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于府民风开放,男子大都身着胡服或是长袍坎肩,带皮帽。女子也三五成群走在街道上,头带圆帽上面装饰着琥珀,红珊瑚珠,颜色夺目。

    马车过了人来人往的街道,或许习惯了突厥人的时时侵扰。昨夜的三次击鼓并未对百姓造成影响。

    行了大半个时辰,进了巷子口的一户宅院后门,沈阴阴才下马车,一道花蝴蝶似的影子便冲了上来。

    “姑娘,阿玉终于见着你了。”

    阿玉一身牧民的打扮,头上戴的圆帽有几串碎珍珠流苏,随着阿玉的动作晃来晃去,看的人眼睛疼。

    连刘嬷嬷也是一样,穿着长袍坎肩,一个劲儿的流眼泪,絮絮叨叨的说着这一路的不容易。

    自南禅寺‘失火’之后,姜凝曜就派石山将两人藏了起来,等到事情平息过后,才带着他们来单于府。

    一行人中没几个出过远门,拖拖拉拉大半个月才终于到了单于府。

    阿玉扒着沈阴阴不撒手,开口眼泪就掉了下来:

    “这地方的风好大,刮在脸上生疼,我一路上就担心姑娘适应不了。还好姑娘平时用的养颜膏子我都带着呢,过几日就能给姑娘养回来。”

    沈阴阴哭笑不得,抬眼见石山在一旁眼巴巴的看着马车里面,似乎是在寻姜凝曜的身影。

    她揶揄的看了一眼‘卫羊生’。

    石山见沈阴阴和一年轻男人下车后,马车里就再也没有动静,再也忍不得,一手扒拉开阿玉:

    “沈娘子,殿下他…他没来吗?”

    还不待沈阴阴开口,阿玉便对着石山叫嚷:

    “我与我们家姑娘说话,你横插一脚做什么?你这么不讨喜,怪不得王爷不来见你!”

    “你!泼妇,若不是你一路上磨磨叽叽,怎么会耽误行程。我见不着殿下,都怪你。”

    沈阴阴后退了两步,耳朵有些发疼,见刘嬷嬷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便知一路上二人没少吵闹。

    房门从里面打开,走出来两个年过半百的老翁,头发花白,其中一个腰间别着酒囊,声音洪亮:

    “一路上吵闹不休,到了单于府耳根也不得清净。”

    ‘卫羊生’一见来人,便大步走了过去,对着腰间别着酒囊的老翁拱手行礼:“南叔。”

    被称作南叔的老翁右眉挑起,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眼中闪过一抹异色:

    “殿下客气了。”

    被人看穿,姜凝曜也不惊讶,坦然道:“阳生说南叔火眼金睛,一打眼儿就能辨出真伪,果真没错。”

    一旁的石山瞪大了眼睛,指着‘卫羊生’模样的姜凝曜,箝口结舌。

    南叔身边的老者抚须大笑,像是瞧见了什么新鲜事儿。

    姜凝曜看向他,神色更郑重些,也同样行了一个晚辈礼:

    “钟先生。”

    那位钟先生眼珠一转,神色带出几分恍然:“殿下这是要鱼目混珠,以卫羊生的身份行走在外?”

    此言一出,沈阴阴不由得侧目看向姜凝曜,原来他打的竟然是这个主意?

    姜凝曜压下心中惊异,暗道这位钟先生果然不俗,自己的心思竟被他一眼看穿,怪不得卫老头儿一定要让他跟来单于府。

    三人进屋相谈,沈阴阴也拉着阿玉和刘嬷嬷进了西厢房说话,只剩下的石山一个人委屈巴巴的守在外面。

    主屋内,

    钟先生上下打量的姜凝曜,一双眼睛睿智锋利,开口便单刀直入:

    “殿下,可否与我们两个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头子说说将来的打算?是打算在单于府苟且偷生?还是利用何家势力和振武军最为手中的底牌?”

    姜凝曜抬眸,他知道这个钟先生。

    容州钟家,在前朝哀帝时期也是一方世家,后因钟家谏言,触怒哀帝,被抄家流放,死的死,伤的伤,后钟家嫡出二子钟鼎文,投奔身任剑南道节度使的太祖皇帝。

    钟家人擅谋略,跟在太祖身边举兵征战,为其出谋划策,屡屡立下大功。

    再后来太祖建立大酆,钟鼎文被论功行赏,封伯爵于容州。钟鼎文共有二子,长子继承家业爵位,幼子钟长荣则不知所踪。

    如今看来,眼前这位钟先生就是钟鼎文的幼子,他并不是不知所踪,而是跟在了太祖身边,进入了千面卫。

    “在此之前,我想问一问钟先生,太祖把千面令给珍贵妃,是何用意?”

    钟先生与南叔对视一眼,捋着胡须道:

    “自然是为了给殿下一条后路。”

    姜凝曜笑笑,清秀的眉眼中笼罩了一层冷冽,在‘卫阳生’的脸上显得很是陌生:

    “若千面卫只是保我平安,那诏令既出,使命必达的千面令也只是一块废铁了?”

    一时间,屋内寂静。

    “你什么意思?”南叔皱着眉头问道。

    “没什么意思。我只是好奇,太祖已经死了,而千面令在我手中,千面卫的各位,是依遵太祖生前教诲行事,还是唯我诏令为尊,还请两位为我解惑。”

    南叔的脸色一僵,眉目中带着些许的不悦,他刚要开口说话,却被钟先生阻拦。

    “太祖之命不能罔顾,千面卫誓死保卫殿下性命。但千面令在殿下手中,我们自然唯殿下是从。只要殿下所令,不害国殃民,不通敌外族,不行大逆不道之事,千面卫随殿下差遣。”

    “好!有钟先生这句话,本王便放心了。”

    姜凝曜轻笑,腹诽钟长荣果然是个老狐狸。

    与此同时,钟长荣也在暗付,这位煜王殿下也并非传闻那般…….

    “将来的打算暂时没有,不过眼下单于府倒是有一件大事,我欲与两位先生相商。”

    姜凝曜将青风寨与突厥人勾结一事简短的阐述了一遍。

    南叔不知何时解下腰间的酒囊,已经喝了两口,脸上浮现浅淡的红晕,也不知是气的,还是醉的。

    “突厥欺我大酆太甚,若是太祖还在,哪里轮得着他们这群蛮化不堪,茹毛饮血的狗东西放肆!”

    姜凝曜慢条斯理的倒上一杯茶水,推到南叔面前,头却转向钟长荣:

    “钟先生怎么看?”

    “突厥人怕是蓄谋已久,青风寨不过是浮现出的冰山一角,这件事要好好查一查,不然便是后患无穷。”

    相较于南叔片面,钟长荣显然看到了此事暗藏的巨大隐患。

    “当然,眼下当务之急是先剿匪,昨夜城中三次击鼓,只怕就是突厥人在试探。如我料想不错,何将军应当已经开始安排剿匪一事了,他与夏绥节度使刘兆光颇有交情,青风寨虽势大,但若何将军出马,应当不在话下。”

    说罢,钟长荣察觉到姜凝曜若有所思的目光,轻抚了抚胡须,解释道。

    “千面卫虽然隐在市井之中多年,却不代表不闻世事,甚至此前殿下在酆都城的事迹,也有所耳闻。”

    姜凝曜闻言点点头,示意钟长荣继续说。

    “殿下能出酆都城,不止是擅闯城门,吸食禁药此事闹的沸沸扬扬,更重要的是,圣人对二皇子与三皇子不满。”

    “二皇子表面贤德,实则阴损。三皇子则暴躁凶狠,冲动易怒。这些年来,他们两个明争暗斗,实在是没有多大长进,圣人难免会失望。”

    “而殿下,便是一块磨练他们两个最好的一块磨刀石。”

    仅仅通过对几人片面的了解和事情的发生,便能反推出安康帝的心态,钟家人不止是擅谋略,更擅人心。

    姜凝曜对钟长荣更多了几分看重:

    “钟先生所言与当日德顺高人所说如出一辙。当初,便是他提议让我将计算机,把事情闹的越大越好。”

    德顺高人?

    南叔皱眉,语气颇有些不善:

    “那个妖道祸国殃民,以长生之名残害幼童,殿下如何能与其扯上关系?”

    “哦?南叔知道他的事?”

    “如何能不知,太祖在世时就曾让千面卫查过这个妖道,他生于邑州一道观,无父无母,而后在江凌府与秦王相识,此后就一直跟在秦王身边,助他荣登大宝。只可惜,那时候已经太晚了,成王,德王已死,连豫王都没能逃过……要不然,哪轮得到秦王!”

    南叔越说越气,干脆又拧开酒囊大喝一口。

    钟长荣沉思片刻:

    “殿下的意思是,此番顺利出酆都城,有德顺高人相助?”

    “不错,虽不知他相助的缘由和目的。但他的确为我出谋划策,清执手尾。”

    南叔愤愤:“他能有那么好心?”

    “其实,这并不意外。圣人疑心深重,他看重德顺,却不代表全然信任。德顺是个聪明人,不会不明白其中道理,兴许他此番相助,是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也说不准。”钟长荣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言归正传,又说回姜凝曜做为一块‘磨刀石’ 的作用。

    “此次剿匪,若殿下能立下战功,圣人一定会抬举殿下,以此来刺激二皇子和三皇子。但同时,殿下锋芒不得太过,不然也难免招来猜疑。”

    姜凝曜点点头,这也是他为何要假扮成卫羊生的缘故。

    “太不中用,尤如弃子。太过中用,易生疑心。煜王注定庸庸碌碌,而‘卫羊生’却可以建功立业,充当‘煜王’手里的一把刀!”

    钟长荣侧目看着少年凌厉的侧脸,与眼中毫不掩饰的野心,仿佛与脑海中的故人之姿重叠。

章节目录

酆都阴阳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耳刀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耳刀东并收藏酆都阴阳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