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定都洛阳的拖把宏此刻正立于北芒之巅。

    晋都洛阳自永嘉之乱以后,久遭战火焚劫,巍峨宫阙早已化为瓦砾。

    颇有感慨,因而咏一首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注1)

    虽屡屡来此,此刻心境却大不同。

    万里关山第一步,总是艰难。

    逐鹿之愿,何时休矣?

    大概直到他南下,打进健康城的那一天,才可休矣。

    决议定都后,他派安定王,任城王先回平城传达迁都召令。

    拓跋宏视这位同岁的阿叔为汲黯,所以将这一艰巨的任务托付于他。

    拿出决议那日朝堂上卜出的革卦来对他说:“当日论《革》,而今真所谓革也。”

    又秘令拓跋澄诏留台的拓跋羽兼太尉,先将迁都一事告于庙社。

    此乃重中之重。

    告于庙,意味着代京“百司”认可迁都之举。(注2)

    同时又遣镇南将军于烈同回平城将留台庶政,一以相委

    他的安排甚为周详,观之绝非一日之功。

    李冲有所察觉,又有些隐忧,试探的说:“陛下不会不回去了罢。”

    元宏笑他迂。

    他如何能不回?

    若不回,那些旧派会乖乖听话么?此刻却只说:“要巡察四方,先去邺城,但不会就此不回北方了。”

    李冲这才安心。

    十月初一,拓跋宏前往金墉城旧址。

    召穆亮与李冲和将作大匠董爵营建洛阳。

    他此刻仍居北芒山下,冯氏的旧邸之中。

    大池中水车木鸭具焕然一新,拓跋宏看着这些水池湖泛戏舟楫之具,又想到一个人。

    便使人告知李冲,令他召将作大匠,曾为副使前往南朝观察建筑形制的蒋少游乘传诣洛,量准魏晋基趾,为新建洛阳宫做准备。

    小院已然布置妥当,烛山灯枝一应俱全。被衾帐蔓上都是韶华喜爱的芙蓉花。

    韶华在一个傍晚终至洛阳,拓跋宏先将人拥入怀中,慰她一路辛劳。

    室中满是暖意,烛火将韶华的小脸照的甚亮。

    拓跋宏捧着她的脸,左看右看。肤色白皙,酥润如玉,一时竟有恍惚之感。

    怎不见岁月催人老呢?

    韶华自也要看他,他却回避,“吾已老,经不住细瞧了。”

    逗的韶华发笑。

    韶华刚饮了蜜水,此刻唇上仍粘了蜜。

    拓跋宏顺势贴近她,“欲采撷蜂蜜何如?”说着,浅啄她的唇畔。

    韶华倚在他怀中,却道:“可另有采撷?”

    她如此问,显然已经知晓。

    拓跋宏一顿,竟颇有些羞赧。又有丝丝欣喜,韶华妒矣。

    三娘处事甚为周密,她若决心打压一个人必然给予全方位的打击。

    除了药,当然还有后手。

    三娘自然不认为光用手段可以获得爱,当然还是要花些功夫在男人身上。

    早在太和十六年,至尊便为诸弟聘大族之女为妻室,原妻室可贬为媵妾,自己亦接纳诸世家贵女。(注3)

    三娘最看重的是其中一位荥阳郑氏女。貌美年幼,举手投足之间颇有二姊之风,有心指点。

    彼时冯熙观其形,颇有劝慰之意:“若郑氏将来…”

    他看了看女儿的脸,不好继续下去。

    他是怕三娘玩火自焚,将来恐叫这郑氏比下去,该如何是好。

    冯诞先前亦皱眉,认为此法不妥,唯听到此句时,方才回应其父“不会。”

    又不欲将北芒旧宅之事告知二人,便闭口不再解释。

    冯熙但见他言辞笃笃,倒也不好再说什么。

    如此,待到孝期已满,长秋已立。

    三娘便立刻遵奉典礼,与夫人、嫔以下接御,皆以次进。(注4)

    又择机将郑娘子梳妆打扮一番,遣王遇打点好宫内关系。

    便乘拓跋宏服食丸散调理之际,将人推至室内嘱她好好侍奉。(注5)

    但凡服散之人,必须薄衣,服热酒以宣其热。(注6)

    恍惚时亦会如梦似幻,燥热异常,醒时方才恢复正常。

    郑氏年岁尚幼,但身体健壮,得一弱息便结珠胎。

    三娘并不宣扬,待三月后胎气稳妥,又暗嘱太后旧臣王显扶了脉象,确认为子后方拔擢其升充华位份。

    特遣人上山告知,名为报喜。

    韶华正在毒发,又被灌下汤药,正呕的昏天黑地。

    骤一听闻,又连连呕血,阿岳无心思量其他,只扶住她的背,鼓励她:“吐干净了就好了。”

    阿吉毕竟掌令女史出身,此时只能端起架子,照宫中旧例封了喜金,将人送走。

    回来后愤懑的直跺脚,“欺人太甚。”

    韶华为妃时,对乃妹素有照顾。谁知调个个,便全然不一样,“一母同胞,她何故如此狠毒。”

    阿岳冷声冷调,“你还记得那一年,女君重择婿时。我曾问你的话?”

    那句“兄不为兄,妹不为妹。”言犹在耳。

    阿吉倒不讶异,只觉十分伤怀。

    当即奔出去大哭一场,从此更体会到政争的无情和残酷。

    拓跋宏问心有愧,只对她说:“以后不会再有了。”

    韶华敛目:“我并非不肯容人。”

    拓跋宏知她甚深,此时笑着去吻她的额,反过来说:“你肚量大,我知道。”

    又移至唇,长吻方毕,只听韶华幽幽又问,“那郑氏究竟有何妙处?”

    拓跋宏:……

    韶华当夜与拓跋宏安眠。

    他甫一入港,乘着江水潎冽,行舟如箭。

    韶华迷迷糊糊正值舒适摇曳之际,忽的全身颤栗,不由自主。

    拓跋宏喊她不醒,慌忙停下,叫人进来。

    随行有拓跋宏信重的医官徐謇,扶脉后问及以往脉案。

    拓跋宏宣入阿吉,才知韶华中毒情状。

    一时静默。

    屋中唯有两人之时,拓跋宏跪于她身侧,抚着她的脸,就像抚着一片脆弱的瓷。

    韶华指尖微动,面上稍感凉意。

    稍一抬手,竟是泪。

    是他的眼泪,滑落到她脸上。

    成了他们共同的泪。

    韶华擦干他的眼泪,与之相视。

    对于拓跋宏来说,生活好像站在火山口,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突然裂开,喷出火来。

    唯有她是涓涓细流,是不枯的河,是不坠的星。

    于是他一意向园,目不他瞩,口不他诺。

    然而,这一切,差点离他而去。

    他想象她在那个无助的夜里。

    是否像沉入水中的仙子,墨黑色的海一点一点淹没她飘逸的青丝,终于深深地沉入海的深处。

    时代这样沉重,不那么容易大彻大悟。

    可有的时候,见一叶而忽知秋至。

    以一灯可传至诸灯,终至万灯皆明。

    她是叶,也是灯。

    徐謇为韶华调养,认为天晴时多出户外走动,有利于恢复康健。

    拓跋宏遂赠韶华一只棕黄色小犬,韶华闲时便牵着他去大池边散步。

    天气渐凉,不能游水,韶华便抱着他坐于大池旁暖阁里的秋千上。

    有时读两页书,泰半时间读着读着便睡着了。

    这犬儿极乖巧温顺,倒让韶华想起了曾经冯府中的另一只犬儿,名唤冯一一。

    冯一一本是弃犬,于是不拘在哪一院养着,叫它吃百家饭长大。

    本是听说吃百家饭长大身子骨会更加健壮,谁知每一家都不管不顾的喂食,不多久便成了一只肥犬。

    韶华便每日傍晚抱他出去散步减重。

    冯一一长的甜,又十分讨喜,却被众人惯的娇纵难言。

    韶华的风筝挂于树上,她欲上树去摘。

    冯一一却趁她不备,跑到一边草丛里去扑蝴蝶。

    就在快要扑到的时候,栽进了小沟渠里。

    她一只脚卡在其中上不来。

    进退维谷,只能发出声声哀鸣。

    韶华奔过去,心下却觉得该多给她点教训才是,不然成天胡闹。

    一一委屈的将脸埋在短臂里,颇有些哀怨的一声一声。

    倒没有唤起韶华的片刻怜悯,反而是拓跋宏循声而至。

    替一一向她求情。

    韶华无奈,“我只是想给它个教训罢了,你这么快就出手帮它,它可是要屡教不改的。”

    一一被拓跋宏救下,他不嫌弃她,反而给她检查。

    确定只有左脚受伤,所以才动弹不得。

    寻医路上,一一只能涡在拓跋宏怀中,怡然自得。

    拓跋宏腾出一只手来替它顺毛,目光柔软,似极有耐心。

    一一倒异常乖顺起来,拿眼儿去觑韶华。

    竟还时不时的发出哼哼声来,故意要给谁听似的。

    韶华也哼了一声。就是要较劲。

    拓跋宏笑,“倒是促狭。”

    他目光在一人一犬之见转动,也不知是在说谁,韶华烟视。

    只道:“居安思危,有人只能护你一时,好好想想你的主人到底是谁。”

    一一果然乖觉,一下子立起身来。

    左脚一瘸,又陡然无力的倒下去。

    她又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哀鸣,似十分愤怒夹杂着五分无能。

    一一确实不是聋犬,而是只瘸犬。

    拓跋宏因此大笑。

    那时的韶华比如今略胖些,两侧脸嘟嘟的,白玉一般酥润。

    烟视时眼神微眯,一划而过,足显媚态。

    一一由她抱大,略有几分像她。

    在他少时习完黄赤之道的绮梦里,一一总是步态矫健,跑过来让他抱。

    他将她抱在怀里,腾出一只手来替她顺毛。

    一一竟也学会烟视,眼神在他脸上一划而过。

    等再回过头来,却变成了韶华的样子。

    拓跋宏晚归,携韶华去往邺城,邺城有行宫,仍有宫殿正在修缮。

    道武帝当年建设平城宫,便以中原都会为蓝本邺城主体系曹魏时所建,直到后燕时仍很繁华。

    道武灭燕不久曾到此城,并对之深为惊叹,他“巡登台榭,遍览宫城,将有定都之意”。

    也正是后来他决心模仿邺城兴建平城以及畿内城邑的主要原因。(注7)

    韶华换上了仿南人规制新制的服饰随拓跋宏驾马而行。

    新制服饰的腰线较之南人衣饰略高,盖因方便北朝女子骑马打猎之需,又比原先的鲜卑袍服飘逸柔情。

    出行在外时亦无需戴帽,使各式发髻,金碧饰物具能招摇过市,而非隐于黑高帽之中。

    韶华很以为乐。

章节目录

北魏-太和轶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京墨13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京墨13并收藏北魏-太和轶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