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早春二月,总是细雨绵绵。
这日初八,天刚蒙蒙亮,清晨的薄雾和丝丝春雨混在一起,仿佛一层轻纱,将近处和远处的人家纷纷笼罩在了其中。平日里走街串巷叫卖的小贩早已没了踪影,或许是天太早了,又或许是这没完没了的小雨,令他们躲在了家里,不愿出来。
隐约间,似乎是听得门外陆续传来了几声老旧门板的“吱呀”,原来是巷子里的其他几个住户三三两两的起了身,往茶水铺的老虎灶上打水去了。
沈慧兰睁开眼,从被窝里慢慢地爬起了身,随手从床边拿起了一件素色外衣披了起来,穿鞋下了床。
屋里静得只能听到她轻微的脚步声,打开窗子来,那湿冷的空气扑面而来,直往人的衣领子里钻,让她禁不住地打了个寒噤。
今日是初九,冯秀才就要从县城里回来了。
将放在窗棂上的手收了回来,脸上便止不住地带了点些许的笑意。望着远方灰蒙蒙的天空就这么站着出了会神,巷子里的鸡又”喔——喔——喔——“地叫了起来。
于是收回视线,点起了桌子上的那盏油灯,又轻手轻脚地上了楼,那楼梯又是“咯吱咯吱”一阵响,沈慧兰不由得把脚步放得更轻了些。
楼上的屋子里,女儿莺莺的房门还紧紧地关着。沈慧兰蹑手蹑脚地推开了一个门缝,侧身挤了进去。撩开旧帐子,只见女儿果然还在酣睡着。
女儿的小丫髻乱蓬蓬地散在枕头上,小脸睡得红扑扑的,极是可爱。
沈慧兰忍不住笑了一下,低头亲了亲她的额头,又将她脸旁的碎发捋开,重新掖了掖被角,这才放下心来,悄悄地下了楼,出了堂屋门,进了厨房。
厨房里,满眼尽是十二分的齐整。灶台上,油盐酱醋瓶子一字排开,每个瓶子都被揩拭得干干净净。墙边上悬挂着一溜儿的锅铲锅勺等炊具。
昨日打得一缸子水还很是够用,沈慧兰顺手取下了一个木勺,轻轻拨开昨晚锅里剩下的冷饭,那锅底下还带着些微焦的米粒,想着不能浪费,还是照例与往日一样添些水熬成稀饭好了。拿着木勺稍微拨动了这么一下,那锅底里便冒出了一股淡淡的米饭的焦香。
几条腊肉安静地被晾在屋角的横梁上,靠在墙角,还立着几捆略微潮湿的柴禾,旁边是四五个大大小小的用来腌菜的深色酱缸,不过其中只有两个小的是她去年初冬时刚腌的雪菜,剩下几个酱菜和萝卜干都是甘家大嫂杨氏送的。
甘大嫂子做得腌菜在街坊四邻里都是出了名的好,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她送的酱菜罐头,就连保长娘子也常来上门打打秋风。沈惠兰又是一向与她关系不错,甘大嫂子每回做了新的酱菜,总会上门来给她送上一些。有了这些酱菜,每次自己做饭的时候,只要挖上一勺子,满屋子都飘散着诱人的酱香,就连她家那个一向对饭食挑三拣四的秀才都挑不出半个“不”字来。
想起甘大嫂来,沈慧兰不由轻轻地叹了口气。
这时候,灶下的柴火已经升起,“噼啪”有声,从水缸
里舀了一壶水,往锅里倒去,不一会儿,那锅里的水便开始翻滚起来,冒出一缕缕白雾。
正拿着铁钳往灶下埋着几个山芋,女儿莺莺的身影忽然从厨房门口探了出来。脑袋上顶着片干荷叶,脚下踩着一双小雨鞋,歪着头,露出那双乌亮亮的大眼睛,笑嘻嘻地道:“娘!早啊!”
“你这孩子。”沈慧兰一时忍不住笑了,放下手里的火钳子,走过去一把将她拉进了屋里,“怎地又这么穿,也不怕淋湿了冻着。”
莺莺笑得露出了两颗小虎牙:“才不会呢,荷叶顶着呢,水都淋不到我!娘说女孩子的脑袋不能被雨淋,我保护得可好了!”她说着,伸手摘下了头上的荷叶,晃了晃,那双眼睛都笑成了两弯月牙儿。
沈慧兰无奈地摇头,将荷叶拿过来放在一旁,轻拍她的额头:“小脑瓜子看着不大,鬼主意倒是多得很,花样也不少!”一面说,一面拉过莺莺便往厨房角落旁的洗脸架走去。
架子上面放着一个专门洗脸用的铜盆,一旁还整齐地挂着三四个棉布脸巾,虽然已经有些旧了,边角处还微微起了一圈的毛边,却被洗得干干净净。沈慧兰端来一壶热水,倒进铜盆里,摸了摸水温,往铜盆里倒好了热水,然后拧了拧脸巾,递给莺莺:“来,过来洗脸。”
莺莺撒娇地拉住她娘的手,“娘,你帮我洗嘛,我才醒,懒得动!”
沈慧兰瞥了她一眼,手上却是不停,将热巾搭在了莺莺的小脸上,轻轻地擦拭,“你啊,一点儿都不像你娘我,成天这般撒娇,也不知道像谁!”
这语气里分明没有一丝的疑问的语气,莺莺却眨巴着眼睛,一本正经地说道:“还能有谁?我爹呗。”说着,顺势就倒进了沈慧兰的怀里。
沈慧兰忍不住轻笑出声了:“你呀!二月二的时候驱虫子,怎么就漏了你这一条小虫子。”嘴里这么说,手上却是拿起了脸巾,替她轻柔地擦起了脸。
莺莺歪着脑袋,一双眼睛弯成了一条缝,嘴角也高高地翘了起来。
沈慧兰道:“你爹要是见了你这幅样子,准要说你!”
“爹才不会说我呢,他顶多会笑话我!”
“怎么不会呀?”沈慧兰将脸巾放进铜盆里轻轻搓着,又拧干了水,细致地为莺莺再擦了一遍,半低着头,笑道:“忘了你爹上次回来是怎么说你的了?”
莺莺听了,昂起头来半真半假地抱怨道:“那是他非要让我看书,我才多大呀,能认得几个字呀。况且那字也太小了,密密麻麻的,连个句读都没有,看得我眼睛疼。我喜欢爹给我念书,尤其是念话本,可有意思了!”
“你呀,书都不好好念,总想着法子的偷懒。”沈惠兰轻轻点了一下莺莺的额头,眼里带着几分笑意,抹干了她的脸,又取来刷牙子和牙粉递给莺莺,“多少人家的女孩子想念书都没得念呢,你有你爹这个现成的秀才给你开蒙,还不知道用点子心,老想方设地躲懒。”
莺莺一面刷牙,一面含糊地说:“我平时很用功的嘛,只是爹爹每个月才回来两次,我就想跟他多玩会。”
沈慧兰笑着摇头,心里却软了几分,灶里的火苗跳跃着,将整个昏暗的屋子映照得通红。她拿木勺子不停地搅动着锅底,笑道:“知道你们父女俩感情好。”停了停,又道:“你爹教你读书,也是为了让你能更好的明白这世上的道理,将来……”
莺莺漱了口,板着一张小脸,学着她爹冯秀才的语气,一本正经地抢过话口道:“我知道呢!爹说‘读书不是只为了考功名,而是为了心明眼亮,要懂得书里的道理,不辜负圣人之言,做个清清白白的人’。”说完,还用手指在空中比划了一下,逗得她娘又笑出了声。
沈慧兰忍俊不禁:“你爹就是这么说话的?等你爹今晚回来了,看我怎么告诉他!”
屋檐上水声不断,屋子里的柴火因为受了潮气,烧起来时“噼啪”作响,火苗跳跃着,将整个昏暗的屋子映照得微微发红。粥香已经漫开,混着煨山芋的焦香气味,在整个厨房里弥散着。烟雾无声无息地从灶膛缓缓升起,在屋顶的横梁上袅袅飘散,几条悬挂着的腊肉被熏得愈发油亮,似乎能闻到若有若无的肉香。
拿着木梳子,给莺莺重新梳好了一个丫髻,沈慧兰便又重新在灶台前忙了起来。莺莺也不再打岔,乖巧地凑过去给娘帮忙。
正在这个时候,门外忽然传了一阵叩门声,紧接着对门孙家娘的声音便响了起来:“慧兰姐,起了吗?”
沈慧兰一笑,“你孙家婶婶今日来得倒早。”又嘱咐莺莺道:“娘看着火,你去给你婶子开门,别顶那个荷叶,拿门口挂的伞!”
“喔。”莺莺笑嘻嘻地应了一声,快步出了厨房。
一打开门,只见孙家娘子孙家娘子正撑了把油纸伞,笑意盈盈地望着她。雨水滴落在伞沿,溅起细微的水花。她手里提了一个小巧的竹篓,篓口罩着一块白屉布,也不知里面究竟盖了甚么东西。
孙家娘子今日一身淡绿,虽是雨天,打扮上倒也未曾敷衍。她身上穿着一件淡豆绿色的春衫,外罩一件毛青布的短背心,布料虽不甚华贵,但颜色雅致,愈发衬出她的肤色白净来。背心的领口处用白色丝线细细滚边,针脚匀称细致,素净中显带出几分精巧。
背心下是一袭葱绿色长裙,裙摆略微拖地,雨雾打湿了衣角,也仅是微微卷起,恰到好处地露出绣着几朵素花的鞋面。
“婶婶来了!”莺莺仰起头,甜甜地唤了一声,“婶子快进来,外面地湿,可别弄脏了婶婶这么好看的鞋!”
“哎。”孙家娘子应了一声,收了伞,随手一抖,带起一阵的水。转得身来,摸了摸莺莺的头,笑眯眯道:“我们家莺姐,真是越长越伶俐。”说着,牵着她的手,往厨房走去。
一只手才撩开帘子,孙家娘子便高声笑道:“慧兰姐,看我给你带甚么来了!”
说时,抬手掠了掠稍微湿润的鬓发,鬓角湿气未干,发丝微微贴在脸颊旁,但并不显凌乱。看见锅灶前的沈惠兰,又笑道:“还没进门就闻见那粥香了,可真馋人!”
沈慧兰迎过来笑道:“你就别和我打哑谜了,我要是不问,你还能不说吗?”
孙家娘子听了这话,肚里本就憋不住了,于是将手里的竹篓子一扬,道:“自家发得芽菜,今早上才剪的,怎么样?你看看新鲜不新鲜。”
沈慧兰接过那篓子芽菜,掀开布罩来看了看,又抬头看了看孙家娘子,笑着道:“是挺新鲜。”
孙家娘子轻车熟路地摸到茶壶茶杯,给自己倒了一杯热茶,坐下来,似嗔带笑地道:“你当我听不出来呢,净拿我打趣!”又道:“这连日的阴雨,真叫人骨子里都要发霉了,还不能让我找点事做做?”
厨房内,粥香弥漫,灶火噼啪作响。
孙家娘子看着那滚烫的粥气升腾,转了转手中的茶杯,轻声叹道:“你倒好,秀才今天回来,日子也有盼头。我们家二郎哪,虽说是在巡检司里寻着了个差事,可一年到头哪里有个休息的时候?早出晚归,我这屋里一天到头连个人影儿都没见着。”
沈慧兰将那篓子芽菜收好,侧头笑着看她,“我看你天天不是跑东家,就是串西家的,还愁没人说话呢?”说着,又弯腰往火上添了两块柴,一边道,“你家那小丫头虽说年纪小,可到底也算个伴。你平日里要是觉得闷了,就多和她说说话,解解闷子。”
孙家娘子听了,将手中的茶杯一放:“你可别提了!那丫头就是个锯了嘴的闷葫芦!平日里又笨又呆,不知怎么回事儿,才十岁,倒是比谁都谨小慎微。叫她去递个水,回来路上都能把碗摔了!”
沈慧兰忍不住笑道:“我看四儿这孩子倒是老实,是个好的,况且她这年纪,才十岁大的孩子,家里把她送出来做事,也是为了家计。你做主母娘子的,多点体谅些,别吓坏了她,她若以后真心依了你,将来就算到期真回了家,也能记住你的好。”
孙家娘子一摆手,道:“慧兰姐你是说得轻巧!要不是我买了她,这会儿指不定在甚么地方呢?就她那老子娘,欠了一屁股债,早就把她当货物一样卖出去了!我倒不计较她笨,我像她这么大的时候,甚么活都能干了。她不过是烧火洗衣、端茶递水,一点小事都做不好,还不让人说了不成!”
沈慧兰笑了,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你啊,还是个刀子口豆腐心,嘴上不饶人罢了。你家二郎心疼你,买个丫头伺候你,别人哪里能比得上你呢?况且王妈妈为了你这事,前前后后也不知究竟跑了几回。我看人家四儿挺老实的,做事也不偷懒,不像有些丫头,到时又有另一种让你心烦的。你难道还教不好人吗?”
这话说得孙家娘子神色缓了一换,脸上浮现出几分得色,“这话儿倒不假!他嘴上不说,但心里到底还是惦记着我的。要不然也不会我一嚷嚷,就张罗着买了个丫头。”她说着,不由得笑了起来,摆手道:“不提这个!慧兰姐,你说我呢,倒不如说你自己。我瞧着你今天脸色红润,话也多了,定是秀才要回家,你心里高兴罢?”
沈慧兰听到这话,低头拨了拨火,神色一向很沉稳的脸上难得一见的浮现出了微微的红色。
这时,一直没吭声的莺莺捂着嘴在旁偷笑,“婶婶说得对!今日可是初九,爹爹坐了船,晚上就能回来了!”
孙家娘子闻言,笑得前仰后合,连忙拍了拍手道:“哎哟,我说呢!原来是你家秀才要回来了!我这日子,过得人都糊涂了,出门也不看看黄历!要早知道,你怎么不跟我说?一筐子芽菜像个甚!哪能就拿这个迎人!少说也得多备上几碟好菜!”
沈慧兰微微一笑,温声道:“哪里用得着这么大惊小怪。他每旬都要回来的,又不是头一回,倒不用弄得像迎亲似的。”她手里正将煮熟的山芋从锅中挪开,熏得她脸上泛起了一层浅浅的红色。
孙家娘子却不依不饶,眼睛直瞪瞪地看着锅里的稀粥,拍了拍膝头道:“哎,你呀,就是舍不得下功夫!这秀才每次回来,你总是稀粥加山芋,哪有这样招待相公的?别怪我说你,慧兰姐,我们作女子的,也总得多疼疼自家男人才是!不然他在外头……”
这日初八,天刚蒙蒙亮,清晨的薄雾和丝丝春雨混在一起,仿佛一层轻纱,将近处和远处的人家纷纷笼罩在了其中。平日里走街串巷叫卖的小贩早已没了踪影,或许是天太早了,又或许是这没完没了的小雨,令他们躲在了家里,不愿出来。
隐约间,似乎是听得门外陆续传来了几声老旧门板的“吱呀”,原来是巷子里的其他几个住户三三两两的起了身,往茶水铺的老虎灶上打水去了。
沈慧兰睁开眼,从被窝里慢慢地爬起了身,随手从床边拿起了一件素色外衣披了起来,穿鞋下了床。
屋里静得只能听到她轻微的脚步声,打开窗子来,那湿冷的空气扑面而来,直往人的衣领子里钻,让她禁不住地打了个寒噤。
今日是初九,冯秀才就要从县城里回来了。
将放在窗棂上的手收了回来,脸上便止不住地带了点些许的笑意。望着远方灰蒙蒙的天空就这么站着出了会神,巷子里的鸡又”喔——喔——喔——“地叫了起来。
于是收回视线,点起了桌子上的那盏油灯,又轻手轻脚地上了楼,那楼梯又是“咯吱咯吱”一阵响,沈慧兰不由得把脚步放得更轻了些。
楼上的屋子里,女儿莺莺的房门还紧紧地关着。沈慧兰蹑手蹑脚地推开了一个门缝,侧身挤了进去。撩开旧帐子,只见女儿果然还在酣睡着。
女儿的小丫髻乱蓬蓬地散在枕头上,小脸睡得红扑扑的,极是可爱。
沈慧兰忍不住笑了一下,低头亲了亲她的额头,又将她脸旁的碎发捋开,重新掖了掖被角,这才放下心来,悄悄地下了楼,出了堂屋门,进了厨房。
厨房里,满眼尽是十二分的齐整。灶台上,油盐酱醋瓶子一字排开,每个瓶子都被揩拭得干干净净。墙边上悬挂着一溜儿的锅铲锅勺等炊具。
昨日打得一缸子水还很是够用,沈慧兰顺手取下了一个木勺,轻轻拨开昨晚锅里剩下的冷饭,那锅底下还带着些微焦的米粒,想着不能浪费,还是照例与往日一样添些水熬成稀饭好了。拿着木勺稍微拨动了这么一下,那锅底里便冒出了一股淡淡的米饭的焦香。
几条腊肉安静地被晾在屋角的横梁上,靠在墙角,还立着几捆略微潮湿的柴禾,旁边是四五个大大小小的用来腌菜的深色酱缸,不过其中只有两个小的是她去年初冬时刚腌的雪菜,剩下几个酱菜和萝卜干都是甘家大嫂杨氏送的。
甘大嫂子做得腌菜在街坊四邻里都是出了名的好,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她送的酱菜罐头,就连保长娘子也常来上门打打秋风。沈惠兰又是一向与她关系不错,甘大嫂子每回做了新的酱菜,总会上门来给她送上一些。有了这些酱菜,每次自己做饭的时候,只要挖上一勺子,满屋子都飘散着诱人的酱香,就连她家那个一向对饭食挑三拣四的秀才都挑不出半个“不”字来。
想起甘大嫂来,沈慧兰不由轻轻地叹了口气。
这时候,灶下的柴火已经升起,“噼啪”有声,从水缸
里舀了一壶水,往锅里倒去,不一会儿,那锅里的水便开始翻滚起来,冒出一缕缕白雾。
正拿着铁钳往灶下埋着几个山芋,女儿莺莺的身影忽然从厨房门口探了出来。脑袋上顶着片干荷叶,脚下踩着一双小雨鞋,歪着头,露出那双乌亮亮的大眼睛,笑嘻嘻地道:“娘!早啊!”
“你这孩子。”沈慧兰一时忍不住笑了,放下手里的火钳子,走过去一把将她拉进了屋里,“怎地又这么穿,也不怕淋湿了冻着。”
莺莺笑得露出了两颗小虎牙:“才不会呢,荷叶顶着呢,水都淋不到我!娘说女孩子的脑袋不能被雨淋,我保护得可好了!”她说着,伸手摘下了头上的荷叶,晃了晃,那双眼睛都笑成了两弯月牙儿。
沈慧兰无奈地摇头,将荷叶拿过来放在一旁,轻拍她的额头:“小脑瓜子看着不大,鬼主意倒是多得很,花样也不少!”一面说,一面拉过莺莺便往厨房角落旁的洗脸架走去。
架子上面放着一个专门洗脸用的铜盆,一旁还整齐地挂着三四个棉布脸巾,虽然已经有些旧了,边角处还微微起了一圈的毛边,却被洗得干干净净。沈慧兰端来一壶热水,倒进铜盆里,摸了摸水温,往铜盆里倒好了热水,然后拧了拧脸巾,递给莺莺:“来,过来洗脸。”
莺莺撒娇地拉住她娘的手,“娘,你帮我洗嘛,我才醒,懒得动!”
沈慧兰瞥了她一眼,手上却是不停,将热巾搭在了莺莺的小脸上,轻轻地擦拭,“你啊,一点儿都不像你娘我,成天这般撒娇,也不知道像谁!”
这语气里分明没有一丝的疑问的语气,莺莺却眨巴着眼睛,一本正经地说道:“还能有谁?我爹呗。”说着,顺势就倒进了沈慧兰的怀里。
沈慧兰忍不住轻笑出声了:“你呀!二月二的时候驱虫子,怎么就漏了你这一条小虫子。”嘴里这么说,手上却是拿起了脸巾,替她轻柔地擦起了脸。
莺莺歪着脑袋,一双眼睛弯成了一条缝,嘴角也高高地翘了起来。
沈慧兰道:“你爹要是见了你这幅样子,准要说你!”
“爹才不会说我呢,他顶多会笑话我!”
“怎么不会呀?”沈慧兰将脸巾放进铜盆里轻轻搓着,又拧干了水,细致地为莺莺再擦了一遍,半低着头,笑道:“忘了你爹上次回来是怎么说你的了?”
莺莺听了,昂起头来半真半假地抱怨道:“那是他非要让我看书,我才多大呀,能认得几个字呀。况且那字也太小了,密密麻麻的,连个句读都没有,看得我眼睛疼。我喜欢爹给我念书,尤其是念话本,可有意思了!”
“你呀,书都不好好念,总想着法子的偷懒。”沈惠兰轻轻点了一下莺莺的额头,眼里带着几分笑意,抹干了她的脸,又取来刷牙子和牙粉递给莺莺,“多少人家的女孩子想念书都没得念呢,你有你爹这个现成的秀才给你开蒙,还不知道用点子心,老想方设地躲懒。”
莺莺一面刷牙,一面含糊地说:“我平时很用功的嘛,只是爹爹每个月才回来两次,我就想跟他多玩会。”
沈慧兰笑着摇头,心里却软了几分,灶里的火苗跳跃着,将整个昏暗的屋子映照得通红。她拿木勺子不停地搅动着锅底,笑道:“知道你们父女俩感情好。”停了停,又道:“你爹教你读书,也是为了让你能更好的明白这世上的道理,将来……”
莺莺漱了口,板着一张小脸,学着她爹冯秀才的语气,一本正经地抢过话口道:“我知道呢!爹说‘读书不是只为了考功名,而是为了心明眼亮,要懂得书里的道理,不辜负圣人之言,做个清清白白的人’。”说完,还用手指在空中比划了一下,逗得她娘又笑出了声。
沈慧兰忍俊不禁:“你爹就是这么说话的?等你爹今晚回来了,看我怎么告诉他!”
屋檐上水声不断,屋子里的柴火因为受了潮气,烧起来时“噼啪”作响,火苗跳跃着,将整个昏暗的屋子映照得微微发红。粥香已经漫开,混着煨山芋的焦香气味,在整个厨房里弥散着。烟雾无声无息地从灶膛缓缓升起,在屋顶的横梁上袅袅飘散,几条悬挂着的腊肉被熏得愈发油亮,似乎能闻到若有若无的肉香。
拿着木梳子,给莺莺重新梳好了一个丫髻,沈慧兰便又重新在灶台前忙了起来。莺莺也不再打岔,乖巧地凑过去给娘帮忙。
正在这个时候,门外忽然传了一阵叩门声,紧接着对门孙家娘的声音便响了起来:“慧兰姐,起了吗?”
沈慧兰一笑,“你孙家婶婶今日来得倒早。”又嘱咐莺莺道:“娘看着火,你去给你婶子开门,别顶那个荷叶,拿门口挂的伞!”
“喔。”莺莺笑嘻嘻地应了一声,快步出了厨房。
一打开门,只见孙家娘子孙家娘子正撑了把油纸伞,笑意盈盈地望着她。雨水滴落在伞沿,溅起细微的水花。她手里提了一个小巧的竹篓,篓口罩着一块白屉布,也不知里面究竟盖了甚么东西。
孙家娘子今日一身淡绿,虽是雨天,打扮上倒也未曾敷衍。她身上穿着一件淡豆绿色的春衫,外罩一件毛青布的短背心,布料虽不甚华贵,但颜色雅致,愈发衬出她的肤色白净来。背心的领口处用白色丝线细细滚边,针脚匀称细致,素净中显带出几分精巧。
背心下是一袭葱绿色长裙,裙摆略微拖地,雨雾打湿了衣角,也仅是微微卷起,恰到好处地露出绣着几朵素花的鞋面。
“婶婶来了!”莺莺仰起头,甜甜地唤了一声,“婶子快进来,外面地湿,可别弄脏了婶婶这么好看的鞋!”
“哎。”孙家娘子应了一声,收了伞,随手一抖,带起一阵的水。转得身来,摸了摸莺莺的头,笑眯眯道:“我们家莺姐,真是越长越伶俐。”说着,牵着她的手,往厨房走去。
一只手才撩开帘子,孙家娘子便高声笑道:“慧兰姐,看我给你带甚么来了!”
说时,抬手掠了掠稍微湿润的鬓发,鬓角湿气未干,发丝微微贴在脸颊旁,但并不显凌乱。看见锅灶前的沈惠兰,又笑道:“还没进门就闻见那粥香了,可真馋人!”
沈慧兰迎过来笑道:“你就别和我打哑谜了,我要是不问,你还能不说吗?”
孙家娘子听了这话,肚里本就憋不住了,于是将手里的竹篓子一扬,道:“自家发得芽菜,今早上才剪的,怎么样?你看看新鲜不新鲜。”
沈慧兰接过那篓子芽菜,掀开布罩来看了看,又抬头看了看孙家娘子,笑着道:“是挺新鲜。”
孙家娘子轻车熟路地摸到茶壶茶杯,给自己倒了一杯热茶,坐下来,似嗔带笑地道:“你当我听不出来呢,净拿我打趣!”又道:“这连日的阴雨,真叫人骨子里都要发霉了,还不能让我找点事做做?”
厨房内,粥香弥漫,灶火噼啪作响。
孙家娘子看着那滚烫的粥气升腾,转了转手中的茶杯,轻声叹道:“你倒好,秀才今天回来,日子也有盼头。我们家二郎哪,虽说是在巡检司里寻着了个差事,可一年到头哪里有个休息的时候?早出晚归,我这屋里一天到头连个人影儿都没见着。”
沈慧兰将那篓子芽菜收好,侧头笑着看她,“我看你天天不是跑东家,就是串西家的,还愁没人说话呢?”说着,又弯腰往火上添了两块柴,一边道,“你家那小丫头虽说年纪小,可到底也算个伴。你平日里要是觉得闷了,就多和她说说话,解解闷子。”
孙家娘子听了,将手中的茶杯一放:“你可别提了!那丫头就是个锯了嘴的闷葫芦!平日里又笨又呆,不知怎么回事儿,才十岁,倒是比谁都谨小慎微。叫她去递个水,回来路上都能把碗摔了!”
沈慧兰忍不住笑道:“我看四儿这孩子倒是老实,是个好的,况且她这年纪,才十岁大的孩子,家里把她送出来做事,也是为了家计。你做主母娘子的,多点体谅些,别吓坏了她,她若以后真心依了你,将来就算到期真回了家,也能记住你的好。”
孙家娘子一摆手,道:“慧兰姐你是说得轻巧!要不是我买了她,这会儿指不定在甚么地方呢?就她那老子娘,欠了一屁股债,早就把她当货物一样卖出去了!我倒不计较她笨,我像她这么大的时候,甚么活都能干了。她不过是烧火洗衣、端茶递水,一点小事都做不好,还不让人说了不成!”
沈慧兰笑了,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你啊,还是个刀子口豆腐心,嘴上不饶人罢了。你家二郎心疼你,买个丫头伺候你,别人哪里能比得上你呢?况且王妈妈为了你这事,前前后后也不知究竟跑了几回。我看人家四儿挺老实的,做事也不偷懒,不像有些丫头,到时又有另一种让你心烦的。你难道还教不好人吗?”
这话说得孙家娘子神色缓了一换,脸上浮现出几分得色,“这话儿倒不假!他嘴上不说,但心里到底还是惦记着我的。要不然也不会我一嚷嚷,就张罗着买了个丫头。”她说着,不由得笑了起来,摆手道:“不提这个!慧兰姐,你说我呢,倒不如说你自己。我瞧着你今天脸色红润,话也多了,定是秀才要回家,你心里高兴罢?”
沈慧兰听到这话,低头拨了拨火,神色一向很沉稳的脸上难得一见的浮现出了微微的红色。
这时,一直没吭声的莺莺捂着嘴在旁偷笑,“婶婶说得对!今日可是初九,爹爹坐了船,晚上就能回来了!”
孙家娘子闻言,笑得前仰后合,连忙拍了拍手道:“哎哟,我说呢!原来是你家秀才要回来了!我这日子,过得人都糊涂了,出门也不看看黄历!要早知道,你怎么不跟我说?一筐子芽菜像个甚!哪能就拿这个迎人!少说也得多备上几碟好菜!”
沈慧兰微微一笑,温声道:“哪里用得着这么大惊小怪。他每旬都要回来的,又不是头一回,倒不用弄得像迎亲似的。”她手里正将煮熟的山芋从锅中挪开,熏得她脸上泛起了一层浅浅的红色。
孙家娘子却不依不饶,眼睛直瞪瞪地看着锅里的稀粥,拍了拍膝头道:“哎,你呀,就是舍不得下功夫!这秀才每次回来,你总是稀粥加山芋,哪有这样招待相公的?别怪我说你,慧兰姐,我们作女子的,也总得多疼疼自家男人才是!不然他在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