水复命,再把师傅从地牢里带出来。
回赤水,定时局。
明明万事俱备,平安却深夜跪于佛菩萨殿中的蒲团上,双手合十,虔诚而深切的祈祷。
中正姑姑缓步走了进来,跪在她身边的蒲团上,也拜了拜。
“姑姑,这是第几天了?”平安轻声问。
“回皇后的话,今日,是你我赌约的第四天。”中正道。
平安转头望她。
“姑姑,是本宫输了,本宫擅自揣测天意,年少无知,狂妄自大,但落子无悔,输了,便任凭处置。”
中正缓慢的睁开双眼,不自觉地笑了笑。
“没想到皇后是聪明人,心思灵活,洞察时局,不会固执愚昧的死磕没结果的事情。”
“不过,争论对错并不是老尼的本意,老尼见皇后心思纯正,却为尘世所扰,才激起赌约,出此下策,只是想将皇后心性归正,人生冗杂漫长,避免伤己及人,总是好的。”
烛火映照在平安的侧脸上,她同样望着中正,眼中却流下泪来。
藏在她心中的苦闷,也如同眼中泪般悄然流了出来。
“本宫与兄长,相知相伴数十年,他对本宫用心备至,关怀照料,本宫视兄长为此生依靠,以为无人可比,可本宫身上的蛊毒,竟也是他下的。”
“姑姑,人为何自相矛盾,为何手足残杀?”
“难道这也是天意所指,本宫只能与之相搏,无法改变局面吗?”
中正温柔的为平安拭掉泪珠,语气柔缓。
“阴阳乾坤只为调和中正,并不能说吞并,私有,欲图独大的人一定会受到反噬,至于这反噬,并非人能左右,时间自成判官。”
“至于天意呢,也并非凌驾于人之上,世间万物相辅相克,人不能胜天意,却能借天意。”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便是人在图谋大事时,向天借吉啊。”
卫平安恍然大悟,满目不可置信的望向中正。
“姑姑,我懂了。”
金銮椅上,王承允面前奏折堆的几乎比人要高。
太傅刘文云与太保张升遭人暗杀,闹得满京城人心惶惶,刘张两家满府儿女将衙门面前的沉冤鼓都击破了,声嘶力竭要百官还二老公道。
为此,整个大理寺已经有几夜未合过眼了。
皇帝给他们赋权。
连带皇宫里每个人也要调查,京都之内掘地三尺,宁关罪犯八百,不能放过一人。
“这两位都是朝堂老臣,对陛下忠心日月可鉴,如今人就这么死于自家庭院,陛下可想好了对其家人的安抚之策啊。”
陈公公在一旁躬着腰,双手奉上热茶,小心翼翼地开口,想为皇帝解忧。
“安抚?”
王承允愁眉不展,敞开双袖,往后一靠。指腹拂过下巴,胡渣有些刺手,他才意识到自从平安离京之后,他好久没有好好照过镜子,整理自己这张脸了。
可现在,他没心思顾这些。
“刘张两位先生,乱战中扶朕上位,广言善策,是朕手下肱骨之臣,朕还能不知道给他们府上抬几箱黄金,赐其封号,赏其田地,以表心意吗?”
“可他们不要,将金子,田契,地契,统统搬回紫禁城大门。”
他侧目看了陈公公一眼,“陈伯,你说,他们要什么?”
陈锦崇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脸上皱褶一聚,呵呵陪笑,“奴婢年老愚昧,未曾像陛下考虑周全。”
“陈伯。”
王承允松下语气,话中并未有怪罪之意,如同向稚子讲学般缓缓道。
“他们要凶手伏法,让二老九泉之下,瞑目啊。”
“陛下!”
大理寺少卿元洮来报,“刘文云与张升都是死于自家庭院,而他们脖子上的伤口皆为薄刃匕首所伤,且衣领处都有桃花瓣散落,功夫轻巧,杀人于无形之中,此凶手极大可能是个女人!”
“查了这么久,就只查出这些?”
王承允抬眼,面色阴沉。
“臣等在房檐瓦片上发现了几滴血迹,相同的血迹细微而难以查询,但行迹竟然一直蔓延到.....”
元洮拧着眉头,一下跪在地上,“此案迷离,陛下恕臣所言无罪,臣才敢说!”
“朕答应你,留你的命。”
王承允踱步到他跟前,眸光霎时冷了下来,“血,到哪里了?”
“到了.......”
元洮将头埋在手背,跪在地上,却坚定不移。
“卫皇后,寝宫。”
王承允沉默不言。
元洮大恸,跪地喊劝,“皇后早在赤水就是天下有名的女子,习得一手绝世武功,十个男人都不是她的对手,陛下选卫皇后做国母,难道就没有考虑过会损害永安社稷,让文武百官难以接受吗!”
“陛下,赤水自古便有狼子野心,皇后之心,请君明辨啊!!”
王承允如鲠在喉,垂头看了元洮一眼,扶他起来。
他转身回到公案边,双手扶红檀木桌,紧攥片刻,脊背才重新挺直,面朝元洮道,“皇后在北寒寺为国祈福,吃苦受冻,怎会卷入凶杀案中?”
“若真是皇后所为,陛下可否置皇后与民同罪?!”元洮义愤填膺,颇有死谏声势。
“先查。”王承允看着他,只说了两个字。
“若真是皇后所为,陛下能否置皇后与民同罪!”
元洮不罢休,仍在殿内逼问。
陈公公见状连忙过来拉他,奈何这人一身腱子肉,偏又像头倔驴,怎么拽也拽不动。
“众爱卿对皇后有偏见,但朕相信皇后宅心仁厚,虽有手腕,却从不害人。”
王承允望着他,透过元洮眼中的红血丝,他能看到大理寺众人为查案废寝忘食,日夜兼顾,于是终于松了口。
“朕答应你们。”
“待真相查明,凶手如何处置,律法公道说了算,朕绝不偏袒。”
有了皇帝这句话。
大理寺总算没有白费忠君心血。
元洮对陛下深行一礼,退出书房。
“真是头倔驴!这是大理寺有名的死脑筋!陛下不要与他置气,当心气坏身子。”
陈公公连忙宽慰。
王承允并未动怒,只是朝他笑笑。
“元洮并不忠君,只忠于永安社稷,就算不是朕做皇帝,换另一个有能耐的人登位,他仍然能秉持本心扶持君主,此为纯臣,朝中有他,是朕之幸。”
“陛下宽厚仁德,遇上您这样的君主,也是这头倔驴的福气,否则他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
陈公公轻叹口气,终于放松下来。
王承允坐回去看奏折,不知又想起什么,脸上表情有点烦。
陈锦崇在一旁磨墨,不敢说也不敢问。
终于烦的看不进字,王承允把手里奏折扔回桌面上。
“北寒寺今日有消息吗?”
陈公公没答话,手中活也没停,只偏开话题道。
“皇后在庙里待了那么久,连打过一架的元贵妃都说想她,更有曹贵妃与君请愿一起去庙里和皇后作伴,几位娘娘走了,后宫一时空荡,下人们整日打乐玩闹,也没个正经事干,这样下去后宫岂不荒废了?不如陛下找个机会,将皇后接回来吧。”
陈锦崇的话像是一块棉花,精准的塞进新帝空荡荡的心里,暖和又舒服。
王承允无奈的笑笑,“陈伯,你真是个老神仙,每次都能给朕找到台阶下。”
“可朕这样牵挂她,她却流连忘返,连封信也没有。”
说罢,他起身站到窗前,望着远处,低声埋怨,“好没良心的小狸猫。”
北寒寺里。
曹颖在一旁研磨,平安抖着使不上力气的右手,提起毛笔。
“江南温氏之子,温金玉,欲图刺杀皇后,居心叵测,图谋君位,陛下身居千里外,当防佞臣归。
此人已逃往京都,望陛下速拿此人,不只是臣妾所愿,更是司徒先生的暗语所示!
另外,臣妾欠了北寒寺一条门槛,请陛下早日为臣妾还债……”
将名字落款写在信尾,平安终于停笔,将包好的信封交给曹颖。
“真狠啊,为栽赃温金玉,竟将自己打得右臂断骨,皇后真是成大事者。”
曹颖吸了口凉气,见她右臂呈一个诡异的形状,忍不住觉得疼。
“别废话,现在出去喊一嗓子,就说卫皇后夜遭刺客,身负重伤,右臂要保不住了。”
卫平安眼眶微红,但她喘了口粗气,把自己放回椅子上坐好。
“此事能不能成,就看你这一声了。”
曹颖自信的抹起唇角,紧接着,眼角泛红,有两颗鲜明的泪珠滚落下来。
静了两秒,她道,“皇后伤成这样,再不请医生来救,恐怕右臂难保啊,臣妾,痛心不忍。”
卫平安应和一笑,“这就对了,出去喊人吧。”
不到一柱香的功夫,卫平安想要的效果就达成了。
众人围着哭到眼眶通红的曹颖进屋时,卫平安由衷感叹曹家大小姐的演技,随后被七手八脚的轻放到了床上。
“原来早上在窗前见到你,你不是在睡觉,而是被疼晕了么?”
元姣姣小心翼翼地擦去她额角的汗珠,“你怎么样,还被弄伤哪里了?”
卫平安吃痛的摇了摇头。
魏遮春穿过层层人群半跪到她床前,眼眶泛红,露着自责惊慌,“昨晚是温金玉来了?司徒先生说的元后有人,承金玉恩,就是要提防温金玉吗,可这人实在隐蔽,臣竟从未联想到他。”
“遮春,对不起。”
平安的手轻抚上她的发髻,却喉咙发哽,再说不出别的话。
遮春不知道她为什么答了这句,怔了片刻,并未应答。
平安看到人群里环臂站立的冯秋尔。
她冷冷的站在远处,面上没有什么表情,像是洞悉一切,又不想介入因果,招惹因缘。
而近处,曹颖站在床头,双眼红透,楚楚可怜,满目心疼,那是任谁也看不出的完美演技。
元姣姣和遮春蹲靠在她的床边,一个比一个害怕,担忧,她们的鼻尖和额头都是汗珠,那表情分明是在后怕。
怕昨夜平安真的折在温金玉的手里。
这几双眼睛,平安唯独不敢看的便是魏遮春的那双。
她刚答应过遮春,拿她当一同执子下棋的同行之人,转眼间,就对她爱的社稷大下杀手,纵使人不是她杀的,也是她下令杀的,与她亲自动手没有分别。
可遮春,是立志要做永安的第二个王承愿的。
是世事沉浮中为国为民为百姓的忠臣。
这样的她,怎么能原谅自己伤害她爱的国与社稷呢?
卫平安有些胸闷。
闷的透不过气。
她暗自发誓,待这一切翻页,此生绝不再对遮春说半句谎言。
如果,那时自己能被原谅的话......
还会再原谅吗?别做梦了。
卫平安的心凉下一截。
到时只能求遮春最初在店里买下的那尊金观音。不求原谅,只求让遮春起码能够理解她。
观音垂眸处,世人皆苦渡。
平安的来信像是一把滚烫薪火,直接点燃了远在千里外的京都。
王承允千盼万盼的北寒寺来信,竟字字逆臣,句句是伤。
九五之尊龙颜大怒。
当即下令国土内外查捕温金玉!
大理寺的查案方向立马从女人,转变成了一个准确的捉拿对象——温金玉!
逆臣欲伤皇后,血滴痕迹才蔓延至皇后寝宫,发现人不在京,才北行入庙,杀人未遂。
这一切不谋而合,自然就说得过去了。
只有元洮还死磕凶手必定体型娇小,身形灵活,才能在人无所知的情况下杀人这一条线索。
可这条线索虚无飘渺,即使是轻功了得的男人也能做到,所以大理寺驳回了元洮的意见,认为凶手就是温金玉,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江南温府涌进大批官兵,要拿人问话。
温胜钧顿时慌了手脚,心血直抵头顶,气的晕了过去。
温府内外都驻扎了官兵,随时关注着温府内外一举一动。
于此同时。
奉皇后之命,魏遮春也带着冯秋尔火速入京。
她骑马停至紫禁城门前,守卫将她们层层拦住。
遮春手握卷轴,一把甩下司徒先生亲笔书,“司徒先生远在江南,特将养女与亲笔信送至京都面圣!这你们也敢拦吗!”
守卫迟疑,久不放入。
索隐连忙亲自带兵远迎,赶来后直接甩了那守卫一个巴掌,环视怒道,“一群不长眼的东西!速开宫门!”
索隐引人面圣,王承允站于殿外亲迎。
见了冯秋尔,陛下喜不自胜,眼中泪瞬间落下眼眶。
“先生,身体可好?”
“陛下勿念,先生一切皆安。”
冯秋尔神态平和,那般沉着,有万钧之力。
王承允终于笑了笑。
像是见到了先生。
一切都在平安的掌控之下,像一盘机关棋局般步步周密的进行着,毫无纰漏。
京城如卫麟所愿,乱成了一锅粥。
她终于能回赤水复命,再把师傅从地牢里带出来。
回赤水,定时局。
明明万事俱备,平安却深夜跪于佛菩萨殿中的蒲团上,双手合十,虔诚而深切的祈祷。
中正姑姑缓步走了进来,跪在她身边的蒲团上,也拜了拜。
“姑姑,这是第几天了?”平安轻声问。
“回皇后的话,今日,是你我赌约的第四天。”中正道。
平安转头望她。
“姑姑,是本宫输了,本宫擅自揣测天意,年少无知,狂妄自大,但落子无悔,输了,便任凭处置。”
中正缓慢的睁开双眼,不自觉地笑了笑。
“没想到皇后是聪明人,心思灵活,洞察时局,不会固执愚昧的死磕没结果的事情。”
“不过,争论对错并不是老尼的本意,老尼见皇后心思纯正,却为尘世所扰,才激起赌约,出此下策,只是想将皇后心性归正,人生冗杂漫长,避免伤己及人,总是好的。”
烛火映照在平安的侧脸上,她同样望着中正,眼中却流下泪来。
藏在她心中的苦闷,也如同眼中泪般悄然流了出来。
“本宫与兄长,相知相伴数十年,他对本宫用心备至,关怀照料,本宫视兄长为此生依靠,以为无人可比,可本宫身上的蛊毒,竟也是他下的。”
“姑姑,人为何自相矛盾,为何手足残杀?”
“难道这也是天意所指,本宫只能与之相搏,无法改变局面吗?”
中正温柔的为平安拭掉泪珠,语气柔缓。
“阴阳乾坤只为调和中正,并不能说吞并,私有,欲图独大的人一定会受到反噬,至于这反噬,并非人能左右,时间自成判官。”
“至于天意呢,也并非凌驾于人之上,世间万物相辅相克,人不能胜天意,却能借天意。”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便是人在图谋大事时,向天借吉啊。”
卫平安恍然大悟,满目不可置信的望向中正。
“姑姑,我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