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对她一见钟情,回京后便请旨赐婚了,女儿远嫁后,母亲便在信中说过,大嫂有些古怪了。”叶老太太叹了口气,无奈道。
“不过王妃一年到头总能回去两三回,大嫂的状况倒也算得上不错,后来王妃薨了,她便也彻底疯了。”叶老太太说的直叹气。
“她那是心病,请了多少大夫都说没法子,洁儿不必强求。”叶老太太劝道。
玉洁笑笑,却很是坚定:“事在人为嘛,祖母,若能让叶大太太能清明地过日子,世子想来也能放心些。”
叶老太太晓得玉洁性子颇有些倔强,便也不劝了,只道:“量力而行即可。”
“祖母,我晓得的。”
叶老太太又问起旁的:“你在太后娘娘跟前,怎么样呀?”
玉洁猜想,叶老太太定然是想知道她何时能回京,便道:“祖母,一切顺利,我应当很快能回京了。”
“真的?”叶老太太有些惊喜,但她道,“祖母不是问这个……你与世子他们,相处的如何?”
玉洁有些诧异,她在玉华寺都许多年了,要说的早便与叶老太太说了,怎得又问起来了?
“挺好的呀,太后娘娘与解统领,世子与郡主,她们都很照顾我,祖母我在玉华寺过得挺好的,不用担心我。”
叶老太太蹙眉,这也不是她想问的。
今年开春,玉源便十五了,到了该相看的年龄,又想着家中几个姑娘的年龄相仿,到了年纪再相看恐有些迟了,玉洁的情况又与旁的闺阁姑娘不同,叶老太太便与沈端怿特意提了,私底下先相看着,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却不想,两人的婚事都不需她们费心了。
玉源的婚事,等他金榜题名后,身份水涨船高了,林向诚再为其择一门好亲便是。
至于玉洁的亲事,则是由温太后大包大揽接了过去,说是要赐婚玉洁与雍亲王世子。
叶老太太知道后心中的大石头可算是落了地,欣喜之余,又不免担心起刘瑞的才华品行、与玉洁的相处来。
今日见了刘瑞,这才晓得自己想岔了,温太后从小养大的孩子,怎么会差呢?
谈吐教养、模样品行,丝毫不逊色于京中的贵公子们,甚至更为出色。
且叶老太太将刘瑞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显然,刘瑞是将玉洁放在心里的。
没有比这更好的亲事了,两人青梅竹马,彼此了解,雍王府关系简单,没有公爹婆母,宫里头,温太后与沈皇后都会护着玉洁。
只是玉洁这孩子,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未开窍的缘故,叶老太太丝毫看不出她对刘瑞有没有男女之情,这才忍不住旁敲侧击一番。
不想玉洁依旧没有领会其用意,叶老太太问了一堆,还是没有得到答案,她想直接问,却怕把话说透后,玉洁会不自在,到时候躲着刘瑞,倒不美了。
最终,叶老太太没有再开口。
总归两个孩子还小,有温太后在,出不了岔子,倒不如让他们多相处相处,若是能自己领悟过来,那自然更好。
距离叶老祖宗的寿辰当日还有三日,刘瑞与明安郡主一早给叶老祖宗请安过后便带着侍卫出门了,玉洁独自去了叶大太太的小院。
这次倒是见到了院中洒扫的丫鬟婆子们,众人都恭敬地向她问安。
在丫鬟的帮助下,玉洁为叶大太太看了诊,除了身体孱弱,叶大太太的脉象并无任何不妥。
玉洁与她闲谈几句,她也能正常回答,若是忽略他怀中的布包,叶大太太显然与正常人别无二致。
玉洁最终退了出去,寻了叶大太太的陪房妈妈说话,从头到尾了解了一遍叶大太太疯魔的伊始。
却仍然没有什么新发现,陪房妈妈也是觉得,叶大太太受不了丧女的打击,这才疯了的。
叶府中的其他人同样这样认为。
玉洁又问了当初王妃回府省亲时发生了什么。
陪房妈妈努力回想,最后道:“太太她……似乎每次娘娘回府时,身体都不太舒坦。”
玉洁心中灵光一闪,却见陪房妈妈一副似乎想起了什么的模样,却很快垂下了头。
“妈妈想起了什么?”玉洁温声道,“不妨直说,或许找到了病因,大太太的病症便能迎刃而解了。”
“这……”陪房妈妈显然有些犹豫。
玉洁道:“妈妈但说无妨,我是医者,除了病症,旁的都不会与旁人说。”
陪房妈妈迟疑许久,最终许是希望叶大太太康复的心占了上风,这才低声与玉洁耳语:“王妃娘娘薨逝前不久,太太想念王妃娘娘,便私下命奴婢往京里去了信,谎称她得了重病……”
玉洁心头一跳。
她从云深的爹口中打听过雍王妃的事,雍王妃因小产而薨,莫非是这封信,让雍王妃忧思过度,以致小产?
所以,雍王府过世之后,雍亲王再未来过叶家,是心中有怨?
若是如此,叶大太太的疯魔便也说的通了。
没有人能接受自己害死了亲儿的事实。
陪房妈妈惴惴不安道:“这事老祖宗、郡主她们都不知道,府里只有奴婢知道,县主……”
玉洁心情沉重地点了点头:“妈妈放心,我不会告诉别人。”
玉洁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继续为叶大太太诊治,倒不是觉得她活该疯着,而是叶大太太已年过半百,她比许多人都要活得长久,便是治好,或许也没有几年寿数了。
况且,清醒地活着,或许比糊涂地活着更痛苦。
或许叶大太太也不希望自己将她从精心构建的梦境中叫醒,去面对痛苦的世界吧?
玉洁最终没有再进叶大太太的房间,朝院子外走去。
见状,好不容易重拾了希望的陪房妈妈以手掩面,无助地哭了出来。
玉洁回头:“你……”她又走了回去,问道,“你很希望大太太能好起来?”
“奴婢、奴婢每日都为太太祈祷,希望她能好起来,可是,她的病情始终没有好转……”陪房妈妈泣不成声。
玉洁沉默了会,待她的哭声小了些,才问道:“可是她即便好了起来,世子也不能经常回来陪她,她还是只能一个人在这府中,这……也无所谓吗?”
陪房妈妈愣了愣,随后说起了从前的事来:“太太刚嫁过来时,与老爷相处不好,那时候,也是太太一个人过的,绣花、抚琴、看书,与老祖宗和妯娌们说说话,县主,这样的生活不好吗?”
玉洁哑口无言。
“自从有了王妃娘娘,太太变得都不像她自己了,整日里便是围着娘娘转,不惜装病,也要将王妃娘娘多留几日……”
陪房妈妈道:“如今王妃娘娘逝去已久,奴婢想,若是太太能够清醒过来,以后也能找到自己爱做的事情的。”
玉洁看着满脸坚定的陪房妈妈,苦笑了一下,她真是狭隘了,以为叶大太太没有孩子陪着便是可怜的,却忘了,她本可以有自己的事做。
若是浑浑噩噩度日,对她自己、对旁人,都是残忍的。
“我知道了,我去看看,一会你守着门,别让人听见不该听见的。”玉洁道,“我唤你时,你便进来。”
陪房妈妈的眼中瞬间燃起了希望,亮得仿佛刺痛了玉洁的眼睛,她几乎落荒而逃地进了主屋。
不久前自作主张的自己,让玉洁都对自己感到了羞愧。
她是医者,怎么能凭借自身喜恶来决定旁人的命运呢?
玉洁缓了缓神,看着自始至终毫无反应的叶大太太,心中叹了口气,下定决心后,才对上屋内丫鬟惊讶的目光,让她去为自己取来药箱,她要为叶大太太治病。
丫鬟诧异极了,但见陪房妈妈就在门外,便也放了心,快步出了院子,去取药箱去了。
一路上,对叶大太太可能有希望清醒,她也很是开心。
丫鬟从前在花房做事,却总遭人排挤,隆昌郡主见她心性纯稚,便将她调来了叶大太太的小院,这儿活路轻松,做完了自己份内的事,便能休息,丫鬟间的氛围也是极好的。
她不知道从前的叶大太太是怎么样的,但她跟在叶大太太身边三年了,从来看到的都是温声细语、抱着“女儿”的她。
但看陪房妈妈一把年纪了,仍然跟在叶大太太身边不肯出府享福,她便知道,清醒时的叶大太太,定然也是如此温柔。
值得她们追随。
丫鬟提着玉洁的药箱,越走越快,脚步隐隐有些雀跃起来,远远的,她听到了叶大太太的哭喊声,她脚步一顿,赶紧向院子里狂奔而去。
屋子里,陪房妈妈搂着叶大太太,两人相拥而泣,玉洁站在一旁,面上似是松了一口气。
丫鬟忍不住问道:“县主,这是……”
玉洁看了一眼叶大太太,道:“大太太已是清醒了,一时承受不住,缓一缓便好,我给太太开了副凝神静气的药,太太现下喝的补药,停上两日,再用此药。”
丫鬟紧张地看向叶大太太,果然,虽然一脸悲戚,但叶大太太显然已是清明了许多,丫鬟松了一口气,欣喜道:“是,县主!”
“不过王妃一年到头总能回去两三回,大嫂的状况倒也算得上不错,后来王妃薨了,她便也彻底疯了。”叶老太太说的直叹气。
“她那是心病,请了多少大夫都说没法子,洁儿不必强求。”叶老太太劝道。
玉洁笑笑,却很是坚定:“事在人为嘛,祖母,若能让叶大太太能清明地过日子,世子想来也能放心些。”
叶老太太晓得玉洁性子颇有些倔强,便也不劝了,只道:“量力而行即可。”
“祖母,我晓得的。”
叶老太太又问起旁的:“你在太后娘娘跟前,怎么样呀?”
玉洁猜想,叶老太太定然是想知道她何时能回京,便道:“祖母,一切顺利,我应当很快能回京了。”
“真的?”叶老太太有些惊喜,但她道,“祖母不是问这个……你与世子他们,相处的如何?”
玉洁有些诧异,她在玉华寺都许多年了,要说的早便与叶老太太说了,怎得又问起来了?
“挺好的呀,太后娘娘与解统领,世子与郡主,她们都很照顾我,祖母我在玉华寺过得挺好的,不用担心我。”
叶老太太蹙眉,这也不是她想问的。
今年开春,玉源便十五了,到了该相看的年龄,又想着家中几个姑娘的年龄相仿,到了年纪再相看恐有些迟了,玉洁的情况又与旁的闺阁姑娘不同,叶老太太便与沈端怿特意提了,私底下先相看着,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却不想,两人的婚事都不需她们费心了。
玉源的婚事,等他金榜题名后,身份水涨船高了,林向诚再为其择一门好亲便是。
至于玉洁的亲事,则是由温太后大包大揽接了过去,说是要赐婚玉洁与雍亲王世子。
叶老太太知道后心中的大石头可算是落了地,欣喜之余,又不免担心起刘瑞的才华品行、与玉洁的相处来。
今日见了刘瑞,这才晓得自己想岔了,温太后从小养大的孩子,怎么会差呢?
谈吐教养、模样品行,丝毫不逊色于京中的贵公子们,甚至更为出色。
且叶老太太将刘瑞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显然,刘瑞是将玉洁放在心里的。
没有比这更好的亲事了,两人青梅竹马,彼此了解,雍王府关系简单,没有公爹婆母,宫里头,温太后与沈皇后都会护着玉洁。
只是玉洁这孩子,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未开窍的缘故,叶老太太丝毫看不出她对刘瑞有没有男女之情,这才忍不住旁敲侧击一番。
不想玉洁依旧没有领会其用意,叶老太太问了一堆,还是没有得到答案,她想直接问,却怕把话说透后,玉洁会不自在,到时候躲着刘瑞,倒不美了。
最终,叶老太太没有再开口。
总归两个孩子还小,有温太后在,出不了岔子,倒不如让他们多相处相处,若是能自己领悟过来,那自然更好。
距离叶老祖宗的寿辰当日还有三日,刘瑞与明安郡主一早给叶老祖宗请安过后便带着侍卫出门了,玉洁独自去了叶大太太的小院。
这次倒是见到了院中洒扫的丫鬟婆子们,众人都恭敬地向她问安。
在丫鬟的帮助下,玉洁为叶大太太看了诊,除了身体孱弱,叶大太太的脉象并无任何不妥。
玉洁与她闲谈几句,她也能正常回答,若是忽略他怀中的布包,叶大太太显然与正常人别无二致。
玉洁最终退了出去,寻了叶大太太的陪房妈妈说话,从头到尾了解了一遍叶大太太疯魔的伊始。
却仍然没有什么新发现,陪房妈妈也是觉得,叶大太太受不了丧女的打击,这才疯了的。
叶府中的其他人同样这样认为。
玉洁又问了当初王妃回府省亲时发生了什么。
陪房妈妈努力回想,最后道:“太太她……似乎每次娘娘回府时,身体都不太舒坦。”
玉洁心中灵光一闪,却见陪房妈妈一副似乎想起了什么的模样,却很快垂下了头。
“妈妈想起了什么?”玉洁温声道,“不妨直说,或许找到了病因,大太太的病症便能迎刃而解了。”
“这……”陪房妈妈显然有些犹豫。
玉洁道:“妈妈但说无妨,我是医者,除了病症,旁的都不会与旁人说。”
陪房妈妈迟疑许久,最终许是希望叶大太太康复的心占了上风,这才低声与玉洁耳语:“王妃娘娘薨逝前不久,太太想念王妃娘娘,便私下命奴婢往京里去了信,谎称她得了重病……”
玉洁心头一跳。
她从云深的爹口中打听过雍王妃的事,雍王妃因小产而薨,莫非是这封信,让雍王妃忧思过度,以致小产?
所以,雍王府过世之后,雍亲王再未来过叶家,是心中有怨?
若是如此,叶大太太的疯魔便也说的通了。
没有人能接受自己害死了亲儿的事实。
陪房妈妈惴惴不安道:“这事老祖宗、郡主她们都不知道,府里只有奴婢知道,县主……”
玉洁心情沉重地点了点头:“妈妈放心,我不会告诉别人。”
玉洁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继续为叶大太太诊治,倒不是觉得她活该疯着,而是叶大太太已年过半百,她比许多人都要活得长久,便是治好,或许也没有几年寿数了。
况且,清醒地活着,或许比糊涂地活着更痛苦。
或许叶大太太也不希望自己将她从精心构建的梦境中叫醒,去面对痛苦的世界吧?
玉洁最终没有再进叶大太太的房间,朝院子外走去。
见状,好不容易重拾了希望的陪房妈妈以手掩面,无助地哭了出来。
玉洁回头:“你……”她又走了回去,问道,“你很希望大太太能好起来?”
“奴婢、奴婢每日都为太太祈祷,希望她能好起来,可是,她的病情始终没有好转……”陪房妈妈泣不成声。
玉洁沉默了会,待她的哭声小了些,才问道:“可是她即便好了起来,世子也不能经常回来陪她,她还是只能一个人在这府中,这……也无所谓吗?”
陪房妈妈愣了愣,随后说起了从前的事来:“太太刚嫁过来时,与老爷相处不好,那时候,也是太太一个人过的,绣花、抚琴、看书,与老祖宗和妯娌们说说话,县主,这样的生活不好吗?”
玉洁哑口无言。
“自从有了王妃娘娘,太太变得都不像她自己了,整日里便是围着娘娘转,不惜装病,也要将王妃娘娘多留几日……”
陪房妈妈道:“如今王妃娘娘逝去已久,奴婢想,若是太太能够清醒过来,以后也能找到自己爱做的事情的。”
玉洁看着满脸坚定的陪房妈妈,苦笑了一下,她真是狭隘了,以为叶大太太没有孩子陪着便是可怜的,却忘了,她本可以有自己的事做。
若是浑浑噩噩度日,对她自己、对旁人,都是残忍的。
“我知道了,我去看看,一会你守着门,别让人听见不该听见的。”玉洁道,“我唤你时,你便进来。”
陪房妈妈的眼中瞬间燃起了希望,亮得仿佛刺痛了玉洁的眼睛,她几乎落荒而逃地进了主屋。
不久前自作主张的自己,让玉洁都对自己感到了羞愧。
她是医者,怎么能凭借自身喜恶来决定旁人的命运呢?
玉洁缓了缓神,看着自始至终毫无反应的叶大太太,心中叹了口气,下定决心后,才对上屋内丫鬟惊讶的目光,让她去为自己取来药箱,她要为叶大太太治病。
丫鬟诧异极了,但见陪房妈妈就在门外,便也放了心,快步出了院子,去取药箱去了。
一路上,对叶大太太可能有希望清醒,她也很是开心。
丫鬟从前在花房做事,却总遭人排挤,隆昌郡主见她心性纯稚,便将她调来了叶大太太的小院,这儿活路轻松,做完了自己份内的事,便能休息,丫鬟间的氛围也是极好的。
她不知道从前的叶大太太是怎么样的,但她跟在叶大太太身边三年了,从来看到的都是温声细语、抱着“女儿”的她。
但看陪房妈妈一把年纪了,仍然跟在叶大太太身边不肯出府享福,她便知道,清醒时的叶大太太,定然也是如此温柔。
值得她们追随。
丫鬟提着玉洁的药箱,越走越快,脚步隐隐有些雀跃起来,远远的,她听到了叶大太太的哭喊声,她脚步一顿,赶紧向院子里狂奔而去。
屋子里,陪房妈妈搂着叶大太太,两人相拥而泣,玉洁站在一旁,面上似是松了一口气。
丫鬟忍不住问道:“县主,这是……”
玉洁看了一眼叶大太太,道:“大太太已是清醒了,一时承受不住,缓一缓便好,我给太太开了副凝神静气的药,太太现下喝的补药,停上两日,再用此药。”
丫鬟紧张地看向叶大太太,果然,虽然一脸悲戚,但叶大太太显然已是清明了许多,丫鬟松了一口气,欣喜道:“是,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