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氏怎么也没想到,萧淮奕这一走便是三四年。
瞧着满屋子踉跄学步闹腾的萧家七哥儿,宁氏揉着酸痛的腰身,心中对丈夫是又愧又怨。
愧疚萧淮奕当初是因着替她惹下的麻烦擦屁股才闹得两年不曾归家。
怨则是她十月怀胎,辛苦育儿,整整三年,萧淮奕这个做丈夫和父亲的,全程没有参与一丁半点。
比起当初身怀五姑娘时候,那待遇真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好在萧三娘待她还不错,又是替她操劳五姑娘的事情,又时常嘱咐厨下关怀她的身子。
还破例多调了几个下人在她房里使唤,做足了一个婆母的本分。
只是全家如今担忧的还另有一样。
萧家往北的生意越发不好做了,说是北边闹兵变,瓷器茶叶绸缎这等货物滞销,倒是粮食十分紧缺。
天下之大,战火烧不到南边,反倒是多了几分富贵险中求的商机。
每年轮流驻在北地的徐胜和吴新成两个大掌柜不知是怎么商量的,并没有停止商运,而是将货物全部改成了粮食。
宛州本来逐年便宜的粮价突然高涨了一大截,一般人瞧着都没有什么利润可图了。
即便是这样,他们依旧没有停止高价进购粮食,然后源源不断地运往北边。
萧三娘与几个老掌柜无不担忧。
但他们这一辈的人已经逐渐管不了羽翼丰满的年轻一代,除了空叹一句后生可畏,便只有尽心尽力帮着他们在本地经营罢了。
萧三娘知晓自家三儿子如今在往京城做生意,只是许久不曾有家书传来,担忧得都病倒了。
五姑娘在主院里尽心伺候祖母,连霍三娘都来看望数回。
萧三娘见到霍三娘,却是抓着她连连询问近日城中逐渐起来的传闻。
“听说当今圣上殡天,可是真的?”
“又有说叛贼进京的,又有说新皇已立的......各种传言纷纷扰扰,究竟哪个是真?”
萧三娘最是精明,她知晓霍三娘这样的身份,对于京中的事情自然比寻常人了解得快和准。
霍三娘面露难色,瞧了一眼屋中侍立的下人,首先吩咐孙妈妈领着人到外头伺候。
萧三娘给了王妈妈一个眼神,她们自然也会意,默契地退出房去。
她本要叫五姑娘也退下,却被霍三娘拦住了:
“月儿如今也到了该懂事的年纪,翻过年去都该着手议亲了,老太太便让她在这听听也无妨。”
瞧着出落得雪玉一般的孙女,萧三娘自是感慨万千。
抛开别的不说,她这个干娘拜得是真真值当,这比多了个亲娘也不差什么了。
便也就允了五姑娘在旁。
“老太太听见的传闻,几乎都是真信儿......圣上的确是于四月殡天了,至于入京的军队并非叛军,乃是诤儿父亲率领的王家军,护送太子进京承继大统的。”
萧三娘听闻此事,惊得半晌说不出话。
如今已经是大祁四十三年,那就意味着圣上稳坐了四十余年的帝位。
很多人大半辈子都未曾经历过更改年号这样的大事。
却不曾想圣上已经于数月前便撒手人寰。
“宛州离京城遥远,官府的讣告出来也就慢一些,加上......这其中有些波折,是以如今还未有通告。”
“听闻一路上打了几仗,可是真有其事?你家诤哥儿可一切安好?”
霍三娘柔声笑道:“多谢老太太挂心,不但诤儿好好的,就连月儿的父亲,近日也有望回乡。您老心中的石头尽可放下了。”
听到这句,萧三娘总算稍稍安心,尽管还有许多疑问,却是再也没有力气多管。
霍三娘与五姑娘对视一眼,又道:“不过,老太太近日只怕没得空好好歇息了。”
萧三娘疑惑起来,强打精神听她说。
“等官府讣告一出,民间为天子守孝,总有一段时日不许婚丧嫁娶,好些人家趁着这段日子,都要提前成了亲事。老太太只怕日日要应酬不断了。”
萧家如今是本地富户,结交的人家自然也多,办席宴怎有不邀请她的道理?
这倒也算是喜事了。
如今隔壁六房就有两个丫头已经定了亲,若是再等一两年发嫁,年纪又拖大了,少不得趁着通告还没出,办了喜事要紧。
五姑娘拍着手叫起来:“祖母,办喜宴多热闹啊,您要快些好起来,咱们一块去瞧新娘子。”
萧三娘病容难得展笑,她无奈地朝霍三娘叹气:“这丫头,一得意就忘了形,也不怕干娘看笑话。”
**
霍三娘料得没错,虽然正式公文没到,但如此天大的事情还是逐渐在民间传开了,有经验的老人们纷纷安排着家中适龄的后辈抓紧结亲。
尽管喜宴办得仓促且低调,但全城似乎都举力为新人们促成礼仪,终究还是热闹。
染坊里连夜赶制红绸,各家酒楼菜蔬也被预定一空。
就连宁氏名下的食肆也承接了几户人家的席面。
喜宴当日,食肆里干脆关了门,厨子伙计们都到人家里去架锅烧菜。
店里的人虽则都年轻,但从掌柜起,到打杂的帮厨,做事无不细心认真。
主家雇了他们自然颇为省心合意。
王丫头作为食肆的小掌柜,每场宴席都得亲自跟着。
别的姑娘家像她这般年纪要么成婚要么待嫁,无不把自己收拾得鲜艳明亮。
只有她生怕别人嫌弃自己年轻,成日里穿着一身青灰色衣裳和褂子,刻意打扮得显老几分。
要知道这几家好容易接到的单子,都是街上相熟了解的人家,才放心将席面交给她们做。
其余人家一过来,见到掌柜是她这样的年轻姑娘,都是扭头便走了的。
她宁愿别人嫌她老气,也不想因为年轻而失去了本该挣到手的银钱。
接到了主家结算的银钱,王丫头心中雀跃,但面上依旧是一副老成淡定的模样。
她道了谢,说了几句吉祥祝福的话语,拎着主家随赠的糖果往回走。
“王姑娘!”
王丫头回身看去,只见路口站着两个年轻男子,其中一个疾步朝她走过来,却是萧子辰。
“三少爷,您回来了?”
萧子辰走到近前,向王丫头行了个书生礼,起身时满脸是笑:“早回来多日了,只是近日忙,都没瞧见你。”
他领着家中下人陪萧子墨到省府赶考秋闱,来来回回一共闹了两个月。
谁想到才一回来,到处都有结亲的人家,他又被相熟的学子们拉去凑热闹。
这不,今儿个才算得了空闲。
王丫头也矮了矮身子算是回礼,她瞧见萧子辰手中拿着的东西,那原是用裹贴包好的几支毛笔。
萧子辰举了举手中的东西,笑着解释:“今日是专程陪我二哥出来散心,他才经历了一场大考,合该放松放松。”
若是这场考试也能顺利通过,那他二哥就成了举人,可以直接做官,这辈子就再也不用吃学习的苦了。
“姑娘今日也发财了,恭喜。”萧子辰挠挠头,捡王丫头喜欢的话题讲。
王丫头一手拿着包银子的布袋,一手拿着喜糖,她笑着将喜糖递出去:“该恭喜的是新人,你也沾沾他们的喜气儿吧。”
这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萧子辰有些呆呆呼呼地,直到两个人告别,王丫头转身离开,他还拿着人家随手给的糖果发呆。
萧子墨上前来,敲了敲他的脑袋:“怎么了你?”
两兄弟一块出门两个月,兄弟情分倒比以往深厚了不少。
萧子辰没头没脑地说:“哥,等成了举人大老爷,你也该议亲了吧?你不成亲,我们做弟弟的,可都干等着呢。”
萧子墨听出了弟弟的意思,他看向王丫头离开的方向。
街上已经没有那道青灰色的年轻身影,只留斜阳在青石板上洒下一地余晖。
县府终于发出了讣告,街上的灯彩一日之内全部撤下,屋檐边走廊下全换上素白的灯笼。
带刀的衙役上街巡逻,敲着梆子将讣闻念了一遍又一遍。
全城禁止丝竹宴饮,连小孩上街打闹也会被严厉呵斥。
这般三日之后,又贴上了新的告示。
新帝登基,重定年号,大赦天下。
寻常百信们关注的只有前头三句,一个纪年已经结束了,即将开启新的纪年,更会带来一些诸如免税或减除徭役等等好处。
后头的他们便也都不大关注,譬如加开恩科。
即便恩科连开三年,那也只是对当今举子有利,与其余读书人却是无关。
可好巧不巧,重霖书院在这一年,竟一下子又连出两个举子。
一个是萧子墨,另一个叫相芜的,两人既是同窗又是好友。
省府里专程来了人送信,书院里的老学究们亲自接待,重霖书院名望更甚。
因着在国孝之中,即便全家人心中高兴,也并没与大肆举办宴席。
萧子墨回村祭拜了先祖,萧三娘张罗了两车礼送回村中,也算是答谢族人们的恭贺了。
祠堂里几个族老亦替他高兴,纷纷询问今后到哪里做官。
本朝举子便可入仕,萧淮瑾和淮汝都是考到了举人便做官了,虽然品阶不高,但也是无数人望尘莫及的位置。
萧子墨心中却是另有一番考量。
瞧着满屋子踉跄学步闹腾的萧家七哥儿,宁氏揉着酸痛的腰身,心中对丈夫是又愧又怨。
愧疚萧淮奕当初是因着替她惹下的麻烦擦屁股才闹得两年不曾归家。
怨则是她十月怀胎,辛苦育儿,整整三年,萧淮奕这个做丈夫和父亲的,全程没有参与一丁半点。
比起当初身怀五姑娘时候,那待遇真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好在萧三娘待她还不错,又是替她操劳五姑娘的事情,又时常嘱咐厨下关怀她的身子。
还破例多调了几个下人在她房里使唤,做足了一个婆母的本分。
只是全家如今担忧的还另有一样。
萧家往北的生意越发不好做了,说是北边闹兵变,瓷器茶叶绸缎这等货物滞销,倒是粮食十分紧缺。
天下之大,战火烧不到南边,反倒是多了几分富贵险中求的商机。
每年轮流驻在北地的徐胜和吴新成两个大掌柜不知是怎么商量的,并没有停止商运,而是将货物全部改成了粮食。
宛州本来逐年便宜的粮价突然高涨了一大截,一般人瞧着都没有什么利润可图了。
即便是这样,他们依旧没有停止高价进购粮食,然后源源不断地运往北边。
萧三娘与几个老掌柜无不担忧。
但他们这一辈的人已经逐渐管不了羽翼丰满的年轻一代,除了空叹一句后生可畏,便只有尽心尽力帮着他们在本地经营罢了。
萧三娘知晓自家三儿子如今在往京城做生意,只是许久不曾有家书传来,担忧得都病倒了。
五姑娘在主院里尽心伺候祖母,连霍三娘都来看望数回。
萧三娘见到霍三娘,却是抓着她连连询问近日城中逐渐起来的传闻。
“听说当今圣上殡天,可是真的?”
“又有说叛贼进京的,又有说新皇已立的......各种传言纷纷扰扰,究竟哪个是真?”
萧三娘最是精明,她知晓霍三娘这样的身份,对于京中的事情自然比寻常人了解得快和准。
霍三娘面露难色,瞧了一眼屋中侍立的下人,首先吩咐孙妈妈领着人到外头伺候。
萧三娘给了王妈妈一个眼神,她们自然也会意,默契地退出房去。
她本要叫五姑娘也退下,却被霍三娘拦住了:
“月儿如今也到了该懂事的年纪,翻过年去都该着手议亲了,老太太便让她在这听听也无妨。”
瞧着出落得雪玉一般的孙女,萧三娘自是感慨万千。
抛开别的不说,她这个干娘拜得是真真值当,这比多了个亲娘也不差什么了。
便也就允了五姑娘在旁。
“老太太听见的传闻,几乎都是真信儿......圣上的确是于四月殡天了,至于入京的军队并非叛军,乃是诤儿父亲率领的王家军,护送太子进京承继大统的。”
萧三娘听闻此事,惊得半晌说不出话。
如今已经是大祁四十三年,那就意味着圣上稳坐了四十余年的帝位。
很多人大半辈子都未曾经历过更改年号这样的大事。
却不曾想圣上已经于数月前便撒手人寰。
“宛州离京城遥远,官府的讣告出来也就慢一些,加上......这其中有些波折,是以如今还未有通告。”
“听闻一路上打了几仗,可是真有其事?你家诤哥儿可一切安好?”
霍三娘柔声笑道:“多谢老太太挂心,不但诤儿好好的,就连月儿的父亲,近日也有望回乡。您老心中的石头尽可放下了。”
听到这句,萧三娘总算稍稍安心,尽管还有许多疑问,却是再也没有力气多管。
霍三娘与五姑娘对视一眼,又道:“不过,老太太近日只怕没得空好好歇息了。”
萧三娘疑惑起来,强打精神听她说。
“等官府讣告一出,民间为天子守孝,总有一段时日不许婚丧嫁娶,好些人家趁着这段日子,都要提前成了亲事。老太太只怕日日要应酬不断了。”
萧家如今是本地富户,结交的人家自然也多,办席宴怎有不邀请她的道理?
这倒也算是喜事了。
如今隔壁六房就有两个丫头已经定了亲,若是再等一两年发嫁,年纪又拖大了,少不得趁着通告还没出,办了喜事要紧。
五姑娘拍着手叫起来:“祖母,办喜宴多热闹啊,您要快些好起来,咱们一块去瞧新娘子。”
萧三娘病容难得展笑,她无奈地朝霍三娘叹气:“这丫头,一得意就忘了形,也不怕干娘看笑话。”
**
霍三娘料得没错,虽然正式公文没到,但如此天大的事情还是逐渐在民间传开了,有经验的老人们纷纷安排着家中适龄的后辈抓紧结亲。
尽管喜宴办得仓促且低调,但全城似乎都举力为新人们促成礼仪,终究还是热闹。
染坊里连夜赶制红绸,各家酒楼菜蔬也被预定一空。
就连宁氏名下的食肆也承接了几户人家的席面。
喜宴当日,食肆里干脆关了门,厨子伙计们都到人家里去架锅烧菜。
店里的人虽则都年轻,但从掌柜起,到打杂的帮厨,做事无不细心认真。
主家雇了他们自然颇为省心合意。
王丫头作为食肆的小掌柜,每场宴席都得亲自跟着。
别的姑娘家像她这般年纪要么成婚要么待嫁,无不把自己收拾得鲜艳明亮。
只有她生怕别人嫌弃自己年轻,成日里穿着一身青灰色衣裳和褂子,刻意打扮得显老几分。
要知道这几家好容易接到的单子,都是街上相熟了解的人家,才放心将席面交给她们做。
其余人家一过来,见到掌柜是她这样的年轻姑娘,都是扭头便走了的。
她宁愿别人嫌她老气,也不想因为年轻而失去了本该挣到手的银钱。
接到了主家结算的银钱,王丫头心中雀跃,但面上依旧是一副老成淡定的模样。
她道了谢,说了几句吉祥祝福的话语,拎着主家随赠的糖果往回走。
“王姑娘!”
王丫头回身看去,只见路口站着两个年轻男子,其中一个疾步朝她走过来,却是萧子辰。
“三少爷,您回来了?”
萧子辰走到近前,向王丫头行了个书生礼,起身时满脸是笑:“早回来多日了,只是近日忙,都没瞧见你。”
他领着家中下人陪萧子墨到省府赶考秋闱,来来回回一共闹了两个月。
谁想到才一回来,到处都有结亲的人家,他又被相熟的学子们拉去凑热闹。
这不,今儿个才算得了空闲。
王丫头也矮了矮身子算是回礼,她瞧见萧子辰手中拿着的东西,那原是用裹贴包好的几支毛笔。
萧子辰举了举手中的东西,笑着解释:“今日是专程陪我二哥出来散心,他才经历了一场大考,合该放松放松。”
若是这场考试也能顺利通过,那他二哥就成了举人,可以直接做官,这辈子就再也不用吃学习的苦了。
“姑娘今日也发财了,恭喜。”萧子辰挠挠头,捡王丫头喜欢的话题讲。
王丫头一手拿着包银子的布袋,一手拿着喜糖,她笑着将喜糖递出去:“该恭喜的是新人,你也沾沾他们的喜气儿吧。”
这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萧子辰有些呆呆呼呼地,直到两个人告别,王丫头转身离开,他还拿着人家随手给的糖果发呆。
萧子墨上前来,敲了敲他的脑袋:“怎么了你?”
两兄弟一块出门两个月,兄弟情分倒比以往深厚了不少。
萧子辰没头没脑地说:“哥,等成了举人大老爷,你也该议亲了吧?你不成亲,我们做弟弟的,可都干等着呢。”
萧子墨听出了弟弟的意思,他看向王丫头离开的方向。
街上已经没有那道青灰色的年轻身影,只留斜阳在青石板上洒下一地余晖。
县府终于发出了讣告,街上的灯彩一日之内全部撤下,屋檐边走廊下全换上素白的灯笼。
带刀的衙役上街巡逻,敲着梆子将讣闻念了一遍又一遍。
全城禁止丝竹宴饮,连小孩上街打闹也会被严厉呵斥。
这般三日之后,又贴上了新的告示。
新帝登基,重定年号,大赦天下。
寻常百信们关注的只有前头三句,一个纪年已经结束了,即将开启新的纪年,更会带来一些诸如免税或减除徭役等等好处。
后头的他们便也都不大关注,譬如加开恩科。
即便恩科连开三年,那也只是对当今举子有利,与其余读书人却是无关。
可好巧不巧,重霖书院在这一年,竟一下子又连出两个举子。
一个是萧子墨,另一个叫相芜的,两人既是同窗又是好友。
省府里专程来了人送信,书院里的老学究们亲自接待,重霖书院名望更甚。
因着在国孝之中,即便全家人心中高兴,也并没与大肆举办宴席。
萧子墨回村祭拜了先祖,萧三娘张罗了两车礼送回村中,也算是答谢族人们的恭贺了。
祠堂里几个族老亦替他高兴,纷纷询问今后到哪里做官。
本朝举子便可入仕,萧淮瑾和淮汝都是考到了举人便做官了,虽然品阶不高,但也是无数人望尘莫及的位置。
萧子墨心中却是另有一番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