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宏这几日住西堂,先是召见了太子元恪。
他上次召他还是在去岁八月,太子由洛至悬瓠行宫谒见。
跟彭城公主前后脚。
现在想起来那时太子当知宫中事生,却知情不报。
他由此看出了这孩子的野心,既然有野心那就不防用一用。
他不能让他作壁上观。
于是入夜便举家宴,除了升任了几位有功之王外,还免了太子向皇后的拜谒之礼。
而后,又同众王提了那句老话:
“我后子孙,邂逅不逮,汝等观望辅取之理,无令他人有也。”
而后他才待在西堂中想起东堂里的韶华。
他在思忖自己当日是否有些过了,当他回忆起自己赐她辞死诀。
她竟当真应言再拜稽首,涕泣歔欷,而入东房至今。
又有些后悔。
他左思右想,一时觉得自己再不要理会她了,一时又觉得还是想见一见她好不好。
而后,他终于看到了自己空空如也的枕畔。
这是个搭好的台阶。
他便使宦官前往东堂里去问。
韶华这几日委实累的很,新浴后也很难入睡。
她半梦半醒时会胡思乱想,一时想元宏会不会对付她阿娘,一时又想起死去的阿岳来。
她不由得想起他曾读给她听的那些故事,原来如今一语成谶 。
她仿佛成了传奇故事里那个做黄粱梦的人。
不过很可惜,她只睡了一觉,并没有做什么梦。
夕阳时,日影将窗的影子拉的老长。
她数了数窗格,又是一种惘然。
最后她又坐于池畔,看池中还飘零着的木鸭子。
他们没有机巧,总是呆呆笨笨的。像阿岳一样,是个美丽的痴人。
而后她又想起元宏。
他们于幼年阴山却霜时初见,而后在平城宫的书室里共看日升月落与星沉。
他小时候总是很冷静,也很古怪。但即便古怪,也会帮她罚写大字,给她讲故事,陪她呼卢喝雉,她觉得他人还不错。
只是太喜欢拒人于千里之外。
所以她包容他时不时的使坏和捉弄。
她唯一一次被太后姑母打就是因为他。
只为问了一句他阿母的事。
虽然吃了些皮肉之苦,她却突然明白了他的冷静和古怪。
她想原来他是这般落寞的人。
所以她并没有真正怪他,伤一好便马上去找他。
“既然你不去找我,只有我来找你啦。”
她有时候会问他,为何这般冷着脸,不如笑一笑。
有时候会带着他登上白楼远眺白登山,又去白登山上比涉猎。
迎着阳光仰躺在草场上,抬起手仿佛能抓住风。
他问她,“风是什么样的。”
她会回答他,“你的心是什么样,风就是什么样。”
她只记得他沉默了片刻,突然笑了起来。
后来她随阿父迁往洛阳。
听说他吃了大苦头,她还在想会不会他又变回从前那样了。
再见他的时候才终于放下心来。
他还是会笑,会说,很开朗大方。
还是她带他微服出巡,游遍芒山,在冯王寺中同拜三世佛。
她问:“你许了什么愿?”
他说:“愿望是不能说出来的。”
“那,我就再许一个,愿我们的愿望都能实现。”
“或许本来就是同一个呢?”
“那就愿我们共同的心愿达成。”
他们相视一笑。
再登上高高的凌云台,闭起眼睛,感受风的声音。仿佛就能听见南朝传来的铎声。
她会抚摸他背上的旧伤,他也会在她背脊上写死生契阔。
他们成婚时。
他将她拥进怀里,对她说:“我还尚未亲政,权利都在太后手里。要你嫁给我这般无用之人,不知你是否觉得委屈?”
她看着镜中那张清俊的脸,说:“在我心中,官人是全世界最好的男人。”
“我们是在三世佛面前许过愿的人。无论成败,我都不会放开你的手。这是约定。”
她隔着寝衣抚上他的心,对他说:“还记得吗?你的心是什么样,风就是什么样。”
是啊,那是他们共同感知的风声,还有他们共同的愿望。
他当然记得。
他握住她的手,似要凝望进她的眼中。
他们重逢时。
他常会躺在她的膝间,也会同她共乘一骑,游览邺城旧景。
一齐闭起眼来,听风的声音,想象故城的曾经是如何的繁华。
他会将她锁于怀中,规划洛阳新城的九轨大门。还有金墉城中观之如云的重楼飞阁,那是仿照冯王寺上的凌云阁所建的光极殿。
若如今再到三世佛前,她亦不悔,无憾。
有脚步声于身后响起,她还以为是阿吉。待那宦官出声,她才发现原来不是。
那宦官向她见礼,随后便欲向她取一物。
她还觉得有些奇怪。
门下省就在禁中,主掌至尊诸事所需,难不成还有什么是她有而门下省无的。
那宦官随后才说:“是至尊想要问皇后取一柄象牙梳。”
然后她想起来了。
那是一柄他自磨的象牙梳,他当年送到洛阳来,她回赠他一缕青丝。
其后他们重逢,他便将这缕青丝和原先成婚时的那一缕一并系于梳上。
他一直安置于枕边。
回宫时,宫人不明所以。便将物什一并送来显阳殿东堂。
他自含温室一夜后便住于西堂。
此时不见了此物,可不得问她来要么。
问这私密之物,想来是后悔了。
可正如他所言“昔为汝嫂,今为他人。”
既如此,情已不再,还留这定情之物做什么。
她尚未消弭怒气。
她猜想,此时他定在西堂里偷偷听这里的动静。
于是她并不起身,就坐于那廊上。抬手打碎了一只花瓶,方才对那宦官说:“吾乃天子妇,当亲面对也。”(注1)
元宏闹了个没脸,只能召来常夫人,对着她诉苦。
他知韶华素来依赖阿母,便欲让常夫人去劝她。
没想到岳母竟动起手来,挞了她足有百余下。(注2)
他一时心里一紧,难免想到自己曾叫她挨打的旧事。
又一想,大概也许这就是岳母的解决之道?
他转头便去寻药。
如今她是不会一蹦一跳的来到他的书室了,那便让他去罢。
他难免回想起幽室那一夜,自己在心里默默地回应她:“你不来找我,就只有我去找你了。”
于是入夜时分,他便穿过显阳殿正殿至东堂,东堂此时只点两盏灯枝。
韶华趴在胡床上,只穿一件葱倩绿织金宝相花的两襠。
他不由得想起他千里迢迢随信送她的菖蒲花来。
在那一日的梦中,就是这般昏黄的柔纱,拂面而来。
阿母打女儿,自然下手极有分寸。
她的背上无甚伤痕,唯两处像是掐青的。
玉色的药膏轻轻抹于伤处,韶华背后一凉,这才倏尔醒来。
她早已用过药了,是阿吉为她上的。阿吉的一双葱指可称为柔荑,哪儿是这般满手老茧的样子。阿岳已死,自也不会是他。至于长秋卿们,他们并不服侍她的起居。
此时出现在这里的唯有一人。
她闷闷翕开檀口,“吾已与官人辞死决,便不见面了。”
她拒不回过头来,只面对里间。
元宏替她上好药,抚着她的肩处,答她,“你既不肯回头,那只有我迁就你罢。”
他一步便跨入胡床上,与韶华面对面。
他瘦了,大约是病了好一段时日。
韶华想他那日的急咳,想到战场上刀剑无眼,定是极危险的。
此时不免心软下来,不再坚拒。
她抬手抚他的脸,元宏亦握住她的手。
两人相视,他微微一笑。
元宏这时才拥她入怀。
韶华不免在他肩头垂泣。
又用小拳捶他,“你真欲赐死我,那便赐死我罢。”
元宏只能温言细语,切切的哄她,“都是我不好,都是我的错。”
韶华因此又睡了一觉。
直至夜深方醒。
元宏已嘱人制好夜食。
韶华用了些蜜渍黄牛肉,又饮了些汤,方才用细盐漱了口。
元宏所食不多,眼下脸色虽好些,但依然难掩疲惫憔悴。
她想西堂近来出入人多,她又出了这些事,想必有的忙。
只因为他在,旁人便不敢轻举妄动。
他只需轻轻抬一抬手,好像什么难题都能烟消云散。
只唯一样,是英武如元宏也不能掌控的。
于是他每每直视此处,便会陡然升出无力来。
又迫得自己不得不速速行动。
将有限的生命也投入到大魏的未来中去。
韶华被他拥于怀中。
他用只唯他们二人才能听到的声音对她说:“自古帝后一体。他们敢对你动手,将来就敢对我动手。”
夺权的目的无非是自觉他所分不公,其关隘终究在他的身上。
对付韶华不过是其中一个手段。用来给他一个打击,也是一个震慑。
正如废太子元恂之事,为代人旧贵所为。其实捧谁做那个出师之名都不过是幌子,无非是给自己一个理由。
而正如此番异动,也绝非元详一人之力。他身后的支持者,是近支亲贵,恐怕还有那些落败却不甘寂寞的旧贵遗党。
面对强大如元宏一般的君上,他们不敢再轻易挑衅。而君上不在时,面对一个颇显孱弱的主母,他们到底还有几分胜算。
所以他要保住她的皇后尊位,却以分散权力框架来进行一定的妥协,只为使局势尽快安定下来。
可元宏从来不是一个妥协的人,韶华知他定有后手。
只听他其后的一句便是:“做这一切为的是等待反击一搏。”
两虎若相争,便只有偶尔相持,而没有相和。但若此时另来了一只新虎,形势便会全然不同。
“那只新虎是太子元恪。”
太子元恪原本大可作壁上观,无论谁胜谁负,他都是未来的储君。
若双方当真兵戎相见,于他而言正是可以收拢权势的好时机。
所以他便要引他入局。
太子最怕失其位,失位的太子可能比失位的至尊还要惨一些。
所以他举家宴时又重提了老话。
“若将来我的儿孙当真无能,诸王可取而代之。”
太子便得从高高在上,落下凡尘来。
他若不保护自己,会被群狼环伺。所以他必须加入斗争,直至一方得到完全的胜利。
太后的权力是因为有其子坐皇位才得以周全。
“所以此时他仅有的合作者只能是他的母后,因为其他人都有可能取他而代之,而只有母后和他是相辅相成。”
他在她耳边说:“你等着我的信,无论如何,我会遣人带信给你。”
她看着他的眸子在昏黄的烛火中闪着光,又看着那光最终消逝。
她心忽的一痛,抬手掩住他的唇,不叫他说出那个万一。
元宏便不说了,他在月色下细细端详着她的脸:“要好好活下去,等着我。”
元宏给了她希望,也给了自己希望。
但还是不得不做最充分的安排。
因为南齐陈显达的反攻,攻占了边城马圈。
马圈的失守,意味着元宏所占沔北五郡立即面临着被南齐军队收复的威胁。
为了不使花费一年多时间,好不容易才拿下的南齐五郡的心血回吐。
元宏不日又将上战场。
他从前跟韶华说过陈显达其人。初次南伐时他虽不在,但南齐的边防部署都由他指挥。
从前元宏说起他,或是恨,或是憋着一股劲。如今说起他来倒有些称羡,“我若能活到他同等岁数,也就心满意足了。”(注3)
又说到这个话题,韶华依旧不让他继续说下去。他浅浅低头,亲吻了她的手心。
他留下领军将军于烈坐镇宫禁。却带走了刘芳,负责如有万一,礼法上的程序。
他对任城王元澄说:“显达侵乱,沔阳不安,朕不亲行,莫攘此贼。朕疾患淹年,气力惙弊,如有非常,委任城大事。是段任城必须从朕。”
元澄涕泣对曰:“臣谨当竭股肱之力,以命上报。”(注4)
遂从驾南伐。
临行那一日,阿吉替韶华簪上那一对菖蒲花,她亲往金墉城城门处相送。
元宏数次回首,嘱她回去。
终在她转身回城时,默然凝视许久。
空中有幼鸟展翅而飞,将薄云一划两半。像池中意外破碎的涟漪,终于散去。
车驾上的摇铃声声响起,仿佛寺上的金铎声,一声一声被风送出老远。
像是五弦琴的余韵长调,总是格外缠绵悠长。
这是此生最后一面。
他上次召他还是在去岁八月,太子由洛至悬瓠行宫谒见。
跟彭城公主前后脚。
现在想起来那时太子当知宫中事生,却知情不报。
他由此看出了这孩子的野心,既然有野心那就不防用一用。
他不能让他作壁上观。
于是入夜便举家宴,除了升任了几位有功之王外,还免了太子向皇后的拜谒之礼。
而后,又同众王提了那句老话:
“我后子孙,邂逅不逮,汝等观望辅取之理,无令他人有也。”
而后他才待在西堂中想起东堂里的韶华。
他在思忖自己当日是否有些过了,当他回忆起自己赐她辞死诀。
她竟当真应言再拜稽首,涕泣歔欷,而入东房至今。
又有些后悔。
他左思右想,一时觉得自己再不要理会她了,一时又觉得还是想见一见她好不好。
而后,他终于看到了自己空空如也的枕畔。
这是个搭好的台阶。
他便使宦官前往东堂里去问。
韶华这几日委实累的很,新浴后也很难入睡。
她半梦半醒时会胡思乱想,一时想元宏会不会对付她阿娘,一时又想起死去的阿岳来。
她不由得想起他曾读给她听的那些故事,原来如今一语成谶 。
她仿佛成了传奇故事里那个做黄粱梦的人。
不过很可惜,她只睡了一觉,并没有做什么梦。
夕阳时,日影将窗的影子拉的老长。
她数了数窗格,又是一种惘然。
最后她又坐于池畔,看池中还飘零着的木鸭子。
他们没有机巧,总是呆呆笨笨的。像阿岳一样,是个美丽的痴人。
而后她又想起元宏。
他们于幼年阴山却霜时初见,而后在平城宫的书室里共看日升月落与星沉。
他小时候总是很冷静,也很古怪。但即便古怪,也会帮她罚写大字,给她讲故事,陪她呼卢喝雉,她觉得他人还不错。
只是太喜欢拒人于千里之外。
所以她包容他时不时的使坏和捉弄。
她唯一一次被太后姑母打就是因为他。
只为问了一句他阿母的事。
虽然吃了些皮肉之苦,她却突然明白了他的冷静和古怪。
她想原来他是这般落寞的人。
所以她并没有真正怪他,伤一好便马上去找他。
“既然你不去找我,只有我来找你啦。”
她有时候会问他,为何这般冷着脸,不如笑一笑。
有时候会带着他登上白楼远眺白登山,又去白登山上比涉猎。
迎着阳光仰躺在草场上,抬起手仿佛能抓住风。
他问她,“风是什么样的。”
她会回答他,“你的心是什么样,风就是什么样。”
她只记得他沉默了片刻,突然笑了起来。
后来她随阿父迁往洛阳。
听说他吃了大苦头,她还在想会不会他又变回从前那样了。
再见他的时候才终于放下心来。
他还是会笑,会说,很开朗大方。
还是她带他微服出巡,游遍芒山,在冯王寺中同拜三世佛。
她问:“你许了什么愿?”
他说:“愿望是不能说出来的。”
“那,我就再许一个,愿我们的愿望都能实现。”
“或许本来就是同一个呢?”
“那就愿我们共同的心愿达成。”
他们相视一笑。
再登上高高的凌云台,闭起眼睛,感受风的声音。仿佛就能听见南朝传来的铎声。
她会抚摸他背上的旧伤,他也会在她背脊上写死生契阔。
他们成婚时。
他将她拥进怀里,对她说:“我还尚未亲政,权利都在太后手里。要你嫁给我这般无用之人,不知你是否觉得委屈?”
她看着镜中那张清俊的脸,说:“在我心中,官人是全世界最好的男人。”
“我们是在三世佛面前许过愿的人。无论成败,我都不会放开你的手。这是约定。”
她隔着寝衣抚上他的心,对他说:“还记得吗?你的心是什么样,风就是什么样。”
是啊,那是他们共同感知的风声,还有他们共同的愿望。
他当然记得。
他握住她的手,似要凝望进她的眼中。
他们重逢时。
他常会躺在她的膝间,也会同她共乘一骑,游览邺城旧景。
一齐闭起眼来,听风的声音,想象故城的曾经是如何的繁华。
他会将她锁于怀中,规划洛阳新城的九轨大门。还有金墉城中观之如云的重楼飞阁,那是仿照冯王寺上的凌云阁所建的光极殿。
若如今再到三世佛前,她亦不悔,无憾。
有脚步声于身后响起,她还以为是阿吉。待那宦官出声,她才发现原来不是。
那宦官向她见礼,随后便欲向她取一物。
她还觉得有些奇怪。
门下省就在禁中,主掌至尊诸事所需,难不成还有什么是她有而门下省无的。
那宦官随后才说:“是至尊想要问皇后取一柄象牙梳。”
然后她想起来了。
那是一柄他自磨的象牙梳,他当年送到洛阳来,她回赠他一缕青丝。
其后他们重逢,他便将这缕青丝和原先成婚时的那一缕一并系于梳上。
他一直安置于枕边。
回宫时,宫人不明所以。便将物什一并送来显阳殿东堂。
他自含温室一夜后便住于西堂。
此时不见了此物,可不得问她来要么。
问这私密之物,想来是后悔了。
可正如他所言“昔为汝嫂,今为他人。”
既如此,情已不再,还留这定情之物做什么。
她尚未消弭怒气。
她猜想,此时他定在西堂里偷偷听这里的动静。
于是她并不起身,就坐于那廊上。抬手打碎了一只花瓶,方才对那宦官说:“吾乃天子妇,当亲面对也。”(注1)
元宏闹了个没脸,只能召来常夫人,对着她诉苦。
他知韶华素来依赖阿母,便欲让常夫人去劝她。
没想到岳母竟动起手来,挞了她足有百余下。(注2)
他一时心里一紧,难免想到自己曾叫她挨打的旧事。
又一想,大概也许这就是岳母的解决之道?
他转头便去寻药。
如今她是不会一蹦一跳的来到他的书室了,那便让他去罢。
他难免回想起幽室那一夜,自己在心里默默地回应她:“你不来找我,就只有我去找你了。”
于是入夜时分,他便穿过显阳殿正殿至东堂,东堂此时只点两盏灯枝。
韶华趴在胡床上,只穿一件葱倩绿织金宝相花的两襠。
他不由得想起他千里迢迢随信送她的菖蒲花来。
在那一日的梦中,就是这般昏黄的柔纱,拂面而来。
阿母打女儿,自然下手极有分寸。
她的背上无甚伤痕,唯两处像是掐青的。
玉色的药膏轻轻抹于伤处,韶华背后一凉,这才倏尔醒来。
她早已用过药了,是阿吉为她上的。阿吉的一双葱指可称为柔荑,哪儿是这般满手老茧的样子。阿岳已死,自也不会是他。至于长秋卿们,他们并不服侍她的起居。
此时出现在这里的唯有一人。
她闷闷翕开檀口,“吾已与官人辞死决,便不见面了。”
她拒不回过头来,只面对里间。
元宏替她上好药,抚着她的肩处,答她,“你既不肯回头,那只有我迁就你罢。”
他一步便跨入胡床上,与韶华面对面。
他瘦了,大约是病了好一段时日。
韶华想他那日的急咳,想到战场上刀剑无眼,定是极危险的。
此时不免心软下来,不再坚拒。
她抬手抚他的脸,元宏亦握住她的手。
两人相视,他微微一笑。
元宏这时才拥她入怀。
韶华不免在他肩头垂泣。
又用小拳捶他,“你真欲赐死我,那便赐死我罢。”
元宏只能温言细语,切切的哄她,“都是我不好,都是我的错。”
韶华因此又睡了一觉。
直至夜深方醒。
元宏已嘱人制好夜食。
韶华用了些蜜渍黄牛肉,又饮了些汤,方才用细盐漱了口。
元宏所食不多,眼下脸色虽好些,但依然难掩疲惫憔悴。
她想西堂近来出入人多,她又出了这些事,想必有的忙。
只因为他在,旁人便不敢轻举妄动。
他只需轻轻抬一抬手,好像什么难题都能烟消云散。
只唯一样,是英武如元宏也不能掌控的。
于是他每每直视此处,便会陡然升出无力来。
又迫得自己不得不速速行动。
将有限的生命也投入到大魏的未来中去。
韶华被他拥于怀中。
他用只唯他们二人才能听到的声音对她说:“自古帝后一体。他们敢对你动手,将来就敢对我动手。”
夺权的目的无非是自觉他所分不公,其关隘终究在他的身上。
对付韶华不过是其中一个手段。用来给他一个打击,也是一个震慑。
正如废太子元恂之事,为代人旧贵所为。其实捧谁做那个出师之名都不过是幌子,无非是给自己一个理由。
而正如此番异动,也绝非元详一人之力。他身后的支持者,是近支亲贵,恐怕还有那些落败却不甘寂寞的旧贵遗党。
面对强大如元宏一般的君上,他们不敢再轻易挑衅。而君上不在时,面对一个颇显孱弱的主母,他们到底还有几分胜算。
所以他要保住她的皇后尊位,却以分散权力框架来进行一定的妥协,只为使局势尽快安定下来。
可元宏从来不是一个妥协的人,韶华知他定有后手。
只听他其后的一句便是:“做这一切为的是等待反击一搏。”
两虎若相争,便只有偶尔相持,而没有相和。但若此时另来了一只新虎,形势便会全然不同。
“那只新虎是太子元恪。”
太子元恪原本大可作壁上观,无论谁胜谁负,他都是未来的储君。
若双方当真兵戎相见,于他而言正是可以收拢权势的好时机。
所以他便要引他入局。
太子最怕失其位,失位的太子可能比失位的至尊还要惨一些。
所以他举家宴时又重提了老话。
“若将来我的儿孙当真无能,诸王可取而代之。”
太子便得从高高在上,落下凡尘来。
他若不保护自己,会被群狼环伺。所以他必须加入斗争,直至一方得到完全的胜利。
太后的权力是因为有其子坐皇位才得以周全。
“所以此时他仅有的合作者只能是他的母后,因为其他人都有可能取他而代之,而只有母后和他是相辅相成。”
他在她耳边说:“你等着我的信,无论如何,我会遣人带信给你。”
她看着他的眸子在昏黄的烛火中闪着光,又看着那光最终消逝。
她心忽的一痛,抬手掩住他的唇,不叫他说出那个万一。
元宏便不说了,他在月色下细细端详着她的脸:“要好好活下去,等着我。”
元宏给了她希望,也给了自己希望。
但还是不得不做最充分的安排。
因为南齐陈显达的反攻,攻占了边城马圈。
马圈的失守,意味着元宏所占沔北五郡立即面临着被南齐军队收复的威胁。
为了不使花费一年多时间,好不容易才拿下的南齐五郡的心血回吐。
元宏不日又将上战场。
他从前跟韶华说过陈显达其人。初次南伐时他虽不在,但南齐的边防部署都由他指挥。
从前元宏说起他,或是恨,或是憋着一股劲。如今说起他来倒有些称羡,“我若能活到他同等岁数,也就心满意足了。”(注3)
又说到这个话题,韶华依旧不让他继续说下去。他浅浅低头,亲吻了她的手心。
他留下领军将军于烈坐镇宫禁。却带走了刘芳,负责如有万一,礼法上的程序。
他对任城王元澄说:“显达侵乱,沔阳不安,朕不亲行,莫攘此贼。朕疾患淹年,气力惙弊,如有非常,委任城大事。是段任城必须从朕。”
元澄涕泣对曰:“臣谨当竭股肱之力,以命上报。”(注4)
遂从驾南伐。
临行那一日,阿吉替韶华簪上那一对菖蒲花,她亲往金墉城城门处相送。
元宏数次回首,嘱她回去。
终在她转身回城时,默然凝视许久。
空中有幼鸟展翅而飞,将薄云一划两半。像池中意外破碎的涟漪,终于散去。
车驾上的摇铃声声响起,仿佛寺上的金铎声,一声一声被风送出老远。
像是五弦琴的余韵长调,总是格外缠绵悠长。
这是此生最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