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天高气爽,圣人生辰前十天,吐蕃部落的五千匹良马提前抵达长安郊外,为长安的秋日添了几分豪气。群臣各种美言朝贺,圣人龙颜大悦,大手一挥,分出数十匹精骑分赏朝野上下,长安的街头巷尾也好似被这座城池的主人影响,皆是一派祥和。
连天空都是一览无余的湛蓝。
在这天幕之下,圣人的仪驾带着一大堆王公大臣,贵族家眷向骊川出发。
崔稹和崔律便在其中行列,薛氏放心不下小儿子没来,于是崔如意便带着崔仙君一起坐在马车里,司棋作为贴身侍女则紧紧挨着马车。
骊川地势开阔,萧瑟秋风中尽显苍茫辽远。衰草枯杨,一眼望去仿佛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薄毯,随着风声猎猎翻滚,似万马奔腾。山峦环绕,渭水从中蜿蜒流淌,远处孤峰嶙峋,猛禽盘旋在高空中,啸声撕裂碧天,像在等待即将开始的狩猎。有人吹起长角,角声回荡在川谷之间,唤醒了沉睡的野性。
几百年前,陇西的将领们曾在这片原野,带着千军万马奋战,马蹄卷尘,金戈不休。崔如意轻轻掀起一半车帘,握住一点旷野的风,仿佛能听到那首古老苍凉的歌曲。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她脑中闪现李训拉弓的模样。
她并不是扶容认为的那样淡泊恬静,在教授李训射艺的时候,她就感受过嫉妒。因为他的肩背、臂膀、手指仿佛天生就该拿起刀弓,浑身带有一种清冽的肃杀之气。
崔如意忽然觉得,李训应该出现在骊川,也必须出现在骊川,他该像一只雄鹰翱翔在无边天际。
圣人要驻跸骊川,方圆百里之内早就被官府清理过,临行之前,钦天监也早呈祥报,连天公都做美,确保圣驾的安全和顺心。
崔如意下了马车,抬眼环顾,夕阳余晖洒落大地,万物清寂而辽阔。远处山峦起伏,宛如蛰伏的巨兽,在苍茫的天际间隐隐浮现出一抹威严。
崔仙君学着她的模样,朝远处眺望,指着问道:“小姑,我记得书上说骊川盛产木材,怎地今天见到的全是些光秃秃的山头?”
崔律走过来,笑着抚摸女儿的头,说:“那是因为陛下修建了宫殿啊,仙君,你忘了自己还夸过望月台好看的话吗?”
崔仙君恍然大悟,“原来一座宫殿就要砍这么多树。”
“可不止一座宫殿……”崔律自觉失语,于是轻咳一声,略带含蓄地笑了笑,转而拉起崔仙君的手,看着崔如意,对着女儿说:“走,快入夜了,去看看你和小姑的帐篷扎好了没有。”
骊川的夜长天如墨,空气澄澈,连一丝流云也无。银盘高悬,月华如水,洒落在天地间每一寸荒草上,清辉潋滟,宛如铺陈在大地上的霜雪。
如此美景,连久困庭院中的崔如意也陶醉了,不小心在圣人寿宴上多贪了几杯酒。月上中天,万籁俱寂之时,她却听着草丛间虫鸣的细微回响醒来,摇摇晃晃走出了营帐。月下的河水如同一条盘绕的银蛇,那曲折的河道和萧索的风景,在筵席欢聚之后徒增寂寥伤感。
崔如意缓步走到马厩前,脚下枯草沙沙作响。她找到自己的白马,一边抱着马头梳理鬃毛,一边嘴里嘟囔低语,丝毫没有察觉到身后有一双眼睛在看着她。
她解开白马的束缚,牵出棚就要翻身上马,忽然一脚滑空,眼看就要摔倒,一双温暖结实的手臂却从身后稳稳接住了她。
崔如意扭头一看,少年穿着一身合身的窄袖猎装,勾勒出猿臂蜂腰,隐隐有了成年男子的模样。他戴着幞头,将一头张扬白发都收敛了起来,而深青的帽沿投下淡淡的阴影,将原本就白净的脸衬得更加清俊无匹,正含笑地看着她。
崔如意还没站定,便扑了上去,胳膊环着他的脖子,声音欢喜道:“我还以为你真没来,一整天都没看到你的人影!”
降真香混着淡淡的酒气盈了满怀,李训被这柔软的触感弄得一怔,他僵硬地慢慢抬起手,轻轻抱住她的后背。虽然知道不可,但仍抑制不住嘴角悄然加深的笑意。
“如意,你喝醉了?”他低声询问,期待一个否定的答案。
然而崔如意很诚实,“有一点吧。”她很快放开手臂,短暂的拥抱带来无尽的空虚,她眼睛清明,极具蒙骗性,只能从站立的一丝不稳中看出来这人还没完全醒酒。
她问他:“你这几天住哪里呢?”
他灿色的双眼在夜里也变得深沉,在她脸上逡巡,无声扫着她的眉眼唇颌,一笑:“你很在意我,一直在找我。”
“我不是说了会护着你吗,我有办法的,你不用躲!”见他不答,她有些生气,提着马鞭的手指着他,口气认真。
李训很少看到崔如意这个模样,一是她性格淡然使然,二则也有她刻意端着师父的架子的缘故,只有在酒后半醒不醒,四下无人的时刻才会将那些少女情态展露出来。
他握住她手中的马鞭,将她一把拥上马。崔如意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弄得有些不知所措,微微挣扎,却无力挣脱,脚踩着他的肩膀抗议道:“你干什么!”
“带你去看我住的地方。”
他拍了拍白马的脖子,白马便缓缓向前迈步。崔如意来不及惊讶白马的乖巧,便已被带离营地。
出了营地没多久,李训拉住缰绳,侧头问她:“有点远,我们走着去吗?”
崔如意被夜风吹了吹,彻底醒酒了,只是出了一身汗有些冷,面色不好。
睨了他一眼,似笑非笑地说:“那你上来吧。”
李训不动声色,行云流水地上了马坐在她身后,热烘烘的。他举止从容平静,但是温热的呼吸却拍在她耳畔,泄露紊乱的心绪。
“往哪儿去?”
他长臂一伸,指向山谷之间,渭水来处,那里有一片低矮的秋林。秋林低矮,随风摆动,带着几分荒野的幽深。
“坐好了,掉下去了我可不管你。”崔如意一抖缰绳,雪白的骏马昂首奔跑,马鬃在风中飘扬如银丝,四蹄轻快,正如它的名字,飞云,不染尘埃地掠过草地。
不多时,林间露出一间小木屋,隐约带着岁月的痕迹。
“这里竟然会有一间房子?”
“原先是一个老兵住在这里,专门给军队看马的。”
李训先下马,又等在一旁微微抬手示意等她,可崔如意哪里肯让他扶,自顾自地一拍马鞍,轻巧跳下。
李训默然微笑,点燃一根蜡烛,昏黄的光晕洒满屋内,平添一丝暖意。
崔如意进屋环顾一周,屋内布置简朴,仅有一张床,窗下光影摇曳,显得安然而清净。灶台在屋后的小河边,还算讲究整洁。
“你怎么找到这里的?”
李训跟在她身后,声音像隔着衣裳震到后背似的,仿佛还同骑在马上。
“因为,我也在这里养马。”
他唇角微扬,神秘一笑,绕过她走向小窗。夜色之下,树林里果然隐约现出一匹马的轮廓,影影绰绰地立在树影间,仿佛融入了这片黑暗之中,默然守候。
原来如此,崔如意恍然,“难怪齐王殿下今晚格外得意,我才知骊川原来是他的地盘。”
齐王其实是已故晋王的儿子,晋王德高望重,对小辈一向亲厚,又是李穆的坚实拥趸。他去后,圣人怜惜齐王年幼,便收养为自己的孩子。齐王继承了晋王在朔方的遗产,如今不仅可以屯田驻兵,还每年都向朝廷进贡马匹,深得圣人倚重。只是不知不觉中,齐王的势力已悄然延展至离长安如此近的地方,深深扎根。
原来李训不知何时也搭上了齐王的船。
她微微蹙眉,李洹等人对他的针对果然不是一时兴起。
想起那份遗嘱,她不由深思,难道师父是让她通过李训参与皇位之争?可是何必如此麻烦?
李训仿佛浑然不觉她的走神,手放在唇边一吹,一声悠长的唿哨划破了静谧的夜色。那林里的马原来没有被拴住,一听闻主人的呼唤它便从对岸轻快一跃,跳过了一人宽的小溪,溅起的水珠在月光下洒出一片晶莹微光。
待它靠近,崔如意才看清楚这匹马的神采。原来还是一匹小马。它看似平平无奇,体格才长到中等大小,然而四蹄健壮有力,步伐矫健而自信,黑亮的双眼透泛着灵性的光,时不时环顾周围,透露着一股与生俱来的敏锐。它的毛色如压城黑云,被主人细心料理得油光发亮,显得精神抖擞。
崔如意满眼惊艳,忍不住低声赞叹:“好马!它叫什么名字?”
李训微微一笑,带着些许得意,轻抚黑马的颈侧,说:“照月。”
随即,他从腰间摸出一把鲜嫩的苜蓿草,递到照月嘴边,黑马低头轻轻嗅了嗅,鼻翼微张,发出一声满足的喷气,似乎对主人的奖赏颇为满意。它于是后蹄一踢,马尾一甩,却把飞云吓了一跳,嘶鸣了两声,似乎在发怒。
崔如意连忙去安抚自己的马儿,余光却看到李训也过来,将苜蓿草也喂了一把给飞云。
他温声道:“我可不敢厚此薄彼,怠慢了师父的爱马。”
飞云没有过多犟性,见李训过来,很是顺从,张嘴就把草吃了。
崔如意便放开手,退了一步。
李训什么时候跟飞云关系都这么好了?
她眯了眯眼看着这一人一马,有种陌生的感觉。
李训仿佛察觉她的心思,目光若有若无地落在她脸上,见她扫过来,又是轻轻一笑,倒让人不忍心问了。
两匹马,一白一黑,皆埋头吃草,直到东方鱼肚白,鬃毛上沾上晨露的凉意和草木的清香。天色尚未大亮,渭水上弥漫了一层薄纱似的白雾,一切都归入朦胧。
崔如意牵着飞云的缰绳,声音轻如岚霭,融入这清晨的宁静:“我该走了。”
李训站在照月旁边,目光透过淡淡的雾气看着她神清骨冷的眉目变得柔和起来,笑着道别:“那我就不送了。”
反正今天他们还会再见。
连天空都是一览无余的湛蓝。
在这天幕之下,圣人的仪驾带着一大堆王公大臣,贵族家眷向骊川出发。
崔稹和崔律便在其中行列,薛氏放心不下小儿子没来,于是崔如意便带着崔仙君一起坐在马车里,司棋作为贴身侍女则紧紧挨着马车。
骊川地势开阔,萧瑟秋风中尽显苍茫辽远。衰草枯杨,一眼望去仿佛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薄毯,随着风声猎猎翻滚,似万马奔腾。山峦环绕,渭水从中蜿蜒流淌,远处孤峰嶙峋,猛禽盘旋在高空中,啸声撕裂碧天,像在等待即将开始的狩猎。有人吹起长角,角声回荡在川谷之间,唤醒了沉睡的野性。
几百年前,陇西的将领们曾在这片原野,带着千军万马奋战,马蹄卷尘,金戈不休。崔如意轻轻掀起一半车帘,握住一点旷野的风,仿佛能听到那首古老苍凉的歌曲。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她脑中闪现李训拉弓的模样。
她并不是扶容认为的那样淡泊恬静,在教授李训射艺的时候,她就感受过嫉妒。因为他的肩背、臂膀、手指仿佛天生就该拿起刀弓,浑身带有一种清冽的肃杀之气。
崔如意忽然觉得,李训应该出现在骊川,也必须出现在骊川,他该像一只雄鹰翱翔在无边天际。
圣人要驻跸骊川,方圆百里之内早就被官府清理过,临行之前,钦天监也早呈祥报,连天公都做美,确保圣驾的安全和顺心。
崔如意下了马车,抬眼环顾,夕阳余晖洒落大地,万物清寂而辽阔。远处山峦起伏,宛如蛰伏的巨兽,在苍茫的天际间隐隐浮现出一抹威严。
崔仙君学着她的模样,朝远处眺望,指着问道:“小姑,我记得书上说骊川盛产木材,怎地今天见到的全是些光秃秃的山头?”
崔律走过来,笑着抚摸女儿的头,说:“那是因为陛下修建了宫殿啊,仙君,你忘了自己还夸过望月台好看的话吗?”
崔仙君恍然大悟,“原来一座宫殿就要砍这么多树。”
“可不止一座宫殿……”崔律自觉失语,于是轻咳一声,略带含蓄地笑了笑,转而拉起崔仙君的手,看着崔如意,对着女儿说:“走,快入夜了,去看看你和小姑的帐篷扎好了没有。”
骊川的夜长天如墨,空气澄澈,连一丝流云也无。银盘高悬,月华如水,洒落在天地间每一寸荒草上,清辉潋滟,宛如铺陈在大地上的霜雪。
如此美景,连久困庭院中的崔如意也陶醉了,不小心在圣人寿宴上多贪了几杯酒。月上中天,万籁俱寂之时,她却听着草丛间虫鸣的细微回响醒来,摇摇晃晃走出了营帐。月下的河水如同一条盘绕的银蛇,那曲折的河道和萧索的风景,在筵席欢聚之后徒增寂寥伤感。
崔如意缓步走到马厩前,脚下枯草沙沙作响。她找到自己的白马,一边抱着马头梳理鬃毛,一边嘴里嘟囔低语,丝毫没有察觉到身后有一双眼睛在看着她。
她解开白马的束缚,牵出棚就要翻身上马,忽然一脚滑空,眼看就要摔倒,一双温暖结实的手臂却从身后稳稳接住了她。
崔如意扭头一看,少年穿着一身合身的窄袖猎装,勾勒出猿臂蜂腰,隐隐有了成年男子的模样。他戴着幞头,将一头张扬白发都收敛了起来,而深青的帽沿投下淡淡的阴影,将原本就白净的脸衬得更加清俊无匹,正含笑地看着她。
崔如意还没站定,便扑了上去,胳膊环着他的脖子,声音欢喜道:“我还以为你真没来,一整天都没看到你的人影!”
降真香混着淡淡的酒气盈了满怀,李训被这柔软的触感弄得一怔,他僵硬地慢慢抬起手,轻轻抱住她的后背。虽然知道不可,但仍抑制不住嘴角悄然加深的笑意。
“如意,你喝醉了?”他低声询问,期待一个否定的答案。
然而崔如意很诚实,“有一点吧。”她很快放开手臂,短暂的拥抱带来无尽的空虚,她眼睛清明,极具蒙骗性,只能从站立的一丝不稳中看出来这人还没完全醒酒。
她问他:“你这几天住哪里呢?”
他灿色的双眼在夜里也变得深沉,在她脸上逡巡,无声扫着她的眉眼唇颌,一笑:“你很在意我,一直在找我。”
“我不是说了会护着你吗,我有办法的,你不用躲!”见他不答,她有些生气,提着马鞭的手指着他,口气认真。
李训很少看到崔如意这个模样,一是她性格淡然使然,二则也有她刻意端着师父的架子的缘故,只有在酒后半醒不醒,四下无人的时刻才会将那些少女情态展露出来。
他握住她手中的马鞭,将她一把拥上马。崔如意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弄得有些不知所措,微微挣扎,却无力挣脱,脚踩着他的肩膀抗议道:“你干什么!”
“带你去看我住的地方。”
他拍了拍白马的脖子,白马便缓缓向前迈步。崔如意来不及惊讶白马的乖巧,便已被带离营地。
出了营地没多久,李训拉住缰绳,侧头问她:“有点远,我们走着去吗?”
崔如意被夜风吹了吹,彻底醒酒了,只是出了一身汗有些冷,面色不好。
睨了他一眼,似笑非笑地说:“那你上来吧。”
李训不动声色,行云流水地上了马坐在她身后,热烘烘的。他举止从容平静,但是温热的呼吸却拍在她耳畔,泄露紊乱的心绪。
“往哪儿去?”
他长臂一伸,指向山谷之间,渭水来处,那里有一片低矮的秋林。秋林低矮,随风摆动,带着几分荒野的幽深。
“坐好了,掉下去了我可不管你。”崔如意一抖缰绳,雪白的骏马昂首奔跑,马鬃在风中飘扬如银丝,四蹄轻快,正如它的名字,飞云,不染尘埃地掠过草地。
不多时,林间露出一间小木屋,隐约带着岁月的痕迹。
“这里竟然会有一间房子?”
“原先是一个老兵住在这里,专门给军队看马的。”
李训先下马,又等在一旁微微抬手示意等她,可崔如意哪里肯让他扶,自顾自地一拍马鞍,轻巧跳下。
李训默然微笑,点燃一根蜡烛,昏黄的光晕洒满屋内,平添一丝暖意。
崔如意进屋环顾一周,屋内布置简朴,仅有一张床,窗下光影摇曳,显得安然而清净。灶台在屋后的小河边,还算讲究整洁。
“你怎么找到这里的?”
李训跟在她身后,声音像隔着衣裳震到后背似的,仿佛还同骑在马上。
“因为,我也在这里养马。”
他唇角微扬,神秘一笑,绕过她走向小窗。夜色之下,树林里果然隐约现出一匹马的轮廓,影影绰绰地立在树影间,仿佛融入了这片黑暗之中,默然守候。
原来如此,崔如意恍然,“难怪齐王殿下今晚格外得意,我才知骊川原来是他的地盘。”
齐王其实是已故晋王的儿子,晋王德高望重,对小辈一向亲厚,又是李穆的坚实拥趸。他去后,圣人怜惜齐王年幼,便收养为自己的孩子。齐王继承了晋王在朔方的遗产,如今不仅可以屯田驻兵,还每年都向朝廷进贡马匹,深得圣人倚重。只是不知不觉中,齐王的势力已悄然延展至离长安如此近的地方,深深扎根。
原来李训不知何时也搭上了齐王的船。
她微微蹙眉,李洹等人对他的针对果然不是一时兴起。
想起那份遗嘱,她不由深思,难道师父是让她通过李训参与皇位之争?可是何必如此麻烦?
李训仿佛浑然不觉她的走神,手放在唇边一吹,一声悠长的唿哨划破了静谧的夜色。那林里的马原来没有被拴住,一听闻主人的呼唤它便从对岸轻快一跃,跳过了一人宽的小溪,溅起的水珠在月光下洒出一片晶莹微光。
待它靠近,崔如意才看清楚这匹马的神采。原来还是一匹小马。它看似平平无奇,体格才长到中等大小,然而四蹄健壮有力,步伐矫健而自信,黑亮的双眼透泛着灵性的光,时不时环顾周围,透露着一股与生俱来的敏锐。它的毛色如压城黑云,被主人细心料理得油光发亮,显得精神抖擞。
崔如意满眼惊艳,忍不住低声赞叹:“好马!它叫什么名字?”
李训微微一笑,带着些许得意,轻抚黑马的颈侧,说:“照月。”
随即,他从腰间摸出一把鲜嫩的苜蓿草,递到照月嘴边,黑马低头轻轻嗅了嗅,鼻翼微张,发出一声满足的喷气,似乎对主人的奖赏颇为满意。它于是后蹄一踢,马尾一甩,却把飞云吓了一跳,嘶鸣了两声,似乎在发怒。
崔如意连忙去安抚自己的马儿,余光却看到李训也过来,将苜蓿草也喂了一把给飞云。
他温声道:“我可不敢厚此薄彼,怠慢了师父的爱马。”
飞云没有过多犟性,见李训过来,很是顺从,张嘴就把草吃了。
崔如意便放开手,退了一步。
李训什么时候跟飞云关系都这么好了?
她眯了眯眼看着这一人一马,有种陌生的感觉。
李训仿佛察觉她的心思,目光若有若无地落在她脸上,见她扫过来,又是轻轻一笑,倒让人不忍心问了。
两匹马,一白一黑,皆埋头吃草,直到东方鱼肚白,鬃毛上沾上晨露的凉意和草木的清香。天色尚未大亮,渭水上弥漫了一层薄纱似的白雾,一切都归入朦胧。
崔如意牵着飞云的缰绳,声音轻如岚霭,融入这清晨的宁静:“我该走了。”
李训站在照月旁边,目光透过淡淡的雾气看着她神清骨冷的眉目变得柔和起来,笑着道别:“那我就不送了。”
反正今天他们还会再见。