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敛眸沉思片刻,面上带上笑意,几步跑过去,问道:“莫阿姐,可是有消息了?”
莫阿姐抱着一岁多的女娃娃,干笑道:“你二婶子给你接了个媒,送过来不少东西,你不去瞅瞅?”
瞧见沈应慈脸色愈发难看,莫阿姐赶忙劝:“也是为了你好嘛,这么个年景,你还一个姑娘生活,哪里过得下去。递到京城的信近一个月了也没个信儿,何必苦等。”
“有没有信儿也是我自个的事儿。”沈应慈把柴火放到自家柴垛,抄起杀猪刀踹开隔了几户人家的刘杏花家,一刀扎进送来的聘礼木箱,满院来贺喜的人登时愣住,转头看到冷着脸的沈应慈各个自觉绕着跑了。
朱二叔和刘杏花正喜气洋洋谈笑着,李二婆回去提了几嘴姑娘可是十里八乡难得的美人,身体也好,娶回来保准生个漂亮娃娃。
这么一说,王二家当即又加了一贯钱,还说嫁过去就再给娘家二斗米面。
二叔二婶站在聘礼前笑得合不拢嘴,“梆”一声,刀刃冷光晃过,骇的两人咚咚跌坐到地上,捂着屁股嚎。
“哎呦—”刘杏花长嚎一声,尖利刺耳,“真是好心没好报,福娘子你坏了良心,我和你二叔费心费力帮你寻的好人家,你就是这么对我们的,真是坏了心啊!”
沈应慈缓步走到聘礼木箱前,拔出杀猪刀,指着坐在地上撒泼的刘杏花,警告道:“谁收聘礼的谁嫁,我和你们朱家毫无关系,也别想管到我头上。”
刘杏花拉着二叔站起来,哭喊道:“你猪油蒙了心,这般话也说得出口,烂了舌头,当心不得好死。婆娘公爹养了朱大这么些年,可真是养出个白眼狼,你和你爹一样天打雷劈的没良心种。”
“哐!”
刀子扎进刘杏花两脚中间,再多一毫就扎进挥舞的胳膊,吓得她脸色煞白,冷汗直冒。
沈应慈走到她跟前,一巴掌把她扇翻,二叔伸手要拦,她手腕一转,一巴掌甩二叔脸上,打得两人嘴角冒血,脸霎时红肿一片。
“放你爹的屁,你们算个什么种敢骂我阿爹,作耗玩意,整日咸嘴淡舌邻里街坊被你们念个遍,要不要我宣扬一下,你们是如何言语郭阿伯的,他那媳妇啊…”沈应慈瞥了眼站在门口破门板后往里望的郭阿伯,大了声音说。
二叔伸手扯她胳膊要她住嘴,沈应慈偏身灵巧躲过,声音越来越响。
“行了行了!这婚退了还不行吗!别念叨了。”二叔叹气挥手。
这要抖搂出去,他们一家还怎么在乡里过活。
沈应慈冷哼一声住了嘴,门口窥听的郭阿伯努力往前倾要听仔细,后面突然响起招呼声,喜气洋洋的连串喊声,立刻吸引了围在门口偷听的邻里注意。
“福娘子,北街杀猪朱大家的福娘子,京城来了人找!”
喊声越来越近,小孩儿难得见着这种场景,都跟着叫喊凑热闹。
拐进巷口最先瞧见一群干瘦的小孩儿,蹦蹦跳跳跑在最前面。
后面紧跟着驾着马车的递信儿的商贩,身旁跟了个骑白马,穿着锦缎的中年男人,瞧着气派。
再往后跟着两辆装饰华丽的马车,两边跟了两排装束一样的佩刀骑马的年轻人,个个穿着绫罗锦缎,和土灰陈旧的街道格格不入。
莫阿姐挤开人群进到刘杏花家,边拉着沈应慈往外走边说:“回来了,回来了,还来了好些京城人,穿得那叫一个富贵,福娘子这下可算好日子要来了。”
沈应慈拔出地上的刀,跟着莫阿姐出门,浩浩荡荡的队伍已经到了门口,商贩陈大哥下车,一旁白马上的人也跳下马。
“冯典军,这就是沈纳福,福娘子。”陈大哥领着下马的中年男人走到沈应慈跟前,微弯着腰,恭敬道。
冯典军上下扫了眼沈应慈,看她衣衫破旧但气宇轩昂,不卑不亢,不由暗生疑虑。
“敢问福娘子之母可是叫万琼枝?”冯典军握紧了些腰上佩剑,问道。
沈应慈看了眼他,余光注意到后面停下的一个马车车窗帘子用扇子挑起一个空隙,半张脸探出来,那双眸子与阿娘神似。
“是,不信的话你问他们。”沈应慈说着指了下周围围了一圈的人。
人群开始附和,应着说是,她阿娘就是万琼枝。
看她得意洋洋的样子,冯典军印象差了几分,市井小民,上不得台面。
“福娘子家在哪儿?”
沈应慈侧身拨开人群招呼他们往前走:“就在前面不远。”
冯典军向后挥手示意,一行队伍进了沈应慈家院子。
院子不算大,装下这么些人、马和两架马车已经没了空余,陈大哥心思活络,跟着冯典军进了院子立马打招呼说要回家,家里娘子和孩子许久未见了,怪惦念的。
冯典军从怀里掏出一个荷包递到他手里,道了句一路辛苦,陈大哥也没推拒,收了荷包没打开看,塞进怀里连声道谢后转身出了院子,还细心关好了门。
院墙不高,墙边还堆了不少石头砖块,有好事的站石块上扒墙朝院子里望,沈应慈弯腰抓起一把土,三步走到墙边撒过去。
土尘飞扬,偷看的一个个迷了眼,挥着袖子下了石块,嘴里骂骂咧咧。
沈应慈叉着腰指着他们就骂:“好事的玩意儿,再看眼睛剜了。”
瞥见华丽马车里的人掀了帘子下来朝这边看,声音更亮了两分。
她如今一介杀猪匠之女,若是如阿娘那般温婉如兰,易遭怀疑芥蒂,自两岁多随阿娘逃到此处,耳濡目染,市井的腌臜话学了七七八八,用自是够用了。
迟缓地眨了下眼,眼皮干涩沉重,瞧见了那人全脸,更神似阿娘了,只是眉眼上扬,多了几分精明。
骂人的话说罢,沈应慈又抓起一把土,吓唬了下另一边墙头的黑脑壳,转身撒了土,掌心沾了一层,她随意在身侧抹了抹,嘿嘿笑着望着那张脸。
锦衣男人瞧见她也是一笑,不急不缓的声音带着久居高位的压迫:“姑娘家的,哪能这么说话。”
沈应慈听见了,仰头疑惑问:“怎么了?我们这儿都这么说话,总不能干站着听他们骂我。”
“要以理服人。”万义良对她言行粗鄙有些反感,说罢轻轻拢了下身上的外衫,不指望她能听懂。
“什么理不理的,在我们这儿,骂的赢得就是理。”沈应慈满不在意说。
冯典军已经推开屋门:“主君进来坐,站外面风一吹冷。”
沈应慈跟着应和:“对对,快进屋,屋里暖和,我早上炉子里添了柴,现在估摸着还有点温度。”
万义良颔首,步子沉稳迈进屋子,瞧见屋子里的简陋脸色有些僵住,床板只铺了几层又旧又硬的老棉褥子,男人更是厌弃:“这种东西能睡人?”
“怎么不能睡,”沈应慈走到他身边,抓过叠好放在床侧的被子,当着他的面揉了揉,“上一年的新棉做的,可软和了,弹花的婶子可怜我,只收了我五文钱。”
万义良抗拒的退后半步,生怕有揉搓出的灰尘飞扬,沾到衣服上,几番转眸,最终落座炉子旁的木椅,理着衣摆坐下:“听闻你阿爹是杀猪匠?”
“我阿爹可是这十里八乡杀猪手艺最好的。”沈应慈满脸骄傲,主动走到墙边介绍,“这边是我的杀猪刀,我阿爹盯着北巷尽头打铁匠专门给我打的,我阿爹的刀也很漂亮,不过给我阿爹陪葬了,你怕是见不到了,但是真的很漂亮,非常厉害。”
万义良看她说起阿爹开心快乐的样子,想到路上从引路商贩那打听来的消息,琼娘在她十岁时去世,朱大也在三年前因病去世。
那商贩连说连叹气,说早两年年景好,福娘子还能靠着家里的猪肉铺子过活,不愿接受邻里帮衬,可总有人见她一个独女,年纪又小,买了肉拿回家又找过来说她斤称不对,缺斤少两,得亏福娘子不是个好欺负,不然这几年更受欺负。
今年光景差得很,猪肉铺子办不下去,各家都不好过,想来福娘子也是实在过活不下了才往京城托信。
本以为是个普通乡野姑娘,没想到这般粗鄙,待回了国公府,还要多一番费心教导,婚娶之日可不能出岔子。
“对了,还没问你是谁?你的眼睛和我阿娘的眼睛好像,肯定沾亲带故,不然阿娘不会留信让我有难了托信儿。”沈应慈歪着头好奇看他,心里却在默念,万义良,万国公嫡出长子,官至礼部尚书。
“在下万义良,是琼娘,也就是你阿娘的兄长,当年世道混乱,万家自身难保,琼娘和年幼的你失踪后父亲派人遍寻无果,已是一家人心结。如今虽未能再见琼娘,好在琼娘骨肉尚存于世,也算了了一个心结。”万义良敛眸看她,语气哀伤。
沈应慈安静听他讲完,心里毫无波澜,眼眶随着言语泛红渗出泪珠:“我阿娘去世前也几番念道未能再见家人,一生所憾。”
抹掉泪珠,她扫了眼屋子里的人,叹了口气道:“时候不早了,这来了这么些人,待会儿午饭可如何是好,家里的米面也所剩无几,不过今儿该领救济粮了,我去领些米面给你们做汤饼。”
还未等万义良回答,沈应慈已经抱起贴墙放的坛子,又拿走了进屋后刚挂墙上的杀猪刀,往腰上一别就要出门,走到门口转头冲沈义良说:“我阿娘最爱吃我阿爹做的汤饼了。”
万义良还未反应过来,沈应慈已经风风火火出门了。
冯典军在旁边啧啧道:“三娘子这姑娘和她可半点不像。”
“认了个杀猪匠做爹,便是琼娘也难教导出什么好样貌。”万义良言语轻蔑,嗤笑,“如此,正好。”
意识到她说要去领救济粮,万义良挥手招呼冯典军,“你跟着过去,顺便采买些吃食,看她如何做派。”
莫阿姐抱着一岁多的女娃娃,干笑道:“你二婶子给你接了个媒,送过来不少东西,你不去瞅瞅?”
瞧见沈应慈脸色愈发难看,莫阿姐赶忙劝:“也是为了你好嘛,这么个年景,你还一个姑娘生活,哪里过得下去。递到京城的信近一个月了也没个信儿,何必苦等。”
“有没有信儿也是我自个的事儿。”沈应慈把柴火放到自家柴垛,抄起杀猪刀踹开隔了几户人家的刘杏花家,一刀扎进送来的聘礼木箱,满院来贺喜的人登时愣住,转头看到冷着脸的沈应慈各个自觉绕着跑了。
朱二叔和刘杏花正喜气洋洋谈笑着,李二婆回去提了几嘴姑娘可是十里八乡难得的美人,身体也好,娶回来保准生个漂亮娃娃。
这么一说,王二家当即又加了一贯钱,还说嫁过去就再给娘家二斗米面。
二叔二婶站在聘礼前笑得合不拢嘴,“梆”一声,刀刃冷光晃过,骇的两人咚咚跌坐到地上,捂着屁股嚎。
“哎呦—”刘杏花长嚎一声,尖利刺耳,“真是好心没好报,福娘子你坏了良心,我和你二叔费心费力帮你寻的好人家,你就是这么对我们的,真是坏了心啊!”
沈应慈缓步走到聘礼木箱前,拔出杀猪刀,指着坐在地上撒泼的刘杏花,警告道:“谁收聘礼的谁嫁,我和你们朱家毫无关系,也别想管到我头上。”
刘杏花拉着二叔站起来,哭喊道:“你猪油蒙了心,这般话也说得出口,烂了舌头,当心不得好死。婆娘公爹养了朱大这么些年,可真是养出个白眼狼,你和你爹一样天打雷劈的没良心种。”
“哐!”
刀子扎进刘杏花两脚中间,再多一毫就扎进挥舞的胳膊,吓得她脸色煞白,冷汗直冒。
沈应慈走到她跟前,一巴掌把她扇翻,二叔伸手要拦,她手腕一转,一巴掌甩二叔脸上,打得两人嘴角冒血,脸霎时红肿一片。
“放你爹的屁,你们算个什么种敢骂我阿爹,作耗玩意,整日咸嘴淡舌邻里街坊被你们念个遍,要不要我宣扬一下,你们是如何言语郭阿伯的,他那媳妇啊…”沈应慈瞥了眼站在门口破门板后往里望的郭阿伯,大了声音说。
二叔伸手扯她胳膊要她住嘴,沈应慈偏身灵巧躲过,声音越来越响。
“行了行了!这婚退了还不行吗!别念叨了。”二叔叹气挥手。
这要抖搂出去,他们一家还怎么在乡里过活。
沈应慈冷哼一声住了嘴,门口窥听的郭阿伯努力往前倾要听仔细,后面突然响起招呼声,喜气洋洋的连串喊声,立刻吸引了围在门口偷听的邻里注意。
“福娘子,北街杀猪朱大家的福娘子,京城来了人找!”
喊声越来越近,小孩儿难得见着这种场景,都跟着叫喊凑热闹。
拐进巷口最先瞧见一群干瘦的小孩儿,蹦蹦跳跳跑在最前面。
后面紧跟着驾着马车的递信儿的商贩,身旁跟了个骑白马,穿着锦缎的中年男人,瞧着气派。
再往后跟着两辆装饰华丽的马车,两边跟了两排装束一样的佩刀骑马的年轻人,个个穿着绫罗锦缎,和土灰陈旧的街道格格不入。
莫阿姐挤开人群进到刘杏花家,边拉着沈应慈往外走边说:“回来了,回来了,还来了好些京城人,穿得那叫一个富贵,福娘子这下可算好日子要来了。”
沈应慈拔出地上的刀,跟着莫阿姐出门,浩浩荡荡的队伍已经到了门口,商贩陈大哥下车,一旁白马上的人也跳下马。
“冯典军,这就是沈纳福,福娘子。”陈大哥领着下马的中年男人走到沈应慈跟前,微弯着腰,恭敬道。
冯典军上下扫了眼沈应慈,看她衣衫破旧但气宇轩昂,不卑不亢,不由暗生疑虑。
“敢问福娘子之母可是叫万琼枝?”冯典军握紧了些腰上佩剑,问道。
沈应慈看了眼他,余光注意到后面停下的一个马车车窗帘子用扇子挑起一个空隙,半张脸探出来,那双眸子与阿娘神似。
“是,不信的话你问他们。”沈应慈说着指了下周围围了一圈的人。
人群开始附和,应着说是,她阿娘就是万琼枝。
看她得意洋洋的样子,冯典军印象差了几分,市井小民,上不得台面。
“福娘子家在哪儿?”
沈应慈侧身拨开人群招呼他们往前走:“就在前面不远。”
冯典军向后挥手示意,一行队伍进了沈应慈家院子。
院子不算大,装下这么些人、马和两架马车已经没了空余,陈大哥心思活络,跟着冯典军进了院子立马打招呼说要回家,家里娘子和孩子许久未见了,怪惦念的。
冯典军从怀里掏出一个荷包递到他手里,道了句一路辛苦,陈大哥也没推拒,收了荷包没打开看,塞进怀里连声道谢后转身出了院子,还细心关好了门。
院墙不高,墙边还堆了不少石头砖块,有好事的站石块上扒墙朝院子里望,沈应慈弯腰抓起一把土,三步走到墙边撒过去。
土尘飞扬,偷看的一个个迷了眼,挥着袖子下了石块,嘴里骂骂咧咧。
沈应慈叉着腰指着他们就骂:“好事的玩意儿,再看眼睛剜了。”
瞥见华丽马车里的人掀了帘子下来朝这边看,声音更亮了两分。
她如今一介杀猪匠之女,若是如阿娘那般温婉如兰,易遭怀疑芥蒂,自两岁多随阿娘逃到此处,耳濡目染,市井的腌臜话学了七七八八,用自是够用了。
迟缓地眨了下眼,眼皮干涩沉重,瞧见了那人全脸,更神似阿娘了,只是眉眼上扬,多了几分精明。
骂人的话说罢,沈应慈又抓起一把土,吓唬了下另一边墙头的黑脑壳,转身撒了土,掌心沾了一层,她随意在身侧抹了抹,嘿嘿笑着望着那张脸。
锦衣男人瞧见她也是一笑,不急不缓的声音带着久居高位的压迫:“姑娘家的,哪能这么说话。”
沈应慈听见了,仰头疑惑问:“怎么了?我们这儿都这么说话,总不能干站着听他们骂我。”
“要以理服人。”万义良对她言行粗鄙有些反感,说罢轻轻拢了下身上的外衫,不指望她能听懂。
“什么理不理的,在我们这儿,骂的赢得就是理。”沈应慈满不在意说。
冯典军已经推开屋门:“主君进来坐,站外面风一吹冷。”
沈应慈跟着应和:“对对,快进屋,屋里暖和,我早上炉子里添了柴,现在估摸着还有点温度。”
万义良颔首,步子沉稳迈进屋子,瞧见屋子里的简陋脸色有些僵住,床板只铺了几层又旧又硬的老棉褥子,男人更是厌弃:“这种东西能睡人?”
“怎么不能睡,”沈应慈走到他身边,抓过叠好放在床侧的被子,当着他的面揉了揉,“上一年的新棉做的,可软和了,弹花的婶子可怜我,只收了我五文钱。”
万义良抗拒的退后半步,生怕有揉搓出的灰尘飞扬,沾到衣服上,几番转眸,最终落座炉子旁的木椅,理着衣摆坐下:“听闻你阿爹是杀猪匠?”
“我阿爹可是这十里八乡杀猪手艺最好的。”沈应慈满脸骄傲,主动走到墙边介绍,“这边是我的杀猪刀,我阿爹盯着北巷尽头打铁匠专门给我打的,我阿爹的刀也很漂亮,不过给我阿爹陪葬了,你怕是见不到了,但是真的很漂亮,非常厉害。”
万义良看她说起阿爹开心快乐的样子,想到路上从引路商贩那打听来的消息,琼娘在她十岁时去世,朱大也在三年前因病去世。
那商贩连说连叹气,说早两年年景好,福娘子还能靠着家里的猪肉铺子过活,不愿接受邻里帮衬,可总有人见她一个独女,年纪又小,买了肉拿回家又找过来说她斤称不对,缺斤少两,得亏福娘子不是个好欺负,不然这几年更受欺负。
今年光景差得很,猪肉铺子办不下去,各家都不好过,想来福娘子也是实在过活不下了才往京城托信。
本以为是个普通乡野姑娘,没想到这般粗鄙,待回了国公府,还要多一番费心教导,婚娶之日可不能出岔子。
“对了,还没问你是谁?你的眼睛和我阿娘的眼睛好像,肯定沾亲带故,不然阿娘不会留信让我有难了托信儿。”沈应慈歪着头好奇看他,心里却在默念,万义良,万国公嫡出长子,官至礼部尚书。
“在下万义良,是琼娘,也就是你阿娘的兄长,当年世道混乱,万家自身难保,琼娘和年幼的你失踪后父亲派人遍寻无果,已是一家人心结。如今虽未能再见琼娘,好在琼娘骨肉尚存于世,也算了了一个心结。”万义良敛眸看她,语气哀伤。
沈应慈安静听他讲完,心里毫无波澜,眼眶随着言语泛红渗出泪珠:“我阿娘去世前也几番念道未能再见家人,一生所憾。”
抹掉泪珠,她扫了眼屋子里的人,叹了口气道:“时候不早了,这来了这么些人,待会儿午饭可如何是好,家里的米面也所剩无几,不过今儿该领救济粮了,我去领些米面给你们做汤饼。”
还未等万义良回答,沈应慈已经抱起贴墙放的坛子,又拿走了进屋后刚挂墙上的杀猪刀,往腰上一别就要出门,走到门口转头冲沈义良说:“我阿娘最爱吃我阿爹做的汤饼了。”
万义良还未反应过来,沈应慈已经风风火火出门了。
冯典军在旁边啧啧道:“三娘子这姑娘和她可半点不像。”
“认了个杀猪匠做爹,便是琼娘也难教导出什么好样貌。”万义良言语轻蔑,嗤笑,“如此,正好。”
意识到她说要去领救济粮,万义良挥手招呼冯典军,“你跟着过去,顺便采买些吃食,看她如何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