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这又是何必?此番皇后娘娘的主意,也是为了殿下好,万般不要惹怒了君父啊。”
“也罢,那奴家再去回禀陛下。”
皇帝身边的总管太监劝慰两句,留下御赐的大氅叹着气离开了。
太子祁桢煊岿然不动跪在殿外,目光直视明黄的重檐庑殿顶,丝毫不见半分退缩之心。
东宫太监的柴宝为太子撑着伞,挡住如鹅毛般簌簌地雪花,却挡不住冬日地砖的冰寒。
“殿下,皇后娘娘也为的是娶妻娶贤。”太子詹事常遇明侍立于身侧,见状低声劝说,
“如今看坊间流传的小像,罗家姑娘实在不是清流之选。”
“常詹事若是等烦了,回去便是,还能赶上小厨房的晚膳。”祁桢煊目不斜视,言语中的讥诮也带有直率。
“殿下在戏弄臣了。”常遇明语气虽是惶恐,却无半点真的害怕。
这位太子殿下说话直爽难听了些,却从不责罚东宫幕僚,连克扣俸银都是少有的。
于是他继续劝道:“如若殿下要娶罗家女,也应该逼一时风头。陛下已然应允御花园赏梅宴,万不可能再收回成命,殿下也不能逼得陛下朝令夕改。”
“求娶是定姑娘家一生的大事,大丈夫责有攸归,怎能因畏惧而一避再避?”祁桢煊语气更加不悦,
“再说,父皇只是答应设宴,并未废除婚约,何来朝令夕改一说?”
大张旗鼓地设宴邀京城众贵女,难道不是为太子再挑良配?
常遇明不好把事情挑明了说,只得苦口婆心地婉转唤道:“殿下……”
但太子殿下却没再理他。
冬雪渐渐染白明黄的琉璃瓦,檐角脊兽的轮廓不甚清晰,日晷上积得一层雪啪嗒跌落,但瞬间又被细密的雪花浸没。
大殿内依次燃起烛火,宫人垂着头忙碌穿梭,但始终没传处宣召的消息。
祁桢煊在殿前雪夜的寂静中,不禁暗自思忖,垂下茂密纤长的眼睫。
他虽是言辞振振,却也并非毫无私心。
两日前,他恍惚如从梦中惊醒,自知已不是刚及冠的少年太子,而是侥幸重生一世的惶惶孤鬼。
前世他同样稳坐太子位十七年,谨遵父皇之命,北巡边疆,南治水患,痛恨朝中空谈风气,不屑谋臣暗中作为,结果从内阁到六部全得罪了个遍。
最终连母后都不愿为他计算,父皇一经薨逝,便极力拥护三哥上位。
那时他年轻不知深浅,满以自己是正统太子,听信副将提议,率军围住京城夺位。
却不知哪家正统太子是谋反得位的?
最终是兵乱难制,名声尽失,被锁进京郊的避暑凉台,三十年不得出,多番自尽而不可得,老病缠身郁郁而终。
重生一世,他必不想再重蹈覆辙。
倘使三哥当年在位时河清海晏,他倒是愿意此世让贤,做个逍遥自在的王爷。
可偏偏他在京郊时便听说,皇帝偏信奸佞,专心道家学说,不事朝政。
朝廷在北边失了关隘,二十多万人马尽丧于斯,不得不以钱财收买蛮夷;
川南等地官又多暴虐贪墨,引得民怨沸腾,终于酿成叛乱;
还有东南的倭寇之乱、山东等地连年旱灾蝗灾、府库黄册名存实亡……
一个阶下囚尚且能听到如此之多,可见朝政之乱到何种地步。
祁桢煊身为皇家太子,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今生还须得再次奋力一搏。
不过他比年轻时多了许多自知之明。
现如今礼部任职皆为世家子弟,吏部和户部攥在三哥手里,他和沈国舅只守着兵部,而沈家日后也是倒向了三哥。
且不说他日后谋划不如三哥,只计算如今的势力也输的太多,把偏向他的武将全都攒起来,在朝中也说不出几句漂亮话。
须得从前世记忆中搜罗,找出能襄助自己夺嫡上位的人。
前世三哥手下的人或专攻术论,或是谄媚之徒。祁桢煊不想许诺高官厚禄,便实在难以拉拢。
唯独一人是个例外。
祁桢煊前世起兵之前便得知,三哥府内诸多计策多出于一女子,便是永宁王府之女罗敏曦。
从整顿吏治到削弱世家,阴谋阳谋不过是她股掌之间,礼法规矩与她有如臂使,谋算利益却不至害了平民百姓,拥立新君也能平衡朝堂。
可惜罗敏曦早早遭到诸多忌惮,三哥还不等皇位坐热,便借故将永宁王府满门流放杀害。
重生而来他一直思量着如何拉拢,却意外得知自己竟与罗敏曦有婚约。
此等机缘是前世没有的。
祁桢煊心知不该谋算女子的终身大事,却还是暗中设想,如若有机会娶这样的贤才,必定要相敬如宾好好待她。
可没料到到机缘还没等来,先听说母后要替自己悔婚。
不过是小小的坊间流言,怎么能轻率荒唐!
一个女子被人污蔑清誉,又被当朝太子悔婚,可还有别的退路?
他前世被兄长掠夺皇位,心中难免觉得自己无辜,却没想到无意间误了人家终生。若是罗敏曦因此投效三皇子,倒也真真是无可厚非。
“殿下,殿下?”
“嗯?”祁桢煊思量要紧处不免眉头紧锁,怔怔地抬头看见总管太监跑过来,一下子没能回过神来。
“殿下,天太冷了,陛下召您进去暖和暖和呢。”
*
……
赏梅宴设在腊月十三。
雪霁初晴,京中贵女云集于御花园,前几年少有这般大的阵势,巍巍宫廷都比往时多了几分热闹。
乌黑苍劲的枝头红梅艳丽如血,白梅隐入堆积的雪当中,只隐约瞧见浅黄的花蕊颤动,淡香中暗藏着冰雪独有的凌冽。
亭台楼阁之间,朱红绿瓦被白雪衬得格外纯净,三三两两的名门贵女们泼茶玩笑,更是鲜活美景。
在这众人玩闹之间,难免有不少人议论近来的时事,最为沸沸扬扬的还是永安王府嫡女。
贵女们咬着耳朵说小话,话音未落,脸上便先透出羞赧的红晕,手帕掩着嘴角偷偷地笑起来。
这宴会是请了永安王府的,有人觉得皇后是故意嘲弄永安王府,请来京中贵女暗中挑太子妃,顺道笑她家姑娘被损了名节,还巴巴地要攀太子的枝儿。
但也有年轻的姑娘听说昨儿太子求娶的事,他们当作话本里的鸳鸯人物,要接着听听这宫里的旷世爱恋。
永安王妃本想让罗敏曦称病不来的,且不说罗敏曦本不爱这种热闹场面,这次俨然便是皇后娘娘的“鸿门宴”,不过是为在太子跪求之事上扳回一城。
但罗敏曦却执意非要跟过来,她不忍让母亲独自面对旁人奚落,也想瞧瞧皇后内里真实的意思。
前世她没有听说赏花一事,想必是母亲暗中拦下,不让她在病中再受打扰。可这辈子她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必须尽快找到破局之策。
罗敏曦随着母亲刚进御花园,还没与看热闹的众人撞上,远远看见皇后娘娘身边的的大嬷嬷走过来,拜见请安道:
“王妃妆安,皇后娘娘与端王妃在隔水亭子里闲话,那处观花看景最是相宜,特地让奴婢过来引永安王妃过去。”
“谢皇后娘娘还想着母亲,那就劳烦嬷嬷带路了。”罗敏曦抢先对嬷嬷说,想要陪母亲一同过去。
却不想嬷嬷福礼直接道:“姑娘到园子里转转吧,娘娘独请王妃叙话呢。”
罗敏曦皱眉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母亲拦下来:“这都是长辈的事情,当着姑娘家的面反而不好说。”
她看着母亲和嬷嬷们离开的背影,也没心思真去逛园子,带着丫鬟寻了处偏远的水榭亭子里,免得被人当做猴子观赏。
“这儿风凉,姑娘拢紧了斗篷,免得受寒。”
今日只有清钗跟着她出来,莹珠年纪尚浅,不大跟着主子们出府。
清钗看她神情始终是郁郁的,只当她又兀自伤怀,忍不住牵着她的手安慰:“姑娘别总是难过,当心身子受不住。”
罗敏曦勉强笑着摇了摇头,不自觉地叹了口气:“偷跑到这儿来,不就是为躲着议论嘛?还说它做什么,合该说笑些别的。”
“姑娘心思沉,才几天就病得瘦了这么些,我哪里还有心情说笑?”清钗说着心疼地帮她理理斗篷。
“生病总要消瘦些的,也省得吃胖了穿不下春衣……”
罗敏曦岔开话头想说点轻松的话,只是前世的悲戚已然入骨,说笑也显得凄凄然不成样子。
“你若是能胖到穿不下春衣,王府非得大摆宴席不可。”
清钗也是故意说得夸张逗她开心,却不知道这水榭旁边的回廊后面,正躲着个清贵俊朗的男子,正是曾跪在殿前真心求娶的太子殿下。
罗敏曦还没被逗得松快些,他倒是先忍不住抿嘴笑了。
太子并非经常偷听人讲话,欠身挨在花窗上甚是局促,但偏偏听得倒是认真,像是对待圣贤国事一般。
白玉发冠都被墙蹭得歪过去,仪态尽失且不说,衣袍上也被蹭上片狼狈的白灰。
这句话说开来,清钗挑拣着讲了几件府里的趣事,却不知那些人于罗敏曦而言尽是故人,越是寻常趣事越是令人伤怀。
清钗看她依旧闷闷不乐,终于还是拐回之前的话头:
“日前太子在殿前跪求,想来还是钟情于姑娘的。不知道姑娘是怎么想的?”
罗敏曦被她问得愣神,犹豫片刻垂下眉眼:“我……自然还是要嫁于太子的。”
话音刚落,花窗那头传来噗通一声闷响,像是有什么重物坠地的声音。
“谁?什么人在那里!”清钗嚯得站起来怒喝。
罗敏曦也慌忙站起身来,有登徒子小像的前车之鉴,她绝不敢再掉以轻心。
白墙那边沉寂片刻,一清朗的声音:“姑娘莫慌,在下无意冒犯。我乃……太子祁桢煊。”
祁桢煊犹豫片刻还是把真名报上去,刘皇叔三顾茅庐得报真名,燕昭王千金买骨亦不能埋没姓名,他如今第一次与罗敏曦相见,虽是误打误撞,却也要表出诚心来。
“太子在这里做什么?”罗敏曦捏着衣袖谨慎地问。
“今日御花园中多女眷,我本不欲冲撞,只是身处朝局,时时迷惘,思索之中信步游走,无意之间碰见姑娘,也算是此生的缘分。”
清钗站在罗敏曦身边瞪圆眼睛,太子怎么如此说话放肆?什么“此生缘分”?好不要脸!
罗敏曦也皱着眉后微微退半步,犹疑是不是先行离开得更好。
祁桢煊对此却毫不知情,他只知句句都是实话,说到动情处语气更加真诚:
“两年前,我随军北定忻州、朔州,亲眼所见战时民生多艰,本愿劝得父皇休养民力,可回京后才发觉权贵辗轧,谏言竟不在对错真假。”
“我心中惶恐不安,只知自己储君,有为民生谏言之责,却不知该如何是好。”
“日夜辗转,只求能请姑娘解惑。”
太子的话音落下良久,回廊中仍是一片寂寂,半晌罗敏曦才轻启薄唇:
“殿下既稳坐东宫,若想重振纲纪,何不从东宫起势?”
她言语中多半是试探,虽觉得太子的问话荒唐,但思忖着不能沉默不语。不管是否是太子的试探,好歹该抓住一线机会的。
“也罢,那奴家再去回禀陛下。”
皇帝身边的总管太监劝慰两句,留下御赐的大氅叹着气离开了。
太子祁桢煊岿然不动跪在殿外,目光直视明黄的重檐庑殿顶,丝毫不见半分退缩之心。
东宫太监的柴宝为太子撑着伞,挡住如鹅毛般簌簌地雪花,却挡不住冬日地砖的冰寒。
“殿下,皇后娘娘也为的是娶妻娶贤。”太子詹事常遇明侍立于身侧,见状低声劝说,
“如今看坊间流传的小像,罗家姑娘实在不是清流之选。”
“常詹事若是等烦了,回去便是,还能赶上小厨房的晚膳。”祁桢煊目不斜视,言语中的讥诮也带有直率。
“殿下在戏弄臣了。”常遇明语气虽是惶恐,却无半点真的害怕。
这位太子殿下说话直爽难听了些,却从不责罚东宫幕僚,连克扣俸银都是少有的。
于是他继续劝道:“如若殿下要娶罗家女,也应该逼一时风头。陛下已然应允御花园赏梅宴,万不可能再收回成命,殿下也不能逼得陛下朝令夕改。”
“求娶是定姑娘家一生的大事,大丈夫责有攸归,怎能因畏惧而一避再避?”祁桢煊语气更加不悦,
“再说,父皇只是答应设宴,并未废除婚约,何来朝令夕改一说?”
大张旗鼓地设宴邀京城众贵女,难道不是为太子再挑良配?
常遇明不好把事情挑明了说,只得苦口婆心地婉转唤道:“殿下……”
但太子殿下却没再理他。
冬雪渐渐染白明黄的琉璃瓦,檐角脊兽的轮廓不甚清晰,日晷上积得一层雪啪嗒跌落,但瞬间又被细密的雪花浸没。
大殿内依次燃起烛火,宫人垂着头忙碌穿梭,但始终没传处宣召的消息。
祁桢煊在殿前雪夜的寂静中,不禁暗自思忖,垂下茂密纤长的眼睫。
他虽是言辞振振,却也并非毫无私心。
两日前,他恍惚如从梦中惊醒,自知已不是刚及冠的少年太子,而是侥幸重生一世的惶惶孤鬼。
前世他同样稳坐太子位十七年,谨遵父皇之命,北巡边疆,南治水患,痛恨朝中空谈风气,不屑谋臣暗中作为,结果从内阁到六部全得罪了个遍。
最终连母后都不愿为他计算,父皇一经薨逝,便极力拥护三哥上位。
那时他年轻不知深浅,满以自己是正统太子,听信副将提议,率军围住京城夺位。
却不知哪家正统太子是谋反得位的?
最终是兵乱难制,名声尽失,被锁进京郊的避暑凉台,三十年不得出,多番自尽而不可得,老病缠身郁郁而终。
重生一世,他必不想再重蹈覆辙。
倘使三哥当年在位时河清海晏,他倒是愿意此世让贤,做个逍遥自在的王爷。
可偏偏他在京郊时便听说,皇帝偏信奸佞,专心道家学说,不事朝政。
朝廷在北边失了关隘,二十多万人马尽丧于斯,不得不以钱财收买蛮夷;
川南等地官又多暴虐贪墨,引得民怨沸腾,终于酿成叛乱;
还有东南的倭寇之乱、山东等地连年旱灾蝗灾、府库黄册名存实亡……
一个阶下囚尚且能听到如此之多,可见朝政之乱到何种地步。
祁桢煊身为皇家太子,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今生还须得再次奋力一搏。
不过他比年轻时多了许多自知之明。
现如今礼部任职皆为世家子弟,吏部和户部攥在三哥手里,他和沈国舅只守着兵部,而沈家日后也是倒向了三哥。
且不说他日后谋划不如三哥,只计算如今的势力也输的太多,把偏向他的武将全都攒起来,在朝中也说不出几句漂亮话。
须得从前世记忆中搜罗,找出能襄助自己夺嫡上位的人。
前世三哥手下的人或专攻术论,或是谄媚之徒。祁桢煊不想许诺高官厚禄,便实在难以拉拢。
唯独一人是个例外。
祁桢煊前世起兵之前便得知,三哥府内诸多计策多出于一女子,便是永宁王府之女罗敏曦。
从整顿吏治到削弱世家,阴谋阳谋不过是她股掌之间,礼法规矩与她有如臂使,谋算利益却不至害了平民百姓,拥立新君也能平衡朝堂。
可惜罗敏曦早早遭到诸多忌惮,三哥还不等皇位坐热,便借故将永宁王府满门流放杀害。
重生而来他一直思量着如何拉拢,却意外得知自己竟与罗敏曦有婚约。
此等机缘是前世没有的。
祁桢煊心知不该谋算女子的终身大事,却还是暗中设想,如若有机会娶这样的贤才,必定要相敬如宾好好待她。
可没料到到机缘还没等来,先听说母后要替自己悔婚。
不过是小小的坊间流言,怎么能轻率荒唐!
一个女子被人污蔑清誉,又被当朝太子悔婚,可还有别的退路?
他前世被兄长掠夺皇位,心中难免觉得自己无辜,却没想到无意间误了人家终生。若是罗敏曦因此投效三皇子,倒也真真是无可厚非。
“殿下,殿下?”
“嗯?”祁桢煊思量要紧处不免眉头紧锁,怔怔地抬头看见总管太监跑过来,一下子没能回过神来。
“殿下,天太冷了,陛下召您进去暖和暖和呢。”
*
……
赏梅宴设在腊月十三。
雪霁初晴,京中贵女云集于御花园,前几年少有这般大的阵势,巍巍宫廷都比往时多了几分热闹。
乌黑苍劲的枝头红梅艳丽如血,白梅隐入堆积的雪当中,只隐约瞧见浅黄的花蕊颤动,淡香中暗藏着冰雪独有的凌冽。
亭台楼阁之间,朱红绿瓦被白雪衬得格外纯净,三三两两的名门贵女们泼茶玩笑,更是鲜活美景。
在这众人玩闹之间,难免有不少人议论近来的时事,最为沸沸扬扬的还是永安王府嫡女。
贵女们咬着耳朵说小话,话音未落,脸上便先透出羞赧的红晕,手帕掩着嘴角偷偷地笑起来。
这宴会是请了永安王府的,有人觉得皇后是故意嘲弄永安王府,请来京中贵女暗中挑太子妃,顺道笑她家姑娘被损了名节,还巴巴地要攀太子的枝儿。
但也有年轻的姑娘听说昨儿太子求娶的事,他们当作话本里的鸳鸯人物,要接着听听这宫里的旷世爱恋。
永安王妃本想让罗敏曦称病不来的,且不说罗敏曦本不爱这种热闹场面,这次俨然便是皇后娘娘的“鸿门宴”,不过是为在太子跪求之事上扳回一城。
但罗敏曦却执意非要跟过来,她不忍让母亲独自面对旁人奚落,也想瞧瞧皇后内里真实的意思。
前世她没有听说赏花一事,想必是母亲暗中拦下,不让她在病中再受打扰。可这辈子她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必须尽快找到破局之策。
罗敏曦随着母亲刚进御花园,还没与看热闹的众人撞上,远远看见皇后娘娘身边的的大嬷嬷走过来,拜见请安道:
“王妃妆安,皇后娘娘与端王妃在隔水亭子里闲话,那处观花看景最是相宜,特地让奴婢过来引永安王妃过去。”
“谢皇后娘娘还想着母亲,那就劳烦嬷嬷带路了。”罗敏曦抢先对嬷嬷说,想要陪母亲一同过去。
却不想嬷嬷福礼直接道:“姑娘到园子里转转吧,娘娘独请王妃叙话呢。”
罗敏曦皱眉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母亲拦下来:“这都是长辈的事情,当着姑娘家的面反而不好说。”
她看着母亲和嬷嬷们离开的背影,也没心思真去逛园子,带着丫鬟寻了处偏远的水榭亭子里,免得被人当做猴子观赏。
“这儿风凉,姑娘拢紧了斗篷,免得受寒。”
今日只有清钗跟着她出来,莹珠年纪尚浅,不大跟着主子们出府。
清钗看她神情始终是郁郁的,只当她又兀自伤怀,忍不住牵着她的手安慰:“姑娘别总是难过,当心身子受不住。”
罗敏曦勉强笑着摇了摇头,不自觉地叹了口气:“偷跑到这儿来,不就是为躲着议论嘛?还说它做什么,合该说笑些别的。”
“姑娘心思沉,才几天就病得瘦了这么些,我哪里还有心情说笑?”清钗说着心疼地帮她理理斗篷。
“生病总要消瘦些的,也省得吃胖了穿不下春衣……”
罗敏曦岔开话头想说点轻松的话,只是前世的悲戚已然入骨,说笑也显得凄凄然不成样子。
“你若是能胖到穿不下春衣,王府非得大摆宴席不可。”
清钗也是故意说得夸张逗她开心,却不知道这水榭旁边的回廊后面,正躲着个清贵俊朗的男子,正是曾跪在殿前真心求娶的太子殿下。
罗敏曦还没被逗得松快些,他倒是先忍不住抿嘴笑了。
太子并非经常偷听人讲话,欠身挨在花窗上甚是局促,但偏偏听得倒是认真,像是对待圣贤国事一般。
白玉发冠都被墙蹭得歪过去,仪态尽失且不说,衣袍上也被蹭上片狼狈的白灰。
这句话说开来,清钗挑拣着讲了几件府里的趣事,却不知那些人于罗敏曦而言尽是故人,越是寻常趣事越是令人伤怀。
清钗看她依旧闷闷不乐,终于还是拐回之前的话头:
“日前太子在殿前跪求,想来还是钟情于姑娘的。不知道姑娘是怎么想的?”
罗敏曦被她问得愣神,犹豫片刻垂下眉眼:“我……自然还是要嫁于太子的。”
话音刚落,花窗那头传来噗通一声闷响,像是有什么重物坠地的声音。
“谁?什么人在那里!”清钗嚯得站起来怒喝。
罗敏曦也慌忙站起身来,有登徒子小像的前车之鉴,她绝不敢再掉以轻心。
白墙那边沉寂片刻,一清朗的声音:“姑娘莫慌,在下无意冒犯。我乃……太子祁桢煊。”
祁桢煊犹豫片刻还是把真名报上去,刘皇叔三顾茅庐得报真名,燕昭王千金买骨亦不能埋没姓名,他如今第一次与罗敏曦相见,虽是误打误撞,却也要表出诚心来。
“太子在这里做什么?”罗敏曦捏着衣袖谨慎地问。
“今日御花园中多女眷,我本不欲冲撞,只是身处朝局,时时迷惘,思索之中信步游走,无意之间碰见姑娘,也算是此生的缘分。”
清钗站在罗敏曦身边瞪圆眼睛,太子怎么如此说话放肆?什么“此生缘分”?好不要脸!
罗敏曦也皱着眉后微微退半步,犹疑是不是先行离开得更好。
祁桢煊对此却毫不知情,他只知句句都是实话,说到动情处语气更加真诚:
“两年前,我随军北定忻州、朔州,亲眼所见战时民生多艰,本愿劝得父皇休养民力,可回京后才发觉权贵辗轧,谏言竟不在对错真假。”
“我心中惶恐不安,只知自己储君,有为民生谏言之责,却不知该如何是好。”
“日夜辗转,只求能请姑娘解惑。”
太子的话音落下良久,回廊中仍是一片寂寂,半晌罗敏曦才轻启薄唇:
“殿下既稳坐东宫,若想重振纲纪,何不从东宫起势?”
她言语中多半是试探,虽觉得太子的问话荒唐,但思忖着不能沉默不语。不管是否是太子的试探,好歹该抓住一线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