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宏最终也未尝到他想要用的蜜滋黄牛肉,也没见到他的小娘子。
空空如也的殿中如故燃着灯枝。
再走的近一些,仿佛还能看到韶华正红袖添香,为他研墨。
原来这就是太后的后手,釜底抽薪,果然妙哉。
韶华醒来的时候,已经离了马车又睡在了塌上。
这里早已出了平城,但屋子却是她十分熟悉的。
她起身来看了看,才惊觉这里是洛阳,是曾经的家。
太后发出的召令是她因病入寺中将养,送她来旧宅。许她在冯王寺中将养,已是太后的仁慈。
不经历大事,永远看不清对方的峥嵘面孔。
即便是血亲,最大的仁慈也只是留住她的性命。
这便是政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未几日,冯王寺中便有官吏前来,是京中门下省指派而来的人。
冯熙如今是门下省长官,因此亦随派了几位家仆看顾韶华。
随后便传来了陛下的新旨意:
令门下省昭玄寺整理各处庙宇中人员名录,她的名字自然也被报了上去。(注1)
虽然她身份特殊,可时常归于家中。
但名义上既进了寺庙将养,自然要放弃华丽的衣饰。
她素日便只用螺髻,露出一整张颇具艳色的脸来,倒也清爽。(注2)
又几日,家中将阿吉和众仆婢送了来。
跟在阿吉身后的,是一个身量颇高的男人。
她眯了眯眼睛,半晌,才认出他来。
如同少时他初次在院中拜见她时那般。
只见他跳下马,伏下身来行礼,又扬起一张漂亮的脸对她说:“奴奴拜见女君。”
自数年前一别,奴奴大不同。
她拉住他的手,两人坐在花园里的石墩上,听他讲这些年的事。
奴奴当初被阿吉送往京中皇舅寺避风头。皇舅寺亦为冯熙所建,在平城南边,永宁寺之南。又因一尊玉佛的缘故,香客甚繁,是大隐隐于市的好地点。(注3)
太和七年的一个秋天,寺中来了一位南来的游医,颇有些名气。
奴奴成天无所事事,光读书练剑也无聊,便同他学起医术来。
“然后呢?”韶华听的入迷,推了一碗兰雪露给他解渴。
然后是韶华进宫,他的身份进不得皇宫,便随那游医到处行医。
“那阿岳你现在岂不是能把脉问诊了?”
阿岳脸上含着澹澹的笑意,转向阿吉,颔首说:“是。”
还不只如此 。
他将这一路由北至南,再由南返北的见闻具说于她们听。
直到夜食时分,韶华和阿吉亦兴致勃勃。
南朝的事不稀奇,只是容易惹人好奇。
健康宫城每一年都要被攻破好几次,次次都不过同室操戈罢了。
韶华听他讲起这些事来,倒若有所思。
阿岳又沏起茶来,告诉她们这是南朝的饮物。
那茶甚苦,喝的韶华阿吉都皱起眉来。
阿岳突发奇想,将剩的一点兰雪露倒进了茶里。
再饮,便觉舒口不少。
阿吉让童子去多准备些酪浆来,再混合成新的兰雪露茶,又取当季的桃花瓣点缀其上。
以茶为底,取清香味,混入酪浆的香甜,混入蜜,再缀以花瓣。
三人各品一味,新露已成。
阿吉笑说:“若拿此露去市集上卖怎么也能得三匹绢来吧。”
阿岳顺口道:“再也不会叫三娘子看低了。”
此时有清风过,树影萧萧,周遭已亮起夜灯。
韶华昨日已收到平城来信,三娘长华业已进宫成了新的冯贵人娘子,太后已将皇长子拓跋恂交于她扶养。
阿吉和阿岳一时具噤若寒蝉,只余眼神交流。
还是韶华先为二人添了露茶,笑问:“你们这是怎么了?”
她倒没有故作轻松,只是有些欣慰的想,原该是如此。
冯氏女的一死一“病” ,太后辛苦积攒下的功业具要交给旁姓人,岂不让人笑话?
同母的几位阿妹中,唯有三娘合适。(注4)
她进宫,原是最好不过的。
阿吉替韶华理夏装,她一并带来了平城新式样的布料,又将她的旧屋布置一新。
韶华浴过,她便接过小童手里的绸布,替她拭发。
隐隐听到后院有舞剑的声音,便多问了一句。
阿吉抿嘴笑悄声说:“是阿岳。”
阿岳学医,也是为了自医。
他自小受腐刑,又受尽折辱,被冯熙从贼窝里顺手带回时,是没有求生意志的。
有赖于冯府中气氛不错,主人亦不苛求,竟也慢慢恢复起来。
先是给小童们折两支叶蟋蟀玩,又顺手帮了宫里来的阍人抬入赏赐之物,最后才更衣拜见韶华。
此夜颇有些沉闷,韶华一面翻一册琴谱,一面掌扇。
不多时,一只手接过她手中的刀扇,替她继续摇。
韶华得以腾出一只手来,可以一面看书,一面写几个音。
阿岳跪在她的侧后,见她要谱曲的诗是一首齐风: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这是一首颇有些潇洒的赞诗,应显大气磅礴才对,便道: “许是用宫调更相协些。”
阿岳出身良家,幼时也曾被誉为神童。
可惜,贫困百姓家,养出了一个绝色美人。
贫家的美人犹如待宰的羔羊,贼人先是侵占了家中本就不多的良田,迫得阿岳的阿姊不得不下嫁。
贼人能有什么良知?
沦落至此,告罪无门,也只能先活下来。
阿岳阿姊的忍让没有换取贼人的怜悯,过不多时,在面对另一伙更强的贼人时,阿岳阿姊这个前贼首的女人,自然变成了玩物。
彼时阿岳已有六岁,曾经的神童之名,在那个贼首的幕僚眼中,尚存几分价值。
只是越长越大,还善弓弩的男丁,又十分让人心生警惕。
韶华曾为他疗伤:“沦落至此,不委屈吗?”
阿岳苦笑,“当时哪儿有什么办法。”
“人这一生,自己能选择的机会实在不多。”
冯熙奉命剿匪之时,阿岳遣人献上山中详图。
只可惜阿姊最终没能逃出来,她死在他们一起逃跑的路上,被那贼首一箭穿心。
冯熙的军队正在上山,面对浩浩荡荡的人马,贼人们毫无招架之力。(注5)
光明和自由就在眼前,他的阿姊就在他怀中咽了气。
知其前因,便不会怪罪那一日阿岳在平城赌档中瞧见早已逃出生天的贼人时的愤怒,因愤怒而燃起的杀欲。
韶华听他的话,将音调改了。想着明日可以试琴,看看还有哪里需改。
今夜阿岳侍寝,他铺好了被褥在帐外。
不多时便听见韶华入眠的轻鼾声,他摸着月色起来为她盖被子。
韶华方才问他:“练剑是否为了康体?”
这话着实委婉了。
为安她的心,他澹澹笑了笑,“师傅说此法也许可以恢复一些。”
实际上,能恢复的机率渺茫。
不过这样也好,阿岳看着窗外的一轮明月在心里想。
“还好是如此,不然心随意动,恐怕就要生出对不起君主的心思。”
紧接着,他想起了某些不可言明的往事。
忽将手覆于唇上,这才沉沉的进入梦乡。
阿岳有时返回平城和洛阳之间,带回尺素来。
那一叠尺素中有一份属于拓跋宏的,
他还送来了一份礼,一只象牙梳。
拓跋宏最爱她那一头秀发。似浓泽,又如瀑布一般。
上面还嵌了深蓝色的丝线,才能在月色下这般显出光泽来。
初时,他便习惯把玩她的长发。
鲜卑旧俗中,男女又都于婚时剃发,拓跋宏便始终留存她的那一缕长发,跟他的绑在一起。(注6)
阿吉已替好铺好了纸,伺候她回复。
她想了想,写下一句汉乐府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除了尺素,她又赠了他一束秀发。
彼赠我梳,我回以青丝。
拓跋宏将这一束长发捧在手中,忽又想起了那一年遇袭,韶华闪着灼灼目光寻找他身上的伤口。
他当日虽欲潮涌动,终是忍耐了下来。
他常握弓箭的指腹带一层薄茧,粗粝的划过她的脊背,引得她一阵微颤,他写了四个没能说出口的字:死生契阔。
韶华走后,他好好的病了一场。
直到冯诞送了另一位冯贵人进宫。
太后马不停蹄的将拓跋恂交于小冯贵人扶养,其时他正坐于侧,冷眼旁观:
他的儿子也和他一样,成了一件对付他父亲的武器。
太后在皇长子四岁时为他赐名为恂,他为此大赦天下。(注7)
如今六岁,业已开蒙。
太后亲为其择师,非王公即旧贵也。
意思这样明显,拓跋宏却不接茬。
拓跋丕先还是议政时私下建议,到后来,便于朝堂上表请立东宫。
拓跋宏皱皱眉,“年尚幼小,有何急之?”
拓跋丕笑,拿自己引以为傲的高龄出来做解释:“臣年在西夕,思观盛礼,于臣实急。”(注8)
拓跋宏也笑,领他去瞧了自己刚生下的三位幼子,以家礼相称:“阿祖可要抱一抱?”(注9)
太后既谋宫变,拓跋宏难免想到自己的皇父,便是因他的存在被逼退为太上皇。
唯恐其故技重施,以皇长子为皇太子,既而取代他成为皇帝,因此有了强烈的生子需求。
小冯贵人先是松了一口气,她自知貌寝,不如其姊。
至尊正值壮年,不可能禁欲。
肯宠幸嫔妃是好事,意味着其姊的影子正逐渐从他心里拔去。
后来才发现有些不对劲。
随她入宫的盛年媵妾皆由太后亲选,其中不乏世家淑女,旧族贵女,姿貌皆属品类上乘。
陛下却不欲接近,仍多择其旧时妃嫔。
她虽不明,仍做足礼数。
往有孕的娘子处送贺礼,一面设宴款待安抚其余娘子。
俨然一派皇后气度,叫太后甚为满意。
空空如也的殿中如故燃着灯枝。
再走的近一些,仿佛还能看到韶华正红袖添香,为他研墨。
原来这就是太后的后手,釜底抽薪,果然妙哉。
韶华醒来的时候,已经离了马车又睡在了塌上。
这里早已出了平城,但屋子却是她十分熟悉的。
她起身来看了看,才惊觉这里是洛阳,是曾经的家。
太后发出的召令是她因病入寺中将养,送她来旧宅。许她在冯王寺中将养,已是太后的仁慈。
不经历大事,永远看不清对方的峥嵘面孔。
即便是血亲,最大的仁慈也只是留住她的性命。
这便是政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未几日,冯王寺中便有官吏前来,是京中门下省指派而来的人。
冯熙如今是门下省长官,因此亦随派了几位家仆看顾韶华。
随后便传来了陛下的新旨意:
令门下省昭玄寺整理各处庙宇中人员名录,她的名字自然也被报了上去。(注1)
虽然她身份特殊,可时常归于家中。
但名义上既进了寺庙将养,自然要放弃华丽的衣饰。
她素日便只用螺髻,露出一整张颇具艳色的脸来,倒也清爽。(注2)
又几日,家中将阿吉和众仆婢送了来。
跟在阿吉身后的,是一个身量颇高的男人。
她眯了眯眼睛,半晌,才认出他来。
如同少时他初次在院中拜见她时那般。
只见他跳下马,伏下身来行礼,又扬起一张漂亮的脸对她说:“奴奴拜见女君。”
自数年前一别,奴奴大不同。
她拉住他的手,两人坐在花园里的石墩上,听他讲这些年的事。
奴奴当初被阿吉送往京中皇舅寺避风头。皇舅寺亦为冯熙所建,在平城南边,永宁寺之南。又因一尊玉佛的缘故,香客甚繁,是大隐隐于市的好地点。(注3)
太和七年的一个秋天,寺中来了一位南来的游医,颇有些名气。
奴奴成天无所事事,光读书练剑也无聊,便同他学起医术来。
“然后呢?”韶华听的入迷,推了一碗兰雪露给他解渴。
然后是韶华进宫,他的身份进不得皇宫,便随那游医到处行医。
“那阿岳你现在岂不是能把脉问诊了?”
阿岳脸上含着澹澹的笑意,转向阿吉,颔首说:“是。”
还不只如此 。
他将这一路由北至南,再由南返北的见闻具说于她们听。
直到夜食时分,韶华和阿吉亦兴致勃勃。
南朝的事不稀奇,只是容易惹人好奇。
健康宫城每一年都要被攻破好几次,次次都不过同室操戈罢了。
韶华听他讲起这些事来,倒若有所思。
阿岳又沏起茶来,告诉她们这是南朝的饮物。
那茶甚苦,喝的韶华阿吉都皱起眉来。
阿岳突发奇想,将剩的一点兰雪露倒进了茶里。
再饮,便觉舒口不少。
阿吉让童子去多准备些酪浆来,再混合成新的兰雪露茶,又取当季的桃花瓣点缀其上。
以茶为底,取清香味,混入酪浆的香甜,混入蜜,再缀以花瓣。
三人各品一味,新露已成。
阿吉笑说:“若拿此露去市集上卖怎么也能得三匹绢来吧。”
阿岳顺口道:“再也不会叫三娘子看低了。”
此时有清风过,树影萧萧,周遭已亮起夜灯。
韶华昨日已收到平城来信,三娘长华业已进宫成了新的冯贵人娘子,太后已将皇长子拓跋恂交于她扶养。
阿吉和阿岳一时具噤若寒蝉,只余眼神交流。
还是韶华先为二人添了露茶,笑问:“你们这是怎么了?”
她倒没有故作轻松,只是有些欣慰的想,原该是如此。
冯氏女的一死一“病” ,太后辛苦积攒下的功业具要交给旁姓人,岂不让人笑话?
同母的几位阿妹中,唯有三娘合适。(注4)
她进宫,原是最好不过的。
阿吉替韶华理夏装,她一并带来了平城新式样的布料,又将她的旧屋布置一新。
韶华浴过,她便接过小童手里的绸布,替她拭发。
隐隐听到后院有舞剑的声音,便多问了一句。
阿吉抿嘴笑悄声说:“是阿岳。”
阿岳学医,也是为了自医。
他自小受腐刑,又受尽折辱,被冯熙从贼窝里顺手带回时,是没有求生意志的。
有赖于冯府中气氛不错,主人亦不苛求,竟也慢慢恢复起来。
先是给小童们折两支叶蟋蟀玩,又顺手帮了宫里来的阍人抬入赏赐之物,最后才更衣拜见韶华。
此夜颇有些沉闷,韶华一面翻一册琴谱,一面掌扇。
不多时,一只手接过她手中的刀扇,替她继续摇。
韶华得以腾出一只手来,可以一面看书,一面写几个音。
阿岳跪在她的侧后,见她要谱曲的诗是一首齐风: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这是一首颇有些潇洒的赞诗,应显大气磅礴才对,便道: “许是用宫调更相协些。”
阿岳出身良家,幼时也曾被誉为神童。
可惜,贫困百姓家,养出了一个绝色美人。
贫家的美人犹如待宰的羔羊,贼人先是侵占了家中本就不多的良田,迫得阿岳的阿姊不得不下嫁。
贼人能有什么良知?
沦落至此,告罪无门,也只能先活下来。
阿岳阿姊的忍让没有换取贼人的怜悯,过不多时,在面对另一伙更强的贼人时,阿岳阿姊这个前贼首的女人,自然变成了玩物。
彼时阿岳已有六岁,曾经的神童之名,在那个贼首的幕僚眼中,尚存几分价值。
只是越长越大,还善弓弩的男丁,又十分让人心生警惕。
韶华曾为他疗伤:“沦落至此,不委屈吗?”
阿岳苦笑,“当时哪儿有什么办法。”
“人这一生,自己能选择的机会实在不多。”
冯熙奉命剿匪之时,阿岳遣人献上山中详图。
只可惜阿姊最终没能逃出来,她死在他们一起逃跑的路上,被那贼首一箭穿心。
冯熙的军队正在上山,面对浩浩荡荡的人马,贼人们毫无招架之力。(注5)
光明和自由就在眼前,他的阿姊就在他怀中咽了气。
知其前因,便不会怪罪那一日阿岳在平城赌档中瞧见早已逃出生天的贼人时的愤怒,因愤怒而燃起的杀欲。
韶华听他的话,将音调改了。想着明日可以试琴,看看还有哪里需改。
今夜阿岳侍寝,他铺好了被褥在帐外。
不多时便听见韶华入眠的轻鼾声,他摸着月色起来为她盖被子。
韶华方才问他:“练剑是否为了康体?”
这话着实委婉了。
为安她的心,他澹澹笑了笑,“师傅说此法也许可以恢复一些。”
实际上,能恢复的机率渺茫。
不过这样也好,阿岳看着窗外的一轮明月在心里想。
“还好是如此,不然心随意动,恐怕就要生出对不起君主的心思。”
紧接着,他想起了某些不可言明的往事。
忽将手覆于唇上,这才沉沉的进入梦乡。
阿岳有时返回平城和洛阳之间,带回尺素来。
那一叠尺素中有一份属于拓跋宏的,
他还送来了一份礼,一只象牙梳。
拓跋宏最爱她那一头秀发。似浓泽,又如瀑布一般。
上面还嵌了深蓝色的丝线,才能在月色下这般显出光泽来。
初时,他便习惯把玩她的长发。
鲜卑旧俗中,男女又都于婚时剃发,拓跋宏便始终留存她的那一缕长发,跟他的绑在一起。(注6)
阿吉已替好铺好了纸,伺候她回复。
她想了想,写下一句汉乐府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除了尺素,她又赠了他一束秀发。
彼赠我梳,我回以青丝。
拓跋宏将这一束长发捧在手中,忽又想起了那一年遇袭,韶华闪着灼灼目光寻找他身上的伤口。
他当日虽欲潮涌动,终是忍耐了下来。
他常握弓箭的指腹带一层薄茧,粗粝的划过她的脊背,引得她一阵微颤,他写了四个没能说出口的字:死生契阔。
韶华走后,他好好的病了一场。
直到冯诞送了另一位冯贵人进宫。
太后马不停蹄的将拓跋恂交于小冯贵人扶养,其时他正坐于侧,冷眼旁观:
他的儿子也和他一样,成了一件对付他父亲的武器。
太后在皇长子四岁时为他赐名为恂,他为此大赦天下。(注7)
如今六岁,业已开蒙。
太后亲为其择师,非王公即旧贵也。
意思这样明显,拓跋宏却不接茬。
拓跋丕先还是议政时私下建议,到后来,便于朝堂上表请立东宫。
拓跋宏皱皱眉,“年尚幼小,有何急之?”
拓跋丕笑,拿自己引以为傲的高龄出来做解释:“臣年在西夕,思观盛礼,于臣实急。”(注8)
拓跋宏也笑,领他去瞧了自己刚生下的三位幼子,以家礼相称:“阿祖可要抱一抱?”(注9)
太后既谋宫变,拓跋宏难免想到自己的皇父,便是因他的存在被逼退为太上皇。
唯恐其故技重施,以皇长子为皇太子,既而取代他成为皇帝,因此有了强烈的生子需求。
小冯贵人先是松了一口气,她自知貌寝,不如其姊。
至尊正值壮年,不可能禁欲。
肯宠幸嫔妃是好事,意味着其姊的影子正逐渐从他心里拔去。
后来才发现有些不对劲。
随她入宫的盛年媵妾皆由太后亲选,其中不乏世家淑女,旧族贵女,姿貌皆属品类上乘。
陛下却不欲接近,仍多择其旧时妃嫔。
她虽不明,仍做足礼数。
往有孕的娘子处送贺礼,一面设宴款待安抚其余娘子。
俨然一派皇后气度,叫太后甚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