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书坊里,仍是一幅人潮攒动、摩肩接踵的景象。

    现已是开张第三天,猜书名换优惠券的活动将要结束。经过前两日的消息扩散,今日来者更是众多,发优惠券和收银的柜台大排长龙,甚至因队伍太长,不得不盘圈排队。

    黄月娘给优惠券盖戳盖得手腕都酸了,但她看着这场景,心里高兴。

    本来,黄月娘还有些忧心忡忡,怕这优惠券的推出会令书坊入不敷出,伤了方蘅的心,结果昨日闭店后,她悄悄将账一算,惊讶地发现,竟然没有亏本。

    孩子不仅没受打击,还把事儿给干成了。

    转了转腕子,黄月娘又笑呵呵地投入到分发优惠券中。

    而另一边,新鲜出炉的第一届小茂县学习交流大会赞助商方蘅,也正在她的领地——厢房书桌前沉思。

    开张活动即将要结束,再没有什么需要她忙活的地方了,正好可以着手准备交流大会的相关事宜。

    ——是的,这次大会虽说是以李岄的县令名义主办,但其实真正的话事人还是方蘅,这两天,她的策划方案已写得差不多了。

    前日李岄来访时,他二人商讨过几句,确定了活动的基调。

    这是一场面向小茂县的士人群体,以交流为主,名士指点为辅的文化活动。

    流程倒不会很复杂,参考了前世的各种会议、论坛和现世的讲学后,方蘅决定将其分为讨论和答疑两个部分。

    先由主办方代表李岄上台发言,说些鼓励大家踊跃交流谈论学问的话,接着到学生们的交流辩论环节,再由名士大儒来答疑总结,做个收尾。

    流程确定好之后,大会筹备就可以开始了,目前筹备小组只有三个人,方蘅、李岄和李崇。

    最基础的选址、布置等事宜,交给李崇来负责,方蘅负责最后的验收。

    然后就是相对来说比较考验人脉和费工夫的邀请工作了。前头说了,这是场文化活动,只有学子互相交流还不够,需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换句话说,必须要有水平高于普通学子的大儒、名士来撑场面。

    谁能延请到这些人呢?筹备组里,方蘅就不必提了,一普通书商耳;李崇虽出身李氏,但到底是旁支,且所擅乃是武艺,才名不显,也撬不动“大佛”们出山。

    李岄当之无愧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这样一来,第一个问题迎刃而解,但第二个问题立刻随之而来:如何让这些名士大儒愿意参加呢?

    当时谈及此,李岄眉头微皱:“人选倒不是什么问题。只是,名士大儒,才子大家,多少有些傲气。我们贸然发了请帖过去,若没什么能入他们眼的东西,怕是不肯来的。”

    这话倒也没说错,方蘅沉吟片刻,心中一动,点头道:“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我隐约有了些想法,过两日成案了再来找你说。”

    这就是方蘅现在琢磨的事情了。

    在她看来,虽说文人多少都有些清高,但其实只要抓准了他们的痛点,也能很容易地顺毛捋下来。

    又是番发散思考,一顿写写画画之后,方蘅脑海中的想法逐渐成型。炯炯有神地盯着案上的草稿纸看了一会儿,她蓦地站起身,快步去了家中合作十几年的纸坊与印坊。

    首先是与纸匠一起,研究邀请函用纸。

    前文说过,大启的发展水平与方蘅前世的宋朝差不多,纸张的研发上亦然。

    前朝时,就开始以各色花草树汁调和掺入纸浆,制作出彩色的纸笺,其中何为著名的就是朱红色的浣花笺了。

    后来有一位爱纸成痴的风雅世家子,造出了光洁如镜的纸不够,还想要更加美观的花笺,便成日悉心琢磨,钻研出了砑光笺,即于纸笺上雕镂细刻,印出山水林木、花果虫鱼等物,纹理起伏有致,幅幅精良,手工奇细。但因费时费力,难以量产,只能沦为士人们口耳相传的珍稀之物。

    而在方蘅看来,量产并不是问题。

    方法也无他,就是早就已经出现的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顾名思义,就是将文字反向雕刻在木板上,形成凸起的图文部分,然后在雕版上均匀涂抹墨水,通过压力将墨水从凸起的图文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完成印刷。

    如今的大启朝,除却印刷文字以外,简单的绣像线画也能进行批量的雕版印刷了,只是还没有研究出填色、深浅变化等的进阶技法。

    倘若将想要印在纸笺上的画面制作成线刻雕版,覆纸其上,而后再用软韧之物进行砑光,就能批量生产出这种带有浮雕纹理的印花笺了。

    说做就做。

    方蘅特地在造纸坊里观察了一会儿,选定了一个年轻有干劲的匠人——年轻意味着愿意变通,不会墨守成规,有干劲则表示不会因为失败耳气馁。

    碰面后,没有多寒暄,方蘅如此这般地将设想与思路与他讲解过后,两人就迅速着手试验了起来。

    从纸浆的配比,到雕版上线条的排布、疏密、起伏,再到拓印工具的选择……每个环节,方蘅都全情参与进去,不断讨论实践,誓要找到最好的答案。

    她这一钻研起来,就忙了个天昏地暗,连饭都不跟黄月娘一块吃了,忘记吃饭也是常有的事儿,就算吃了也是跟着匠人们随便垫巴几口对付过去。

    黄月娘忧心她不好好吃饭熬坏身子,但又怕惊扰了女儿造纸,如此忍了两日,终于忍不下去,杀到了纸坊,揪出来方蘅:“你不是要帮李大人做什么事么?昨日那李三郎找上门来,你都不在,我看是要有事跟你说。你赶紧去一趟,别总是躲在坊里,弄得灰头土脸的,饭也不好好吃。”

    方蘅张口欲求情,这时,身后的房门被推开,那匠人狂喜着小跑出来,手里还捧着什么,直叫道:“成了成了!”

    她便顾不得黄月娘,忙迎上去看,片刻后急急转身,手里却小心翼翼地捏着张纸,打眼一看,有信笺大小,却不似宣纸那般柔软,而是颇为硬挺,有着厚度,瞧着是叠起来、能展开的。

    方蘅眉开眼笑,浑不记得那些还没说出来的反驳的话:“李四郎找?那我现在就去!”

    临走前还不忘和那匠人交代后续工作安排,看得黄月娘直摇头,却又忍不住笑出来。

    ……

    李家兄弟的宅子就安置在县衙附近,是个两进的院子,一任富商的产业,由周公公为他们置办的。前几日,方蘅来过一两次,倒也算熟门熟路。

    长随将她引到花厅,没过一会儿,李崇就出现了。

    他没有正经的职位,不必每日点卯,因而有些跑腿、面见、对接的活就交由他来做。

    “你来啦。二哥还没下值呢,你且等等。”李崇拣了个位置坐下,随口道。

    方蘅正要答应,却忽然想起什么,开口问道:“那先同我说说,讲坛广场修得怎么样了?我这两日忙着,忘了去看。”

    先前大会地址已定,选在近郊一处庄子里。那地界乃是钱德礼之遗产,他落网后便充公了。

    那庄子装修并不精美,无甚建筑,胜在中心有一棵百年古树,亭亭如盖,有过几个祥瑞的传闻,传说能给人带来好运,便被钱德礼圈了下来,成了他的私产。

    在方蘅的建议下,李岄让人把围墙拆了,夯实土地,以那棵大树为核心,建一个阶梯式广场,以后若还有类似的活动,都可循环使用。

    李崇一听就来劲了,立刻兴致盎然地讲起了现场施工进度,两人聊了一会儿,方蘅大致了解过情况之后,与他闲聊起来。

    “都还没到端午了,这边就这么热了。我每日在外面风吹日晒的,皮都脱了一层,人也黑了一圈。”李崇看了看被晒出黑白分界线的掌心掌背,有些悲伤地叹了口气。

    方蘅安慰他:“可我瞧着,你如今越发有气度了,比刚见你时稳重不少。”

    李崇一听,喜滋滋地摸了摸脸颊,“当真?其实,要说显稳重,我一直想着以后要蓄须呢,可是族中姐妹们都说我这样的蓄须不好看,得二哥那样的才适宜。”

    凭心而论,李崇的姐妹们确实没说错,这孩子长了张娃娃脸,方蘅实在想象不出来他有胡须的模样。

    不过,方蘅循着想象了一二——就算她再不喜欢男子蓄须,她也得承认,要是李岄的话,一定还是个仙气飘飘的清俊美人。

    但她不爱品评人物,因转而道:“是吗?我们这儿倒少有人蓄须呢,天气太热,容易闷着汗散不出去。”

    李崇仿佛被勾起什么回忆,面露不忍:“对哦,这么热的天,一动不动都浑身是汗。倘若留了胡须,嘴巴一面说话,汗珠一面从胡须上滴下来,那我肯定没心思听人说什么了!”

    方蘅被他逗得笑了起来,还没来得及接话,远处就传来李岄的声音。

    “没心思听人说什么?”

    循声望去,方蘅一抬眼,便看见李岄穿着青色官袍,从游廊走了出来。

    他眼见着是才下值就赶了回来,甫一见到人,一双清凌凌的眼睛就不由自主落在了方蘅身上。

    笑得这么开心?是了,四郎一贯是爱说俏皮话哄人开心的,不像他,嘴笨舌拙的。

    “没什么,我和方娘子闲聊呢!”李崇被这一打岔,已忘了刚刚在说什么,随口糊弄过去,站起身来迎接兄长,“二哥怎么还穿着官服,快去换身衣服松快松快罢。对了,方娘子今晚在家里用膳,我已打点好啦,待会儿就在垂花厅吃。”

    方蘅也附和了声:“是啊,”

    李岄抿了抿唇,眼神从方蘅的笑面上挪开,隐下心中莫名腾起的探究之意。

    “好。”

章节目录

我在古代做广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玉山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玉山禾并收藏我在古代做广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