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一眨眼,竟又过去了两年。朝中,老臣李绛告老还乡,崔群做了宰相。崔群一直支持郭贵妃,所以,此时朝中支持郭贵妃立后的声音再度高涨。
几位支持立后的大臣,整日围着皇上上奏此事,甚至不令其下朝。郭子仪的后辈和门生遍及朝野,真是几世的影响,皇上也不好立刻否决,其实是左右为难。
郭贵妃的亁祥宫,人来人往,连宫女太监走起路来都带着喜气。若伦的落霞阁,却似没人理了一般。偶尔,纪美人去坐坐,也是一脸愁苦。
太子李宁自七月初便着了暑气,一直在别宫休养。这一日,我在若伦这儿,又见到了纪美人。
那纪美人正对若伦说道:“太子的身子这阵子一向不好,都只因为长安城里太热了。我有心让太子到三原去避暑,无奈人微言轻。宋司簿在圣上面前若能替太子说说话,只怕还有余地。”
若伦道:“这话,我上次已经说过了。只是圣上说,现在满朝都在盯着太子,太子不宜太娇贵了,还是要在京中继续学业并协助处理政事。”
纪美人听了无奈,我在旁边只得好言劝说她放宽心。正说着,有人报,郑内人来了。
我正疑惑是哪个郑内人,若伦说:“亁祥宫的内人郑素娥,近日常来我这里。”
我和纪美人一听,觉得我们再坐下去有许多不便,于是起身告辞了。在回去的路上,我在想,若伦为何要结交亁祥宫的人?她这样做,不是很危险吗?
过了几日,我从教习所回来,总觉得路上气氛不对,仿佛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似的。
我一回到清蕤阁,秋兰便问:“四娘子可知道亁祥宫的事?”
“亁祥宫什么事?”我问。
秋兰道:“听说皇上得到了郭贵妃与司农卿郭钊的密信,让他撺掇崔群力荐郭贵妃封后。皇上龙颜大怒,把郭贵妃进献的一个玉碗摔得粉碎。郭贵妃现在在宫中待罪呢。”
原来是这样!我敏感地觉出,此事与若伦有关。而亁祥宫中的泄密者,便是那个叫郑素娥的内人。看来,若伦为了阻止郭贵妃封后,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宫廷斗争真是风云变幻,这一局,看来若伦是胜了。只是,我们当时都没有看到,她这是在为自己掘墓。
这日,我正在落霞阁饮茶,有人报郑美人到了。我正疑惑,后宫中没有姓郑的美人。这时,亁祥宫的郑素娥,头插珠翠,身着美人服饰进来了。我深感错愕,但仍赶快起身行礼。若伦却端坐不动。
那郑素娥道:“使不得,使不得。宋司籍千万不要多礼。我郑素娥是什么样的人,怎么敢受司籍的礼?”
我仍按制向她行过礼。
郑素娥道:“二位学士是我的贵人。素娥原是婢子的命,能有今天,全仗二位学士。”
她又道:“素娥这儿有些家乡土仪,请二位学士品尝。”
若伦欣然笑纳。又闲话了一会儿,郑素娥便告辞了。
待她走后,我问若伦:“这是怎么回事?她何时封的美人,我竟不知。是你的举荐吧?若伦,不是我说你,你也忒大胆了。”
若伦道:“她封美人是昨晚圣上的口谕,正式的册封还未下旨,所以你这司籍还不知道。此事是我促成的。我还不是为了阻止郭氏封后?我与她的争斗已经在明处了。我不显出来,你以为她就不知道吗?郑素娥是我的人,这一点她也迟早会查清楚。索性我向圣上举荐了郑氏。其实圣上早就喜欢她。从前,圣上多看了她几眼,郭梦宁便吃醋捻酸,寻着理由打了她一顿。这些,圣上都知道。如今我让她接近圣上。圣上倒很高兴,封她为美人了。”
“你不嫉妒?”我忽然问了这么一句。
若伦的脸色有些发暗,没有说话。
我又说:“圣上既然那么喜欢你,为何不将你收入后宫呢?”
若伦无奈地叹了口气:“我想,他有他的考量吧。”
皇上因密信的事冷落了郭贵妃一阵,终究没有严惩她。一个月之后,此事便不了了之。郭贵妃照样行使管理后宫之权。
有一日,我与若伦一起看望病中的大姐回来,恰巧碰见了郭贵妃。远远看去,排场很大。
我和若伦低头行礼,郭贵妃停顿片刻,高傲地说:“两位宋学士,别来无恙啊?”
那声音,冰冷而又无情。我始终没有抬头,等到那步辇后面长长的队伍走远了,方舒了一口气。
若伦微微地说:“再威风,也是妾室。”
我看了若伦一眼,更为她担心了。
回去后,我与秋兰谈起此事。
秋兰说:“郭贵妃现在好像把你们二位一样当作对手了,都因为你和三娘子走得太近。二娘子就始终都远着,郭贵妃也不找她的错儿。”
我说:“二姐自有她的道理,我也不怪她。可我和若伦毕竟是亲姐妹。其实她也很孤独,难道我现在反而远着她?再说郭贵妃怎会把我当什么对手?我只是个普通内人而已。”
秋兰道:“我怎么觉得皇上挺看重你的?”
我说:“那不一样。再说皇上都没和我说过几次话,哪里看重我?”
秋兰说道:“总之四娘子要小心就是了。”
天气真是变化无常。八月,一场秋雨过后,突然冷了起来。有时候,披着一层夹衣还觉单薄。
秋兰抱怨道:“小时候总听人说长安热得很,谁知道一冷起来,比上党冷得还厉害。这老天爷,说冷就冷,也不打声招呼。这长安城里的人也禁冻,要是在上党啊,人们就开始置备取暖的……”
我看了秋兰一眼,秋兰不说话了。她知道我又想起了若荀死去的那个寒冷的秋天。长安城啊,我来这里很久了,可是,我似乎对这里的一切都把握不定。
皇太子李宁染上风寒,纪美人请求去太子府照顾,郭贵妃断然拒绝了:“你不过区区一个美人,怎配去照顾太子?太子自有专人照顾,你不必操心了!”
据说纪美人就这样被郭贵妃给训斥回来,真是一点情面也不留。若伦在宫里,整日不安,据说茶饭都减了。冷风中,宫人们整日行色匆匆,少有言语,仿佛整个皇宫都病了。
宫里的气氛真是令人窒息。我忽然想起有一阵子没去云安公主那里了。于是,我领了腰牌,去翠华山拜访云安公主。
云安公主见了我,说道:“宋若宪,你整日在宫里忙什么?这么久也不来?”
我说:“不敢瞒公主,一来,若宪给皇子公主们准备新课,费些功夫。二来,近日宫中都为太子的病忧心,若宪不便出来闲逛。”
“可还是受不了宫中沉闷的气氛,耐不住出来了?”云安公主玩笑似地说道。
我微笑不答。
“到我这里是讲书,哪个敢说你闲逛?不过,”云安公主语气变得沉重,“今日不讲书了,我同你一起去瞧瞧侄儿吧。”
一想到能去看望太子,我心里不由得有些欣慰。起码,太子到底现在怎样,宫里都只是猜测。我若能知道真实情况,也好告诉若伦。
整个儿太子府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药气,空气浑浊,死气沉沉的气氛浮在空中。我一见到太子,吓了一跳。我先前以为太子并无大碍,人们是过于忧虑了。没想到,太子卧于病榻,面色苍白,气弱无力,完全不像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太子妃过来见过云安公主,我知道这便是李宗闵之女,太子所说的心爱之人了。
太子艰难地叫了公主一声“姑母”,又叫我“姨母”。
我怎敢与公主比肩,慌忙说:“太子不可这样称呼。”
太子吃力地问道:“您在宫中可见得着我母亲?”
我知道他说的是纪美人,便说:“见得到的。”
太子咳了几声,有些艰难地说道:“请转告她,宁儿已不中用了。这辈子的生养之恩不能报答,来生来世,我们都托生到寒门小户去,再做母子吧,莫要再来这皇家。”
“太子……”太子妃见他说出不合礼制的话,忙制止他。
太子却对云安公主说:“姑母莫怪,宁儿想说说心里话。”
“不怪,宁儿想说什么就说吧。”云安公主也看出太子病入膏肓,不忍再拂他的意。
太子又对我说道:“请转告我义母,她为我做的一切,宁儿感激于心,只是不能报答了。义母是个心性简单的女子,不是郭贵妃对手,宁儿走后,愿义母保重自身要紧,莫再卷入纷争,伤了自己。”
太子对若伦的这一番劝谏之言,确实发自肺腑。我听了含泪点头。
太子又看了看太子妃,道:“我与如莺,情深意重。可惜我这一走,就苦了她。烦劳二位长辈帮着照看好她吧。”
太子妃听了泣不成声。
我和云安公主也都哽咽着,答应说:“放心。”
回到宫中后,我把太子说的话告诉了若伦,并让她将太子的病情缓着些告诉纪美人。若伦听了,呆了半晌,没有说话。
大约老天爷也有妒忌之心,天家儿女往往寿不能永。太子终于没能熬过这个冷秋。元和六年,年仅十九岁的太子李宁薨逝,谥号惠昭太子。
惠昭太子薨逝,对皇上的打击很大。整整十三日,他都没有上朝。这些日子,都是若伦陪在他身边。二人有时毫不避忌地到宫外散心,有时若伦就宿在皇上寝宫。这些,合宫都知道了。我知道若伦陪在皇上身边,对他是一种莫大的宽慰。然而,这又会招来多少忌恨?只是这种情形下,我也是无法劝说若伦的。
几位支持立后的大臣,整日围着皇上上奏此事,甚至不令其下朝。郭子仪的后辈和门生遍及朝野,真是几世的影响,皇上也不好立刻否决,其实是左右为难。
郭贵妃的亁祥宫,人来人往,连宫女太监走起路来都带着喜气。若伦的落霞阁,却似没人理了一般。偶尔,纪美人去坐坐,也是一脸愁苦。
太子李宁自七月初便着了暑气,一直在别宫休养。这一日,我在若伦这儿,又见到了纪美人。
那纪美人正对若伦说道:“太子的身子这阵子一向不好,都只因为长安城里太热了。我有心让太子到三原去避暑,无奈人微言轻。宋司簿在圣上面前若能替太子说说话,只怕还有余地。”
若伦道:“这话,我上次已经说过了。只是圣上说,现在满朝都在盯着太子,太子不宜太娇贵了,还是要在京中继续学业并协助处理政事。”
纪美人听了无奈,我在旁边只得好言劝说她放宽心。正说着,有人报,郑内人来了。
我正疑惑是哪个郑内人,若伦说:“亁祥宫的内人郑素娥,近日常来我这里。”
我和纪美人一听,觉得我们再坐下去有许多不便,于是起身告辞了。在回去的路上,我在想,若伦为何要结交亁祥宫的人?她这样做,不是很危险吗?
过了几日,我从教习所回来,总觉得路上气氛不对,仿佛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似的。
我一回到清蕤阁,秋兰便问:“四娘子可知道亁祥宫的事?”
“亁祥宫什么事?”我问。
秋兰道:“听说皇上得到了郭贵妃与司农卿郭钊的密信,让他撺掇崔群力荐郭贵妃封后。皇上龙颜大怒,把郭贵妃进献的一个玉碗摔得粉碎。郭贵妃现在在宫中待罪呢。”
原来是这样!我敏感地觉出,此事与若伦有关。而亁祥宫中的泄密者,便是那个叫郑素娥的内人。看来,若伦为了阻止郭贵妃封后,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宫廷斗争真是风云变幻,这一局,看来若伦是胜了。只是,我们当时都没有看到,她这是在为自己掘墓。
这日,我正在落霞阁饮茶,有人报郑美人到了。我正疑惑,后宫中没有姓郑的美人。这时,亁祥宫的郑素娥,头插珠翠,身着美人服饰进来了。我深感错愕,但仍赶快起身行礼。若伦却端坐不动。
那郑素娥道:“使不得,使不得。宋司籍千万不要多礼。我郑素娥是什么样的人,怎么敢受司籍的礼?”
我仍按制向她行过礼。
郑素娥道:“二位学士是我的贵人。素娥原是婢子的命,能有今天,全仗二位学士。”
她又道:“素娥这儿有些家乡土仪,请二位学士品尝。”
若伦欣然笑纳。又闲话了一会儿,郑素娥便告辞了。
待她走后,我问若伦:“这是怎么回事?她何时封的美人,我竟不知。是你的举荐吧?若伦,不是我说你,你也忒大胆了。”
若伦道:“她封美人是昨晚圣上的口谕,正式的册封还未下旨,所以你这司籍还不知道。此事是我促成的。我还不是为了阻止郭氏封后?我与她的争斗已经在明处了。我不显出来,你以为她就不知道吗?郑素娥是我的人,这一点她也迟早会查清楚。索性我向圣上举荐了郑氏。其实圣上早就喜欢她。从前,圣上多看了她几眼,郭梦宁便吃醋捻酸,寻着理由打了她一顿。这些,圣上都知道。如今我让她接近圣上。圣上倒很高兴,封她为美人了。”
“你不嫉妒?”我忽然问了这么一句。
若伦的脸色有些发暗,没有说话。
我又说:“圣上既然那么喜欢你,为何不将你收入后宫呢?”
若伦无奈地叹了口气:“我想,他有他的考量吧。”
皇上因密信的事冷落了郭贵妃一阵,终究没有严惩她。一个月之后,此事便不了了之。郭贵妃照样行使管理后宫之权。
有一日,我与若伦一起看望病中的大姐回来,恰巧碰见了郭贵妃。远远看去,排场很大。
我和若伦低头行礼,郭贵妃停顿片刻,高傲地说:“两位宋学士,别来无恙啊?”
那声音,冰冷而又无情。我始终没有抬头,等到那步辇后面长长的队伍走远了,方舒了一口气。
若伦微微地说:“再威风,也是妾室。”
我看了若伦一眼,更为她担心了。
回去后,我与秋兰谈起此事。
秋兰说:“郭贵妃现在好像把你们二位一样当作对手了,都因为你和三娘子走得太近。二娘子就始终都远着,郭贵妃也不找她的错儿。”
我说:“二姐自有她的道理,我也不怪她。可我和若伦毕竟是亲姐妹。其实她也很孤独,难道我现在反而远着她?再说郭贵妃怎会把我当什么对手?我只是个普通内人而已。”
秋兰道:“我怎么觉得皇上挺看重你的?”
我说:“那不一样。再说皇上都没和我说过几次话,哪里看重我?”
秋兰说道:“总之四娘子要小心就是了。”
天气真是变化无常。八月,一场秋雨过后,突然冷了起来。有时候,披着一层夹衣还觉单薄。
秋兰抱怨道:“小时候总听人说长安热得很,谁知道一冷起来,比上党冷得还厉害。这老天爷,说冷就冷,也不打声招呼。这长安城里的人也禁冻,要是在上党啊,人们就开始置备取暖的……”
我看了秋兰一眼,秋兰不说话了。她知道我又想起了若荀死去的那个寒冷的秋天。长安城啊,我来这里很久了,可是,我似乎对这里的一切都把握不定。
皇太子李宁染上风寒,纪美人请求去太子府照顾,郭贵妃断然拒绝了:“你不过区区一个美人,怎配去照顾太子?太子自有专人照顾,你不必操心了!”
据说纪美人就这样被郭贵妃给训斥回来,真是一点情面也不留。若伦在宫里,整日不安,据说茶饭都减了。冷风中,宫人们整日行色匆匆,少有言语,仿佛整个皇宫都病了。
宫里的气氛真是令人窒息。我忽然想起有一阵子没去云安公主那里了。于是,我领了腰牌,去翠华山拜访云安公主。
云安公主见了我,说道:“宋若宪,你整日在宫里忙什么?这么久也不来?”
我说:“不敢瞒公主,一来,若宪给皇子公主们准备新课,费些功夫。二来,近日宫中都为太子的病忧心,若宪不便出来闲逛。”
“可还是受不了宫中沉闷的气氛,耐不住出来了?”云安公主玩笑似地说道。
我微笑不答。
“到我这里是讲书,哪个敢说你闲逛?不过,”云安公主语气变得沉重,“今日不讲书了,我同你一起去瞧瞧侄儿吧。”
一想到能去看望太子,我心里不由得有些欣慰。起码,太子到底现在怎样,宫里都只是猜测。我若能知道真实情况,也好告诉若伦。
整个儿太子府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药气,空气浑浊,死气沉沉的气氛浮在空中。我一见到太子,吓了一跳。我先前以为太子并无大碍,人们是过于忧虑了。没想到,太子卧于病榻,面色苍白,气弱无力,完全不像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太子妃过来见过云安公主,我知道这便是李宗闵之女,太子所说的心爱之人了。
太子艰难地叫了公主一声“姑母”,又叫我“姨母”。
我怎敢与公主比肩,慌忙说:“太子不可这样称呼。”
太子吃力地问道:“您在宫中可见得着我母亲?”
我知道他说的是纪美人,便说:“见得到的。”
太子咳了几声,有些艰难地说道:“请转告她,宁儿已不中用了。这辈子的生养之恩不能报答,来生来世,我们都托生到寒门小户去,再做母子吧,莫要再来这皇家。”
“太子……”太子妃见他说出不合礼制的话,忙制止他。
太子却对云安公主说:“姑母莫怪,宁儿想说说心里话。”
“不怪,宁儿想说什么就说吧。”云安公主也看出太子病入膏肓,不忍再拂他的意。
太子又对我说道:“请转告我义母,她为我做的一切,宁儿感激于心,只是不能报答了。义母是个心性简单的女子,不是郭贵妃对手,宁儿走后,愿义母保重自身要紧,莫再卷入纷争,伤了自己。”
太子对若伦的这一番劝谏之言,确实发自肺腑。我听了含泪点头。
太子又看了看太子妃,道:“我与如莺,情深意重。可惜我这一走,就苦了她。烦劳二位长辈帮着照看好她吧。”
太子妃听了泣不成声。
我和云安公主也都哽咽着,答应说:“放心。”
回到宫中后,我把太子说的话告诉了若伦,并让她将太子的病情缓着些告诉纪美人。若伦听了,呆了半晌,没有说话。
大约老天爷也有妒忌之心,天家儿女往往寿不能永。太子终于没能熬过这个冷秋。元和六年,年仅十九岁的太子李宁薨逝,谥号惠昭太子。
惠昭太子薨逝,对皇上的打击很大。整整十三日,他都没有上朝。这些日子,都是若伦陪在他身边。二人有时毫不避忌地到宫外散心,有时若伦就宿在皇上寝宫。这些,合宫都知道了。我知道若伦陪在皇上身边,对他是一种莫大的宽慰。然而,这又会招来多少忌恨?只是这种情形下,我也是无法劝说若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