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孟老这些日子一直想再来苏家看看,一方面是出于救命之恩;另一方面,也是想再看一眼苏丽珍。
说起后者,孟知祥不免有些不好意思。但是老人家为人很坦诚,先是向身为父母的苏卫华夫妻道歉,之后才解释说他一把年纪,倒不是觊觎小姑娘,实在是那天偶然相见之后,直觉苏丽珍跟他的妻子很是相像,所以才觉得分外亲切。
他想着生命轮回,生生不息,也许爱妻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安好,心底便多了些慰藉。
而苏厚德也在一旁不住点头,证实孟老所言非虚,苏丽珍与他已经过世的养姐确有几分相像。
苏丽珍不由听得满心惊奇,没想到真有这么无巧不成书的事。
孟老的妻子闺名婉贞,小名“贞贞”,确是与她同音。
而之前没注意,现在细想起来,难怪今天初见孟老,每每听到家人唤她时,孟老总要望着她出一会儿神。起初,她还只以为是老人家刚出院,精神不济才会如此,没想到竟是因为她长得像孟夫人。
她不免想到上辈子苏爷爷对她那么好,是不是也有这个原因呢。
不过她的这个猜测很快就被推翻了。
孟知祥见众人好奇苏丽珍与孟夫人到底有多像,便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张孟夫人的旧照拿出来给大家看。
孟夫人的旧照被珍藏在一块老旧的怀表里,这块表是年轻时孟夫人送给他的定情信物。当年下放,为保住这块表,孟老很是吃了一番苦头。如今岁月流逝,也唯有它还陪伴在老人身边,守护着他心中最后的寄托。
苏丽珍心中很钦佩孟老这样情深义重的人,在接过照片之前,自己也好奇究竟哪里跟孟夫人长得像,结果亲眼看过怀表里孟夫人的照片后却是直接愣住了。
不单是她,除了沈瑞,苏卫华夫妻和苏小麦看完照片后也都表情怪异,一时间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最终还是苏小麦忍不住问出来:“孟爷爷,实在抱歉,我也没看出珍珍跟孟奶奶有多少相像的地方啊!”
事实上,这话还委婉了,要苏丽珍自己说,岂止是没多少相像的地方,她根本就和孟夫人长得完全不一样啊!
就刚刚那张照片,虽然只是年代久远的黑白照,但是因为保存的好,其实还是很清晰的。上面的孟夫人五官精致柔美,单就长相来说,是苏丽珍比不上的。
然而还不等孟知祥回答,一旁的苏厚德就朝她摆手,主动给大家解惑。
“不是长相。一个人除了长相,还有气质,咱老话说,就是骨子里那股精气神儿。”
他指着苏丽珍,面容和蔼,“这孩子的气质跟我姐姐年轻时一模一样!都是那么端庄、稳重,安静又不死板,让人看一眼就喜欢。漂亮的女孩子有很多,但这种出众的气质却很难遇到的。”
孟知祥也不由笑着点头,很是认可苏厚德的话。
众人听罢恍然,原来是这么个相像法,倒也算有缘由。
苏丽珍却很是心虚,她上辈子那个德行,根本没什么气质可言。就算是现在,也不过是因为时常被愧疚和悔恨折磨,心里时刻提醒自己重活不是为了自己过得好,她是回来赎罪、弥补家人的。
可能心思都被这些事占据,时间久了,倒显出几分异于同龄人的老成持重,也就是两位老人口中的那种好气质。
看来上辈子苏爷爷帮助她,也非是因为她像孟夫人,那时的她跟孟夫人可没半点相像可言。
苏厚德又对苏卫华夫妇说道:“不过,你们家这个闺女比我姐姐还要优秀一些!我刚刚记得你们说过,她今年才十七吧?”
“哎呦,这么小,还没成年呢,看着说话做事却比许多大人都有分寸。我姐姐当年虽也沉稳,但十七岁的时候可比不上她!”
他又一指苏丽珍,脸上带着笑,“这孩子,我刚开始不知道,还以为她是大人长个娃娃脸,今年得有个二十多岁呢,没想到还真就是个小女娃!”
大人长个娃娃脸、看着有二十多岁,实际还是个小女娃的苏丽珍:“……”
她的苏爷爷还是那么爱说笑!
倏地,一阵低低的笑声从对面传来。
而这笑声就像按下了一个开关,在座无论是长辈还是平辈,都看着苏丽珍笑了起来。
苏丽珍便是平时再如何老成,这会儿也被大家笑得脸皮泛红,不由对“始作俑者”越发恼怒,实在忍不住,暗地里偷瞪了沈瑞一眼。
没想到这一眼还被对方看了个正着,那人眉头微挑,含笑看了眼苏丽珍身前那一壶水果茶,随即不着痕迹转移话题,道“苏小姐这茶倒是有些新意。德叔,您跟孟伯伯应该会很喜欢。”
众人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这才发觉苏丽珍新端过来的茶水很是与众不同。
苏厚德生平最喜欢各种茶品,一见这外观漂亮的新茶饮,心里已经先喜欢了七/八分,等亲口品尝后,更觉得酸甜适中,既有水果的清新甘美,又带一丝淡淡茶香,余味更是清爽舒适,不由夸赞苏丽珍聪慧有巧思,灵气得很。
孟知详也连连点头。他毕竟刚出院,之前李翠英怕他喝不了茶,只给他冲了杯蜂蜜水,老爷子没怎么动,这次的水果茶倒是喝了一整杯,看样子像是很喜欢。
但苏丽珍总觉得兴许是孟夫人的缘故,可能就算她端来一杯凉白开,老人家也能一口气都喝光。
想到这里,苏丽珍是真的对这位老人生出几分心疼,而这次却是无关苏爷爷的。
临近中午,李翠英亲自下厨,因为打下手的人多,出菜的时间还挺快,没怎么费劲就做出了两桌好菜,一桌包间里招待客人,另一桌给张表舅他们聚餐。
等到包间里所有的菜上齐后,苏厚德和孟知祥一看这一桌只川菜就占了一半,有麻辣鲜活的水煮鱼,还有清淡鲜美的鸡豆花,尤其中间那道汤汁奶白的蹄花汤,光是闻着味儿就觉得正宗,显然是下了工夫的。
两位老人又是高兴、又是感动,孟老爷子更是红了眼眶。
苏丽珍用公筷夹起两块蹄花,连着浓稠的汤汁装了一小碗,一边递到孟知祥面前,一边柔声道:“孟爷爷,这是我妈做的蹄花汤,您尝一尝。要是觉着还行,今后只要您想吃,随时都能过来。”
“今天我妈做的时候,我特意在旁边学了。虽然我厨艺不如我妈,但只是这些菜的话,相信我只要工夫下的深,也不会差太多。”
“好、好!”孟知祥擦了擦眼角,脸上的笑容格外真切,“好孩子,你有心了!”
苏丽珍又依样给苏厚德也盛了一份。苏厚德也不客气,拿起筷子夹了一小块炖得已经软烂脱骨的猪蹄放入口中,这一尝,霎时眼前一亮。
“哎呦,这蹄花的工夫挺到位!料也下的准,既遮住了猪蹄的油腻腥膻,又没盖住它本身的肉香。小李,你这手艺真是不错!”
李翠英被夸得不好意思,不过能得到苏厚德的认可,她也十分高兴。
苏丽珍又招呼两位老人尝尝别的菜。
苏厚德职业习惯上来,依次把每道菜都尝了一遍,除了各别两道菜调味上差了点火候,稍加指点了几句后,其余几乎道道满意。
尤其是李翠英改良过的几款卤味,苏厚德更是赞不绝口,直说李翠英这一手绝对是“青出于蓝”,便是他本人,现在也做不出能胜过这味道的卤制熟食了。
看得出他老人家是真的对李翠英的手艺满意。
想想从前为了做好一道菜,李翠英总是在灶间一遍遍反复尝试、潜心钻研,即便是得益于《料经》的基础,也不能否认她本人的用心。
所以,苏厚德的认可是对李翠英这个半路出家的厨师最大的褒奖,苏家人也一样与有荣焉。
专业的品评过后,大家开始边吃边聊,这次有了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加成,气氛更加轻松愉悦。
苏丽珍全程守在两位老人身边,时而帮着倒杯茶,或起身端一些主食,时而递递擦拭的手帕。因为时刻注意着,所以几乎是两人刚有一点动作,她就立马能猜出他们想要什么。
总之,一顿饭吃的苏厚德和孟知祥心里热乎乎的,熨帖无比,看着苏丽珍的目光也越发慈爱。
对比之下,坐在另一边的沈瑞就有点受冷落,整顿饭苏丽珍也不过是意思意思给他倒了杯茶,之后半点眼风也不往他那边扫。
沈瑞也不恼,脸上始终带着浅浅的笑意,一边应和苏卫华夫妻,聊些在南方做生意的事,一边慢条斯理地动筷子。结果苏丽珍打眼一瞧,这一顿饭下来,居然数他吃的最多。
奉了父母命令给对方盛饭的苏丽珍面无表情地想着,原来沈瑞这种人也吃饭啊。她一直以为像他这样厉害得没上限的人物,得天天吸取日月精华,天地灵气呢。
等吃完饭,又说了会儿话,苏卫华夫妻想让苏厚德和孟知祥到楼上的客房休息一下。两位老人却是摆手拒绝了,直说已经叨扰了他们半天,眼下也该回去了。
苏丽珍在旁边听得心里一紧,她才刚找到苏爷爷,舍不得这么快就让他老人家离开,可一时又想不出什么留人的理由,只能暗暗着急。
这时,苏厚德却把一直放在手边的《料经》又要交还给李翠英。
见苏家人面露不解,他温声解释道:“小苏、小李,这本书以前是我唯一的寄托,自从它丢了以后,我不甘心啊!觉得是老天爷处处针对我,连这一点念想都不留给我,所以我总想把丢掉的书再找回来。”
“可我今天在你们这里又看到了它,它换了皮儿、换了字儿,一副全新的样子,可我却没觉得陌生,尤其是知道这书曾帮助过像你们这样的好人,我突然就想开了。”
“一本书代表不了什么,只要我活着,我心里时时刻刻放着我在乎的那些人,这就足够了。”
他拍了拍苏卫华的肩膀,又看向李翠英,最终把目光停留在苏丽珍身上。
“你们都是好的,尤其珍珍这闺女,我老汉是真稀罕!可惜我这一趟没想到能遇见你们,也没备啥礼。我想着,干脆就把这本书留给你们吧。既然它曾经帮过你们,那就让它继续发挥作用,也不枉我当初把它写出来。”
苏丽珍听得心里酸楚。这本书,她固然看重,可跟苏爷爷本人比起来,又哪里比得过?
只是此刻,她不知道说什么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意,又不显违和。
她也怕自己一再失态,吓到苏爷爷。
而苏厚德的话音刚落,李翠英就快言快语拒绝道:“不用,叔!我之前识字不多,去年为了学认字,没少拿这本书当参照,抄了不下十几遍,有那些在我手上就尽够了,这本您就拿回去吧……”
话一出口,她立马反应过来自己这话说的不对劲!听着就好像他们自恃捏着人家的书,一早给自家做好了准备似的;更像是没将苏老赠书的一番心意当回事,实在是失礼数,不禁暗自后悔。
说起后者,孟知祥不免有些不好意思。但是老人家为人很坦诚,先是向身为父母的苏卫华夫妻道歉,之后才解释说他一把年纪,倒不是觊觎小姑娘,实在是那天偶然相见之后,直觉苏丽珍跟他的妻子很是相像,所以才觉得分外亲切。
他想着生命轮回,生生不息,也许爱妻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安好,心底便多了些慰藉。
而苏厚德也在一旁不住点头,证实孟老所言非虚,苏丽珍与他已经过世的养姐确有几分相像。
苏丽珍不由听得满心惊奇,没想到真有这么无巧不成书的事。
孟老的妻子闺名婉贞,小名“贞贞”,确是与她同音。
而之前没注意,现在细想起来,难怪今天初见孟老,每每听到家人唤她时,孟老总要望着她出一会儿神。起初,她还只以为是老人家刚出院,精神不济才会如此,没想到竟是因为她长得像孟夫人。
她不免想到上辈子苏爷爷对她那么好,是不是也有这个原因呢。
不过她的这个猜测很快就被推翻了。
孟知祥见众人好奇苏丽珍与孟夫人到底有多像,便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张孟夫人的旧照拿出来给大家看。
孟夫人的旧照被珍藏在一块老旧的怀表里,这块表是年轻时孟夫人送给他的定情信物。当年下放,为保住这块表,孟老很是吃了一番苦头。如今岁月流逝,也唯有它还陪伴在老人身边,守护着他心中最后的寄托。
苏丽珍心中很钦佩孟老这样情深义重的人,在接过照片之前,自己也好奇究竟哪里跟孟夫人长得像,结果亲眼看过怀表里孟夫人的照片后却是直接愣住了。
不单是她,除了沈瑞,苏卫华夫妻和苏小麦看完照片后也都表情怪异,一时间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最终还是苏小麦忍不住问出来:“孟爷爷,实在抱歉,我也没看出珍珍跟孟奶奶有多少相像的地方啊!”
事实上,这话还委婉了,要苏丽珍自己说,岂止是没多少相像的地方,她根本就和孟夫人长得完全不一样啊!
就刚刚那张照片,虽然只是年代久远的黑白照,但是因为保存的好,其实还是很清晰的。上面的孟夫人五官精致柔美,单就长相来说,是苏丽珍比不上的。
然而还不等孟知祥回答,一旁的苏厚德就朝她摆手,主动给大家解惑。
“不是长相。一个人除了长相,还有气质,咱老话说,就是骨子里那股精气神儿。”
他指着苏丽珍,面容和蔼,“这孩子的气质跟我姐姐年轻时一模一样!都是那么端庄、稳重,安静又不死板,让人看一眼就喜欢。漂亮的女孩子有很多,但这种出众的气质却很难遇到的。”
孟知祥也不由笑着点头,很是认可苏厚德的话。
众人听罢恍然,原来是这么个相像法,倒也算有缘由。
苏丽珍却很是心虚,她上辈子那个德行,根本没什么气质可言。就算是现在,也不过是因为时常被愧疚和悔恨折磨,心里时刻提醒自己重活不是为了自己过得好,她是回来赎罪、弥补家人的。
可能心思都被这些事占据,时间久了,倒显出几分异于同龄人的老成持重,也就是两位老人口中的那种好气质。
看来上辈子苏爷爷帮助她,也非是因为她像孟夫人,那时的她跟孟夫人可没半点相像可言。
苏厚德又对苏卫华夫妇说道:“不过,你们家这个闺女比我姐姐还要优秀一些!我刚刚记得你们说过,她今年才十七吧?”
“哎呦,这么小,还没成年呢,看着说话做事却比许多大人都有分寸。我姐姐当年虽也沉稳,但十七岁的时候可比不上她!”
他又一指苏丽珍,脸上带着笑,“这孩子,我刚开始不知道,还以为她是大人长个娃娃脸,今年得有个二十多岁呢,没想到还真就是个小女娃!”
大人长个娃娃脸、看着有二十多岁,实际还是个小女娃的苏丽珍:“……”
她的苏爷爷还是那么爱说笑!
倏地,一阵低低的笑声从对面传来。
而这笑声就像按下了一个开关,在座无论是长辈还是平辈,都看着苏丽珍笑了起来。
苏丽珍便是平时再如何老成,这会儿也被大家笑得脸皮泛红,不由对“始作俑者”越发恼怒,实在忍不住,暗地里偷瞪了沈瑞一眼。
没想到这一眼还被对方看了个正着,那人眉头微挑,含笑看了眼苏丽珍身前那一壶水果茶,随即不着痕迹转移话题,道“苏小姐这茶倒是有些新意。德叔,您跟孟伯伯应该会很喜欢。”
众人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这才发觉苏丽珍新端过来的茶水很是与众不同。
苏厚德生平最喜欢各种茶品,一见这外观漂亮的新茶饮,心里已经先喜欢了七/八分,等亲口品尝后,更觉得酸甜适中,既有水果的清新甘美,又带一丝淡淡茶香,余味更是清爽舒适,不由夸赞苏丽珍聪慧有巧思,灵气得很。
孟知详也连连点头。他毕竟刚出院,之前李翠英怕他喝不了茶,只给他冲了杯蜂蜜水,老爷子没怎么动,这次的水果茶倒是喝了一整杯,看样子像是很喜欢。
但苏丽珍总觉得兴许是孟夫人的缘故,可能就算她端来一杯凉白开,老人家也能一口气都喝光。
想到这里,苏丽珍是真的对这位老人生出几分心疼,而这次却是无关苏爷爷的。
临近中午,李翠英亲自下厨,因为打下手的人多,出菜的时间还挺快,没怎么费劲就做出了两桌好菜,一桌包间里招待客人,另一桌给张表舅他们聚餐。
等到包间里所有的菜上齐后,苏厚德和孟知祥一看这一桌只川菜就占了一半,有麻辣鲜活的水煮鱼,还有清淡鲜美的鸡豆花,尤其中间那道汤汁奶白的蹄花汤,光是闻着味儿就觉得正宗,显然是下了工夫的。
两位老人又是高兴、又是感动,孟老爷子更是红了眼眶。
苏丽珍用公筷夹起两块蹄花,连着浓稠的汤汁装了一小碗,一边递到孟知祥面前,一边柔声道:“孟爷爷,这是我妈做的蹄花汤,您尝一尝。要是觉着还行,今后只要您想吃,随时都能过来。”
“今天我妈做的时候,我特意在旁边学了。虽然我厨艺不如我妈,但只是这些菜的话,相信我只要工夫下的深,也不会差太多。”
“好、好!”孟知祥擦了擦眼角,脸上的笑容格外真切,“好孩子,你有心了!”
苏丽珍又依样给苏厚德也盛了一份。苏厚德也不客气,拿起筷子夹了一小块炖得已经软烂脱骨的猪蹄放入口中,这一尝,霎时眼前一亮。
“哎呦,这蹄花的工夫挺到位!料也下的准,既遮住了猪蹄的油腻腥膻,又没盖住它本身的肉香。小李,你这手艺真是不错!”
李翠英被夸得不好意思,不过能得到苏厚德的认可,她也十分高兴。
苏丽珍又招呼两位老人尝尝别的菜。
苏厚德职业习惯上来,依次把每道菜都尝了一遍,除了各别两道菜调味上差了点火候,稍加指点了几句后,其余几乎道道满意。
尤其是李翠英改良过的几款卤味,苏厚德更是赞不绝口,直说李翠英这一手绝对是“青出于蓝”,便是他本人,现在也做不出能胜过这味道的卤制熟食了。
看得出他老人家是真的对李翠英的手艺满意。
想想从前为了做好一道菜,李翠英总是在灶间一遍遍反复尝试、潜心钻研,即便是得益于《料经》的基础,也不能否认她本人的用心。
所以,苏厚德的认可是对李翠英这个半路出家的厨师最大的褒奖,苏家人也一样与有荣焉。
专业的品评过后,大家开始边吃边聊,这次有了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加成,气氛更加轻松愉悦。
苏丽珍全程守在两位老人身边,时而帮着倒杯茶,或起身端一些主食,时而递递擦拭的手帕。因为时刻注意着,所以几乎是两人刚有一点动作,她就立马能猜出他们想要什么。
总之,一顿饭吃的苏厚德和孟知祥心里热乎乎的,熨帖无比,看着苏丽珍的目光也越发慈爱。
对比之下,坐在另一边的沈瑞就有点受冷落,整顿饭苏丽珍也不过是意思意思给他倒了杯茶,之后半点眼风也不往他那边扫。
沈瑞也不恼,脸上始终带着浅浅的笑意,一边应和苏卫华夫妻,聊些在南方做生意的事,一边慢条斯理地动筷子。结果苏丽珍打眼一瞧,这一顿饭下来,居然数他吃的最多。
奉了父母命令给对方盛饭的苏丽珍面无表情地想着,原来沈瑞这种人也吃饭啊。她一直以为像他这样厉害得没上限的人物,得天天吸取日月精华,天地灵气呢。
等吃完饭,又说了会儿话,苏卫华夫妻想让苏厚德和孟知祥到楼上的客房休息一下。两位老人却是摆手拒绝了,直说已经叨扰了他们半天,眼下也该回去了。
苏丽珍在旁边听得心里一紧,她才刚找到苏爷爷,舍不得这么快就让他老人家离开,可一时又想不出什么留人的理由,只能暗暗着急。
这时,苏厚德却把一直放在手边的《料经》又要交还给李翠英。
见苏家人面露不解,他温声解释道:“小苏、小李,这本书以前是我唯一的寄托,自从它丢了以后,我不甘心啊!觉得是老天爷处处针对我,连这一点念想都不留给我,所以我总想把丢掉的书再找回来。”
“可我今天在你们这里又看到了它,它换了皮儿、换了字儿,一副全新的样子,可我却没觉得陌生,尤其是知道这书曾帮助过像你们这样的好人,我突然就想开了。”
“一本书代表不了什么,只要我活着,我心里时时刻刻放着我在乎的那些人,这就足够了。”
他拍了拍苏卫华的肩膀,又看向李翠英,最终把目光停留在苏丽珍身上。
“你们都是好的,尤其珍珍这闺女,我老汉是真稀罕!可惜我这一趟没想到能遇见你们,也没备啥礼。我想着,干脆就把这本书留给你们吧。既然它曾经帮过你们,那就让它继续发挥作用,也不枉我当初把它写出来。”
苏丽珍听得心里酸楚。这本书,她固然看重,可跟苏爷爷本人比起来,又哪里比得过?
只是此刻,她不知道说什么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意,又不显违和。
她也怕自己一再失态,吓到苏爷爷。
而苏厚德的话音刚落,李翠英就快言快语拒绝道:“不用,叔!我之前识字不多,去年为了学认字,没少拿这本书当参照,抄了不下十几遍,有那些在我手上就尽够了,这本您就拿回去吧……”
话一出口,她立马反应过来自己这话说的不对劲!听着就好像他们自恃捏着人家的书,一早给自家做好了准备似的;更像是没将苏老赠书的一番心意当回事,实在是失礼数,不禁暗自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